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郊区杨家庄乡黑土岩村地处阳泉市杨家庄乡东部,占地面积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28亩,全村300户,人口950人,其中农业人口910人。黑土岩村有村办卫生所一所;小学一所,教学设备齐全,师资优良,校舍环境舒适;功能一流的幼儿园一所,各项设施齐全。村党总部现有党员46人,村委成员全部为党员,是一支老中青结合、经验丰富、充满朝气的战斗队伍。
近年来,黑土岩村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加大旧村改造的力度,积极为村民办实事,总体实现了三方面“改变”:一是实现了村民居住条件的改变,投资建设完成和谐园住宅小区;二是实现了居住环境的改变,完善了天然气、自来水入户,治理了脏、乱、差、改善了生态环境;三是实现了村里道路的改变,从2001年开始累计投资88万元经过6年多的改道,到2007年已基本实现了村里公路硬化及户户通,基本实现了进村小车到门、进户人行不泥、不乱,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在做好三个“改变”的基础上,继续加快经济发展。多年来,为改变全村穷困经济面貌,村党支部、村委会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针对村闲散劳力多的情况,积极招商引资,解决了全村多数劳动力无职业的问题,实现了全方位开发合作新突破。
截止2010年6月底,黑土岩村的经济实体得到了壮大,村民居住环境得到了优美,村民富裕,村风文明,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目前,全村党支部、村委会正在带领全村村民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农村以及引导村民致富的道路上不断迈进。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311201 | 045000 | -- | 查看 黑土岩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齐家岩村简介 |
齐家岩村简介 齐家岩村地处义白路沿线,有农业人口206人,耕地140余亩。近年来,在村支两委带领下,全村经济社会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村容村貌变了新颜。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村内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成功引进了中国重汽阳泉4S店、五菱之光4S店、雪铁龙4S店,被杨家庄乡政府评为招商引资先进村。在新一届村支两委的带领下,先后建设了村党员活动室、计生服务室、村卫生室、幼儿园,改扩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面提升了农村文明程度。随着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村民的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齐家岩村正在以崭新的姿态向社会主义新农村阔步前进。 |
桐花树村 |
桐花树村简介 阳泉市郊区杨家庄乡桐花树村,位于郊区东部,紧邻阳五高速,四周与北村、下白泉村、山头村、杏树坡村相接,是一个人口不足200人的小村,全村土地面积0.66平方公里。现有企业阳泉市泽盛合成材料厂及养鸡厂等。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突显精神文化生活的不足。为此桐花树村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村支两委积极协调多方筹集资金。投资13万元,改建了村委办公场所,大大改善了村委办公条件,新建了文化活动场地,老年活动室、文化活动室,配备了篮球架及健身器材,为广大村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健身休闲场所,大大丰富了广大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
北杨家庄村 |
北杨家庄村位于阳泉市郊区东南部。元至元中统年间形成村落,清康熙五十年设村治。四周与本乡南杨家庄村、桐花树、白家庄(王家坡)、黑土岩、杏树坡、南小西庄、荫营镇的下白泉村、山头村相邻,村域面积2.8平方公里。全村农业人口1391人,耕地1050亩,人均0.75亩。二O七国道、阳五高速公路沿村东西两侧而过,交通便利,距市区8公里。 境内的矿产资源种类繁多,主要有石灰岩、耐火粘土,其次为铝矾土、铁矿石、煤炭等。耐火业、陶瓷业为北杨家庄村的支柱产业,“百合牌”耐酸砖被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授予“名牌产品”,被中国经济质量保证中心授予“中国知名品牌”。北杨家庄村先后被区政府授予“小康村”,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千万元村”称号。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各项事业繁荣昌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可喜成绩。由解放前的3名党员,发展成为有着90名党员的总支委员会;集体、私营及其他经济成分并存;教育事业更是锦上添花,至今已向清华、上海等大中专院校输送了300多名优秀人才;新钻580米深井,实现自来水户户通;村内大街小巷全部硬化、绿化,安装了路灯,新建了13栋住宅楼;1991年在全区第一家实行了养老金制度,2004年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实行了丧葬补贴制度等。 在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建设自己的家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光辉业绩,以团结、拼搏和争创一流的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朝着建设新农村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
南杨家庄村 |
郊区杨家庄乡南杨家庄村是杨家庄乡的西大门,紧邻义白路、齐白路,位于大西线上,交通十分便利,便于招商引资。 南杨家庄村总人口1526人,耕地800亩,村党总支下设五个支部,共有党员78名,村委会辖8个村民小组,全村各种组织机构健全,有着良好的工作机制和可靠的政治保证。 全村现有企业四家,分别是振华耐酸陶瓷有限公司、阳民耐火材料有限公司、阳泉市制钉厂和聚通耐火厂,全村85%以上村民均在南杨家庄村就业,三产、个体户180余户,运输和服务行业为主体。 村设六年制小学一所,学生200人,是本乡规模较大的一所学校,于2010年9月小学资源合并至乡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幼儿园一所,为四星级幼儿园,幼儿园有教师6人,幼儿55人。村卫生所一所,乡驻村卫生所一所,私人门诊一所。从业医生4名,村民有良好的就医环境。 村有深井一眼,村民生活用水,为深井水,免费为村民提供,自来水已入户,今年8月份投资25万元,维修泵房1处,更换水泵2组,更换管路1200米。工程建成后,使人畜饮水有了一定的保障。村内户户通工程已全面竣工,村主要街道已基本硬化,为方便学生上学,村里投资四万余元,修建了一条由南杨家庄村通往杨家庄学校长200米、宽3.5米的道路,并安装了路灯。 村集体在村党总支,村委会的坚强领导下,积极争取市、区、乡有关部门的援助,配合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各项公益事业稳步协调发展。 |
黑土岩村 |
阳泉市郊区杨家庄乡黑土岩村地处阳泉市杨家庄乡东部,占地面积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28亩,全村300户,人口950人,其中农业人口910人。黑土岩村有村办卫生所一所;小学一所,教学设备齐全,师资优良,校舍环境舒适;功能一流的幼儿园一所,各项设施齐全。村党总部现有党员46人,村委成员全部为党员,是一支老中青结合、经验丰富、充满朝气的战斗队伍。 近年来,黑土岩村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加大旧村改造的力度,积极为村民办实事,总体实现了三方面“改变”:一是实现了村民居住条件的改变,投资建设完成和谐园住宅小区;二是实现了居住环境的改变,完善了天然气、自来水入户,治理了脏、乱、差、改善了生态环境;三是实现了村里道路的改变,从2001年开始累计投资88万元经过6年多的改道,到2007年已基本实现了村里公路硬化及户户通,基本实现了进村小车到门、进户人行不泥、不乱,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在做好三个“改变”的基础上,继续加快经济发展。多年来,为改变全村穷困经济面貌,村党支部、村委会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针对村闲散劳力多的情况,积极招商引资,解决了全村多数劳动力无职业的问题,实现了全方位开发合作新突破。 截止2010年6月底,黑土岩村的经济实体得到了壮大,村民居住环境得到了优美,村民富裕,村风文明,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目前,全村党支部、村委会正在带领全村村民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农村以及引导村民致富的道路上不断迈进。 |
杏树坡村 |
杏树坡村简介 阳泉市郊区杨家庄乡杏树坡村地处阳泉市杨家庄乡东部,占地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0亩,全村241户,人口717人,其中农业人口648人。杏树坡村有村办卫生所一所;功能一流的幼儿园一所,各项设施齐全。村党总部现有党员43人,村委成员全部为党员,是一支老中青结合、经验丰富、充满朝气的战斗队伍。 近年来,杏树坡村坚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加大旧村改造的力度,积极为村民办实事,总体实现了三方面“改变”:一是实现了村民居住条件的改变,投资建设完农村综合活动场所;二是实现了村里道路的改变,三是2010年村投资280万元,已基本实现了村里公路硬化及户户通,基本实现了进村小车到门、进户人行不泥、不乱,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在做好三个“改变”的基础上,继续加快经济发展。多年来,为改变全村穷困经济面貌,村党支部、村委会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为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针对村闲散劳力多的情况,积极修建设施农业建设高标准温室大棚15亩,解决了村部分劳动力无职业的问题,实现了全方位开发合作新突破。截止2010年底,杏树坡村的经济实体得到了壮大,村民居住环境得到了优美,村民富裕,村风文明,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目前,全村党支部、村委会正在带领全村村民在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农村以及引导村民致富的道路上不断迈进。 |
高垴庄村 |
高垴庄村位于本市市郊东部,隶属郊区杨家庄乡管辖,东邻本乡庙岭、平定县巨城镇西岭村;南邻本乡大南庄村,村域面积3.6平方公里。至目前,全村户籍人口612人,常住人口640人;耕地面积890亩,林地面积800余亩,09年林改山地面积624亩。村设党支部一个,党员30人;四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28人。有小学一个,驻村民营企业两个,即阳泉市博强瓷业有限责任公司、阳泉市隆盛新型建材厂。2010年新引资投资5000万元的阳泉市泰耀工贸有限公司轻钙厂、年产400万吨的冀东水泥集团公司原料车间也正在建设当中。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三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政府各项专项建设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在高垴庄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村中心小学建设、村路硬化、街路亮化、村级办公场所、文体活动中心、健身广场、医疗卫生所等等公益建筑与配套设施日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广大村民安居乐业,物质生活、精神文化生活正在悄然发生着巨大变化。 当看到那一张张满面春风、洋溢着内心喜悦、朴实憨直的面孔,你一定会感受到这里是一个政令畅通、民主和谐、凝心聚力向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快步迈进的美丽乡村! |
大南庄村 |
大南庄村简介 阳泉市郊区杨家庄乡大南庄村处于郊区东大门,南靠平定县,矿产资源丰富,耕地面积有450余亩,荒山面积上千余亩,全村人口257人,104户,其中非农业人口10人,0员15人。2006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开展了新农村建设,到目前已建成小二楼住宅60套,面积7890平方米,目前已入住6户,新农村建设还在紧张建设当中。招商引资几年来,先后引进了玉山石厂、亚美水泥厂、福康贸易有限公司等。 |
庙岭村 |
庙岭村概况 庙岭村位于本市市郊东部,隶属郊区杨家庄乡管辖,东与平定县巨城镇西岭村接壤,南邻本乡高垴庄,村域面积3.6平方公里。至目前,全村总耕地面积265亩。全村农业户数64户,农业人口156人,独生子女户与双女绝育户17户。 2009年林改山地面积259.5亩。村设党支部一个,党员12人,村民代表13人。驻村民营企业三个,分别是阳泉郊区夏泉耐火厂、中嘉磨具磨料厂和华辰养殖场。它们不但能为国家上交利税,而且为庙岭村及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夏泉耐火厂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加大产品的附加值,中嘉磨具磨料厂产品广销海内外,华辰养殖场为市场提供平价鸡蛋的同时为庙岭村及周边村民购买新鲜鸡蛋提供了众多方便和优惠。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三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政府各项专项建设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和村经济的发展,在庙岭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村路硬化、街路亮化、村级办公场所、文体活动中心、健身广场、医疗卫生所等等公益建筑与配套设施日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广大村民安居乐业。 |
张家洼村 |
张家洼村隶属于阳泉市郊区杨家庄乡,位于白家庄村和路家山村之间。全村有人口187人,耕地240亩,村内无任何企业,地下有丰富的铝矾土资源,且未被开采。 2006年—2007年,张家洼村安装了路灯,修建了垃圾池,对村民倾倒的垃圾进行统一管理,改变了村里脏、乱、差的状况,改善了村里的环境卫生。对村里道路进行了硬化,使村民不再是下雨、下雪两脚泥。 2006年张家洼村村委经与501矿进行协商,自行投资,接上了501矿的自来水,使全村187口人的饮水安全得到解决。 2008年,张家洼村对原村委会大院进行了整修,更换铝合金门窗,对地面用水泥进行了平整,对墙面进行了刮白,使村委大院的面貌焕然一新,并随后添置了新的办公桌、椅,为老年活动室购买了电视等。 2008年以来,结合我区发展大棚蔬菜的相关政策,张家洼村自筹资金,修建了张家洼村蔬菜大棚基地,先后建成了5亩日光温室大棚,20亩简易大棚,2009年11月一场大雪让张家洼村的大棚损失惨重,20亩简易大棚全部倒塌,5亩温室大棚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今年,张家洼村对倒塌的简易大棚进行重建,内部框架改为钢管结构,可以承受较大压力,现已建成80亩,明年春季就可投入使用。 |
路家山村 |
一、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及气侯 路家山村位于阳泉市经济开发区正东边界限的中段,距离阳泉市中心区域5公里,距石太铁路线白羊墅站位2公里,临近307、207国道、义白路和高速公路网,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条件,常年气温适中,冬季平均气温在6℃-10℃区间,夏季气温在26℃-33℃之间,年均无霜期在260天以上,是典型的季风带(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温带型气候,地域海拔高度720米左右,村民住宅与耕地均分布在山脊沟谷交织的地形之中。 2、行政归属、人口、土地及农作物 路家山村隶属于阳泉市郊区杨家庄乡政府管辖,周边有7个接壤邻村,紧靠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人文教育于一体的和谐生态园建筑群落及林业景区。路家山村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现有居民800余人,其中,农民570余人,适龄劳动力220人,外出打工人数及个体经营户80余人,耕地998亩(多为坡地梯田),果园林地36亩,林地61亩。村民习惯于传统农业种植,作物多以谷、黍、玉米、杂豆类为主,耕作技术简单,广种薄收。自2007年5月以来,在村“两委”极力号召调整产业结构的鼓动下,部分村民积极改变农耕方式,以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为主动导产业,由村领导带动党员干部并吸收激进觉悟的村民,成立了“阳泉市玉山蔬菜专业合作社”。该社以建设日光温室等农业设施、种植无公害高档蔬菜及果品等经济作物为主业。截至目前,已建成标准日光温室46个,日光大棚106个。 3、村政演变及社会背景 回顾几年前的路家山村,依然似上世纪50年代初的旧貌。多数村民仍然延续着落后的农耕方式,他们世代靠天吃饭,艰难度日,贫困的生活年复一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任村干部也曾努力为集体作了大量有益的建设性工作。但是,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且思想不够开放,只能以概念性组织领导的身份简单从事上级布置的政策性任务。长期以来,村民不思进取,人心涣散,0集体经济薄弱,生活基础设施简陋,农耕靠天,吃水靠担,村中道路凹凸不平,出门尘扑面,雨后泥泞湿滑走路难,居民的生活环境龌龊不堪.在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节骨眼上,原以公务员身份退休在家养病的石玉祥同志,以一个0员的远见卓识和高风亮节毫无顾忌地接受了上级党组织的委任,于2006年7月末,孑然一身来到了路家山村就职。他以自己的智慧和忘我地工作作风,依靠党的政策,紧密团结群众,带领“两委”班子成员,精选高效农业经济的发展项目,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他以身作则发动群众,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彻底改变了路家山村贫困、落后的面貌,树立了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形象。 受科学发展观强力指引的新一届“支、村两委”成员,带领全体村民奋发向上促调产、坚持不懈求发展,使路家山村在改革开放30年的后三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一扫往日“问题村”的旧容颜,一举成为闻名乡里的“红旗村”。如今,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将更加坚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念和决心,他们将继续带领广大村民共同努力、勤奋进步,学习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坚持发展设施农业规模,力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规划 1、新农村建设规划 (1)、在村东建设500亩日光温室等农业设施,以种植无公害蔬菜及高档果品等经济作物为发展主业; (2)、在日光温室等农业设施的东北边,建设万头生猪和50万只蛋鸡养殖场各一处; (3)、在日光温室等农业设施的种植区正东边即生猪养殖场的北边(麻地沟)建设800立方米沼气综合利用加工厂一处;与上述两个项目形成养殖——沼气——种植即生态循环经济产业链系统,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长足发展; (4)、在日光温室等农业设施的西北边,建设优质蔬菜及高档果品加工厂一处; (5)、在村西北边的土门沟一带建工业小区一处; (6)、在村东西两端区域,建成30亩枣园及100亩绿化林区; (7)、在村中部顺沿乡村公路建设居民住宅区、文化活动区、商业区及行政办公区; 2、农业、林业、工业、蔬菜发展情况 经过调整产业结构和整合土地资源等项系统性工作,“两委”成员筹集社会资金420万元,并带领广大党员和村民栽种优质枣树30亩,利用中国铝业总公司山东铝厂阳泉矿曾开采过的尾矿填埋区和荒沟,复垦造田500亩,为恢复生态系统和发展农村经济建设,他们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先后建成日光温室46个,日光大棚106个,部分日光温室已经投入使用,并种植了西红柿、北瓜、草莓、黄瓜、芹菜、白萝卜、豆角、香菜及君子兰等无公害蔬菜和高档花卉,截止目前,日光温室的种植品种已经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种植区的道路已经硬化,沟、渠、管、井基本配套,与此同时,村中还在麻地坡、麻地沟、羊圏坪、羊圏垴、柒亩堰、文化广场等主要地段,种植绿化树林100亩,多以松、柏、龙爪槐、刺槐、冬青、玫瑰、月季、草坪、法国杨、枣树、核桃树等树种为主。村里还建成环保型竖式矾石烧成窑工业小区1处(已投产)。为了有效配合日光大棚等设施农业的正常运营,村“两委”不辞辛苦,四处求援,千方百计地筹集社会资金,在获得政府扶持的前提下,建成优质深水井1眼,新建猪场两处(生猪存栏近200头)。 3、村镇建设情况 回顾几年前的路家山村,居依然还似上世纪50年代初的旧貌。多数村民仍然延续着落后的农耕方式,他们世代靠天吃饭,艰难度日,贫困的生活年复一年…… 为了彻底改变家乡的陈旧村貌和加快向文明村迈进的步伐,村“两委”领导集体在践行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同时,从村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在“科学规划、合理步局、有序推进、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指引下,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党支部为了给本地居民创建一个卫生、文明、整洁、和谐的生活环境,广泛发动党员和群众,联系社会各界的亲朋好友,筹资60余万元,先后整修拓宽村道6公里,植树33000余株,实现了村道的“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并建成村中公园1处,新建综合办公楼1栋。 如今,笔直、干净、整洁的村道两侧,整齐划一的柏树映衬着一处又一处的民居,整齐高挺的路灯为夜出的居民照亮了周边的环境。每逢节假日,公园中启动的音乐彩灯喷泉,不时变换着各种优美的姿态,显得格外地醒目,它充满活力而富有动感音乐的神奇水形,似乎在畅漾着人们感恩的心怀。 4、农村文化医疗发展情况 为促进村政精神文明建设,方便人们文化活动的需求,新建村中文化广场即健身园1处,并购置了20多套健身器材和儿童娱乐设施,供居民们活动使用,每日上午九点半左右,老年活动队准时在文化广场做健身操,健身器材和儿童娱乐设施为居民们强身健体创造了便利的条件。为方便村民创业的热情,村中新建农村医疗室及药房各1处,配备了必要的医疗器械,新建图书室1处,新购置各类书籍5000余册,供大家借阅学习,以增强人们的科学观念,主动学习科学技术,普及科学知识。为了有效保障村域安全和防止森林火险的发生,村委又挤出有限的资金,购置安装了高科技的电子监控设备。“两委”积极改造集体所属的旧窑洞20眼和会议室2处,新建成幼儿园1处,为村中的幼儿创办了崭新的学习场所和购置了全新的桌椅教具及娱乐设施,为方便村民婚、丧、嫁、娶事宜的聚会,村中新建了招待所及饭店各1处,与此同时,在村政经济异常艰难的情况下,为了体现党的关怀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村中还实行了村民在路家山村卫生所看病、用药收半价的福利规定,为村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月发放50元养老金和为村民包缴医疗保险金的重大举措,并且为村中的七户残疾人家及特困户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为10个老年人和残疾人购置了轮椅交予他们免费使用……。村“两委”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落实得扎扎实实。 在以往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中,路家山村曾得到了上级政府的大力扶持、资助和惠顾,在此次灾后重建工作中,路家山村在全民极力救灾的同时,非常渴望得到上级政府的扶持。我们相信:有政府的鼎力资助,有坚强的“两委”领导集体,有全体党员干部和先进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极力干劲,路家山村将一如既往,发挥“红旗村”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优势,最终一定会战胜困难,力争取得灾后重建工作的全面胜利。 |
白家庄村 |
白家庄村隶属杨家庄乡管辖。全村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780亩,退耕还林地1082亩。全村人口435户,959人,其中农业人口849人,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000万元,人均纯收入5700元。 全村主要经济体为丰泽耐火公司,现有职工450多人,年产值8000万元左右,上交利税600多万元。 农业方面:主要有私营的万只养鸡厂和年存栏50头养猪厂。 三产方面:主要是交通运输和小商业,现有货运车辆十几部,商业网点十二处。 白家庄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白家庄村地处阳泉市近郊,距市中心10公里,东临阳五高速,北有漾泉大道,阳五高速出口与漾泉大道对接,即阳五高速东收费站紧临村东北角处,漾泉大道 沿线的白家庄村地段被郊区规划为工业园区。2012年全村又被阳泉市规划为“东城科技创新园区”之内,优越的地域条件,为白家庄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最佳黄金机遇期。 |
小西庄村 |
以砂货产品闻名遐迩的小西庄,坐落于郊区东南部207国道旁,义白一级公路直通村前,有着独特的交通优势。目前,全村共有450户人家,人口1500左右,耕地面积约700亩。村党总支下设支部委员会3个,总支委成员5人,全村共有党员66名,被上级多次评为优秀党组织。 全村现有生产企业10家,其中耐火厂4家,砂货厂5家,服装厂1家,共解决村里70%的劳动力就业。在上级政府的领导下,在村委会的带领下,广大村民积极发展经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产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直至2010年在小西庄村基本无零就业家庭,农民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全村现有小学校一所、幼儿园一所,学校在校学生近200人,教师12人。幼儿园是全区一类园,共有幼儿60余名,教师6人。村设卫生所一个,从业医生4名,护士2名,解决了村民日常的医疗服务。计划生育工作名列全省前茅。目前干部群众团结一心,为建设生态村庄、和谐村庄、文明村庄、富裕村庄而努力。 |
孙家沟村 |
孙家沟旧村位于阳泉市区东北六公里处,紧靠207国道,有着400多年历史,旧村总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耕地700余亩,非耕地坡地600余亩,常住人口300多户1000余人,农业人口600余人,全村在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是全区首批文明村,省级体育先进村,省级二级档案管理示范村。 孙家沟建村有着400多年历史,地下矿产资源丰富,黑白黄俱有,地面森林植被茂密,山间溪水常流,财水进碳,空气新鲜,山川秀美,是人们理想的生居环境,祖先之所以选择了这里,就说明了这一点。但随着人口繁衍增长,矿产资源开采历史悠久,原来以采煤为主,后来又采铝矾土硫铁矿,村内大面积居住民宅成为古空残区,在加上平台建设整合煤炭资源、放炮震动、山体滑坡等原因造成老百姓居住环境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大好氛围中,区委、区政府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核心理念,作出了孙家沟村整体搬迁的重大举措。决定从二00六年四月十五日开始搬迁,村民各自找家,各自投靠亲朋好友在外过度一年半,二00七年十月十五日正式回迁。 按照区委、区政府“乡组织、村实施、园区支持、政府监管”的原则,搬迁工作与新村建设同步进行。我们新村建设选址经民意筛选,确定在黄龙沟小平原处,新址紧靠207国道,地质条件比较踏实,没有采矿区。新村占地面积140余亩,共新建6幢住宅楼30个单元,分别为60平方米的户型84套,80平方米的户型150套,100平方米的户型120套(其中4套底商),120平方米的户型6套,共计360套,总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安排住户354户,安排拆迁人口1100余人。新建一幢综合办公大楼,其中有卫生所、幼儿园、支村两委办公室、党员活动室、计生办公室、档案室、红白喜事就餐大厅、灶房等,建筑面积1780平方米。新建孙家沟村文化活动中心小二楼一处,内设棋牌室、各种工艺美术剪纸书法绘画展示室、图书阅览室、办公室等,建筑面积280平方米。新建锅炉房澡堂一处,建筑面积180平方米。新建大门门房建筑面积28平方米。环村四周新建储藏室340套,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新建龙天庙、孙家祠堂景点两处,建筑面积350平方米。新村整体建筑面积达35000平方米,整个新村小区进村公路与环楼四周全部硬化路面大约2公里,小区内绿地面积9000平方米,栽植各种苗木花卉8000余种,全部草坪绿化。回迁后在支村两委的领导下,我们又在环村四周平场整地50余亩,种植了国槐、杨树、垂柳、火炬树等3000余株,命名为“0员林”。小区内又新建健身广场一处,硬化面积800平方米,安装健身器材8款,又新建篮球场一处硬化面积600平方米,新村建设水、电、气、暖、有线电视、通讯网络、宽带网等设施齐全、功能先进,尤其我们是山西省天然气第一村,亮化工程是太阳能节能灯,在我们阳泉市新农村建设中首屈一指。纵观新村小区建设可称谓“新农村建设典范”,占地宽敞、光照充足、环境优美、居住舒畅、我们在新村奠基上所构置的蓝图中,所表述的我们要建成春天是鲜花盛开的花园,夏天是绿树成荫的林园,秋天是果实累累的果园,冬天是闲庭漫步的公园,一年四季是充满生机乐趣的美好家园。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一定要建设成为一流的园林化新农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