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谷村是乡政府所在地,地处汾河东岸 ,距县城7公里,清东、清孟公路纵横贯穿,东接大运路,西连晋夏路,交通便利,全村968户,3458人口,党员78人,耕地面积6346亩,人均收入4560元。该村葡萄连片种植400亩。境内有宏星碳黑有限公司、王氏醋业、220KW变电站等事业单位。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121202 | 030000 | -- | 查看 西谷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北云支村 |
北云支村位于西谷乡以北,榆古路南、云孟路西、太中银铁路穿境而过,交通方便快捷,水资源丰富。全村总面积约为2380亩,耕地面积约为2070亩,下辖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20户、1458人,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工业有水泥厂、制管厂、木料加工厂等。2006建成标准化小学一所(南、北云支村合并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从2007年到2010年投入资金100多万元,硬化村内主大街小巷5公里,安装路灯50余盏,对村内的主街道进行了绿化、亮化、美化;2009年筹资50万元打一眼500米深的吃水井,解决了村内饮用水含碘高、味道咸的问题,改善村中生产生活条件;2010年对旧村委会办公场所进行了重建,新建村级活动场所办公楼占地420平方米,建筑面积323.8平方米,内设支部办公室、村委办公室、支部活动室、文体综合活动室、卫生所、警务室等,并对文体活动场地硬化,有力地促进全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
南云支村 |
西谷乡南云支村位于清徐县云孟路东,榆古路南段,距清徐县城仅有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全村现有人口756人,党员28人,两委成员5人。全村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和交通运输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在西谷乡属中等偏下水平。 2008年,新一届两委班子上任以来,村两委班子在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新农村、和谐促民生”这一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五个好”党组织为标准,以创特色工作、建和谐家园、强为民服务为统领,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努力探索新时期农村党组织建设新途径,结合双基建设工程,村两委团结一致,合力共建,使南云支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9年以来,南云支村先后投资82万元硬化了村内主干路2.5公里,投资12万元在村内实施了高标准绿化、亮化工程;今年,村两委抓住全县村级活动场所建设活动的有利契机,共投资10万余元,对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高标准提档升级,完善配套了村委阵地建设的“六室”,实现了村级活动场所功能规划的全覆盖。投资11万元建设了3000平方米的休闲文化活动广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村两委为优化村内的环境及交通、规范村内的生产生活秩序,方便对外来商贩进行管理,规划建设了一个农贸市场,使外来商贩有了固定的销售场所,这一规划受到各方一致好评。 通过村级活动场所提档升级建设,南云支村活动场所已真正成为党员活动的阵地、议事决策的中心、文体活动的场所、教育培训的基地和帮助群众致富的平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村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努力探索农民增收新路子,早日使全村群众走上致富路。 |
东木庄村 |
|
长头村 |
清徐县西谷乡长头村,位于汾河二坝东岸,北与小店区马村接壤,耕地2800多亩,人口2212人,其中劳动力有940人,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设一个党支部,有党员85名,预备党员1名,种植小麦、玉米、高粱,水果有梨树,葡萄,养殖业有牛、猪、羊、鸡,个体工业有编织袋厂,耐火砖厂,水磨石厂等,村民经济收入在西谷乡属中等水平,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在乡派出所直接管理下,社会治安稳定,村民安居乐业。 在县委、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长头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汾河高效观光农业区核心区,打造全县一流生态宜居村,在全县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为建设目标。 长头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抓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结合实际,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据统计,近年来,全村共投入270多万元,修建沼气池16座,供水井1口,道路硬化7500多米,排水沟渠2000米。粉刷墙壁19000平方米,绿化面积800平方米,梨树、葡萄种植小区达1400亩,呈现了”新房宽敞、绿树成行、沟渠成网、道路通畅、产业实壮”的新貌。 一、场所建设方面:长头村新建了村委会,文体活动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篮球框、极大地改善了办公条件,给村民消夏晚会提供了场所,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 二、交通方面:全村共硬化道路7.5公里,极大地改善了村内的道路条件,改变了以往下雨“泥泞路”天旱“扬灰路”的状况,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三、农田水利方面:硬化退水渠1600多米,解决了群众吃水难问题,浇地用水,浇地条件等,也节约了大量水电资源。 四、绿化、亮化工程:种植了杨树、柳树、松塔、冬青等树木,村内绿色覆盖率大大提高、美化了环境、净化了空气,改善了村内的居住环境。 |
碱场营村 |
碱场营村位于西谷乡以南部,全村总面积约为500余亩,耕地面积约为3000余亩,下辖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758人、552户,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2010建成标准化小学一所,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从2009年到2010年投入资金40多万元,硬化村内主大街小巷2公里,对村内的主街道进行了绿化、亮化、美化;2010年对旧村委会办公场所进行了重建,新建村级活动场所办公楼占地1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36平方米,内设支部办公室、村委办公室、支部活动室、文体综合活动室、卫生所、警务室等,并对文体活动场地硬化,有力地促进全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
西罗白村 |
西罗白村位于县城以东,汾河东岸。全村共四个村民组,430户,1370人。有党员56人,其中女党员5人,村两委班子成员6人。全村以农业为主,有耕地3000亩,以种植玉米、高梁、葡萄为主,养殖业为辅。村经济较为薄弱,2010年人均收入7600元。2010年被列为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新一届两委班子产生后,围绕“五个好”目标,立足实际,紧密团结广大群众,把增强村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整个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带领广大党员干部,齐心协力,锐意进取,外引内联,多方筹措资金,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农村经济不断壮大。 1、全村现有大小车辆80余辆在外从事运输,年收入800万元。 2、加快葡萄产业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我村一直以来把葡萄产业发展当作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紧紧把住富民增收这一主弦,促进农民增收。我村现有葡萄面积400余亩,品种以巨峰为主,年产量600吨。近年来,由于部分品种老化,价格走低,加之农民销售渠道不畅,严重制约了我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的增收,为此2009年10月组建汾东兴西葡果专业合作社,立足为果农提供信息、技术、销售一条龙服务。两年来引进葡萄新品种4个,示范面积60亩,经改良后,亩增收4000元。2011年我社拟争取资金,引导农民更新葡萄新品种3个,新发展200亩,同时建设占地3000平米葡果交易平台建设。项目实施后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葡萄的供应量,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户的收入, 二、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我们以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为契机,进一步夯实了基础设施,村容村貌得到了全新改善。 1、2009年投资30万元完成建筑面积350平米村两委综合楼主体工程;投资30万元,修缮环村退水渠3500米及三个大桥匝、五个小桥匝,配套启动两个深井,沙石化田间路1000米。 2、2010年主要工程: (1)投资12万元完成村两委综合楼主体工程配套,实现六室布局,室内办公设配备,整合配套村卫生所、便民店; (2)投资20万元完成2400平米村文体活动广场硬化、亮化、绿化工程,配套文体健身器材; (3)投资1.2万元完成村内墙面粉刷。 (4)投资45万元南温路西罗白段1200米道路建设工程; (5)、投资60万元完成进村路1800米硬化工程; (6)、投资3万元完成村主干道绿化工程。 三、加强村两委班子队伍建设,建立管理制度。以发挥老党员带动作用,培育了新同志和年轻党员,领导队伍有了更高威信并富有了活力。村里重大事务都通过“四议两公开法”,管理渐趋民主。 在今后的工作中,村两委会再接再厉,认真落实国家支农、惠农的有关政策,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团结和带领全体村民,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努力建设和谐、富裕、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东罗白村 |
东罗白村概况 清徐县西谷乡东罗白村位于清徐县中部,汾河东岸,西邻清徐县城,距县城仅5公里,北临清东路,云孟路沿村东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村庄占地面积690亩,耕地5800亩,现有农户728户,人口2300余人。新农村建设以来,村党支部、村委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村各项工作,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紧紧围绕新农村“十个一”的标准进行建设,加大力度进行村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新农村规划建设情况 自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展以来,东罗白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全村村民,积极争取各方面的帮助与支持,多方筹措建设资金,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先后完成了《东罗白村新农村建设规划》、50多口沼气池、秸杆气站集中供气、集中供水工程、村两委组织阵地、村文体活动广场、村级医疗卫生所等多项建设工程。目前全村群众已用上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有500多户群众用上清洁高效的秸杆气。特别是在2010年,实施村庄绿化亮化工程、村委会阵地建设等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成绩特别突出,得到县乡领导的充分肯定。 |
柳湾村 |
柳湾村位于清徐县中部,西临汾河,灌溉便利,农业发达。太中银铁路、清东路贯穿全境,交通优势明显。全村330户、1100余人,2300亩耕地。 改革开放以来,柳湾村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因村制宜,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探索共同富裕道路,逐渐形成了以红提为主导的葡果产业,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跨越发展。 柳湾村党支部、村委会紧紧依靠“一河两中心”空间布局和“四区两园”产业布局节点优势,立足葡果产业,围绕一产办三产,坚持一产、三产融合式发展。葡果采摘、观光、仓储、物流开始园区集聚,清东路葡果走廊西桥头堡初步形成。 柳湾村党支部、村委会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和“生态文明”文明建设。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公开工作法,不断完善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理论和“-”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双百人物”精神鼓舞人,红色歌曲激励人,全面提升村庄精气神。以五个全覆盖为抓手,推动新农村建设。积极引导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认真实施低保救助,扎实推动社会建设。认真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和造林绿化工作,打造生态宜居村。近年来,柳湾村先后荣膺太原市爱国卫生运动先进村、太原市文明村、太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殊荣。 “十二五”为我们绘就了宏伟的蓝图,柳湾村党支部、村委会将带领全村群众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高位对标、找出差距、制定措施、奋力赶超,牢固树立要干就干最好、要做就做第一的理念,为打造一流的葡果产业基地,一流的观光农业园区而奋斗! |
西谷村 |
西谷村是乡政府所在地,地处汾河东岸 ,距县城7公里,清东、清孟公路纵横贯穿,东接大运路,西连晋夏路,交通便利,全村968户,3458人口,党员78人,耕地面积6346亩,人均收入4560元。该村葡萄连片种植400亩。境内有宏星碳黑有限公司、王氏醋业、220KW变电站等事业单位。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