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麻池村共有农业人口161人,耕地面积740亩,荒山200亩。
2012年,黑麻池村立足农业增效、村民增收,以土地经营流转为抓手,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为突破点,积极引进资金,大胆实现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土地流转集中、连片种植管理模式,较好地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和村民增收。目前已完成一期投资500万元,建成综合办公楼一幢,温室日光大棚2个,养猪场1个,土鸡散养区1处,优质核桃种植区200亩,育林区100亩。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424402 | 046000 | -- | 查看 黑麻池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老马背村 |
老马背村位于上莲开发区西北边界,老爷山南面,与吾元镇、襄垣县为邻,包括狗格廊、老马背、贴面沟和后地沟4个自然村。全村46户,共135口人,其中党员9名。老马背村地处山区,可用耕地面积850余亩,人均耕地6.3亩,地多人少的现实情况决定了老马背村是典型的农业种植村。主要粮食作物为玉米,经济作物以核桃、山杏为主,农户零散养有牛、鸡。 |
蔡家沟村 |
上莲开发区蔡家沟村,一个西面、北面紧靠老爷山,东北接壤襄垣县的小山村,全村由五个自然村组成(蔡家沟、风圪脑、香灰道、汕坊庄、小东坡)东西3华里南北4华里,东西跨三道梁两条沟。全村有67户196口人,802亩耕地,80亩干果地,是典型的山地农业种植村。种植业主要是以玉米为主间有部分小麦和稻谷,林果业主要以核桃种植为主。 |
茶棚村 |
茶棚村位于上莲开发区西,西至老马背、蔡家沟,南至神渠、武庄。茶棚村共有三个自然村,分别为茶棚、得马沟、后神渠,3个村民小组,共计人口191人,59户,共有耕地1050余亩。产业结构上主要以种植玉米、核桃,养殖鸡牛为主。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茶棚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抓经济促发展,带动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新发展优质核桃700余亩,预计收益年均可达50万,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可增加1500元;积极鼓励农户发展养殖业。全村土鸡存栏2000多只,牛存栏100多头。 二是多措并举谋绿化,落实产权建生态。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通道绿化4.5公里,栽植杨树、槐树2000余株,庭院绿化以经济树种为主,极大地改善了茶棚村生态环境。 三是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街巷硬化道路公里;投资8万余元完成了村通自来水工程。新建科技图书屋1个,藏书2000余册,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
神渠村 |
近年来,神渠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立足实际,科学规划,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克服一切困难,创新措施,投资8余万元新建了村级活动场所,并完善了配套设施,极大地改善了村级办公条件,农村街巷硬化完成1.5公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2人;新建文化体育广场1处,安装建设器材6件,0完成既定目标。 在新的一年里,神渠村将带领全村群众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同心同德,拼搏进取,为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武庄村 |
武庄村地处上莲开发区西部,全村共有78户,总人口288人,土地面积共963亩,党员7名,两委干部5人,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同时也是我区优质核桃种植大村,核桃面积达近300亩。 近年来,在开发区党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武庄村、支两委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优质核桃种植、土鸡养殖,探索出了一条富民兴村的好路子,新农村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新修建了村级活动场所,完成了1.2公里的村通水泥路工程,并完成了道路沿线的绿化工程,全村沼气使用户达到12户,计生、医疗等社会事业稳步推进。 |
邢家庄村 |
邢家庄村现有人口194人,党员12名,其中女党员2名,大专以上学历2名,高中学历1名。过去的一年,邢家庄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各项工作任务0完成。 一是农业生产情况。大力发展核桃干果经济林种植业,核桃种植总面积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60%,使农民的收入更加有了保障。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想致富,先修路,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6公里的街巷硬化工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0人;新发展便民连锁店1家。安装健身器材6件;全村上学适龄儿童全部实现“两免一补”。 |
交川村 |
交川村地处上莲开发区西北部,紧邻老爷山风景区,旅游线路贯境而过,全村呈带状布局,分布在道路两旁,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引下,在开发区党委的领导下,交川村坚持以三农工作为重点,紧扣“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兴办实事工程为依托,着力打造新产业,新村容,全面塑造新农民、新风尚,使三农工作取得了骄人业绩,农民纯收入持续上升,有力地推动了全村经济社会大发展。 |
王家渠村 |
王家渠村位于老爷山脚下,全村有130户,390口人,耕地1400亩,8个自然庄,是县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和县级生态园林村。随着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王家渠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 一是核桃总面积达到1000亩,挂果面积400亩,产值120万元,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二是依托老爷山旅游开发,积极鼓励村民发展“农家乐”特色旅游项目,先后扶持3户农户开办了“农家乐”,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三是成立了农副产品经销专业合作社,解决了王家渠村农副产品的销路问题,提高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四是投资20多万元新建了村级活动场所,并完善了配套设施,并对周围进行了高标准绿化,新增绿地面积700余平米,极大地改善了村级办公条件,美化了村级环境,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
罗庄村 |
罗庄村位于上莲开发区东片区,与襄垣毗邻,村委委员3名,支委委员3名,党员10名。近年来,罗庄村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带领全村广大干部群众,抢抓机遇、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扎实工作,新农村建设“五个全覆盖”全面完成。农村街巷硬化完成1.42公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7人,占到适龄人数的91.4%。新建文化体育广场1处,安装建设器材6件,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新发展便民连锁店1家,为全村老百姓的生活提供了方便。适龄上学儿童实现了“两免一补”。 在新的一年,罗庄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齐心协力,务实进取,谱写新篇章,再创新辉煌! |
黑麻池村 |
黑麻池村共有农业人口161人,耕地面积740亩,荒山200亩。 2012年,黑麻池村立足农业增效、村民增收,以土地经营流转为抓手,以实现土地规模经营为突破点,积极引进资金,大胆实现土地、资金、技术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土地流转集中、连片种植管理模式,较好地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和村民增收。目前已完成一期投资500万元,建成综合办公楼一幢,温室日光大棚2个,养猪场1个,土鸡散养区1处,优质核桃种植区200亩,育林区100亩。 |
候家山村 |
候家山村地处上莲东北部,全村41户,141口人,耕地625亩,9名党员。 近年来,侯家山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是新建了40余平方米的村级卫生所,大大的提高了村民的就医条件;二是完成了3.5公里户户通工程,极大的方便了村民出行;三是新建了村级活动场所,极大地改善了村级办公条件;四是投资4万多元解决了候家山村人畜饮水问题;五是新建了标准篮球场、科技图书屋,丰富了广大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
董庄村 |
近年来,董庄村仅仅围绕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立足董庄村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情况,选准工作切入点,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 1、改善村容村貌。积极响应上级党委的号召,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庭院绿化活动,在村的主干道和河滩沿岸种植了杨柳,并要求各家各户在自己院落中种植了经济林木,既美化了环境,还增加了收入。 2、改善精神文化生活。投资20余万元修建村级活动场所,建成一处图书室,位于活动场所的一层,图书室藏书上千余册,图书内容涉及农业、科技、教育、医疗卫生、平安村、平安家庭、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方方面面,大大增强了村民的文化活动,村民通过读书看报,增长了知识,提高了素质。 3、增加了村民的经济收入。鼓励村民们大力种植经济作物,目前已经形成了核桃和西瓜两种作物的大范围种植,并帮助有志向的村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大大带动了村民致富的积极性,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
贺家岭村 |
贺家岭村位于上莲开发区东北部,全村129户,428口人,党员26名。2007年被确定为县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村、2008年被确定为市级新农村建设整治村、2009年被确定为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 近年来,贺家岭村借产业结构调整的东风,大力发展核桃干果经济林种植业,坚持“发展绿色农业、生产绿色产品、营造绿色环境、共享绿色生活”的“四绿”发展思路。目前,贺家岭村的优质核桃总面积已达1120亩,占到全村耕地总面积的60%,人均达到了2.5亩,年产核桃5万余斤,人均增收1500元。与此同时,贺家岭村依托核桃这一主导产业,逐步形成了种植、育苗、嫁接、技术输出等一条龙产业化发展模式,围绕核桃产业成立各种专业合作社13个,已由全县的核桃种植第一村发展成为全县的核桃产业第一村。核桃产业不仅成为促进贺家岭村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而且开始显现出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效推进了全村的新农村建设。 |
上莲村 |
2013年以来,上莲村紧紧围绕县委“二四六”发展战略和区党委“生态立区、核桃富区、养殖兴区、旅游活区”的工作思路,全面落实党的惠农政策,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全村核桃总面积达到500亩,产量13万斤,产值195万元,可促进人均增收1500元。以梅花鹿为主的特种养殖经过整合重组,存栏达到700余头。集种植、养殖、观光、餐饮、住宿为一体的老爷山生态园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成为全市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典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