窑儿上村概况
窑儿上村有耕地1206亩,有165户603人,村集体经济薄弱。2010年人均收入 元。由于教育资源的整合,该村的学校已与柴村学校合并,因此,子女上学只能就近在柴村就读,有三分之二的村民在外打工,外出人员居多。近年来,该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建起了村卫生所,配备了医疗器械,方便了村民就医,翻修村级活动场所,硬化了村中道路,建起了笨鸡养殖场。但是,由于地区偏远,经济落后,交通、吃水、上学仍然是困绕村民的难题和制约了该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瓶颈。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108200 | 030000 | -- | 查看 窑儿上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马角村 |
马角村概况 全村1139户541人,耕地总面积800亩,其中粮田340亩,果园460亩,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 元左右。主导产业苹果品种老化、干旱少雨、产量收入逐年下降,村民家庭收入70%靠外出打工,由于教育资源的整合,该村的学校已与柴村学校合并,因此,子女上学只能就近在柴村就读,有三分之二的村民在外打工,外出人员居多。近年来,该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硬化了村中道路及小街小巷。建起了年栏100余猪的养猪场。但是,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和水资源的匮乏,严重地制约了该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
银角村 |
银角村概况 全村85户,313人,耕地总面积480亩,其中,果园面积300亩,占耕地面积的60%,近年来由于品种老化更新换代没有及时跟上,产量和收入呈下降趋势。地区偏远,经济落后,村民文化生活贫乏,由于教育资源的整合,该村的学校已与柴村学校合并,因此,子女上学只能就近在柴村就读,有三分之二的村民在外打工,外出人员居多。近年来,该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建起村卫生所,配备医疗器材,翻修村级活动场所,硬化了村中道路。但是,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和水资源的匮乏,严重地制约了该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
甘草峁村 |
甘草峁村概况 甘草峁村共有162户,人口509人。耕地总面积1172亩,其中有果园面积806亩;有粮田面积366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元。由于教育资源的整合,该村的学校已与柴村学校合并,因此,子女上学只能就近在柴村就读,有三分之二的村民在外打工,外出人员居多。近年来,该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建起村卫生所,配备医疗器材,改善了便民连锁店,翻修村级活动场所,硬化了村中道路,建起了笨鸡养殖场和养羊场。2010年,新翻修的上马路途径该村,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但是,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和水资源的匮乏,严重地制约了该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
珍珠峁村 |
珍珠峁村概况 珍珠峁村共有50户,人口143人。土地面积470亩,耕地面积380亩,其中有果园面积186亩、粮田面积159亩,村镇用地90亩,人均耕地2.79亩。有劳力64人。珍珠峁村建有“党员代表议事会”和“村民代表议事会”,坚持“五公开”,干群关系协调,社会秩序安定。有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家家户户干净整齐,地上一尘不染,村容村貌整洁干净。由于教育资源的整合,该村的学校已与柴村学校合并,因此,子女上学只能就近在柴村就读,有三分之二的村民在外打工,外出人员居多。近年来,该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建起了村卫生所,配备了医疗器械,方便了村民就医,翻修村级活动场所,硬化了村中道路,建起了笨鸡养殖场。但是,但是,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严重地制约了该村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 |
下水峪村 |
下水峪村概况 下水峪村共有113户,人口349人。耕地总面积95亩,人均耕地约3分。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80元。由于教育资源的整合,该村的学校已与柴村学校合并,因此,子女上学只能就近在柴村就读,有三分之二的村民在外打工,外出人员居多。近年来,该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建起村文化活动中心,翻修村级活动场所,但是,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和水资源的匮乏,严重地制约了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
上水峪村 |
上水峪村概况 上水峪村有115户341人,现有耕地总面积亩,全部为果园,养羊500只,机动运输车辆14辆,机三轮10台,是一个以种植农业为主、运输等三产为辅的村庄。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左右。村级组织健全,2010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改善了村级活动场所,建起了村卫生所,配备了医疗器械,方便了村民就医。由于教育资源的整合,该村的学校已与柴村学校合并,因此,子女上学只能就近在柴村就读,有三分之二的村民在外打工,外出人员居多。2010年,新翻修的上马路途径该村,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但是,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和水资源的匮乏,严重地制约了该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
庄头村 |
庄头村概况 庄头村地处崛山围之颠,的天独后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庄头村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村共有72户,人口252人。耕地总面积600亩,以种植为主,全村壮劳力80余人,大部分务农。由于教育资源的整合,该村的学校已与柴村学校合并,因此,子女上学只能就近在柴村就读,外出人员居多。近年来,该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建起了村卫生所,配备了医疗器械,方便了村民就医,翻修村级活动场所,硬化了村中道路。特别是在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和帮助下,与2007年启动了农家乐工程,为庄头村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农家乐旅游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已发展农家乐23家,且已完成了部分农家乐的提档升级,步人了规范化经营。2010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打通了庄横公路,并全部完成了铺油工程,庄横公路和呼上路交叉途径该村为该村的发展提高了便利的条件。为今后该村的旅游业的发展和农家乐工程的全面提档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横岭村 |
横岭村概况 横岭共有173户,人口451人。耕地总面积788亩,其中有果园面积638亩;有粮田面积150亩。以种粮(果)为主。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0元左右。由于教育资源的整合,该村的学校已与柴村学校合并,因此,子女上学只能就近在柴村就读,有三分之二的村民在外打工,外出人员居多。近年来,该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建起了村卫生所,配备了医疗器械,方便了村民就医,翻修村级活动场所,硬化了村中道路。2010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打通了横汾公路,并全部完成了铺油工程,为今后横林村的旅游业的开发和农家乐的启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水资源的匮乏,严重地制约了该村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 |
南石槽村 |
南石槽村概况 南石槽村共有32户,人口105人。果园和粮田面积240亩,。有劳力45人,其中外出打工的15人,其余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有时也在二库工地作工。农民人均纯收入500元,由于教育资源的整合,该村的学校已与柴村学校合并,因此,子女上学只能就近在柴村就读,外出人员居多。近年来,该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翻修村级活动场所,硬化了村中道路。特别在新一届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常蓝柱的带领下,村级道路建设取得新突破。2009年,由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常蓝柱个人投资完成了通往二库专用公路的进村路铺油工程。为该村村民出行解决了实际困难,为该村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
北石槽村 |
北石槽村概况 北石槽村紧邻汾河二库,共有31户,人口87人。果园100亩和粮田面积99亩。农民人均纯收入500元,村“两委”班子积极务实,主动与汾河二库工程指挥部取得联系,带邻村民到二库务工,想方设法增加农民收入,并将二库专用公路补偿款一次性为全村村民上了养老保险,目前已有17位老人享受到了每月50元的养老金,因而村里干群关系融洽。 世外桃源长寿村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马头水乡北石槽村,地处崛围山脚下,距太原市30余公里,是去汾河二库景区的必经之路。该村生态环境2000多亩,有石窑170孔、成熟果园300亩(桃、梨、枣、杏、苹果等),无任何工业污染源。 该村形似一艘行进中的大船,结构紧凑、地貌独特,形成了船形村庄、海豚山、母亲山、九重山、龙刻松、神龟领航等天然景观;地处太原市西北角上风口,远有九重山对周边污染源的阻隔,空气格外纯净;近有二库水脉的充分滋养,饮用水为地下2000米深层矿泉水,水资源丰富。纯净的空气、甘甜的泉水、优良的植被、成熟的果园、秀丽的景观等浑为一体,构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 将世外桃源长寿村定位为“养生式生态养老”,其最核心的原因是“干净”和“安静”。老人在这里不仅会长寿,最重要的是“健康快乐的活着”! 说这里“干净”是因为群山环抱,处于太原市西北角上风口,因此远离城市污染,空气格外纯净,水是2000米以下的深层矿泉山,呈弱碱性,食物是无公害的绿色食品;说这里“安静”是因为远离繁华都市的喧嚣,现代化带来的噪音不存在,而田园生活中特有的气质无处不在,鸟语花香、绿野树木,让人心旷神怡…… 1500年前的《桃花源记》,陶渊明为世人描述的不过如此。不同的是,陶公写的文章,梦幻中的世界,而如今的世外桃源长寿村却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的,是老人的天堂,也是儿女孝敬父母最实用的极品礼物! |
梁背后村 |
梁背后村概况 全村72户200人,其中劳动力68人,外出打工15人。全村耕地面积500亩,主导产业是种植业,其中粮田面积182亩,果园面积318亩。村集体无收入,人均收入 元。由于教育资源的整合,该村的学校已与柴村学校合并,因此,子女上学只能就近在柴村就读,有三分之二的村民在外打工,外出人员居多。近年来,该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建起了村卫生所,配备了医疗器械,方便了村民就医,翻修村级活动场所,但是,由于地区偏远,经济落后,交通、吃水、上学仍然是困绕村民的难题和制约了该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瓶颈。 |
窑儿上村 |
窑儿上村概况 窑儿上村有耕地1206亩,有165户603人,村集体经济薄弱。2010年人均收入 元。由于教育资源的整合,该村的学校已与柴村学校合并,因此,子女上学只能就近在柴村就读,有三分之二的村民在外打工,外出人员居多。近年来,该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建起了村卫生所,配备了医疗器械,方便了村民就医,翻修村级活动场所,硬化了村中道路,建起了笨鸡养殖场。但是,由于地区偏远,经济落后,交通、吃水、上学仍然是困绕村民的难题和制约了该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的瓶颈。 |
马吉掌村 |
马吉掌村概况 马吉掌村紧邻汾河二库,境内拥有幸福林、黄龙洞、卧龙岗等名胜,是人们避暑和旅游的好去处。全村98户271人,总面积360亩,耕地342亩,全部承包到户,其中果园244亩,占到70%。由于教育资源的整合,该村的学校已与柴村学校合并,因此,子女上学只能就近在柴村就读,有三分之二的村民在外打工,外出人员居多。近年来,该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建起了村卫生所,配备了医疗器械,方便了村民就医,翻修村级活动场所,但是,但是,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严重地制约了该村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 |
马头水村 |
马头水村概况 马头水村是马头水乡政府所在地,全村共有287户,人口683人。耕地面积2000亩,其中有果园面积1200亩,人均1.69亩;有粮田面积800亩,人均1.12亩。以种粮(果)为主;由于教育资源的整合,该村的学校已与柴村学校合并,因此,子女上学只能就近在柴村就读,有三分之二的村民在外打工,外出人员居多。近年来,该村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建起村文化活动中心,村民文化广场,便民连锁店,村级活动场所得到了改善,道路建设得到了加强,2010年,新翻修的上马路直通该村,极大地方便了村民出行。但是,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和水资源的匮乏,严重地制约了马头水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