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庄村位于盂县城东部,隶属盂县仙人镇,于平定县交界出。张庄村是一个人口较多,面积较小,资源相对贫乏的行政村,现有125户,人口361人,耕地面积890亩,造林面积300亩,山地面积300亩。全村现有党员21人,村两委干部5人。几年来,张庄村两委班子紧密团结,共谋发展,以文化建设为先导,农业建设为根本,努力成为全乡闻名的先进村、小康村。
村中主干道路已硬化,;村民饮用水仍为自然供水;低压线路整改已经投资进行,对原有老化的旧电杆、电线全部更新,做到了标准化;通信上,全村固定电话用户达90%,电视入户率达99%,30%的村民拥有了移动通讯设备;村设有小学一所,开设1至5年级课程,现有学生35人,教师3人,虽然校舍仍沿用旧房子,但电教化教育设备已初具规模;村两委办公设施的信息化,现代化配置正努力着手进行;张庄村种植作物以玉米为主,机械化程度还比较落后;近几年农民的收入有所提高,特别是外出务工者的比例上升,人均收入有所增长,张庄村张书记在上任的六年中不断的为群众谋利益,其中包括道路的硬化学校的建设,村容村貌的整体规划,但是与城市居民的收入还是相对有差距的。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322200 | 045000 | -- | 查看 张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沙井村 |
沙井村位于盂县城东部公里处,隶属盂县仙人镇,于平定县交界出。沙井村是一个面积大,人口少,资源相对贫乏的行政村,现有120户,人口327人,耕地面积1000亩,造林面积5000亩,山地面积4000亩。全村现有党员22人,村两委干部4人。几年来,沙井两委班子紧密团结,共谋发展,以文化建设为先导,农业建设为根本,努力成为全乡闻名的先进村、小康村。 村中主干道路已硬化,;村民饮用水仍为自然供水;低压线路整改已经投资进行,对原有老化的旧电杆、电线全部更新,做到了标准化;通信上,全村固定电话用户达90%,电视入户率达99%,30%的村民拥有了移动通讯设备;村两委办公设施的信息化,现代化配置正努力着手进行;沙井村种植作物以玉米为主,机械化程度还比较落后;近几年农民的收入有所提高,特别是外出务工者的比例上升,人均收入有所增长,书记在上任的六年中不断的为群众谋利益,其中包括道路的硬化学校的建设,村容村貌的整体规划,但是与城市居民的收入还是相对有差距的。 |
张万村 |
张万村位于盂县东部,紧邻河北省平山县,是省煤炭外运重要出口之一,交通比较便利,全村现有户数31户,人口112人,有耕地450亩,张万村主要经济作物以玉米、大豆等为主;特产黄芩、核桃、柴胡等;由于村境内高山较多,平地较少,经济基础薄弱,全村经济收入主要是粮食作物和外出打工,张万村主要开支为农业生产、子女上学、医疗卫生和日常生活。近年来,张万村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村通硬化路工程;改建了村办公场所;投资修建了大型旱井解决村民的吃水问题;建设村民文化广场;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极大提高。 |
角雨村 |
角雨村位于太行山脉,是仙人乡的一个行政村,邻近郊区,人口稀少,人均收入3000元,经济收入依靠传统的种植业,现村有21户人家,44人口,可耕地229余亩,人均耕地两亩多,通国家人平均耕地持平,属于北温带干旱地带,全年干燥少雨,农作物一年一熟,年平均降雨400MM左右,无霜期占全年的1/3。 |
东会里村 |
东会里村位于仙人乡西大门,距县城15公里,全村294户,人口736人,耕地1600多亩,其中农业耕地710多亩,大部分村民靠种地为生,平均人均收入为2500多元。近年来,依靠党的三农政策,村支两委在上级政府的扶持下,着力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广了核桃树种植,枣树种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议两公开”推行以来,东会里村从学习和宣传入手,以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努力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进一步强化村务公开,完善议事制度,大力推进村民自治,全村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会继续把“四议两公开”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进一步学习,深刻掌握其内涵和实质,摸清它的奥妙处,看清它的精华处,弄清它的关键处,对照东会里村实际,加强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的交流,多层面开展学习和讨论,提升对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认识。 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不仅要在东会里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还要根深叶茂,锦上添花。凡涉及村里的经济社会发展划,重大基础建设,重要民生问题办理情况,土地征用及补偿分配,计划生育指标分配,宅基地审批等村级事务都要纳入东会里村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决策的内容,同时扩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切实让“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措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实际作用。 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实施,村支两委加强了沟通联系,党群距离更加贴近,群众对村中大事有了更加了解,干群关系进一步和谐,全村上下齐心协力,凝聚力真正形成,发展势头强劲。村支部书记高兴地说:“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确实是破解农村工作难题的金钥匙”。 |
石窖沟村 |
石窖沟村,位于盂县东部,其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四面高山环绕,没有直接通往村里的。石窖沟村共有耕地面积398多亩,有三个自然村,110户,合约人口276人左右。基层组织健全,共有党员13名,村支两委4名,从书记,村长到会计都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村里的经济情况不是很好,年轻人一般都外出打工,而年老的人一般在家种地,石窖沟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种植基地,农民经济收入主要依赖农业。村里的房子还是以窑洞为主,也有一些住上了砖瓦房,到村里的路还是土路,一到下雨天出行就不是很方便,这一问题正在考虑解决中。村民的饮水主要是靠雨水汇集而成的水窖,一旦遇到干旱,吃水非常紧张。 |
岭底村 |
岭底村位于仙人乡东部7公里处,这里群山怀抱,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村民淳朴。全村共有人口386人,党员有22人(其中男党员16人,女党员6人),村民代表8人,全村耕地面积853亩,全为旱地,农业发展基础良好,主产玉米、大豆等作物。由于村境内高山较多,平地较少,经济基础薄弱、全村经济收入主要为种植粮食作物和外出打工,岭底村农民主要开支为农业生产、子女上学、医疗卫生和日常生活。 岭底村被确定为“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试点村以来,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组织、广泛宣传、加强学习、完善制度、大胆实践、推行工作顺利制度。全乡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后,岭底村严格贯彻落实市、县、乡“四议两公开”的工作要求,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相应组织,完善了工作措施,健全了工作机制,通过广播、标语、传单等方式广泛宣传“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内容、程序和操作方法,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010年来,岭底村村支两委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战略思想,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要求,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富民强村”为主题,制定了全年工作目标。岭底村将完成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推广,为60岁以上的村民办理了养老保险,村主干路工程、村办公场所、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广场建设等,定期给村民发放致富信息,向育龄妇女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搞好护林防火林权制度改革等。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行中,村党支部本着“诚诚恳恳听民意,踏踏实实保民生”的原则,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与村例会制度相结合,使“两委”工作透明化,真正做到“百姓明白,干部清白”,极大地拉近党群、干群距离,进一步加强了村委会的凝聚力。 在实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过程中,我们切实尊重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把村级重大事项及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交给群众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自己管,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我们相信,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政策指引下、在群众的大力拥护下村级的各项事业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
仙人村 |
仙人村是仙人乡耕地面积最大的一个村,地处仙人乡政府以东4公里,现有人口440户,1448口人,全村共有劳力860余人。仙人村有党员54名,其中男党员50名,女党员4名。村支两委班子健全。全村共有耕地面积3000亩,非耕地面积1300亩。农村人均收入3000元。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在计划生育方面,坚持一把手亲抓、总负责,仙人村年出生率始终保持在千分之七左右。 |
垴上村 |
垴上村位于盂县东部山区,距仙人乡政府约15公里。全村共有101户,348口人,其中党员21名(男18名、女3名)。耕地1022亩,林地650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2560元。 全乡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后,垴上村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县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关于在全县农村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通知》,严格按照市、县、乡贯彻落实“四议两公开”的工作要求组织安排。垴上村全面部署,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与垴上村主要工作结合了起来,并制订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工作方案,健全了工作机制,广泛宣传“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内容、程序和操作方法,做到村民人尽皆知,让大家参与到这一工作中。 在实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过程中,我们切实尊重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把村级重大事项和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事情,交由农民通过规范的程序自己议、自己定,自己管,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凡是村级重大事务和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都要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决策、实施。经过群策群力,垴上村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果,完成了村办公室的翻修工程,并对办公室大院进行了硬化;结束了垴上村多年来晚上路上没有照明的状况,新增了40盏路灯;新建了占地70余平米的村级卫生所,结束了垴上村多年来缺医少药的情况;还对公路进行了绿化。 |
杨树洼村 |
杨树洼村地处偏僻山区,居住两个村一个行政村,杨树洼一个自然村圪针林沟,是南山片最南一个村,东至石谷良,南至郊区林场,西至石葛泽,北至里山南村。全村现有土地452亩,总产数65户,总人口194人。 |
嘴只上村 |
嘴只上村位于仙人乡东部,这里群山怀抱,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村民淳朴。全村共有人口83人,党员有6人(其中男党员5人,女党员1人),全村耕地面积725亩,全为旱地,农业发展基础良好,主产玉米、大豆等作物。由于村境内高山较多,平地较少,经济基础薄弱、全村经济收入主要为种植粮食作物和外出打工,嘴只上村农民主要开支为农业生产、子女上学、医疗卫生和日常生活。 嘴只上村施行“四议两公开”以来,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组织、广泛宣传、加强学习、完善制度、大胆实践、推行工作顺利制度。全乡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后,嘴只上村严格贯彻落实市、县、乡“四议两公开”的工作要求,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相应组织,完善了工作措施,健全了工作机制,通过广播、标语、传单等方式广泛宣传“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内容、程序和操作方法,真正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010年来,嘴只上村村支两委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战略思想,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要求,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富民强村”为主题,制定了全年工作目标。嘴只上村将完成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推广,为60岁以上的村民办理了养老保险,村主干路工程、村办公场所、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广场建设等,定期给村民发放致富信息,向育龄妇女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搞好护林防火林权制度改革等。 “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行中,村党支部本着“诚诚恳恳听民意,踏踏实实保民生”的原则,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与村例会制度相结合,使“两委”工作透明化,真正做到“百姓明白,干部清白”,极大地拉近党群、干群距离,进一步加强了村委会的凝聚力。 在实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过程中,我们切实尊重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把村级重大事项及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交给群众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自己管,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我们相信,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政策指引下、在群众的大力拥护下村级的各项事业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
石谷良村 |
石谷良村位于太行山脉,是仙人乡的一个行政村,邻近郊区,人口稀少,人均收入3000元,经济收入依靠传统的种植业,现村有59户人家,123人口,可耕地562余亩,人均耕地两亩多,通国家人平均耕地持平,属于北温带干旱地带,全年干燥少雨,农作物一年一熟,年平均降雨400MM左右,无霜期占全年的1/3。 |
山北村 |
山北村位于仙人乡东部4公里处,全村共有280户,总人口1000余人,党员28名(男24名,女4名),村民代表12名,现有耕地1900亩,人均收入3200元。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县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关于在全县农村全面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通知》和乡党委的要求,山北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兼顾,全面部署,扎实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与山北村主要工作结合起来,选准切入点,形成了保持农村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合力,有力地推动了新时期下山北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山北村积极按照乡党委和政府的要求,支部两委积极召开会议研究并组织党员、组长和村民代表集中学习“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并明确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推行责任。村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抓好具体落实,完善党员联系制度、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和责任追究等相关制度,以制度规范和督促“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山北村的落实。村务公开监督小组负责监督山北村重大事项是否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程序决策实施,负责对村级重大事项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核把关,对公开内容的全面性、及时性、真实性进行监督评议。通过制作墙体标语、张贴标语、喇叭广播以及利用远程网络教育平台等方式加强宣传引导,组织广大农村党员群众学习掌握“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内容,形成了全村学习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氛围。并号召大学生村干部做好“宣传员”,通过和农户“拉家常”、“唠嗑”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说明,使全村群众掌握“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内容和流程。 在实施“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过程中,我们切实尊重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把村级重大事项和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事情,交给群众,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自己管,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 大量实践证明,山北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大基础建设、重要民生问题办理情况、土地征用及补偿分配、计划生育指标分配、宅基地审批等村级事务,都将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这个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全面落实。 |
乱窑村 |
乱窑村位于盂县城东部公里处,隶属盂县仙人镇,于平定县交界出。乱窑村是一个人口较多,面积较小,资源相对贫乏的行政村,现有96户,人口268人,耕地面积800亩,造林面积300亩,山地面积270亩。全村现有党员5人,村两委干部7人。几年来,乱窑村两委班子紧密团结,共谋发展,以文化建设为先导,农业建设为根本,为提高农民生活条件努力。 村中主干道路已硬化,;村民饮用水仍为自然供水;低压线路整改已经投资进行,对原有老化的旧电杆、电线全部更新,做到了标准化;通信上,全村固定电话用户达90%,30%的村民拥有了移动通讯设备;村两委办公设施的信息化,现代化配置正努力着手进行;乱窑村种植作物以玉米为主,机械化程度还比较落后;近几年农民的收入有所提高,特别是外出务工者的比例上升,人均收入有所增长,乱窑村高书记在任期间不断的为群众谋利益,其中包括道路的硬化学校的建设,村容村貌的整体规划,但是与城市居民的收入还是相对有差距的。 |
东庄头村 |
东庄头村位于太行山脉,紧邻314省道和207国道,东邻河北省,是山西煤炭进入河北的门户,村东头设有煤检站,对进出的煤车进行检查收费。现村有270户人家,958人口,是盂县的人口大村。可耕地1100余亩,人均不到一亩,通国家人平均耕地持平,属于北温带干旱地带,全年干燥少雨,农作物一年一熟,年平均降雨400MM左右,无霜期占全年的1/3。 |
又道沟村 |
又道沟村位于太行山脉,是仙人乡的一个行政村,邻近郊区,人口稀少,人均收入3000元,经济收入依靠传统的种植业,现村有61户人家,170人口,可耕地705余亩,人均耕地两亩多,通国家人平均耕地持平,属于北温带干旱地带,全年干燥少雨,农作物一年一熟,年平均降雨400MM左右,无霜期占全年的1/3。 |
石跪村 |
石跪村位于冀、晋两省交界处,与河北省平山县接壤。全村下辖三个自然村,一千多亩耕地,4个村民小组,97户村户,260余人,其中党员13名。全村以农业种植为主,发展运输业、养殖业为辅等多种经营,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000余元。村支两委班子紧密团结广大群众,把增强村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整个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实施党建工程、富民工程、美德工程,大力倡导文明新风,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今年石跪村新建村级活动场所,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篮球场、卫生室、图书室、活动中心、远程教学点等项目设施建设,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
西峪村 |
西峪村位于仙人乡东北部,现有7个村民小组,194户664人,其中劳动力324人;土地总面积1400亩,耕地面积850亩,退耕还林320亩,山林面积260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3.4%。境内气候条件适中,地理位置优越,具有独特的峡谷小气候,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全村党员共24人,其中女党员6人,西峪村发展主要以农业为主,2010年计划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279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 今年,在仙人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西峪村四议两公开”工作如火如荼的展开。在村党组织领导下,村级重大事项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决策实施,按照乡党委政府的整体部署和“四议”、“两公开”的工作思路,以夯实基础为前提,以加强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为核心,来促进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根据西峪村的实际情况,经村两委班子和部分党员、村民代表充分讨论,制定西峪村的发展目标: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得到加强;主导产业形成,完成蔬菜大棚基地建设和核桃经济林的种植,经济发展基础夯实,集体经济状况好转,农民收入增加;村庄规划合理,改善村环境卫生状况,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开展,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较大提高,人居环境和经济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按照西峪村2011年的工作计划,以及镇党委政府的整体部署和“四议”、“两公开”的工作思路,积极作为;西峪村已经完成了蔬菜大棚的建设和环境治理工作。通过蔬菜大棚建设,可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西峪村和乡镇园区特色农业的又快又好发展,为指导和引导全村乃至全乡设施农业的建设和发展发挥良好的示范和带动效应,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推动西峪村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深入扎实地抓好西峪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动西峪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要求。今年西峪村将按照“四议”、“两公开”的工作思路,有序开展西峪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强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健全组织生活,加强党员的思想教育理论和政策学习,有计划地培养发展新党员,给党员队伍注入新的力量。加强制度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巩固综合整治成果。改善人居环境,初步达到村容整洁的要求。做好年度村财务预算,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确保村两委各项日常工作正常运转,特别是计划生育工作坚持常抓不懈,争取走在全乡各村前列。 总之,2011年度工作西峪村将围绕乡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目标努力工作,“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全村推广实施以来,收到了良好效果,受到了农村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拥护和赞成。这一工作法的有效实施,对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党员主体地位、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调动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推动全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是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的有效机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实际作用,共同将西峪村的各项事业上一个新台阶。 |
里山南村 |
里山南村位于太行山脉,是仙人乡的一个行政村,邻近郊区,人口稀少,人均收入3000元,经济收入依靠传统的种植业,现村有60户人家,160人口,可耕地600余亩,人均耕地两亩多,通国家人平均耕地持平,属于北温带干旱地带,全年干燥少雨,农作物一年一熟,年平均降雨400MM左右,无霜期占全年的1/3。 |
岭西岩村 |
岭西岩村位于太行山脉,是仙人乡的一个行政村,邻近郊区,人口稀少,人均收入3000元,经济收入依靠传统的种植业,现村有217户人家,464人口,可耕地1064余亩,人均耕地两亩多,通国家人平均耕地持平,属于北温带干旱地带,全年干燥少雨,农作物一年一熟,年平均降雨400MM左右,无霜期占全年的1/3。 |
刁王崖村 |
刁王崖村,位于盂县东部,其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四面高山环绕,没有直接通往村里的。刁王崖村共有耕地面积400多亩,人口219人左右。基层组织健全,共有党员13名,村支两委4名,从书记,村长到会计都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村里的经济情况不是很好,年轻人一般都外出打工,而年老的人一般在家种地。村民们的生活还比较贫困。村里的房子还是以窑洞为主,也有一些住上了砖瓦房,到村里的路还是土路,一到下雨天出行就不是很方便,这一问题正在考虑解决中。村民的饮水主要是靠雨水汇集而成的水窖,一旦遇到干旱,吃水非常紧张。全村电话覆盖率达到80%,移动、联通、网通处处存在;大大的方便了人们的通信。村里四面环山,山上都种满了树木,四季常青。 |
张庄村 |
张庄村位于盂县城东部,隶属盂县仙人镇,于平定县交界出。张庄村是一个人口较多,面积较小,资源相对贫乏的行政村,现有125户,人口361人,耕地面积890亩,造林面积300亩,山地面积300亩。全村现有党员21人,村两委干部5人。几年来,张庄村两委班子紧密团结,共谋发展,以文化建设为先导,农业建设为根本,努力成为全乡闻名的先进村、小康村。 村中主干道路已硬化,;村民饮用水仍为自然供水;低压线路整改已经投资进行,对原有老化的旧电杆、电线全部更新,做到了标准化;通信上,全村固定电话用户达90%,电视入户率达99%,30%的村民拥有了移动通讯设备;村设有小学一所,开设1至5年级课程,现有学生35人,教师3人,虽然校舍仍沿用旧房子,但电教化教育设备已初具规模;村两委办公设施的信息化,现代化配置正努力着手进行;张庄村种植作物以玉米为主,机械化程度还比较落后;近几年农民的收入有所提高,特别是外出务工者的比例上升,人均收入有所增长,张庄村张书记在上任的六年中不断的为群众谋利益,其中包括道路的硬化学校的建设,村容村貌的整体规划,但是与城市居民的收入还是相对有差距的。 |
水占村 |
水占村位于太行山脉,是仙人乡的一个行政村,邻近郊区,人口稀少,人均收入3000元,经济收入依靠传统的种植业,现村有38户人家,83人口,可耕地276余亩,人均耕地两亩多,通国家人平均耕地持平,属于北温带干旱地带,全年干燥少雨,农作物一年一熟,年平均降雨400MM左右,无霜期占全年的1/3。 |
七里峪村 |
七里峪村地处仙人乡政府以东1公里,现有人口254户,630口人,村支两委班子健全。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048.59亩,林地208.45亩,农村人均收入3000元。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在计划生育方面,坚持一把手亲抓、总负责,七里峪村年出生率始终保持在千分之七左右。 |
石宝村 |
石宝村位于太行山脉,是仙人乡的一个行政村,邻近郊区,人口稀少,人均收入3000元,经济收入依靠传统的种植业,现村有209户人家,520人口,可耕地1632余亩,人均耕地两亩多,通国家人平均耕地持平,属于北温带干旱地带,全年干燥少雨,农作物一年一熟,年平均降雨400MM左右,无霜期占全年的1/3。 |
外山南村 |
外山南村位于太行山脉,是仙人乡的一个行政村,邻近郊区,人口稀少,人均收入3000元,经济收入依靠传统的种植业,现村有70户人家,170人口,可耕地700余亩,人均耕地两亩多,通国家人平均耕地持平,属于北温带干旱地带,全年干燥少雨,农作物一年一熟,年平均降雨400MM左右,无霜期占全年的1/3。 |
庄只村 |
庄只村位于阳泉市盂县东部,距县城约25公里。全村总面积为11000亩,其中耕地面积为1600亩,森林面积为3200亩,农作物以玉米为主。地貌以山地为主,土层较薄,四季分明,旱涝交替现象明显,降水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由于地表土质疏松,加之夏季降水集中,庄只村水土流失现象严重。近年来,因地下水水位下降,地表水基本长年断流,村民饮用水比较困难。 全村(包括2个自然村)现有220户约700口人,男女比例为2:3,小学生约有45人,五保户18人,低保户16人,在外务工人员约有70人。庄只村产业结构单一属于典型的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没有村办的企业或农副产品加工业。 |
东阳破村 |
东阳破村位于太行山脉,是仙人乡的一个行政村,邻近郊区,人口稀少,人均收入3000元,经济收入依靠传统的种植业,现村有77户人家,204人口,可耕地669余亩,人均耕地两亩多,通国家人平均耕地持平,属于北温带干旱地带,全年干燥少雨,农作物一年一熟,年平均降雨400MM左右,无霜期占全年的1/3。 |
狮子神村 |
狮子神村位于盂县东部,紧邻河北省平山县,是省煤炭外运重要出口之一,交通比较便利,全村现有户数131户,人口310人,有耕地1500亩,狮子神村主要经济作物以玉米、红薯等为主;特产黄芩、核桃、柴胡等;近年来,狮子神村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村通硬化路工程;投资修建了大型旱井解决村民的吃水问题;投资20万元建设村民文化广场;群众的生产生活质量极大提高。 |
烧瓷窑村 |
烧瓷窑村位于仙人乡最东面,东与河北井陉接壤,北与河北平山县相连,境内有国土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1344亩,102户,人口304人,人均收入3400元,党员11人,有林面积3000亩,辖6个自然村(双山、烧瓷窑、老旺庄、南岭沟、榆林垴、北岭沟),境内有盘山公路23公里,属典型山庄窝铺村 |
交口村 |
交口村为仙人乡政府所在地,位于县城东部,距离县城22公里。全村现有337户,1370口人,党员50名。2009年底人均纯收入4650元。耕地面积2009亩,林地面积10000余亩,绿化美化面积5000平方米,森林覆盖率35%以上,是2009年度新农村创建活动示范村之一。 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实际操作和运用对交口村现有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面对新的形势和农村工作的新要求,经村支两委的慎重研究,在上级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今年我们村新建了占地面积约550平米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和占地1200余平米的农民公园。 新建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于2009年12月开工,设计建筑为1层4间砖混结构,总建筑面积130平方米,总占地面积550平面米,工程总投资16万元,主体工程已于2010年4月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内部装修,预计将在今年7月份投入使用。配套的农民公园又叫心怡苑,是交口村村民的重要活动场所,位于交口村新建村级组织场所后面,预计投资100万元。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基本完工,预计今年年底全部完成绿化、健身器材等的全面配套工程。 |
石圪泽村 |
石圪泽村位于乡政府的西南方向,通往一条207国道,全村由石圪泽主村和中心梁等7个自然村组成,居住较为分散,全村482口人,现有耕地面积1100亩,退耕还林地200余亩。全村有养殖专业户3户,林业专业户2户,大牲畜30头,羊80只,猪300头,全村以种粮食为主。 |
北坡村 |
北坡村位于县城东部20公里处,与东会里村、东庄村相邻,距离仙人乡政府3公里。村里现有人口434人,共计160户。耕地面积800余亩,其中有5大生猪养殖户,年出售商品猪近千余头,6户村民搞个体运输,其他村民基本以种地为主,人均收入在3000元左右,农作物主要以玉米为主,小米、豆类等小杂粮为辅,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小山村。全村有五保户10户,低保户13户29人,党员13名(男12名,女1名)。 北坡村村支两委成员7名,村民代表7人。在市、县、乡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在村支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在全体村民的积极配合下北坡村新建了120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800平方米的农民文体活动中心、60平方米的村级卫生院、30平方米的村级幼儿园,图书室、特色文化展示室、棋牌室等等相应的场所一应俱全,远程教育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县文体局给村里配备有价值万余元的音响设备,村名在闲暇之余可以跳舞、健身,-等不正之风渐渐 被积极向上的健康娱乐方式所代替。 近两年来经过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北坡村正变得越来越美好。 |
东庄村 |
东庄村位于仙人乡西大门,距县城15公里,全村174户,人口615人,耕地1200多亩,其中农业耕地710多亩,核桃树种植180多亩,退耕还林土地90多亩,大部分村民靠种地为生,平均人均收入为2500多元。党员22名,近年来,依靠党的三农政策,村支两委在上级政府的扶持下,着力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广了核桃树种植,枣树种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四议两公开”推行以来,东庄村从学习和宣传入手,以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努力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进一步强化村务公开,完善议事制度,大力推进村民自治,全村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们会继续把“四议两公开”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载体之一,通过进一步学习,深刻掌握其内涵和实质,摸清它的奥妙处,看清它的精华处,弄清它的关键处,对照东庄村实际,加强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的交流,多层面开展学习和讨论,提升对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认识。 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不仅要在东庄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还要根深叶茂,锦上添花。凡涉及村里的经济社会发展划,重大基础建设,重要民生问题办理情况,土地征用及补偿分配,计划生育指标分配,宅基地审批等村级事务都要纳入东庄村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决策的内容,同时扩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影响,切实让“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措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实际作用。 通过“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实施,村支两委加强了沟通联系,党群距离更加贴近,群众对村中大事有了更加了解,干群关系进一步和谐,全村上下齐心协力,凝聚力真正形成,发展势头强劲。村支部书记高兴地说:“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确实是破解农村工作难题的金钥匙”。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