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村乡前苏村位于屯留县城以北3公里处,全村330户、1200人口,总面积2.5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00亩。
两年来,我们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合理规划,量力而行,分步实施,新农村建设处见成效。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委托资质设计单位实地勘察,因地制宜,科技设计,编制出“一书、五表、十图”,去顶了新农村建设总体格局。根据规划,在七星台规划新区4.2平方米,建设居民住宅120套,五层综合办公楼一座,统一供气、供暖、供水、供电,同意排污处理,打造成集居住、商贸、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小区,同时从旧村置换出闲置土地300余亩。
二、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依托优质黏土资源,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利用关停砖窑场地,申报立项隆源、亨通、圣桦等四个投资1000万元、年产6000万块高掺粉煤灰矸石烧结标砖厂正在建设中。投资2800万元的鼎鑫建材年产1.2亿块页岩煤矸石空心砖项目即将竣工投产,投资3000万元的屯留县垃圾处理厂的亚洲最先进生产线,山西省试点工程,已奠基开工。建成后能为我村农户免费供热,提供优质机肥。利用关停铁厂场地,引进祥瑞120万吨洗煤厂,已签定协议,准备开工。我村农民自主联系主持长治市路村乡前苏农业专业合作社,主持资金500万元,与长治市鑫丰农业开发送死联合投资1000多万元,启动了原前苏养殖场,建成后,年出栏种兔2万只,育肥兔20万只,纯利300万元。以上项目建成后,可解决周围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多人,全村人均增收3000元。
三、立足于为群众办实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60万元新建一所小学,水、电、暖、操场、跑道配套完善。投资140万元硬化主街道1200米,背街小巷4500米。投资25万元,新打160米深井一眼,新建水塔一座,改造管道5000米,解决了100余户吃水问题。
四、整治农村“十乱”,美化生活环境。
建立切实有效的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即定时收集垃圾、定期卫生保洁、定点垃圾处理),在此基础上投资12万元高标准白化墙壁10000平方米,投资60万元栽植风景树4500 株,建高标准花池180个,投资30万元安装路灯38盏。农村环境打为改观。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424201 | 046000 | -- | 查看 前苏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南浒庄村 |
南浒庄村位于屯留县城东北8公里处,新“309”国道邻村而过,全村共有480户,总人口1800人,耕地2850亩,共有5个党小组,党员38名,其中女党员5名,全村以种植业和劳务输出为主。 |
石室村 |
路村乡石室村位于屯留县城东北部,全村共有1160口人,耕地2300亩。2007年,根据县委、县政府新农村建设的安排,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本村的实际,高起点规划、大力度整治,坚持净化与硬化同步、绿化与美化并举,并逐步完善了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形成了覆盖全村的环卫管理网络,给全村居民创造了一个和谐、生态、文明的居住环境。全年共计投入资金350余万元,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聘请山西海容城市设计院完成了“五图一书”的规划编制工作。 二、硬化村中道路4.5公里,修筑排水渠9公里。 三、安装路灯100盏。 四、修建休闲娱乐场所3处,小游园3处。 五、环境整治方面:拆除违章建筑15处60间,填埋水井12眼,拆除厕所40个,建沼气池 25户,修建保洁短墙6000米,新建垃圾池24个,垃圾中转站一处,配备村内环卫保洁员8名,垃圾清运车2辆。 六、高标准白化墙面6万平方米,普通白化2万平方米。 七、绿化方面:新建围村林带2000米,通道绿化1300米,景点绿化6000平方米。 今后,石室村要以党的-精神为指引,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方面增加农民收入,为建设小康、秀美、富裕、和谐、文明的新石室而努力奋斗! |
前苏村 |
路村乡前苏村位于屯留县城以北3公里处,全村330户、1200人口,总面积2.5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00亩。 两年来,我们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总体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合理规划,量力而行,分步实施,新农村建设处见成效。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委托资质设计单位实地勘察,因地制宜,科技设计,编制出“一书、五表、十图”,去顶了新农村建设总体格局。根据规划,在七星台规划新区4.2平方米,建设居民住宅120套,五层综合办公楼一座,统一供气、供暖、供水、供电,同意排污处理,打造成集居住、商贸、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小区,同时从旧村置换出闲置土地300余亩。 二、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依托优质黏土资源,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利用关停砖窑场地,申报立项隆源、亨通、圣桦等四个投资1000万元、年产6000万块高掺粉煤灰矸石烧结标砖厂正在建设中。投资2800万元的鼎鑫建材年产1.2亿块页岩煤矸石空心砖项目即将竣工投产,投资3000万元的屯留县垃圾处理厂的亚洲最先进生产线,山西省试点工程,已奠基开工。建成后能为我村农户免费供热,提供优质机肥。利用关停铁厂场地,引进祥瑞120万吨洗煤厂,已签定协议,准备开工。我村农民自主联系主持长治市路村乡前苏农业专业合作社,主持资金500万元,与长治市鑫丰农业开发送死联合投资1000多万元,启动了原前苏养殖场,建成后,年出栏种兔2万只,育肥兔20万只,纯利300万元。以上项目建成后,可解决周围农村剩余劳动力1000多人,全村人均增收3000元。 三、立足于为群众办实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60万元新建一所小学,水、电、暖、操场、跑道配套完善。投资140万元硬化主街道1200米,背街小巷4500米。投资25万元,新打160米深井一眼,新建水塔一座,改造管道5000米,解决了100余户吃水问题。 四、整治农村“十乱”,美化生活环境。 建立切实有效的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即定时收集垃圾、定期卫生保洁、定点垃圾处理),在此基础上投资12万元高标准白化墙壁10000平方米,投资60万元栽植风景树4500 株,建高标准花池180个,投资30万元安装路灯38盏。农村环境打为改观。 |
路村村 |
路村村概况 路村村位于屯留县东北部,路村乡政府所在地,309国道穿村而过,全村共有农户670余户,人口2700余人,耕地4000余亩,全村 以种植业为主,运输业为辅,党支部一个,五个党小组,共有党员73人,其中女党员14人。 |
王村村 |
路村乡王村位于屯留县城东北七公里处,全村共530户,2010口人,耕地面积3400亩,309国道穿村而过,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近年来,支村两委在路村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引资上项为抓手,以强村富民为目标,建起了王村煤化工园区,基本形成了煤—焦—电—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条,到目前为止,入驻园区企业达七家,吸纳王村村剩余劳动力800余人,农村收入不断提高,200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639余元。 |
官庄村 |
官庄村位于屯留县城东北7公里处,新旧309国道和官三线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商贸业较为发达,全村360户,1710口人,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142元。 近年来,官庄村支村两委一班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先后被省、市、县授予“山西省生态文明村”、“增加农民收入先进村”、“发展三产先进村”等荣誉称号,2010年被推选为省级重点推进村。 |
西兴旺村 |
西兴旺村位于屯留县城东北3公里处,属于路村乡管辖,全村129户,421口人,劳力267人。一个党支部、村委会,党员23人,其中女党员4人。全村以种植、养殖为主要经济来源,交通便利,物产丰富,临新旧309国道交汇处。 |
东兴旺村 |
屯留县路村乡东兴旺村位于屯留县城东北部,全村国土面积3.1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878亩,全村309户,总人口1090人,共有党员31人,其中女党员4人,一个党支部,四个党小组。 近年来,东兴旺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乡党委、乡政府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四三二一”方略,强化工作落实,科学谋划,超前建设,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党员和群众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
郭庄村 |
郭庄村位于屯留县县城东北5公里处,山西潞安郭庄煤业有限公司、山西潞安郭庄建材有限公司位于其中。全村共358户,总人口1240人,耕地总面积2200亩。全村以劳务输出和第三产业为主,200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528元依托郭庄煤矿,全村经济稳步增长,走上了农工互补、以工促农、和谐发展的快车道,形成了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发展态势。 |
常东村 |
屯留县路村乡常东村位于屯留县城东北部,属路村乡管辖,东邻长钢、王庄煤矿,西临208国道,南与常村煤矿相接,北与襄垣县相连。 全村总户数610户,总人口2100人,土地面积3340亩,其中耕地面积2100亩,村庄占地667亩。 我们村的字人地理位置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利的交通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2007年在村南占用57亩,可安排住户80余户,新建居民住宅区,并对公共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和绿户用地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居民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我村通过建设住宅小区和对旧村进行改善,对路对绿化用地进行综合治理,最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十二字目标。道路硬化2610平方米,建排水沟500米,绿化面积1800平方米,白化面积8万平方米,安装路灯120盏,建筑花池148个,面积达14000平方米,建成了7200平方米文化广场和老年活动中心,购置安装了4万余元的全民健身器材,设置了便民超市、卫生所,使我村面貌有了很大改观。 |
老军庄村 |
老军庄村基本情况介绍 屯留县路村乡老军庄村地处路村乡中部,南临屯留县城,北靠路村,东接常村矿,西邻王村工业园区,309国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地平水浅,无沟无岭,房屋建筑集中。全村辖一个自然村,下设3个村民小组,共计646户、2814口人,劳力1369名,其中妇女为624人,低保五保人员21户,其中五保人员16人,是屯留县农业人口最多的村,全村国土面积5648亩,总耕地面积4650余亩。 村党支部委员会委员5人,下辖有7个党小组,68名党员,其中女党员11人,支部活动场所设施完善。近年来,村党支部一班人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为着眼点,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村党支部一班人的带领下,全村以环保建材为主导产业,近年来,先后完成主街道整体硬化,路灯配套安装,卫生设施建设,街道绿化等,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取得了突出成绩。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对村级领导班子引领发展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此,老军庄村党支部一班人,积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民主管理,增强服务意识,增进团结协作,深入推行重点工作领导包抓责任制,以重奖重罚的形式,充分调动村组干部落实工作的积极性,并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的工作能动性,通过实行“四议两公开”规范村务财务管理制度,重大事项、重大开支集体研究决定,健全领导干部的纪律约束和监督机制。同时,村党支部在党建工作中坚持不断创新,积极将6名党员培养成为致富能手,把2名优秀的产业典型培养成为党员,为全村优势产业的培育壮大奠定了基础。在党员管理上,村党支部实行分层分类管理,改变了以往一直沿袭的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划分党小组,而是把党组织与各类产业发展联系在了一起,使党的组织力量延伸到产业链上,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此外,村党支部深化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充分为无职党员发挥履职作用搭建平台,完善党员“三培三带三创三争”制度,把党员队伍建成了群众的领头雁和致富奔小康的主力军。并把“创先争优”和“党员双定双评”与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联系起来,激发大家“比、学、赶、超”的热情。积极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影响村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突出问题,在加快发展的同时,确保党建工作不断上水平。 二、狠抓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要增收农民收入,村党支部一班人,紧抓新时期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积极调整发展思路,紧紧把握发展的新形势,立足本地资源优势,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壮大设施发展新型建材产业。为了使特色产业尽快在群众中推广,村组干部走家串户搞宣传、讲形势、讲效益、做比较,并积极采取各种扶持措施,帮助农民群众迈出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第一步。积极鼓励创业能人主动承揽工程,组织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帮扶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户发展三产服务业。特别是老军庄村大学生村干部李翔积极参与创业,于2010年4月创办了屯留县美人秧园艺绿化有限公司,支部不仅为其解决了办公场所问题,支部书记杨文明同志还亲自担任其创业导师,帮扶该公司走出了一条“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官+农户”的新型创业之路,带动26户农民就业。 三、注重效果抓改造,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 心系群众解民忧,真心实意办实事,是老军庄村党支部的真实写照。今年老军庄村以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为契机,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在修建集群众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文化广场的同时,配套健身设施,加大绿化力度,继续对街巷进行整体提升改造,对周边环境卫生进整治,规范保洁员队伍;2010年全村营植绿色通道2.4公里,每一项工作都倾注着村领导班子的心血,如今的老军庄村前前后后,整齐划一,新农村建设效果凸显。 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老军庄村正在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稳步迈进。 |
东洼村 |
东洼村概况 东洼村位于屯留城北5公里处,东临化许线,北靠矿用线,交通便利。全村共有292户,1167人,耕地2300余亩,全村以种植业为主,运输业为辅。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达6700元。党支部1个,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7人,其中女党员4名。 |
北浒庄村 |
北浒庄村地处路村乡东南,东临208国道、南邻309国道,近邻潞安集团常村矿区,太长高速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村共有四个村民小组、318户、1408人,耕地面积2309亩,现有党员44名(女5名),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富余劳动力以外出务工或从事二三产业为主要经济来源。 |
姬村村 |
姬村位于屯留县城北偏东10公里处,309国道、208国道及长太高速邻村而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姬村村土地肥沃、灌溉条件便利,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规模种植优势。村西另有元代早期文物宝峰寺一处,经有关文物部门鉴定属国家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截止2011年1月,姬村村党支部现有党员40名,其中正式党员36名,预备党员4名。村级组织设支部书记、副书记各一名,村委主任、副主任各一名,村支两委干部共计7人。 目前,姬村在党支部书记张红飞同志的带领下,两委班子以-理论、“-”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行动指南,以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为宗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通过合营、合作、出资、作价等方式不断盘活集体经济,保障了集体资产增值达效。同时,积极帮助村民领办、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推动姬村村农业专业化和产业化发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姬村村’软实力”建设,筹资20多万元修建集村级会议召开、干部教育培训、村民读书娱乐于一体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有力地推动姬村村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
常西村 |
路村乡常西村是全市首批新农村建设推进村之一,也是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位于屯留县东北方12公里处、208国道、原309国道穿村而过,有地平水浅、交通便利、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全村432户,人口1824人,耕地面积3000亩,土地肥沃,常西村以蔬菜种植及交通运输业为主导产业。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510元。 一、发展蔬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物质基础。近年来,支、村两委一班人带领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依托襄屯灌区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组织群众学习实用科学技术;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交通优势发展运输业,促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坚持规划先行,规范农村建设。统筹规划是建设新农村的技术保障。常西村本着规划先行、结合实际,遵循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要求,对居民区、生产区、服务区统一规划,统一整治,使常西村成为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三、夯实基础设施,改变村容村貌。村容整治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常西村加大了新农村建设力度,从硬化、白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为突破口,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热潮,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投资35万元新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投资35万元新建村小学一所;投资75万元硬化村巷3000平方米;投资30万元让全村老百姓吃上放心的纯净水;投资13万元将小学、幼儿园改造成为标准化的小学、幼儿园;投资42万元,重新美化了文化广场,增添了各种器材;投资6万元美化了村主街道;投资20万元,安装路灯102盏;投资60万元在主街道种植花草、树木;投资18万元进行了高标准的白化。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显著的改善。 四、加强民主管理,倡导文明新风。乡风文明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常西村积极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提倡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双培双带”先锋工程为载体,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不断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发挥老同志余热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献计献策,加强村规民约教育,提高乡风文明程度。 |
原村村 |
原村位于屯留县城东北五公里处,路村乡政府所在地路村西南三公里处,东临王村工业园区,西距屯留矿四公里,南接官庄、东洼,北接栗村,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全村地平水浅,土地肥沃。目前全村451户,1824口人,耕地面积3911亩。村党支部有党员51名,其中女党员5名,在职党员8个,五个党小组。 |
栗村村 |
栗村地处禹王山地界,距县城东北方向8公里,位于路村乡政府西北3公里处,全村115户人家,456人,耕地2000余亩,是一个古老自然的村庄。 近年来,支村两委在县委、县政府、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强村富民为目标,全面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使栗村村的农业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农村面貌有了巨大变化,农民生活有了显著改善。 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栗村村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首先栗村村的农业基础仍然薄弱,与国家提倡的现代农业相差甚远,由于多年来栗村村沿袭着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差、市场竞争能力差,机械化程度也不高,严重影响着栗村村的现代农业发展;其次栗村村的各项事业发展相当滞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项建设还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还不健全,严重影响着栗村村的新农村建设;最后是农民增收仍然困难,农民仍被束缚有土地上,农民增收渠道不多,工资性收入也廖寥无几,农民的生活条件需进一步改善。 困难很多,但明天是美好的。我相信在县委县政府、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栗村村全体村民的不懈努力,我们一定会把栗村建设成为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姜庄村 |
姜庄村位于屯留县路村乡西北部。现有农户82户,人口273人,耕地1200亩,人均收入达4000元。连续多年,姜庄村党支部、村委一直关注并高度重视村内各项问题。村两委通过坚持不懈地做出努力,义无反顾的承担责任,用行动实现了诺言,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的绿色发展农业之道路。 |
许村村 |
许村基本情况 许村村位于白云山脚下,距屯留县城10公里,全村420户1780人,耕地3450亩。有一个党支部,38名党员。全村以种植业为主,部分劳力以建材厂务工为生。 |
马战村 |
马战村位于县城北10公里,土壤贫瘠,资源匮乏,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种植为主的村落,全村有480余人,耕地面积2974亩,党员17名。 |
水东村 |
屯留县、路村乡、水东村位于屯留绛河沿线北岸,是路村乡最南端的村,一个自然小村,人口较少,全村103户,人口366人,耕地面积1463亩,一个党支部、村委会,两个党小组;有21名党员;其中女党员1名。全村男劳力136人;女劳力106人;地多人少,有退耕还林地100亩。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