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太原 >> 娄烦县 >> 娄烦镇 >> 凤凰村

凤凰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凤凰村谷歌卫星地图)


凤凰村简介

  凤凰村位于县城东南10公里处,隶属于娄烦县娄烦镇,东临瓦子坪村,南与天池店乡接壤,北靠我家村,西临白道坡村;地形呈北高南低之状,土地分梁(山梁)地、山腰、山顶林地。
  全村总户数78户,总人口230人,全部为汉族人口,其中贫困户31户、69人,低收入户45户、115人;有劳动力68人,其中文盲、半文盲58人,小学文化80人,初中文化105人,高中文化45人;常年外出务工人数55人。
  全村幅员面积10006.8亩,耕地面积860亩,其中梯田地300亩,梁地560亩,退耕地1129.48亩,人均耕地3.7亩。农作物以种植土豆、谷物为主;养殖业以猪、牛、羊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910元。
  全村建筑模式主要以窑洞为主,分布不均,街道陡峭;全村通电率达到100%、有线电视、电话覆盖全村,全部村民饮上了自来水;本村文化场所一处,文化活动积极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123100 030000 -- 查看 凤凰村谷歌卫星地图

凤凰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凤凰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娄烦第二社区

     娄烦第二社区是县政府和镇政府所在地,成立于1992年2月,属城中城区域,辖区面积0.25平方公里,现有北大街旧城区和南大街新城区两个居民小区,住户789户,常住人口3156人,非农户,479户。1916人,农户310户,1240人。流动人口约2500人左右,辖区单位9个,其中机关单位9个,学校有县城第一、二实验小学,二中和娄烦中学共4所,医院有县医院1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1个,个体商业网点4个, 有志愿者队伍1支20人。   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情况:社区工作人员6名,其中专职党务工作者3人,选聘到社区工作的大学毕业生1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街道选派到社区的1名(劳动协-),   全村面积0.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8亩,其中坪地230亩,梁地48亩,农作物以种植土豆、谷为主;养殖业以猪、牛、羊为主。   全村主要有街道三条,主街道4公里,小巷2公里;全村通电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350户安装了程控电话,村民全部饮上了自来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本村文化活动积极,有高跷、舞龙等表演传统 。   娄烦二居委,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积极探索农村工作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夯实基础管理,全村各项事业正日益完善和蓬勃发展,前进中的娄烦二居委正在为构建新农村建设发展目标与和谐二居委建设而努力奋斗。   

娄烦第一社区

     娄烦第一社区是县政府和镇政府所在地,成立于1992年2月,属城中城区域,辖区面积0.3平方公里,现有北大街旧城区和南大街新城区两个居民小区,住户620户,常住人口2860人,流动人口约1800人左右,辖区单位5个,其中机关单位5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2个,个体商业网点9个, 有志愿者队伍1支22人。   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情况:社区工作人员5名,其中专职党务工作者2人,选聘到社区工作的大学毕业生0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街道选派到社区的1名(劳动协-),   全村面积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0亩,其中坪地200亩,梁地36亩,农作物以种植土豆、谷为主;养殖业以猪、牛、羊为主。   全村主要有街道三条,主街道2公里,小巷2公里;全村通电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350户安装了程控电话,村民全部饮上了自来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本村文化活动积极,有高跷、舞龙等表演传统 。   娄烦一居委,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积极探索农村工作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夯实基础管理,全村各项事业正日益完善和蓬勃发展,前进中的娄烦一居委正在为构建新农村建设发展目标与和谐一居委建设而努力奋斗。   

娄烦第三社区

  娄烦第三社区成立于1992年2月,辖区面积0.28平方公里,现有10个居民小区,居民住宅楼0栋, 娄烦三居委隶属娄烦县娄烦镇,地处县城涧河与细米河交汇处,东临无名路,南靠姚罗村,北靠周洪山,西与娄烦二居委接壤;属城郊型;地形平坦,土地分沟滩田、梁(山梁)地、山腰、山顶林地。   全村总户数574户,总人口2928人,其中非农户272户,1581人,农户302户,1347人。全部为汉族人口,其中贫困户610户、1700人,有劳动力1200人,其中文盲、半文盲300人,小学文化800人,初中文化800人,高中文化400人;常年外出务工人数900人。辖区单位3个,其中机关单位2个,学校1个,医院0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没有,个体商业网点50个,有一个志愿者队伍。   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情况:社区工作人员6名,其中专职党务工作者3人,选聘到社区工作的大学毕业生1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街道选派到社区的1名(劳动协-),   全村面积0.2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8亩,其中坪地230亩,梁地48亩,农作物以种植土豆、谷为主;养殖业以猪、牛、羊为主。   全村主要有街道三条,主街道3公里,小巷2公里;全村通电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350户安装了程控电话,村民全部饮上了自来水;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本村文化活动积极,有高跷、舞龙等表演传统 。   娄烦三居委,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积极探索农村工作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夯实基础管理,全村各项事业正日益完善和蓬勃发展,前进中的娄烦三居委正在为构建新农村建设发展目标与和谐三居委建设而努力奋斗。   

西街村

  娄烦县娄烦镇西街村位于汾河水库西岸,距县城四公里,属于全县库区移民村。全村共有179户, 589人,其中党员17人,全村土地总面积2061亩,其中耕地面积460亩,退耕地500.94亩,林地面积为1090亩。   在县委组织部的正确指导下,在娄烦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村党支部严格按照选派干部“六句话”要求,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蒲峪村为目标,认真履行职责,开展了各项工作。一、夯实基础,加强组织建设。我蒲峪村积极响应上级的农村阵地建设任务,投资14万元,重新修建了村级阵地场所。新增了村委会议办公室,党支部办公室,党支部会议室;重新整理了档案,实现了各种资料分类归档;同时重新用上了闲置多年的多媒体设备,远程教育设备等,给村民们适时播放当前最新的时事新闻或是一些科普技术的视频,使村民们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加强班子的团结,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先锋网站等手段,利用党员会议等形式,加强学习,从而提升党员素质。;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大力贯彻落实农村基层组织“六大载体”建设;根据上级的部署和要求,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二、强化为民服务意识,积极为民办实事。1、严格按照低保户评定程序,积极做好了2010年低保户评定工作。2、认真、合理安排好救灾、救济款物,切实使困难群体得到政府的救助。3、认真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工作,在村组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村今年的参保率达到99%。5、铺设管网800多米,改造水源一处,改善了人畜饮水水源的水质。6、种植经济林470多亩,形成规模性的棵桃树种植区域,实现了村民的多渠道增收。   7、实施节水灌溉工程,修建了高位水池,铺设了压力管道,实现了1050亩农耕地的灌溉。8、专门聘请卫生保洁员,对村庄主干道定期清扫,积极开展清洁村庄活动;   今年,在县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下,在镇党委的具体指导下,我们将继续为把蒲峪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发展规划   一、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对后备干部的教育和培养,为明年的村两委换届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进一步理清经济发展思路,促进村级经济的发展及村民增收。继续扩大经济林种植面积,由原来的470亩增加到600亩;确保来年有好的效益;新增大棚蔬菜120亩,继续扩大村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继续改造田间道路和生产道路,为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   三、落实责任,抓好日常工作。   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意识,扎实抓好计划生育、森林防火、防汛、安全生产等日常工作。   

新良庄村

  新良庄村基本概况    新良庄村隶属于娄烦县娄烦镇,地处县城东区、东临官庄村,南靠涧河,北靠周洪山,西与河家庄接壤;据县城不到1公里;属城郊型;地形呈西高东低之状。 全村总户数230户,总人口661人,全部为汉族人口,其中贫困户130户、450人,有劳动力476人,其中文盲、半文盲72人,小学文化230人,初中文化210人,高中文化225人;常年外出务工人数60人。    全村幅员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60亩,退耕地180.7亩,农作物以种植土豆、谷为主;养殖业以猪、羊为主。全村粮食总产30吨,人均占有粮食45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960元。    全村主要有街道三条,主街道3公里,小巷10公里;全村通电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120户安装了程控电话,村民全部饮上了自来水;村内有小学一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   

城北村

  城北村隶属娄烦镇,位于汾河水库上游,距县城3公里,东临西果园,西接三元村,岚马线贯通村中,交通十分便利,地下没有宝藏,地上无资源,属纯农业性农村,全村现有耕地面积890亩,种植业以蔬菜,谷子,玉米等杂粮为主,传统养殖业以猪,鸡,为主,全村现有个体小商店3家,运输车辆2辆,其中种植业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全村共有163户,576人,劳动力400余人,党员24名,五保户1人,低保户6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  

任家沟村

  任家沟村隶属娄烦镇,位于汾河水库西岸。全村在册人口总数137户,446人。耕地面积总数2200亩,其中退耕地442.3亩,主要种植银翘。机动地800亩,种植业以谷子,玉米等小杂粮为主。属于传统农业。养殖业以养鸡和羊为主。共有劳动力200余人,党员25人,五保户2人,新型农村参合率100%。  

塔圪垛村

  塔圪垛村受太原市管辖,边上有席岭村,任家沟村,崖窑足村,姚罗村,环境幽美,民风淳朴,物产丰富,水光山色   主要农产品:沙果,草莓,秋葵,葡萄干   村内单位:塔圪垛村广播站,塔圪垛村党支部,塔圪垛村村委会   

杜家岭村

  杜家岭村村级概况   娄烦县娄烦镇杜家岭村位于汾河水库西岸,距县城12公里,全村共有63户, 170人,全村土地总面积1400亩,其中耕地面积1200多亩,退耕地311.2亩。    在县委组织部的正确指导下,在娄烦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村党支部严格按照选派干部“六句话”要求,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蒲峪村为目标,认真履行职责,开展了各项工作。   

第二足村

  娄烦镇第二足村位于县城西南方向,距离县城3公里左右,是一个自然村,辖于崖窑足村。全村总人数259人,总户数65户,60岁以上老人22人,常驻村里的人口为老人居多,年轻代作为新生代农民工闲时外出务工,忙时回家种地。    全村耕地面积1595.74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564.31亩。荒地面积1234.12亩。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强有力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带动下,村面貌焕然一新.    第二足与崖窑足村村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积极探索农村工作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夯实基础管理,全村各项事业正日益完善和蓬勃发展,前进中的崖窑足村正在为构建和谐生态环保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而努力奋斗。   

大夫庄村

  大夫庄村隶属娄烦县娄烦镇,地处县城西、涧河与细米河交汇处,东临童子崖,南靠涧河,北靠周洪山,西与边家庄接壤;据县城1公里;属城郊型;地形呈西高东低之状,最高海拔1280米,最低海拔1250米,土地分沟滩田、梁(山梁)地、山腰、山顶林地。   全村总户数557户,总人口1874人,全部为汉族人口,其中贫困户362户、1218人,低收入户84户、283人;有劳动力1200人,其中文盲、半文盲150人,小学文化350人,初中文化525人,高中文化175人;常年外出务工人数650人。   全村幅员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40亩,其中坪地800亩,梁地1240亩,退耕地1000亩,人均耕地1.1亩。农作物以种植土豆、谷为主;养殖业以猪、牛、羊为主。全村粮食总产250吨,人均占有粮食13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051元。   全村主要有街道一条,主街道3公里,小巷2公里;全村通电率达到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350户安装了程控电话,557户全部村民全部饮上了自来水;村内有小学一所,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本村文化活动积极,有高跷、舞龙等表演传统 。   大夫庄村,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积极探索农村工作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夯实基础管理,全村各项事业正日益完善和蓬勃发展,前进中的大夫庄村正在为构建新农村建设发展目标与和谐大夫庄村建设而努力奋斗。   

童子崖村

  童子崖村基本情况    童子崖村隶属于娄烦县娄烦镇,地处县城城郊东与县城城郊与县城接壤,南靠涧河,北依周洪山,西邻大夫庄,属城郊型型村庄。    全村现有农户156户,共计589人。60岁以上的有58人,占总人数的9.8%。18岁以上的有298,占总人数的51%。劳动力260人,暂住人口1100人;土地总面积4800亩,其中耕地总面积1200亩,退耕地755亩,生态林505亩,经济林250亩,人均耕地2亩,荒山荒城地3400亩。    经济状况;2010年社会总产值98万元,人均收入1000多元。    产业状况;种植方面,有菜园子地35亩,17户种植,未形成规模,且缺乏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收入低下,坡梁地主要以种土豆、谷子、糜黍等小杂粮为主,依靠单纯的农业种植生产收入,种植的品种,质量一般,缺乏农业设施投入,主要进行露地生产。养殖方面禽类以传统的散户养殖为主共计9户养鸡共65只,有初具规模的养羊户1户,养殖山羊50只。    工企业方面;没有村自办企业,全村有商铺22家,饭店1家,大小运输车22辆。    基础设施状况;全村有住户524间,主要以砖房为主,人均住户面积16平方米,其中危房52间,面积780平方米,本村用电基本解决,供电能力充足能够满足生产生活需要,饮水全部用上自来水,手机入户率99%,有线无线收视率95%,宽带入户率11%/。    文卫生状况;本村有小学一所,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巩固率100%;村级卫生所一所,有赤足医生一名,小病不应出门。目前参加医保率为100%。   

河家庄村

  河家庄村村级概况   一、基本情况   (一)村域自然资源情况   河家庄要隶属娄烦县娄烦镇,县城东临新良庄,南靠居民区,西与县城等连,北靠周洪山。距县城零公里;村属纯农业和城郊型;全村土地总面积4000亩,其中耕地总面积980亩,退耕地327亩,人均耕地0.66亩。通往外地主要道路有一条北大街路质状况差,村主街道有9条泥宁路,本村属大陆性季节气候,年平均降水量420—500毫米;除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份;日照时数8小时。   (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概况   现有农户248户,人口968人,其中劳动力310人。2008年社会总产值77.40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30%,为23.23200元;第三产业产值(含劳务输出)占部产值的70%,为54.20800万元,其中外出劳务输出人员40人,占全村劳力7.75%;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元。   2、产业发展情况   现有农业主要以山药、玉米、谷子等小杂粮为主,依靠单纯的农业和植生产收入,种植的品种、质量一般;缺乏农业设施投入,主要进行露地生产,不能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受市场制约大;且缺乏农业合作经营组织,养殖业以传统的散户养殖为主,未形成规模。二三产业现状:河家庄村没有村自办企业,全村有商店3家、运输车辆5辆。   (三)基础设施状况   1、住宅   全村有住房968间。主要以砖房窑洞为主,人均住房面积15平米。基其中有危房13间,窑洞60眼,面积510平米,本村用电基本解决,供电能不充足,不够满足生产生活要需要。20%的住户配备暖气设备。   2、环境   本村有小卖部参家,尚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常购物需要,还需依托娄烦县城。本村绿化地带主要集中于村北山梁、校园及公路两旁,绿化达到一般水平,绿化率达20%,人均10株。   3、污水、垃圾处理   为改烃村容村貌,两委组织实施生活垃圾定点堆放,专门修建垃圾池2座。村庄雨水、生活用水的排放为自然排放,且有污水处理设施。   4、电话、有线电视   本村现有123户安装电话,电话入户率为42%;有线、无线电视收率为60%。   (四)社会事业情况   1、教育文化卫生状况   本村设有小学一所,适龄儿单入学率为100%,巩固率为100%。无定点文化活动场所,文化生活以村民自娱为主。无村级卫生所,有赤脚医生1名,村民大病要到县医院治疗。目前900人享受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为90%。   2、社会保障   本村五保户为3户,参保率为30%,应享受低保人数为200人,享受率为40%;村民养老主要依靠子女赡养和邻里互助。   3、基层民主建设   村里党员16人,村两委班子共5人。其中高中文化程度4人,现有村民代表9名,村务公开、民主议事制度执行较好,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理财。   

三元村

  三元村隶属娄烦县娄烦镇,地处县城东面,汾河水库上游,距县城2公里;南通静乐,北到岚县,东到县城,是娄烦县交通要道,其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不可忽视。现在农户526户,人口1626人,其中劳动力758人。常驻村里的人口为老人居多,年青一代作为新生代农民工闲时外出务工,忙时回家种地。全村耕地面积1424亩,种植业以蔬菜,谷子,玉米等杂粮为主,传统养殖业以猪,鸡,为主,全村现有个体小商店9家,运输车辆12辆。其中种植业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村里有一所小学学校,一所中学。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强有力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带动下,村面貌焕然一新.   三元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积极探索农村工作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夯实基础管理,全村各项事业正日益完善和蓬勃发展,前进中的三元村正在为构建和谐生态环保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而努力奋斗。   

西果园村

  西果园村位于娄烦县城东部汾河水库畔,距县城中心3公里,全村328户,1064人。耕地2200亩,村民种植甜瓜、西瓜、玉米、土豆等在县城零售  

娄家庄村

  娄家庄村隶娄烦县娄烦镇,辖大圪垛,白道坡两个自然村,东临姚罗,南靠白道,北依县城,向西与大夫庄接壤,距县城不到1华里;属城郊型型村庄。    全村现有农户368户,人口1648人,其中劳动力624人。全村土地总面积4100亩,其中耕地面积2963亩,退耕地1072亩,人均耕地1.3亩。    全年社会总产值252.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占总产值的47%,第三产业占总产值的53%,外出务工人员319人,占全村劳力51%,农民人均收入2000元,第三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人均产值705元。全村有住房1083间,主要以砖房为主,人均住房面积16平米,其中有危房270间,面积共5685平米。本村用电全部解决,供电能力充足能够满足生产生活需要,饮水全部饮用深井水。    农业方面依靠单纯的农业种植生产收入,种植的品种,质量一般,缺乏农业设施投入,主要进行露地生产。工企业方面,没有村自办企业,全村有商店3个,经营日用百货。大小运输车39辆。    文教卫生状况;本村有小学和幼儿园各一所,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巩固率100%;村级卫生所一所,有村级医生一名,小病不用出门。目前参加医保率为100%.    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全体村民积极探索农村工作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夯实基础管理,全村各项事业正日益完善和蓬勃发展,前进中的娄家庄村正在为构建新农村建设发展目标与和谐娄家庄村建设而努力奋斗。   

范家村

  范家村基本概况    范家村隶属娄烦县娄烦镇,位于汾河岸边,紧邻尹家窑村。全村共有农业人口194户,552人。种植业以玉米,谷子等小杂粮为主。退耕地主要种植经济林,养殖业以养羊和鸡为主。由于受地质灾害影响,全村在县委、县政府政策扶持下以整体搬迁到县城移民东区。实现了水电暖100%全覆盖,村民过上了幸福安康的新生活。 范家村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积极探索农村工作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夯实基础管理,全村各项事业正日益完善和蓬勃发展,前进中的范家村正在为构建新农村建设发展目标与和谐二居委建设而努力奋斗。   

蒲峪村

  娄烦县娄烦镇蒲峪村位于汾河水库西岸,距县城四公里,属于全县库区移民村。全村共有238户, 938人,全村土地总面积2650亩,其中耕地面积1550亩,退耕地1100亩。   在县委组织部的正确指导下,在娄烦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村党支部严格按照选派干部“六句话”要求,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蒲峪村为目标,认真履行职责,开展了各项工作。一、夯实基础,加强组织建设。我蒲峪村积极响应上级的农村阵地建设任务,投资14万元,重新修建了村级阵地场所。新增了村委会议办公室,党支部办公室,党支部会议室;重新整理了档案,实现了各种资料分类归档;同时重新用上了闲置多年的多媒体设备,远程教育设备等,给村民们适时播放当前最新的时事新闻或是一些科普技术的视频,使村民们得到了真正的实惠;加强班子的团结,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先锋网站等手段,利用党员会议等形式,加强学习,从而提升党员素质。;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大力贯彻落实农村基层组织“六大载体”建设;根据上级的部署和要求,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二、强化为民服务意识,积极为民办实事。1、严格按照低保户评定程序,积极做好了2010年低保户评定工作。2、认真、合理安排好救灾、救济款物,切实使困难群体得到政府的救助。3、认真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工作,在村组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村今年的参保率达到99%。5、铺设管网800多米,改造水源一处,改善了人畜饮水水源的水质。6、种植经济林470多亩,形成规模性的棵桃树种植区域,实现了村民的多渠道增收。   7、实施节水灌溉工程,修建了高位水池,铺设了压力管道,实现了1050亩农耕地的灌溉。8、专门聘请卫生保洁员,对村庄主干道定期清扫,积极开展清洁村庄活动;   今年,在县委组织部的统一部署下,在镇党委的具体指导下,我们将继续为把蒲峪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发展规划   一、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对后备干部的教育和培养,为明年的村两委换届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进一步理清经济发展思路,促进村级经济的发展及村民增收。继续扩大经济林种植面积,由原来的470亩增加到600亩;确保来年有好的效益;新增大棚蔬菜120亩,继续扩大村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继续改造田间道路和生产道路,为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   三、落实责任,抓好日常工作。   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意识,扎实抓好计划生育、森林防火、防汛、安全生产等日常工作。   

向阳村

  向阳村隶属娄烦县娄烦镇,地处县城东南处,东临塔圪垛,北依蒲峪,西与席岭村接壤;距县城8公里;村属纯农业型;全村徒弟面积1280亩,其中耕地面积280亩,退耕地469亩,人均耕地4亩,通往外界的主要道路1条,村主要街道有2条,已经全部硬化。    现有农户84户,人口305人,全村住房124间,主要以砖房为主,人均住房面积20平米,其中劳动力160人,外出劳务人员20人,占全村劳动力的13%.农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席岭村

  娄烦镇席岭村位于县城东南方向,距离县城35公里左右。村庄为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相间、崎岖不平、水土流失地貌。全村共有89户,有404人。其中文盲占8成以上,常驻村里的人口为老人居多,年青一代作为新生代农民工闲时外出务工,忙时回家种地。耕地面积1300多亩。目前村里没有小学学校,村里没有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也没有小规模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我村的资源禀赋是地处山沟,光照昼夜温差大,决定了作物个大,糖分多。但是发展的瓶颈是缺水和道路运输。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强有力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带动下,村面貌焕然一新,引进了扶贫羊,科技惠农初露端倪,农家小西瓜也有特色。小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村通工程的兴建,为我村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条件。   

小泉沟村

  娄烦镇小泉沟村位于县城东南方向,距离县城10公里左右。村庄为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相间、崎岖不平、水土流失地貌。全村共有64户,有182人。其中文盲占6成以上,常驻村里的人口为老人居多,年青一代作为新生代农民工闲时外出务工,忙时回家种地。耕地面积1600多亩。目前村里没有小学学校,村里没有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也没有小规模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我村的资源禀赋是地处山沟,光照昼夜温差大,决定了作物个大,糖分多。但是发展的瓶颈是缺水和道路运输。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强有力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带动下,村面貌焕然一新.   

凤凰村

  凤凰村位于县城东南10公里处,隶属于娄烦县娄烦镇,东临瓦子坪村,南与天池店乡接壤,北靠我家村,西临白道坡村;地形呈北高南低之状,土地分梁(山梁)地、山腰、山顶林地。   全村总户数78户,总人口230人,全部为汉族人口,其中贫困户31户、69人,低收入户45户、115人;有劳动力68人,其中文盲、半文盲58人,小学文化80人,初中文化105人,高中文化45人;常年外出务工人数55人。   全村幅员面积10006.8亩,耕地面积860亩,其中梯田地300亩,梁地560亩,退耕地1129.48亩,人均耕地3.7亩。农作物以种植土豆、谷物为主;养殖业以猪、牛、羊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910元。   全村建筑模式主要以窑洞为主,分布不均,街道陡峭;全村通电率达到100%、有线电视、电话覆盖全村,全部村民饮上了自来水;本村文化场所一处,文化活动积极  

白道村

  娄烦镇白道村位于县城南面,距离县城5公里左右,西临崖窑足村,东靠凤凰村,村庄为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相间、崎岖不平、水土流失地貌。   全村总人数325人,总户数80户,常驻村里的人口为老人居多,年青一代作为新生代农民工闲时外出务工,忙时回家种地。耕地面积1200亩,其中机动地面积50亩。目前村里有一所小学学校,但学生不多。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强有力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带动下,村面貌焕然一新.   白道村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积极探索农村工作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夯实基础管理,全村各项事业正日益完善和蓬勃发展,前进中的白道村正在为构建和谐生态环保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而努力奋斗。   

四家坪村

  四家坪村村级概况    四家坪村,位于娄烦镇中部,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形。现有69户,总人口326人。受地理位置的影响,该村经济主要以农业种植为主,同时发展小型养殖业。我村的资源禀赋是地处山区,光照昼夜温差大,决定了作物个大,糖分多。但是发展的瓶颈是缺水和道路运输。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强有力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带动下,村面貌焕然一新,科技惠农初露端倪,农家西瓜种植很有特色。小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村通工程的兴建,为我村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条件。   

红崖头村

  娄烦镇红崖头位于县城东南方向,距离县城6公里左右。村庄为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相间、崎岖不平、水土流失地貌。全村共有62户,有167人。其中文盲占6成以上,常驻村里的人口为老人居多,年青一代作为新生代农民工闲时外出务工,忙时回家种地。耕地面积530多亩,退耕面积814亩。目前村里没有小学学校,村里没有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也没有小规模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我村的资源禀赋是地处山沟,光照昼夜温差大,决定了作物个大,糖分多。但是发展的瓶颈是缺水和道路运输。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国家强有力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带动下,村面貌焕然一新,引进了扶贫羊,科技惠农初露端倪,杏树种植也有特色。小水利设施的逐步完善,村通工程的兴建,为我村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条件。   

我家村

  我家村位于县城南5公里处,隶属于娄烦县娄烦镇,东临红崖头村,南靠凤凰村,北靠南山公园,西临白道村;地形呈西高东低之状,土地分梁(山梁)地、山腰、山顶林地。    全村总户数72户,总人口212人,全部为汉族人口,其中贫困户40户、82人,低收入户10户、25人;有劳动力52人,其中文盲、半文盲50人,小学文化101人,初中文化86人,高中文化25人;常年外出务工人数52人。    全村幅员面积9580亩,耕地面积2700亩,其中梯田地800亩,梁地1720亩,退耕地180亩,人均耕地12.7亩。农作物以种植土豆、谷物为主;养殖业以猪、牛、羊为主,农民人均纯收入800元。    全村主要有街道一条,主街道1公里,小巷5条;全村通电率达到100%、无有线电视,72户全部村民全部饮上了自来水;本村文化活动积极,主要以秧歌,唱道情等表演传统为主。    我家村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村两委干部的带领下,积极探索农村工作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夯实基础管理,全村各项事业正日益完善和蓬勃发展,前进中的我家村正在为构建和谐生态环保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而努力奋斗。   

姚罗村

  姚罗村隶属娄烦县娄烦镇,地处县城东侧,东临新良庄,南靠南山公园,北依县城,西与县城接壤,距县政府0.5公里。村属纯农业型,全村土地总面积1500亩,其中耕地总面积500亩,退耕地总面积420亩,人均耕地0.9亩。通往外界的主要道路有3条,路质状况良好,村主街道有3条,状况较差。全村有住房640间,主要以砖房为主,人均住房面积34.8平米,其中砖房7间,窑洞35眼为危房,面积608.5平米。水电覆盖率100%,暖配套率为65%。    姚罗村环境建设分为购物环境、环境绿化等,本村有商店4家,生活日杂用品品种齐全,货源基本来源于县城。本村绿化地带分布于公路两旁及村周围,绿化率达30%,人均植树8株。   

尹家窑村

  尹家窑村基本概况    尹家窑村隶属娄烦镇,位于汾河水库西岸,距县城6公里,东临旧城北,西接西果园,南对西街村,北至范家村,岚马线贯通村中,交通十分便利,地下没有宝藏,地上无资源,属纯农业性农村,全村总面积7000余亩,其中:退耕面积1118亩,现有耕地面积2240亩,种植业以玉米,谷子等小杂粮为主。全村共有624户,2110人,劳动力900余人,党员34名,五保户15人,低保户14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人均收入2340元。   


凤凰村特产大全




凤凰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