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侗族自治县辖乡。1954年成立戈冲苗族乡,1958年划归县溪公社,1984年划归县溪镇,1987年恢复戈冲苗族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47公里,面积6.3平方公里,人口0.14万。乡政府驻戈冲。有公路通209国道至县城。辖肯溪、占子岩、戈冲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主要有竹木制品厂。农业主产水稻,兼产玉米。.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6.3平方公里 | 431230201 | 418000 | -- | 查看 戈冲乡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双江镇 |
马龙乡、传素瑶族乡、双江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双江镇。 双江镇是通道县城关镇,成立于1957年,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县域中部,处于贵州、桂林、张家界旅游线路的中心地带,区位优势明显,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该县百里侗文化长廊文明示范带建设的起点,2004年被命名为全国城镇建设重点镇。全镇总面积109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88.3公顷,山地面积9989公顷,森森覆盖率为78%。全镇辖有16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会,11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8956户,总人口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6万人,境内聚居着侗、汉、苗、瑶等13个民族,其中以侗族为主,占总人口的80%,辖区内有120多个县直单位和中央、省、市驻通单位。209国道和S221省道穿越境内,交通便利。 近年来,双江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打造山水园林双江,建设生态产业园区”总目标,按照“一二三四五”,即坚持一个重点(以县庆建设为带动的城镇开发管理);实施两轮驱动(城镇与农村并举);发展三项产业(商贸业、旅游业、生态绿色农业);做好四项工作(社区管理、财政、计生、综治);实现五新目标(新面貌、新格局、新台阶、新形势、新景象)的工作思路,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开展创建“五好”镇党委、“六好”村支部活动为主题,抓班子,带队伍,形成了“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良好工作格局,促进了全镇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连续6年获得“全县目标管理先进乡镇”、“基层先进党委”、“党管武装工作先进单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单位”,连续3年获得“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发展乡镇企业工作先进单位”,“怀化市2002—2004年文化先进乡镇”,“2004年度怀化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殊荣。 该镇工农业持续快速发展。全镇有工商企业1680家,规模以上企业11家,其中规模工业企业7家,完成总产值11030万元,农业总产值达75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60元,粮食总产量达4352吨。以长防林为主的经济林达4000亩左右,逐渐形成以红香-烂阳苗木生产基地为主,以城东-寨上-马家坝等城郊村种植1200余亩的反季或时鲜蔬菜基地的辐射周边的生态农业示范区,建材业、房地产业、运输业发展较快,财税增势明显。 该镇基础设施基本完善,科教文卫事业发展迅速。全镇已实现村村通公路、电话和有线电视。水利条件优越,坪坦河与马龙河在境内汇,年均降雨量1116毫米左右,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自然草场面积达3200余亩,宽敞的草地、满山遍野的“绿色食品”。水电供应充足。该镇内有3万吨/日水厂,有8000×8000伏变电站,可长年保证用电。各类科技服务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齐全。全镇有15所小学,2所中学,一所职业总校,有校舍23栋,120万平方米,有教师905人,在校学生8437人。 双江因坪坦河、马龙河流贯其间而得名,是镶嵌在湘、桂、黔三省交界处的一颗明珠。双江镇历史悠久,侗族文化资源特色独具,民俗风情深厚淳朴,人文景观古朴典雅,自然风光秀丽怡人。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芋头古侗寨,始建于明嘉清三年(1508年),侗寨内古建筑群保存完整,有雄伟壮观、工艺精湛的侗家风雨桥、鼓楼、吊脚楼、寨门、萨岁坛、古驿道、芦笙场、古墓葬群一应俱全;境内还有风景迷人的独岩公园,有侗族特有的芦笙歌耶舞等等。每年吸引外来游客近30万人次。 作为通道县城区的双江镇,将继续利用区域优势,立足城镇建设,务实农业基础,培育特色农业,发展二、三产业,抓好基础建设,强化税收征管,确保社会稳定,促进全面发展,让明天的双江镇更辉煌、更耀眼。 |
县溪镇 |
江口乡、锅冲苗族乡、县溪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县溪镇 县溪镇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西北部,东傍菁芜洲镇,西连锅冲苗族乡,南界地阳坪,北临江口乡。从宋崇宁元年(1102)建县至解放后的1958年,一直为县治所在地。1984年9月,社改乡时,与县溪公社合并,组建新的县溪镇至今。枝柳铁路、209国道和渠水支流通道河、与播阳河交汇于镇,构成水陆交通网。通道火车站、通道贮木场建成后,该镇成了物资集散地,县溪中转业务的兴起,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通道转兵纪念址--恭城书院,成为红色旅游点。 |
播阳镇 |
播阳镇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西部,东与地阳坪、牙屯堡乡相连,西与贵州黎平县交界,南与独坡、大高坪乡毗邻,北和靖州接壤。播阳镇辖:旗山居委会;东门、南门、上寨、陈团、新团、冲华、楼团、黄土团、地角、闷团、龙吉、水塔、池喇、寨什、黄垢、黄寨、上湘17个村委会。播阳1984年改公社为播阳乡,1986年改乡建镇。 境内群山环抱、溪河成网。河东岸有巍峨神奇的白衣观,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播阳的腌鱼腌肉,味美食香,为县内之最,是待客佳品。 |
万佛山镇 |
木脚、下乡2个乡,临口1个镇成建制合并设立万佛山镇 临口镇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东北部,东与木脚乡及城步县、龙胜县交界,西与菁芜洲镇连接,南与下乡乡毗邻,北和杉木桥、溪口乡相交。辖兴临居委会;临口、五一、杏花、石壁、桥梁、上洞、太平岩、中团、江寨、官团、山溪11个村委会。境内四周,高山连绵,主要山峰有烂泥界海拔1620米,吴家山海拔1252米。中南部地势较低平,有通道最大的田坝--十里平原(河谷平原)。有源于城步县的长平水自东而西流经4个行政村域而称的临口河,系县境主要河流之一。1805省道贯穿全镇南北19公里,镇西北有闻名遐迩的万佛山丹霞地貌风景区。万佛山地质公园于2005年5月开园,成为旅游新亮点。 |
牙屯堡镇 |
牙屯堡镇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西部,东靠双江镇,西连大高坪苗族乡,北临地阳坪、菁芜洲镇。境内山峰连绵,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有3座,最高峰冷水坡海拔925米。牙屯堡河贯穿全境流程约15公里。枝柳铁路贯穿境内长11公里,设牙屯堡火车站。该镇以境内驻地牙屯堡村得名。 解放前属贵州黎平县管辖,1951年划入通道县。1952年,第二区政府驻地由田家迁驻于牙屯保。1956年置牙屯堡乡,1958年改为牙屯堡公社,1984年改为乡,自1996年5月合团头乡为镇,至今建为开放的新镇。 |
菁芜洲镇 |
菁芜洲镇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中部,东与临口镇,下乡相邻,西与地阳坪、县溪镇毗连,南与双江、牙屯堡镇交界,北与江口、溪口镇接壤。辖兴菁居委会;菁芜洲、地朗坪、车控、地连、水南、里勇、寨头堡、銮塘、小江、马头、地会、八路、老王脚、江口、曹家冲、蒋家堡、九龙桥、芙蓉、坪溪19个村委会。境内群山起伏,溪河环绕,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峰有5座,高峰塘头岭,海拔768.9米。双江河、羊须河、金殿河分别自南、北、西三方入境,流程23公里。32公里的县、乡道连接吉边乡镇,实现村村通公路。建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4座,总库容量210多万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2000亩。金竹滩水电站装机750千瓦。芙蓉农家制作的腌菜,味道格外香醇,是制作扣肉的上等配菜。菁芜洲镇以驻地村菁芜洲得名,解放前属绥宁蓉江乡,1951年划入通道第五区,1956年成立菁芜洲乡,1958年并入双江公社,1961年析出建立菁芜洲公社。1984年改乡,1999年9月撤消乡成立菁芜洲镇。 |
溪口镇 |
杉木桥乡、溪口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溪口镇 通道侗族自治县溪口镇位于该县北部,东与杉木桥乡相连,西与江口乡毗邻,南与菁芜洲镇、临口镇交界,北与靖州县接壤。境内峰峦叠翠,溪河交错,位于北部最高点的野羊洞山峰,海拔809.9米。羊须河及其支流流经全乡南北,菁杉公路穿越南北,林道四通八达,村村寨寨通公路。建有小(二)型水库2座,有坪头水电站,有以木材加工为主的个人及乡办企业。辖:团尾居委会;溪口、北山、大沙头、坪头、古友、北堆、下寨、北麻、画笔、罗城10个村委会。 |
陇城镇 |
陇城镇地处通道县南部,是通道县南四乡镇经济、文化中心。东邻广西龙胜县乐江乡,西邻广西三江县林溪乡,境内209国道贯穿南北,广西西腰公路,坪坦公路,安石公路均交汇与此。优越的地理区位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使得陇城镇成为通道县南部最大的商品流通中心和物资集散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呈现快速发展势头,流动人口不断增多,集市贸易尤其是与广西龙胜、三江边界贸易日趋活跃,各项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陇城镇小城镇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之中,在镇党委政府的努力下,近几年来改善了水、电供给设施,完善了卫生、通讯等设施。为调动群众兴业建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速推进小城镇建设,镇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在209国道两旁修建了一条占地面积13.68亩的民族旅游商贸街,邻街建100套高三层的商居门店,建设一条具有侗族建筑特色的旅游商贸街。为进一步吸引八方客商投资兴业,开店经商,活跃边界集市贸易,巩固边贸市场中心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陇城镇现有的集贸市场十分狭小,仅有一个只有50个摊位且在原供销社后院的简易农贸市场,地场十分狭窄而偏僻。大部分商贩赶集日只能在街道和国道两旁摆滩设点,以路为市,既阻碍了交通,也影响交易,过往车辆怨声载道,严重制约了陇城镇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随着市场交易的不断扩大,现在已经不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陇城镇集贸市场建设势在必行。根据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要求:计划在陇城村7组粮站地段新建一个辐射广西、湖南两省(区)周边7个乡镇的边贸中心市场。 湖南怀化通道县陇城镇简介:坐落于“岑三包”山脚的一处形似一只天鹅的脖子和背上,村东连接广西龙胜西腰村。一条小河及209国道穿越村寨中间,把陇城村分大寨和两小寨两部分。 陇城村历史悠久,早在北宋太平天国五年(980年)间就有与路塘同居一地,旧址称老寨(现镇府所在地)。后来由石富华、石富道、石银桥、石银宝几兄弟迁陇城(原名垄岑),韦姓和杨姓也有部分于同期搬迁垄岑居住。现有5个村民小组,户数和人口由解放初期的120户410人发展到现在230户888人。全村耕地面积有695亩,林地9800亩。“农业学大寨”期间有部分村民搬迁到“高村”、“大地”居住。80年代初居住“大地”农户全搬回。旧时社会不安,为防兵匪骚扰,全村周围砌有石块构筑的围墙,全寨只留五个出入的寨门,围墙外还设埋着竹签。围墙内建二个炮楼,有人守夜,紧急情况便击鼓敲梆,全村民共同应付。陇城村寨道建清道光年间,全铺上青石板。寨内有两处萨坛,原建有3座鼓楼,现仅存一座建于大清同治二年(1863)的荷木柱子鼓楼。靠大寨脚边下有一全村唯一饮用老水井,从不枯竭,清道光19年修整并立碑纪念。 |
戈冲乡 |
通道侗族自治县辖乡。1954年成立戈冲苗族乡,1958年划归县溪公社,1984年划归县溪镇,1987年恢复戈冲苗族乡。位于县境西北部,距县城47公里,面积6.3平方公里,人口0.14万。乡政府驻戈冲。有公路通209国道至县城。辖肯溪、占子岩、戈冲3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主要有竹木制品厂。农业主产水稻,兼产玉米。. |
大高坪乡 |
位于县境西部,东邻牙屯堡乡,南接独坡乡,西北界播阳镇,东南连团头。境内地势陡峭,山高岭峻,大部海拔在550米以上,最高的大高山海拔1077.9米。山顶有古庙一座,叫大高庙,建于清代,毁于民国时期匪患,遗址犹存。修筑播阳镇至独坡乡公路时,途中连通至大高坪,使这地处偏僻,山高岭峻的苗乡通了汽车。. |
独坡乡 |
湖南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 独坡乡 通道侗族自治县辖乡,地处县西南部,距县城60公里。东与牙屯堡镇相连,西接贵洲黎平县洪洲镇、平架乡、草坪乡,南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独峒乡。,北与播阳镇及大高坪苗族乡毗邻。辖12个行政村,98个村民小组,3075户,14856人。总面积153.2平方公里,耕地18649亩。 1949年为三区独坡乡,1951年为二区独坡乡,1958年划归播阳公社,1961年建立独坡公社,1984年恢复独坡乡。乡政府驻木瓜。 辖小寨、独坡、坎寨、木瓜、金坑、地坪、坪寨、上岩、孟冲、新丰、骆团、虾团12个村委会。有公路通县城。 乡镇企业有木制品加工厂。农业主产水稻。 |
黄土乡 |
黄土乡地处通道“百里侗文化长廊”中心地带,辖9个行政村,5732人。近年来,黄土乡民俗旅游开发成绩显著。成立于1995年的皇都侗文化村,经过10多年的发展,现已是3-旅游景区,2006年荣赝“新潇湘八景”。2006年,皇都艺术团被中宣部、文化部授予“全国先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称号。建筑工艺精湛的“侗族建筑三宝”风雨桥、鼓楼、寨门在黄土乡随处可见,村寨容貌错落有序,寨内干净整洁。2007年,“皇都普修桥景观”列入全国8个经典村落景观之一。多年来,皇都侗文化村被省、市委评“治安模范村”、“文明村镇”,黄土乡也被评为“治安模范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该乡的真实写照。 行政区划 通道侗族自治县辖8个镇、10个乡、3个民族乡:双江镇、县溪镇、播阳镇、临口镇、牙屯堡镇、菁芜洲镇、溪口镇、陇城镇、黄土乡、江口乡、戈冲苗族乡、大高坪苗族乡、独坡乡、杉木桥乡、木脚乡、下乡乡、马龙乡、传素瑶族乡、坪坦乡、坪阳乡、甘溪乡。县人民政府驻双江镇。 历史沿革 黄土乡位于县境西南部,东靠马龙乡,西接团头、牙屯堡镇,南连坪坦乡,北邻双江镇。境内群山起伏,溪河纵横。坪坦溪贯穿东部,双江至坪坦公路穿越南北。解放前,手工生产的陶氏/镰刀 陶氏 以其质优价廉而名声远远播。解放后,种植的猕猴桃以个大质优而闻名遐迩,多年来远销北京中南海,受到中央领导人的称赞。1996年,建皇都侗文化村,成为侗文化旅游胜地。黄土乡名由皇都演变而来。 据说古代夜郎国王从此地经过,被这里的异族风情所陶醉,他十分热爱这里的一草一木,便逐许诺在这里建都,故“皇都”一名沿用古称遂此而得。黄土名称是古期侗人根据居住的地形而取。黄土原属广西三江县,1954年归通道,属第七区。1956年成立黄土乡,1958年并入坪坦公社,1961年析出建黄土公社,1984年改社为乡至今。 |
坪坦乡 |
坪坦乡 通道侗族自治县辖乡。1951年由绥宁县八区半里乡划入通道县,属四区都垒乡,1953年改陇城区,1955年改都垒乡,1958年与陇城乡合并建立陇城公社,1961年析设都垒公社,1962年更名坪阳公社,1984年改坪阳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34公里。南与广西龙胜各族人民自治县瓢里镇、乐江乡接壤,面积19.9平方公里,人口0.7万。乡政府驻坪阳。有公路通209国道至县城。辖坪阳、新寨、马安、马田、桐木、横溪、东江、城旋、孟龙、老寨、新江、三盘1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筑工程队和锰矿。境内始建于1665年的马田鼓楼为重点保护文物。农业主产水稻。 |
坪阳乡 |
通道侗族自治县辖乡。1951年由绥宁县八区半里乡划入通道县,属四区都垒乡,1953年改陇城区,1955年改都垒乡,1958年与陇城乡合并建立陇城公社,1961年析设都垒公社,1962年更名坪阳公社,1984年改坪阳乡。位于县境南部,距县城34公里。南与广西龙胜各族人民自治县瓢里镇、乐江乡接壤,面积19.9平方公里,人口0.7万。乡政府驻坪阳。有公路通209国道至县城。辖坪阳、新寨、马安、马田、桐木、横溪、东江、城旋、孟龙、老寨、新江、三盘12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筑工程队和锰矿。境内始建于1665年的马田鼓楼为重点保护文物。农业主产水稻。 坪阳乡位于通道县南部,东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交界。地势呈南北走向,北高南低,北部的陇城山脉系长江支流水系与珠江支流水系的分水岭。珠江水系的浔江支流由北向南贯穿全乡,流经乡境18公里,穿过高山峡谷,形成如阳洞滩瀑布等奇观,海拔由北部的八九百米回落到南部的一两百米,最低的新江河口海拔仅为163米,为我市海拔最低点。 全乡总面积75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村,7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800余人, 坪阳乡 为纯侗族乡,是我市的南大门。坪阳乡全年气候温暖湿润,在普头河东江村的以下河段地区,具有亚热带气候的特征。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气候条件,使境内盛产柑桔、夏橙、迟熟碰柑、茶油、百合等农副土特产。东江片所辖的六个村现已开发成为反季节蔬菜、瓜果基地,其产品远销省内处,在我市很名气。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田鼓楼、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九龙潭大峡谷水利风景区、阳洞滩漂流、新江亚热带沟谷雨林、横跨两省的玉龙滩漂流、百里侗文化长廊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是通道旅游产业的重要支点的我乡新的经济增长点。 -交通 坪阳乡与广西桂林市和通道县县城分别相距160公里和33公里。209国道从境内北部穿过,2004年投资350万元硬化了国道至乡政府公路路段,交通便利。全乡已实现公路“村村通”,通村里程已达40余公里,另外相继修通了通住广西龙胜乐江乡地林、大雄、瓢里镇平岭的三条省际断头公路。 -水资源 坪阳乡水能资源十分丰富。珠江水系支流—浔江支流普头河流经境内近20公里。平等河流经境内三盘村、新江两村的近5公里。境内已建有阳洞滩水电站、东江横岭水电站,目前招商引资项目—装机容量为9600KW,投资6000万元的三盘水电站,已进入勘查设计阶段,预计明年初可进入实施阶段。 -矿产资源 坪阳乡境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矿产品有硅、矾、锰、石灰矿等矿产资源,其中以锰矿贮藏量为最大,是我市锰矿贮藏量最多的区域之一。2002年,通过市国土资源局招标拍卖,程辉锰业公司获得坪阳乡境内锰矿开采权,年开采量达1万吨 |
甘溪乡 |
湖南省怀化市通道县甘溪乡 甘溪乡辖:洞雷、溪脑、西皮、料岩、长界、冷冲、张里、恩科、红星、甘溪10个村委会。 甘溪乡位于通道县南部,东和坪阳乡相连,西与广西三江县交界,南和广西龙胜县接壤,北于陇城乡毗邻。209国道贯穿全乡南北达20公里,境内山岭逶迤,林木葱笼,与广西交界的青龙界山脉,挺拔蜿蜒,形成一幅天然屏障,南北植被有明显的差异。南坡和河谷具有南亚热带雨林特征,甘溪生姜以个大、块肥、纤维少、质量好而远近闻名,年产量高,行销省内外,另年产茶油量大,为全县茶油重点产区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