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基本情况
北底乡冯村位于乡东北部7公里处,交通便利,辖3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77户,256人,劳动力110人。中-员12人,其中女党员3人。村级配套组织健全,08年村委换届选举后,新当选的支委会3名,村委会3人,村两委成员共4人进行交叉任职。各项工作采取分工负责且分工明确。全村耕地面积1005亩,人均耕地3亩。村主要产业产业为种植业,主要经济来源是靠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大众作物,还有近1/5的居民在外务工,他们的最低工资达每月1000元左右/月。
二、农村经济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在支村委干部和广大农民们的共同努力下,村大力发展农业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目前村正在发展特色农业生贵式大棚种植,现有大棚24架,主种青椒和北瓜等作物,通过大力发展,有效的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70名,增加了农民收入。现村民人均年收入6000元。
三、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得到逐步完善,农民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近年来,在北底乡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冯村两委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近几年来,支、村两委秉承坚持党的领导,村容村貌不断改观。
1、新建了冯村村级活动场所。为了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作用,加快冯村村建设,在省、市、县、乡的大力支持下,新建了占地面积460平方米的冯村村级活动场所,其中建筑面积123平方米,硬化面积120平方米,绿化面积217平方米。工程总投资12.8万元。
2、村设立了卫生所,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35平方米,有乡村医生1人,
---社会保障方面:积极组织村民参保入保,解决村民养老和看病的后顾之忧。冯村村两委就养老、医疗两方面的参保入保问题,积极宣传入保的意义。其中参加养老保险155人,实缴146,参合率达95%,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245人,率达到了95%以上。
---环境卫生,林改,计生以及社会治安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1、环境卫生工作,近年来,冯村村加大环境卫生投资力度和整治力度,保洁员按时上岗,垃圾日产日清,基本做到了环境卫生常抓不懈,村内干净整洁。
2、林改工作:通过宣传发动,召开各种会议,确立实施方案,以联户承包形式完成了林改工作,全村林改面积387.23亩,现各种资料已全部归档。
3、社会治安工作:近年来,冯村村社会治安工作开展良好,未发现重大治安事件,无-人员,村情保持稳定。
---关注村里-,以人为本,保障村民生活。
冯村村低保、五保对象,在村委会的大力帮助下,全部纳入民政低保救助范围,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金,都是按季度足额发放到每个人的手中的,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423201 | 046000 | -- | 查看 冯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杨家咀村 |
〈一〉村庄概况。杨家咀村位于北底乡西北部约6公里处,地处公路内侧约1000米左右,占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81.26亩,总人口227人,全村共55户。有杨家咀、北咀2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 〈二〉村庄经济状况。由于杨家咀村离公路较远,而且村内并无任何矿产资源,所以村民主要收入均来自粮食作物的种植和外出务工。村内修建一个食品加工厂,以生产手工挂面为主。 〈三〉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杨家咀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奋斗下,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文家庄村委会是集办公、医疗、文体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性村委,整体来说,村庄建设距社会主义新农村仍有一定距离。为此,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仍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四〉精神文明建设状况。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杨家咀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与进步。但是,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也是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重点之一。 〈五〉环境状况。由于村庄人口少而且居住零散,环境问题不太严重,提高群众整体卫生素质仍是一个很迫切要解决的工作。另外在农忙时节,秸杆还田工作也是极为严肃的工作。在以后工作中,应该向人民群众大力宣传保护环境的益处,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从根本上做好这项工作。为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打下良好的基础。 |
阁老凹村 |
阁老凹村基本情况 阁老凹村位于北底乡西北2公里处,紧临夏监线,辖4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98户322人,耕地面积577.2亩,阁老凹村共有党员16名,其中妇女党员1名。支村两委共有7人,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近几年来,新一届支、村两委,秉承坚持党的领导,服务人民群众,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执政理念,带领广大村民围绕中央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坚持发展阁老醋业伟主导产业,加大产业调整力度,加强科技培训引导,目前阁老醋业有限公司总投资1100万元扩建年产1万吨食醋的项目已全面竣工投产。陈醋、老陈醋、小米香醋、熏醋等二十余个品种畅销河南、河北。山东等十多个省市。 我们在引导村民发展生产的过程中,也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使村容村貌不断改观,村级活动场所在原旧址的基础上,投资25万元新建了占地800平方米的新活动场所,为村民办事、治病、学习、娱乐提供了方便。 此外,我们认真落实了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7%,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97%。 与此同时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村级重大事项由“四议两公开”决策,党务、村务、财务定时公开,使村级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广大村民在村支、村班子的领导下,真抓实干,团结拼搏,各项工作成效明显,连续多年获县、乡表彰。 展望未来,我们热情满怀,信心百倍,我们将在乡党委、政府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构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杨家沟村 |
杨家沟村村情概况 杨家沟村共有4个村民小组,100户,360人,耕地面积818亩。村党支部共有党员18名,其中妇女党员3名,支村两委干部5名。 近年来,杨家沟村支村两委坚持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强村级组织建设,强化党员思想教育,改善村级活动场所,引领群众发展经济。 今年借助村级活动场所建设项目,在省、市、县、乡的大力支持下,共耗资13万元,新建了建筑面积105平方米的村级活动场所,配套添置了办公桌椅、电视、电脑等设施设备,规范了党建工作基础资料,并对原有建筑更换了门窗,硬化了墙面,加强了村党支部的软、硬件设施建设。 支村两委始终坚持把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村容村貌作为主要任务。去今两年,组织村组干部、党员群众出动车辆50余台(次),投入劳力400余人(次),喷墙5000余平方米,平整土地1000平方米,硬化场地256平方米,铺设沙粒路1000米,整修排水渠2000米,喷绘了24平方米的文化墙,共投资49100元。 此外,在今年的园林村建设中,杨家沟村高标准规划,精心栽植了侧柏、元宝枫、枣树等各类树木3000余株。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配套功能不断提升,村民生产生活重要条件得到了充分改善。 |
堡后村 |
堡后村位于北底乡东北部1.5公里处,全村辖3个自然村,共97户,327人,耕地面积728亩。全村共有党员15名,其中女党员1名。 |
东岸底村 |
东岸底村位于北底乡东部1.5公里处,东邻堡底村,西邻北底村,北邻堡后村,南与古韩镇交接。全村86户,328人。共有党员19名,其中妇女党员4人。村民张志强联户组建有民欣肥牛养殖经济合作社。全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和青年外出打工为主。 |
南娥村 |
南娥村位于北底乡北四公里处,现有人口746人,220户,耕地面积2019.4亩,党员33人,其中女党员7人,南娥村以农业种植为主,副业主要经济支柱原来以开采村中白石底山石灰岩做石料及烧制石灰为主,由于小型企业设备不齐全、配套不规范,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越来越不适应时代要求,后来不得不关闭。 后来经过支村两委研究决定,必须从农业上找出路,搞产业结构调整,走出一条农业产业化的新型路子。于2008年和东宝薯业达成协议搞了1000亩甘薯种植。于2009年在南娥坪搞了100亩设施农业园区,其中两项农业项目可使农民人均收入年增加200元左右。安排剩余劳动力200多人,极大的促进了南娥村和谐稳定。 在基础设施上于2008年开始修建了卫生所、健身场所3处共3000平米,街心广场2500平米,硬化街巷3000平方米。 绿化方面搞了村庄绿化、街巷绿化、园林带绿化及田间道路绿化,形成了人在绿中,绿在村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环境。 |
长畛村 |
长畛村基本情况 长畛村位于北底乡以北五公里处,占地约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85亩,辖三个村民小组,115户,366人,劳力178人,村民经济收入以农业、外出打工为主。人均收入5492元。 长畛村两委共有5人,平均年龄51岁,均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两委交叉任职,同时兼任村民小组组长。目前,全村共有15名党员,其中女党员2名。 |
北底村 |
北底村概况 一、基本概貌 1.地理位置 北底村位于县城东北2.5公里处,是北底乡政府所在地,“夏监”、“北强”两条干线贯穿北底村,交通十分遍利。 2.人口概况 全村共有4个村民组,228户,总人口738人,全村18—45岁之间人群平均教育水平在初中以上占95%。 3.基层组织结构 北底村两委在村党支部书记杨福明的带领下,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和完善基层组织建设,成绩斐然。村两委成员7人,其中村委5人,支委5人。全村共有党员35人,其中女党员5个,设党小组4个。 二、村集体经济状况 北底村主导产业为种植业,共有耕地面积1134亩,主要经济作物为玉米,2010年规划建设了古槐设施农业园区,该园区占地268亩,设生贵式大棚168架,园区的建成,将较大的促进农民的增收。 三、新农村建设情况 村基础设施逐步得到完善,农民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近年来,在北底乡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北底村两委以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特别是近几年来,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全村基础设施建设良好,村内已硬化主干道2.5公里并安装了路灯,自来水实现全覆盖,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5%,村办公室配套设施齐全,医疗参保率97%,新农保参保率94%。 |
冯村村 |
一、村基本情况 北底乡冯村位于乡东北部7公里处,交通便利,辖3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77户,256人,劳动力110人。中-员12人,其中女党员3人。村级配套组织健全,08年村委换届选举后,新当选的支委会3名,村委会3人,村两委成员共4人进行交叉任职。各项工作采取分工负责且分工明确。全村耕地面积1005亩,人均耕地3亩。村主要产业产业为种植业,主要经济来源是靠种植小麦、玉米、大豆等大众作物,还有近1/5的居民在外务工,他们的最低工资达每月1000元左右/月。 二、农村经济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在支村委干部和广大农民们的共同努力下,村大力发展农业建设,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目前村正在发展特色农业生贵式大棚种植,现有大棚24架,主种青椒和北瓜等作物,通过大力发展,有效的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70名,增加了农民收入。现村民人均年收入6000元。 三、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得到逐步完善,农民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近年来,在北底乡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冯村两委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努力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近几年来,支、村两委秉承坚持党的领导,村容村貌不断改观。 1、新建了冯村村级活动场所。为了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作用,加快冯村村建设,在省、市、县、乡的大力支持下,新建了占地面积460平方米的冯村村级活动场所,其中建筑面积123平方米,硬化面积120平方米,绿化面积217平方米。工程总投资12.8万元。 2、村设立了卫生所,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乡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35平方米,有乡村医生1人, ---社会保障方面:积极组织村民参保入保,解决村民养老和看病的后顾之忧。冯村村两委就养老、医疗两方面的参保入保问题,积极宣传入保的意义。其中参加养老保险155人,实缴146,参合率达95%,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245人,率达到了95%以上。 ---环境卫生,林改,计生以及社会治安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1、环境卫生工作,近年来,冯村村加大环境卫生投资力度和整治力度,保洁员按时上岗,垃圾日产日清,基本做到了环境卫生常抓不懈,村内干净整洁。 2、林改工作:通过宣传发动,召开各种会议,确立实施方案,以联户承包形式完成了林改工作,全村林改面积387.23亩,现各种资料已全部归档。 3、社会治安工作:近年来,冯村村社会治安工作开展良好,未发现重大治安事件,无-人员,村情保持稳定。 ---关注村里-,以人为本,保障村民生活。 冯村村低保、五保对象,在村委会的大力帮助下,全部纳入民政低保救助范围,他们的基本生活保障金,都是按季度足额发放到每个人的手中的,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
小堡底村 |
小堡底村村情概况 小堡底村位于北底乡以东6公里处,全村共有78户,242人。党员12名,其中妇女党员2名,现有支村委干部4名。总耕地面积421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等经济作物,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靠种地和外出务工,人均年收入为5000左右。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
东垴头村 |
东垴头村村情概况 东垴头村位于北底乡所在地以西2公里,全村6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69人,总耕地面积1547.34亩,党员36名,其中妇女党员3名。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村党支部、村委会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带领全村村民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东垴头村而努力奋斗。 |
堡底村 |
堡底村村情概况 堡底村位于县城东北5公里处,北强县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辖3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213户,832人。 耕地面积1462.2亩。主要作物为玉米和杂粮。支村两委干部共9人,其中党员7名,妇女干部1人。全村共有党员39人,文化程度较低。2010年被上级确定为省级新农村整治村。村石灰岩资源储量丰富,政策性关闭石灰窑后,大部分人赋闲在家,增收困难较大。 |
土合村 |
土合村基本概况 〈一〉村庄概况。土合村共有4个自然村、5个生产队。现有常驻人口141户462人、党员24人。总面积约12693.6亩,其中耕地面积821.6亩,主导产业为玉米和小麦。村庄距镇政府约7公里。地理位置较优越,交通便利。 〈二〉村庄经济状况。除了一部分外出打工的青年人,大部分群众仍以种植业为主,农作物为小麦、玉米、棉花等。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村种植业发展迅速,由最初的小麦、玉米、棉花发展至今新增了大棚蔬菜,种植面积也有所扩大。 〈三〉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土合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奋斗下,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土合村委会是集办公、医疗、文体活动、治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性村委,整体来说,村庄建设距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远大目标仍有距离。为此,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仍将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四〉精神文明建设状况。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在这样大好形式的感召下,土合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与进步。但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的发展,一些不健康、庸俗等低级不良思想在群众中仍然存在,如得不到及时的制止,并将对良好的社会风气构成不好的影响。因此,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也是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重点之一。 〈五〉环境状况。由于村庄养殖户90%为散养户、管理不太完善,再加上村庄人口众多,环境问题就显得比较严重,如何改善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提高群众整体卫生素质也是一个很迫切要解决的工作。另外在农忙时节,秸杆还田工作也是极为严肃的工作,有少数的人致广大群众的长远利益而不顾,焚烧秸杆等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仍有发生。为此,在以后工作中向人民群众大力宣传秸杆还田、保护环境的益处,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从根本上做好这项工作。为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打下良好的基础。 |
东岭村 |
东岭村位于北底乡以东5公里处,下辖东岭、黄草岭、合家岭、花河南、桃后5个自然村,全村共有112户341口人,党员15名。全域总面积79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831亩,主导农产品为玉米。东岭村山川秀美,资源丰富,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同时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吸引资金的开发建设,现已有盛佳建材有限公司落户东岭村。 |
东宁静村 |
东宁静村基本情况 〈一〉村庄概况。东宁静共有9个自然村。现有常住人口224户671人、党员27人。耕地面积1000余亩,主导产业为玉米和小麦。东邻黎城,北邻石堕,西邻土合,南接东岺。村庄距乡政府约10公里,地理位置较优越,交通便利。 〈二〉村庄经济状况。除了一部分外出打工的青年人,大部分群众仍以种植业为主,农作物为小麦、玉米、棉花等。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流转土地150余亩,建设设施农业蔬菜园区一个,全村种植业发展迅速。 〈三〉村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东宁静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奋斗下,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整体来说,村庄建设距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远大目标仍有距离。为此,村庄基础设施建设仍将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四〉精神文明建设状况。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在这样大好形式的感召下,东宁静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与进步。但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的发展,一些不健康、庸俗等低级不良思想在群众中仍然存在,如得不到及时的制止,并将对良好的社会风气构成不好的影响。因此,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也是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重点之一。 〈五〉环境状况。由于村庄分散、管理不便,环境问题就显得比较严重,如何改善养殖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提高群众整体卫生素质也是一个很迫切要解决的工作。另外在农忙时节,秸杆还田工作也是极为严肃的工作,有少数的人致广大群众的长远利益而不顾,焚烧秸杆等一些不文明的现象仍有发生。为此,在以后工作中向人民群众大力宣传秸杆还田、保护环境的益处,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从根本上做好这项工作。为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打下良好的基础。 |
石堕村 |
石堕村基本情况 一、自然条件情况 石堕村位于北底乡东北部,距县城15公里,北强公路穿越其中,全村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0亩,退耕还林338.5亩。石堕村地形呈东北高西南低形状,境内山岭纵横,海拔600-1300米,相对高差700米,平均海拔980米,山地占土地总面积的96.3%,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3.7%。 二、经济社会情况 1.人口及经济概况 石堕村由篙街、黄贝街、黄凹、合河口、石堕五个自然村组成,51户,120人,其中现有劳动力63人,五保户2人,低保2户3人。200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3375元。 2.基础设施 全村现有进村公路400米,4个自然村通公路;通过农网改造,农村用电实现了户户通;80%以上农户解决人畜饮水;电视入户率达80%,电话入户率达70%。 3.主要收入情况 全村主要以种养殖及外出务工为主,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谷子等粮食经济作物;主要养殖业有驴、羊、鸡等。 |
韩村村 |
韩村村基本情况 韩村位于北底乡北部10公里处,紧临夏监线,辖韩村、墓头、小峪沟3个自然村,现有人口152户529人、党员22人。总面积约4600亩,其中耕地面积1608亩,林地面积1000亩。 近几年来,新一届支、村两委,秉承坚持党的领导,服务人民群众,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执政理念,带领广大村民围绕中央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坚持发展西瓜主导产业,加大产业调整力度,加强科技培训引导,使西瓜面积达到500亩,产量达到3500万斤,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建立了30亩生贵蔬菜大棚示范园,我们在做大西瓜产业的同时,鼓励农户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全村已达到80余人。通过西瓜、大棚、劳务三大产业,2011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600万,人平纯收入7345元。 我们在引导村民发展生产的过程中,也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使村容村貌不断改观,投资80万元,硬化公路2公里,并加强环境卫生整治,经过两年的努力,全村80%的农户实现了庭院净化,户用沼气完成80户,社会化服务功能也不断加强,认真落实了党的各项惠农政策,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7%,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97%。村级组织阵地建设不断完善,规范的村级活动场所,党员电教室安装了远程教育网和投影仪,农民图书阅览室,卫生室等,为村民办事、治病、学习、娱乐提供了方便,与此同时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村级重大事项由“四议两公开”决策,党务、村务、财务定时公开,使村级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广大村民在村支、村班子的领导下,真抓实干,团结拼搏,各项工作成效明显,连续多年获县、乡表彰。 展望未来,我们热情满怀,信心百倍,我们将在乡党委、政府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构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