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峪村位于岔口乡东北部,耕地面积915亩,共有181户,515人,劳力140人,党员24人。
2000年以来,村支两委认真实践“-”重要思想,带领全村村民积极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和政策。2007年村投资20万元硬化通村公路4公里,解决了下雨出行难的问题。投资5万元绿化了路两侧,2010年底,全村经济达到了26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了4800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321201 | 045000 | -- | 查看 老峪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竹梨庄村 |
竹梨庄,隶属平定县岔口乡管辖,位于平定县城东北部,距县城45公里,地处偏僻山区,居住分散。全村由4个自然村组成,共有农民100户,350口人,耕地面积800亩,以农业为主,工业建有石膏矿一个。 |
岳家庄村 |
岳家庄村位于岔口乡南部,耕地面积3668.99亩,共510户。人口1415人,劳力680人,党员48人。 2000年以来,村支两委认真实践“-”重要思想,带领全村村民积极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2004年村投资15万元,硬化通村公路1.5公里。2008年再次投资90万元通村公路5公里,投资3万元整修学校围墙100米,给村学校投资20万元盖起小二楼一座,解决了学校教室不够用的问题。完善了企业改制,2010年村经济总收入2500万元,人均4500元。 |
理家庄村 |
理家庄村位于平定县岔口北部50公里处,全村460户,1505口人,面积14平方公里,共有耕地3380亩,其中粮田2200亩,连栋大棚阳光温室20来亩,防护林7000余亩,干鲜水果林3000多亩,森林覆盖率47%,先后被中央文明委、全国村长论坛组委会、省、市、县等各级党委政府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村镇”“山西十大名村”“文明生态示范村”“五一劳动奖状”和:生态文明村:“最具影响力名村”等荣誉称号。 |
岔口村 |
岔口村位于平定县城北部45公里处,交通便利,是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360户1400口人,全村耕地面积1676亩,劳力800个,土壤类型为黄土质山地,气候属温热带半干旱农业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0℃,年平均日照2796小时,年平均降水量529毫米,无霜期最长166天,最短141天。 |
罗面咀村 |
罗面咀村地处平定县北部,全村总面积4800亩,其中耕地1800亩,林地2844.75亩,村庄占地155.25亩,全村由四个自然村庄组成,现有居住户215户,628口人,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99万元,人均纯收入4500元。 |
东峪村 |
东峪村位于县城北部的岔口乡45公里处,全村现有135户,400口人,劳力130个,区域面积7000余亩,耕地面积1354亩。东峪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历届村支两委带领全体村民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农民生存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为加快东峪村新农村建设步伐,东峪村村支两委在上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跑项目、引资金,先后实施了农村旱井自来水工程和公路硬化工程,进一步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坚定了农民建设新家园、努力奔小康的信心。为大力发展经济,东峪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奋力奔小康的征途中,把工作重点放在村容村貌的生态生活环境建设上来,具体项目为:(1)整修、维修村政办公设施,硬化、美化文化活动广场;维修舞台顶部,硬化户通便道,共投资15万元。(2)开通东峪至西头岭通村路,计划投资6万元。(3)经济林建设500亩(核桃树),共投资8万元;(4)小流域治理工程。计划完成2000个鱼磷坑建设任务和3000株树苗的栽植工程,人平5株梧桐树,共投资5万元;总投资为34万元。 |
食足村 |
食足村位于平定县北部40公里处,北邻盂县,西邻郊区,全村总面积5500亩,其中耕地1200亩,林地500亩,荒山宜林面积3550亩,居民占地250亩,全村253户,703口人,2010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5400元。 今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食足村围绕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坚持以农为主,农、林、牧全面发展,积极吸引投资,努力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不断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截止2010年底,通村公路4公里,已有3公里水泥硬化,村主干道路4公里实现硬化,全村全部实现了旱井自来水入户。2010年投资12万元翻新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初步建成3000平米的农民文化广场。 |
老峪村 |
老峪村位于岔口乡东北部,耕地面积915亩,共有181户,515人,劳力140人,党员24人。 2000年以来,村支两委认真实践“-”重要思想,带领全村村民积极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和政策。2007年村投资20万元硬化通村公路4公里,解决了下雨出行难的问题。投资5万元绿化了路两侧,2010年底,全村经济达到了26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了4800元。 |
麦家岩村 |
麦家岩村位于岔口乡西北部,与老峪、范家岩、理家庄等村接壤,北接盂县,地势较偏远。现辖2个自然村,共80余户,180余口人,设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20名。耕地总面积1009亩,矿产资源匮乏,缺乏主导性支柱产业,经济发展模式较为单一,属纯农业村。 |
红富庄村 |
岔口乡红富庄村位于平定县县城北部,全村176户,580口人,劳动力300余人,全村总面积4400亩,村庄占地面积1000亩,耕地面积1300亩。其中有党员30人,村两委干部5人,几年来,红富庄村两委班子紧密团结,共谋发展,以特色种植为基础,打造了种、养、加、商、外出务工“五业”并举的块状经济模式,成为全乡文明的先进村、富裕村。 |
甘泉井村 |
平定县岔口乡甘泉井村位于平定县城北部45公里处,地处偏僻,是一个纯农业村。但交通便利,全村154户,650多口人,其中有劳动力390人。总耕地面积2300亩,耕地面积1300亩,林地面积1000亩,荒山宜林面积2万多亩。2009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达32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 由于地下无矿产资源,地上无工矿企业,村民对农业生产有着传统的偏爱和热情。但是,传统种植又制约了村里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收入远远和社会的发展又不适应,所以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2008年——2010年村里投资新建了共150亩的日光温室。在此基础上,投资150万元钻出一眼深井,即给老百姓提供了安全放心的饮用水,又为大棚蔬菜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资源。农民的收入显著提高,同时,完成了小流域治理工程,全村生态环境大为改善,不仅优化了人居环境,使村民的绿化意识得到加强,而且其参与生态开发及综合治理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有效推进全村新农村建设的开发进程。 |
红岭村 |
红岭村位于平定县北部地区,位于岔口乡西南部,与本市郊区接壤。全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全村现有住户110户,总人口336人,党员29人,耕地面积1080亩,人均3.21亩。全村农业主产以玉米、谷子、干鲜水果农作物为主;工业方面现有年产5万吨的脱硫钙粉厂,年产3万吨的石膏矿,5000吨的石膏粉生产线,近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关怀下,红岭村被列为首批新农村推进村,在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视发展经济为第一要务,以体制改革为前提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先后投入500万元,新增个体运输车辆20余辆。2010全村工农业收入首次突破600万元,集体资本公积达到350万元,人均纯收入跨入6500元的新起点,村民安居乐业,事业稳步推进。一个与时俱进抓发展,求真务实再创业,团结和谐、欣欣向荣的红岭村紧紧围绕“四县建设”目标构建和谐新农村,再铸新辉煌。 公益设施建设方面红岭村拥有600平方米的即:村委办公楼、图书阅览室、医药卫生所、连锁便民店、老年活动室、群众文化室为一体的活动场所,新建了村民文化广场,安装了篮球、乒乓球、健身器材。村内90%的街道全部硬化,主要路段实现了路灯亮化,90%的农户实现安全饮水自来化,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使村民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因地制宜抓发展,营造环境关民生。 两手齐抓,共谋发展。近年来我们立足“抓经济发展促精神文明建设,以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经济发展”的方针,先后组建锣鼓队,开办了棋牌活动室、庙会,过节组织村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娱乐活动,开设了党风综合活动室,农闲时引导村民学习了解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农业种植、养殖专业技术。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工作全局,目得是使村民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推进新农村的全面发展。 红岭村两委会班子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要求,举新农村建设之旗,办关爱民生之事,继续以生产发展为基础,村容整洁树形象,村民增收为目标的要求,在“团结就是力量,实干就有希望”的红岭村精神推动下,具有“团结、求实、文明、诚信”光荣传统的红岭人欢迎社会人士来红岭村投资,淳朴的红岭人和您一起携手共进,发展经济。 |
主铺掌村 |
主铺掌村位于岔口乡东部,东邻大前村,南邻主铺庄村,北临盂县,西邻秋林,人口152人,共62户,耕地233.6亩。 |
土沟村 |
土沟村距乡政府15公里,位于乡政府东南部,全村总面积40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640亩,总人口166人,总户数78户,靠农业种植和对外输出劳动力增加收入。 |
铁金沟村 |
铁金沟村在县城北部,距县城50公里,属岔口乡政府瞎行政村,距乡政府6.5公里,全村总户数90户,有330口人,全村总面积3971.9亩,总耕地640亩,现有企业两个。 铁金沟村与竹梨庄村、岳家庄村、理家庄村、岔口村、罗面咀村、东峪村、食足村、老峪村、麦家岩村、红富庄村、甘泉井村、红岭村、主铺掌村、土沟村、权黄村、黄家垴村、黄统岭村、西头岭村、秋林村、小岭村、铺北村、张山峪村相邻。 |
权黄村 |
权黄村位于平定县城北部,岔口乡政府东部,距县城45公里,全村141人户共311口人,耕地面积为744亩,境内山大坡广,资源溃乏,是个纯农业的村庄。 |
黄家垴村 |
黄家垴村原属黄统岭乡,现归岔口乡管辖,黄家垴村地处岔口乡东片,与黄统岭村、富峪村、冯家峪村、西头岭村接壤。村级公路与白杨线相接。全村包括14个自然庄,现有住户78户,全村160口人,耕地面积594亩。 |
黄统岭村 |
黄统岭村位于岔口乡东部七公里,全村总人口508人,其中独生子女户26户,双女户4户,耕地总面积有1063亩,并有少量的铝矾土及硫铁矿分布。 |
西头岭村 |
西头岭村隶属平定县岔口乡,位于岔口乡东北部,北接东峪村和秋林林场。南与富家岭村和黄家垴村接壤,西起岔口村,东至北头岭村。村域面积3986.6亩。 西头岭村土地总面积3368.1亩,其中村庄占地173.3亩,山坡、河道、草荒地1684.30亩(其中草荒地900.7亩,已造林271.3亩),矿山面积64亩,耕地面积1446.5亩,其中粮田925.6亩,以口粮田全部落实到户,农民人均耕地面积1.80亩。 全村有农户201户,总人口508人,其中农业人口505人,非农业人口3人。全村劳动力总数300人,从事农业生产的100人,从事工业的160人,外出打工人口40人。 全村经济总收入27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总收入130万元,占总收入48.1%;第二产业总收入90万元,占总收入33%,第三产业总收入50万元,占总收入的19%。西头岭村的农业产业主要是种植业,第二产业有一个粘土矿,一个耐火材料厂,第三产业主要是运输业、商店等服务业。 |
秋林村 |
位于平定县北部60公里处,京昆高速经过秋林村,交通便利。全村以农业为基础。全村共108户,283人,劳动力89人。田地共753亩。总面积8000亩,林地2500亩,荒山面积5000余亩,集体经济达150万余元,人均收收入达3000余元。 |
小岭村 |
小岭村位于平定县城北部,岔口乡政府东部,距县城45公里,全村335人,137户,耕地面积720亩,东接西家庄,西邻黄统岭,南部是铺北,白甘泉,北与娘子关镇吊沟村相邻,境内山大坡广,资源溃乏,主要以农业为主。 |
铺北村 |
铺北村位于平定县城北部,岔口乡政府的东部,距县城48公里。全村300口人,总面积2131.8亩。东接小岭,西连西头岭,南与黄统岭为邻,北与白甘泉为界。境内山大坡广,资源丰富,村有集体企业一个,主要矿产是铝矾土的开采和销售。 |
张山峪村 |
张山峪村位于平定县城北部40公里处,京昆高速、杨白线直通张山峪村,交通便利,全村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先导。全村162户,473人,劳动力340人。耕地面积674亩,总面积4100亩,林地面积1500亩。2010年集体经济收入达130余万元,人均收入达4000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