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太原 >> 阳曲县 >> 黄寨镇 >> 小屯庄村

小屯庄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小屯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小屯庄村简介

  小屯庄村土地面积1436亩,农户376户,人口978人,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604元。
   近年来,村两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突出“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两大重点,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集约耕种,规模种养,大力发展专业化经济合作组织,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加快村庄道路、饮水、绿化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医疗、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民生工程。通过共同努力,力争用五年时间把小屯庄建设成为经济支撑有力,基础设施完善,发展协调有序,辐射带动作用强劲的区域中心村庄。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122100 030000 -- 查看 小屯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小屯庄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小屯庄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官圪垛村

  官圪垛村地处阳曲县城北部,东面两公里与大运公路相接,交通十分便利。辖官圪垛、东蔡、西蔡、上安四个自然村,共有农户383户930人,劳动力410个。全村总面积14120亩,其中耕地面积5519亩,农作物种植主要以玉米、谷子、小杂粮等为主,2013年人均收入6157元。  

北塔地村

  黄寨镇北塔地村位于阳曲县城南及大运高速路阳曲出口1公里处,为独立行政村,同蒲铁路、大运公路并行穿村而过,是阳曲县城的南大门。村内地势低洼,水源充足,土地以沟河为主,宜于发展蔬菜业,有耕地面积1300亩,其中水浇地100亩。    全村有563户,1197口人,分成了6个村民小组。2011年底北塔地村进行了农村换届选举,现两委班子成员共10名,支委成员为5名,村委成员为5名;年龄结构为: 35——45岁的2名,45——60岁的8名;文化结构为:具有初中文化的3名,具有高中文化以上的为7人。共有党员35人,其中女党员为8名。    在过去的一年里,北塔地村人民积极开展生态建设年活动,积极协助民营区建成了热源场;建设新农村,提高生活水平;进行碱沟治理,解决了街道过水问题;清理垃圾,硬化美化了大街小巷;农业生产取得了全面丰收,全村经济总收入实现100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930元,各业取得了骄人的成果。    今后,北塔地村两委将进一步加强新农村建设,积极协助县城建设规划出的北段停车场;同时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殖业,做到保民生、保稳定、保和谐,促发展,全面提高全村居民收入。   

中社村

  中社村位于县城南边,北同浦铁路把县城与中社分隔,属于县城城中村,是2006年确定的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全村615户,1220人,全村耕地1403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7906元。    近年来,村两委积极改变村容村貌,筹资20万元,修建了村文化大院,建筑面积300平方米,配置了乒乓球室、棋牌室、党教活动室、图书室、综合文化室,内部设施配备了乒乓球台、象棋、投影仪、DVD等活动器材,同时修建了面积达600平米的文化广场、灯光篮球场,为村民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场所。   

大屯庄村

  大屯庄距县城2公里,全村389户、936人,耕地面积1223亩,全村以农业为主,兼运输等产业,全村110辆农用拖拉机,六辆大型汔车,新东方铝厂合同工60人,12户工商户,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880元。    近年来,村两委积极行动,按照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建设标准,“四改四化”、“五个一”建设标准逐项落实。“四改”改厕、改厨、改圈、改水,这四项工作我们在前几年已基本完成。“四化”绿化、硬化、亮化、净化、我们在主街道硬化的基础上,今年硬化二条小巷达2公里,这样全村基本实现了“四化”,在实现“四改四化”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了“五个一”,党员有一个活动阵地,群众有一个文化活动场所,有六个便民服务店,有一所小学,一所幼儿园,一个卫生所,一个健身场地。我们村现在的产业结构是三分之一的人种地、三分之一的人搞运输,三分之一的人在企业当工人或外出劳务,我们决心在上级的领导下,在建设新农村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小屯庄村

  小屯庄村土地面积1436亩,农户376户,人口978人,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604元。    近年来,村两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突出“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两大重点,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集约耕种,规模种养,大力发展专业化经济合作组织,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加快村庄道路、饮水、绿化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医疗、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民生工程。通过共同努力,力争用五年时间把小屯庄建设成为经济支撑有力,基础设施完善,发展协调有序,辐射带动作用强劲的区域中心村庄。  

城晋驿村

  黄寨镇城晋驿村位于阳曲县城北五公里处,东靠北同蒲铁路,西邻大运公路,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全村618户,1535人,耕地面积现有492亩,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811万元,人均收入7948元,改革开放以来,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紧紧围绕发展经济和新农村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以大力发展畜牧业为龙头,调整产业结构为主导,带动全村经济发展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进一步加大发展力度,努力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黄寨村

  黄寨村是晋阳首邑第一村,是县镇所在地的城中村。全村有农业人口1584户,2733人,劳力1980人,耕地1500亩,两委干部8人,党员76名,下设11个党小组,11个村民小组,2013年人均纯收入8085元,下设治保会、调委会、计划生育协会、村卫生所、铁路护路队和民兵应急小分队,是远近闻名的省级文明村。  

小牛站村

  小牛站村位于县城东南,距县城3公里处,全村共有人口789人,360户,土地面积2806亩,两委干部共4人,共有党员20人,其中女党员3人,60岁以上党员6人,本村利用土地多的优势主要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2013年人均纯收入7602元。   

柏井村

  柏井村位于县城以此十华里处,紧靠108国道杨兴河道从村内穿过,全村1669人,634户,交通便利,水源充足,具有一定发展前景。2013年人均纯收入7712元。   柏井村与官圪垛村、北塔地村、中社村、大屯庄村、小屯庄村、城晋驿村、黄寨村、小牛站村、北留村、南留南村、宋庄村、大直峪村、录古咀村、莎沟村、北郑村相邻。  

北留村

  北留村所辖村民小组3个,耕地总面积 4343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287亩,农作物面积3056亩,现有425户1025人,其中男515人,女510人,所辖区域内有奶牛养殖场2个,民营企业2个。2013年人均纯收入7356元。   

南留南村

  南留南村所辖村民小组5个,现有人口489户1196人,其中男545人,女572人,劳动力人数710人,其中常住人口308户1113人,外来人口4人,耕地总面积 3777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300亩,农作物面积2730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6710元。   

宋庄村

  宋庄村位于阳曲县城西北部,距县城1.5公里,黄泥公路从境内穿过,交通便利。村委会辖四个村民小组,两委干部共9人,村委5人,支委4人,党员37人。   全村由宋庄村、下安村、南郁利村、枣树湾村四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339户,农业人口816人,总耕地面积为2700亩,其中退耕还林751亩。全村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农作物有玉米、谷子、马铃薯,经济作物有果树、甜瓜、旱地蔬菜等。宋庄村地势平坦,昼夜温差小,日照时间长,比较适宜发展种植业、蔬菜大棚、林木业。2013年人均纯收入5968元,收入来源主要为种植业、养殖业和外出务工。全村低保户26户,五保户5人,困难户15户。   

大直峪村

  1地理位置及对外交通   大直峪村位于黄寨镇西北部,距县城5公里,海拔1300米,无霜期125天,年平均降水量580毫米,年平均气温8.5——10.3℃,在气候区划中,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冬季干冷漫长,夏季少雨干旱,春季风多气温不定。全村山多沟深,土层薄,大部分是浅土层的坡地,土地贫脊,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粮食产量低,土地收益差。    2人口与资源概况   全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58户、540人,其中两项制度衔接数169户,348人,总劳动力249人,其中外出劳力80人,幅员面积12744亩,耕地面积3144亩,人均耕地5.95亩,林地面积4600亩,山坡面积4500亩,草地面积500亩,粮食总产250000公斤,人均纯收入6070元,其中畜牧业500元,种植业900元,二、三产业336元,劳务输出800元,其他100元。有浅层井1眼,新打深层井500深1眼为配套,日出水量800立方,水资源丰富,昼夜温差不大,日照时间长,土地平坦,适宜发展蔬菜大棚种植,林木业、畜牧业发展有其独特优势。    3经济概况   种植业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粮食作物以玉米、谷子、豆类为主。2010年粮食总产量25万公斤,人均占有粮473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2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36元,农村收入主要靠种植、养殖、外出务工。全村农户仍沿用落后的耕作方式和传统的经营模式,靠天吃饭、十年九旱的现状难以改变。   

录古咀村

  录古咀位于阳曲县县城西北约10公里处,于黄泥路以北,总面积7000余亩。拥有耕地5400余亩,退跟还林地1890亩,现有本地村民923人,共计381户。含5个自然村,分别为录古咀、北郁利、碧山、牧角、兰家咀。村共有0党员54名。一直以来各村有专人为村面进行环境保洁,确村民有个卫生干净的生活环境。2013年人均纯收入7355元。   2010年,我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村中经济以农业种养殖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黄豆,经济作物有甜瓜、水蜜桃、苹果、梨等。   多年来,录古咀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并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发挥我村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优势,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村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壮有所为,少有所学,幼有所托,病有所医,村民安居乐业。   近年来,村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表现在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服务意识不断增强,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展望下一阶段,改革、创新、发展是河东村的工作思路,建设社会主义新村镇、构建和谐社会是工作的两大主题,是今后录古咀村工作的任务和目标。白岗村将以阳曲县黄寨镇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围绕“经济发展更加稳固,环境建设更加有力,村级管理更加科学,村民生活更加幸福”的目标,结合我村的实际,明确目标,抢抓机遇,顺势而为。   

莎沟村

  黄寨镇莎沟村位于县城以北约2公里处,大运公路纵贯南北, 同蒲铁路横贯东西,交通便利,是我县铅镁工业园的中心村。全村现有农户173户,总人口439人,土地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1150亩。2008年底莎沟村进行了农村换届选举,现支委成员为3名,村委成员为3名;共有党员20人,其中女党员为3名。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和外出务工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约7461元.大运路两旁个体经营户53户、217人,主要经营汽车销售、配件零售及餐饮业。    近年来,村两委积极改变村容村貌,下大功夫进行新农村建设。村委会焕然一新,新建农家书屋、篮球场为村民开展文化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认真落实城乡清洁任务,清理垃圾,统一牌匾,硬化绿化入村道路;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北郑村

  北郑村,原名郑村,清初改北郑为北治,清中复今名,据《太原市阳曲县地名志》载:“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阳曲县志》均载名北郑村。相传原址在现中社河畔,始以姓代得名为北郑。    元末明初,为耕种之便,村民陆续分居南北两岸,居北者取名为北郑,后以地方言乎“郑”为“zhi”清初曾改北治后复曰北郑,清康熙《阳曲县志》载:“北郑有泰山庙、沈公桥、南桥、古槐树等文物古迹,也有较多的文化名人……”。有史可见,北郑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名人辈出,人志地灵。   北郑村所辖村民小组10个,现有人口5840余人,其中本地851户、1908人,外来人口3939余人,有耕地总面积 1433亩。地势广阔平坦,交通便利,信息物流畅通,所以经济运行良好,发展前景广阔。2013年人均纯收入7920元。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种养全面发展,村办企业兴起较为迅速,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得以完善,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村民生活水平大大改善,被评为山西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小屯庄村特产大全




小屯庄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