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太原 >> 阳曲县 >> 泥屯镇 >> 石家庄村

石家庄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石家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石家庄村简介

  石家庄村位于泥屯镇东北,原岔上乡西南,距县城35公里,距泥屯镇20公里,距岔上村5公里。东与忻州市接壤,是典型的山区贫困革命老区村。境内荒坡荒地面积广阔,有发展畜牧业的优良条件,全村191户615 人,耕地面积3830亩。
  该村有明代天启年间重修的净居寺、玄天洞、王帝庙等文物经典,还有八洞神仙下过的棋盘石。村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谷子、豆类,全年无霜期120天。村域内无任何工业污染,空气质量优级,是“天然氧吧”。近年来,该村两委班子团结奋进,坚持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观,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人居环境,村民素质显著提高,正向小康村行列迈进。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122103 030000 -- 查看 石家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石家庄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石家庄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杨家井村

归朝村

  归朝村位于泥屯镇北面,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处,与思西村和伽东村相邻。全村总人口1279人,外出务工人员很少,主要以务农为主;耕地面积5240亩,多数为旱地,以种植小米和玉米等农作物为生;还有几户以养殖羊、猪为生的;由于所在村的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的不方便,故给农民带来的效益不是很好。归朝村只有一所小学,教师6人,学生70多人,设有一到六年级兼幼儿园,师资力量很缺少,一人要身兼数职。村内还有一座去年由省组织部拨款建造的村委会,这是我村自成立村委会以来第一座有规模样的办公场所,同时配备了办公设施以及室外体育活动器材,使村民在闲余时间有了好的活动场所。村内只有一家外人承包的石料厂,每人给村里的费用也微乎其微,因此村里想干每一件事情都很困难,而且还极大的污染了村内的环境,这是困扰我村发展的重大瓶颈。   近年来,在镇政府领导和村干部的大力引导下以种植旱地西红柿蔬菜和发展果树业为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而且随着规模在逐年扩大的同时,县蔬菜办也给予了技术上的大力支持,农民的干劲十足,日子过的也越来越好。希望我村突破发展瓶颈问题,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和村干部政策方向的指引下,更好的发展旱地西红柿种植,真正实现农超对接的梦想,让农民不用愁销路,尽早再掉贫穷的帽子,过上城里人生活。   

戴庄村

  戴庄村,隶属于太原市阳曲县泥屯镇,位于阳曲县城西15公里,泥屯镇政府以南2公里处,交通便利。全村共计283户832人,设党支部一个,党员21名,其中女党员1名,流动党员5名。全村现有耕地面积3000余亩,其中现耕地1500余亩。主要经济收入以经济农作物和果树种植为主。村内有一家石料厂,由智海集团出资并进行管理,石料厂为村民提供60余个就业机会,为村里60余户养车的人家提供运输业务。村内还有两家林木种植园,以上几家企业为村民提供30余个就业岗位。   

中兵村

  阳曲县泥屯镇中兵村是以“中兵酥梨”而美名在外——其位于泥屯镇南2公里处,毗临权新线,村主要干道全部实现硬化,交通十分便利。据统计村现有农户数262户,辖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64人,其中劳动力350人、党员23名(3名女党员)。全村总耕地面积2900余亩,其中种植梨树400多亩、果树400多亩、退耕还林400多亩。村委办公用房于2000年建,总面积为1500平方米,系钢筋水泥结构,各种办公设施齐全。该村水、电配套成网,用电、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100%,安装路灯25盏。通讯条件优越,信息网络健全,电信、互连网均与国际国内连通,电话入户率达95%,广播电视入户率达98%;建成标准化小学一所,另外村集体支助成立幼儿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 2009年10月新建成一个文化广场,篮球架2个和9件健身器材,共900平米,丰富了群众的娱乐活动;2010年建成村里的标准化卫生所,举办公益检查活动方便群众就医。此外,中兵的徘徊寺也小有名气,建筑文物等都保存完好。    在两委班子的带领和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通过新科技的宣传和应用,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特别是梨果树产业通过品牌注册、专业包装等等有了良好发展的基础。   

芦家河村

  芦家河村属阳曲县所辖,位于泥屯镇最南端,与尖草坪区西高庄村相邻,相距不足一公里,全村112户,人口492人,共有党员16名,其中流动党员三名。现有30多名青壮年在外打工。全村耕地面积1864亩,现有梨果树300余亩。灌肠加工工艺是芦家河村的特色产业。所生产的灌肠誉满龙城。芦家河村于2010年通过多方集资打了一眼深层井,解决了困扰村民多年的饮水安全问题,并且硬化了进村道路。芦家河支部村委一班人,用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平时工作的指导方针,一心为群众某利益。2010年通过城乡清洁工程使全村的面貌发生了大的改变,既美化了环境,也净化了村民的心情。支部村委一班人团结一致,积极进取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再立新功!   

阳坡村

  阳坡村位于泥屯镇东南方7.5公里,与尖草坪区赵家山村接壤,是由七个自然村撤并组成的移民新村。全村总人口431人,共148户,占地10平方公里,有耕地1983余亩。阳坡党支部现有党员19人,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人数占到50%。   阳坡新村于2002年建成并进行了集体移民,村民们形象的称之为“新农村”。阳坡新村村容整齐,民房设置合理,村主要干道已全部硬化,村子周围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安静和谐。村中民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善良朴实,勤劳致富。   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积极为村民办实事,解难事,从村情实际出发,努力改变限制我村发展的不科学因素。特别是2008年换届选举以来,新一届村两委领导班子齐心协力,以把阳坡村建设为真正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发展目标,积极响应上级党委政府号召,关注民生,改善村级基础设施,解决村民道路出行及安全饮水工程等问题,彻底改变了阳坡村落后封闭的状况。   

苏村村

  泥屯镇苏村位于泥屯镇西南,距泥屯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本村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全村有366户,793人,党员22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苹果、小米、玉米。青壮年大多在外打工,运输业、小商品物流成为村中经济新发展的主要方式。苏村历史悠久,当地流传“先有苏村五百年,后有山西古太原”的说法。村西南现有古照壁以及古码头遗址,足见当地地貌变迁之大,历史之悠久。村中一座定安古寺享誉四方,村中民风淳朴,安定和谐。   

付家窑村

  泥屯镇付家窑村位于泥屯镇西南面,距泥屯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太佳高速公路泥屯收费站座落在村西500米处,该村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全村有284户,972人,党员22人,耕地面积3147亩,盛产桃、梨、苹果,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和果园的收入。该村有一所小学和高标准的村级办公场所,付家窑村两委班子团结一心,同心同德,决心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张家庄村

  张家庄村面积1333亩,人口603人,全村领导班子团结,林业厅阳曲县苗圃基地坐落于该村,全村规划整齐划一,环境优美。全村领导班子团结,集体经济较强,多年被评为全镇先进村集体。村民们的生活与时俱进。  

思西村

  阳曲县泥屯镇思西村,全村960余户,2900余人,现有土地面积40000余亩,耕地面积6300余亩,退耕还林4000余亩,是全县面积最大的自然村。思西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距省城太原只有25公里,交通便利,临近高速出口,东西北三面环山,具有背风朝阳,光照充足,无霜期长的气候特点。周边无任何企业污染,天然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环境非常适宜搞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种植。   全村经济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生产方式依旧是粗放式的传统耕作方式。历年来曾以:荆条编织、养殖蛋鸡、种植旱地西红柿、养殖奶牛等作为经济支柱。以发展小型而零散的商业贸易、建筑业、交通业、服务业以及劳务输出等为辅助产业。   思西村现为太原市的贫困村,已经被列入山西省片区经济开发的范畴。全村上下本着立足本地、服务省城、把握机遇、借力发展的理念,从2009年开始,筹集各方资金,大力发展日光温室蔬菜大棚。规划占地面积500余亩,已建成日光温室43栋、春棚(拱棚)43座,已全部投入生产。每栋温室年产蔬菜35000斤,每座春棚年产蔬菜16000斤,年生产蔬菜总计近220万斤,年营业额310万元,盈余217万元。这为村民脱贫致富指明了方向。   思西村历史悠久,人性敦厚,村民秉性豪放,德行温良。素有广交天下朋友之传统。我们诚邀五湖四海,各行各界精英来我村合作发展做朋友。   联系电话 0351—5588062   

泥屯村

  阳曲县泥屯镇泥屯村位于阳曲县泥屯镇中心地带,是泥屯镇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东距县城15公里,南距省城太原市区18公里,全村总面积10平方公里,建成区域面积5平方公里,辖泥屯、泥屯山、西泥屯三个自然村,平均海拔在880米,我村沟壑纵横,坡耕地占全村耕地的65%,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区。全年无霜期150天,开始于今于5月上旬,年降雨量480毫米,大部分降雨集中在7、8、9月之间,年平均气温8.9摄氏度。全村共782户,2125人,总耕地面积3839亩,人均耕地面积1.9亩,主要作物为玉米、高粱、豆类,耕地模式为一年一耕种。境内矿山石灰岩储量丰富,地下水资源充足,黄东公路、权西公路纵横直贯,交通便利,移动联通机站坐落其间,村内共凿深井4眼,发展经济核桃林1000亩,果树500亩,水浇地600余亩,大力引进石料企业,发展投资规模在300万元以上的石料厂6家。   泥屯村党支部共有党员员44人,张文生任支部书记,张文寿、张振明、张炜、田建军为支部委员,田连生任村委主任,两委成员有很好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着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踏踏实实勇于创新的干劲。大力扶持教育事业,在改善教学环境的同时,对每位考入大学的学生予以奖励。并兴建了农家书屋,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全村生活用水全天侯免费供应,实现旧村改造,硬化、绿化街道并安装路灯60余盏,同时还配备20名专职卫生清理员来清理村镇卫生,实现了全村的净化、亮化、绿化、硬化。各项事业均取得长足的发展。   

松树村

  松树村隶属山西省太原市泥屯镇,位于泥屯镇西边,北距县城17公里,南距省城20公里,由松树、南山、西沟3个自然村组成,约700余户,1600多人,其中劳动力人口为350多人。妇女和老人在家务农,60岁老人220多人,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其中有部分在市里打零工。村里有党员54人。其中耕地面积为4344.6亩,以种植玉米、小杂粮、蔬菜、果树种植为主,是典型的农业村。全村通水通电情况较好,家家通电通自来水,大部分人家拥有电视、VCD或DVD。  

赤泥社村

  赤泥社村地处耀子村和龙泉村中间,是泥屯境内汾河水系源头所在地,全村共有耕地1454亩,224口人。   赤泥社村是我镇养殖业较为繁荣的村子,全村依托山区丰富的牧草资源,农民养殖方兴未艾。   在发展过程中,该村十分重视村组建设,无论是合作医疗还是养老保险,无论是新农村建设还是护林防火,都能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积极完成工作任务,一个坚强的,充满活力的赤泥社村两委正带领该村百姓向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进。   

东青善村

  东青善村位于阳曲县泥屯镇的最南面,是泥屯镇通往太原的南大门,距镇政府约3公里,全村耕地面积约4930亩,主要以种植玉米和谷子为主; 509户, 1537人。近年来,支部村委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群众以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的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省,县关于农村的有关政策,结合我村实际,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这一总体目标而努力。    该村硬化了村里所有的道路,并安装了路灯,极大的方便了村民的生活。村里还建设了村民健身活动室,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该村还积极响应上级的号召,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彻底改变了以往脏、乱、差的形象,美化了村里的环境,改善了东青善村的村容村貌。    东青善村围绕新农村建设,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受到了上级的多次表彰。   

西青善村

  西青善村位于阳曲县泥屯镇南部,北临张家庄村,南与芦家河村接壤,西靠苏村,东临泥屯河。现有耕地2200余亩,人口544人。   西青善村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适合瓜果生产。近几年,该村充分发挥优势,大力调整种植结构,全村大面积种植瓜果,使西青善村成为我镇甜瓜和西瓜的重要产地。境内现存元代砖塔,是全县乃至全省的珍贵文物。   去年,太佳高速绕村而过,为西青善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太佳线的贯通,西青善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发展速度会大大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会发生质的飞跃。   

伽东村

  伽东村位于距泥屯镇政府所在地北1公里处,全村250户,870人,该村党支部现有党员24名。伽东村位于黄土高原区,干旱、少雨,农作物多为谷子、玉米、红薯等。该村有石料厂3家,是该村集体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目前,在村两委的领导下,伽东村全体村民正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全面建设繁荣、和谐、稳定、生态优美的新伽东。   

白家社村

  泥屯镇白家社村位于泥屯镇北1.5公里处,占地8平方公里,耕地1977亩,全村共168户,485人,劳动力284人。现有党员16名,其中女党员3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名,40岁以下党员2名。村经济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另外还有20余户村民发展旱地蔬菜种植,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民生改善,建设宜居新农村。村党支部、村委会立足村情实际,转变作风抓落实,党员带头树典型,开拓创新求突破,狠抓各项关键措施落实,创先争优,争创一流,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升。一是狠抓了标准化村阵地建设。去年7月份,该村投资13.26万元,修建了村委会办公室、会议室、党员活动室共123.6平方米,添置了桌椅、电视机、电脑、音响等电教设施,使村委会面貌焕然一新,既改善了工作环境,又加强了阵地建设,为文明化建设增添了新的亮点,彻底解决了村支部无办公场所、党员无活动阵地的问题。二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该村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依靠不断壮大的集体经济,投入8万余元,硬化广场1024平方米;投入资金,硬化了进村道路;并配备了篮球架等各种活动设施,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在注重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同时,我们也十分重视村容村貌的治理。在各级部门和各界人士的支持下,白家社村实施了村庄绿化、美化工程,铺开了以改厨、改厕为主要内容的洁净工程;配备了专用垃圾车,使村内环境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根本治理,村容村貌日益改观,一个干部凝心聚力抓发展,群众一心一意忙致富的浓厚氛围正在形成。   今后两年,该村将在泥屯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为将白家社村建设成为富强、和谐、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贡献力量。   

岔上村

  阳曲县泥屯镇岔上村位于阳曲县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38°11′59″ ,北纬112°30′39″。海拔1200米,无霜期130天,年平均降水量580毫米,年平均气温6.5——8.3℃,在气候区划中,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冬季干冷漫长,夏季湿热多雨,春季升温急剧,秋季降温迅速,春秋两季短暂多风,干湿季节分明的特点。全村山多沟深,土层薄,全村有少量的河地外,大部分是浅土层的坡地,土地贫脊,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粮食产量低,土地收益差。   岔上村辖13个自然村,土地总面积约75592亩,实际耕地面积5900亩,其中荒沟荒坡24000亩。土地利用率为40%。年平均降雨量为500mm,且降雨量变化很大,年内分配也不均匀。村庄内沟壑纵横,地形起伏较大,具有面积大、人口少、居住集中等特点,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生态村。   

龙泉村

  龙泉村位于泥屯镇西北25公里处,该辖区共有居住人口534人,耕地面积2876亩,主要以种植大田作物为主,如玉米、谷子、土豆、黄豆等。该村的西面有环境优美的旅游地三藏寺,相传是唐代建筑,为纪念唐三藏而修建。   

石家庄村

  石家庄村位于泥屯镇东北,原岔上乡西南,距县城35公里,距泥屯镇20公里,距岔上村5公里。东与忻州市接壤,是典型的山区贫困革命老区村。境内荒坡荒地面积广阔,有发展畜牧业的优良条件,全村191户615 人,耕地面积3830亩。   该村有明代天启年间重修的净居寺、玄天洞、王帝庙等文物经典,还有八洞神仙下过的棋盘石。村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谷子、豆类,全年无霜期120天。村域内无任何工业污染,空气质量优级,是“天然氧吧”。近年来,该村两委班子团结奋进,坚持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观,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人居环境,村民素质显著提高,正向小康村行列迈进。   

权庄村

  权庄村是我镇最北的行政村,北与忻州市接壤,南于龙泉村为邻,东与石家庄村接壤,西面是西凌井乡。目前,有土地1616亩,人口286人。   泥屯至忻州的主干线权新线就通过这里,传统的千年古商道和老区精神培养了权庄人民勤劳朴实的精神,该村充分利用海河河系源头水源充足的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业发展迅速。   

耀子村

  耀子村位于泥屯镇北17公里处,由两个自然村组成,目前,有土地1952亩,90户,人口265人,88头大牲畜,村里的收入主要是种植和养殖为生,有近150人在外务工。由于自然原因,历史上严重缺水,人口逐年减少,为解决缺水问题,耀子村党支部和村委班子团结一心,争取资金,为耀子村解决了多年来吃水难的问题,    耀子村是我镇养殖业较为繁荣的村子,全村依托山区丰富的牧草资源,农民养殖成为这一地区的主产业。   

南路村

  阳曲县泥屯镇南路村位于泥屯镇西北2.5公里处,由南路、北路、北山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以农业种植为主,发展林果种植、养殖、运输为辅等多种经营。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全村共495户、1485人,劳动力660人、党员55人,耕地7789亩,坡梁耕地占70%。其中北路自然村位于南路正北1公里处,共75户、275人、2120亩耕地、坡梁耕地占60%;北山自然村位于南路西北5公里处、37户、115人、780亩耕地、均属坡梁沟地。   近年来,南路村在各级部门和领导的关心下,以创先争优为动力,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为契机,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加大设施建设,塑造新风貌。南路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村,到目前已完成饮水、进村水泥路、篮球场、卫生室、图书室、活动中心、远程教育活动室、绿化等项目设施建设,新舞台正在建设之中,村容面貌焕然一新。二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新产业。根据村情实际,村集体组织群众大规模栽种核桃树等经济树木,现在全村已栽种1000多亩核桃树,并且规模还在不断扩大,相信未来一定能形成规模产业。另外还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下,采用测土施肥的方法具体测量了土壤成分,使施肥更加科学化,产量也更高,进一步提高村民收人。三是加强党的建设,发挥主阵地作用。党员之家建有远程教育学习点,配备有电视、投影仪、音响等设备,电教功能非常完善。站点按需播放节目,最大限度地吸引了周边党员群众接受教育。四是丰富文化活动,营造新村风。我村在每年正月闹红火的时候,都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利用新建篮球场、活动中心等设施,扎实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得到了加强,提高了乡风文明程度。   


石家庄村特产大全




石家庄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