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湖南省 >>湘西州 >> 龙山县 >> 洛塔乡

洛塔乡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洛塔乡谷歌卫星地图)


洛塔乡简介

  洛塔乡位于龙山城南45公里,东接红岩镇,南交洗车河镇,西连召市镇、贾坝乡,北邻茅坪乡。民国时期属上洛乡,1950年为满湖、洛塔、瑞士乡。1958年属洗车公社,1961年为洛塔乡,1984年撤公社建洛塔乡。总面积167平方公里。稻田798公顷,旱土126公顷。有洛塔、瑞士、五台、砂桥、窝亏、楠竹、热家、梭洛、抱木、满湖、猛西、烈坝、邬都、陈庄、高峰、泽果等16个行政村,3732户,15616人。系土家族聚居乡。该乡四周高,中间低,洛塔界最高海拔1,430米。境内多溶洞。年均气温13.4℃,降雨量5112毫米,无霜期250天以下。春、夏、秋多雾,冬季冰冻时间长。农作物以稻谷、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煤蕴藏量丰富。有中学1所,小学11所,卫生院2所。各村均通公路。有古迹“五代吴著厅遗址”,有植物“活化石”水杉三株,均为千年古树,还有被称为“国家级地质公园”的喀斯特熔洞群。.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1.56万人 167平方公里 433130200 416000 0743 查看 洛塔乡谷歌卫星地图

洛塔乡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洛塔乡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民安街道

  白羊乡、民安街道成建制合并设立民安街道   民安街道办事处系湖南省龙山县县府驻地。清嘉庆年间定名本城里,后改为首善镇,1950年改为民安镇,1958年属城郊公社,1961年成立民安公社,当年撤社复镇,2005年改民安街道办事处,辖老城、书院坪、回龙、凤阳、南台堡等5个社区和回龙、春景、茶亭、五爱、蔬菜、宝塔、城郊、竹园等8个村委会。总面积14.84平方公里,有耕地119.27公顷,有24098户,62318人。平均海拔472米,地势北高南低,果利河经民安街道办事处东南流淌,街道办事处周较平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平均气温15.8℃,降雨量1400毫米。街道办事处内有长沙路、民族路等大小街道30余条。街道办事处设中学3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4所,有县、镇医院4所。年财政收入突破1000万元,是省“百强镇”之一。   -党政建设   民安办事处在县委的正确-下,在组织部的具体指导下,紧紧依靠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站点这一平台,结合本地实际,服务中心,注重抓好以种植、养殖业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服务,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使农村党员、群众收到实效,从而贯彻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思想。   一、狠抓了班子建设   为把开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该办事处成立了由镇-雷佳鼎同志任组长,李胜友同志任副组长,田晓珍、张世涛、冉长青、李元生、刘秀娥等同志为成员远程教育工作-小组。同时还成立了民安办事处远程教育管理站,由田晓珍同志任站长,李元生、刘秀娥、罗金玉等同志为成员,从而保证了远教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组建管理站,确保长效机制   九月份以来,该办事处党委共投入资金近8000元,添制了桌凳、电视柜、防盗门、窗帘、地板以及室内的布置等。在接受县委组织部远程教育管理中心组织的学用培训后,要求管理站同志积极学习,能使用和操作远教设备并组织学用工作开展,并多次聘请县委远教办工作人员到站授课,确保了远教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扎实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成效显著   建站近4个月来,该办事处认真落实教学管理和组织学用工作,举办了不同类型的培训班,分别为宝塔村、城郊村、回龙村及参加先教活动的党员,部分村的科技示范户共进行技术培训达六次。通过培训,使宝塔村的水果、蔬菜开展良好,此项目的产值占本村总产值的60%以上。如回龙村在积极发展牲猪上,依靠科技,引进良种猪,使全村牲猪发展上了一个台阶,该村共养牲猪达3000头,年产值占全村总收入的40%以上。   四、狠抓督促检查   民安办事处成立远程教育管理站3处,通过近4个月的开展工作,办事处-小组按月进行督促检查,确定培训项目,选准服务对象,并对课时的效果认真督查,总结经验,提出不足,从而为现代远程教育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检查后,还对开办管理站的茶亭村管理服务站给予通报表扬。  

华塘街道

  华塘街道办事处位于县城西3公里,东邻新城街道办事处,南与白羊乡隔河相望,西与湖北来凤县以酉水为界,北与石羔镇接壤。民国时属首善镇九、十、十一保,1950年初属一区华塘第七乡,1956年并为华塘乡,1958年为城郊公社华塘管理区,1961年成立华塘公社,1984年撤社复乡。华塘古称莲花宝地,因严重缺水,农民依山循势筑小山塘蓄水灌溉,远看若莲花朵朵,因之得名花塘坝,后演化为华塘坝。全乡总面积18.28平方公里,有稻田640.52公顷,旱地93.48公顷。   湖南省龙山县华塘街道在2005年全县行政区划调整中由原华塘乡撤更而成。华塘街道总面积1 7.96平方公里,以农业为主,辖4个村、6个社区居委会,108个村(居)民小组,共18000余人。   -发展   近年来,办事处在县委、县0的正确-下,全力推进“三化”进程,基本实现了街道的平衡发展,2005年实现GDP3906万元,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年来,办事 处响亮提出“果菜当家,粮食让路"的口号,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发展郊区农业,尤其是大棚蔬菜、水果、休闲草莓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取得了规模效益。产品远销重庆、湖北等地,年产值都在2000万元以上,其中红岩村还被湖南省认定为放心菜生产基地,有力地促进了城乡的平衡协调发展。为加快工业化进程,办事处努力转变办事处职能,在落实优惠政策、治理发展环境、稳定原料基地等方面为企业搞好服务,形成企业发财、地区发展的双赢格局。目前已有4户工商企业在街道正式落户,尚有3户企业签订了投资意向书。2006年将新增工业产值2000万元。为加快城镇化步伐,多年来我办事处致力于服务业的发展,目前,华塘坝片片鱼店已将分店开至吉首、张家界,并以此为龙头,发展了20余家餐饮服务业。龙山县红十字会民族骨伤科医院作为湘西自治州第一家正式注册的骨伤科医院,正以其诚恳的态度、精湛的医技,公平的价格、热情的服务享誉湘鄂渝边区。  龙山、来凤两县民同俗、山同脉、水同源,实施融城战略已是两县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两县人民的共同愿望,作为两县交往的中心点、连接点,实施融城开发的主战场,华塘街道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连接两县的209国道贯通街道全境,融城开发的首期项目一一岳麓大道工程,在华塘境内总长为3200米,正以豪迈的步伐伴随着融城战略实施而稳步推进,尤其是龙山、来凤两县县城规划修编的完成,各项优惠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及大规模开发活动的实施,连片中心地带的一座中等城市将在华塘这块美丽的土地上诞生,融城战略将恩泽万代、功昭日月、永垂青史。   -办事处   龙山县华塘街道办事处官渡社区自去年从浙江台州地区引进西瓜新品种,采用大棚栽种技术,今年西瓜亩产效益达8000~16000元,是露地栽培的3~5倍。现该社区以成为龙来两县西瓜生产的主要基地。此外,该社区袁隆平院士定点的千亩杂交水稻示范基地的超级稻种植以及100亩无公害大棚蔬菜示范区为该社区农民带来了一笔可观收入,实现人均纯收入2186元,人均增收130元……以质量效益为主的农业开发已成为华塘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产业之一。  9月10日,在全县组织召开的冬季农业生产现场会上,华塘官渡社区成为现场会示范点之一,通过现场会推介,该街道在推进农业发展中以大棚蔬菜、大棚西瓜、草莓等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带已初步形成。如今已形成官渡社区的大棚西瓜和草莓、红岩村的大棚蔬菜、华新社区的南方高科葡萄等在湘鄂渝边区有很高知名度。该街道-还提出了2009年秋冬季高效农业发展面积要达3000亩的目标。  推行标准化生产,创建特色农业品牌,成为华塘农业开发的主方向。以名特优品种示范推广和无公害大棚栽培技术为该街道农业开发主要支撑,蔬菜大棚栽培技术、西瓜地膜覆盖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被广大农民所接受,形成了华塘大棚栽培为主的立体发展模式,产品呈规模化批次上市,季节优势更加突出。   -经济普查   湖南省龙山县华塘街道办事处围绕农民增收,引导农民大力推进农村特色经济发展,使全街道办事处60%的村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经济发展格局。  华塘街道办事处在各村让有经济头脑、致富带动能力强的人参加竞选,进入村“两委”班子。并通过参观学习、技术培训等形式,提高村“两委”班子的致富带动能力。该街道办事处还出台了资金扶持、技术服务等针对性强的优惠政策,引导各村进一步挖掘发展潜力,把现有的产业发展壮大。  多年来,华塘街道办事处红岩寺村的农户有很好的大棚蔬菜种植习惯,村里仅种植大棚蔬菜一项,就能人均年收入3000元。同时,该村是国家农业部确定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生产的西红柿、黄瓜不仅季节早,而且具有很好的品质。但由于销路不畅,生产规模一直难以扩大。去年以来,又出现甘蔗销售不畅的现象,这种状况街道办事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05年12月20日,在华塘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以村主任孙乾俊为主的一大批种植户成立了红岩寺村经济作物产销协会,并在网上发布了销售信息,先后就有黔江、恩施、咸丰、来凤等8个湘鄂渝边区县市在网上订购,半个月不到,销售甘蔗150万公斤,均价达1.1元,比往年同期价格高出0.2元。同时,他们在湖北、四川、重庆设立了代销点10余个,销售问题解决了,农民们尝到了甜头,使得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如今,产销协会又忙着去广东、广西调良种,为来年的扩大再生产  

石羔街道

  三元乡、石羔镇成建制合并设立石羔街道   石羔镇 石羔镇位于城北7公里,东邻桶车乡、兴隆街乡,西连华塘、民安、新城街道办事处,西与湖北来凤酉水河为界,北与三元乡相连。民国时期为本城里、马罗里,1950年建石羔乡,1956年并为新城乡,1958年属城郊公社新城管理区,1961年建石羔公社,1984年撤社复乡,1998年撤乡建镇。总面积43.65平方公里,稻田1038.8公顷,旱土112公顷。辖石羔山、中南、永兴、苦竹、猛洞、兴堡、四坪、冲天、正南、十字、白泥、桃红、包家龚、遥坪、甘壁15个村,1个居民委员会,6222户,25769人。有中学1所,小学14所。.  

洗车河镇

  洗车河镇位于龙山县城东南65公里,东接他砂乡,西交咱果乡,南连苗儿滩镇,北邻洛塔乡。民国时期属五寨乡。1950年属克洞、草果、西吴、脉龙4乡地。1956年撤区建洗车办事处,1958年建洗车公社。1961年建洗车公社。1984年撤公社建镇。总面积175平方公里,有稻田391.68公顷,旱土168.11公顷。全镇3689户,13308人。为土家族聚居地。最高海拔910米,最低海拔313米。主产稻谷、玉米,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林以松、杉为主。辖洗车、新建、苗溪、干溪、咱木、永久、西吴、草果、老洞、天井坪、老木、克洞、三个堡、木友、耳洞、捞溪、牙龙、细砂坪、水桶19个村和1个居委会。有中学1所,小学13所。.  

石牌镇

  石牌镇石牌镇位于县城北33公里,东与大安乡接壤,南与桶车乡交界,西与三元乡傍连,北与湖北宣恩毗邻。民国时期名白岩乡,1950年初称石牌乡,1958年属城郊公社,1961年建石牌公社,1984年撤社复乡,2000年12月撤乡建镇。石牌乡名,据《龙山县志》载:“石牌洞在白岩里,洞(口)里即巨潭,三面壁削,人不能入。初有牌立洞口,乾隆间,里人乘水落掘出仓,拭而视其学(字),皆古篆文,并剥蚀不可辨,未知为何代物,何人制者,洞之名以此。”总面积67.51平方公里,稻田555公顷,旱土49公顷,辖红桥、桃源、卧龙、中池、玉河、城堡、上母、竹坪、桂英、桃兴等10个村、1个居委会,4268户,15716人,系汉、土家、苗杂居乡。全乡最高海拔1736米以上,为全县最高点,全乡最低海拔1000米以下。黄壤和砂壤遍布全乡,无霜期270天。主产稻谷和玉米。乡设中学1所,小学8所。.  

茨岩塘镇

  茨岩塘镇位于龙山县东北部,距县城21公里,距209国道10公里,桑龙公路穿境而过。全镇总面积140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18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468人,其中农业人口19446人,非农业人口1022人。    镇区平均海拔850米,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多呈酸性和碱反应,很适宜于种植烤烟、药材和反季蔬菜。目前,全镇种植烤烟14000多新加坡,种药材和反季蔬菜各3000余亩,是全州烤烟生产第一大镇。    茨岩塘镇是红色老苏区,当年,贺龙、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带领红二、六军团驻扎在此。镇内现有湘鄂川黔苏维埃省革命委员会旧址、红军医院、红军兵工厂、红军军部、红军后勤部等革命文物,    还有白家垭、兴场坳和一碗水等红军战斗遗址。此外,镇内还有极大开发价值的十八丘红石林、望乡台、茄坨河等自然旅游景点。    茨岩塘镇党委政府今正以新的工作思路,践行“-”,一是抓好干部队伍建设这一关键,即镇级班子、干部职工队伍、村级班子、党员队伍;二是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政务村务公开、精神文明建设等四个重点和加大执法力度,为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力拼搏,将茨岩塘镇各项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红岩溪镇

  红岩溪镇 位于县城东南 51公里,东接塔泥乡、农车乡、西交洛塔乡、茅坪乡,南连洗车河镇,北邻水田坝乡。民国时期属下辰乡、董补乡。1950年属二区。1958年成立红岩溪公社,1961年分社,1984年撤公社建红岩镇。总面积179平方公里,稻田580公顷,旱土150公顷。有凉风、古丈、统西、撮箕、木龙湾、红岩溪、田家沟、头车、打溪、比洞、栈行、梭堡、猫儿洞、杨柳坪、比沙、毛坝、坎西湖、肖家坪、卸甲、尧城、白果、马失、冒洞、卜纳洞24个村和2个居委会,6096户,24386人。最高海拔1080米,最低海拔305米。粮食主产稻谷、玉米。经济作物有烤烟、苡米。林以松、杉为主,镇内有州办向阳煤矿、铅锌矿。有中学1所,小学16所,卫生院2所。.   建国初为二区永固和十二区红岩、撮箕、比洞等乡。1958年成立红岩溪公社,1984年撤公社建红岩溪镇,2005合并西湖乡。   红岩溪镇境内山峦起伏,溪沟纵横,最高海拔1100.2米,最低海拔305米。东有青龙界、曾家界,西有落塔界,均由东北向西南走向穿过边境,境内有天门山、云台山、天堰大堡、小洛塔等主要山脉。   红岩溪河穿流境内,主要发源于镇内苗儿洞村和茅坪乡水沙坪境内,汇集两岸数千条小溪,在境内流经30多公里,流入洗车镇,汇入酉水。该河两岸,植被丰富,野生动植物品种繁多。   红岩溪镇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铅锌矿、硫铁矿、和煤矿,其中煤矿地质贮量639万吨可开采贮量446万吨。(其中:向阳煤矿地质贮量554万吨,可开采贮量385万吨。木龙湾煤矿地质储量85万吨可开采储量56万吨。)   红岩溪镇的气候属典型的山区气候,四季分明,十里不同天,春季多冰雹,夏季多雨水,秋季多风霜,冬季多冰雪。历史上曾出现过多次冰雹灾害、洪涝灾害。全年平均气温16.4C,年平均降水量1572.9毫米。   红岩溪镇公路交通发达,是全县交通的咽喉地段,209国道穿镇而过,在境内长达30公里,是奔州府赴省城必经之地。县道红——洗公路全长25公里,村级公路138公里。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村级公路。   红岩溪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现存文化遗产:   1、彭家大屋:凉风村的彭家大屋,占地5.6亩,房屋30多间,外围打有石墙,内面采用石板铺地,有土家建筑特色的吊脚楼。室内雕刻别具一格,特别是水浒108将图,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摆手堂碑:卸甲寨村摆手堂碑,是现存关于摆手舞最早的碑文记载,该碑位于西湖御甲村小学内。东距小学500米,南为御甲寨,西距肖家村约3公里,北距坎西湖1.5公里。此碑为青石板,共两块,长条石。碑长1.23米,宽0.32米,厚0.1米。碑文字迹较清。碑文楷书阴刻。碑文记载“每岁逢三月十五进库化缘善男女齐集神堂击鼓歌舞名也摆手”,摆手堂碑现立于县城南岳宫。   3、云台山庙:云台山位于红岩溪中心地带,209国道旁边肖家坪村境内,海拔九百多米,顶峰有小坪。1909修建庙宇,六间两层木楼,恰似皇冠顶上的明珠。1951年庙被火烧。1995年热心人自发在原庙址修了个小茅屋,每年二月、六月、九月的十九日,上山朝拜的人来往不断,清晨火炮声此落彼起,甚是热闹。   4、独特民俗“三月三”:毛坝村独特民俗“三月三”,据考是茅坝刘姓老0刘宗美定的,茅坝刘姓老0刘宗美,从辰溪莲花池迁来时就学得在木材上打斧记的手艺。来茅坝定居繁衍,常同放木排高手们去沅陵一带放排。一次生意好做,过年未能赶回家,第二年三月初三才与家人亲友团聚,遂以三月三不是过年,胜似过年。世代相传,每年三月三,迎亲友、过佳节、点红烛、燃香纸、陈祭品、放鞭炮、同歌舞、老少乐,代代皆遵从,越过越隆重。   5、肖家坪村金竹坪官渡口是清朝龙山县志记载的龙山县四大官渡之一,金竹坪出土的墓砖1986年经州文物考察队认定为汉代墓砖。  

靛房镇

  靛房镇位于龙山县城南103公里,东南连永顺县,西交苗儿滩镇,北邻他砂乡。民国时期属坡脚乡。1950年属四区靛房乡。1958年为靛房公社,1984年撤公社恢复靛房乡。2000年12月撤乡建镇。面积129平方公里,稻田431公顷,旱土266公顷。有1个居委会和燎原、先锋、永明、山峰、百型、联合、比寨坪、中心、万龙、联星、苏竹、石堤、吾拉、松林、报格15个村,3591户,14264人。境内望云山主峰海拔1038.4米,主产稻谷、玉米,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林以松为主。现有中学1所,小学15所,卫生院1所。.  

苗儿滩镇

  苗儿滩镇位于龙山县城南部82公里,东连靛房镇、他砂乡,南接隆头镇,西交贾市乡,北邻洗车河镇。民国时期属隆道乡,1950年为四、六区。1956年为苗市乡,1958年成立苗市公社,1984年撤公计建乡,1990年撤乡建苗儿滩镇。总面积158.61平方公里,稻田715公顷,旱土183公顷。有1个居委会和捞车、树比、黎明、六合、红光、民族、补州、八吉、金星、星火、苗儿滩、民主、东风、马熊沟、苗寨、砖火坪、西砂湖17个村,5000户,21145人。系土家族聚居镇。最高海拔1047.1米,最低海拔242米。捞车河流穿全境,河畔多冲积平原。林以松为主,经济林以水果为主。有中学1所,卫生院2所。是土家织锦发源发。.  

里耶镇

  贾市乡、里耶镇成建制合并设立里耶镇   里耶镇位于龙山县城南124公里。北邻内溪乡,东接咱果乡,南连保靖县,西交重庆市秀山县。民国时期属四甲乡。1950年为五区吴家、大板、着落乡。1958年成立里耶公社,1987年社镇合并为里耶镇。总面积165平方公里。其中稻田447.4公顷,旱土708.2公顷,有3个居委会(中孚、里耶、麦茶)和柳坪、大板、龙岩、红花、太平、杨家溪、苗儿、半坡、洛子、苗凤、岩冲、树木、比耳、大丰、跃进、麦子坪、农林、长春、杨家寨、梓木、桥上、清平、真仙、自生桥、天堂25个村,7556户,27119人。最低海拔250米。年均气温为15.8℃。降雨1400毫米。主产水稻、玉米。经济作物为烤烟、茶叶。经济林有柑桔、油桐、油茶。是龙山县南部商业交通中心,酉水河可终年通航,清雍正七年(1729年)就开辟集市贸易,是近百年湘西自治州有名的边区数县物质集散地。现有中学1所,小学9所,医院3所。1982年5月,镇东北大桥发现新石器时代文物遗址,谓“龙山文化”,有石斧、石片、红泥陶器等,陶器上铭粗绳纹结网纹、蔑纹等为研究该镇和我们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考古资料。后发现了战国古城遗址和众多战国珍贵文物。2002年6月,里耶镇里耶古城遗址的发现和3.6万余枚秦简牍的出土,震惊中外,举世瞩目。2005年9月,里耶经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定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桂塘镇

  桂塘镇位于县城南96公里,东接贾坝乡、咱果乡,南连重庆市,西交重庆市、湖北省,北邻召市镇。民国时期属明溪乡一保,1950年属三区,1958年属老兴公社,1961年建桂塘公社,1984年撤桂塘公社恢复桂塘乡,1995年撤桂塘乡建立桂塘镇。面积152平方公里,稻田598公顷,旱土193公顷。有王道溪、兴坝、肖家、四坝、团结、友谊、苦达岭、前丰、桃子、张家槽、乌龙山、双景等12个行政和1个居委会,4702户,20285人。有中学1所,小学11所,卫生院1所。是龙里(龙山至里耶)公路、龙酉(龙山至重庆酉阳)公路要塞。.  

召市镇

  贾坝乡、召市镇成建制合并设立召市镇   召市镇位于县城南48公里。东接洛塔乡,南连老兴乡、贾坝乡,西邻湖北省来凤县,北接洗洛乡。民国时期属他砂乡,1950年为三区召市、大兴、官厅、天塘等乡。1958年为召市大公社,1961年为召市公社。1984年撤公社建镇,总面积15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13公顷。有1个居委会和召市、双进、兴合、前卫、方坡、院塘、双溪、川洞、大兴、红卫、新园、托利湖、瓦房沟、辰柳、坪溪、岩门坡、兴隆、安塘、辽叶、杨家、可立、外坡21个行政村,7826户,31230人。主产稻谷、玉米。经济作物有烤烟、辣椒等。有中学2所、小学13所,卫生院2所。.  

洛塔乡

  洛塔乡位于龙山城南45公里,东接红岩镇,南交洗车河镇,西连召市镇、贾坝乡,北邻茅坪乡。民国时期属上洛乡,1950年为满湖、洛塔、瑞士乡。1958年属洗车公社,1961年为洛塔乡,1984年撤公社建洛塔乡。总面积167平方公里。稻田798公顷,旱土126公顷。有洛塔、瑞士、五台、砂桥、窝亏、楠竹、热家、梭洛、抱木、满湖、猛西、烈坝、邬都、陈庄、高峰、泽果等16个行政村,3732户,15616人。系土家族聚居乡。该乡四周高,中间低,洛塔界最高海拔1,430米。境内多溶洞。年均气温13.4℃,降雨量5112毫米,无霜期250天以下。春、夏、秋多雾,冬季冰冻时间长。农作物以稻谷、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煤蕴藏量丰富。有中学1所,小学11所,卫生院2所。各村均通公路。有古迹“五代吴著厅遗址”,有植物“活化石”水杉三株,均为千年古树,还有被称为“国家级地质公园”的喀斯特熔洞群。.  

洗洛镇

  塘乡、洗洛乡成建制合并设立洗洛镇   洗洛乡位于县城南7 公里,东邻兴隆街、茅坪乡,西接白羊、湾塘乡,南连召市镇,北交新城、民安街道办事处。解放前为洗洛乡,1958年属城郊公社,1961年为洗洛公社,1984年撤社复乡。乡府驻地原名“喜螺”,后演变为洗洛。传说清咸丰年间,有新任知县来龙山赴任途经洗洛四方井处,见田螺0,役民喜谑,知县说是喜兆,自此百姓称其地为喜螺,清末演化成喜乐,民国又演化成洗洛。总面积81平方公里,稻田441公顷,旱土241公顷,辖洗洛、牌楼、青春、芭蕉、大井、花鹿、小井、联盟、高寨、坪中、户纳车、艾溪沟、欧溪13个村,4124户,16209人。东部为山区,海拔1,000米以上,西部为丘陵区,海拔500~600米。黄壤红砂壤遍布乡境,土质肥沃。以生产稻谷、玉米、豆类为主。有中学1所、小学10所,209国道由境贯穿。马鞍山龙骨洞,1941年发现有古脊椎动物化石,为州内首批发现远古文化之一,已列为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隆街乡

  兴隆街乡、新城街道成建制合并设立兴隆街道   兴隆街乡位于县城东16公里,东倚茨岩塘镇,西连新城街道办事处,南邻茅坪乡、洗洛乡,北界桶车乡。民国时期前分属首善镇和洗洛、白岩、下辰等乡,1958年属城郊公社,1961年为石牌兴隆公社,1980年因与州内其它公社重名遂更名,1984年撤社复乡。总面积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8公顷。辖兴隆街、燕山、白岩洞、响水洞、尖岩、三湾塘、张家坡、西骡坪、桐木、黄土、双堰、苗沟12个村,3586户,13971人,系汉、土家、苗杂居地。最高海拔1456.2米、最低274米。土壤以黄壤、砂壤为主。有中学1所,小学6所。.  

大安乡

  乌鸦乡、大安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大安乡   大安乡位于县城东北71公里,东接乌鸦、水田坝乡,南交茨岩塘镇,西连桶车、石牌乡,北邻湖北宣恩县。民国时期名上辰乡,1950年初属二、八区,1956年建大安乡,1958年成立大安公社,1984年撤社复乡,以驻地大安坪命名(民国时期为大烂坪)。全乡总面积111.4平方公里,稻田84.73公顷,旱土436.46公顷,林地466公顷,辖大红、翻身、马脚坪、五星、朝阳、桃子、万宝、五马坪、木鱼坪、龙口、大湾11个村,1701户,7220人。该乡系高寒山区,湖北省红溪界延伸乡北,海拔1736.5米,春夏秋多雾,冬季冰冻期长,年平均气温为10.8℃。乡以农林经济为主,主产玉米、薯类,稻谷次之。经济作物有烤烟、药材等,土特产有黄连和野生天麻,黄连以量大量佳而著称,此外还有当归、贝母、党参等。用材林以松、杉为主,经济林以油茶、生漆为主,1958年生漆产量达5,100公斤,1959年曾获得国务院-总理亲笔题有“黑色金子之乡”字样的奖旗。全乡有小学4所,有卫生院、电影院等。.  

水田坝镇

  猛必乡、水田坝乡成建制合并设立水田坝镇   水田坝乡水田坝乡位于县城东70公里,东交桑植县,南接猛必,西接茨岩塘镇和大安,北邻乌鸦乡。民国时期名上辰乡,1950年初跨水田、中湾、仁和、下壁4个小乡,1958年成立水田公社,1980年因与州内其他乡同名,更名为水田坝公社,1984年撤社复乡。全乡面积138平方公里,稻田376公顷,旱土442公顷,辖苗汉、下比、岩洞、枫坪、中湾、西湖、仁和、堰塘、飞翔、茶园坡、兴塔、双联12个村,3234户,12899人。最高海拔1367米,无霜期250天左右。以农林生产为主,主产稻谷、玉米、甘薯,马铃薯次之。用材林以松杉为主。有初中1所、小学14所。.  

内溪乡

  内溪乡位于龙山县西南端,东与贾市接壤,北依咱果,南抵岩冲,西靠八面,总面积93平方公里,14个行政村,14707人。里龙公路贯乡而过,全长15公里。村级公路25公里。   由于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区,我乡的历史民俗文化底蕴非常浓郁,梯玛文化正逐渐受到外界的注意与重视。同时,经过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开发,柑桔已成为我乡一大支柱产业,全乡种植面积达10000亩,桔、橙、柚协调发展,达到了品种齐全、品质优良。在发展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林业、烤烟、桐油、畜牧等新兴产业也得到进一步的培护加强,民营经济逐渐发展壮大,特别是建筑、加工产业发展迅速,复合的产业发展模式逐渐形成。   民国时期属大达乡,1950年为内溪乡。1958年属贾市公社,1962年成立内溪公社,1984年撤公社为内溪乡。总面积93.17平方公里,稻田236公顷,旱土116.2公顷。    电话:0743—6850002    邮编:416819  

农车镇

  塔泥乡、农车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农车镇   农车乡位于县城东南69公里,东接永顺界,西交红岩溪镇,南连他砂乡,北邻塔泥乡。民国时期属董补乡。1950年属四区农车、马蹄、正河、花桥四小乡,1958年成立农车公社,1984年撤公社建农车乡。总面积85平方公里,稻田472公顷,旱土185公顷。有新生、新寨、花桥、东坪、马蹄、富坪、艾溪、农车、正河、兰家、茶园、高山、纸厂、舍龙14个村,2631户,11117人。年均气温13.4℃,降雨量1512毫米。主产稻谷、玉米、红薯。经济作物烤烟。有中学1所,小学8所,卫生院1所。.  

咱果乡

  咱果乡 位于县城南84公里,东交贾市乡,南接里耶镇,西连重庆市,北邻桂塘镇。民国时期为大达乡。1950年属九区咱果乡,1958年建立咱果公社,1984年撤公社恢复咱果乡。总面积109平方公里。稻田304公顷,旱土111.1公顷。有咱果、王家、客寨、卡撮、那寨、连界湖、脉龙、黄河、金线、土车、石堤河、三分田12个行政村,2588户,10788人。最高海拔1197米。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花生、晒烟次之。桐油品种优良,驰名国内外。有中学1所,小学17所,卫生院1所。.  

茅坪乡

  茅坪乡位于县东南22公里,东接红岩溪镇,西连洗洛乡、召市镇,南交洛塔乡,北邻茨岩塘和兴隆街乡。民国时期属下塔、下辰乡。1950年属二区十二区的茅坪、万福、丰沟、水沙坪四个小乡。1958年成立茅坪公社。1984年撤公社建茅坪乡。总面积94.20平方公里,稻田485公顷,旱土402.4公顷。有龙冠、子龙、长丰、复兴、兴旺、竹柯、光荣、老场、干坝、新场、水沙坪、茶园、金沙、庆口坳14个村,3489户,13963人。该乡为高山台地,境内烟煤藏量丰富。主产稻谷、玉米、高梁。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林以松、杉为主。有金沙希望中学1所,小学19所,卫生院1所。.  


洛塔乡特产大全




洛塔乡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