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崖底村紧临金龙街,西接秀水镇东园村和东关北村,双阳线伴着香河从村前绕过,是孙家庄镇纳入县城城市规划发展的桥头堡。全村现有220户、532口人,劳动力为271个,耕地面积为680亩。
随着金龙街及延伸线、水神山路的建成通车,县城逐渐东扩,西崖底村已走上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322101 | 045000 | -- | 查看 西崖底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东吉村 |
东吉村座落于水神山脚下,盂县孙家庄镇西北。距县城3公理。西与西吉村、东与马乡村相接,辖2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85户,总人口1500人,农业人口1100人,总劳力580人,土地总面积270公顷。东吉村北高南低,土地高低不平,属于典型的黄土丘岭地,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炭。全村总耕地面积1850亩,全部是旱地。主要种植玉米,谷子,山药等农作物。收入主要是种地和毗邻阳泉北站搞餐饮服务。民风纯朴,晋剧是人们最喜爱的剧种之一。 |
石门子村 |
石门子村人口157人,户数71户。座落于录家庄镇东北方耕地791亩,特产玉米、小米、土豆。支柱产业,以农业为主。 |
王炭嘴村 |
王炭嘴村位于县城东北部约七公里处,地下矿藏以石灰岩和铁矿石为主。全村共有130户、321口人,耕地面积为258亩,劳动力218个。全村人口中以石姓为主,占到全村总人口的64%。 近年来,王炭嘴村在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带领下,不论是在村容村貌的整治和建设还是在调整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后劲上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先后新建了入村石桥,硬化了入村公路和村里的街道,安装了路灯,建起了农民公园和村民健身广场。2007年以来,又成立了盂县建平优质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盂县振盛种植专业合作社。全体村民纷纷参合,入社率达80%以上,成为全村的集体经济体。两个合作社共种植优质核桃1050亩,建成高效节能日光温室60座,占地200亩。核桃基地和设施农业很快就会给全体村民带来可观收入,成为王炭嘴村的支柱产业。 |
石店村 |
石店村地处盂县县城东部,孙家庄镇北部,距县城6公里,镇政府1公里。北依延长山脉,与本镇紫牛庄接壤,南与本镇孙家庄村接壤,西与本镇马乡村毗邻,东与神头村、牛村镇后元吉村和本镇郭家坪村相连,与石店煤矿相邻,总面积6平方公里,曽南北走向。全村耕地面积793亩,人均1.05亩,全村总户数302户,总人口982人,其中农业人口753人。 下设党支部,村委会,医疗卫生所一个,中心小学一所,在校学生158人,教职员工16人。村级文化活动场所一所,设有篮球场二个,文体活动中心一个,棋牌室二个,图书馆一个,阅览室一个,剧场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一所,配备电脑三台,投影机一台,电教室一个等等。 全村2010年经济总收入54万元,人均收入6640元,支柱产业有养猪场2个,年出栏1000头以上,个体运输户18户。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至二十八日举行传统古庙会,利用庙会组织开展各种文化竞技活动,丰富了农村文化建设和氛围,以此带动经济发展。 |
郭家坪村 |
郭家坪村位于盂县县城以东,属于城东规划区,坐落于盂县污水处理厂旁,前临双阳线干道,交通便利。全村现有440人,有耕地448亩,粮食直补到户,共计488.7亩,人均收入6000余元。 |
东盂北村 |
东盂北村基本概况 孙家庄镇东盂北村位于县城北部约十五公里处,背靠寺坡山,有黄土沟壑区地貌和山地地貌。境内无地表径流经过,地下水资源匮乏,全村人畜饮水和农业用水全靠收集降雨解决。地下矿藏主要是石灰岩和少量蕴藏的铝矾土矿。 全村现有406户、1017口人,劳动力420个,耕地面积为3397亩。农业种植业是全村人赖以生存的基础。种植业仍以玉米、谷子、糜黍、土豆等小杂粮为主。近年来,东盂北村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号召,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核桃树种植。到目前为止,全村共种植优质核桃树1015亩。这必将成为东盂北村今后新的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为村民带来可观经济收入。 |
石辉坪村 |
石辉坪村基本情况 孙家庄镇石辉坪村位于孙家庄镇北部,北靠北下庄乡东、西麻河驿村,东临孙家庄阳坡村,是孙家庄镇最北部的村之一,距离县城约20公里。全村现有120余户,300多口人,耕地面积467亩。种植业和养殖业是石辉坪村的主要经济来源。农业主产品包括玉米、谷子、糜黍、土豆等小杂粮以及生猪、鸡蛋等农副产品。石辉坪地下蕴藏丰富的铝钒土矿。 |
沟西村 |
沟西村基本概况 全村117户,281人,现有耕地面积1250亩。 (其中退耕还林410亩,集体林地102亩,粮田面积738亩) |
神头村 |
神头村位于盂县孙家庄镇东北方向,紧临石店煤矿,西与石店村,北与古咀村相接,辖3个村民小组。2010年末总户数148户,总人口350人,总劳力150人,耕地总面积360亩。神头村北高南低,土地高低不平,属于典型的黄土领地,地下藏有丰富的煤炭,全部是旱地,主要种植玉米、谷子、山药等农作物,收入主要是种地,民风纯朴。 |
常家沟村 |
常家沟村位于孙家庄镇东南部,离县城约5公里,北靠盂县石店煤矿,东面和南面分别是牛村镇前元吉村和河下村。常家沟地下矿藏资源丰富。全村现有人口357人、148户,耕地面积为424亩,劳动力总数为195。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外出劳务和农业生产。 |
西盂北村 |
西盂北村位于盂县县城东北部,距县城12公里。东至东盂北村,西至苌池镇下罗村,南至苌池镇卧龙坡村,北至后峪沟村,乡级公路相连,交通便利。全村人口987人,总户数402户。全村耕地面积2878亩,主要种植玉米为主,特产主要有苹果、核桃,全村人均年收入4600元。 |
阳坡村 |
阳坡村位于孙家庄镇最北部,与北下庄乡石板沟、后川、西井、王家庄等村接壤,县级公路孙交线从村前绕过。阳坡村因村落坐在大庙山南坡,四季阳光照射充足而闻名。 阳坡村现有135户,380口人,劳动力为254个,根底面积为1103亩,虽地下蕴藏铝钒土矿,但阳坡村仍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玉米、谷子、土豆是主要农产品,全面粮食产量约16万斤左右。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阳坡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在粮田面积不减少的情况下,大力发展优质核桃树种植,成立了盂县强盛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核桃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必将成为增加村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
紫牛庄村 |
紫牛庄位于孙家庄镇政府以北,全村224户,共650人,耕地2900亩,主要产业以玉米种植为主,主要收入来源是出售粮食,外出打工,是一个传统的纯农业村。 |
南河南村 |
南河南村位于县城东4公里外的秀水河岸,全村有农业户口950人,共320户人家,现有耕地1430亩,年人均收入4500元,支柱产业以种植业为主,南河南村地理位置优越,东邻阳五高速出口同,西接五龙东街,南靠二级路,北连双阳线,是一个交通便利,土地辽阔,地质坚实,适宜开发利用的做生意地段。 |
孙家庄村 |
孙家庄村位于盂县城东,距阳泉北站2公里,距阳五高速元吉出口仅1公里。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全村共401户960人。耕地635亩,全年总产值1500万,人均收入9000元。 |
西崖底村 |
西崖底村紧临金龙街,西接秀水镇东园村和东关北村,双阳线伴着香河从村前绕过,是孙家庄镇纳入县城城市规划发展的桥头堡。全村现有220户、532口人,劳动力为271个,耕地面积为680亩。 随着金龙街及延伸线、水神山路的建成通车,县城逐渐东扩,西崖底村已走上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 |
后峪沟村 |
后峪沟村位于县城正北方向约20公里处,北靠上社镇莲花掌,北下庄乡麻河驿,西接苌池锣掌,是孙家庄镇最边远,最小的行政村。在群山环抱中的后峪沟,虽然森林覆盖率达98%以上,但地下水资源贫乏,人畜饮用水和农业生产用水全依赖村民自挖的水洞旱井收集雨水来解决。 后峪沟村原有里后峪、外后峪、南窝铺三个自然村组成,后来南窝普的人全部迁出,现在只剩下两个自然村,里后峪约20余户,外后峪30余户,全村56户,152个户籍人口,劳动力88个,常住人口仅有六七十人,且多为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农业是后峪沟的支柱产业,农业生产以玉米、谷子、土豆、糜黍等小杂粮种植为主。 |
刘家坡村 |
刘家坡村位于孙家庄镇北部,离县城约13公里。刘家坡村由刘家坡和胡家梁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109户、281口人,劳动力为190个,耕地面积为667亩。 刘家坡村无地下矿藏资源和水资源,耕地以二坡地和坡梁地为主,且土壤偏粘,保水性差。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劳务获得。刘家坡村是全镇乃至全县最贫困的村落之一。 |
降香坪村 |
降香坪村位于盂县孙家庄镇东部4公里处,全村人口420人,总户数135户,耕地面积552亩。主要耕种土地,高低不平,主要种植作物有玉米、谷子为主,还有一些小作物,全部是旱地作物。 降香坪村地下矿产丰富,主要以煤为主,是一块丰厚的矿产宝地。 |
乌玉村 |
乌玉村地处盂县东南隅,招山河下游,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距县城5公里,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1.5公里,总面积3.75平方公里。全村现有597户,1620人,现有耕地1400亩。 村境地势西高东低,属西南----东北走向,乌玉土地平坦肥沃,历来以农业为主。种植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村“两委”班子继往开来、开拓进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村办企业进行“转制、改制”组合承包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乌玉的民营企业又焕发生机。自备3.5万千伏变电站1座,养猪场3个,果园一个,各种店铺、修理、饮食等20余所。驾驶员培训基地1个,村卫生所3个。 乌玉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
西吉村 |
西吉村位于盂县县城东北面2公里,阳泉北站南500米,距镇2公里,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314户,农业人口988人。耕地面积1693亩,山地980亩。农业产业以玉米、核桃、果园、生猪、禽类养殖为主,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人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发展目标,坚持树立科学发展观,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团结拼搏、真抓实干,村级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促进了西吉村三个文明共同发展。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达4120元。 目前,西吉村两委班子凝聚力加强了,工作热情高涨了,村党务和从务工作有了较大起色,各项工作良性发展。投资180万元钻了水井,彻底解决了西吉村历史以来的吃水难。在政府关心支持下,投入资金,硬化全村主要道路和通往外出的公路,方便了村民出行。 在上级领导支持下,西吉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人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发展目标,坚持树立科学发展观,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突出发展优势产业,夯实村级经济实力,有力促进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长足进步。2010年村民人均收入在创新高,村级集体收入稳步发展。随着西吉训小城镇进一步深入推进,各类产业生产基地、加工和销售市场逐步形成,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各项惠农政策逐步落实,西吉村农业产业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我们村两委干部有信心克服一切,战胜困难,搞好新农村建设。 |
二郎庙村 |
二郎庙村在县城往东4公里处。全村现有人口417个、173户,劳动力有163个,耕地面积为255亩。村民经济收入以外出劳务和农业生产为主,农业生产以玉米种植为主。 随着金龙街延伸线和双阳线公路的修通,二郎庙村已逐步纳入到县城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面临全新的挑战和机遇,必将迎来辉煌灿烂的明天。 |
白家庄村 |
全村人品452人,共183户,座落于孙家庄镇北,共有耕地1397.4亩,以种植玉米为主. |
洪庄村 |
洪庄村地处盂县县城东部,孙家庄镇以北,距县城10公里,镇政府5公里,东与北下庄乡张家山接壤,南与本镇王炭咀接壤,西与本镇土塔接壤,北与本镇刘家坡相邻。总面积为3815亩,其中耕地面积为1104.45亩,集体林地831.15亩,退耕还林地为1393.5亩,人均耕地2.5亩。全村总户有169户,总人口为440人。 村设党支部,村委会,医疗卫生所一个,村级文化活动场所一所,标准篮球场一个,文体活动中心一个,乒乓球室一个,棋牌室一个,图书阅览室一个。 全村人均收入为6540元,有个体养猪厂一个,年出栏2000头左右,个体运输13户。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二日是洪庄村传统古庙会,利用庙会组织篮球比赛及各种问题活动,丰富农村文化氛围,以带动全村经济发展。 |
东坪村 |
东坪村位于盂县县城2.5公里处,耕地面积1100亩,林地面积350亩。交通便利,全村共有510户,1482人,党员52人,村民代表24人。 近年来,在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村内各家各户安装天然气,逐年提高村民的福利待遇,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
大吉村 |
大吉村位于盂县县城东北,属城乡结合部,毗邻阳泉北站,前临金龙大街,盂县第一中学,背倚双阳线,交通十分便利。大吉村现有1000多人,其中农业人口653人。有耕地864.9亩,人均年收入6000余元。 |
土塔村 |
土塔村位于孙家庄镇北八公里处,全村505户,1316人。现有耕地2200亩,典型的纯农业村庄。生活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村民外出务工为主,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现已达到小康生活水平。 村内有两个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阳泉市鑫康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盂县焱磊鑫石灰厂。现坐落于土塔村外围,企业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土塔村一部分剩余劳动力。 民俗文化以剪纸、书法、泥雕、摄影、编织、刺绣为主。村民兴趣广泛,爱好音乐、戏曲的不乏其人。文化氛围特别浓厚。群众生活在一个健康、美好、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里。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