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永州 >> 双牌县 >> 茶林乡

茶林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茶林乡谷歌卫星地图)


茶林乡简介

  茶林乡位于县境东北山区。东界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南连麻江乡,西接国营五星岭林场,北邻零陵区。乡政府驻大河江村,辖大河江、联合、西边、西山岭、靛口、廖家湾、三家湾、老院子、新院子、桐子坳、高峰、铲子坪、全药冲、沈家、罗皇庙、木斗庙16个村,100个村民组。
  乡域清代属零陵县归德乡,民国时期先后属辛乐、兴仁乡,1950年划为大河江、庙山铺2乡,1952年析为4乡,1956年并为茶林寺乡,1958年属闪电人民公社,1961年析出为茶林寺人民公社,1970年改为茶林人民公社,1984年4月撤销公社管理委员会、成立了茶林乡人民政府。
  全乡总面积426平方公里,耕地500公顷,林地10377公顷,2281户,9510人。桴江、大河江、穿境而过,流入零陵区凼底乡入潇水。永连公路穿境而过,五茶公路等乡村公路相连,交通十分便利。乡经济以农业为主,是典型农业乡,森林资源较丰富。乡年生产总值4567万元,年财政收入94万元。
  乡内设有中学1所,小学15所,医疗机构6个。1934年8月,由中央-表任弼时、军团长肖克、政委-、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张子意率领的红军第六军团1万余人,进入茶林寺的岭脚、桐子坳,迅速地来到了三家湾。红军墓,位于茶林乡铲子坪村石山潭坪子。1934年7月14日(农历),红六军团到达铲子坪。红军由于长途行军作战,十分疲劳,一个战士在村头暂息,不幸从石坡上掉进河中而光荣牺牲,当地群众以无比沉痛的心情,把他埋葬在石山潭坪子里。因墓地在河边,1968年夏秋之交,山洪暴发,坟堆被水冲走。
  ".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426平方公里 431123205 425000 0746 查看 茶林乡谷歌卫星地图

茶林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茶林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泷泊镇

  永江乡、尚仁里乡、平福头、泷泊镇成建制合并,同时并入五里牌镇的佑里、佑上、人民洞3个建制村,设立泷泊镇。   位于县境北部。东接五星岭林场,南界尚仁里乡、永江乡,西连何家洞乡、五里牌镇和零陵区,北邻五里牌镇、平福头乡。镇人民政府驻双电路,辖城关、双新、上双、江西、大路口、良村、霞灯、牙山、韩谭、周冲、八亩田、义村、观文廛、九甲、总管庙、沙子坪16个村,林峰、滨河、青龙洞、新民4个社区居委会,130个村民组。   泷泊镇原名城关镇。1950年6月属零陵县第七区双牌、观门廛、九甲村、乌鸦山、良村乡。1952年8月属零陵县第七区双牌、良村、霞灯、九甲、大路口、观文廛、义村、乌鸦山乡。1956年5月撤区并乡,属零陵县双牌乡。1958年10月,乡改建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简称公社),属零陵县东风公社。1959年4月,公社以地名命名为双牌公社。1961年7月恢复区的建制,属零陵县双牌区双牌公社。1965年1月划入潇水林区管理局(今双牌县)。1984年4月,政社分设,双牌公社改为双牌乡,同年8月撤销,其行政区域并入城关镇。1976年5月,析双牌公社双牌大队,建立城关镇。1995年8月,城关镇易名泷泊镇。   全镇总面积100.94平方公里,耕地746.67公顷,林地7113公顷,17132户,42136人。镇境跨潇水两岸,东西两侧为山地,自南向北为平原和岗地。镇经济以工商业为主,农林业为辅。207国道南北过境,交通便利。镇年生产总值33600万元,年财政收入310万元。   境内有双牌水电站、南岭化工厂、人造板厂、水泥厂、钢铁厂、铝厂、华兴地板厂等。设有中学4所,小学10所,医疗机构5个。境内大路口村新妇娘岭系商代至西周时期人类聚居遗址。义村出土西周晚期青铜器戈鼎。霞灯村漯埠出土东汉灵帝时期军人墓葬。良村村雷石镇为唐代初期镇兵戊守要塞,该村还保留清乾隆四十九(1784年)所建的良仙寺戏台。207国道右侧、大路口村的黑岩,是一个石灰岩喀斯特溶洞,已开发为青龙洞旅游风景区,成为湘南一道亮丽的旅游景点。城区潇水河中的浮洲,风景秀丽,是休闲、娱乐的好场所。   

江村镇

  江村镇位于县境南部丘陵区。东界宁远县,南连理家坪乡,西邻国营打鼓坪林场,北接上梧江瑶族乡。镇政府驻江村村,辖江村、莲塘、花坪、何家、双井、和平、五里、干漯、乌石、黑漯、牟江源、白果、牟江口、唐家漯、金滩、清明田、小岱、访尧、上流江19个村,174个村民组。   镇域1950年分置为严家、五里、访尧、牟江4乡,1952年析置为严家、江村、五里、访尧、乌石、牟江、金滩、瓢漯8乡,1956年并为江村乡,1958年属幸福人民公社,1961年为江村人民公社,1965年划归潇水林区管理局,1969年属新成立的双牌县管辖,1984年恢复江村乡,1986年撤乡建镇改置为江村镇,实行镇管村。   全镇总面积155平方公里,耕地610公顷,4530户,18326人。全镇跨潇水两岸,兼有山地和丘陵盆地,以中低山岗为主,潇水流经全境,是我县最大的生姜生产基地,又是水产品、红瓜子、花生、大豆等重点产区。镇生产总值3912万元,年财政收入90万元。   镇内设有中学1所,小学23所,医疗机构14个。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鼻圩位于江村镇,在县城南26公里,潇水中游,双牌水库西岸。《永州府志》载:“舜封弟象于有鼻,即今道州地,道州北五十里地方有庳亭,今其地有象祠土人水旱必祷”。光绪《道州志》载:“在州北六十里,道旁有石碑,刻古封有鼻圩处五字”故名。唐元和九年(公元814年)薛伯高刑部郎中刺道州时,砸毁此庙,柳宗元当即赋文《毁鼻亭神记》赞赏。《古今图书集成》中亦有《道州毁鼻亭》的详细记载。木垒关,《永州府志?山川志?道州》载:“木垒关在州北60里,往来官道,山势峻拔,树木蓊翳,鸟道一线,石磴悬绝,滩声怒急,摇心骇目,与骑不得驰骋者五十里,下至泷泊铺,始见康藏也。”因地势险要,曾垒木,石镇守而故名。明崇祯16年(公元1643年),张献忠破永州珠巡抚御史刘熙祚后,进军道州,道州守备沈至绪在此战死。后在此筑有沈公庙。镇内还有“仙岩夜月”、“香石朝烟”、“龙山叠翠”、“漫水艳蓝”、“有鼻晨钟”、“华灯暮鼓”、“梅江细雨”、“课楼宴宾”等江村八景   ".  

五里牌镇

  五里牌镇位于县境北部岗地平原区。东邻平福头乡,南连泷泊镇,西、北界零陵区。镇政府驻五里牌村,辖五里牌、黄泥坡、人民洞、佑里、柏木塘、线口、昙花、红福田、塘基上、麻园里、田洞里、大叶江、盘大岭、全家洲14个村,138个村民组。   乡域1950年分置为五里牌、青山里、佑里3乡,1952年析为大棉铺、五里牌、青山里、漕竹山、大叶江、柏木塘、昙花、佑里8乡,1956年并为五里牌乡,1958年冬、与零陵区凼底乡合并为狮子山乡,后改为群英人民公社,1961年群英人民公社解散,成立五里牌人民公社,1978年划归双牌县管辖,1984年复为五里牌乡,1994年撤销五里牌乡成立五里牌镇。   全镇总面积86平方公里,耕地1105公顷,3955户,16415人。境内地势西部高山连绵起伏,东南北部较平坦。高山林木葱郁,平地稻花飘香,是双牌县的重要粮食产区。境内207国道贯穿南北,待修的洛湛铁路临西穿过,潇水长年通航。镇年生产总值6817万元,年财政收入110万元。   境内有湖南南岭水泥厂、县良种场、苗圃基地、潇湘竹木大市场等企业厂家;有中学1所,小学8所,医疗机构9个。镇内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大有开发潜力。百年古树发新芽:全家州村六组有一棵银杏树,树龄120余年。树干粗大,周长约5个成年人手拉手合抱而围之,树高约15米,枝繁叶茂,生长旺盛。塘基上村有一棵100余年的皂荚树,  1998年被雷击受到创伤,两年未发芽长枝,今已长出新枝,绿荫如盖,栩栩如生。神奇的“响鼓石”:红福田树四组螺丝岩,其岩洞口宽约3米,进入百余米后深不见底。千年之旱,洞里阴河之水不减,鱼类繁多,鱼肉味美鲜嫩。常有喜钓鱼者,探险垂钓之。此地村民多属蒋姓,村口有一石拱桥,桥头有一天然竖直而立的怪石,因敲击此石,声音清脆、响亮,声传远矣而得名。谓之“响鼓石”。黑岩:据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的《楚南日记》载:“……陈皮铺(今五里牌)又南三里逾一小岭,望西山层坠而下,时现石骨,逗奇标异,已而一区凑灵,万窍逆幻,是为和尚岭,皆石山也……亟西披之,则石片层层,尽若鸡距龙爪下蹲于地,又如丝瓜囊,筋缕外络而中悉透空。其石屏倒插而起,上多透明之窦,飞舞之形,其下则清水一泓,透云根而出,石皆怪异不可名状,下洼成潭沙圮蔓复,不见其底。四面外同错绮,其中怪石层明,采艳夺眺。予乃透数峡进,东北屏崖之巅,若天门上开,不可谓即…….  

何家洞镇

  何家洞位于双牌西南部,湘桂边陲交界之处。东与道县桥头乡、双牌县永江乡接壤,南连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东山乡,西和零陵区毗邻,北接零陵区富家桥镇。乡政府驻何家洞村,辖何家洞、蒋家洞、刘家洞、粗石江、二井江、大宅、滑石板、蔡花坪、朝阳庵、小坪里、奉家、大竹江、-江、蔡里口、小斗里、坪里口、倪家洞、永山庙、富家湾、槐树脚、石榴江、老屋张家22个村,162个村民组。   乡域1950年6~9月,废除保甲制,重新划分区、乡,建立新的基层政权,零陵县八区分置为何家洞、刘家洞、蔡里口3乡。1952年9月,行政区划时,将零陵县八区的3乡析为何家洞、刘家洞、奉家、二井江、蔡里口、槐树脚6乡。1956年,撤区并乡时,撤销何家洞乡、奉家乡、二井江乡、蔡里口乡、槐树脚乡,并为何家洞乡(即为小乡并大乡)。1958年9月,建立农村人民公社,下属生产大队、生产队,成立山峰人民公社,辖原何家洞乡。1961年,调整人民公社规模,恢复区级建制,设立大庙头区何家洞、蔡里口人民公社。1984年3月,分别复为何家洞乡和蔡里口乡,何家洞乡下辖13个村,90个村民组;蔡里口乡下辖9个村,72个村民组。1995年9月,撤区并乡,撤销蔡里口乡并入何家洞乡,下辖22个村,162个村民组。   全乡总面积196平方公里,耕地688公顷,林地17582公顷,2823户,11143人。境内大竹江、大坪江、粗石江、二井江四条常流河流纵横全境,向北汇合于贤水注入潇水,西蔡公路穿越全乡,与乡村公路相连,交通便利。乡经济以农业、种植反季蔬菜、水果为主,林木蓄积量丰富。乡年生产总值13934万元,年财政收入100万元。   乡内设中学2所,小学17所,医疗机构13个。境内有闻名的“三古”(古庙、古桥、古基)“一品”(消暑佳品迟熟西瓜)。“神头”、“神脚”“神肠”、“祖菩萨”的四神庙。周崇傅墓,传说此墓地,系周崇傅退居故里时亲查坟地而择之,并作诗一首:“好个芙蓉对紫金,纱帽丢在李家坪,十二凉伞一界走,一对珍珠锁洞门”。周死后,儿孙们将其厚葬于此。1983年3月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麻江镇

  麻江镇位于县境东部山区。东界宁远县清水桥镇,西南接塘底乡,西北连国营五星岭林场,北邻茶林乡和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乡政府驻长弓岌,辖麻江、红水岭、廖家、蒋家、欧湾、刘家、鳖栏江、荷叶塘、0、民智、湾夫、新屋、雷家洞、牛栏坪14个村,110个村民组。   乡域1950年属庙山铺乡,1952年9月析置为廖家、-江、大刘家、雷家洞4乡,1956年并为麻江乡,1958年10月、改为闪电人民公社(茶林、麻江二乡),1961年4月闪电人民公社分设为麻江人民公社和茶林人民公社,1964年划归潇水林区管理局管辖,1969年12月成立双牌县、属双牌县管理,1984年9月改为麻江乡。   全乡总面积81平方公里,耕地435公顷,林地6710公顷,2259户,8879人。境内处于麻江、横江上游,有较宽的山间盆地,永连公路穿境而过,双江公路、麻湾公路等乡村公路相连,交通十分便利。乡经济以农业为主,林木蓄积量较丰富,乡年生产总值2700万元,年财政收入68万元。   乡内设有中学1所,小学15所,医疗机构4个。境域历史悠久,传说颇多,如“三仙”碑;汉高祖刘邦斩白蛇之传说,确有其文字记载。1934年8月,由中央-表任弼时、军团长肖克、政委-等率领的红军第六军1万余人,从湘赣革0据地江西永新出发,突破重重-,渡过遂水,进入湘南。22日(古历七月十三日),红六军团越过响鼓岭进入麻江乡的小麻江、毛里湾一带,发动群众,唤起工农,在麻江街的平山口,处决了三个从桂阳抓获的大土豪,并写下了“打倒-污吏”、“打倒土豪劣绅”等标语。   

茶林乡

  茶林乡位于县境东北山区。东界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南连麻江乡,西接国营五星岭林场,北邻零陵区。乡政府驻大河江村,辖大河江、联合、西边、西山岭、靛口、廖家湾、三家湾、老院子、新院子、桐子坳、高峰、铲子坪、全药冲、沈家、罗皇庙、木斗庙16个村,100个村民组。   乡域清代属零陵县归德乡,民国时期先后属辛乐、兴仁乡,1950年划为大河江、庙山铺2乡,1952年析为4乡,1956年并为茶林寺乡,1958年属闪电人民公社,1961年析出为茶林寺人民公社,1970年改为茶林人民公社,1984年4月撤销公社管理委员会、成立了茶林乡人民政府。   全乡总面积426平方公里,耕地500公顷,林地10377公顷,2281户,9510人。桴江、大河江、穿境而过,流入零陵区凼底乡入潇水。永连公路穿境而过,五茶公路等乡村公路相连,交通十分便利。乡经济以农业为主,是典型农业乡,森林资源较丰富。乡年生产总值4567万元,年财政收入94万元。   乡内设有中学1所,小学15所,医疗机构6个。1934年8月,由中央-表任弼时、军团长肖克、政委-、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张子意率领的红军第六军团1万余人,进入茶林寺的岭脚、桐子坳,迅速地来到了三家湾。红军墓,位于茶林乡铲子坪村石山潭坪子。1934年7月14日(农历),红六军团到达铲子坪。红军由于长途行军作战,十分疲劳,一个战士在村头暂息,不幸从石坡上掉进河中而光荣牺牲,当地群众以无比沉痛的心情,把他埋葬在石山潭坪子里。因墓地在河边,1968年夏秋之交,山洪暴发,坟堆被水冲走。   ".  

塘底乡

  塘底乡位于县境中部山区。东界宁远县,南连上梧江瑶族乡,西与国营五星岭林场毗邻,北接麻江乡、茶林乡。乡政府驻黄泥山村,辖塘底、麻滩、黄泥山、刘家寨、上北、珍珠、下坪、天坪、通夫、低水平、玉泉、清水12个村,82个村民组。   乡域1950年分置为塘底、清水2乡,1952年析为麻滩、塘底、金竹、通夫、清水5乡,1956年并为塘底乡,1958年属幸福人民公社,1961年析为塘底人民公社,1965年划归潇水林区管理局管辖。1969年12月成立双牌县后更名为双牌县塘底人民公社,1984年复改为塘底乡。   全乡总面积107平方公里,耕地220公顷,林地10667公顷,1633户,6270人,有少数民族698人。境内麻江、清水两河贯穿全乡,沙塘、塘林公路穿越全乡,与乡村公路相连,水陆交通便利,乡经济以农业和种养为主,是典型的林区乡,林木蓄积量丰富。乡年生产总值4030万元,年财政收入53万元。   乡内设有中学1所,小学11所,医疗机构7个。黄龙山属塘底乡“龙山”的“龙”北,其山系属南岭山脉、阳明山系主脉,山势雄峻,造型奇异,似蛇,类虎,象狮,各具神韵,特别是主峰黄龙山蜿蜒盘旋,如一条待势欲发的黄龙,气势磅礴,周围群峰众星拱月、沟壑纵横、竹茂林丰、流泉飞瀑不可胜数,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山下潇水、麻江两河,高峡出平湖,纵横100余亩,水流浩淼,洲岛分明。山上吊尸岩的千古悬棺、神话传说纷纭,据说是宁远舜王传人葬于此。山麓的麻隍古庙,昔日香火典盛,传说由道县三兄妹共同来此游业,妹妹沈云荣因贪恋麻隍庙址的山水和鱼,留此生活,兄妹相隔三年来看望一次,成了远近闻名的香火盛地。此庙文革期被毁,现正在修复当中。   ".  

上梧江瑶族乡

  上梧江又名“上埠港”。“埠”,商埠,指0头的城镇和对外通商的口岸;“港”,指港湾和江河的支流,上埠港,意为水陆两通的最好的经商码头。享有“治安绿洲”中的“绿洲”之美誉的上梧江瑶族乡地处双牌县东南部,1984年7月7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上梧江瑶族乡,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时由原上梧江瑶族乡与原林江乡合并而成。东界宁远县,南接江村镇,西交尚仁里乡,北邻塘底乡,距县城水路20公里,公路的60公里。总面积185.4平方公里,辖23个村,17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066人,3289户,林地面积25万亩,耕地面积6400亩,总体呈现“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格局。其中,瑶族人口3965人,水淹区8个村,32个组,移民人口2975人。是全县重点水淹区乡、重点林区乡和边远山区贫困乡,也是全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全乡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乡内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6.8%,活立木蓄积60万立方米,楠竹蓄积100万根,可年出口木材1万立方米,楠竹1万根;盛产“虎爪姜”和山苍籽,年产量分别为7000吨、200吨,产品远销泰国、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及广东、海南等省市。水能资源异常丰富。潇水从乡内穿境而过,境内溪河纵横,水系发达,可开发水能7万千瓦。旅游资源丰富。地处有“小三峡”之美称的双牌水库库区内,有潇水两岸秀丽的风光和独具特色的瑶文化与民俗风情且生态优美。.  

理家坪乡

  理家坪乡原属道县车头人民公社辖区,1961年从车头划出另立理家坪人民公社,1978年3月划归双牌县管辖。乡政府驻理家坪村。全乡现辖12个行政村,总人口1.6万人。 理家坪乡位于双牌县南部,都庞岭山脉宜山岭脚下,潇水河中游西岸,东与道县白马毗邻,南与道县梅花镇相接,西与打鼓坪林场接壤,北与江村镇相连,总面积为79.9平方公里,以丘岗、平原地形为主,是双牌县重要的农产区之一。境内坦河自西向东汇入双牌水库,其源头可供发电量180千瓦,且有历代俗称的“坦水八景”。全乡共有耕地面积10069.9亩,其中水田7590亩,旱土2479.9亩;有林地面积59392亩,水面3927亩。境内主要矿产是石灰石和铅锌矿,主要植物有杉树、松树等,野生动物有野鸡、野猪、蛇、竹根猪等。全乡森林覆盖率为59.9%,活立木蓄积量14.2万立方米。经济作物主要有板栗、石榴、奈李、水蜜桃等。 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扣发展主题,以经济增长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三个文明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乡经济和社会得到了稳步发展,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到200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076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290万元,比2001年增长9%和7%,农业资源总量不断增加,养殖业发展迅速,林业项目进展顺利。.  

打鼓坪林场

   打鼓坪国有林场始建于公元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属永州市中型林场之一。地处双牌县的最南端,与道县接壤,207国道由北向南穿腹而过,交通十分方便 林场职工进行插秧作业。   -   经济概述   据相关资料显示[1]:该林场经营着国营山林面积21万亩,地跨三县八乡三十多个村组;林木蓄积量57万立方米;年采伐量1万余立方米;全场总资产值近3.5亿元,财政收入1380万元,职工年收入1.2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1600元。   -   行政区划   据相关资料显示[1]:该林场场部机关设有职能部门五科一院二室二所。下设五个国有工区,一个树桩苗圃;有干部职工486人,其中在职职工357人,离退休职工129人;场带管了七个农村集体行政村,43个村民小组,农业总人口3500余人。   -   基础建设   据相关资料显示[1]:该林场自1954年始建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该林场已建设发展成为基础设施完善,职工住宿、办公条件优越,场部机关基本达到园林化。区域内的每个工区,行政村均通车通船。在林区建设上投资较大,修建了林区公路51公里,林道l80公里,护林防火线120余公里。基本建设总投资1720万元,建筑面积15000余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总值960万元。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前进,文教卫生。金融财贸,水、电、路、讯、房五大民心工程造就完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趋改善和提高,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1]   -   资源开发   在该林场辖区内,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森林资源,稀有名贵树种达几十种。生产“婆婆仙茶”是素享誉名的“茶中珍品”。林场在以林为主的基本原则指导下,突出“项目兴场”战略,综合利用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潜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开发项目中,争取了长江防护林、公益生态林、退耕还林和世行贷款造林、速生工业原料林等国家级重点项目,在这些项目的牵动下,林场还创办了花卉苗木,移植珍稀古树桩苗圃系列,推新绿化工程公司。通过打造发展平台,创造优越的投资环境,以中南林学院为载体,实现了院场合作,共建标本植物园,可望前景广阔。推动林场房地产业项目的开发,建成了一个集生态环保、农副产品、花卉苗木等生态小城镇建设工程已全面开启。拟在逐步实现发挥资源优势,利用环境条件,自然景观和佛教文化,休闲避暑、度假旅游、生态茶场等产业化方向发展,促进别具一格的生态林场建设。[1]  

五星岭林场

  五星岭林场位于湖南永州双牌县。下辖:   431123401200 220 朝阳村   431123401201 123 长滩村   431123401202 220 孙家坪村   431123401203 220 陈家村   431123401204 220 和平村   431123401205 220 早禾田村   431123401206 220 大丫(牙)漯村   431123401207 220 阳明湾村   431123401208 220 大兴江村   431123401209 220 白果脚村   431123401210 220 五星村   

阳明山林场

  阳明山林场位于湖南永州双牌县。下辖:   431123402200 220 东菖源村   431123402201 123 太坪村   431123402202 220 大田村   431123402203 220 绞车庙村   


茶林乡特产大全




茶林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