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湘西州 >> 保靖县 >> 清水坪镇 >> 里外村

里外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里外村谷歌卫星地图)


里外村简介

  里外村基本情况
  里外村位于清水坪镇南部,距离保靖县城80公里。全村共有里外和毛坝两个自然寨,有7个村民小组,276户,1098人,其中男性人口571人,女性人口528人。全村耕地面积669亩,其中田面积为580.6亩,旱地面积88.4亩。地势较为平坦,海拔高度在300米左右。属温带山地气候。平均气温13.5摄氏度,全村经济发展趋势良好,人均纯收入为2798元。目前,以椪柑为主要种植业,已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柑桔种植面积已达1428亩,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基础设施趋于完善,社会风气正向着和谐健康方向发展。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433125110 416000 -- 查看 里外村谷歌卫星地图

里外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里外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中溪村

  中溪村简介   清水坪镇中溪村位于白云山下,清水坪政府东南24公里,坐落于青山绿水怀抱中,花龙干线从此通过,交通便利,苗族和土家族集居于此,和睦相处,全村304户1546人,14个村民小组,分别居住在中溪、盐井、白岩三个自然寨。产业以柑桔为主,养殖业以养牛、羊、猪、鸡为主,是土家族、苗族杂居的行政村。   

下码村

  下码村简介   下码村位于清水坪镇东北部,东南与比耳镇乐里村接壤,西与本镇的清水坪村相邻,北与龙山县里耶镇隔河相望,是行政区划调整前原吉家村与下码村的合并村,也是碗米坡库区重点移民村之一。全村共6个自然寨,14个村民小组,共430户2374人,其中搬迁移民104户,388人,淹地移民207户,344人,全村共有党员45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125亩,其中稻田450亩,旱地675亩,山地开发面积4800亩,主要是柑桔开发,占4300亩,金银花和油茶开发500亩。2010年粮食总产量420吨,工农业总产值8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12元。   

夕东村

  夕东村简介   清水坪镇夕东村是由原夕东村、芭蕉村合并而成的行政大村,位于保靖县西北部,距离清水坪镇政府所在地20公里,辖4个村民小组,常驻农户421户,1780人,其中五保户3户3人,低保户39户39人,扶贫对象户46户174人。全村总面积16990亩,其中林地面积15040亩;耕地面积1950亩,其中稻田面积800亩,旱土1150亩,资源十分贫乏。种植业以水稻、柑桔、西瓜等为主;养殖业以山羊、牲猪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聚居的少数民族村。   

魏家村

  魏家村简介   魏家村位于保靖县清水坪镇西南面,东与政府所在地清水坪相连,南与本镇里外村相邻。西与大桥,重庆市秀山县石堤镇接镶,北临酉水河与龙山县里耶镇隔河相望,距县城84公里。境内有石清公路穿村而过,酉水河流域横贯东西,是酉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属秦汉文化发掘地中心,境内有西汉古城遗址,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农村人口207户,常住人口827人。魏家村村支两委组织健全,共有党员27名,建立有组织建设阵地。全村总面积2500亩,其中山地面积2000亩,山塘水库20亩,耕地面积216亩,水田面积103亩,旱地面积113亩,人均耕地0.25亩,属于碗米坡电站移民村庄。2012年人均纯收入2800元。村民主要从事椪柑种植,椪柑种植面积1350亩。部分村民从事养殖业,全村年出栏牲猪1450头,牛410头,鸡15000只,鸭3000只,集体公益生态林面积70亩,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50户参保率98%,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7200元。   

三溪村

  三溪村简介   三溪村位于碗清公路沿线,距离保靖县40公里,东邻夕东村,所处地理位置偏僻。全村下辖4个村民小组,田有275亩,土有275亩,杂山面积3876亩。总人口560人,共145户,其中劳动力345人,外出务工人员490人,党员19人,五保户9户、贫困户15户,育龄妇女81人,独生子女户5户,两女户8户,伤残子女家庭特扶对象两人。产业以柑桔为主,养殖业以养牛、羊、猪、鸡为主,是土家族聚居的行政村。   

清水坪村

  清水坪村简介   清水坪村地处镇政府所在地,东与下码村接壤,南与坝木村相处,西与里外及魏家村相连,北邻龙山里耶镇。清水坪村是碗米坡库区移民大村,为土家族、苗族聚集地。历史上为里耶前街,因临河而建,境内有上、中、下三个码头,集镇贸易十分发达,自古就是湘西重镇,具有较为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奇特的民俗风情。清水坪村由13个村民小组和5个自然寨组成,全村总人口为2430人,510户,移民人口1341人,淹地面积133.64亩。现有耕地面积690亩。其中田480亩、土210亩,人均面积0.35亩,现有山林3500亩。2012年人均纯收入3260元。   近年来,清水坪村村支两委高度团结,锐意进取,谋求发展思路,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产业基础扎实。清水坪村现有柑桔种植面积2000亩,年产量5000吨,柑桔防旱池150口,实现柑桔低改面积600亩,品改200亩。村内有柑桔销售合作社1个,社员120户,柑桔销售大户20余户,柑桔选果设备1台,办公场所1处。金银花种植面积600亩,生花年产量近10余吨,现有金银花加工风干机一台;村内养猪专业户5户,年出栏生猪近1000头;养羊大户3户,年出栏羊达300余。   村庄整洁有序。清水坪村按照“绿化、亮化、硬化、美化、净化”的“五化”要求,做好村庄建设,积极打造宜居村庄。清水坪村“两个转盘三干线、四纵五横九条街”的街道布局初步形成。同时完善了环卫、城管体系,实行一天两扫保洁。完成了街道绿化,种植桂花树1411棵,完善了“群众文化活动场所”5000平方米绿化,为整个村庄增添了亮丽的景色。2011年,被省环境厅授予了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   民生事业繁荣。清水坪村十分重视民生事业建设,2011年清水坪村新农合参保率达97%,新农保参保率达90%。修建村卫生室2处。全村五保老人5人,独生子女11户,两女户42户,低保户71户,享受102人,两项制度扶持共60户,205人。积极开展访贫问苦活动,节日期间看望孤寡老人,2011年奖励了村里新考取的6个大学生。同时重视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组建村级文艺队3支,近50余人,由老年健身队、和谐艺术团及管乐队组成。通过文艺演出、蓝球运动会等多种形式加强了周边县、镇、村的相互沟通,增进了友谊,促进了各民族的相互团结。   班子坚强有力。清水坪村党支部以“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支部为目标。加强支部创建,党员作风建设,积极培养后备力量。目前全村有党员33人,其中新发展党员4人,现有预备党员3名,积极分子3人,发展对象1人。近年来,逐步完善、健全了党建资料,配备了后备干部。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党员的战斗力不断提升。2011年,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妇女工作先进组织。   

且科村

  且科村基本情况   且科村位于碗清公路沿线,清水坪镇西北部,东与比耳镇别腊村交界,南与大坝村相交,西与马王村相邻,北与比耳镇背靠,距离保靖县90公里,地理位置极其偏僻。全村下辖4个村民小组,现有182户(其中牧业大户5户),627人(其中女性350人,占总人口的55.8%);五保户19户、贫困户84户;外出务工人员250人,高中以上文化人数为62人,初中以上文化人数160人;牲畜115头(只)。全村总面积6000多亩耕地面积636亩,其中水田260亩,旱地376亩,果园面积500亩。全村经济总收入14.5万元,人均收入2314元(其中,大部分为柑橘销售收入所得)。   

马王村

  马王村简介   清水坪镇马王村位于镇政府西北部,距镇政府10余公里,东接白云山,南邻夕东村,西接比耳镇,北靠大坝村,现有人口960人,256户,9个村民小组,其中低保27户98人,扶贫开发21户105人,耕地面积900亩,山林面积5600亩,目前,以椪柑为主要种植业,已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   

梁山村

  梁山村基本情况   梁山村位于清水坪镇西北部,东与黄连村接界,西与秀山县保安乡里仁村毗邻,南与野竹坪镇背靠,北同秀山县保安乡大坳村相交。全村11个自然寨,14个村民小组,339户,1505人,劳动力833人。全村总面积29985亩,耕地面积1388亩,其中水田1030亩,旱地350亩,果园面积991亩。2011年粮食总产量483吨,柑桔产量1237吨,农村经济总收入404万元,其中劳务收入1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01元。梁山村地域广阔,山地面积较大,有很大开发潜力,但基础设施薄弱,交通瓶颈制约严重,群众生产生活较为困难。   

里外村

  里外村基本情况   里外村位于清水坪镇南部,距离保靖县城80公里。全村共有里外和毛坝两个自然寨,有7个村民小组,276户,1098人,其中男性人口571人,女性人口528人。全村耕地面积669亩,其中田面积为580.6亩,旱地面积88.4亩。地势较为平坦,海拔高度在300米左右。属温带山地气候。平均气温13.5摄氏度,全村经济发展趋势良好,人均纯收入为2798元。目前,以椪柑为主要种植业,已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柑桔种植面积已达1428亩,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基础设施趋于完善,社会风气正向着和谐健康方向发展。   

客寨村

  客寨村简介   客寨村位于清水坪镇东南角,东与夕东相邻,南与白云山林场结界,西南与中溪村、黄连村彼邻,北与比耳镇镇杉柱村结界,区划调整与原斑鸠合并为一个村,全村辖11个自然组,462户,1892人,有劳动力1042个,五保户12人,扶贫两项制度48户182人,低保63户90人,党员57名。全村总面积15496亩,其中林地11622亩,耕地3874亩,稻田800亩,旱土3074亩,资源贫乏,种植以水稻、玉米、西瓜为主,产业以柑桔为主,养殖业以养牛、羊、猪、鸡为主,是土家族、苗族杂居的行政村。   

大桥村

  大桥村简介   大桥村位于清水坪镇西北部,与重庆直辖市接壤,东、南与里外魏家两村相邻。大桥村地理位置优势明显,距重庆石堤镇10公里,秀山60公里,湘渝公路横跨而过,距清水坪镇2.5公里,里耶镇3公里,是清水坪的“西北大门”。共有182户,812人,3个村民小组,总面积4055亩,耕地面积654亩(其中稻田450亩,旱地204亩),山地开发面积1990亩,蔬菜800亩(其中租地500亩)。   90年代以来,大桥村村支两委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挥示范效果,带领全村百姓共同致富。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建立起了“果—菜—瓜—稻”的经济发展多元化模式,充分发觉了土地的利用率,使大桥村四季有产出,四季有收入,成为远近闻名的小康村。现在全村3个自然组有资产上百万的大户5户,年收入2万元以上的大户近100户,集体经济2个,年收入15万元以上。同时大桥村还拥有建筑队4个,预制队1个,打沙厂2个,食品加工厂5个。2012年人均纯收入3350元。   大桥村村支两委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中取得的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和部门的肯定,多次受到县、州表扬。先后被评为全州“小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保靖县“全县小康示范村”、清水坪镇“全镇十佳文明村”等。   

大坝村

  大坝村简介   大坝村位于白云山下清水坪镇东部,南与马王村交界,东与白云山交界,北与利湖林交界。距清水坪政府23公里。大坝至比耳通乡公路横断全村,共15公里。全村共有14个自然寨,合村后共有3个村民小组,分别由畔湖、大坝、岩湖14个自然寨组成,其中,畔湖117户439人、大坝128户451人,岩湖107户450人。共有352户,1340人(其中女性613人,约占总人口45%)其中劳动力560人,育龄妇女为364人,大学生20人,高中以上文化68人,初中以上文化557人,五保户11人,特困户10人,外出务工人员480人,留守儿童为54人,全村设一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8名,村两委班子成员5名。还有一座敬老院,院内孤寡老人14人,村小学一所,有小学生10名。区域总面积23793.1亩,其中田面积为720亩、土面积为652.6亩、林地面积为22490.5亩。全村经济总收入为34.5万元,人均收入为2665元(主要为外出务工人员收入,柑橘、养殖收入所得)。   

坝木村

  坝木村简介   坝木村位于清水坪镇中部,东接下码头村吉家组,西齐四川河,南北与清水坪村和黄连村相接,坝木村共18个村民小组,2586人,居住相对集中,毛清公路纵贯全境,交通便利。共有党员58人,人均耕地0.8亩,2012年村民人均纯收入3400元。   坝木村产业结构调整早,山地开发面积大,有耕地1557亩,其中旱地764亩,稻田793亩。拥有山地开发面积2710亩,其中椪柑面积2310亩,秦简茶400亩。坝木村手工制瓦业较为发达,村支两委结合坝木村实际,大力发展制瓦业,有个体户30多户,年产值约120万元,解决剩余劳动力260多人。兴办岩厂5个,年产值150万元。大力发展养殖业,村里涌现出陈新友、杨光风、吴天祥等养殖大户。   坝木村以“支部更强、产业更优、群众更富、村庄更美”为主题,扎实推进全村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村民自编自演歌舞。每天有上百人自发的在村部唱歌、跳舞。监看的文化生活大大改善了民风。打牌-的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村民由穷到富的转变。全村形成了运输业、制瓦业、采石业、椪柑业和养殖业为主的“一村五业”。形成了“一村两品”的产业格局。椪柑种植面积2700亩,人均1.3亩。品改458亩。修建防旱池320口。有养猪大户15户,养鸡大户6户。因为明确了两项主导产业,群众得到了实惠。产业富民意识更加增强。全村资产过百万的6人,资产过10万的有72人,75%的农户盖起了楼房,90%的农户用上了手机。村容村貌由旧到美的转变。按照生态村建设的标准,村公路两旁种起桂花树、紫薇树。成立了50多人的两支文艺队,自编、自导、自演节目。投入19万元修建村级组织活动中心,实现了党员干部无办公场所的问题;投入6万元修建了村级篮球场,解决了轻重吴活动场所的问题。五是基础设施建设由落后的夯实的转变。修建了小农田水利建设水渠15条,长达9公里,果园路10条,12公里。全村100%的农户实现了“三通”工程。现在净水入户,污水入沟,全村面貌焕然一新。关心下一代工作从薄弱到扎实的转变。目前全面共有留守儿童50多人,过去由于整体经济条件差,关心下一代工作十分薄弱,伴随坝木村的发展,如今成立了“五老协会”,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门负责关心下一代工作。推行“一帮一”的帮扶制度,“五老协会”、关工委的成员和村组干部每位都有自己帮扶对象。成立村家长学校。全村家长在家长学校进行培训。针对留守儿童,村里采取“白天学校管,晚上村部管”的措施。同时,每个假期还为全村中小学生的湘潭大学争取义务支教,丰富对考上二本以上的大学生每人奖励200元,迄今为止,已有8人获得此奖励。坝木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   如今的坝木村实现了“三无”;无失学、无犯罪、无不孝子女,形成了老少有理想,个个有致富能力,形成了老少共建文明村,共建和谐社会的局面。在今后的工作中,坝木村将抓好村级环卫体系集体经济发展、果园苦修建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我们相信,明年的坝木村将会更加美好。   


里外村特产大全




里外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