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太原 >> 清徐县 >> 集义乡 >> 西辽西村

西辽西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西辽西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辽西村简介

  西辽西村,地处集义乡西北边,北临潇河,西接徐沟镇刘村,南与徐沟镇庄子营村相交,东面是中辽西村。全村共有358户居民,人口1021人,耕地面积2374.08亩。
  西辽西村除以种植粮食和葡果为主外,近年来,各种经济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如今,村内有机械加工、面粉生产、豆芽生产等各类企业7家业,有以进行废旧钢铁交易为营的摊点二十余户,有买了汽车跑运输的将近20户。
  2010年,村里对村委会进行了修缮,设立了老年活动室、文体活动室、远程教育室等各类活动室,同时在村委会院内安装了活动器材,极大地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
  近年来,村民们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截止2010年底,全村共有958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519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121204 030000 -- 查看 西辽西村谷歌卫星地图

西辽西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西辽西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西辽西村

  西辽西村,地处集义乡西北边,北临潇河,西接徐沟镇刘村,南与徐沟镇庄子营村相交,东面是中辽西村。全村共有358户居民,人口1021人,耕地面积2374.08亩。   西辽西村除以种植粮食和葡果为主外,近年来,各种经济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如今,村内有机械加工、面粉生产、豆芽生产等各类企业7家业,有以进行废旧钢铁交易为营的摊点二十余户,有买了汽车跑运输的将近20户。   2010年,村里对村委会进行了修缮,设立了老年活动室、文体活动室、远程教育室等各类活动室,同时在村委会院内安装了活动器材,极大地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   近年来,村民们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截止2010年底,全村共有958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519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邓桥村

  邓桥村位于集义乡东北方向北靠小店,东邻榆次,有耕地2019亩,全村273户(长期在村居住的有198户),838人,村党支部现有党员30名。种植结构以玉米、葡果、芦笋为主,目前,全村共有葡果800余亩,芦笋700余亩,辣椒400亩。自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村两委班子团结一心,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努力发展新产业、改造新农村、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两委班子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引导农民积极动手、真抓实干,全村建有15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安装有蓝球架、乒乓球台,成立了篮球队、乒乓球队,建起了老年活动室、图书室并配备了电视机、VCD机等,多功能大厅,群众文化生活随之丰富起来,精神风貌焕然一新。一个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优雅的新农村正在形成。  

大常村

  大常村地处晋中平川,清徐县集义乡东南角,东与榆次区车辋接壤,南与太谷县南庄隔河相望,是集义乡第二大村。全村现有户数为858户,人口2889人,其中男有1442人,女1447人,党支部1个,党小组8个,村民小组8个,党员98名,现有村民代表26名。全村耕地面积为5610亩,粮食播种面积为4230亩,蔬菜播种面积为4200亩,截止2010年,粮食总产量为1541吨,蔬菜总产量为5975吨,生产主要以无公害蔬菜生产为主,也是集义乡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同时,全村共有个体经营户28家,7家非公有制企业。本村现有小学一所,适龄儿童入学率为 90%以上。有定点文化活动场所,文化生活以村民自娱为主。村级卫生所 3所,有赤脚医生5名,村民大病要到县医院治疗,参合率为80% 。   继全县村级场所建设展开后,大常村对现有的村委会进行了改扩建,其中场地硬化1500平方米,安置健身器材5件,照明设施30件,扩建了篮球场(500平方米)和文化活动室(200平方米)。在村级场所建设的同时,村两委班子协助村小学主要负责人新建了大常小学,目前共可容纳300余学生。   

杨李青村

  杨李青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位于集义乡中南部,全村共有406户,人口1352人。党员36名,村民代表12名。有耕地2217亩,其中水浇地2100亩,粮食作物占地1017亩,蔬菜作物占地1150亩。2010年人均年收入7835元。该村主要以种植蔬菜、果树为主。   我村村级活动场所将集“十二室”(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综合议事厅、图书阅览室、便民服务室、科技培训室、文体活动室、计生服务室、信访服务站、人民调解室、警务室、民兵连)、老年活动中心、卫生所、便民店于一体,并抓好绿化等配套设施,为村民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之余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场所以及村“两委”议事的活动中心。并在老年活动室、图书室配备了电视机、VCD机等,群众文化生活随之丰富起来,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自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村两委班子团结一心,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努力发展新产业、改造新农村、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两委班子引导农民积极动手、真抓实干,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一个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优雅的新农村正在形成。   

温李青村

  清徐县集义乡温李青村,位于清徐县东南部,气候温和,适宜各种蔬菜生产。现有人口1100余人,耕地3300余亩,主要以蔬菜生产及蔬菜深加工为主,建有年产700万吨酱菜加工厂3个,以此为龙头带动本村及附近几个乡村一万余亩的蔬菜种植业,有力的支持了当地的经济建设。   

代李青村

  代李青村位于清徐县集义乡南部,是集义乡第五大人口村。该村由三个小队组成,总户数为473户,1655人,其中男840人、女815人,村民代表15人,党员30人。生产以粮食和蔬菜种植为主,粮食播种面积为2880亩,蔬菜播种面积为2302亩,截止到2010年,代李青村粮食总产量为1199吨,蔬菜总产量为2626吨,主产为辣椒、玉米及各类生鲜蔬菜。村内有个体经营户19家,其中医疗诊所3家,小作坊4家。   代李青村是一个较落后的村庄,村民思想保守,同时也是一个较穷困的村两委,2009年新上任的村两委主干,积极谋取村内发展,增强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村两委响应上级号召,在80年代初建立的村委会旧址上新建村级场所,房屋面积达到236.17平米,广场面积为2500平米,新增灯光球场级旗台、戏台,整个新建采取自筹为主,共计费用为30余万元。   看着崭新的村级场所,村两委信心足了,村民笑了,但是两委主干又把信心投入到了道路硬化方面。9月份村级场所建设竣工后,村两委又紧锣密鼓的筹资硬化道路。道路硬化主要为东西大街,东胜街和西胜街,共计面积为11250平米,筹资总户数为289户,人数为1220人,总投资为817500元。道路硬化也于2010年初竣工完毕。   

东楚王村

  东楚王村是2009年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东楚王村位于集义乡中南部,全村共有63户,人口200人。党员10名,村民代表7名。有耕地488亩,其中水浇地480亩,粮食作物占地160亩,蔬菜作物占地303亩。2010年人均年收入7842元。该村主要以种植蔬菜、果树为主。   我村村级活动场所将集“十二室”(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综合议事厅、图书阅览室、便民服务室、科技培训室、文体活动室、计生服务室、信访服务站、人民调解室、警务室、民兵连)、老年活动中心、卫生所、便民店于一体,并抓好绿化等配套设施,为村民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之余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场所以及村“两委”议事的活动中心。并在老年活动室、图书室配备了电视机、VCD机等,群众文化生活随之丰富起来,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自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村两委班子团结一心,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努力发展新产业、改造新农村、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两委班子引导农民积极动手、真抓实干,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一个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优雅的新农村正在形成。   

东贾村

  集义乡东贾村,地处集义乡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水源丰富,土地肥沃,大气环境优良,依托传统蔬菜种植优势,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是集义乡无公害蔬菜基地重要组成部分。我村居住人口有129人,427户;耕地面积970亩,近年来,我村立足农业,以水为优势,菜为强项,大力发展   无公害蔬菜生产;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线,发展我村经济。   

集义村

  集义村为集义乡政府所在地,是山西省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全村人口3600人,全村人均收入7500元,耕地面积7780亩,其中水浇地面积6000亩,日光节能温室1万5千余间,2009年新建拱棚600亩。   集义村作为山西省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清徐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把握机遇,科学规划,积极创建“一村一品”。曾荣获“太原市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先进村”、太原市沼气建设“十佳示范村”、太原市“菜篮子”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东辽西村

  东辽西村位于集义乡北部,北邻小店,所辖面积3623.9亩,其中耕地2443亩,人口1345人,395户,村民代表11人,党员34人。村内居民以经营农业为主,2010年粮食产量546吨,葡萄和芦笋种植已形成一定规模,2010年东辽西村葡萄种植面积900亩,总产量1800吨,芦笋种植面积200亩,总产量140吨,。村内有民营企业两家,卫生所3家,商店4家。东辽西村内有小学一所,占地77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56平方米。   

贾村堡村

  贾村堡村位于太原市清徐县集义乡人民政府所在地集义村东约1.2公里,东邻榆次,南接太谷,清东路穿村而过,交通非常便利:108国道、大运高速公路、清东路纵横交错;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大气环境优良,种植生产的无公害蔬菜畅销太原、广州等大中型城市。   全村现有人口487人,133户,耕地1400余亩(全部为水浇地),党员24名,其中,女党员2名。村级经济结构以种植业、畜牧业、运输业为主。2010年3月份以来,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村两委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各项惠民政策落实中认真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有效地解决了政策落实中存在的优亲厚友、暗箱操作等问题,从体制机制上破解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走出了一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路子,为全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   

中辽西村

  中辽西村位于集义乡西北部,距离乡政府所在地集义村5公里,陈同公路由村南经过,交通便利。全村380户,1239人,党员43名,耕地面积 2402 亩,主要种植作物为玉米。近年来,该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葡萄500亩,以巨峰葡萄为主栽品种,先后引进无核白鸡心、维多利亚、红地球等新品种,成为村民增加收入的途径。村内有5个商店,1个卫生所,1个个体加油站,2个私营企业,可安排本村100名劳动力就业。中辽西村委会办公场所位于村中央,于2007年5月动工新建,10月完工,总投资33万元,建筑面积200平方米,2008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在此基础上,翻修了戏台,建成篮球场、老年门球场,购置了锣鼓、服装、音箱,组建了票儿班,丰富了广大村民的文化生活。   

靳村村

  集义乡靳村地处集义乡政府北2.5公里,距离正在建设的太小线仅一公里。现有526户,总人口1609人,其中:男性850人,女性759人;18岁以下401人,18-35岁381人,35-60岁588人,60岁以上239人。共有党员36人,其中女性党员3人。有党员代表9人,村民代表19人,其中女性代表1人。全村村庄占地面积529.2亩,耕地面积3950 亩,其中水浇地3440亩,粮食作物占地1500亩,蔬菜作物占地2430亩,葡果占20亩。主要作物耕作面积合计4935亩,其中:粮食1900亩,蔬菜3035亩。粮食总产量663吨,其中小麦产量284吨,玉米产量369吨。蔬菜总产量9167吨,葡果总产量40吨,共有运输大车40余量,专业养猪户1户。人均纯收入7847元。  

良隆村

  良隆村位于集义乡北部,属经济欠发达村,基础设施较落后。全村共有157户,人口503人,有10%的村民信仰天主教。有党员14名,村民代表7名。有耕地1090亩,其中水浇地1000亩。2010年人均年收入8100元。该村主要以种植玉米、葡果为主。   该村村级活动场所位于村东,2010年改扩建占地610平米,有“十二功能室”,并增加了一个卫生室,广场场地全部硬化,安装配套健身器材6套,为村民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之余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场所。电教室还配备了电视机、投影仪等,群众文化生活随之丰富起来,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自第八届村级组织换届以来,村“两委”班子成员齐心协力,结合本村实际开展各项工作: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8%;2、想方设法积极筹措资金硬化村内道路达70%。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班子正引导农民积极动手、真抓实干,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一个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优雅的新良隆正在形成。   

史家社村

  史家社村位于集义乡的西南方向,紧邻清东路,与徐沟接壤,地理位置优越,全村680户,人口2252人,耕地面积5577亩,全部为水浇地,蔬菜种植发达,年产12871吨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民群众科学种田的积极性逐日提高,各种各样的优良品种不断引进我村。史家社村是清徐县2008年的新农村试点村之一。近年来,我村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不断加强村民民主自治,确保党的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全村精神文明建设。本村村民淳朴,未发生过重大恶-件,政通人和、村泰民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前行。   

桃园堡村

  桃园堡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位于集义乡北部,全村共有609 户,人口1961 人。党员56名,有耕地3682 亩,蔬菜作物占地 1630亩。2010年人均年收入7835元。该村主要以种植蔬菜、葡果、芦笋为主。   我村村级活动场所将集“十二室”(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综合议事厅、图书阅览室、便民服务室、科技培训室、文体活动室、计生服务室、信访服务站、人民调解室、警务室、民兵连)、老年活动中心、卫生所、便民店于一体,并抓好绿化等配套设施,为村民在进行农业生产活动之余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场所以及村“两委”议事的活动中心。并在老年活动室、图书室配备了电视机、VCD机等,群众文化生活随之丰富起来,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自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村两委班子团结一心,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努力发展新产业、改造新农村、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两委班子引导农民积极动手、真抓实干,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一个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优雅的新农村正在形成。   

王坊村

  王坊村简介   王坊村位于我县东北方,与晋中相邻,全村七百余人,耕地三千余亩,种植结构以高粱、玉米为主,传统庙会为农历三月初五。   王坊村对我们是一个很陌生的村落,王坊周围的那些未谋面的村子反而倒很熟悉,如良隆、橙桥、小王等等,其村名由来都在史志或别的资料中占有一席之地,唯独王坊村是一个例外。虽然村中姓氏以王姓为主,村人却没有以姓命名村庄的确切说法。在万历、康熙和光绪年间的《徐沟县志》中,位于徐沟县城东北十里的王坊被称为“王房”,为组成徐沟县的“里”之一,现在,与昔日的其他各“里”村相比,王坊村大概是人口最少、规模最小的一个。除了三千亩土地尚可观外,其他的关于历史传说、人文底蕴之类的“软”实力,几乎不能与其他“里”相提并论,甚至和周边的邻村相比,王坊也是一个小村子。然而这个并不显著的“里”,还是从明朝到清朝传承下来了,延续了数百年,在那个等级分明的封建社会,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奇事”。   王坊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庄,但与别的传统农业村不同的是,王坊村大部分耕地土质非常特殊,当地人称为“垆地”,即粘土质的耕地。这种耕地保温性差,发苗率低,但非常适合大秋作物的生长。曾在1996年被省农业厅确定为“山西省优质高粱繁育基地”,并与我县种子公司签订了长期的合同,村里近80%的耕地都播种了高粱。这种优质高粱也吸引了临近各大醋企业等农业企业的注意,由于连片种植,规模大、品质好,在产品收购方面也非常便捷,王坊长期为醋企业的各方“诸侯”提供高粱。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形成公司加农户的形式。 王坊人的淳朴厚道在周边村子是有口皆碑的,多少年来,基本上做到了村里无大事,小事不出村,和谐温馨是村里的一大特色。   

小王村

  集义乡小王村位于清徐最东端、晋中盆地腹部,东临榆次区,南靠太古县。108、208国道分别从其东西两侧通过,县乡公路清东线、东大线在这里交汇,交通便捷、地势平坦、水源丰富、水质优良、环境优美。全村耕地3812亩、人口1491人,以粮食和蔬菜种植业为主,其中蔬菜种植面积达全村耕地面积的70%左右,是全村的主导产业,小王村有着悠久的蔬菜种植历史和传统。具有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2008年底金融危机袭来之际,在分散落后的种植经营模式下,   全村蔬菜产业面临严峻挑战,村两委会及时把握形势变化,缜密研究后提出在小王村发展高效、节能的现代蔬菜种植业的构想。经过多方联系、积极争取,万间温室群项目终于在小王村“落户”。   为确保万间温室的顺利实施,切实保证提高农民的收入,村两委会创造性地在项目建设中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成立永丰种植专业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把农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同时努力将万间温室项目打造为合作社的生产基地,使合作社的运行有产业支撑。在项目建成后由合作社组织生产运营,对蔬菜产品统一包装加工、统一组织销售,收益在农户中分配,确保农民收入有所提高。   小王万间温室群项目是清徐县建设“四区三园一基地”规划下确定的重点项目。项目长远规划占地1330亩,预算总投资1950万元,规划新建日光节能温室10000间、拱棚12排、硬化田间道路3万米、更新机井3眼、修筑防渗渠6000米、建造小型水塔一座、2000平方米小型蔬菜交易市场一个、配备科研室一个、育种室一个、消毒室一个、蔬菜专用车一辆、安装100盏路灯。。    2009年项目开始规划启动,前期采用土地等额置换、等额补贴的方式解决了项目集中用地问题;采用五户联保、集体担保等方式做活小额贷款,解决了项目启动资金问题。2009年3月份项目土建工程开始动工,目前已建成日光节能温室4600间、拱棚12排、硬化田间道路 米、更新机井1 眼;其余工程项目将在2010年建设完成。   万间温室群项目的实施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集义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将起到积极作用,使蔬菜种植集约化、标准化、科学化程度得到大大提高,同时能够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小王村万间温室群项目的进展中虽然创造性的解决了启动资金和土地流转等问题,但由于现阶段农村穷、农民贫、农业弱的现实性,资金缺乏仍是关键问题,目前项目资金缺口仍有1300万之多,另外农村由于落后更缺乏人才和技术。这些瓶颈都严重阻碍了小王村万间温室群项目的发展,小王村人民迫切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帮助.   

姚家堡村

  姚家堡村位于集义乡东北,四周相邻小王、靳村、贾村堡。全村耕地面积898亩,林地29.86亩;全村共有122户,共计420人,其中两委成员5人,党员18人(女党员3名),村民代表6人;村计生户22户,独生子女户8户,双生子女户1户。   村内无工业企业,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为种植和外出务工,耕种农作物主要为小麦和玉米,经济作物为辣椒、胡萝卜等,粮食播种面积633亩,总产量235吨,蔬菜种植面积570亩,总产量2301吨;姚家堡村2010年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39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07人。   姚家堡村为加强管理、塑造形象、改善民生先后新建村级组织场所、硬化村主干道、打井、铺设电缆防渗管道等,使本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西贾村

  西贾村位于清徐县集义乡东南3公里处,地处平川而得名,现有人口645人,党员23人,耕地面积1335亩,主要以蔬菜为主,人均收入7800元,基本上达到小康生活。   2008年新一届两委上任以来,村两委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进“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努力探索新时期农村组织建设新途径,村两委团结一致,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变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西辽西村特产大全




西辽西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