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怀化 >> 洪江市 >> 大崇乡

大崇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大崇乡谷歌卫星地图)


大崇乡简介

  大崇乡地处洪江市东部,东界铁山乡,南接八面山林场,西靠熟坪乡,北连茅渡乡,总面积76平方公里,距市治黔城58公里。
   大崇乡以境内大崇溪得名。建国后分属铁山、熟坪、秀洲三乡,建国后属一区(硖洲区)1 956年撤区设大崇乡,1961年建立大崇乡人民公社。1984年撤公社设立大崇乡政府至今。
   大崇乡下辖9个行政村,93个行政小组, 2002年末全乡人口10594人2989户。
   全境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属丘陵山区,境内主要流有大崇溪,沿径6个村从黄狮洞汇入沅江,全长31.5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
   全乡耕地面积12712亩,林地面积80620.5亩森林覆盖率62%。水能资源丰富,境内有黄土冲水库,蓄水量1 52万立方米,圳长十多公里。,灌溉良田3 990亩,境内还有龙潭洞、牛丫洞电站。
   2002年粮食总产量7060吨,柑桔、金秋梨、木材是大崇的拳头产品和支柱产业。200 1年创立了正源牌金秋梨,拥有八百亩标准金秋梨示范基地。全乡金秋梨种植面积4000多亩,西瓜生产面积240亩,生产285吨。家禽出笼3万羽,农业总产值2547万元,农民可支配性收入1 543元,2002年乡财政总收入73.5万元,完成国税2万元,地税1 O.75万元,2Q02年全乡完成企业总产值7104万元。全乡交通便利,320国道和正在兴建中的上瑞高速公路从境内穿过,有6台中巴车巡回运输,全乡村村通公路,有组组级公路71条,通讯发达,村村开通了程控电话,建立了移动网络基站。全乡有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村小学7所,教职员工79人,2002年底在校中学生有11 96人。全乡有卫生院一所,村医务室9个,医务人员23人,有X光、B超等医疗仪器,广播电视用户1 1277户,入户率65%。境内岩脚村高才垴有1950年11月岩脚剿匪战斗中光荣牺牲的九位解放军烈士墓。
   近几年,大崇乡立足山区丰富的水能资源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做活小水电站开发和矿泉水产业文章。至今,新建、在建小水电站4座,总装机达2000千瓦。以龙哥山泉为龙头的矿泉水产业不断做强做大,现其产品远销怀化其他县市。".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76平方公里 431281204 418000 0745 查看 大崇乡谷歌卫星地图

大崇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大崇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河滨路街道

   洪江位于湖南省西南部雪峰山区,东、西、北与黔 阳县(今洪江市)接壤,南与会同县毗连。地理座标:北纬27.5o~ 27.13o,东经109.45o~ 110.3o。南北纵长19公里,东西横跨31公里,市区总面积115平方公里。1988年总人口8.4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8万人、非农业人口5.29万人。在总人口中汉族约占97%,余为苗、瑶、侗、回、土家等少数民族。 洪江处层峰叠嶂之中,地势甚高,气候适人。盛暑烈夏,早晚可着夹衣;隆冬腊月,温度最低零下三四度;时至暮春,室内犹生火取暖。雨水以5、6月为最多,常年平均降雨量1485毫米。平均日照1354小时。无霜期304天。   境内物产资源颇丰,已查明有木本植物91科584种,林地面积24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5万立方米;矿藏资源矾矿储量1亿吨,石灰石几十亿吨,石煤约1亿吨,还有瓷泥,重晶石、石英石、钨、铜、沙金、金刚石等;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6万千瓦,可开发的占55%。市域内有枝柳铁路、209国道、1839省道和沅水等交通干线通过,水陆交通堪称方便。   洪江夏为荆州之寺,周末隶属于楚,秦为黔中郡地,汉为武陵郡镡成县地,东晋为舞阳县地,隋属沅陵郡龙剽县,唐属朗溪县,五代入于蛮。宋元佑五年(1090)置洪江砦,隶黔阳县;崇宁二年(1103)改属靖州三江县地,寻改三江县为会同县,随属会同县。元明清因之。清末置洪江镇。民国初期为会同县洪江镇,民国13年(1924)称会同县。洪江市,后又改为镇。民国22年以后为湖南省第四、七、十区保安司令部和第七、十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抗日战争后期,湖南省政府在此设立洪江行署,辖第六、十两个专区。解放初,置洪江市,隶属会同专区。以后市镇建制交错更迭频繁,至197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洪江市,属黔阳地区(1981年6月30日改为怀化地区)。1988年11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经济计划单列市,1999年5月设洪江区。市区设河滨路、沅江路、高坡街、新街4个街道办事处,共31个居民委员会;郊区辖桂花园、常青、横岩3个乡28个村。   洪江山水秀丽,环境优美,曾被除誉为湘西的一颗"明珠"。市区以老鸦坡为屏障,呈扇状辐射,满山绿树成荫,雄溪公园的亭台楼榭点缀其间,气势壮观。城西嵩支山幽林深处的古刹大兴禅寺,如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为省内著名寺庙之一。山间怪石成趣,古洞藏幽,以"丹凤朝对"、"双狮迎客"、"祖师洞"、"张家坟"、"白云洞"、"镜子岩"、"半山亭"、"水佛洞"、"观音岩"、"鲤鱼田"等影点构成嵩云10景,为城市的游览胜地。   洪江旧城改造步伐加快。解放前,有"七冲、八巷、九务、条街",街道狭窄,机动车辆行驶艰难,代步之具,惟两人肩抬之山轿而已;房屋低矮潮湿,除少数富商豪绅所居住的窨子屋比较宽敞外,沿河一带商店,多为木板房屋,下层营业,上层为住房,居住拥挤;公共卫生设施少,阴沟堵塞,满街垃圾,臭水横流,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解放后,公共设施逐年增加,街道不断拓宽和延伸。1965年,改建跨巫水河的洪江大桥,来往车辆和市区东西两岸人民畅行无阻。1980年,0洪江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制订《洪江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市政建设速度加快。对原有的南岳路、沅江路、巫水路、新民路等10条19600米长的主次干道进行拓宽改造和路面硬化,并新辟雄溪路,新建通往新区黔城与国道209公路和枝柳铁路贯通的洪黔公路为洪江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全市16辆公共汽车,在市区内分4条线路行驶。城市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有电影放映单位24个,文化馆8个,图书馆1个藏书5万余册,公园、儿童游乐场各1座,还新辟有体育广场、体育训练场、灯光球场和游泳池。   洪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绚丽多彩,遗存十分丰富。经国家古文物、古建筑专家考察论证,洪江现存一座全省乃至全国罕见的古商城正待开发。洪江古商城内有80多个馆、宫、殿、庙、庵、寺、院、祠,17家报社,23个钱庄,34所学堂,48个半戏台,50几家0院,60多个烟馆,70余所酒家,80来个客栈,近百个作坊,近千个店铺,充拥于山城的每个角落。不愧是一幅展示明、清、民国社会景观的“清明上河图”,一所集政治、军事、经济、宗教、文化史资大全的活性博物馆。我们感谢历史,感谢前人,为我们留下了如此厚重的遗产。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洪江儿女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谱写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壮丽篇章,曾经取得了第一次创业的辉煌成就,享有“湘西明珠”之美誉。在跨入21世纪的重要历史时刻,洪江人民将高举-理论的伟大旗帜,沿着“-”的指引方向,继续发扬“励精图治、锐意进取、求实创新、自强不息”的洪江精神,努力开辟“二次创业、民营兴洪”之路,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使昔日的湘西明珠再创辉煌。   我们热情欢迎广大洪江籍人士、各界朋友、社会团体和海外侨胞来洪江观光旅游,我们真诚地希望大家来洪江投资兴业。只要来洪江,一切好商量。我们相信,有您和我们的共同努力,洪江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沅江路街道

  沅江路街道位于湖南怀化洪江市。下辖:   431281002001 111 大湾塘社区   431281002004 111 犁头咀社区   431281002005 112 川岩社区   

新街街道

  新街街道位于湖南怀化洪江市。下辖:   431281003002 111 歌诗坡社区   431281003003 111 田湾社区   431281003005 112 冒天井社区   431281003006 112 二凉亭社区   431281003007 112 带子街社区   

高坡街街道

   高坡街位于素有“小南京”之称的洪江区西部,老鸦坡东麓,北和西北与沅江路毗连,东南与新街为邻,面积0.9平方公里。整个辖区处在区西郊山地与区河谷丘陵台地之间,地形随山势渐次递降,一般海拔200米,为洪江市区地势较高的地区。   境内窨子屋数量众多,依不同高度的山坡建筑,鳞次栉比,参差错落。19条路、街、巷象网一样地撒开,四通八达。辖区一部分在洪江古商城景区内,有景点潘家大院,国家保护建筑“吉发堆栈”、“潘家大院”、“炎黄殿”等。区政府以及70%以上的局级机关,设于东隅正街一侧,为全区政治中心。雄溪公园和嵩云山风景区座落在西隅与西南边陲山地,又是洪江人民娱乐、游览的中心场所。其中嵩云路世界佛教文化之窗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来自世界的瞩目,嵩云路国家森林公园也正在申报中。   近年来,高坡街办事处在区工委、区管委的正确领导下,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街道自2001年开展社区就业服务以来,保障站把社区再就业工作作为富民强区的第一要务来抓。2001年以来,高坡街社区、桐油湾社区陆续被评为全省最充分就业社区;2005年高坡街办事处被评为全省最充分再就业街道、2008年度洪江区“三个文明”红旗单位、2009年度洪江区“三个文明”先进单位、怀化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公共基础设施方面,辖区内有三所较大的学校,洪江区二中、幸福路小学、区幼儿园,是洪江区的文教中心;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是我区最大的医院,高坡街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正趋完备;此外,社区图书馆、文化站也在筹建完善中。新民路、幸福路两条区内主干道在我辖区贯穿而过,成为全区最为繁华热闹的地区。   作为洪江区的政治、文教卫、娱乐中心,高坡街办事处的发展仍有很大的空间。随着洪江区完善公共设施、夯实社区建设、开发生态旅游的步伐,高坡街办事处将以绿色和谐、生态宜居的崭新面貌,恭迎来自四方的客人。  

黔城镇

  黔城镇位于洪江市西南部,现为新洪江市政府驻地和市治所在地。黔城历史悠久,自西汉初年置县至1949年,一直为县城所在地。1998年,黔阳县和洪江市合并成立新的洪江市,新洪江市人民政府驻黔城镇。2004年12月,新洪江市政府搬迁至黔城镇,至2012年所有单位全部搬迁至黔城镇。黔城从此又恢复了县城的地位,洪江市政府对市治新城高标准规划和建设,从2000年至今,黔城城区加快了黔阳古城三线下地、老城区翻新改造和新城建设的步伐,学校、办公楼、高层住宅拔地而起,至2016年黔城城区面积扩展至7平方公里,并且规划2020年扩展至15平方公里,使黔城建设成为洪江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和怀化的后花园。地理位置:东经109°10′,北纬27°10′,地处氵舞 水河畔,沅水之滨。沅、舞 两水在此交汇。黔城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焦柳铁路、209国道怀黔城际公路、包茂高速怀通段穿境而过,并且还有三条新规划的省道,距怀化市区35公里,距芷江机场40余公里),经济社会发展良好。2015年11月,黔城镇、双溪镇、红岩乡、土溪乡和岩垅乡干溪坪村成建制合并设立黔城镇,合并后总面积335.5平方公里,人口约10万。黔阳古城为湘西第一古镇,国家4A级旅游景区,此外还有楚南上游第一胜迹--芙蓉楼,水源山紫薇花海,甘溪坪柑橘花花海和长坡东山景区等。城东的百丈工业区和城北的省级工业集中区--洪江市工业园株山园区、双溪园区与怀化省级高新区、开发区、工业园连接,构成怀黔经济走廊和鹤中洪芷城镇群。  

安江镇

  龙田乡、硖洲乡、安江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安江镇   安江镇位于洪江市境中心,沅水上游东岸。东南邻硖洲乡,西接龙田乡,北隔沅江与岔头乡相望。全镇总面积8.2平方公里。距市治黔城59公里,地处东经110°9′,北纬27°21′。辖14个村、社区居委会,总面积 8.2平方公里,总人口7.9万人。主要农产品是柑橘、蔬菜。该镇基础设施完善。自然资源丰富,同时旅游资源也较为特色。   小镇历史   东方稻都、全国小城镇重点镇----湖南省洪江市安江镇,湖南省洪江市安江镇位于中国湘西南,是云贵高原东部延伸而出的一块峡谷盆地。安江历史悠久。五代时置硖洲,宋朝时置安江寨,明改为安江堡,清置安江驿、复置安江镇。新中国成立后,为黔阳县人民政府所在地,1953年至1975年为黔阳地区行政公署所在地,1998年改为建制镇至今。上端高速、320国道穿境而过,沅水可达长江,为洪江市中东部地区30万人口的文化、教育、经济中心。   农业文明   安江镇是世界稻作文明和杂交水稻的发源地。安江沅水西岸的高庙遗址先后发掘了大量的出土文物,经考古发现,7400多年前,神龙氏在高庙发明种植粳稻,安江是世界稻作文明的发源地 安江大桥。7400年后,袁隆平院士在安江沅水东岸的安江农校潜心研究出杂交水稻,安江也是世界杂交水稻的发源地。高庙遗址和安江农校均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方稻都安江是中国农业文明史上文化底蕴、文明底蕴最为深厚的小城镇之一。   当地特产   安江是最神秘的物种变异天堂。安江是典型的山区河谷地,小气候无大风大旱,少严寒,温、光、水、气适宜各类生物繁衍进化和产生变异。仅最近30年内,这里的水稻、柑桔、棉花、鸡鸭等动植物发生优良变异品种达168个,获得重大育种成果31项,这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 安江全景这里被誉为“中国冰糖橙之乡”、“中国水果之乡”、“中国天麻之乡”、“中国水电之乡”。安江香柚、安江脐橙、安江金秋梨、安江乌骨鸡等名优特产誉满神州,香飘四海。神奇美丽的安江是最适宜人居住的小城镇之一。  

托口镇

  托口镇位于洪江市南部,属两省(湘、黔)、四县市(洪江市、会同县、芷江县、天柱县)交接地,   东与江市镇相连,南接会同县,西与芷江侗族自治县相邻,北与沅河镇为界,土地总面积117.3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大桥街居委会,距市治黔城22公里。   -   历史沿革   该镇因位于沅江、渠水汇合处,两水互为顶托,故名托口。唐贞观八年(公元634   托口镇风景(17张)年),析龙标置朗溪县,属叙州,托口即朗溪故城。宋置托口砦,属黔阳县。民国时期为托口镇,建国后隶属四区(托口区),1956年建乡,1958年改乡建公社,1984年恢复乡建制,1985年撤乡并镇。   -   区划人口   该镇辖朗溪、阳岫、裕农、竹峰、石桥、马田、沙坡、豹雾、新田、新塘、王家坳、三里、通洲、阳荆、杨柳、罗岩16个行政村,大桥街、建设街2个居委会[1],176个村民小组,7643户,总人口30720人,非农业人口3800人,占总人口的12%,其中侗、苗等少数民族16580人,占全镇总人口的54%,人口出生率11.3‰,自然增长率7‰。   -   自然特征   该镇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18公里。境内地势西南高,群山起伏,属低山、中低山区;东北部地势低,属丘陵地夹有小量河谷平原。最高点在豹雾山,海拔804米,最低点为杉木桥,海拔185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8℃,年降水量835mm。   -   资源特征   该镇耕地面积1675.9公顷,林地面积109580亩,森林覆盖率达60%,活立木蓄积量17万立方米,有用材林76000亩,经济林22500亩,楠竹1500亩。该镇水能资源丰富,洪江市大型水电站螺丝塘电站就位于该镇朗溪村。境内有小Ⅰ型水库3座,小Ⅱ型水库7座,骨干山塘28座,山平塘752口,溪坝37处,电排灌站26处,灌溉渠道总长1250公里,有效灌溉面积12580亩。沅水流域梯级第三期重点工程托口水电站,设计装机容量81万千瓦,年发电量22.3亿千瓦时,为湖南省最大的一座水电站。  

雪峰镇

   雪峰镇位于洪江市东部,雪峰山西麓。东界湾溪与雪峰山林场,西接茅渡乡,南与大崇、铁山毗连。总面积117.5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大坪。距市治黔城82公里。全镇辖大坪1个居委会,大坪、界脚、车力溪、桐溪、先峰溪、两溪口、龙家田、下新街、兰溪冲、青山洞、笙竹、永红、芦木溪、深渡江、金塘、母溪、公坪17个行政村(16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39人。以农业生产为主;耕地1.5万亩,林地12.5万亩。320国道纵贯全境,交通便利。   -   自然地理   镇境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系雪峰山主脉地带,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 雪峰的卫星地图10多座,最高峰帽子山海拔1800米。西北部雪峰山支脉绵延,形成海拔300—800米中低山地貌,年平均气温16.7℃,昼夜温差8.2℃,年降雨量1547毫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全年无霜期270天左右。镇境内森林覆盖率达80%,野生动植物广布,有乔木400多种,野生动物10余种,有大小溪流40条汇成大坪溪、芦木溪注入沅水,有小二型水库2座,总蓄水量22万立方米,现有电站6座,装机容量1780千瓦,年发电量可达246万度。矿藏种类多,已探明有金、锰、铁、硅石等十余种。   -   经济状况   雪峰为传统的农业产区和重要林业基地。以水稻生产为主,2005年粮食总产量5812吨,生猪出栏11174头,家禽出笼3.8万羽,水果产量达2649.5吨,其中柑桔产量达2185吨。全镇有柑桔基地3900亩,杨梅基地800亩,核桃基地200亩,楠竹基地2400亩。境内成功种植西红柿、辣椒、白玉春萝卜、等高山反季节蔬菜。种养业发展较快,有黄牛400余头,黄羊1000余头。地方特色食品历史悠久,雪峰株竹霉豆腐和雪峰干豆腐味道鲜美、风味独特、远近驰名。   -   社会事业   镇社会事业发展迅速,有农业农机技术推广中心1个,广播文化服务中心1个,图书活动室1个。有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村小11所,教职员工101人,在校中、小学生1491余人,中、小学生毕业合格率分别达到9 6%、1 0 0%,全面实现两基达标;医疗设备齐全,有卫生院1所,村级医疗机构17个;电视网络覆盖面广,覆盖率达7 0%;实现村村通电话,电话普及率达4.0%;交通便利,320国道穿境而过,有村级公路15条,里程55公里,设有车站1个,有16辆中巴车专营安江至雪峰客运。   -   风景名胜   境内风景名胜多,雪峰山雄伟壮观,山势连绵起伏,层峦叠障,风景秀丽,素有“雪峰森林公园”之美誉。其中坪山塘天池居雪峰山顶,海拔1600米,四周山峰环绕,其间整齐平旷,泉水淙淙、汇聚成高山天池,环境优雅,空气清新,素有“雪峰氧吧”之称,是旅游、避暑胜地;株竹风雨桥位于株竹村,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构建仿古,独具一格,整座桥以横木为主,3个桥墩由7~8块大石头砌成,桥头设有凉亭,两侧摆有凉椅,桥下溪水潺潺,清澈透底,周围景致怡人,为一名胜古迹。   

江市镇

  位置·面积 位于洪江市西部,地理位置:东经109°10′,北纬27°10′,地处氵舞 水河畔,沅水之滨。沅、舞 两水在此交汇。全镇土地总面积126平方公里,交通便利,枝柳铁路、209国道穿境而过,距怀化市40公里,距芷江飞机场40余公里。    历史沿革    黔城镇属建制2200多年的历史古城,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镡成县,唐代易名龙标县,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置黔阳县。新中国成立前, 一直是黔阳县治所在地。1949年县治搬迁安江后,黔城改为乡级镇,1960年改为建制镇。1997年国务院批准原黔阳县与洪江市合并,成立新的洪江市,市治设黔城镇。1998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原黔城镇与黔城乡合并,设立新的黔城镇。    政区划分 全镇辖18个村,1个农科队,5个居委会,191个村民小组,33个居民小组。    人 口 全镇总人口54000人(含流动人口),其中非农业人口23000人,占总人口的42.6%。    自然特征 全镇座落在低山丘陵地带,位于沅水和氵舞 水交汇处,海拔为195—205米,地势平坦,自然条件优越,素有“楚南上游第一胜地”、“湖南西部文化重镇”、“湘黔边陲经贸重镇”之称。全年气候温和,年均气温17.30℃,最高39℃,最低-3℃,年降雨量1359毫米,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自然资源丰富,是发展城市、兴建工厂的黄金地段。    资源特点 全镇耕地面积约2078公顷,林地面积约7963.2公顷,境内富藏煤、金矿、陶土、耐火粘土等多种工业原料,水能资源蕴藏丰富。.  

沅河镇

  沅河镇位于洪江市的西部,东邻岩垅乡,南接江市镇,西南界托口镇,西北连芷江侗族自治县禾梨坳乡、冷水溪乡。总面积54平方公里。    新中国成立前为原神乡。新中国成立后属四区(托口区)。1956年撤区设原神乡。1958年公社化属托口公社。1961年公社体制改革,建立原神人民公社,1965年“社教”时更名为沅河公社。1984年3月,撤公社建立沅河乡人民政府。同年10月,乡改镇,设沅河镇人民政府,镇政府驻黔阳坪村红岩头,距原县城安江城区76公里,新市治黔城镇34公里。    2005年末,全镇辖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00个村民小组,4个居民小组,3490户,12428人,其中非农人口558人,少数民族7912人,主要是侗族。    全镇主要为丘陵地区,沿河两岸有少量河谷-原。年均气温18.5℃,最高温39℃,最低温-2℃,年降雨量1200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共有耕地面积812公顷,其中水田707公顷。林地面积3057.5公顷,活立木蓄积量37217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57.7%。水能资源丰富,沅江穿境而过,有大小溪流16条注入沅水。境内土特产品较多,如陶器、斗笠、沅神湾牌盐辣姜。    全镇经济主要为农业。主导产业为粮食和柑桔。有果园面积529公顷,其中柑桔515公顷。西瓜、金秋梨、葡萄、甘蔗、无核碰柑、板栗、杨梅、草莓均有种植。特色产业为烤烟业和旅游业。该镇曾是怀化市、洪江市的烤烟生产基地。1997年全镇种植烤烟达2000亩,创历史新高。    境内风景优美,人文景观甚多,2002年11月经洪江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洪江市沅神湾旅游度假区。区内有绝壁神剑、诸葛古营、十里古窑、夜郎崖画、沅河古村、深谷溶洞迷宫、地主庄园、红军烈士墓、红军标语等景观。区内开辟了以走红军路追寻红军足迹为主题的“红色之旅”、以访古探秘为主题的“黑色之旅”、以水上休闲娱乐的“蓝色之旅”、以进山入寨体验农家生活为主题的“绿色之旅”。根据休闲时间可进行一日游、两日游或多日游。目前,该区已开发了竹排漂流、沙滩排球、农家乐旅馆、奇石馆、侗族歌舞队等项目。托口电站修建后,沅河镇将形成独特的水电站大坝旅游风光带。.  

塘湾镇

  湖南省洪江市塘湾镇地理位置    湖南省洪江市塘湾镇位于雪峰山脚下,境内有320国道,沪昆高速通过,交通十分发达,是东部进入西部的必经之路,与本市的洗马乡,雪峰镇,和邵阳的江口镇相邻.   塘湾镇辖:陈家、文峰、水源、兰家、羊皮洞、隘上、白羊、江溪、中山、响溪、枳中槽、花岩、木兰溪、里木冲14个村委会。  

岔头乡

  岔头乡位于洪江市北部,沅水北岸,与安江镇仅一水之隔,地理位置为东经110度~110度15分,北纬27度20分~27度29分,东接茅渡、硖洲乡,南临安江镇、龙田乡,西、北均与省级旅游度假区黄岩接壤,处于“中华第一旅游走廊”黄金带上,总面积114.50平方公里,距市治黔城58公里。民国时期设茅垅乡,新中国成立后隶属硖洲区,1 956年撤区成立岔头乡人民公社,1983年撤公社设岔头乡人民政府至今。全乡辖16个行政村,153个村民小组,4758户,总人口1604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47人。人口出生率8.39‰,自然增长率3.87‰。    全境南北宽2 5公里,东西长24公里,境内主要高山有红岩屋、中坳、扁担形等,平均海拔600米,最高峰海拔1130米,最低处1 3 8米,相对一高度1 000米;山脉趋向从北至南由高而低,山势险峻,地形复杂,起伏多变,孕育出大量山间盆地、台地、阶地、溪流、水潭、瀑布,群山叠嶂、山峦逶迤、沟谷纵横。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溻和,降雨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左右,年降水量1374毫米。    全乡有耕地而积l1387亩,林地而积150000亩,森林覆盖率达8 5%,活立木蓄积量1 4万立方米,有用材林60000亩,经济林20000亩,楠竹l352亩。水能资源丰富,有大小、溪流6条,最终汇聚3条注入沅水,可探明蕴藏水能5000Kw,目前已开发总计2870KW,有小( )型水库1l座,总蓄水里1200万立方米。水库主渠道25公里。境内矿藏丰富,已探明的有铀、硫、铁、煤、金、钒等。    主要农业为粮食和柑桔。名特优产品有香柚、核桃、天麻、无核碰柑等。2002年全乡粮食总产量6649吨,比1998年减少11%。2002年柑桔2600吨,是l998年产量的1.11倍。牲畜出栏13200头,家禽出笼9.8万羽,水产品85吨。西瓜年产990吨;药材生产面积l 3 00亩,年产400吨,花卉110亩,以鸡公坡村树桩和大年溪村花卉盆景为主。农业总产值2114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l573.8元。2002年完成农村税费改革后,乡财政收入70万元,比1 998年减少1 8万元,减少20.5%。2002年,全乡有乡镇企业50个,从业人员421人,总产值123 8万元,个体经济户440户。.  

茅渡乡

大崇乡

  大崇乡地处洪江市东部,东界铁山乡,南接八面山林场,西靠熟坪乡,北连茅渡乡,总面积76平方公里,距市治黔城58公里。    大崇乡以境内大崇溪得名。建国后分属铁山、熟坪、秀洲三乡,建国后属一区(硖洲区)1 956年撤区设大崇乡,1961年建立大崇乡人民公社。1984年撤公社设立大崇乡政府至今。    大崇乡下辖9个行政村,93个行政小组, 2002年末全乡人口10594人2989户。    全境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属丘陵山区,境内主要流有大崇溪,沿径6个村从黄狮洞汇入沅江,全长31.5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    全乡耕地面积12712亩,林地面积80620.5亩森林覆盖率62%。水能资源丰富,境内有黄土冲水库,蓄水量1 52万立方米,圳长十多公里。,灌溉良田3 990亩,境内还有龙潭洞、牛丫洞电站。    2002年粮食总产量7060吨,柑桔、金秋梨、木材是大崇的拳头产品和支柱产业。200 1年创立了正源牌金秋梨,拥有八百亩标准金秋梨示范基地。全乡金秋梨种植面积4000多亩,西瓜生产面积240亩,生产285吨。家禽出笼3万羽,农业总产值2547万元,农民可支配性收入1 543元,2002年乡财政总收入73.5万元,完成国税2万元,地税1 O.75万元,2Q02年全乡完成企业总产值7104万元。全乡交通便利,320国道和正在兴建中的上瑞高速公路从境内穿过,有6台中巴车巡回运输,全乡村村通公路,有组组级公路71条,通讯发达,村村开通了程控电话,建立了移动网络基站。全乡有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村小学7所,教职员工79人,2002年底在校中学生有11 96人。全乡有卫生院一所,村医务室9个,医务人员23人,有X光、B超等医疗仪器,广播电视用户1 1277户,入户率65%。境内岩脚村高才垴有1950年11月岩脚剿匪战斗中光荣牺牲的九位解放军烈士墓。    近几年,大崇乡立足山区丰富的水能资源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做活小水电站开发和矿泉水产业文章。至今,新建、在建小水电站4座,总装机达2000千瓦。以龙哥山泉为龙头的矿泉水产业不断做强做大,现其产品远销怀化其他县市。".  

熟坪乡

  位置面积 地处洪江市东南部,西邻深渡苗族乡、沙湾乡,东接大崇乡,北界硖洲乡,南靠龙船塘瑶族乡和洞口县挪溪乡,总土地面积127平方公里。距安江25公里。    历史沿革    1958年成立熟坪人民公社,1 983年撤公社设立熟坪乡人民政府至今。    政区划分 2005年末全乡辖15个行政村,132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    人 口 2005年末全乡4325户,总人口14815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62人,占总人口7.8%,人口出生率9.8‰,自然增长率2.8‰。2002年末全乡辖王5个行政树,32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    自然特征 全境南北纵长14.5公里,东西横跨16.3公里。境内地势东高西低,地貌以山地为主。土质主要为红壤,兼有河潮土和黄红壤土。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降雨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年降水1745毫米。    资源特点 全乡耕地1143公顷,林地面积9376公顷,森林覆盖率72%,活立木蓄积量26万立方米。水能资源事冒,设计开发量为2.5万千瓦,母溪河流域已建成中小型水电站1 2座,总装机1.3万千瓦。有中型水库1座,小2型水库4座,总蓄水量2 1 77万平方米。    主要产业 近几年,熟坪乡立足山区丰富的水能资源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做活小水电开发和矿泉水产业文章。至今,由个人独资或合资兴建的小水电站在熟坪已达12座,总装机达10040千瓦,年创产值1244万元。以雪峰清泉为龙头的矿泉水产业不断做强做大,现其产品远销长沙和周边省市。在农业结构调整中,注重依托资源优势,调优产业结构,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目前,全乡已初步形成杂交水稻制种、林竹、中药材、生猪和特色水果五大主导产业。杂交水稻制种是熟坪乡支柱产业,是农民经济收的主要来源。近几年,乡积极引进隆平高科、安江农校等多家制种公司到乡参与制种生产,全乡制种面积扩大到4000亩,年创产值380万元。林竹资源丰富,年销商品材3500立方米,楠竹20万根。八面山周边建有以天麻、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基地600亩。2005年牲猪出栏6000头、存栏7200头,家禽出笼3.8万羽,水产品48吨,农林牧渔总产值2320万元。完成国税6.1万元,地税8.6万元,乡财政总收入75.4万元。.  

铁山乡

  地理位置 铁山乡位于洪江市东部,雪峰山西麓,上瑞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东接大崇乡,南邻雪峰镇,西接八面山农场,北连塘湾乡,距市治黔城82公里。    人口区划 全乡辖13个行政村,1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8万,非农业人口300人,南北长15.15公里,东西宽12.14公里,总面积107.60平方公里。    自然特征 地形为平原、丘陵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雨充沛,年平均气温16.3度,年降水量1527.2毫米。    资源特点 耕地13346.6亩,林地141226亩,森林覆盖率为70%,活立木蓄积量30万m3,水能资源特别丰富,已建有中小型电站25座,总装机容量为1.07万千瓦,有小二型水库2座,总蓄水量 26万m3。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有黄金、铜、白钨、铁、高岭土等。    主要产业 近几年,我乡立足丰富的水能资源优势,积极招商引资,做活小水电开发产业,兴建小水电站已达24座,总装机达10700千瓦。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广优质高效农产品种植面积,大力发展水果业、苗木业、蔬菜业、养殖水产业,种植无籽西瓜3500亩,产量达15000吨;杨梅600亩,高山葡萄400亩,油茶100多亩,牲猪7200余头,鱼类8万尾,15家禽万羽。完成国税 8.30万元,地税15.64万元,乡财政收入196.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50元。    交通通讯 全乡交通便利,村村通公路。通讯发达,村村通电话,有移动基站2座,联通基站1座,已开通电信宽带网。    社会事业 有文化活动中心1个,有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村小学4所,教职员58名,在校学生947人,中小学生毕业合格率分别达到92%、100%。全面实现两基达标,卫生院1所,村医疗室13个,电视网络覆盖面广,覆盖率达70%。设有车站1个,有10辆中巴车专营安江至铁山客运。   ".  

群峰乡

   群峰乡位于洪江市中东部,分别与雪峰镇、湾溪乡、茅渡乡、中方县石宝乡相邻,在雪峰山脚下   行政规划   全乡辖蛇形、杨柳、横碧洞、 群峰乡卫星图永胜、上洞、草鞋田、芙蓉溪、龙山田、双塘、木洒溪10个村委会,69个农业合作社,人口6800人,幅员面积53.2平方公里(其中有田1022亩,地5032亩,水域面积284亩,荒地1500亩,草地14000亩,林地1500公顷),属中山丘林地带,最高海拔1917米,最低海拔486米。   -   经济作物   群峰乡主要以玉米、小麦、水稻为主,油料作物以花生、油菜为主,小杂粮有黄豆、豌豆、胡豆、小豆、荞子、洋芋、工苕等。   -   发展概况   气候   乡境地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为15.7℃,无霜期261天,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   森林资源   林地面积1500公顷,活立木蓄积106540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39.5%。   林木主要以马尾松、杉松、柏树、白杨、桦木等为主。果树以核桃、梨树、板栗、弥猴桃为主,干果及水果年产量在300吨以上,经济林木主要是青杠树,中药材近二十余种,每年可产20吨以上。   -   基础设施   乡内有水电站一个,装机容量450千瓦,年发电量120万度,上网电量100万度,10千伏高压输电线路架通各村,移动通讯信号覆盖全乡及周边地区,邮电所一个,电话装机容量1000门,目前已开通258门,可与全国各地及国外直接通话。全乡9个村,69个村民小组全部通电,有66个组通公路,乡村公路累计长度78公里,乡内有无线电视机150部,有线电视400户,地面电视信号接收机150部。  

湾溪乡

  位置·面积 位于洪江市东北部,距市治黔城89公里,东与溆浦县黄茅园镇、雪峰山林场相接,北与中方县铁坡镇、活水乡交接,西南与本市群峰乡相邻,全乡总面积43平方公里,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86%。    历史沿革    新中国成立以前属湾溪乡,1958年成立湾溪人民公社,1984年撤公社设立湾溪乡人民政府至今。    政区划分 2005年末全乡辖l2个行政村,94个村民小组,2955户,1006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2人,人口出生率10.7‰,自然增长率2.68‰。    自然特征 本乡属亚热带湿润气候,但因山地影响,气候变化较大,常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量1750毫米,全年日照时数为1160-1200小时,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属山区,乡内地势由东北至西南里长方形,东南高西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山地海拔4l0一1540米之间,山地呈土母质,主要有花岗石、板页岩等,土壤较肥沃,以酸性为主。    资源特点 全乡耕地面积l0412亩(其中水田9189 亩),林地面积1658.8公顷,森林覆盖率48%,活立木蓄积量l4000立方米,油茶林l05OO亩,占全乡林地总面积的25.2%,每年可产茶油25吨,2005年进行油茶低改1O0亩。水利资源丰富,有小型电站4座,年发电量280万千瓦时。矿产资源丰富,花岗石蕴藏量达20亿立方米以上,2005年末已引进4家外地老板在此开采,石材产品远销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地。    主要产业 2005年粮食总产量2918吨,油料98吨,其中菜油6O吨。中药材是我乡新兴的支柱产业,种植面积达到840亩,为农民经济发展创造了动力。无籽西瓜初步推广取得成功,种植面积50亩,亩产达4000公斤。建成了100亩烤烟生产基地。肉牛品改工程启动,全年冷配耕牛55头。年出栏生猪6587头,存拦5804头,出栏山羊45O只,狗1659只,家禽出笼10.6万羽。农业总产值达1293万元,工业总产值达7lOO万元,完成财税任务40.6万元,进度位全市第一。    交通通讯 乡内有自大坪至铁坡的县道从花树脚、油榨岩村穿越而过,尚未进行公路改造,路面状况较差,交通较为不便。已实现村村通公路和90%的村民小组通公路,程控电话普及率进一步提高,40%的农户安装了电话。.  

洗马乡

  洗马乡属洪江市边远山区,坐落在雪峰山脚下,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是二地三县九乡镇交界之地,地理位置复杂。正在修建的邵怀高速公路和横贯洗马全境的高速公路溆蒲连接线公路的竣工通车,将彻底改变我乡道路交通落后的状况,这样洗马乡十分优越的区位优势就凸现出来了。    全乡总面积92713亩,其中耕地面积12864亩,园地面积1110亩,林地面积67274亩,水面面积976亩,其他10489亩。    全乡共有16 个行政村,人口16354人。通过政府的积极引导,农民逐渐改变了以往以种植水稻为主的传统农业,大力发展了家庭养殖业和种植经济作物,农民的收入普遍大幅度提高了。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17元。常年在外打工人员多达6千人,为洗马每年挣回来钞票近3千万元。更为重要的是大批返乡创业的青年们,以他们打工经历得到的新知识、新信息、新观念、新思维迅速改变着洗马人民落后、陈旧的思想观念。在乡党委、政府科学的规划下,积极进行了引导,大力招商引资,洗马小城镇建设更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全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沙湾乡

深渡苗族乡

  湖南省洪江市深渡苗族乡辖:深渡、红庄、牛溪脑、曹龙、下寨、上坪、浪溪冲、花洋溪、集中、邓家、合建、色木、横岩13个村委会。   -   经济建设   深渡苗族乡自1989年成立苗族乡以来,历届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人民奋力拼搏,开拓进取,苗乡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2008年全乡工农业生产总值4327万元,比1989年增长近4倍;财政总收入200万元,比1989年增长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达到2800元,比1989年增加1700元。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通过引进等多家楠竹加工企业,带动散户加工,大幅度增加了农民收入。公溪河及支流水电开发形势喜人,共修建水电站9座,总装机容量1.2万kw。特色农业蓬勃发展。色木村的杨梅,牛溪脑村的西瓜,上坪村的乌骨鸡,邓家、集中、合建村的百合,花洋溪村的香米及优质稻米等,成为远近闻名的苗乡特产。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竹木资源是该乡农民的重要财源,历届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植树造林,做到了青山常在、资源永续。[1]   -   社会事业   20年来,特别是最近几年,苗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一是舞活乡域经济发展龙头,集镇建设初具趋型。借雪峰山周边旅游开发契机,我乡集镇努力建设“洪江市苗族文化和旅游商品中心”。近年招商引资共投入400多万元兴建了商居楼、车站、集镇广场等,乡集镇旧貌换新颜,生机更无限。二是交通建设成绩显著。全乡128个组全部通了公路。最近几年紧抓政策机遇,先后实现了稔龙、深寨两条县级公路,洪花、南北两条贯乡公路,洪色等通村公路硬化工程,总里程长达55.3公里,使全乡水泥公路形成了环线,80%的村告别了泥坑烂路。另外多方筹资近100万元,先后修建浪溪冲“鼓岩大桥”,上坪村“连心桥”等,交通条件大为改善。三是通讯事业快速发展。电话普及,移动通讯实现了村村通,互联网正在进入寻常百姓家。四是文教、卫生事业协调发展。先后投入200万元,新建了民族中学教学大楼、学生宿舍楼和大礼堂,创建合格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得到改善。投资50万元新建了乡卫生院门诊大楼,引进了一批先进设备,民族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乡庆建设项目在各级领导亲切关怀下,我乡集镇供水工程、部门综合楼、机关院落改造、集镇广场、车站、合格学校、南北公路通畅工程等7个项目已全部完工,总投资达470万元,为苗乡发展增添了雄厚基础。  

龙船塘瑶族乡

   龙船塘瑶族乡位于洪江市南部,是洪江、会同、绥宁、洞口四县(市)的交界地。全乡面积104平方公里,全乡辖龙船塘、小熟坪、黄家、翁野、红心、翁朗溪、光明、白龙、地胜9个行政村,88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3个居民小组,总人口7888人,其中瑶族6800人,占总人口的85%。   龙船塘瑶族乡是著名的“竹木之乡”,全乡有林地面积127374亩,森林覆盖率达82%,楠竹蓄积量500万根,每年出产楠竹100万根;还是著名的“小水电之乡”,全乡现有小水电站18座,装机容量3万千瓦;又是著名的“旅游资源之乡”,有“一山、一村、一湖、一峡谷”胜景,“一山”就是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空气清新的天然“氧吧”老山草场,素有洪江市的“南山牧场”之称;“一村”就是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有“中华卫生第一村”之称的翁朗溪村;“一湖”就是碧波荡漾,竹海葱葱,“秋水与天共长一色、白鹭与晚霞齐飞”,风光旖旎的玉龙湖;“一峡谷”就是幽雅神秘,瀑布飞帘,十八里清流潺潺,十八里诗情画意,素有“怀化的索溪峪”之称的岩鹰洞大峡谷;1989年10月16日,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复,成立龙船塘瑶族乡。   -   详解   龙船塘瑶族乡位于黔阳县境南部边缘,西连深渡苗族乡,北接熟坪乡,东与洞口县那溪瑶族乡毗邻,南邻绥宁县联民乡和会同县高椅乡。乡政府驻地龙船塘村半冲垅里,距县城安江40公里。全乡面积1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625亩(水田10808.9亩,旱地815.1亩,山地119000亩,森林覆盖率89.4%)   1955年,建立龙船塘乡。1958年废乡,成立龙船塘人民公社。1961年5月重建龙船塘人民公社。1984年撤社,恢复龙船塘乡。1989年1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龙船塘乡,成立龙船塘瑶族乡。辖光明、白龙、翁郎溪、地胜、红心、龙船塘、翁野、黄家、小熟坪9个村和一个居委会。1995年底统计,全乡共2314户,7962人。少数民族人口共6318人,占总人口的80%,其中瑶族4837人,占61%。苗族1418人,占18.7%。 龙船塘瑶族乡地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60年代初尚无公路,竹木等资源全部从公溪河中放排输出,生产、生活资料靠肩挑背负运进。1965年开始修建洪(江)白(龙)公路,全长3.5公里。1973年修通龙 龙船塘瑶族乡(船塘)白(龙)公路,1972年兴修深(渡)龙(船塘)公路,1975年客班车首次通过龙船塘乡。至1995年,全乡共修通乡、村、组公路16支、67公里,拥有货运汽车18辆,客运汽车及小四轮28辆,拖拉机30台,交通条件有所改善,但多为林区简易公路,路况较差。   龙船塘瑶族乡人少地阔,资源丰富,活立木蓄积量26.4万立方米,每年可生产大量竹成品及半成品,以竹麻为主要原料的土纸年生产量达4000多担。境内有片草场4000多亩,发展畜牧业的潜力较大。  

太平乡

   太平乡位于洪江市南部,沅水河西岸。东与峡洲乡沅水相望,南邻沙湾乡,北接龙田乡,西界土溪乡与怀化市排楼乡。总面积77平方公里。乡人民政府驻太平村龙潭坪,距安江镇城区14公里,距市治黔城37公里。   新中国成立前名为太平乡,新中国成立后属一区、三区。1956年撤区并乡分别属土溪、老屋背、补顺3个乡。1958年建立太平人民公社。1984年3月撤太平公社后建立太平乡人民政府至今。   全乡辖松板、太平、补顺、黎溪、道理坪、溶溪、深溪、磨回、福田、横江十个行政村,太平场上1个居委会[1],共116个村民小组,2005年末全乡有3883户共1515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387人,人口出生率为8‰,自然增长率为3‰。   太平乡境内大部分是丘陵地,呈西高东低态势,最高峰梁山坡位于道理坪村,海拔797米。全乡属亚热带潮湿气候,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约16.5℃,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3℃,年平均降水量约1370毫米,全年无霜期300天左右。全乡耕地面积9620亩,林地面积83306亩,森林覆盖率达65%,活立木蓄积量约14万立方米,全乡共有溪流6条注入沅水,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7座,总蓄水量约287万立方米。分五个灌区。   太平乡主要农产业是粮食和柑桔。传统支柱产业有山核桃、畜牧,含金量高的名优新产业有烤烟、浙江乌梅等。2005年度全乡粮食总产量7541吨,柑桔总产量1.6万吨,出栏生猪1.2万头,出笼家禽25万羽,山核桃产量240吨。农业总产值3147万元,农民纯收入2038元。该乡每年外出务工人员有3000余人,外出务工劳务经济收入达900多万元。   全乡交通便利,安双公路穿境而过,十个村都通公路,组级公路四通八达。全乡十个村都实行了农网改造,农户使用的是电力公司供应的-电。通讯发达,电话村村通,移动、联通公司先后都在太平建立信号塔。   全乡有中小学8所,教学点7个,教职员工82名,在农村中学中教学质量名列前茅。有卫生院1个,村医务室21所,医务人员19名。   太平乡物产丰富。每年九月,浙江、福建等外地老板都云集到本乡抢购山核桃;本地有3百多人组成柑桔销售队伍到全国各地销售柑桔;五月松板村的浙江乌梅是该乡的另一道景观;七月的烤烟成就着农民金色的梦;2006年初乡党委政府又引进先进白蘑菇技术,准备种植一万平方米的白蘑菇,引导群众致富;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稳步推进,加之梁山坡境内风景秀丽,更有着那古老而美丽的传说,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到此游玩,经商。  

岩垅乡

  岩垅乡位于洪江市西北部,东与红岩乡、黔城镇相连,南与江市镇隔沅河相望,西接沅河镇,北与芷江县罗卜田乡毗邻,总土地面积77平方公里。距市治黔城20公里。+   新中国成立前为岩垅乡。新中国成立后属五区(黔城区)。1956年撤区设岩垅乡,1958年建立岩垅乡人民公社,1984年10月,撤公社建岩垅乡人民政府至今。   -   行政人口   2005年全乡辖13个行政村(青松、竹坪龙、青树、春晨、江丘、青山、芦荻坪、谷雨、铁门、空田、力丰、星火、干溪坪),145个村民小组。   2005年全乡4565户,总人口1765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37人,占总人口3%,人口生长率7‰,自然生长率4‰。   -   自然条件   全境动西长14公里,南北宽16公里,三面环山,一面靠水,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底,属底山丘陵地区,最高点在江丘村借风岭,海拔556米,最底点为沅水与黔城镇权属交界处,海拔182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降雨充沛,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年降雨量1275.4毫米。   -   自然资源   全乡耕地面积20244.5亩,林地面积4896.6亩,森林覆盖率达59.2%,活立木蓄积量为54232立方米,用材料林30315亩,济济林33960亩,楠竹147亩,矿产资源丰富,以煤、石灰碳为主,尤其是煤的储量比较丰富,煤质好,发热量高。水能资源丰富,有大小溪流12条,有小I型水库2座,小II型水库3座,骨干山塘584口,总蓄水量为1017万立方米,分2个灌区。   -   产业经济   2005年粮食总产量13860吨,油料324吨,冰糖柑是岩垅乡的拳头产品和支柱产业,现有柑桔面积24500亩,年产柑桔8400吨,大力发展烤烟和高山葡萄种植,全乡发展烟叶500亩,产烟1100担,高山葡萄300亩,年产55吨,西瓜生产面积225亩,年产1170亩,生猪出栏15000头,存栏5900头,家禽出笼14万羽,水产品60吨,农业总产值达4528万元,完成国税2万元,地税12万元,乡财政收入87万元,农民可支配收入2220元。  

横岩乡

   洪江区横岩乡共有沅河、横岩、鸬鹚、菖蒲4个村,36个村民小组,村民共计3896人。该乡生态资源丰富,全乡总林地面积4.58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2.76%,其中楠竹2.8万亩,年产楠竹近百万根,素有“生态之乡”、“楠竹之乡”的美誉。   近年来,该乡积极落实中央“三农”工作精神,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积极依托现有资源,以楠竹加工、休闲旅游业为龙头,走出了一条注重生态保护、强调资源持续利用的发展之路,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自然条件   横岩乡地处洪江区西陲,洪会公路、洪黔公路在乡内经过。西与洪江市相连,南与会同县为邻,东接洪江区市区。辖区面积33平方公里。有横岩、沅河、鸬鹚、菖蒲4个村、36个村民组,现有1092户,3896人。   ◇气候   横岩乡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阳光充足,雨量丰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在17℃左右。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在5.6℃左右,极端最低气温为-9.2℃;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为27.7℃,极端最高气温为39.6℃。无霜期年平均为304天,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为1485毫米左右,4~8月份为雨季,降雨量约占全年的42%;年平均日照1354.3小时,为可日照时数的30.25%。   ◇水文地质   横岩乡境内溪河纵横,沅水横贯全境,年均径流量448立方米/秒,枯季年均径流量181立方米/秒,投资21亿元的洪江水电站就座落于我乡。   -   经济条件   ◇横岩乡现有耕地2315.7亩,其中:旱田面积84.45亩,水田面积2231.25亩。总林地面积4.585万亩,其中楠竹面积达到2.8万亩,素有“楠竹之乡”的美称,年均可产楠竹130万根,产松、杉材1万立方米。◇乡村企业   目前乡内有恒盾集团恒裕竹木加工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竹木加工厂10来余家,2007年前品军每年企业生产总值达到5000万元左右,2008年全乡企业生产总值将向亿元大关发起冲击。   -   基础设施   ◇学校乡内现有中心小学一所,共有教师18名,在校生近300名。   ◇医疗卫生   乡所在地有卫生院一所,建筑面积750多平方米,医护人员3人,床位6张。  

桂花园乡

  常青乡、桂花园乡成建制合并设立桂花园乡。桂花园乡位于湖南怀化洪江市。下辖:   431281220001 111 官团溪社区   431281220200 220 茅头园村   431281220201 220 优胜村   431281220202 112 均冲村   431281220203 112 楠木田村   431281220204 112 桂花园村   431281220205 220 堆边村   431281220206 220 洪高村   431281220207 220 渔梁村   431281220208 112 铁溪村   431281220209 220 滩头村   431281220210 220 川山村   431281220211 112 桃李园村   431281219001 111 新桥社区   431281219200 220 石板桥村   431281219201 112 团结村   431281219202 220 岩门村   431281219203 112 五一村   


大崇乡特产大全




大崇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