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阳泉 >> 郊区 >> 开发区 >> 河坡村

河坡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河坡村谷歌卫星地图)


河坡村简介

  河坡村位于开发区东区、城郊结合部,东面与王垅村相邻,南靠石太铁路,西面是义白路,北面紧靠百度云计算工程平台。1993年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后,隶属关系由郊区李家庄乡划归开发区管辖,在保留村委会建制的前提下,村民均由农业户口转为城镇居民户口,全村共有349户,747人,划分为9个村民小组,共有党员20人。历年来,除厂矿企业占用河坡村土地外,开发区东区开发共占用河坡村土地638.04亩。现全村居民住宅区占地面积约200亩,居民住宅房屋1340间,建筑面积约35000平方米,公建房屋150间,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村内无任何厂矿企业建筑物。
  一、基层建设方面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始终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为抓手,不断加强党风廉贞建设,不断推进村务公开,完善村务公开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增强了河坡村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全村范围内修建了1.5公里的环村路,在道路两旁植树造林并安装了路灯,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
  二、民生保障方面
  河坡村历来特别注重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村民办理医疗保险、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村内设立了党员活动室、村民会议室、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计生服务室、民调警务室和户外健身活动场地,全村住户均安装了有线电视。党群、干群关系密切,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多次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全村”、“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营造了一个和谐、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局面。
  三、发展规划
  河坡村按照市、区规划要求,已经着手实施旧村改造。计划用村东60亩地用于新农村建设,修建6层楼房7栋,约6万平米。其余140亩地由于沟深、回填量大作为商业用地,可安排部分村民就业。现已建立起村民房屋档案,为整体搬迁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即将正式动工。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311450 045000 -- 查看 河坡村谷歌卫星地图

河坡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河坡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下五渡村

  下五渡村位于开发区东区,全村993户,2790口人,党员61人,村民代表41人。占地面积两平方公里,相邻开发区西区,村的四周由白荫铁路、石太铁路、207国道环绕。开发区大连东路贯穿下五渡村东西,南北由李白公路贯通,交通十分便利,人口流动频繁,地处我市城乡结合部。   近年来,下五渡村在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社会局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稳定、和谐、民生、发展”为主题,建设新农村为目标,积极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办好事,有效推进了村级各项工作良好发展。   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随着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党员人数增至61人,为了便于党员队伍的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于2012年成立了下五渡村党总支,并分别下设第-支部、第二党支部、第三党支部。去年下五渡村评出13名村级“优秀模范党员”。并为党组织培养和输送新鲜血液13名,转正预备党员3名。   二、努力抓好民生工作   1、为解决村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生活有所保障的问题,下五渡村加强社会保险宣传工作,并积极推进社保工作。截止目前为止,全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148人,缴费金额达到93590元;对于低收入家庭保障工作,下五渡村做到了应保尽保的原则,目前全村有255户,计471人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全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达1286808元;自接开发区养老保险中心通知以来,下五渡村共有322人办理了养老保险登记,其中,60周岁以上参保人数167人;16周岁至59周岁自谋职业居民,参保人数86人;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69人。   2、为进一步推进下五渡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经村党支部、村委会研究建立了下五渡村养老服务新模式,本着“不离村不离土、就近方便”的原则,开办了老年人日间生活照料中心。为村里的老年人提供了休闲、娱乐、医疗保健等助老服务。   3、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餐饮安全卫生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结合下五渡村的实际情况,在四井苑小区新建了配套设施健全的餐厅,方便了广大村民,不用再搭棚办事,形成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新风尚,造就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三、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随着城市建设改造步伐的加快,下五渡村与城市建设形成极大的反差,“民宅建筑,年久失修破旧不堪,为了进一步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村支“两委”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作为全村工作的重点来抓,目前四井苑、新村两个居民小区,建筑面积5.7万余平方米,返迁安置楼已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村民高高兴兴喜迁新居。为活跃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在小区内设立了文化活动室,安装了健身器材。并设立了党员活动室、村民会议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计生服务室、警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等。   四、加强环境卫生治理   为了提升居民的生活品味,营造整洁有序、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下五渡村组织成立卫生清理小组共48人,修建集中垃圾点31个,涂油了村里桥上护栏、207国道围墙、居民楼墙1400平米,铲除小广告上千余条,修建了公共厕所,新增绿地1100平方米,种植了30余种苗木树种,彻底改变了下五渡村“脏、乱、差”的现象。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我们要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坚持以-理论、“-”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题,以加快新农村建设为中心,全面提升各项工作的整体水平。   

上五渡村

  上五渡村位于阳泉市城郊结合部,东与207国道相连,西与滨河世纪城接壤,南临桃北东路,北有开发区大连路穿村而过,是名副其实的“城中村”。1993年开发区设立后,全部土地征用开发,隶属关系由郊区李家庄乡划归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在保留村委会建制的前提下,村民均由农业户口转为城镇居民户口。全村现有村民960户2735人,党员55人,村民代表53人。   几年来,基层组织紧紧围绕村情实际,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为出发点,积极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办好事,有效推进了村级各项工作良性发展。   在民生保障方面。针对上五渡村集体土地征用开发后村民的生产生活,一面积极开展生产自救,一面通过开展政策宣传引导,设立专项帮扶资金,实现了面向市场多渠道、多元化就业。2007年集体筹集资金400余万元为符合条件的村民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剩余老弱伤残人员依然由村集体定期发放养老伤残金。对-、生活困难家庭户,按照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有关政策规定,实现了应保尽保目标。居民医疗保险从2008年开始全村参保率达96%以上。   在旧村改造方面。随着城市建设改造步伐的加快,上五渡村与城市建设形成极大的反差,“民宅建筑,年久失修破旧不堪;村民行路,坑坑洼洼杂草丛生;村内环境,污水横流垃圾遍地”。为彻底改变村容村貌脏、乱、差局面,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进一步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在开发区管委会的帮助支持下和基层组织的领导下,强抓机遇谋发展,描绘旧改新蓝图。在充分进行摸底调查征求村民意见及专家论证的基础上,于2002年成立了旧村改造指挥部,着手开始了前期立项、规划、设计等筹备工作。为确保旧村改造顺利实施,在一无资金二无能力的情况下,结合村情实际,因地而宜,确立了“统一规划、分布实施、市场运作、项目承包、互惠互利、村企共赢”的发展思路,2004年初正式启动,从此拉开了旧村改造这一宏伟工程的序幕。   通过几年的努力奋斗,克服重重困难,现已建成各项配套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备的居民小区4个,完成安置楼建筑面积14.1万平方米,在建安置楼面积36000平方米,近800余户村民得到妥善安置喜迁新居。为致力打造环保小区、绿色小区、平安小区,给居民群众创建温馨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组建成立了小区物业管理部门进行管理;为活跃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各个小区设立了文化活动室,安装了健身器材,同时投资建立了集健身、娱乐、休闲为一体的1200余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为改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满足群众的需求,新建了3000余平方米综合办公楼及700余平方米的村民理事服务大厅;为提高村居民健康水平,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   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建立和完善了基层组织阵地建设,设立了党员活动室、村民会议室、信息网络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计生服务室、民调警务室、法律咨询室,同时为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为抓手,建立和完善了党员联系户、村民代表联系户、民主评议党员干部等项制度建设及党务政务公开栏,形成了重大事项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会议审议、村民代表会决议的工作格局,进一步畅通了民主管理渠道,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目前全村社会政治稳定,村民安居乐业,呈现出人心所向,团结奋进的可喜局面。朝着建设美丽家园,实现小康生活迈进。   

王垅村

     王垅村位于开发区东区,南临石太铁路,西靠义白路,占地面积2.2平方公里。全村有人口499户1289人,党员44人。原有四个小区,现又建起水晶苑小区,共分九个村民小组。在校学生210人,流动人口45人,大小企业10个,主要企业耐火厂、市政工程处、就业人员400多人。   王垅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上级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拓宽思路,认真落实上级综治委的各项措施,用十户联防、群防群治形成网络,引导有条件的村民、部分商铺安装防盗、监控系统进行技防,成立了应急分队,并且不定期的组织党员、青年积极分子在辖区内进行巡逻,此举震慑了犯罪分子,减少了案件发生。通过全体工作人员和村民的共同努力,多点出击,使村民居住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为创文明和谐新村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几年来,在村支两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村民共同努力积极配合下,建成了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为村民代办医保、低保、养老保险、大病救助等事项。代收水费、电费、天然气费,以及村民需要的各项服务和一站式服务,对村民反应的各种问题梳理整理上报村支两委,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全村95%的职工参加了社会统筹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使得王垅村老年人得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老有所乐,完成了村中主要道路硬化、美化、绿化、亮化等工程。   王垅村老年协会成立于2002年10月,经过几年的发展,队伍不断扩大,由原先的30人扩大到现在的100人左右,平均年龄为59岁,他们利用清晨晨练时间在太极拳、太极剑的基础上新增加了舞蹈、小品、说唱、歌舞等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多次参加过阳泉市和开发区的大型文体表演活动并获得奖励,老年活动队以其红红火火的场面和情趣盎然的姿态,得到了广大村民的喜爱,象征着广大人民群众过上了祥和、安康的幸福生活。   

河坡村

  河坡村位于开发区东区、城郊结合部,东面与王垅村相邻,南靠石太铁路,西面是义白路,北面紧靠百度云计算工程平台。1993年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后,隶属关系由郊区李家庄乡划归开发区管辖,在保留村委会建制的前提下,村民均由农业户口转为城镇居民户口,全村共有349户,747人,划分为9个村民小组,共有党员20人。历年来,除厂矿企业占用河坡村土地外,开发区东区开发共占用河坡村土地638.04亩。现全村居民住宅区占地面积约200亩,居民住宅房屋1340间,建筑面积约35000平方米,公建房屋150间,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村内无任何厂矿企业建筑物。   一、基层建设方面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始终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为抓手,不断加强党风廉贞建设,不断推进村务公开,完善村务公开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增强了河坡村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全村范围内修建了1.5公里的环村路,在道路两旁植树造林并安装了路灯,改善了村民居住环境。   二、民生保障方面   河坡村历来特别注重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村民办理医疗保险、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村内设立了党员活动室、村民会议室、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室、计生服务室、民调警务室和户外健身活动场地,全村住户均安装了有线电视。党群、干群关系密切,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多次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全村”、“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营造了一个和谐、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良好局面。   三、发展规划   河坡村按照市、区规划要求,已经着手实施旧村改造。计划用村东60亩地用于新农村建设,修建6层楼房7栋,约6万平米。其余140亩地由于沟深、回填量大作为商业用地,可安排部分村民就业。现已建立起村民房屋档案,为整体搬迁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即将正式动工。   

平坦垴村

  平坦垴村简介   平坦垴村1993年开始隶属于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2.3平方公里,居住人口密集,是五个行政村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村,位处开发区西侧,泉中路南北穿村而过,地处市郊结合部,是名副其实的“城中村”,现有村民1300户,村民3210人。平坦垴村设党总支一个,下设三个分支部,第九届村“两委”有五人组成,共有党员115名,村民代表57名。   近年来,村党总支,村委会紧紧围绕平坦垴村实际,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为出发点,积极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办好事,有效推进了村级各项工作顺利发展。   一、村民社保政策得到全面落实   为落实惠民政策,构建和谐稳定发展环境,进一步推进民主保障工作,平坦垴村为广大群众参加“三保”提供了优质便捷的服务。   1、按照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有关政策规定,实现了应保尽保目标,2012年全村有1198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全年领取低保金为260万元,比去年略有下降。   2、城镇居民养老保险金从2011年开始,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对16周岁以上不满60周岁人员要求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2011年年底60周岁以上已经领取养老金的人员243人。通过政策宣传,2012年此项工作参保人数为800人,其中到退休年龄人员有19人,此政策使没有收入的村民到60周岁时都能按月领取养老金,保障了他们生活所需。   3、自行购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317人,到2012年年底为止已有169人退休。   4、平坦垴村现有退休村民813人,2012年由村委会定期发放退休金325万元。   5、2012年参加医保人数为2500人,基本达到医疗保险全覆盖。   6、大病救助,2012年全村有120人得到大病救助,发放救助金为365346元,有效缓解了病人家庭的经济困难状况。   7、积极开展扶助济困献爱心活动,一是为村民家庭子女考入大学二本以上学历的每人发放资助金1000元,二是冬季取暖用煤村发放燃煤723吨,三是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为31户住房困难家庭办理了住房保障租赁补贴,补贴金额为60382.8元,1户无住房村民受到市廉租房待遇。   8、平坦垴村现有残疾人126人,二级以上37人,2012年区残联为二级以上残疾人发放特殊补助1200元,共计44400元,其次是省、市、区为残疾人发放助行器一个,轮椅10个,拐仗25个,充分体现了政府对残疾人的关爱。   二、精神文明方面   为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李家祠堂大院成立了老年活动中心,活动室有扑克、象棋、麻将以及自创自编的戏曲班子,每逢星期三、星期六、星期日下午,戏曲爱好者会聚在一起,进行戏曲表演,真是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快快乐乐欢渡晚年。   多年来,村委坚持组织元宵节活动,北山公园的大型灯展,街头文艺表演等,安装村排楼的搭建,布置传统的黄河阵。每年“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举办有纪念意义的活动,受到了村民的好评。   四月十八传统庙会期间,邀请太原市晋剧院为广大村民演出晋剧十场,不仅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吸引开发商进行了洽谈交流,从而使旧村改造顺利进行。   三、旧村改造方面   村、支两委把旧村改造做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高度重视旧村改造的每项工作,按照“统一规划、分布实施、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自2006年旧村改造工程以来,凭着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使此项工程得以稳步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不仅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并且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几年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先后拆迁了后底沟、山岔口、新庄窝、李家庄沟、乔嘴沟、猫脑山、小岭,共拆迁500余户,安置面积12万平方米,大部分村民得到妥善安置,喜迁新居,为居民营造一个更加温馨、舒适、干净的生活居住环境。活跃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各小区设立了文化活动室,安装了健身器材,改善村民组织场所和满足群众的需求。   加快旧村改造步伐,推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旧村改造是平坦垴村创新发展、统筹城乡一体化的新举措,因此,在维护好、发展好、巩固好几年来旧村改造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克服懈怠思想,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统筹协调解决旧村改造中的相关问题,加快旧村改造步伐,积极配合保晋路的市政府重点工程建设和动迁任务,目前保晋路工程动迁任务已经结束,平坦垴村旧村改造工作还有一半以上村户未得到改造,按照村委整体改造规划,将分片分期进行改造,计划在五年内彻底改造完成。   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建立和完善了基层组织阵地建设,设立了党员活动室、村民会议室、信息网络室、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中心、计生服务室、民调警务室,同时为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为抓手,建立和完善了党员联系户、村民代表联系户、民主评议党员干部等项制度建设及党务政务公开栏,形成了重大事项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会议审议、村民代表会决议的工作格局,进一步畅通了民主管理渠道,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我们要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精神,坚持以-理论、“-”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题,把握市场导向,依托自身优势,调整优化结构,实施规模发展。目前,全村社会政治稳定,村民安居乐业,呈现出人心所向,团结奋进的可喜局面,朝着建设美丽家园、实现小康生活迈进。   


河坡村特产大全




河坡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