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长治 >> 屯留县 >> 康庄工业园区 >> 东史村

东史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东史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史村简介

  东史村北靠漳泽水库,西临208国道。全村350户,1457口人,613.7亩耕地,以蔬菜种植、运输和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2008年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是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新农村建设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投资6万多元进行了“五图一书”规划。
  2、投资60万元新修3条水泥路,长1500米。
  3、投资20多万元新修花池、花坛1300平方米,栽植松柏、龙爪槐、环村风景树等4000多株。
  4、投资1多万元硬化了两条长600米的人行彩釉道。
  5、投资20多万元安装30多盏高标准节能路灯。
  6、投资12万元新修文化娱乐广场一处,安装健身器材8件。
  7、投资30万元用水泥打底、涂料刷白街巷墙壁3万多平方米。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424401 046000 -- 查看 东史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史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东史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市泽村

  市泽村位于屯留、长治连接线的交汇处,是屯留的东大门。全村181户,722口人,378亩耕地,25名党员,以劳务输出和运输为主导产业。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200元,是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省级“卫生村”、市级“文明村”,农村服务社区化工作多次受到中组部和省、市、县好评。   1、建设绿色新村。投资140万元,种植雪松、龙爪槐、花灌木等树木2.6万余株,新建花池40处,绿化面积达3.5万平方米,人均达20平方米,目前正在进行庭院绿化和围村林补植等工作。   2、建设文化新村。投资100余万元完成了文化广场、花架走廊、仿古门楼、凉亭的修建及路灯、健身器材的安装;投资230万元修建集办公、娱乐活动、学习培训、社区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办公楼。   3、建设整洁新村。全村硬化道路18条,屋墙白化面积4.5万平方米;组建了一支10人组成的环卫队,制定了卫生长效机制,设立垃圾点35处。   4、建设和谐新村。村集体为100%的农民提供医疗保险,为50个失地农民解决了就业问题,每年为困难群众和老弱病残提供专项救助,同时正积极探索“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新路子。   5、建设民主新村。市泽村植树造林规划、环境卫生整治、农村低保、年底困难户补助、幼儿园建设等工作全部按“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实施,凝聚了民心、集中了民智、增进了团结,受到了省市组织部的好评。   

北栗村

  今春以来,北栗村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新农办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1号文件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组织健全,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在确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后,北栗村党支部高度重视,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主任任副组长,支、村两委参加的北栗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设立了负责日常工作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推进办公室;根据工作内容,建立村级综合体制改革、现代农业发展、农民保障与就业、城乡教育与卫生均衡发展、宣传等工作组;将新农村建设项目逐一分解,使新农村建设从一开始就按要求落实到位、责任到人,有计划地扎实推进。   二、加强宣传,努力营造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工程。北栗村党支部利用各种场合,通过通俗易懂、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黑板报、广播等宣传方式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北栗村的新农村建设结合为民实事工程正有条不紊地展开,北栗村的农村面貌正发生着显著的变化。   三、管理有序,保证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建设是基础,管理是根本。为使北栗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够健康有序发展,北栗村党支部从一开始就对新农村建设在项目设置、项目实施、项目监督、项目验收、资金使用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制度,例如在项目设置上要体现民意、关注民生,要使老百姓得到实惠,避免花架子工程和重复建设,造成新的浪费。在项目实施中实行了跟踪监督,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防止豆腐渣工程,树立“好事要办好”的思想。在资金的使用上,采取预算审计和结算审计方法,既加强了资金的监管,又防止了建设中集体资金的浪费,使有限的建设资金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为确保新农村建设项目能够按规划、按要求实施,北栗村领导小组成员深入农户调查研究、摸清底数,对原有的基建项目进行适当调整,大搞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大打了一场新农村建设攻坚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是为解决北栗村村民出行难问题,投资近百万元高标准完成村内主要街道的改造工程,约合12000平方米。   二是就北栗村小学校舍安全改造投资40万元新建了2层26间466平方米的教学楼。   三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前后投入4.5万余元改造村级卫生所2个,为农民体检、对育龄农民妇女进行妇科检查等。   四是投资20余万元使北栗村100%农户都能收看到包括中央一至十二套和山西卫视在内的电视节目。   五是对保障村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北栗村每月安排一场电影放映,并投资6万多元作了新农村建设“五图一书”规划,经有关部门审定已经批复,为今后科学规划和实施奠定了基础。   六是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北栗村投资4万元,新建村内小型广场一个,安装健身器6件;主要街道安装路灯8盏。   七是投资6万多元新建了支部村委办公阵地。   八是投资10万元,购买了变压器,配套了水利设施。   九是改善环境从绿化入手,投资20多万元,新植桧柏、柳树等各种树木6000多株,新增绿化面积1200多平方米。另全村还投资10多万元,水泥抹墙2500平方米,白化面积8700平方米;处理掉高速路东侧有碍环境的废弃房子和窑洞10多个,并复垦废弃地3亩多;成立了专业环境卫生保洁队伍,新安装垃圾桶8个,垃圾集中点60个,做到责任明确,奖惩制度严格,组织村民清理垃圾400多吨。   北栗村力求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通过总结新农村建设中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深化科学发展观。依靠科技提升特色农业,常年菜田面积1000亩,亩均效益6000元至8000元。按照“四化四改”要求,新发展沼气户60家,此外,新建养鸡场4个,养猪场2个。北栗村还为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通过招商引资,投资700万元新建环保砖厂1个,就近安置北栗村剩余劳动力120余人,农用车60余辆,在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前提下,发展了北栗村的物流运输业。   

西史村

  康庄园区西史村,地处屯留县东部,长治市近郊,紧邻太长高速和309国道,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西史村现有人口1440人,耕地面积2300多亩,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7000元。近年来,西史村适应县委、县政府“兴工强县、调产富民”战略,在支部和村委的带领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党组织建设、村容村貌、文化生活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大的发展。先后被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评为“市红旗党支部”、“县红旗单位”、“县先进党支部”。   

东史村

  东史村北靠漳泽水库,西临208国道。全村350户,1457口人,613.7亩耕地,以蔬菜种植、运输和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2008年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是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新农村建设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投资6万多元进行了“五图一书”规划。   2、投资60万元新修3条水泥路,长1500米。   3、投资20多万元新修花池、花坛1300平方米,栽植松柏、龙爪槐、环村风景树等4000多株。   4、投资1多万元硬化了两条长600米的人行彩釉道。   5、投资20多万元安装30多盏高标准节能路灯。   6、投资12万元新修文化娱乐广场一处,安装健身器材8件。   7、投资30万元用水泥打底、涂料刷白街巷墙壁3万多平方米。   

市泽庄村

市泽庄村  市泽庄村东接郊区、南连长子、西依太长高速路、北靠长治连接线,是市区进入屯留的第一村。全村174户,1100口人,1462亩耕地。   投资36.8万元,修建了有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娱乐室、卫生所、图书室在内的综合办公楼,11间2层,面积达700平方米;投资17万元,修建了街心公园,面积达1500平方米;投资3.5万元,安装了健身器材12于套。现如今“农村文化大院”已经成为市泽庄村农民休闲娱乐、体验先进文化、传播文明乡风的“精神乐园”,在建设新农村的道路上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景象。   

高头寺村

  高头寺村位于康庄医药产业工业区西部,长太高速、屯长连接线、常黑线三条干线环绕高头寺村。高头寺村地平水浅、交通发达,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全村共有172户,682口人,1200亩耕地,以种植、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2009年被定为市级新农村建设整治村,2010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现已成为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   新农村建设以来,围绕“二十字”方针,实施“4+2”工作法,用十个全覆盖带动新农村建设。村支两委一班人团结拼搏、开拓进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委“四位一体”战略和县委“四三二一”治县方略为引领,使绿色生态新农村取得长远的发展。   一、强化自身建设,增强班子战斗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全社会统一行动起来,我们以“创先进党支部、争做优秀0员”为目标,有针对行的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组织他们参观学习、使他们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明确思路,增强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把政策原原本本交给广大农民群众,从思想上调动群众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二、依据村情、详细规划,认真实施、取得成效   1、村通水泥路。投资230余万硬化村内主干街道5条,硬化30条农巷,共计22000余平方米。并在道路上安装30盏照明路灯。   2、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全部完成。投资8.5万元对幼儿园、小学、学校院内进行教学等设施配套。   3、投资72万元进行水泥抹墙、白化,使白化面积达到96%。   4、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卫生所达到标准,医药治疗全配套,面积达100平米以上。农民参合率也达到100%。公共卫生服务制度、章程、档案全达标。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实现长效机制。   5、村通广播电视,实现了户户通,农民群众能够收看到中央一套至中央十二套和中央新闻频道在内的五十套电视节目。   6、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投资20多万元,实现了户户饮用自来水。   7、农户危房改造完成95%。全村200多幢,1500多间房屋基本是砖混结构。   8、投资83.4余万元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一座。是集党建、文化娱乐、图书室、老年活动中心、档案室等在内的综合活动场所。   9、投资60余万元,新修建了文化娱乐广场一个。   10、农村社区服务更加完善。村里推行以户划片、干部包片、党员联户的农村社区服务,为居民生活提供了一流服务。   11、投资3.3万元,安装健身器材8件(套),村民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12、投资86余万元修建街巷花坛、花池,栽植了黄杨、冬青、女贞、黄叶小柏、雪松、白皮、云杉、银杏、红叶梨、百合、百日红等名贵树木110000多株。   13、成立环卫队,建立了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做到了“门前房后自己扫,公共场所专人保”、垃圾不落地。   14、引资50.9亿元---潞安多晶硅项目、潞安安泰防护服有限公司落户高头寺村。   三、建设新农村的做法和体会:   1、领导重视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证。2、制度建设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3、多办实事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4、“五个带头”为指导,示范带动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5、依靠群众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法。   在基础设施得以完善的同时,生产发展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带动为途径,农民致富为目标,全村逐步形成以经济作物种植、创办企业、劳务输出为主的产业结构。支村两委一班人已描绘出美好蓝图,他们将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团结拼搏,努力让高头寺村的天更蓝、地更绿、人更美,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常金村

  常金村东与郊区连接,西临208、209国道,是康庄园区东大门,全村267户,1168口人,1400亩耕地,32名党员,是市县“先进单位”和“先进党支部”是全省新农村建设整治村。   在新农村建设中,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团结拼搏,带领村民脚踏实地,从环境整治入手,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   基础设施建设:   1、投资37万元,新修了长达1公里的水泥路,600米简易路。全村硬化道路达13条,完成硬化街巷70%以上。   2、投资25万元,对紧邻208国道的商贸一条街进行水泥硬化6000平方米。   3、投资15万元,修建花池、花坛1500平方米。   4、村内绿化桧柏700株,毛白杨600株,其它树木200株,共投资4万元。   5、投资5万元,安装路灯40盏。   公益事业建设:   1、投资20万维修了老年活动中心,新建一处中心花园。   2、投资2万元对商贸一条街广告牌进行规范。   3、投资26万元对全村所有建筑物进行白化34000平方米,水泥打底1.2万平方米。   4、组建了由7人组成的环境保洁队伍,新修垃圾池10个,垃圾箱20个。   5、投资2万元安装了健身器材。   生产发展上全村形成运输、废旧回收和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从事三项生产经营的人数达400多人,主导产业收入比重达85%以上,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6048元。   06-10年新农村建设共投资300万元,使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效。   

桃园村

  桃园村位于康庄园区东南部,和长子接壤。全村有1300口人,2140亩耕地,300多信教群众。近年来,在党支部和村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桃园村在构建平安、和谐社会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做出了新贡献。   1、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夯实平安、和谐基石。一是修通了致富路。2002年,在村里经济状况不景气的情况下,刘文贵带领支村两委一班人争取多方面资金,投资12万元,修成了村中贯穿南北长500米,宽6米的水泥硬化路,修建了桃园至驼坊、桃园至酪峪的沥青路。二是发展了致富项目。桃园村是蔬菜种植和养猪大村,两委干部通过带头示范,发展沼气用户280户,每年每户节约2000多元,现在正准备建设400亩的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建成后,每亩可增收1200多元。三是新建了校舍。在群众集资、关单位帮助、在外工作人员援助之下,筹集资金18万元,于2006年3月开始新建校舍。共无偿动用人力上千人次,农用车辆上百次,建成教室14间约350平米,硬化校园地面500多平米,重建了大门、厕所。   2、组建巡逻队,确保群众生产、生活安全。以前的桃园村,不时发生小偷、小摸、打假、斗殴等事件,为有效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村里组建了由干部带头,7人组成的巡逻队,进行24小时不间断值班。巡逻队成立以来,制止打架、斗殴事件5起,防止偷窃行为4起,为平安村庄建设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3、加大矛调工作力度,把问题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成立了以支部书记刘文贵为首的矛调工作领导组,定期对矛盾纠纷进行排查,做到了不漏户,不漏人,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和调节,从2002年至今,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00多起,有效维护了村庄的和谐和群众的利益。   4、加强对宗教组织的指导和管理,实现支部和教会的和谐共处,共建共赢。桃园村1300口人,有信教群众300多人,分为基督教和耶稣教,每逢有重大活动,教会首先向支部书记请示,在得到支村两委干部和群众的同意后,在村民的监督下有序开展;村里每逢重大活动,教会也积极支持,如在修路、建学校、抗震救灾活动中教会和信教群众进行了捐款、捐物。从2002年至今,教会和村两委,信教群众和一般群众没有发生一起冲突,实现了和平共处,共谋发展。   在平安、和谐的社会氛围下,桃园村正发挥养殖和沼气的传统优势,全力打造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   

驼坊村

  驼坊村位于长子与屯留的边界处,紧邻长子县,地平水浅,地理位置优越。全村490户,1900余人;43名党员,其中女党员4名。农田耕地4403亩,人均2亩耕地。全村结合地理优势,经济发展以种植蔬菜、玉米劳务输出为主导。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   


东史村特产大全




东史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