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基本情况:石门口乡枣岭村位居于平定县城东20公里的山岭上,距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全村现有246户,分别散居在四个自然山庄。占地总面积6485亩,其中,耕地面积1712亩,生态林面积4500亩,全村以农业为主体产业,是典型的纯农业村。
二、村组织机构:1、党支部:支部书记李德非要员任非柱
2、村委会:村委主任李军红要员李有生翟金捧
三、2016年“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建设400方水窑一座,1650平方米文体活动广场一处,总投资18.1万元。其中,材料费6万元,机械费5.2万元,人工费6.1万元,其他0.88万元。
四、种粮补贴2016年枣岭村玉米种植面积1327亩,享受国家补贴总额78290元,杂粮种植131亩,补贴10300元,薯类面积16.7亩,补贴818元。
五、2017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户有29户,45人,2017年共有五保户3户3人,其中:乡政府集中供养1人,村散供养2人。
六、民政救灾款发放:2017年1月份春节发放自然灾害生活补助金7000元,享受户数31户,74人。
七、2016年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的人数178人,缴费总额44500元,已领取养老费的108人,特殊人群参保不缴费的22人。
八、2016年实际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缴费人数399人,缴费总额58290元,其中,普通缴费人员359人,每人150元,低保人员37人,每人120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321200 | 045000 | -- | 查看 枣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东郊村 |
东郊村位于平定县东南部,距离县城15公里处,现有农户560户,人口1380人,耕地面积2700亩。 东郊村集体经济收入4万元,村民多数在外打工,农民人均收入4200元。 |
小口头村 |
小口头村位于县城东15公里处,阳胜河大石门水库下游,属石门口乡管辖。全村269户,685口人,劳动力320名,土地总面积5043亩,其中耕地面积1450亩,林地面积208亩,小口头村主要以农业为主。2016年人均纯收入2800元。 村民的生活用水主要以收集雨水为主,为改善村民生活用水,村里2016年新打深井一眼,后续配套工程正在进行中。做饭取暖主要以煤为燃料。村内设有小学一、二年级及幼儿园,三年级志六年级学生就读于石门口小学。 村里设有卫生所2个,新农家合作社1个,图书馆1个,文体活动场所1处。有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一处,村里有红色教育基地一处。 |
前徐峪沟村 |
前徐峪沟村,前徐峪沟村位于县城东20公里,隶属石门口乡,地理位置偏僻,农村基础条件差,南北两岸划河道而分,形成了两个自然村庄。前徐峪沟村现有人口510人,227户,150个劳动力,耕地面积1050亩,林地面积2000亩,土地是前徐峪沟村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资源,农业还是主导产业,为典型的纯农业山村。2016年人均纯收入3000元。 2013修建了两个文化健身活动场所,以响应国家建设新农村的号召,提高农民文化水平和改善农民的业余生活;2014年修建了一所幼儿园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里徐峪沟、卢家庄村的幼儿都在前徐峪沟村上学。2014年成立了阳泉福康薯业有限公司,投资400多万元,建起了种植、加工一条龙的纯红薯粉条生产线。2015年种植连翘800亩,2015年福田峪养殖专业合作社,散养纯黑猪100余头,2016年打造了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墙。 村产业结构单一,第三产业主要是运输业、商店等服务业。商店规模较小,全村有1个便民店,1个小卖部,店内商品基本可以满足村民的日常需求。 村现在有集体卫生所1个,占地2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平方米,配备乡村卫生技术人员1名,病床3张,满足村民基本医疗需求。 村里配有文化活动室一个,位于村中心,占地面积80平方米,建筑面积60平方米,可容纳40人活动。 目前,全村邻里和睦,村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村风和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们全村上下共同努力,为实现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 |
里徐峪沟村 |
里徐峪沟村位于平定县城东20公里,属石门口乡所辖,全村总面积2.3平方公里,共156户,325口人,其中农业劳动力135人,全村有耕地面积698亩,荒山2000亩。栽植侧柏、油松,还有野生药材皂角树。距离太旧高速公路3公里,交通较为便利,但是境内无资源,无企业,是典型的纯农业村。 近几年来,上级有指示,下级办实事,村里决定把南掌沟发展成采摘园,由于这片土质较好,气温适宜,无疑是块风水宝地。此处占地面积440亩,其中:栽植核桃树200亩,栽植苹果树150亩,梨树、桃树40亩,目前尚未挂果,都在培育期间;从2013年开始种植旱地蔬菜,品种有:白菜、西红柿、豆角、北瓜、黄瓜,蔬菜质量上乘,口感好,属无公害纯绿色蔬菜,今年投资6.5万元又种植50亩旱地蔬菜,目前已开始施肥、种植。 为把里徐峪沟村建设成一个健康示范村,经村支两委研究决定,经村支两委,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决定,把村里的长70米,宽30米,深45米的大垃圾坑填埋,上面修起了文化活动广场,将村的主街道粉刷墙壁、绘制文化墙、书写标语,街道两侧垒墙,村里修建3个垃圾池,建起2个公厕,村外建起垃圾处置点,方便村民生活垃圾定点倾倒,使原来的脏、乱、差现象有了彻底改观,总投资100多万元。 从2016年8月上旬开始对村部分墙壁进行粉刷,抹平,做版面,村庄进行整修,路两边植树、垒花墙。9月份又重修、拓展田间路2.5公里,为村民的春耕秋收方便运行。 工程完工后,可以改变村容、村貌,改变群众生活观念、创建优质环境,以及开辟建设新农村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卢家庄村 |
卢家庄村,属石门口乡一行政村,位于县城东20公里,距307国道5公里,交通便利。全村78户,总人口178人,其中劳力55人,耕地面积450亩。荒山3000亩,栽植侧柏、油松。距离太旧高速公路3.5公里,交通较为便利,但是境内无资源,是典型的纯农业村。 为把卢家庄村建设成一个健康示范村,经村支两委研究决定,经村支两委,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决定,将村的主街道粉刷墙壁、绘制文化墙、书写标语,街道两侧垒墙,村里修建4个垃圾池,建起1个公厕,村外建起垃圾处置点,方便村民生活垃圾定点倾倒,使原来的脏、乱、差现象有了彻底改观。全村男女老少对各自房前屋后,院内门外,主要街道经常不定期打扫、涂白。全体村民崇尚文明,发挥优良传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自觉遵守国家政策法规,和睦团结,相互尊敬,几十年未发生过一起治安事件,做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村橡胶厂虽不大,却干得有条不紊,解决村一半以上劳力就业,特别是妇女劳力。 从2016年10月开始对村部分墙壁进行粉刷,抹平,做版面,村庄进行整修,路两边植树、垒墙。10月份又重修、拓展田间路2公里,为村民的春耕秋收方便运行。 2016年村支两委积极响应上级民政部门号召,对低保户进行危房改造2户,改善了低保户的居住环境,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 虽然我们村在全乡最小,但山清水清人更亲,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加上全村村民勤劳的双手,全村一定能创造更加秀美的明天。 |
西郊村 |
西郊村位于太行山中部西麓,平定县中部,石门口乡西端的城乡结合部,平定龙川工业园区内。是晋东、晋中两大地区出省枢纽要道。全村总面积11平方公里,其中村庄面积1.5平方公里,至2016年底,全村共有1151户,2535口人,全村土地总面积2850亩,其中种植面积2040亩,林地810亩。实施了村民饮用自来水免费、全村集中供热、冬季取暖减半、天然气入户等民心宜居工程,西郊村获2016年阳泉市委市政府颁发的“阳泉市文明村”,同年“中国传统古村落”申报成功。 两年来,西郊村党支部村委会,深刻领会认真贯彻“一个指引,两手硬”的精神实质,在大力做好发展生产提高村民经济收入的同时,认真做好农村人居改善“四大工程,即完善提质工程,农民安居工程、环境整治工程、宜居示范工程。” 在改善环境舍得投入的基础上,支村两委又把提升村民的思想素质共同参与、共同维护、共同爱护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为此,村书记、村委主任多次在全体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上进行动员教育,村又利用广播向全体村民进行宣传教育,为全村的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 为进一步提高全体村民的道德觉悟和思想品德,村多次利用各种活动进行普法教育,向全体党员、村民代表、青年团发放《农民学法用法读本》、《普法宣传手册》各150余本。全村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惠民政策,全村符合条件的鳏寡孤独老人全部办了五保。村又投资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全村社会风气积极向上,文明新风不断提升。 |
乱流村 |
乱流村位于山西东部,太行山中东麓,距阳泉市中心区10公里,平定县城10公里,南川河与桃河交汇经过,村域面积为8.75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维37°50′-37°51′,东经113°40′-113°41′。现有农户660户,人口1578人,耕地1950余亩。 乱流村集体经济收入192242.02元,乱流村居住在城乡结合部,村民多为市区打工农民,农民人均收入为7121.83元。 |
枣岭村 |
一、村基本情况:石门口乡枣岭村位居于平定县城东20公里的山岭上,距乡政府所在地7公里。全村现有246户,分别散居在四个自然山庄。占地总面积6485亩,其中,耕地面积1712亩,生态林面积4500亩,全村以农业为主体产业,是典型的纯农业村。 二、村组织机构:1、党支部:支部书记李德非要员任非柱 2、村委会:村委主任李军红要员李有生翟金捧 三、2016年“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建设400方水窑一座,1650平方米文体活动广场一处,总投资18.1万元。其中,材料费6万元,机械费5.2万元,人工费6.1万元,其他0.88万元。 四、种粮补贴2016年枣岭村玉米种植面积1327亩,享受国家补贴总额78290元,杂粮种植131亩,补贴10300元,薯类面积16.7亩,补贴818元。 五、2017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户有29户,45人,2017年共有五保户3户3人,其中:乡政府集中供养1人,村散供养2人。 六、民政救灾款发放:2017年1月份春节发放自然灾害生活补助金7000元,享受户数31户,74人。 七、2016年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的人数178人,缴费总额44500元,已领取养老费的108人,特殊人群参保不缴费的22人。 八、2016年实际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缴费人数399人,缴费总额58290元,其中,普通缴费人员359人,每人150元,低保人员37人,每人120元 |
南坪村 |
石门口乡南坪村位于平定县城东北16公里处,南川河下游平定县龙川工业园区境内,劳动力850个,耕地面积3200亩,下设9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894户,2039口人,共有党员81人,现有村支两委成员8人,其中支部委员4人,村委委员5人,交叉任职1人,村民代表33人;境内有山西昌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阳泉市长青石油压裂支撑剂有限公司,阳泉市中源均质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等15个企业,安排南坪村就业岗位220多个,农民增收以工业企业,三产收入为主。全村宅基地面积226亩。 |
南上庄村 |
南上庄村位于平定县城东10公里处,隶属石门口乡,四面环山东临桥头、小桥铺南连西郊、北接南坪,西边是临乡冠山镇,全村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人口数1981人,总户数820户,劳动力600余人;耕地面积3200亩,林地面积2000亩,全村年经济总收入200多万元,主要以蔬菜种植业,其中包括日光温室蔬菜和食用菌种植以及养殖。 |
大石门村 |
大石门村位于平定县城东南20公里处,大石门水库下游,隶属石门口乡,村环境优美。全村总面积16500亩,现有人口1710人,756户,劳动力560个,耕地面积3000多亩,林地面积4500亩,201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5985万元,人均收入3500元,村里有发展特色的养殖业,全村有养鸡户9户,养鸡40000多只。 |
小桥铺村 |
小桥铺村整体基本概况 石门口乡小桥铺村位于平定县城东15公里处,307国道、太旧高速公路穿村而过,全村面积4.3平方公里,共有290户,900口人。其中劳力510个,耕地面积1800亩,荒山荒坡宜林面积6500余亩。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4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500远。村境内地下无资源,地面少企业,是典型的以农、林、运输业、服务加工业为主导的纯农业村。 小桥铺村近几年来,积极争取国家对“三农”工作地政策扶持,按照市、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二十字方针,小桥铺村在2006年初,制定了高标准建设“经济型生态园林村”规划方案。 小桥铺村两委班子带领全体党员和全体村民艰苦创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可喜的成绩,得到市、县、乡各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和认可。 2006年,小桥铺村高标准完成了太旧高速公路通道绿化工程和500亩目击荒山造林工程,栽植各种树木45万余株,并创建了小桥铺村“青龙山生态发展园区”,并同时在青龙山下套植了1000亩核桃树的经济林带,荣获了阳泉市“生态园林村”称号和“核桃树栽植第三大村”的称号。 2007年小桥铺村遵照市、县林业主管部门的指示安排,又掀起了生态林建设的大型工程,完成了1500亩的目击荒山造林工程,4000亩的太行山绿化示范工程,使青龙上生态园区建设形成规模,全年计植树120万株,并在青龙山生态园区内套植了红枣树1.5万株,为经济林建设有扩大规模和品种。同时投资10万元建起了青龙山生态园区管路站,投资20万元水泥硬化了青龙山生态园区林区公路3.5公里,为建设秀美阳泉和绿化家园做出了可喜的成绩。2007年度小桥铺村荣获阳泉市“三星级文明村”称号,2006-2007年连续二年被平为平定县“先进集体”和“红旗单位”称号,全村呈现“村风正”“民心顺”的祥和氛围及安定团结的局面。 2008年,小桥铺村步入新农村建设推进村的行列,结合小桥铺村立地条件和实际发展思路,我们又制定了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工作“六大工程”的实施方案即:一、青龙山生态园区高标准建设工程。二、村南凤凰岭500亩生态林建设工程。三、新建东西两处文化休闲广场建设工程。四、新农村建设创建生态园林户工程。五、307国道环村绿化工程。六、发展运输业,建设高标准停车场工程。以上六项工程,投入资金180万元,实现了全村共计栽植各种树木180万株,青龙山生态园区水泥硬化林区公路计8.5公里,全村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 2009年在小桥铺村展开建设园林户工程的同时借助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在小桥铺村实施的有利机遇对青龙山生态园林又加大了投资力度,建提水泵站引水上山,青龙山顶修建大型蓄水池,解决有山有树无水的生态失调景象,修建188青石台阶路,路旁配植大型油松侧拍树木,从而形成一道亮丽的休闲健身景观。采摘园、养殖园也在筹划之中,并增加多品种花草树木的层次栽植,配备完善的输水网,用以确保青龙山生态园的各种树木花草的繁育生长,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