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太原 >> 清徐县 >> 徐沟镇 >> 清德铺村

清德铺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清德铺村谷歌卫星地图)


清德铺村简介

  清德铺村概况
   清德铺村位于徐沟镇正南5公里,交通便利,现有人口1820人,545户,土地面积4666亩。现存有千年古槐,尧王祭祖台,建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土地肥沃,以种植、养殖为主要经济来源,现有党员47人,村干部7人,近几年来村“两委”班子精诚团结,干群关系融洽,坚持“以人为本,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增加群众收入,改变村容村貌”为工作重点。投资100余万元,硬化村内道路1.2万平方米,更新水井13眼,铺设节水管道1000余米,对旧变压器进行了调整改造,铺设地埋线4000余米,清理退水渠1400米,植树3000余株,极大的调动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使种植业,养植业稳步提高发展,增加了群众的收入,文化娱乐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展望未来,在党的惠民政策的指引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为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坚持不懈的努力。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121101 030000 -- 查看 清德铺村谷歌卫星地图

清德铺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清德铺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徐沟社区

  徐沟社区成立于2003年,西临西谷乡,北靠王答乡,东至集义乡,南与太谷县接壤,辖区面积 83.85 平方公里,非农业居民1841户、3029人,分布在我镇28个村。   

桃花营村

  桃花营村简介    桃花营村位于县城东南20公里处,是徐沟镇的28介行政村之一,东临大运路,南接高娥路,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民风淳朴,历史底蕴深厚。全村现有农户446户,人口1655人,党员41人,耕地面积2600亩,主要以农业和第三产业为主。近年来,桃花营村在县委县政府及徐沟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始终坚持“抓经济,促文明、图发展、谋富强”的治村思想,怀爱民之心,立富民之志、握富民之策、谋富民之路、勤富民之事,努力加强新农村的建设,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新庄村

  清徐县徐沟镇新庄村位于徐沟镇北端,是徐沟七个街坊之一,东靠清东路,交通十分便利,自然条件优越,民风纯朴,历史底蕴深厚。全村共有农户274户,863人,党员42名,耕地面积799.2亩,以农业和第三产业为主。   一、新庄村新农村建设情况   (一)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2008年新庄村投资110多万元将全村大街小巷进行改造,水泥硬化道路3.5万余平方米,砖砌便道1.5万平方米,埋设排水管道1500米。2009年,投资30余万元对剩余的3000余平方米进行了硬化,并在道路两旁砌上了便道,村内道路实现了全部硬化;投资10万元在道路两旁种上了景观树500株、新换路灯65盏,绿化、了村庄、亮化了村内的道路。   (二)社会事业情况   2008年4月份,新庄村集体投资120余万元,建设多方位的文化活动中心,该中心占地面积约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余平方米。包括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各种多媒体设施;并投资购置了新的图书、桌椅,购置了文化活动器材,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室外健身广场3000平方米:包括灯光球场、乒乓球台和象棋桌,并配有各种体育健身器材等;又投资12万元,在村委会院前修建一处假山、花池、喷泉做为街心花园景观。   为了全民健身的方便,2009年,新庄村投资12万元,在村委会东面建成门球场,在旁边建成了一个样式集古典与新颖为一体的休闲长亭;投资10万元新建了进村门楼。   2009年夏天,为了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为各位歌曲、戏曲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艺的平台,给大家提供一个集体休闲、共同消夏的娱乐氛围,新庄村每年都举办“消夏文艺晚会”。   (三)社会保障情况   新庄村的卫生所实现了“四室分离”,为村民们看病提供了方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率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参保率都达到了100%;该村五保户全部实现了集中供养;困难家庭以及残疾人员都享受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生活局面。   (四)住宅小区工程   新庄村建造一个样式新颖、配套设施一流的花园式住宅小区,该住宅小区已经竣工,即将投入使用,建成住宅楼7栋,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建成住房200多套,基本上满足了本村居民的居住。这不仅加快了城乡一体化战略进程,而且加快了城乡空间布局结构调整,有效促进了新庄村的经济发展。   二、发展“一村一品”,调整农业结构   新庄村立足“旅游徐沟”建设,顺应新时代环保主题,按照“一村一品一企”的新式农村模式,将通过合资的方式,在村北种植园区建造一所晋韵农家乐园。这一项目集休闲、度假、旅游、餐饮、特色文化欣赏等为一体,赏醋都美景、品葡乡美食、游古镇名胜,回归自然、假日休闲、城乡互动,具有广阔的市场和潜在的客户。这一项总投资2000万元,如今这一项目正在紧张的进行中。   新庄村现有的养殖基地规模化,在多方学习和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做到科学养殖,完善配套设施,把我村养殖产业发展壮大。   徐沟镇是背铁棍艺术的发祥地,新庄村受此影响,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不仅如此,村民们的文化生活也丰富多彩,紧跟时代步伐。近年来新庄村两委班子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充分整合利用本村的特色文化资源——背铁棍艺术、锣鼓队等发展和繁荣本村文化,有力的推动了本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新庄村两委班子不仅注重经济的发展更注重文化的传承。   近年来,新庄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08年市委四大班子的领导来我村指导;2008年10月中组部远程办王坚石一行来新庄村调研远程教育工作,湖北荆门市的领导也来参观新庄村的现代远程教育情况;2009年9月,日本友人来新庄村调研新农村建设情况,新庄村的新农村建设情况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好评。新庄村被清徐县授予2008年“新农村建设先进村”;清徐县妇联授予2009年“巾帼文明示范村”;清徐县授予2009年“先进基层党组织”;清徐县授予2009年“城乡清洁工程模范村”;清徐县授予2009年“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太原市授予2009年“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清徐县授予2010年“三八红旗集体”。   总之,新庄村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扶持下,把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机遇,真抓实干,村“两委”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干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村民发挥主人翁作用,继续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弥补不足,以求真务实的良好作风,在不断的创新中,按照蓝图规划,努力向前,向新农村建设的更高目标迈进!   

西楚王村

  一、基本情况   西楚王村位于徐沟镇东南,全村725户,人口2661人,党员58人,耕地面积6763亩,人均纯收入9660元,是太原市重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010年,我村被列为山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二、主导产业   西楚王村以种植业及运输业为主,村民主要种植蔬菜与粮食。温室大棚占地面积达1000余亩,且种植合理,水利设施完善,实现水肥一体化;另外,我村还建有高标准的日光节能温室,生产优质、高效的稀特菜,高档菜。   2009年,我村成功引进山西大禾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集种植、科研、观光为一体的低碳高科技农业公司,该公司的成功入驻进一步盘活了村内集体经济,也为村民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及管理经验,同时也解决了本村的剩余劳动力。   三、新农村建设成果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村集体投资80余万元新建标准化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该场所占地面积约1200平米,包括村级党组织、村委会、妇代女、工会、老年活动场所等组织。投资400余万元,硬化全村大街小巷道路10万余平方米,铺装便道8000平方米,修建排退水渠5250米。   (二)村庄绿化方面:村集体投资16万元对村内道路两旁进行立体绿化。今后,我村将在争取县林业局支持下,继续对沿村公路及基本农田道路两侧进行绿化。   (三)水利建设方面:西楚王村水利实施完善,近年村集体又投资270余万元新打水井8眼,并配套更新防渗管道1.5万米,新增变压器三台,农业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改善。今后,将继续更新完善水利设施,进一步方便群众生活及农业用水。   (四)基础教育建设方面:村旧小学学校校舍年久失修,已成危房,不适宜继续使用,严重影响教育的质量。2010年,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新建标准化教学楼,该教学楼上下三层,建筑面积达3000多平米。   (五)民生方面:“两委”会认真做好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农村低保等工作。目前,我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已达到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已达到90%以上,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另外,我们对60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发达300元生活保障金。   (六)村级卫生场所建设方面:村内有两个卫生所,每个卫生室都有诊断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值班室,且实现统一设置、统一标志、统一服务行为、统一药械配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村内卫生所的医护人员都有从医资格证书,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   (七)便民店服务方面:我村有一个已具规模的便民店,今年便民店进行了提档升级,进一步方便了村民的日常生活需求。   四、党建方面   (一)党员培训方面: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以远程教育为平台,认真开展党员培训活动,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与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提高。   (三)切实改进干部作风:坚持“一线工作法”,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深入基众,为群众排忧解难、办实事。大力弘扬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作风,抓好农村稳定发展工作,重实际、谋发展,推动求全村经济社会稳定较快发展。   (四)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学习《中国0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开展党性党纪党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形成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   (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镇党委创先争优活动部署以来,我村党支部成员不等不靠,在镇党委、政府具体指导下,认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按照“五个带头”的要求,在干部、党员中广泛开展“一带一,比和谐、比致富、落实承诺”活动。着力增强党组织及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维护社会和谐的本领,扎实推进我村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南郜村

  南郜村基本情况    南郜村位于徐沟镇政府所在地西南方向,距徐沟城1.5公里,全村人口802人,共257户,耕地面积2300余亩。村民经济来源以种植、养殖为主。近年来,狠抓村内环境卫生,村容村貌大大改善。下一步,准备对村内的主大街进行硬化,并配套相应的水利设施,从而彻底改变南郜村的旧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相位在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南郜村的明天会更好!   

北郜村

  北 郜 村 简 介    北郜村位于徐沟镇西部,全村总人口708人,203户,总面积1415亩,紧邻徐沟镇区,清东路村旁而过,交通便利。在各级领导帮助和全村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北郜村获得了“山西省生态村”、“科技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文明和谐村”等十几项荣誉,这些荣誉使北郜村干群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建设新农村的信心。北郜村的变化日新月异,北郜村的未来发展潜力无限,北郜村将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在“十二五期间”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建设发展的,和谐的新北郜。   

刘村村

  刘村基本情况   刘村位于徐沟镇西部,全村总人口1428人,535户,耕地3124亩,主要种植玉米、扫帚等经济作物。刘村地理条件优越,紧邻徐沟镇区,交通便利,榆古路、陈同路绕村而过。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特别是县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与支持下,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把握机遇,依靠自身优势,破陈规、兴改革,带领群众坚持走共同富裕之路。 全村经济发展、生活富裕、政治安定、社会和谐。先后被市、县、镇授予先进党支部、文明小康村等荣誉称号。   刘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变思路,闯市场,抓调产,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新农村建设方针,在新农村各项事业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变化。   

刘村庄村

  刘村庄村地处徐沟镇东北角,现有人口656人,党员21人,170户,有耕地1800余亩。该村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近年来,随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该村也大刀阔斧谋发展,新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修缮村内的主干道路、大搞清洁工程等等,使得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改观。  刘村庄村与桃花营村、新庄村、西楚王村、南郜村、北郜村、刘村村、庄子村、庄子营村、武家庄村、高花村、南宜武村、张楚王村、南内道村、北内道村、宁家营村、丰润村、清德铺村、西怀远村、徐沟社区、南关村、北关村、东北坊村、东南坊村、西北坊村、西南坊村、北宜武村相邻。  

庄子村

  庄子村位于徐沟镇东部,紧傍清东路,经济发达,地理条件优越,全村共有耕地2980亩,人口1300余人,主要以粮食、蔬菜、畜牧为主,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璀灿瑰丽的文化财富。全村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在徐沟镇被列入国家级小城镇建设重点镇的同时,我们村被列入了清徐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样板村,加强科技发展转化,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建立农村科技服务平台,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等科技新农村建设受到了村委会的高度重视,在认真被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了科技兴村规划,利用当地交通便利,大力发展运输业、建筑业、高效节能温室无公害蔬菜一体化种植等。多年来,庄子村获得了诸多荣誉称号。  

庄子营村

  徐沟镇庄子营村位于徐沟镇东北角,交通十分便利,自然条件优越,民风纯朴,历史底蕴深厚。现有人口1129人,农户320户,耕地面积2424亩,该村生产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为玉米。近年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观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把握机遇,依靠自身优势,破陈规、兴改革,带领群众坚持走新农村建设的创新之路,不断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在对全村进行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在基础设施上下大力,在村容貌整治上动脑筋,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为落脚点,全村经济发展、生活宽裕、政治安定、社会和谐。  

武家庄村

  徐沟镇武家庄村紧邻清东路,比邻徐沟镇政府与徐沟中学,地理位置优越。全村用地总面积为996亩,其中耕地面积985亩,园地11亩。武家庄村现有农户257户,人口1023人,暂住人口4户,15人。全村有劳动力483人,从事家庭经营的101人,外出务工人数382人。近年来,村两委班子战斗力不断增强;群众自建家园、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不断增高;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意识渐强。农户居住相对集中,发展潜力较大,实施新农村建设有着很好的组织、思想、民情等基础。  

高花村

  高花村位于县城东南20公里处,是徐沟镇的28个行政村之一,大运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民风淳朴,历史底蕴深厚。全村现有住户383户,人口1390人,党员48人,耕地面积2739亩,园地50亩,主要以蔬菜和第三产业为主。按照新农村建设“十个一”工程的要求,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依托自身优势,把握发展优势,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上水平,在村容村貌整洁上下功夫,在发展产业上做文章,全面推进了新农村建设。村两委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从农民最需要、最受益的工程入手,按照“发展生产、建设农村、致富村民”的目标任务,围绕“十个有”“十个一”的新农村建设标准,实施五大惠民工程,着力推进 “五个全覆盖”民生工程;加快了“四化四改”和“五个一工程建设”。  

南宜武村

  徐沟镇南宜武村位于徐沟镇正南4公里,交通便利,现有人口577人,178户,耕地面积1969亩, 2008年人均收入6719元。现有党员18人,村干部6人,该村以种植、养殖为主要经济来源,主要农作物为玉米、耕种面积1400亩;另有茄子、西红柿等蔬菜播种面积约300亩,地面小型私营企业5家。近几年来村“两委”班子精诚团结,干群关系融洽,坚持“以人为本,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增加群众收入,改变村容村貌”为工作重点。投资100余万元,新建村活动场所,硬化村内道路1.2万平方米,新打水井3眼,铺设节水管道1000余米,对旧变压器进行了调整改造,铺设地埋线1500余米,植树1000余株,极大的调动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使种植业,养植业稳步提高发展,增加了群众的收入,文化娱乐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展望未来,在党的惠民政策的指引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为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坚持不懈的努力。  

张楚王村

  张楚王村位于太原市清徐县徐沟镇东南5公里处,有徐太路、小杨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线过境。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723余户,总人口2500余人,耕地面积4800余亩,是徐沟镇比较大的村子,主要产业是以玉米及蔬菜为主的种植业。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727元,从事主导产业人数1230,主导产业产值1341万元,主导产业人均收入5623元,主导产业合作社一个,与主导产业对接的的龙头企业是山西大禾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该村发展逐渐步入正轨,开始转向无公害蔬菜种植,农业走向产业化道路,村里企业也不断发展与壮大,有水泥厂一家, 机械加工厂两家。   支部共有党员58人,其中女性党员8人,男性党员50人,近两年该支部正不断吸收年轻有为,热情上进的党员充实党员队伍,逐步改善当初的老龄化结构,除此以外,还坚持组织党员学习,以提高党员素质,建设真正的学习型党组织。   

南内道村

  南内道村简介    南内道村位于徐沟镇城区西南面,全村总人口1200余人,户数310户,全村耕地总面积3937.4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3205亩,蔬菜种植总面积1700亩。南内道村西邻208国道仅一公里,交通便利,是一个发展潜力很大的农村。南内道村的主要特产有红薯、西瓜,其中红薯栽种面积有800亩,主要品种有太原红等;西瓜栽种面积有500亩,主要品种有郑杂三号、三白瓜等。“三白瓜”即三白西瓜,以白皮、白瓤、白籽而得名。据记载,三白瓜始种于明朝,曾是明清两代的贡品,以其高硒、低糖、富含氨基酸的独特优势而深受消费者青睐。该村出产的三白瓜以瓤沙、味甜、水多、营养丰富而闻名。近年来,南内道村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要求,村内的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其中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展迅速,新增的10眼灌溉井对发展农业起了很大的作用;另外新完成的村内主干道路硬化工程,极大的方便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   

北内道村

  北内道村简介   徐沟镇北内道村位于徐沟镇南2公里处,位于同杨公路旁,全村人口270户,1000余人,全村共有劳动力600多人,外出务工人员100多人,共有土地3000多亩.自然条件优越,民风质朴,交通便利,是蔬菜、粮食、扫帚的良好产植基地。   

宁家营村

  徐沟镇宁家营村现有人口1200余人,耕地4600亩,全村以种植温室蔬菜为主,是我县重要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温室大棚占地1200余亩,其中日光节能温室1万余间,是河东地区两个万间温室群之一。   

丰润村

  丰润村简介    丰润村位于徐沟镇西南七公里,交通便利208国道穿村而过,全村人口1680人,耕地2750亩,村民以种地为主,畜牧屠宰业发达.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徐沟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始终坚持“抓经济,促文明、图发展、谋富强”的治村思想,怀爱民之心,立富民之志、握富民之策、谋富民之路、勤富民之事,努力加强新农村的建设,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清德铺村

  清德铺村概况    清德铺村位于徐沟镇正南5公里,交通便利,现有人口1820人,545户,土地面积4666亩。现存有千年古槐,尧王祭祖台,建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土地肥沃,以种植、养殖为主要经济来源,现有党员47人,村干部7人,近几年来村“两委”班子精诚团结,干群关系融洽,坚持“以人为本,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增加群众收入,改变村容村貌”为工作重点。投资100余万元,硬化村内道路1.2万平方米,更新水井13眼,铺设节水管道1000余米,对旧变压器进行了调整改造,铺设地埋线4000余米,清理退水渠1400米,植树3000余株,极大的调动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使种植业,养植业稳步提高发展,增加了群众的收入,文化娱乐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展望未来,在党的惠民政策的指引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为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坚持不懈的努力。   

西怀远村

  西怀远隶属清徐县徐沟镇,地处清徐县东南边沿,东与太谷相邻,南与祁县接壤。全村耕地总面积5550亩,现有农户516户,人口1736人,其中劳动力1080人。有机井21眼,蔬菜大棚2300间,在2005年被评定为无公害蔬菜基地,种植枣树1000余亩,盛产小麦、玉米、红枣、蔬菜等多种作物,其中,红枣以其土质适宜,品质最佳而名扬三晋,红枣曾是古代皇家贡品。西怀远村交通便利(距208国道2公里),通往村外的主干街现已硬化,路质状况良好。  

南关村

  徐沟镇南关村位于徐沟镇城区南面,自然条件优越,历史底蕴深厚,民风质朴善良,交通十分便利。村占地面积2000余亩,耕地1425亩,全村共有常住460户,人口1300人,暂住150余户。全村以农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  

北关村

  北关村地处徐沟镇北端,是徐沟镇政府所在地,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璀灿瑰丽的文化财富,是徐沟镇小城镇规划建设的重点区域。全村在户人口1980人,693户,常住人口3000余人,耕地面积2400亩。全村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良好势头。北关村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小杨路、清东路绕村而过,北靠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同戈站暖气片工业园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东北坊村

  徐沟镇东北坊村位于徐沟镇东北角,属镇中村。东北坊村四面环路,东、北方向紧傍清东路,西傍徐沟北大街,南傍徐沟东大街,交通便利,是全镇商业贸易繁华区。全村土地总面积3800亩,其中耕地总面积1356亩,退耕地100亩,人均耕地1.2亩,人口1423人,农户409户。先后被市、县委授予“小康示范村”、“文明和谐村”、 “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诸多荣誉称号。近年来,我村深入贯彻“-”重要思想和-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镇党委的工作部署,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摆上了重要位置,放在心上,抓在手里。通过抓党风廉政建设,凝聚了人心,顺应了民意,提升了人气,提高了全村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树立了新时期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为我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全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东南坊村

  东南坊村地处徐沟镇的东南角,是全镇的商贸发展中心,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全村共有耕地2961亩,住户580户,人口2200人。在徐沟镇被列入国家级小城镇建设重点镇的同时,东南坊村也被列为山西省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之一,经济发展、文明和谐、环境保护等新农村建设受到村两委的高度重视。两委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了文明新村建设计划,利用当地交通便利,位置优越等优势,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商贸业,狠抓农村环境建设,多年来被评为“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小康示范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十佳沼气示范村”、“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诸多荣誉称号,成为全镇建设的典范。  

西北坊村

  西北坊地处徐沟镇中心,距208国道仅四公里,北距国家风景名胜区晋祠二十公里,西距葡峰山庄二十五公里,南距乔家大院十公里,东距常家庄园、太谷三多堂十公里。这里环境幽雅,交通便利,地理位置独特。  

西南坊村

  徐沟镇西南坊位于徐沟镇城区西南角,自然条件优越,历史底蕴深厚,民风质朴善良,交通十分便利。村占地面积2000余亩,耕地1425亩,全村共有常住420户,人口1153人,暂住150余户。全村以农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   近年来,在上级政府的指导帮助下,村两委班子团结一心,广大村民积极配合,各项事业有了长足的进展。2007年,西南坊村在村集体经济薄弱的情况下,实施秸杆集中供气工程,改变了村民“家家生火、户户冒烟”的生活模式,让全村人民享受到了与城市人一样便捷的清洁能源,缩小了城乡差距,推进了西南坊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北宜武村

  北宜武村位于徐沟镇西南9公里,北枕水,南眺凤山,因为唐陶演武练兵之所而得名。全村385户,1520人,其中党员46人,计有耕地面积3948亩,盛产玉米、高梁、不麦和各种优质小杂粮。近年来,种植结构正逐步由粮食主导型向蔬粮混合型转变,现累计发展日光温室1800间,大田蔬菜1300亩,除种植业以外,运输业是本村的第二大支柱产业,运输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拉动了本村经济发展。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将紧紧围绕“狠抓生产,服务民生”的工作思路,打井3眼,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改建蔬菜大棚800间,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硬化村内主大街2.5千米,主大街植树1200株,努力创建生态宜居村。我们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古老的北宜武村必将迎着和煦的春风焕发出勃勃生机!   


清德铺村特产大全




清德铺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