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封镇齐南安村位于清徐县城南13公里处,东临闻名华夏的水塔老陈醋集团,西傍古老秀丽的汾河,县乡柳小路穿村而过,是一个既交通方便又没有城市喧嚣、既具有现代文明雏形又充满乡村气息的绿色宜居之地。该村耕地面积1455亩,农户183户,585人,人均耕地2.5亩,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该村是清徐县葡果生产村之一,现已小具规模。在葡果销售方面,齐南安村积极发展“订单农业”,销往太原各大超市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形成稳定的销售网络。除葡果外,小杂粮、经济作物小花生、红薯也久负胜名。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121103 | 030000 | -- | 查看 齐南安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韩武堡村 |
孟封镇韩武堡村位于清徐县的最南边,与祁县接壤,总人口995人,288户耕地面积2324亩人均占有耕地1.8亩,现有党组织1个,,党员33人,以农业种植为主导产业,包括粮食和蔬菜两大类,年收入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60元。村“两委”团结、有力,村内和谐稳定、人心思上。 近年来,韩武堡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镇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全村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一是以规范运转为着力点,建立党建第一责任人制度。始终坚持“书记抓、抓书记”的理念,把党建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长期性、规范性的工作来抓,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主任为直接责任人,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 二是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提升领导班子成员科学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经常抓,长期抓,使班子成员始终做到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学习,每月至少开展两次集中学习。坚持民主集中,着力增强领导班子科学决策能力。凡是需要集体研究决定的重大问题,坚持事先沟通,把分歧解决在决定之前,班子成员之间工作上相互配合,困难面前相互支持,形成了领导班子“合心、合拍、合力”的良好氛围,形成了风清、气正、劲足的良好氛围。 |
孟封村 |
孟封村位于清徐县南端,是孟封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全村现有耕地一万余亩,农业人口4484人,1499户,是清徐县重要的粮食基地和商品集散地。全村设一个党总支,下设党支部3个,共有党员113人,“两委”班子成员11人。连续多年被县、镇评为“文明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光荣称号。 |
小武村 |
小武村位于清徐县城南22公里处,与太谷、祁县接壤,是太原的南大门,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村现有人口2076人,560户,耕地面积5600亩,以蔬菜、粮食种植和猪、牛、羊养殖为主,经济作物、葡果辅之,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 小武村以红枣享誉三晋大地并且山西省最大的产地蔬菜交易市场——小武蔬菜批发市场坐落于此。2007年被指定为清徐县新农村建设治理村,2008年被列入山西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村 |
西罗村 |
孟封镇西罗村地处清徐县孟封镇南部,与祁县接壤,耕地面积2000亩。农户170余户。655人,人均耕地3.5亩,是个典型的纯农业村,是清徐县葡果生产村之一,现已小具规模。在种植蔬菜方面,西罗村积极发展“订单农业”销往太原各地。 西罗村两委班子团结、协助,凝聚力、战斗力强,村内和谐安定,我村共投资20万元硬化拓宽村内主大街及进村道路800米,2010年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并进行场所绿化,积极开展清洁工程,使西罗村在发展的道路上翻开崭新的一页。种植草皮,美化环境。 西罗村将严格按照农村转型发展的要求,在上级的领导和帮助下,两委团结,真抓实干,打造一个生态和谐新农村! |
闫家营村 |
清徐县孟封镇闫家营村地处清徐的西南面,距县城20公里,与祁县相邻。现有204户,人口824人,2000亩土地,以种植、养殖为主。蔬菜种植面积达1200余亩,粮食种植800余亩。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 2008年以来,在“两委”班子的努力下,在县委县政府及各个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孟封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闫家营村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村内全部更换了吃水管道并实现了安全饮水,进村道及主大街实现全硬化,改扩建后的村委会及文化活动广场极大的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内容,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 当前,闫家营村两委班子正带领全村村民努力发展生产,以发展新型农业为切入点,为实现小康社会而奋勇前进。 |
鹅池村 |
孟封镇鹅池村位于县城南端,孟封镇北,与云孟路、高鹅路相邻,全村人口1600余人,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村庄。 2008年,为实施村容村貌治理工程,每户配置了垃圾桶,购置了垃圾车,固定清洁人员,实行垃圾统一倾倒、统一清运,全天候清扫保洁,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2010年,鹅池村从本村实际出发,在多方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新建村级活动场所150平米并购置办公用品,投资11.5万元;整修边坡路街2公里,投资12万,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新建小公园,投资10万元。 在今后的发展中,鹅池村将严格按照“十个一”和“十个有”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在上级的领导下,两委团结,真抓实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
南里旺村 |
南里旺村隶属清徐县孟封镇,地处县城南端,位于大运路西一公里,距镇政府7公里。全村现有农户570户,人口1995人,其中劳动力1300余人,全村耕地面积5300亩。两委班子成员8人,共有党员43人。主导产业以粮食、企业、养殖为主,粮食主要以玉米、高粱、谷子为主,有温室3000间,主要种植黄瓜、西红柿等;现有企业7家,年产值700余万元;现有养殖大户7家,以龙头带动辐射全村大搞养殖业,形成了规模效应。2006年总产值1051万元,到2007年底,全村总产值将达到1200万元,递增了14.18%;2006年人均纯收入5303元,2007年人均纯收入将达到6098元,递增了15%。 今年以来,我们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在镇党委、政府和县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因地制宜,集中力量解决了几件农民生产生活中关心的实际问题: 1、投资70余万元,硬化进村路1.5公里。 2、投资650万元,完成新农村住宅小区44户,小区四周道路也全部硬化。 3、投资30万元,对全村吃水管网全部更换,打井1眼。 4、投资300万元,建沼气100座,又引进秸杆气,建集中供气站一座,全村将全部用上沼气,预计明年初将全部投入使用。 5、投资10万元,建起医疗保险室、活动室、便民店。 6、投资3万元,建垃圾池2个,垃圾填埋场1个,定点填埋,改变了村容村貌。 7、投资11万元,进村路植树5000余株,育苗12亩。 8、投资25万元,建象峪河桥1座,解决了村民出入路难行的问题。 今后,我们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和发展思路,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突出特色,发展多种经营,不断壮大经济实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
北里旺村 |
北里旺村位于清徐县东南20公里处,距大运路(208国道)1000米,全村117户,364人,村民代表9人,党员18人,耕地1100余亩。农业以种植玉米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自两委换届以来,村两委领导班子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村庄,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完成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建成150平方米的标准办公场所;完成进村路600米硬化及文化活动场地500余平方米。在今后的工作中,村两委将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为北里旺的转型跨越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
杨房村 |
杨房村地处清徐县的最南端,毗邻山西最大的食醋生产基地——水塔集团,南与祁县接壤,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平原小村。全村现有443户人家,1661人,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另有蔬菜、葡果种植,农副产品加工为辅。全村设党支部1个,有党员47人。 近年来,杨房村在孟封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两委”班子以-理论和“-”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把握时代发展脉搏,抢抓历史机遇,科学合理规划,积极寻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新途径,为建设实实在在的农村新生活而努力!村两委班子的努力,村民的豪迈热情,使村中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 |
西营村 |
西营村位于清徐县城南16公里,距孟封镇政府4公里,西依汾河0.5公里。全村179户,800人,耕地面积1700亩。以种植、养殖为主,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偏僻小村。 西营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凝聚力、战斗力强,村内和谐、安定。2009年,为实施村容村貌治理工程,村内配置了垃圾桶,购置了垃圾车,固定清洁人员,实行垃圾统一倾倒、统一清运,全天候清扫保洁,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2010年,西营村从本村实际出发,在多方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对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改扩建。修缮屋顶8间、170平方米,墙壁刷新500平方米,吊顶9间还购置了办公设备等共投资3.5万元。在今后的发展中,西营村将严格按照“十个一”和“十个有”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在上级的领导下,两委团结,真抓实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
禅房村 |
清徐县孟封镇禅房村地处清徐的西南面,距县城20公里,与祁县相邻。现有140户,人口450人,1050亩土地,以种植、养殖为主。蔬菜种植面积达300余亩,全村奶牛养殖100余头,产奶头数70余头,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偏僻小村。 2008年以来,在“两委”班子的努力下,在县委县政府及各个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孟封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禅房村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村内全部更换了吃水管道并实现了安全饮水,进村道及主大街实现全硬化,改扩建后的村委会及文化活动广场极大的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内容,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 当前,禅房村两委班子正带领全村村民努力发展生产,以发展新型农业为切入点,为实现小康社会而奋勇前进。 |
东罗村 |
清徐县孟封镇东罗村位于县城东南25公里处,距大运路(208国道)500米,与晋中祁县接壤,环孟公路绕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是太原市的南大门。全村耕地6500余亩,总人口2193人,600余户,主导产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近年来,东罗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建省级文明村为目标,围绕“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课题,深入开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活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全面动员、社会参与,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齐抓共管,加快了文明村建设的步伐,构建和谐社会。 一、强化村庄整治建设,推动社会和谐 东罗村2007年被列为县新农村建设治理村,2008年被列为省新农村建设重点村。东罗村新农村建设规划科学整齐,村民参与建设的积极性高涨,营造了健康、和谐的发展氛围。连续几年被县、镇评为文明村、先进基层党组织。 两委班子成员坚持“以人为本”,尽心竭力地为村民办实事,东罗村以前没有一条象样的道路,没有一座公厕,村内环境较差,村民身体健康得不到保障。近年来,东罗村两委加大资金投入,逐步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 解决“路难行”问题。村两委在2006年和2007年对村内和进村道路进行硬化、绿化、亮化的基础上,于2008年再次多方筹资70多万元,硬化道路14公里,并在道路两侧种植1000株树木进行绿化,同时,安装路灯170余盏。如今,已基本实现村内道路同周边道路的纵横贯穿,群众行路难的状况已一去不复返了,群众称赞这是“-”重要思想在东罗村的最好体现。 进行沼气工程建设。做好道路铺设的同时,村两委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和镇政府的具体部署,结合本村实际,进行沼气工程建设,在已建成200余户的基础上,2008年再次投资30余万元修建173户的沼气建设,这些不仅有效改变了村容、村貌,而且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作用。 整治环境卫生。在城乡清洁工程中,村两委积极部署,切实按照组织到位、宣传到位、落实到位、管理到位的要求,针对村内环境卫生的情况,采取强力有效措施,搞好环境整治。分别修建垃圾清理池和垃圾填埋场,解决了生活垃圾堆放问题;安排专门清洁工、垃圾清运车每天清扫、清理村内道路垃圾,做到了垃圾不落地,并经常组织党团员、干部义务劳动,大搞村内卫生;鼓励和引导村民群众在房前屋后种花植树,搞好绿化美化,全村绿化覆盖率达80%;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目前,东罗村真正成为“村内道路树成行,大街小巷灯光亮,晴天雨天一个样,沼气进入百姓家,蔬菜大棚连成片,环境卫生经常化,党员群众干劲足”的良好局面。 二、强化发展意识,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1、一村一品项目建设 东罗村共有耕地面积6000余亩,以种植大田蔬菜为主,有大棚温室400余间,但是随着菜田的不断增加,大田蔬菜种植品种单一,容易受季节影响、病虫害无法控制等缺点也日趋凸显。2009年村两委研究决定在村北新发展温室10000间,占地700余亩,大力调整蔬菜种植结构,项目总投资1304余万元,项目涉及农户200余户,现已全部投入使用。通过万间温室群的建设使东罗村反季节蔬菜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一村一品”的典型,真正创造出东罗村蔬菜产业这一绿色品牌。带动了全县温室种植结构的调整,特别是老温室由于多年连茬造成效益下降而开创新的生机和出路。同时,村两委带领群众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社和开发农业新项目,使得农民收入逐年增加。 2、文体活动休闲广场建设活动情况 2008年重新选址新建了文体活动休闲广场,2009年9月份投付使用,总投资200余万元,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使用面积3500余平方米。两委班子机构、青年团、妇联会、民兵连等都设在这里,有党员活动中心、廉政文化室、村民大会场、农民科技学校、文体活动室等。院内有篮球场、乒乓球、文化大戏台、便民餐厅、卫生所,是集群众文体、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活动中心。东罗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特色文化民间艺术活动:锣鼓、二鬼摔跤、背棍、铁棍、竹马、扭秧歌,抬花轿、“刘三”推车等,为全镇的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学校教学楼建设情况 东罗小学建于70年代,学校占地19亩,总建筑面积1400余平方米,有学生300多人,教职工21人。经鉴定,学校房屋已是D级危房,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针对这一情况,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联系,筹集资金,于2009年在原址重建1600平米的新教学楼,占地15亩,该项目共投资200余万元,2010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新教学楼的建成极大的改善了东罗小学师生的学习生活环境。 4、组织建设情况 东罗村两委班子由 7人组成,党支部下设 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73名,其中女党员3名,大专文化的4名,高中、中专文化4人,党员平均年龄40岁,村“两委”团结有力,有战斗力,村内安定、和谐。近年来,东罗村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关怀与支持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明确思路,落实规划,一年一个新发展,一年一个新变化,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中,注意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育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营造和睦相处的人文环境。 三、开展科普活动,弘扬先进文化,提高村民创业致富本领 村两委定期举办农科知识讲座,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广播等宣传科学技术、卫生保健知识,引导农民除陋习,树新风,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积极倡导婚育新风,把其纳入村规民约,加大管理力度,通过努力,该村计生工作走上制度化、正常化轨道。同时,把每年年例的赶会变为歌颂社会主义,宣传党各项政策的群众活动。现在,全体村民的观念意识、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近几年来,以文化活动阵地为基础,充分依托各村的文化、体育资源,积极引导群众开展一系列活动。每年春节、元宵节“两节”期间、农闲时都要组织村民开展各种有益的、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锣鼓、扭秧歌、背铁棍、二鬼摔跤、抬花轿、竹马等民间文艺节目,篮球赛、象棋赛、扑克赛、乒乓球赛等体育项目,参加人数达70%以上。连续六年代表镇参加了县举办的醋文化节民间文艺汇演。 四、构建和谐社会,再创新的业绩 我村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寻求探索一条适合于我村发展的新的路子,深入开展各项工作,使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殷实,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重点解决农村中的实际问题,急众人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为群众办实事,暖人心,稳人心,得人心,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再创东罗新的业绩。 |
新营村 |
清徐县孟封镇新营村地处清徐的最南面,与祁县、交城相邻。现有186户,人口641人,1765亩土地,以种植、养殖为主。蔬菜种植面积达600余亩,全村奶牛养殖300余头,产奶头数90余头,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偏僻小村。 自2008年年底换届以来,以大学生村官侯煜青为带头人的“两委”班子,在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投资40余万元,硬化了1300米的两条主大街,并完善边道、排水沟的建设。投资20万元更换吃水管网,并新打吃水深井,彻底改变了村民的吃水。 2010年新营村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推进村,新营村两委带领全村村民,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努力发展生产,改善基础条件,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去年以来,我村积极实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全面开展新农村建设。实施了“户户通”工程,对全村适合人群实行筹资筹劳,极大地调动了全村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全村已经硬化大街、小巷共3430米,实现户户通,其中主大街450米,村内小巷2980米,共计12526平米,总投资40余万元。新建、改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共258平米,包括两委会议室、党员活动室、警务室、卫生室、计生服务室、老年活动室等总投资20万元。建设文化活动广场1200平方米,并进行了绿化,种植草皮450平米,栽植塔松、国槐龙、卫矛3000余株,总投资10万元。投资1万余元对村庄道路绿化,已栽植国槐、香花槐、杨树等450株。同时村“两委”计划改厕200户,目前已完成145户。为了改善村内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村“两委”计划再村南建设占地40亩的奶牛养殖园区,预计投资300万元,可饲养奶牛500头。我们还实施了温室大棚示范种植,前期3栋100间示范温室已经完工,效益十分显著。 孟封镇新营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村“两委”一班人决定再接再厉,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努力建设美好家园。 |
尧城村 |
尧城村隶属清徐县孟封镇,地处县城南端,东接大运路,距镇政府5公里。全村现有农户730户,人口2000人,全村耕地面积3800亩。全村共有党员53人。主导产业以粮食、设施蔬菜、养殖为主,铸造、醋厂为辅。新一届两委班子上任以来,在县委县政府及各个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孟封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内全部更换了吃水管道,打了一眼深井实现了安全饮水,完成了大街小巷的硬化,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 |
韩武村 |
清徐县孟封镇韩武村地处清徐的西南面,距县城25公里,与祁县、文水相邻。现有348户,人口1225人,1416亩土地,以种植、养殖、蔬菜为主。蔬菜种植面积达300余亩,全村奶牛养殖200余头,产奶头数150余头。 一直以来,在村“两委”班子的努力下,在县委县政府及各个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孟封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韩武村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村内主大街硬化1000米,新建村级组织活动活动广场极大的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内容,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 当前,韩武村两委班子正带领全村村民努力发展生产,以发展新型农业为切入点,为实现小康社会而奋勇前进。 |
南东社村 |
南东社村位于孟封镇西面,紧邻汾河,全村耕地1000余亩。主要种植蔬菜为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全村人口264人,村内环境干净整洁,主要街道全部硬化,村民出行方便。村两委团结合作,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要求不断创新。 |
北东社村 |
清徐县孟封镇北东社村位于孟封镇西,西靠汾河,东靠干渠,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土壤肥沃,适于农作物生长。北东社村共361户人家,人口总计930人左右。耕地总面积为1010亩,以种植粮食蔬菜为主,果树为辅。粮食作物以玉米和高梁为主。养殖业方面,我村以养殖猪羊牛为主,年出栏数达到2000余头。 北东社村两委团结稳定,在村干部的带领下,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已由传统的粮食种植转向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 |
西堡村 |
清徐县西堡村人口1845人,500余户,占地面积4500余亩,距清徐县城17公里,紧傍柳小路,交通便利,村“两委”团结、有力,村内和谐稳定、人心思上。 西堡村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工业已基本形成以食醋加工为主,建材生产、机械加工为辅;农业通过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形成规模发展的方式,并成立粟海养殖专业合作社。工农业并举,已成为我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村内文化活动中心、农村卫生所、便民店齐全。 西堡村是传统的食醋专业村,全村现有食醋酿造企业13家,2007年专门成立了西堡恒通醋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管理的形式,不但解决了当地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而且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西堡恒通醋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响应上级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实现绿色转型的号召,结合本村实际,利用酿醋企业的副产品醋糟及全村群众的粪便建设大型沼气工程,集中为全村所有群众及13家食醋酿造企业提供优质、清洁的生产能源,而沼渣、沼液可用做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肥料。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实现了农村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转型这一目标。 |
车南安村 |
孟封镇车南安村位于清徐县南端,紧临汾河东岸,距离县城大约15公里,人口360人,111户,700余亩土地。紧傍柳小路,村内水泥路贯穿东西南北,交通便利,村容整洁。村“两委”团结、有力,村内和谐稳定、人心思上。 近年来,随着农村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以种植各种蔬菜为主要经济来源 |
齐南安村 |
孟封镇齐南安村位于清徐县城南13公里处,东临闻名华夏的水塔老陈醋集团,西傍古老秀丽的汾河,县乡柳小路穿村而过,是一个既交通方便又没有城市喧嚣、既具有现代文明雏形又充满乡村气息的绿色宜居之地。该村耕地面积1455亩,农户183户,585人,人均耕地2.5亩,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该村是清徐县葡果生产村之一,现已小具规模。在葡果销售方面,齐南安村积极发展“订单农业”,销往太原各大超市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形成稳定的销售网络。除葡果外,小杂粮、经济作物小花生、红薯也久负胜名。 |
杨家堡村 |
孟封镇杨家堡位于清徐县东南15公里处,东依同杨路,西依汾河,全村146户,589人,现有耕地1200亩,是一个以粮食种植为主的平川小康村。全村设党支部1个,有党员29人。今年来我村坚持科学发展观,依据自身优势,抓住历史机遇,积极寻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新途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09年被省定为省级新农村重点村。杨家堡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处处高要求、沿标准、取得显著成绩。 |
师家堡村 |
孟封镇师家堡村位于清徐县城南15公里处,毗邻山西最大的食醋生产基地——水塔集团。全村现有216户,人口896人,耕地面积2000余亩,有党员24人(其中女党员4人),“两委”班子团结协作,村内安定和谐。 师家堡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09年,投资30余万元重新铺设了吃水管道,硬化村内主要街道,并按新农村标准对村内便民购物店和合作医疗所都进行了改造。同时,村“两委”严格执行县、镇“城乡清洁工程”标准,推行“门前三包”制度,环境得到彻底改观。引进枣业深加工企业—大唐实业有限公司,前期将投资500万元,占地50亩,将带动人均年收入增加500元以上。 今年以来,师家堡村加快实施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程,计划投资150余万元在6月底建成640平米的集综合议事厅、“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警务室、文体活动室、图书室为一体的多功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同时,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进科学管理、民主决策。目前,师家堡村正积极规划建设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全体党员干部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努力建设美好家园。 |
南程村 |
孟封镇南程村位于清徐县东南12公里处,毗邻全国最大的老陈醋生产基地——水塔集团,全村人口315人,102户,耕地900余亩,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村庄,普遍种植高粱、玉米。村“两委”团结有力,村内和谐稳定。 2010年以来,南程村从本村实际出发,在多方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积极创先争优,村“两委”积极为村民办实事,对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改造、新打灌溉深井一眼,并硬化了村内主大街4800平方米,积极开展清洁工程,使南程村在发展的道路上翻开崭新的一页。 在今后的发展中,南程村将严格按照农村转型发展的要求,在上级的领导和帮助下,两委团结,真抓实干,打造一个生态和谐新农村! |
北程村 |
北程村位于清徐县城东南18公里处,东依汾河,南傍通杨路,毗邻山西最大的食醋生产基地——水塔集团。全村现有人口1756人,全村耕地3550亩,是一个以粮食种植和养殖业为主的村庄。 从2009年开始,我村积极响应镇万亩高粱基地的打造,建设高粱基地2000亩,对水利设施进行了建设,其中新打灌溉井一眼,需铺设灌溉管道5000米。2011年,我村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履行好自身职责,坚持“-”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努力将我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全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
冀家堡村 |
冀家堡位于孟封镇西南,距清徐县城20公里。全村人口621人,农户数192户,全村现有耕地1162亩,主要以种植粮食、蔬菜为主。全村现有机井8眼,农田浇灌主要以河水为主,机井为辅,是典型的农业村。通过近几年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植蔬菜(主要有西红柿、菜花、西葫芦)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冀家堡村于2010年对村内主大街400米进行硬化,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积极开展清洁工程,使冀家堡村在发展的道路上翻开崭新的一页。 冀家堡村将严格按照农村转型发展的要求,在上级的领导和帮助下,两委团结,真抓实干,打造一个生态和谐新农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