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永州 >> 道县 >> 月岩林场

月岩林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月岩林场谷歌卫星地图)


月岩林场简介

   道县月岩林场,同时设有月岩国家森林公园,也是 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地理位置
  道县月岩林场 道县月岩[1]位于道县西部,湖南省第二高峰韭菜岭下,她背靠巍然挺拔的都庞岭,面朝清塘镇群峰耸立的石灰岩峰林。距县城26公里,东与清塘镇相邻,南与江永县高泽源林场接壤,西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县交界,北与仙子脚镇毗连。场部驻老鼠源。
  -
  行政区划
  辖场部、中坪、黄土江、南北冲、坦里源等6个分场和铜丝井、营乐源、长乐、小塘、空树岩等5个村,30个村民组。
  【铜丝井】 Tóngsījǐng
  清时,由零陵马子岗迁来,相传村前有井,曾埋铜狮,故名。村委会驻铜狮井,辖杨博士、铜狮井、香炉山、麻姑源、上枧、马山、苦仔洞等11个村民组。总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71公顷,282户,1120人。
  【营乐源】 Yínglèyuán
  相传汉王刘邦曾扎营于此,故名。村委会驻营乐源,辖营乐源、红塘、石珠孔、邓家源、大塘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5.3平方公里,耕地44.6公顷,198户,788人。
  【长乐】 Chánglè
  由达村分居,因地呈长条形,取名长乐。村委会驻长乐,辖长乐、蔡家、坦里洞、布塘、彭家厂、王家、张家等7个自然村5个村民组。总面积7.9平方公里,耕地46公顷,173户,726人。
  【小塘】 Xiǎotáng
  村边多山,地势低洼,形如小塘,得名。村委会驻大江源,辖大江源、枇杷洞、小塘等5个村民组。总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20.7公顷,128户,578人。
  【空树岩】 Kōngshùyán
  岩边昔有古树,岁久空心,得名空树岩。村委会驻空树岩,辖1个村民组。总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5.8公顷,47户,205人。
  -
  历史沿革
  1958年,国家投资建林场。1964年划归双牌县管辖。1976年划回道县,恢复为道县月岩林场。
  -
  资源经济
  道县月岩林场占地172.9平方公里,耕地199公顷,林地4114.1公顷,1035户,4149人。林场位于都庞岭山麓,属西北山区。境内山峰林立,林木茂密,气候温和湿润。盛产杉木、福建柏、铁杉、白克木等。林场以林业经济为主,林业资源丰富,场年林产总产值3042万元,年财政收入59.5万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5.6平方公里 431124400 425000 -- 查看 月岩林场谷歌卫星地图

月岩林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空树岩村 ·道县旅游·道县特产·道县十大特产·道县十景·道县名人·道县 0

----

查看 空树岩村谷歌卫星地图
小塘村 ·道县旅游·道县特产·道县十大特产·道县十景·道县名人·道县 0

----

查看 小塘村谷歌卫星地图
长乐村 ·道县旅游·道县特产·道县十大特产·道县十景·道县名人·道县 0

----

查看 长乐村谷歌卫星地图
营乐源村 ·道县旅游·道县特产·道县十大特产·道县十景·道县名人·道县 0

----

查看 营乐源村谷歌卫星地图
铜丝井村 ·道县旅游·道县特产·道县十大特产·道县十景·道县名人·道县 0

----

查看 铜丝井村谷歌卫星地图

月岩林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濂溪街道

濂溪街道   道县濂溪街道办事处原属于道县道江镇;为道县县城的组成部分,属于乡级行政区划。    2010年8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道县道江镇人民政府,设立设立濂溪街道、西洲街道,2个街道办事处。道县县城由濂溪街道、西洲街道组成。    辖区范围为濂溪河以北区域,辖濂溪、寇公等5个社区,总面积18.2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人,濂溪街道办事处驻濂溪街道道州北路199号(原道江镇政府驻地)    近年来,随着全县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推进,大量城郊人口、外来流动人口成为城市居民,城镇人口剧增,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规范、优质、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享受现代城市的高品质生活。县委、县政府为有效地提升全县城市管理水平,更好地释放行政管理活力和服务城区居民,科学设置机构,优化配置行政管理资源,对县城行政区划进行了合理调整。    今年,我县在省、市有关部门关心重视下,经过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努力,我县被列为全省5个重点县城体制改革县之一,8月份省民政厅正式批复同意我县撤销道江镇,设立濂溪、西洲两个街道办事处。    濂溪、西洲两个办事处的设立,对我县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将会促进全县城市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西洲街道

  西洲街道原属于道县道江镇;为道县县城的组成部分,属于乡级行政区划。    2010年8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道县道江镇人民政府,设立设立濂溪街道、西洲街道,2个街道办事处。道县县城由濂溪街道、西洲街道组成。    道县西洲街道办事处驻西洲街道小江口路161号(原道县纺织厂内)。    行政区划:新设道县西洲街道辖区范围为濂溪河以南区域,辖西洲等6个社区,总面积13.3平方公里,总人口8.3万人,西洲街道办事处驻西洲街道小江口路161号。    截止2011年3月1日 湖南省道县辖9个镇、13个乡、2个街道。县人民政府驻濂溪街道。   

上关街道

  上关街道位于道县东南郊。东与白马渡镇、白芒铺乡,蚣坝镇毗连,南同审章塘瑶族乡接壤,西与祥霖铺镇、万家庄乡为邻,北靠道江镇、东门乡。乡政府驻上关村。辖上关、龙江桥、东方、莲塘、丁塘、东源、车岗、七里岗、坝子塘、董家冲、鹿家、石门、白石岩、湘源、水南、向阳、虎子岩、郑家、宝塔等19个村,195个村民组。   1958年属红旗人民公社。1961年体制调整以驻地命名上关公社。1984年改为上关乡。   全乡总面积60.7平方公里,耕地1273.4公顷,林地2384.7公顷,6326户,24392人。境内无高山大岭,地势低平,潇水自南向北流经境内长达25.3公里,沿河大面积的田地多属河流冲积泥沙而成,故土质肥沃。加上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自然条件良好,适宜种植水稻,柑桔、甘蔗、西瓜、蔬菜,是全县一个经济作物较著名的产区。水南村昔是全省柑桔高产村之一,“金桔出营道者为天下之冠”即为此地。S323线横穿境内东西,县城至湘源温泉公路穿越该乡南北,简易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乡经济以农业为主,乡年工农业总产值9900万元,年财政收入106.29万元。   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发展较快,全乡现有中学1所,小学22所,医疗机构3个。境内有不少名胜古迹,如雁塔山的文塔,白石岩村的“含晖洞”,皆风景幽美。.  

营江街道

  营江街道位于道县县城西郊,营水下游。东面紧靠县城道江镇,南与万家庄乡、新车乡接壤,西与清塘镇交界,北与寿雁镇、富塘乡毗连。乡政府驻白地头。辖白地头、曾家、上源头、芒头寨、阳家、唐家、岗下、双桥、正岗头、社头、胜利、阳乐田、车边、小洞等14个村,81个村民组。    解放初,境属一区。1951年以驻地命名为白地头乡。1958年划为湖南省国营道县农场。1964年因地处营江大洞名为营江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营江乡。    全乡总面积30.5平方公里,耕地665.1公顷,林地1239.1公顷,3276户,13824人。境内北面有东岭,海拔385米,山麓有天鹅塘水库和东岭坝,形成与寿雁镇的分界线。境南富子岭是该乡与万家庄乡的交界处。濂溪河自西向东流经全乡,万亩水田分布在沿河两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自然条件好。盛产水稻、甘蔗、萝卜等,是全县主要产粮区。双桥村出产的“雪萝卜”,以产量高、质量好、颜色鲜、味道美而著名。国道207线横穿南北,道县至清塘公路纵贯东西,乡村简易公路四通八达。经济以农业为主,乡年工农业总产值6630万元,年财政收入38.9万元。乡内有中学1所,小学12所,医疗机构13个。.  

东门街道

  位于道县县城东郊。东与白马渡镇相邻,南与上关乡交界,西与道江镇、富塘乡毗连,北与梅花镇接壤。乡政府驻东门村。辖东门、东洲山、北门、乌家山、下关、高车、白泥塘、上塘、下塘、上冯家、浦口、崔家、香元树等13个村,111个村民组。    1951年以驻地命名建立东门乡。1958年属红旗公社。1969年改东门公社,归属清溪区。1984年复置乡。   全乡总面积30.6平方公里,耕地696.7公顷,3098户,13031人。乡境内为平岗区,无高山陡岭,三面环水,潇水、宜水从东、南、北部流过,水运方便,土质肥沃,盛产水稻、柑桔、蔬菜等。乡经济以农业为主,全乡年工农业总产值6481万元,年财政收入30.10万元。    境内设有中学1所,小学12所,医疗机构15个。有清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故居“东洲草堂”和五如石、石鱼湖等古迹,五如石内有空处如岩,以石击之,其音清越,宛如玉响,俗称响石,境内有小型飞机场一个,是南六县物探、测绘、杀虫等作业基地。.  

富塘街道

  富塘街道位于道县县城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3公里。东与东门乡接壤,南与道江镇、营江乡相邻,西与寿雁镇交界,北与梅花镇毗连。乡政府驻荷叶塘村。辖五侯庙、鸟梨树、李家园、五里牌、富塘、旦家塘、石板冲、春秋塘、上莫、立埠、塘背、曹家等12个村,75个村民组。    1951年为李家园乡。1958年是红旗公社一部分。1961年体制调整,以辖境自然村命名富塘公社。1984年改富塘乡。    全乡总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2公顷,林地772.5公顷,2624户,9189人。全境属平岗区,除东岭、五马归槽等小山丘外,大部分地势平坦宽阔。土壤以红壤为多,稻田因地下水位高,深泥田、冷浸田多。国道207线、S323线纵横经过全境,与乡村公路相连,交通十分便利。乡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稻谷、红薯等,尤以李子、辣椒为著名。乡年工农业总产值11586万元,年财政收入26.2万元。境内有全县最大的辣椒市场。    有中学1所,小学6所。医疗机构12个。道县冶炼厂、湘粤水泥厂、农机修配厂,道县工贸学校分校、道县农民技校、道县工业园等均设在境内。.  

万家庄街道

  万家庄街道位于道县县城南郊,乡政府驻地距县城1公里。东与上关乡隔河相望,南与祥林铺镇交界,西与新车乡接壤,北与营江乡、道江镇相邻。乡政府驻小江口。辖五洲、五一、沿河、下六洲、下洞、上洞、幸福、万家庄、长兴、七一、天堂福、华岩、青山、小清塘等14个村,97个村民组。   1951年以驻地命名万家庄。1958年是红旗人民公社一部分。1962年公社迁驻小江口仍用原名。1984年复置乡。   全乡总面积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32.3公顷,林地1539.9公顷,3603户,13434人。境内有高岭头,山丘起伏,马尾松遍布山野。东面是沱江,西北面是小江口河,沿河一带水利条件较好,土质肥沃,水渠成网,山塘密布,气候温暖,适宜种植水稻、甘蔗等农作物。国道207线横穿境内,潇水河自南向北流经该乡东部,水陆交通方便,村村修有公路,乡经济以农业为主,村办企业较发达,第三产业发展快。乡年工农业总产值7580万元,年财政收入39.8万元。    乡内设有中学1所,小学3所,医疗机构16个。永州市棉纺厂、市汽车保养厂、县糖厂、氮肥厂、机械厂、化工厂均设在境内。    境内有华岩,怪石嶙峋,泉水飞泻,风景秀丽。长兴村前有砚井,方正如砚,水清冽,润田多亩,是道县著名泉井之一。.  

梅花镇

  梅花镇位于道县北部,与双牌交界,由原梅花乡和车头乡合并而成,区域面积为83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8436户,33743人,耕地面积27214亩,其中水田19349亩,旱地8069亩。梅花镇是个典型的农业镇,水资源丰富,土质肥沃,有一中型水库??廊洞水库是全镇的灌溉命脉。近年来梅花镇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了高标准的水、电、路配套完善的湖南重点蔬菜基地??道县宜阳大洞反季节蔬菜生产科技示范园,生产的蔬菜、草莓远销长沙、广州等地,还种植了2000亩优质稻,500亩香柚,发展了10户瘦肉型猪养殖大户,每户年可出栏肉猪100头以上,还引进了针织厂、化工厂、发电厂等。.  

寿雁镇

  道县辖镇。1949年建寿雁乡,1958年属曙光公社,1961年改寿雁公社,1984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府12公里,面积185.3平方公里,人口4.73万。镇政府驻寿雁。1863省道过境。辖道全、寿清、曙光3个居委会和寿雁、寿佛、寿峰、农科站、永丰、太家洞、万家、涂家、何家、杨家铺、太家、周家、义家、潭福、排楼屋、社下、下莲塘、禾述塘、下坝、水源头、平地尾、芽洞、铁乐湾、大龙、山口铺、牛路口、安村、井头、新村、白石寨、坦背、下乐海、上乐海、李家、石坝、金家寨、深田、豪福、杜莲、斯屋峰、梅子园、汪家、周塘、白芒、水尾洞、上湾、蒋家湾、唐家、胡家、文家、大洞、李家洞、鲤鱼坝、高枧、五甲、下龙洞、新竹洞、长田、小刘、上李家、大刘、接龙头、社尾、朱子复、丙田、龙夫66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甘蔗,兼产大豆、小麦、薯类、茶叶。.  

仙子脚镇

  仙子脚镇位于道县西北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26公里。东与桥头乡、寿雁镇毗连,南接清塘镇,西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县、全州县交界。镇政府驻仙子脚圩。辖仙子脚、齐家湾、罗敏、存富、小洞尾、下熊家、洞尾、车田洞、老福田、黄田岗、周家洞、大源口、杨梅岭、红鞍岭、布竹源、塘头、神仙头、堡子岭、蒋家岭、下坝洞、烟竹坪、下石塘、下白、下源、沙田、石山脚、熊家、岭背、水头坝、白土塘、长余洞、向明、竹王庙、小伟、大伟等35个村,267个村民组。   1951年为下石塘乡。1956年撤区并乡以驻地命名为仙子脚乡。1958年属五星人民公社一部分。1961年改仙子脚公社。1964年改名为红岩公社。后恢复为仙子脚公社。1984年改设仙子脚镇。1995年撤区并乡,将原沙田乡合并为仙子脚镇。   全镇总面积12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77公顷,林地7573公顷,8989户,37017人。境内山峰林立,林木茂密。西南是都庞岭,有七个行政村地处山麓,西北有禾仓岭、屋门岭等山,岩溶发育,有永安、清水、高木三个关口,地势险要。洑水河、齐心河由北向东流来,至境内汇合小河,水势渐大,河床渐宽,沿河一带,土质肥沃,适宜种植水稻、大豆、水果等。盛产稻谷、高梁、玉米、黄豆、绿豆、罗汉果、棕、奈李等。镇经济以农业为主,乡镇企业和商贸经济占有较大比重。镇年工农总产值14082万元,年财政收入95.81万元。   境内设有中学2所,小学46所,医疗机构38个。省跃进机械厂已于1999年搬至永州市冷水滩区。境内有大型车站一个、农贸市场2个,是湘桂边境重要集镇。S323线,道县至桥头公路横穿全境。境内永安关昔为湘桂咽喉要地。.  

清塘镇

  清塘镇位于道县西部都庞岭山麓。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7公里。东与营江乡交界,南与新车乡相望,西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县接壤,北与仙子脚镇、寿雁镇相邻。镇政府驻清塘圩。辖清塘、大神山、上塘家、洪家宅、幸福洞、大塘、狮子头、石枧、月岩、小坪、棉竹源、中坪、小月田、上面、廖家、蒋家、土墙、老久佳、塘枧、陈熊、室家、楼田、新立、新久佳、上塘面、达一、达二、莲塘、孟家、尹家、泥鳅塘等31个村,236个村民组。   1951年以驻地命名建立清塘乡。1958年为五一人民公社一部分。1961年以道县风景名胜月岩命名为月岩人民公社。1963年改名为清塘人民公社。1984年复置。1995年撤区并乡与原久佳乡合并为清塘镇。   全镇总面积28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42公顷,林地11435公顷,10901户,42124人。境内西边都庞岭,千姿百态,青岗翠岱,争奇竞秀,石灰岩岩溶发育,基岩裸露,荒山较多,土层浅而瘠薄,地表水大都渗入地下,造成地表干旱缺水。境内西北有道山、龙山、豸岭等小山,地势平坦。濂溪河自西向东流注其间,沿河两岸,土质肥沃,水利条件较好,适合种植水稻、甘蔗、烤烟、水果、油茶、药材、红瓜子、西瓜和养鱼等。尤其是洗子瓜较出名,是“道州红瓜子”的主要生产基地。“大营尾禾花鱼”驰誉湘南。清塘圩是道县西部重要的商品集散地。镇经济以农业为主,年工农业总产值18741万元,年财政收入117.2万元。   境内有大坪铺农场和道县秸杆养牛基地,有农机修配厂、建材厂、竹木加工厂等,设有中学1所、小学56所、医疗机构15个。道县至清塘公路直通县城,简易公路四通八达,境内楼田村是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故里。有道州“八景”之一的道山和月岩,风景秀丽,是人们游览的好去处。.  

祥霖铺镇

  祥霖镇位于道县南大门,与江永、江华两县交界,207国道、1862省道贯穿全境,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全镇辖47个行政村,269个村民小组,10086户,4.2万人口,耕地面积为48026亩,其中水田35500亩,旱地12476亩,全镇资源丰富,素有“粮仓油海”之美誉。主要农产品有粮食、蔬菜、烤烟、花生、香芋、生姜、大豆等;林业主要有桉树、国外松、杉、油茶等经济林。产业结构调整初具规模,在银山、下蒋、农科、阳家、朱家、香花等村发展了万亩脐橙基地,规模养殖以生猪、牛、鱼、灰鹅为主;锰、铁、铅锌、高岭土等矿产资源丰富,镇内形成了以建材、矿产为龙头,集种、养、加工、运输、商贸服务为一体的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群。小城镇建设蓬勃发展。.  

蚣坝镇

  蚣坝镇位于道县东部,距县城17公里,有省道与县道交叉穿越,是道县东部的交通枢纽;1995年由蚣坝乡、兴桥乡合并,现辖3个居委会,37个行政村,354个村民小组10298户,44286人;领政府内设办公室,财政所,经管站,企业办等机构,现有干部职工86人;各类学校46所,各类企业2186家,总面积14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493亩(其中:水田32246亩,旱地9247亩);镇商贸繁华,水利条件优越,是道县经济重镇,主要农产品有粮食、蔬菜、烤烟、花生、大豆等;林业主要有杉、国外松、桉树、油茶、经济林等;水果主要有冰糖橙、?柑、恭城月柿、大青枣、板栗等;规划养殖以生猪、牛、羊、鱼、灰鹅为主;锰、铁、铅、锌等矿产资源储量丰富;镇内形成以建材、矿产为龙头,集种养、加工、运输、商贸服务于一体的乡镇企业民营经济群,小城镇建设蓬勃发展。.  

四马桥镇

  四马桥镇位于道县东南部,距县城30余公里,由原杨家乡与四马桥乡合并而成。全镇共辖34个行政村,24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32641人,共有耕地面积26315亩。 四马桥镇土地资源丰富,水利条件及设施完善,泡水河流经全镇,拥有小水电站2个。当地产业结构成效显著,农业特色经济发展迅速,主要是烤烟生产和小水果开发及规模种养殖业。2004年发展烤烟3000余亩,累计完成退耕还林1.1万余亩,发展特色水果400多亩,每年给农户人平增收近200元。 近两年,四马桥镇招商引资初具规模,先后有水电开发,卜石塘冶炼厂投资建设、砖厂、加工厂都已产生效益,民营企业发展迅速。 通过3年努力,四马桥镇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架电话,户户装上高压电,为加快四马桥小康社会建设打下了基础。.  

白马渡镇

  白马渡镇位于道县东部。镇政府驻地距县城15公里。东与柑子园乡交界,南与白芒铺乡相邻,西与梅花镇、上关乡、东门乡相望,北与双牌县理家坪乡和宁远县中和镇接壤。镇政府驻地白马渡圩。辖白马渡、清溪、南冲、海龙、瓜地、鸭子坪、社福、泉家塘、东山、报国、青口、倒水洞、古木洞、大坪地、大阳、泥江口、雷家洞、唐家山、宜山坪、樟武坊、申尾、庙头,武家滩等23个村,254个村民组。   1951年以驻地命名建立清溪乡。1956年撤区并乡为原名。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5年撤区并乡与原青口乡合并为白马渡镇。    全镇总面积9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16.2公顷,林地5455.4公顷,7861户,33885人。境内有尖坡岭和龙神坳等山,东南高,西北低,属平岗区,多为红壤。潇水、清溪贯穿全境,潇水、宜水、宁远河在境内汇合,沿河村庄多为水淹,是双牌水库水淹区。田地靠电排灌溉。盛产稻谷、油菜、柑桔、烤烟等。镇年工农业总产值7497万元,年财政收入72万元。    境内设有中学1所、小学27所,医疗机构35个,有道县万亩脐橙基地和建材厂、竹木加工厂等。简易公路四通八达,道县至油湘公路横穿境内,潇水四季通航,白马渡圩是道县东部农、副产品集散地。.  

柑子园镇

  道县辖镇。1951年设柑子园乡,1958年属八一公社,1961年改柑子园公社,1984年复改乡。位于县境东部,距县府21.5公里,面积80.7平方公里,人口2.7万。乡政府驻柑子园。1806省道穿越乡境。辖三海洞、兴隆、善祥、周邝、柑子园、燕石洞、老岩口、新屋墙、五福、内岭、黄金、同心、刘家、军民、洲子上、粮林、农科站、油湘、脉地、欣荣20个村委会。农业主产水稻、烤烟、萝卜,兼产油茶、杉木、马尾松。.  

白芒铺镇

  白芒铺镇位于道县东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12公里。东与宁远县交界,南与四马桥镇、蚣坝镇相邻,西与上关乡接壤,北与白马渡镇、柑子园乡毗连。乡政府驻白芒铺圩,辖野竹福、广文铺、何家、黑泥山、白芒铺、绕塘、湾田、竹山、下洞、小甲、仁和圩、彭家、洞仂口、西园、黎家兴、岩口、马垒、龙岭头、陀仂复、牛桥、杨家岭、木栅、柱兴、精华、白泥山、潘家、吴家、杨家、三里井、邓家等30个村,310个村民组。    乡沿用驻地名。1951年以驻地命名为白芒铺乡。1955年属第九区(清溪区)管辖。1958年属八一公社。1961年为白芒铺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5年撤区并乡与小甲乡合并为白芒铺乡。    全乡总面积105.8平方公里,耕地1873.2公顷,林地5531公顷,8172户,31850人。境内属平岗区,与宁远交界处有把截大岭,全乡没有大河,只有一条黎家兴小河流入龙江、注入潇水。省道323线穿 越东西,蚣坝至白芒铺公路横穿南北与省道323线相连,简易公路四通八达。乡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水稻、茶油、烤烟、桐油、白芒皮(白芒皮是道县一种土特产)等。年生产总值8372万元,年财政收入89.5万元。乡内设有中学2所,小学39所,医疗机构42个。.  

桥头镇

  2013区划调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撤销道县桥头乡,设立桥头镇,行政管辖区域不变,辖35个建制村,总面积248.07平方公里,总人口4.27万人。这是该县推进城镇化进程,加速城乡发展,建设美好道州的又一大喜事。   桥头乡位于道县西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46公里。东与乐福堂乡相邻,南与寿雁镇交界,西与仙子脚接壤,西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相交,北靠双牌县。乡政府驻桥头村。辖会潭、邓家、烈马、熊家湾、石枧、白竹田、汉舂陵、大车坝、冲岭、坪岗、神仙背、鱼田、大地夫、桥头、落洞、狮子山、桂宅岩、石马山、坦口、大江洲、石排楼、丘塘、三桂、上坝等24个村,169个村民组。    乡沿用驻地名。1951年建立桥头乡。1958年为先进人民公社一部分。1961年体制调整设桥头人民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5年撤区并乡与原会潭乡合并为桥头乡。    乡内设有中学2所,小学84所,医疗机构87个。道县大型水库之一──上坝水库和跳鱼台电站就坐落在境内,灌溉着桥头乡、桥头林场及仙子脚镇的3万余亩良田。.  

乐福堂乡

  乐福堂乡位于道县西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18公里。东与双牌县打鼓坪林场交界,南与梅花镇、寿雁镇接壤,西北与桥头乡相邻,北与双牌县打鼓坪林场毗连。乡政府驻富头村。辖富头、大莲塘、土桥、甘塘坪、清塘坪、杨柳塘、车弄、泥口湾、乐福堂、圳头、石桥头、龙村、中村坊、龙山角、塘碑等15个村,107个村民组。   乐福堂原系穷山僻野,一铁匠居住于落灰厂,初名“落灰堂”。后谐音改为乐福堂,寓“快乐幸福”之意。解放初期,分为8个小乡。1956年合并为乐福堂乡。1958年是先进人民公社一部分。1961年体制调整时,以驻地命名为乐福堂公社。后并入寿雁区。1971年公社迁驻富头村,仍用原名。1984年改为乡。    全乡总面积76.4平方公里,耕地969.6公顷,林地4250.5公顷,4169户,16873人。紫金山盘亘境北,全境属山区。地貌特征是山高、山多,山谷深、坡陡、平地少,山林资源丰富。地势由北向南倾斜,平地较肥沃,盛产水稻、甘蔗、烤烟、花生、茶叶、杉木、马尾松等。境内月头源河和龙村河汇入洑水。有道县至乐福堂公路通往县城。乡年工农业生产总值7875万元,年财政收入44.2万元。    乡内设有中学1所,小学8所,医疗机构21个。境内层峦叠嶂,溶岩发育,多溶洞、石林、地下河、风景秀丽。有名胜古迹“中郎岩”,圳头村汉龙平侯熊尚墓,墓碑并石兽高九尺、厚八寸,立于汉献帝二十一年。.  

审章塘瑶族乡

  井塘瑶族乡与审章塘瑶族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审章塘瑶族乡   审章塘瑶族乡位于道县南部边缘,西连祥霖铺镇,东北接蚣坝镇,南邻江华瑶族自治县界牌乡,东南与井塘瑶族乡隔河相望。乡政府驻地黄泥洞村,距县城29公里,耕地面积16671亩,其中水田10731亩,旱地5940亩,下辖17个行政村,113个村民小组,人口14127人。新中国建立前为柳塘乡,建国后改为审章塘乡,1958年改为审章塘人民公社,1983年撤社恢复审章塘乡,1991年11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审章塘瑶族乡。人口状况:少数民族5100人,占总人口 36.1%,其中瑶族4309人,占30.5%,壮族112人,占0.8%。 20世纪70年代中期始建祥霖铺至审章塘公路,全长9公里,至今实现村村通电,通程控电话,通公路。境内有小(2)型水库2处,山塘39口,有效灌溉面积达90%,全乡有林木面积37161亩,油茶林2990余亩,有铁、高岭土、铅锌矿等多种资源,现已引入粤龙高岭土开发有限公司、洞民铅锌矿公司、向阳水电站等项目已投入运行。 目前,全乡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全面加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较快,烤烟、桉树、国外松、油茶、招商引资、养殖等一批农村大户经济蓬勃发展;后进村得到良好转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干部队伍自身建设,干部思想工作作风得到切实转变,各项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已经逐步地走在了全县先进乡镇的行列。.  

横岭瑶族乡

  横岭瑶族乡位于道县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28公里。东、南界洪塘营瑶族乡,西接江华瑶族自治县,北靠井塘瑶族乡、蚣坝镇、四马桥镇。乡政府驻莲花村。辖莲花、文明、小路窝、大坪岭、浪石、沙窝、老屋地、深海、两岔河、棉竹江、民族、大河、菖梧洞、枫木山、枇杷山等15个村,76个村民组。   1951年为大坪岭乡。1958年属东风公社。1961年体制调整,以驻地命名为大坪岭人民公社,属四马桥区管辖。1984年改横岭瑶族乡。   全乡总面积100.3平方公里,耕地391公顷,林地9961.7公顷,3329户,9423人(瑶族5300人)。全境属东南山区,具有山地地貌特征,山峰林立,林木葱郁,多为黄壤土。车子河流经境内,盛产水稻、马尾松、油桐、竹林等。老屋地蕴藏0.1万吨铅锌矿,龙门桥蕴藏2500万吨赤锰。乡经济以农林业为主,林木蓄积量和矿产资源丰富。乡年工农业生产总值3629万元,年财政收入17.2万元。有中学1所,小学22所,医疗机构23个。.  

洪塘营瑶族乡

  洪塘营瑶族乡位于道县东南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33公里。东与宁远县交界,南与湘源风景区和江华瑶族自治县雾江乡毗连,西北与横岭瑶族乡相邻,北与四马桥镇接壤。乡政府驻地洪塘营。辖洪塘营、东江脚、陈家、老何家、牛栏洞、插花坪、大洞田、东江源、楠竹坪、陡山湾、浪泥湖、佳竹洞、湾子岭、太平坳、香花树、猫儿岭、黄家塘等17个村,126个村民组。   1951年至1956年为洪塘营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因系瑶族聚居之处,改设洪塘营瑶族乡。   全乡总面积222.3平方公里,耕地599.4公顷,林地18940.6公顷,3196户,13708人,其中瑶族5400人。境处九嶷山中,山峦重叠,属东南山区,是中山地貌类型。这里群山环抱,石灰岩裸露,狭关隘谷,清溪流泻,大大小小的村庄星罗棋布于彩云缭绕的山腰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为黄壤土。盛产杉木,楠竹、药材等,是全县主要产林基地之一。境内楠竹坪等地为道县厚朴药材生产基地。有铅锌矿、赤铁矿及重晶石。泡水蜿蜒纵贯境内。县城至湘源风景区公路相通,交通较为方便。乡经济以农业为主,林木及矿产资源丰富。乡年工农业生产总值4018万元,年财政收入25万元。   有中学1所,小学35所,医疗机构38个。湘源温泉风景区坐落在境内。湘源温泉紧连九嶷山,是道县、宁远、江华三县交界处,景区宽,景点多,资源丰富,泉水从地层深处涌出,晶莹洁净,属国内罕见的低硫温泉,水温42摄氏度,现有泉眼两口,每口日涌水量1600立方米,可供游人沐浴。全境冬暖夏凉,气候宜人,夏季平均气温24℃∽28℃,凉气宜人,清风拂面,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月岩林场

   道县月岩林场,同时设有月岩国家森林公园,也是 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   地理位置   道县月岩林场 道县月岩[1]位于道县西部,湖南省第二高峰韭菜岭下,她背靠巍然挺拔的都庞岭,面朝清塘镇群峰耸立的石灰岩峰林。距县城26公里,东与清塘镇相邻,南与江永县高泽源林场接壤,西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县交界,北与仙子脚镇毗连。场部驻老鼠源。   -   行政区划   辖场部、中坪、黄土江、南北冲、坦里源等6个分场和铜丝井、营乐源、长乐、小塘、空树岩等5个村,30个村民组。   【铜丝井】 Tóngsījǐng   清时,由零陵马子岗迁来,相传村前有井,曾埋铜狮,故名。村委会驻铜狮井,辖杨博士、铜狮井、香炉山、麻姑源、上枧、马山、苦仔洞等11个村民组。总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71公顷,282户,1120人。   【营乐源】 Yínglèyuán   相传汉王刘邦曾扎营于此,故名。村委会驻营乐源,辖营乐源、红塘、石珠孔、邓家源、大塘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5.3平方公里,耕地44.6公顷,198户,788人。   【长乐】 Chánglè   由达村分居,因地呈长条形,取名长乐。村委会驻长乐,辖长乐、蔡家、坦里洞、布塘、彭家厂、王家、张家等7个自然村5个村民组。总面积7.9平方公里,耕地46公顷,173户,726人。   【小塘】 Xiǎotáng   村边多山,地势低洼,形如小塘,得名。村委会驻大江源,辖大江源、枇杷洞、小塘等5个村民组。总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20.7公顷,128户,578人。   【空树岩】 Kōngshùyán   岩边昔有古树,岁久空心,得名空树岩。村委会驻空树岩,辖1个村民组。总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5.8公顷,47户,205人。   -   历史沿革   1958年,国家投资建林场。1964年划归双牌县管辖。1976年划回道县,恢复为道县月岩林场。   -   资源经济   道县月岩林场占地172.9平方公里,耕地199公顷,林地4114.1公顷,1035户,4149人。林场位于都庞岭山麓,属西北山区。境内山峰林立,林木茂密,气候温和湿润。盛产杉木、福建柏、铁杉、白克木等。林场以林业经济为主,林业资源丰富,场年林产总产值3042万元,年财政收入59.5万元。  

桥头林场

   桥头林场位于湖南省道县西北部,场部驻地距县城47公里。东与双牌县打鼓坪林场接壤,南与桥头乡相邻,西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交界,北与双牌县何家洞乡毗连。场部驻地上坝村。该林场林分类型以杉木人工林为主,林场分类属以保护为主的生态公益型林场。[1]    道县桥头林场区位图[2]   -   行政区划   桥头林场辖腊树坪、谢家、倒江源、半冲累、黄公累、庄村、崩塘、毛巾田、龙 桥头林场塘江、蒋包、清寿源等11个村,75个村民组。[1] 【腊树坪】清代时,从蒋包分居,初名腊肉坪,后改腊树坪。村委会驻腊树坪,辖腊树坪、燕累、茶垒、丝茅坪,上燕累、下燕累、莫拐塘、下肖家、毛家、马骨岌等10个村民组。总面积14.6平方公里,耕地40.3公顷,201户。   【谢家】 从大路坝分居,以姓取名谢家。村委会驻易家,辖易家、谢家、八斗源、安清岭、黄家屋场、雷公岭、夹吕漯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16.7平方公里,耕地22.7公顷,178户。   【到江源】 建村于两条小河之源头,取名到江源。村委会驻到江源,辖到江源、月头源、石家岭、新田漯、荣家、排子坳、梨子冲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耕地38公顷,190户。   【半冲漯】1958年建队,以片村命名八斗源大队。1981年为两个大队,改名为半冲漯大队,沿用至今。村委会驻柏家,辖柏家、黄家、仓家岭、油榨坪、刘家、公家山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10.3平方公里,耕地24.6公顷,165户。   【黄公漯】建村在山漯,多姓黄,取名黄公漯。村委会驻吕家,辖吕家、黄公漯、洪家岭、刀背脊等4个村民组。总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13.7公顷,102户。   【庄村】原庄姓在该村住过而得名。村委会驻谢家,辖谢家、庄村、中午旗、下午旗、小冲里、芭蕉冲、刘家岭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5.9平方公里,耕地44.7公顷,236户。   【崩塘】因村前一塘,山洪暴发,即被冲崩、取名崩塘。村委会驻毛坪岭,辖毛坪岭、崩塘、上崩塘等4个村民组。总面积4.7平方公里,耕地26.7公顷,119户。   【毛巾田】 该地辖上、下毛巾田两个自然村得名。村委会驻下毛巾田,辖下毛巾田、毛巾田、燕子岩、跳鱼台、詹家、上毛巾田、老屋岭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38.8公顷,180户。   【龙塘江】以该地小河名取名龙塘江。村委会驻双江口,辖双江口、湖桥江、杨家、梨山岌、大丘田边、大坪岭、石板江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10平方公里,耕地30.7公顷,144户。   【蒋包】以蒋包二姓命名。村委会驻下包家,辖下包家、鲁塘江、上包家、何家、盘家、肖家等7个村民组。总面积7.6平方公里,耕地37.7公顷,158户。   【清寿源】1958年建队,原名杨家铺大队,1982年更名清寿源,沿用至今。村委会驻杨家铺,辖杨家铺、清洞源、黄坪江、寿竹源、陈家岭、安堂坪、龙家、郑家等8个村民组。总面积14.2平方公里,耕地36.3公顷,166户。[1]   -   历史沿革   桥头林场于1956年冬与打鼓坪林场同时建场,当时桥头是一个分场。1961年与打鼓坪林场分开,成为县属的国营桥头林场。1964年划归双牌县。1966年社教后期又和打鼓坪林场合并,桥头林场是一个工区。1971年又恢复桥头林场。1978年由双牌划回道县。[1]   -   自然特征   桥头林场地域属都庞岭中山地貌,最高海拔九狮岭1994.6米,最低海拔304米(场部),坡度在16~35°之间,主要成土母岩为砂砾岩,土壤以砂砾岩发育而成的土地黄壤、黄棕壤为主,有少量的高山草甸土,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量1600mm,无霜期265天左右。[3]  


月岩林场特产大全




月岩林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