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怀化 >> 麻阳县 >> 吕家坪镇

吕家坪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吕家坪镇谷歌卫星地图)


吕家坪镇简介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31226105 418000 0745 查看 吕家坪镇谷歌卫星地图

吕家坪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吕家坪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锦和镇

  锦和镇:将长潭乡并入锦和镇,新设立的镇政府驻地在原锦和镇政府(西街社区)。下辖原锦和镇的西街、东街等2个社区居委会,辖原锦和镇的黄家团、锦江、黄土田、尚坪、河湾、大湾、兰家坪、岩口山、新市、锦洲、十八岩、翁蓬冲、梁家、桐油坡、白岩坪、官村、官庄、姚家庄、楠木、柑子园等20个行政村,辖原长潭乡的碰溪源、杨柳坪、新场、碰溪、长潭溪、长潭、鱼尾、楠村、老山、轻土、下角等11个行政村。调整后的锦和镇总面积为133.6平方公里,总人口3.2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78万人,非农业人口0.34万人。政府驻地聚居人口2.1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0.31万人。   锦和镇   由原来的33个村(社区)合并调整为22个村(社区)。具体合并调整情况为:   1、将桐油坡村、梁家村村、锦洲村与东街社区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东街社区,调整后的东街社区辖16个村(居)民小组,总面积6.41平方公里,总人口3958人,村部设原东街社区。   2、将白岩坪村、新市村、锦江村与西街社区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西街社区,调整后的西街社区辖14个村(居)民小组,总面积6.03平方公里,总人口3278人,村部设原新市村。   3、将老山村、下角村与轻土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轻土村,调整后的轻土村辖16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1.15平方公里,总人口3055人,村部设原轻土村。   4、将杨柳坪村、碰溪源村与新场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新场村,调整后的新场村辖1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8.04平方公里,总人口2861人,村部设原新场村。   5、将翁蓬冲村与楠木村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楠木村村,调整后的楠木村村辖1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3.22平方公里,总人口2409人,村部设原楠木村村。  

江口墟镇

  江口墟镇政务公开江口墟镇机构设置镇党委、政府办公室 联络方式:5740810主要职责:(一)检查督促镇党委、政府党委、政府各部门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领导的重要批示;督促镇党委、政府党委、政府各部门执行镇党委、政府人大决议;办理镇党委、政府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提案;协助组织实施镇党委、政府党委、政府全体会议、专题会议等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事项。.   江口墟镇   由原来的15个村(社区)合并调整为11个村(社区)。具体合并调整情况为:   1、将老坪山村、公馆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公馆村,调整后的公馆村辖13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5.7平方公里,总人口2478人,村部设原公馆村。   2、将浪山溪村、库边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齐天坪村,调整后的齐天坪村辖1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5.4平方公里,总人口2526人,村部设原库边村。   3、将江口社区、江口村和老屋冲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江口社区,调整后的江口社区辖9个村(居)民小组,总面积9.3平方公里,总人口2672人,村部设原江口社区。  

岩门镇

  岩门镇距县城西北8公里处,辖18个村1个居委会,9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万人,以苗族为主。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新中国第一任铁道部部长滕代远同志的家乡。镇辖区东靠高村乡,西南接兰村、隆家堡、谭家寨乡,西北连石羊哨、板粟树、谷达坡乡。豪洛溪横中心,沿溪两岸有小块平原,东北为丘陵山区。全镇总面积71平方公里。.   岩门镇   由原来的18个村合并调整为12个村。具体合并调整情况为:   1、将杨家湾村、玳瑁坡村、凉亭坡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玳瑁坡村,调整后的玳瑁坡村辖14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0.2平方公里,总人口2207人,村部设原玳瑁坡村。   2、将杉木溪村、新坪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新坪村,调整后的新坪村辖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8.4平方公里,总人口2276人,村部设原新坪村。   3、将毛冲村、桐子凉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毛冲村,调整后的毛冲村辖6个村民小组,总面积8.3平方公里,总人口1509人,村部设原桐子凉村。   4、将荒田冲村、黄双冲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黄双冲村,调整后的黄双冲村辖7个村民小组,总面积7.4平方公里,总人口1675人,村部设原黄双冲村。   5、将双冲村、鲁草田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双冲村,调整后的双冲村辖5个村民小组,总面积8.4平方公里,总人口1825人,村部设原鲁草田村。  

兰里镇

  兰里镇是一代名臣满朝荐的故里。她位于麻阳苗族自治县东北部,距县城14公里,东连吕家坪镇、黄双乡,南接和平溪乡,西靠绿溪口乡、栗坪乡,北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接壤,辖21个村,1个居委会,157个村民小组,5825户,25988人,人口以苗族为主,全镇总面积87平方公里,是麻阳苗族自治县人口最多的建制镇,也是麻阳苗族自治县下山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元代,兰里辟为集市,明初建寅宾公馆。清道光十七年(1837)八月十三日,林则徐巡察过此,留下了“一山好水留客住”的诗句。同治十二年,兰里属一都里地,民国时期为乡驻地。据《大清一统志》记载,兰里本名“烂泥”,后弃“烂泥”而用兰里至今。   解放后,兰里属麻阳第五区,1956年撤区并乡,以原兰里区(第五区)的棠梨、新营、所住、岩寨4个乡加上下岔(花园),合为兰里乡。1958年10月,和平溪乡纳入兰里,成立兰里人民公社,12月,又将吕家坪辖区纳入兰里。1961年调整人民公社区划规模,将吕家坪、和平溪另设公社。1984年撤消人民公社,恢复乡制,称兰里乡,12月改为兰里镇。1988年10月麻阳苗族自治县成立,兰里镇随之改称为麻阳苗族自治县兰里镇。      兰里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沿锦江河两岸为狭长平原地,其余以丘陵山地为主,整个地势北高南低,海拨最高处为雄山,高789米。发源于贵州梵净山的锦江河贯穿兰里全境,通航上可达高村、铜仁,下可达辰溪、沅陵,直至湘江、长江。308省道沿锦江河而行,途径兰里6个村(居)和镇政府属地,往上可通麻阳县城、凤凰古城、怀化市,与209国道通连通,往下可通辰溪县、沅陵县等,并与全镇村级公路连成网络,把22个村(居)连成一片。22个村(居)开通程控电话,有移动、联通两座无线移动电话发射中转站和移动、联通两家缴费服务业务处,通邮通电可达全国各地和国外。   全镇有耕地949.9公顷,水田11183亩,旱地3650亩,森林3288.7公顷,覆盖率达41.4%。镇内土地肥沃,气候宜人,年降水量1100毫米以上,是麻阳主要产粮区之一。农业支柱产业有水稻、蔬菜、柑桔、桃、西瓜、李、梨、板栗、甘蔗、木材、药材等,物产丰富,尤以盛产大金宝桃、金秋梨、奈李、布郎李、无籽西瓜而称著,有“水果之乡”的美名。大金宝桃、金秋梨,优质板栗、奈李、布郎李、柑桔、反季大棚蔬菜等是麻等是麻阳重要的生产基地,其中大金宝桃、金秋梨、奈李、布郎李、柑桔等产品远销长沙、北京、上海、新疆等地。.   兰里镇   由原来的21个建制村1个居委会合并调整为15个建制村(社区)。具体合并调整情况为:   1、将横喇村、苍冲村、瓦一田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苍冲村,调整后的苍冲村辖11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1平方公里,总人口2399人,村部设原苍冲村。   2、将道通村、黄岩溪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黄岩溪村,调整后的黄岩溪村辖19个村民小组,总面积7.1平方公里,总人口2510人,村部设原黄岩溪村。   3、将兰里村、兰里居委会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兰里社区,调整后的兰里社区辖17个村(居)民小组,总面积2.6平方公里,总人口2343人,村部设原兰里村。   4、将贤塘村、海燕村、江坪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江坪村,调整后的江坪村辖13个村民小组,总面积7平方公里,总人口2656人,村部设原江坪村。   5、将雄山村、岩寨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岩寨村,调整后的岩寨村辖1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6平方公里,总人口2027人,村部设原岩寨村。      

吕家坪镇

高村镇

  高村镇:将绿溪口乡、栗坪乡、谷达坡乡并入高村镇,新设立的镇人民政府驻地在原高村镇政府(大桥路58号)。下辖原高村镇的兴隆、逢爷、渔子坡、高垅、兰家、滨河、学里、尧里、漫水、马南等10个社区居委会,辖原高村镇的通溪、通灵溪、大垅冲、车头、龙池、大塘、大栗林、帽子坡等8个行政村、原谷达坡乡的兴隆湾、竿子溪、双岔口、达泥田、谷达坡、土潭、白羊、营盘、火马坪等9个行政村、原栗坪乡的黄莲冲、三家、栗坪、胡家、仓屋、中寨坪、庙坳、坡顶田等8个行政村,原绿溪口乡的洲上、鱼子溪、兰丝垅、火马坳、大比田、袁郊、枫木林、水漫溪、绿溪口、王家坪、羊古垴、陶伊、磨刀岩、大溪桥等14个行政村。调整后的高村镇总面积为187.6平方公里,总人口10.4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8.65万人,非农业人口3.87万人。政府驻地聚居人口6.3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78万人。   高村镇   原来的49个村(社区)合并调整为37个村(社区)。具体合并调整情况为:   1、将大垅冲村、磨刀岩村与漫水社区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漫水社区,调整后的漫水社区辖20个村(居)民小组,总面积10.4平方公里,总人口3283人,村部设原漫水社区。   2、将帽子坡村、车头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车头村,调整后的车头村辖14个村民小组,总面积8.9平方公里,总人口3166人,村部设原车头村。   3、将火马坳村、大比田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大比坳村,调整后的大比坳村辖9个村民小组,总面积7.2平方公里,总人口2005人,村部设原大比田村。   4、将羊古脑村、马南社区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马南社区,调整后的马南社区辖14个村(居)民小组,总面积7平方公里,总人口3028人,村部设原马南社区。   5、将鱼子溪村、绿溪口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绿溪口村,调整后的绿溪口村辖7个村民小组,总面积5.9平方公里,总人口2108人,村部设原绿溪口村。   6、将王家坪村、洲上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洲上村,调整后的洲上村辖9个村民小组,总面积6.6平方公里,总人口3376人,村部设原洲上村。   7、将庙坳村、坡顶田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富田坳村,调整后的富田坳村辖2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8.3平方公里,总人口2598人,村部设原庙坳村。   8、将三家村、栗坪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栗坪村,调整后的栗坪村辖15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3.2平方公里,总人口3285人,村部设原三家村。   9、将土潭村、火马坪村、达泥田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土潭村,调整后的土潭村辖17个村民小组,总面积9平方公里,总人口2307人,村部设原土潭村。   10、将兴隆湾村、双岔口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兴隆湾村,调整后的兴隆湾村辖13个村民小组,总面积8平方公里,总人口2350人,村部设原双岔口村。  

尧市镇

  尧市镇:将拖冲乡并入尧市乡,合并成立尧市镇,新设立的镇政府驻地在原尧市乡政府(尧市村)。下辖原拖冲乡的保家岭、兰山、旋涡、大禾塘、保洞溪、大酉、长坪、柿子坪、拖冲、大王、桥冲、黄坳等12个行政,辖原尧市乡的尧市、小江、马山潭、马江口、大坪、大溪、高洲坪、柑子坪、堆子丘、沟水溪、土洞、卜罗坪等12个行政村。尧市镇总面积为176平方公里,总人口2.3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95万人,非农业人口1074人,政府驻地聚居人口1.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20人。   尧市镇   由原来的24个村合并调整为16个村。具体合并调整情况为:   1、将兰山村、保洞溪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保洞溪村,调整后的保洞溪村辖16个村民小组,总面积6.47平方公里,总人口1445人,村部设原保洞溪村。   2、将长坪村、拖冲村、保家岭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拖冲村,调整后的拖冲村辖23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2.69平方公里,总人口3117人,村部设原拖冲村。   3、将柿子坪村、桥冲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桥冲村,调整后的桥冲村辖1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0.7平方公里,总人口1606人,村部设原桥冲村。   4、将沟水溪村、尧市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尧市村,调整后的尧市村辖11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2.24平方公里,总人口2366人,村部设原尧市村。   5、将高洲坪村、土洞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高洲坪村,调整后的高洲坪村辖1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2.21平方公里,总人口2045人,村部设原高洲坪村。   6、将大溪村、卜罗坪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卜罗坪村,调整后的卜罗坪村辖11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4.74平方公里,总人口1248人,村部设原卜罗坪村。   7、将堆子丘村、马山潭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马山潭村,调整后的马山潭村辖14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5.18平方公里,总人口2116人,村部设原马山潭村。  

郭公坪镇

  郭公坪乡位于麻阳苗族自治县西南部,处于云贵高原余脉延伸地带,东邻锦和镇,南接尧市乡、西靠贵州省铜仁漾头镇,北连凤凰县茶田镇、茨岩乡、林峰乡,扼湘黔两省三县六乡交界处,系怀化、吉首、铜仁三市准中心,距县城59公里。平均海拔520米,相对高度400米,西高东低,素有“麻阳西藏”之称。全乡辖19个村,117个村民小组,共3675户,16283人,其中苗族占97%。总面积115.3平方公里,居全县24个乡镇之首。    驻地郭公坪,历史相当悠久。唐武德三年(620年)属麻阳县地,垂拱三年(687年)属锦州卢阳县址。五代版籍荡然。宋熙八年(1075)复为麻阳县地。清属市都里,玉屏屯里地。民国时期为仁怀乡驻地。1952、1956、1958、1962、1984年分别为七区、郭公坪乡、锦和公社郭公坪大队、郭公坪公社、乡驻地。1984年至今为郭公坪乡人民政府驻地。    境风山峦重叠、地高气寒,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农事季节较迟,适宜各类经济果木耕作。全乡耕地面积16055亩,其中水田13034亩,旱土3021亩。境内盛产优质大米、花生、大豆、黄桃、板栗、金秋梨等。    一、交通网络健全,交通运输发达   渝怀铁路、麻铜公路横穿郭公坪全境。渝怀铁路境内里程14公里,设小坡、雾露溪两站,途径小坡、米沙、双竹坡、岩大门、报木山、杜   庄6个村;麻铜公路东连锦和,西通贵州铜仁市;全乡村级公路错综交叉,北连凤凰公路正在修建,形成了“二纵三横”的交通网络,交通运输   十分便利。    二、水利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价值高。   郭公坪乡以山地为主,境内锦江河、喇叭溪两条主干流纵横交错,贯穿东西南北,水利资源极为丰富。俗语“高山出好水”,全乡境内蕴涵着丰富的优质水资源,含有铁、锌、锡等十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元素,矿泉水开发前景十分广阔。且乡内地蓄水量大,乡内有小II型水库8座,骨干山塘22个,总蓄水量486万立方米。2003年通过招商引资对高洞山水库原水毁电站进行恢修重组发电,效益十分可观,铜信溪电站的建设将推动我乡水利开发的0。    三、森林资源丰富,可持续发展潜力大   境内山地广阔,森林资源丰富。全乡森林面积83597亩,森林覆盖率达82%,活木蓄积量3650万立方米,以阔叶林、、针叶林为主。.   郭公坪乡   由原来的19个村合并调整为13个村。具体合并调整情况为:   1、将郭公坪村、垮里村、碰泥垅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郭公坪村,调整后的郭公坪村辖21个村民小组,总面积8.9平方公里,总人口2807人,村部设原郭公坪村。   2、将干硐村、和礼村、米家坪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官东村,调整后的官东村辖21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1.06平方公里,总人口2507人,村部设原干硐村。   3、将岩洞寨村、江家溪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江家溪村,调整后的江家溪村辖1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1.2平方公里,总人口1493人,村部设原岩洞寨村。   4、将溪口村、野鸡坪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长寿谷村,调整后的长寿谷村辖9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3.8平方公里,总人口1497人,村部设原溪口村。  

文昌阁乡

  文昌阁乡位于麻阳苗族自治县西南部,地处武陵山脉中端的西晃山北麓。海拨最高处大水冲水库的垄脑土700多米,最低处黄土坡村的新必190米。年均气温16.7℃,无霜期225天左右。总面积69平方公里。   驻地文昌阁,清属石渠都里地。民国时期为永新乡驻地。1950、1958、1984年分别为二区、尧市公社文昌阁乡大队、文昌阁乡驻地。现全乡辖14个行政村63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2500多人,其中苗族11862人。北部属丘陵平原,土地肥沃,播种面积达11096亩,产量突破13000吨,素有“麻阳粮仓”之称。南部多岗地,多盛产柑桔。2004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8500万元,财政总收入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45元,乡党委、政府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集体”、“湖南省科技兴乡示范乡镇”、“湖南省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市文明村镇”、“县六好乡镇党委”、“县双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公路:北有文昌阁—锦和—高村,东有文昌阁—大桥江,西有文昌阁—尧市—芷江三条主干道。在1995年实现了村村、村组通公路。   二、名优特产:   文昌阁乡素有“麻阳粮仓”之称,因此,我乡在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巩固粮食生产的基础地位的同时,依托文昌阁乡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品种等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创建了加硒刺葡萄、天麻、柑桔、优质稻、中华梨枣五大产业基地,并初步形成了五大支柱产业。   一是以“小林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载体,创建千亩优质加硒刺葡萄基地。以罗家冲、官塘、雷司坪等村为主,现已完成700亩刺葡萄的开发;二是以西皮溪、雷司坪、罗家冲、官塘等村为主,大力发展天麻生产,创建13万窖天麻生产基地;三是以祖冲、坳头坪、官塘、张禾冲等村为主创建5000亩优质柑桔基地。文昌阁乡柑桔生产由于开发时间早、品种单一、科技含量不高。针对这种情况,乡党委、政府为了做大做强柑桔这篇文章,今年继续实施柑桔品改工程,对蜜桔、宫川、大红等劣质品种改为脐橙、冰糖柑等优质品种,以提高柑桔开发的科技含量。目前,已完成柑桔品改5000亩;四是以张禾冲、新寨坪、官塘、祖冲等锦和至尧市沿线各村为主创建4000亩优质稻生产基地。五是以张禾冲至新寨坪为主创建1000亩中华梨枣生产基地。五大生产基地的创建,加快了我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文昌阁乡   由原来的14个村合并调整为9个村。具体合并调整情况为:   1、将张禾冲村、惠家坊村、新寨坪村、王后冲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文昌新村,调整后的文昌新村辖17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3.3平方公里,总人口2948人,村部设原新寨坪村。   2、将三坪村、棕树园村、官塘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文西新村,调整后的文西新村辖15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0平方公里,总人口2830人,村部设原官塘村。  

大桥江乡

  大桥江乡位于县城西南部,东与江口镇接壤,南与芷江县交界,西与文昌阁乡交界,北与舒家村、长谭乡交界,总面积62平方公里。全乡共有10个行政村,6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129人。大桥江乡离县城较远,但交通便利,全乡公路18条,其中县道1条,有大尧公路穿乡而过,村道17条,通车村10个, 村民小组通车60个。大桥江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适应发展农业生产,盛产稻谷、柑桔、花生、油菜等,且山多、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最适宜本地刺葡萄的生长,现已在大桥江、石垅溪、双合口、洞塘溪形成四大葡萄栽种基地。.   大桥江乡   由原来的10个村合并调整为6个村。具体合并调整情况为:   1、将豪侠坪村、小溪村、曲水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豪侠坪村,调整后的豪侠坪村辖13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1平方公里,总人口2398人,村部设原小溪村。   2、将杨柳坡村、盘田村、双合口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杨柳坡村,调整后的杨柳坡村辖16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0.8平方公里,总人口2020人,村部设原杨柳坡村。  

舒家村乡

  (一)区位及概况。舒家村乡位于麻阳苗族自治县西南部,东临江口墟镇,南接大桥江乡,西与长潭乡交界,北连谭家寨乡、隆家堡乡,距县城35公里,锦江河贯穿境内,区域面积41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全乡村民小组64个,总人口10954人。解放前,舒家村乡与大桥江乡一并属晴云乡管辖。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乡级政权,1958年建舒家村人民公社,1980年撤公社建乡。   (二)气候、资源。舒家村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拔最高处担管山415米,海拔最低处跑马滩169米,以丘陵为主,平、岗、山地兼有,四季分明,雨量日照适中,无霜期240天左右,适应发展农业生产,盛产稻谷、柑桔、无籽西瓜、红糖、花生、油菜、大棚蔬菜、冰糖橙。   全乡耕地总面积为8415.06亩,人均耕地面积0.78亩。全乡耕地多呈紫色、黄色,土质较好。全乡水域面积4034亩,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12座,骨干山塘64座,可灌溉耕地面积6200亩左右。有林地面积31378.5亩,占总面积50.68%,森林覆盖率42%,土质大部分属紫色土,少部分为山地黄壤、红壤和潮土。全乡树种主要有松树、松柏树、杉树,锦江河两岸杨树较多。   (三)经济状况。1989年9月,麻阳抽绣厂在舒家村建立,抽绣业开始发展壮大,给舒家村乡经济增添活力,15年来为舒家村社会经济发展做了巨大贡献,也成为麻阳第一家取得生产经营出口权的企业。   舒家村乡劳务经济发展迅速,对增加农民收入贡献较大,2003年底,全乡农村富余劳动力4818个,劳务外出1775人,年底仅邮局汇款的劳务净收入突破400万元。近年来政府加大了劳务输出培训和服务力度。2004年人均纯收入达1139元。   (四)交通状况。舒家村乡地处麻阳苗族自治县西南部,距县城35公里,是全县四个境内乡镇之一,新建渝怀铁路穿过南端黄士坪,境内有乡级公路2条,村道4条,通车村8个,通车村民小组59个,通车率达92.4%,基本实现组组通公路。    境内有两条乡级公路,总长15公里。锦江河南部江舒公路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从江口墟镇经舒家村乡到长潭乡,境内12公里,路基一直较差,加之客运人口仅限于舒家村、丁家村、破敌书、桐坡四个村,所以在客运上形成“盲肠”区域,交通极为不便。   舒家村乡   由原来的9个村合并调整为6个村。具体合并调整情况为:   1、将破敌书村、舒家村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舒家村村,调整后的舒家村村辖13个村民小组,总面积5.42平方公里,总人口2712人,村部设原破敌书村。   2、将老井冲村、狮子湾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狮子湾村,调整后的狮子湾村辖1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0.79平方公里,总人口2156人,村部设原狮子湾村。   3、将桐坡村、长坡山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长坡山村,调整后的长坡山村辖1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9.86平方公里,总人口1611人,村部设原桐坡村。  

隆家堡乡

  麻阳苗族自治县辖乡。1958年属江口墟公社,1961年析置隆家堡公社,1984年改置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城15公里,面积68平方公里,人口1.1万。其中苗族人口0.8万。乡政府驻隆家堡。交通除锦江河运外,有县城至大桥江公路过境。辖隆家堡、步云坪、勾坳、三角坳、王坡、木架洲、黄溪、程禾溪、马颈坳、塘头山、房家庄、老竹溪、蛮溪13个村委会。盛产稻谷、柑橘、花生、油菜。.   隆家堡乡   由原来的13个村合并调整为9个村。具体合并调整情况为:   1、将步云坪村、马颈坳村、蛮溪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步云坪村,调整后的步云坪村辖14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2.3平方公里,总人口2427人,村部设原步云坪村。   2、将三角坳村、王坡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三角坳村,调整后的三角坳村辖11个村民小组,总面积8.55平方公里,总人口2008人,村部设原三角坳村。   3、将程禾溪村、老竹溪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程禾溪村,调整后的程禾溪村辖15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7.22平方公里,总人口1710人,村部设原程禾溪村。  

谭家寨乡

  谭家寨乡位于麻阳苗族自治县西南部,地处本县岩门、石羊哨、舒家村、隆家堡、长潭五个乡镇中心,总面积71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7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800余人,现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12所,卫生院1所,现有耕地面积10567亩(水田9895亩,旱地672亩),人均耕地面积0.75亩。    该乡区位、资源优势较为明显,铜麻公路穿越7个村,乡内的咸池坳、弄里两个集市商贸交易繁荣。林地资源相当丰富,全乡共有林地4800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40%以上,生态环境优美。全乡以优质冰糖橙为主的水果开发已成规模,达6000多亩;同时也是麻阳的布朗李开发之乡;公路网络健全,全乡所有村组都拉通了公路,交通便利;旅游资源相当丰富,麻阳清凉山佛文化暨生态旅游正在投资开发,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宝库岭垂钓休闲农庄正在招商宣传中,旅游产业正成为谭家寨乡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亮点。.   谭家寨乡   由原来的14个村合并调整为8个村。具体合并调整情况为:   1、将竹子坳村、黄茶村与楠木桥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楠木桥村,调整后的楠木桥村辖13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8.83平方公里,总人口2720人,村部设原楠木桥村。   2、将太平图村、禾塘头村与弄里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弄里村,调整后的弄里村辖17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5.12平方公里,总人口3345人,村部设原弄里村。   3、将吴公桥村、宋家湾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和谐村,调整后的和谐村辖7个村民小组,总面积6.54平方公里,总人口1582人,村部设和谐村。   4、将白竹林村、腾紫坪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腾紫坪村,调整后的腾紫坪村辖11个村民小组,总面积5.64平方公里,总人口1041人,村部设原白竹林。  

石羊哨乡

  石羊哨乡概况石羊哨乡位于麻阳苗族自治县西北部,与湘西自治州凤凰县毗邻,全乡总面积72.7平方公里,辖12个村,57个村民小组,2651户,11326人。现有学校13所,卫生院1所。现有耕地面积6517亩,人均0.64亩。石羊哨乡形似长方形,海拔最高处洞溪的高岩坎上540米,最低处黄土溪电站160米。以丘陵为主,平、岗、山地兼有。.   石羊哨乡   由原来的12个村合并调整为8个村。具体合并调整情况为:   1、将新田村、峦谭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石羊哨村,调整后的石羊哨村辖7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0.5平方公里,总人口1467人,村部设原新田村。   2、将新建村、通达林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通达林村,调整后的通达林村辖7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0平方公里,总人口1421人,村部设原新建村。   3、将松溪坪村、木枝溪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松溪坪村,调整后的松溪坪村辖9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0.6平方公里,总人口1579人,村部设原木枝溪村。   4、将山塘村、跃马寨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新溪村,调整后的新溪村辖7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1.9平方公里,总人口1342人,村部设原跃马寨村。  

板栗树乡

  麻阳苗族自治县辖乡。1958年属大辽公社,1961年析置板栗树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城25公里,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1.2万。乡府驻大垄。枝柳铁路过境并设站。有县城至板栗树县级公路。辖大辽、武岩、板栗树、明土坳、麻林坪、盐井、江溪、枣子喇、凉子上、新寨、冲天垅、地亭溪、楠木底13个村委会。农产有晒红烟、枣子、玉米、油菜等。是县主要晒红烟生产基地。.   板栗树乡   由原来的13个村合并调整为9个村。具体合并调整情况为:   1、将板栗树村、明士坳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板栗树村,调整后的板栗树村辖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9.44平方公里,总人口1820人,村部设原板栗树村。   2、将武岩村、麻林坪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武岩村,调整后的武岩村辖11个村民小组,总面积7.82平方公里,总人口2460人,村部设原武岩村。   3、将地亭溪村、楠木底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地亭溪村,调整后的地亭溪村辖8个村民小组,总面积7.8平方公里,总人口1868人,村部设原楠木底村。   4、将枣子喇村、凉子上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枣子喇村,调整后的枣子喇村辖1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8.2平方公里,总人口1670人,村部设原枣子喇村。  

兰村乡

  兰村乡简介兰村乡位于麻阳苗族自治县东南部,全乡总面积73平方公里,辖14个村,77个村民小组,2316户、9367人。兰村乡北部多丘陵,南部多山地,坡陡谷深,海拔最高处羊全岩的后山峰485米,最低处椒林159.46米。年均气温16.7摄氏度,常年降雨量1430毫米。全乡山多田少,有农田6563.4亩,封山育林面积6万多亩,森林资源丰富。.   兰村乡   由原来的14个村合并调整为10个村。具体合并调整情况为:   1、将大池村、椒林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椒林村,调整后的椒林村辖10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0平方公里,总人口1188人,村部设原椒林村。   2、将清水村、胜利村、黄毛坡村、兰村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兰村村,调整后的兰村村辖14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2.5平方公里,总人口1915人,村部设原兰村村。  

和坪溪乡

  麻阳苗族自治县辖乡。1958年属兰里公社,1961年析建和平溪公社,1984年改乡。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城19公里,面积59平方公里,人口1.3万。其中苗族人口1万,占77%。乡府驻和平溪。枝柳铁路过境并设站。兰(里镇)和(平溪)公路过境。辖和平溪、上进、毛坪、珠宝寨、金溪、株木、大溪、桃树坪、大木、竹子青10个村委会。农产有水稻、花生、柑橘、油菜、西瓜。.   和平溪乡   由原来的10个村合并调整为7个村。具体合并调整情况为:   1、将上进村、和平溪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和平溪村,调整后的和平溪村辖6个村民小组,总面积9.6平方公里,总人口2832人,村部设原和平溪村。   2、将大木村、竹子青村、桃树坪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大坡村,调整后的大坡村辖17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7.5平方公里,总人口4575人,村部设大坡村。  

黄桑乡

   黄桑乡位于麻阳苗族自治县县城的东部,俗有“麻阳东大门”之称,距县城有20余公里。全乡辖17个村民委员会,97个村民小组。总面积64平方公里,总耕地16717亩,其中,水田9512亩,占总耕地面积56.9%;旱地7205亩,占总耕地面积43.1%,森林覆盖率25.6%。2004年末,全乡总户数3638户,总人口18647人,其中苗族15217人,汉族3430人。   黄桑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为主题,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全乡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克难奋进,各项工作取得可喜成绩,促进了全乡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黄桑乡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制定了“一路一江”发展战略,提出靠山发家,做强柑桔业;靠水聚财,发展养殖事业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的建立了一批特色农业生产基地,为促进农民增加,加快发展步伐,搞活县城经济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黄桑乡   由原来的17个村合并调整为12个村。具体合并调整情况为:   1、将黄桑村、黄坪村、燕溪村、观察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黄桑村,调整后的黄桑村辖17个村民小组,总面积6.77平方公里,总人口4152人,村部设原黄坪村。   2、将桂竹溪村、梓木冲村、河洛村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桃花村,调整后的桃花村辖16个村民小组,总面积5.73平方公里,总人口2153人,村部设原河洛村。  


吕家坪镇特产大全




吕家坪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