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长治 >> 黎城县 >> 黄崖洞镇 >> 寺峪郊村

寺峪郊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寺峪郊村谷歌卫星地图)


寺峪郊村简介

  寺峪郊村地处黄崖洞镇西北方向,全村共56户,人口186人,耕地136亩。
  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寺峪郊村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改善村容村貌。除硬化街道、植树造林外,还按村民要求新建了占地2600平方米的群众文化广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广大群众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426104 046000 -- 查看 寺峪郊村谷歌卫星地图

寺峪郊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寺峪郊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漆树村

  漆树村地处山坡之上,距县城北55公里,黄崖洞镇西北12公里,北至左权5公里,南至宽章4公里,西至武乡8公里,东至谷钻1.5公里,因此地漆树丛生,村以树名,系独村。以农为主,兼林牧业,盛产核桃。抗日战争时期,冀南银行印刷厂、铁工班、后方医院都设在漆树村。   1980年,全村52户,200多口人,耕地232.5亩,天然林4000多亩。   2001年,根据上级指示,将漆树村小学撤并。   2004年,全村35户,90口人,因山害糟蹋,无法种地,交通不便,因此,全部退耕还林。   2006年,为了漆树村村民出行方便,在县交通局的大力支持下,在支村委的努力下,打通了一条长6100米,宽3米,厚0.2米的水泥路,总投资117万元。   漆树村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凉爽优雅,是人们避暑养身的好地方。   

南陌村

  南陌村共有916口人,耕地750亩,退耕还林地320亩,易林荒山2000亩,人均收入约4000元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平均0.8﹪,有完小一所学生180余名,便民服务店2个,卫生所三个,农村家庭书屋一所,农村网络文化站一所,农用车20辆、解放车3部、装载车4台、手扶拖拉机180辆、人居环境较好,东西三条主街道南北两条出村路全部硬化。   

四方山村

  四方山村情简介   四方山村位于黎城北部山区,距县城北44.5公里。东北至高家庄自然庄1.5公里,南依牛头山,西南至凤岭1.5公里,西北至石洼1.5公里。村居轿顶山下,因此而得名四方山。种植业以玉米、大豆为主,经济林以核桃、柿子、花椒等为主,养殖业以山羊、黄牛为主、蛋鸡为主;全村现有人口64人,共25户,男37人,女37人;耕地88.3亩,退耕地87.2亩。   近年来,黎城红石国家公园于此处开发,原四方山风情旅游区开发初具规模,主要景点有:清风胜景、锡岗洞、金脸盆、大生产旧址、八戒洞、金牛洞等,现著名的四方山红叶秋景胜过香山红叶,赢得周边省市大量旅游客。   

麻池滩村

  黄崖洞镇麻池滩村位于东清路沿线,交通方便,环境优美,人口318人,耕地面积366.4亩,全村党员12名。几年来,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实践“-”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入开展县级文明村创建活动。  

白寺峧村

  黄崖洞镇白寺峧村位于镇政府东南5公里处,总面积7.5平方公里,人口352人,耕地面积141.6亩,全村党员13名。几年来,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实践“-”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入开展县级文明村创建活动。  

看后村

  看后村位于黄崖洞镇东南部,两省三县交界处,全村545户,1945口人,现有耕地1054亩,2006年经济总收入930万元,人均纯收入3203元,2007年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省级重点推进村。   看后村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克服村大、村穷、经济薄弱的劣势,1—12月份累计投入资金51万余元,完成如下工作:   1、投资20万元,进行安全引水工程建设,打成机井一眼;   2、投资4万元,装饰村级活动场所,建成高标准支部活动室;   3、投资7万元,完成剧院、村委办公场地硬化。   4、投资6万元,建成长260米、宽5米的排洪渠;   5、投资2万元,建成涵洞1处;   6、投资2万元,强化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组建村环卫队;   7、投资4万元,绿化街道150米,完善广场绿化300平方米;   8、投资5000元,进行白化1万余平方;   9、投资9000元进行文化美化建设;   10、成立3个养殖专业合作社;   11、3000米支渠水泥桨砌防渗工程。   村级基础公益设施日趋完善,高标准的村小学、幼儿园、文化活动室、卫生计生所、农民休闲健身广场、游泳池等便捷服务广大村民,农村文化体育卫生与民主法制创建得到良好发展。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投资4万余元,硬化街巷4000米,绿化道路150米;加快安全引水后期配套工程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争开发100亩水产养殖基地。   

清泉村

  清泉村位于黎城县黄崖洞镇东南部,清漳河畔,黎城、左权、涉县的交界,沁涉公路、阳渉铁路南北贯穿。全村共有人口1700余人,耕地800余亩,著名佛教圣地杨岐山就位于清泉村,全村主要经济收依靠搞运输和劳务输出,2010年全村经济收入1000万元,人均纯收入5000多元。   科学规划,建和谐家园。清泉村利用空闲地6800平方米,多方筹资70余万元建成了清泉村休闲娱乐公园,公园种植月季、云杉、腊梅等名贵树木30余种,并建成大小亭台楼阁5个,购置体育器材10余种。另外,他们筹资80万元完成旧街拆迁改造,拓宽硬化水泥路500米,并对街道进行了白化、亮化、彻底整治了脏乱差。便民服务站、农民夜校、文化活动室以及村里三个卫生所已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为农民就医、购物、学习提供了一个好场所。   

小寨村

  小寨村概况   我们黄崖洞镇小寨村位于黎城县北部山区,全村287户,人口839人,耕地315亩,是今年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境内有闻名全国的冀南银行旧址,2009年农民集体总收入650万元,人均纯收入4100余元。   近年来,小寨村党支部村委会团结带领全体村民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绩。投资15万元建设进村牌楼;投资20万元建设商业租用房14间;投资10万元建成学校餐厅;投资30万元建成村委办公楼;投资20万元完成村主街巷硬化作务;投资10万元栽植柏树、国槐等4000棵,完成村庄绿化。投资10万元改造村级文化中心,配套健身器材10套;投资10万元配套学校、文化中心冬季取暖设备;投资70万元完成150亩土地整理开发及护地坝工程;投资6万元余元进行环境净化工程。   今年预投资70万元新建村民休闭文化娱乐广场,占地面各积3000余平方米,投资30万元新砌护地坝300余米。春季植树林完成高标准国槐树栽植2000棵任务。小寨村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并取得一定成绩,受县市县领导的一致好评。   

西村村

  西村位于黎城县西北方向,距县城50公里,南与小寨村相邻,北与漆树,宽章相邻,全村共723口人,206户,耕地440亩,盛产核桃,柿子,花椒。  

东崖底村

  东崖底村位于黎城县西北部距黎城县45公里,是镇政府所在地,全村1534人,北边是北陌,南边是四方山,西边是南陌,东边是左权。   

佛崖底村

  佛崖底村概况   一、佛村过去   盘古开天地,上下五千年。佛村人历经沧桑,饱尝旱涝两灾之苦,干旱时颗粒,洪涝时背井离乡,周而复始,恶性循环,耗尽了佛村人的全部心血和汗水,严重制约了佛村人的生产、生活、交通以及经济的发展壮大。   佛村历届村干部也曾为佛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然而天公不作美。九六洪灾,骇人听闻,将上几任领导和群众共同努力刚刚有些眉目的佛村,又一次无情的打入人间地狱,四十天的阴雨缠绵,酿成一时的山洪暴发,惊涛骇浪直逼人们的家园,面临此情此景,人们不得不携妻儿老小,远离祖居逃难他乡。   又一次灭项之灾,洪灾过后,满目苍凉,面对洪灾掠夺寸土不留的一片白茫茫的河滩和仅存的民宅,人们无可奈何,只能对天长叹,怨苍天对佛村人的不公。三年很快过去了,佛村一如既往毫无改变,人们只能默默地忍受洪灾给人们带来的身体和身心上的巨痛,默默地期待一个救世主的诞生。   二、佛村现在   九九换届像村一阵春风,给人们带来了希望,村民把目光集中在新一代领导人的身上,百分之九十几的信任和依赖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动力,促使新的一代领导人耗资、费神乃至于倾尽自己的全部财产来挽救这方身在水深炎热之中的人们。在一切从零开始的情况下,我们为佛村第二次规划了蓝图,并将我们新时期的奋斗目标分为三个阶段一一实现。   第一,面对三年一小五年一大的洪灾及面前寸草不生的河滩,他们的第一阶段的奋斗目标是“筑千米长城创伟业捍卫佛村,绿百亩良田建奇功造福子孙”。筑坝不新鲜,然而他们的主力军是老弱病残和妇女劳力;绿地也不稀奇,然而他们的百亩土源来自五公里外。   第二、面对不同历史阶段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阴影和无情旱灾给人们带来的恶果,我们又一次制订了“创环境,调结构,群策群力改天换地;扬正气,贬-,开拓创新强村富民”的宏伟目标。随着这一目标的诞生,人们历经五年的共同努力,使佛村由原来的一片凄凉一跃成为现在这个半公园式的新型农村,其中最大的十七项工程总投资为600余万元,这为佛村的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给人们的直观感觉是焕然一新的,然而这一切要归功于佛村坚强不屈、敢于战天斗地的伟大的人民和团结一致拼搏向上的领导班子。   第三、佛村变了,佛村美了。它像一座大厦根基是坚实的,主体也坚不可摧,然而欠缺的只是“装磺”,面临这一情景我们又为自己制定了第三个奋斗目标,那就是“绿、美、净、亮、白、硬化,誓让佛村美如画;人、物、宅、街、山、水新,敢叫天地亮似星”。两千零六年,人们经过短时间的修养生息,我们又掀起一个新农村建设的热潮,平房变高楼,这是人们向往以久的愿望。经多次的新农村建设动员会,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群众一致表决通过这一决策。就在干部乐意、群众满意的时刻,市委、市政府召开了由市、县、镇、村四级干部参加的全市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佛村的新居建设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全部俱备,佛村人的愿望不是梦,它会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干群一致的拼搏奋斗中很快实现。此项工程总投资为700余万元,现已有50%村民乔迁新居,至2012年可实现全迁。   三、佛村未来   “昂超头做马”,为佛崖底村前进奋蹄拉车;“俯下身当牛”,为子孙后代造福鞠躬尽瘁,这是领导核心的宗旨,我们在用实际行动一一兑现自己的承诺。在不久的将来,佛村这颗新农村建设春风中破土而出的幼苗会在政府的施肥、浇水阳光雨露的哺育下茁壮成长,佛村的未来将会是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融合、公共设施与人居环境相和谐的独具魅力实力且充满活力的现代化新型农村。   

北陌村

  黄崖洞镇北陌村位于207国道沿线,交通方便,环境优美,人口460人,耕地面积399.8亩,全村党员18名。几年来,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实践“-”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入开展县级文明村创建活动。  

宽章村

  宽章村概况   我们宽章村地处山区,离镇政府所在地14公里,现住有48户,人口78人,辖清茶和磨石两个自然村,去年在上级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对出村7公里山路进行拓宽和硬化,极大的方便了村民生活。   

西头村

  黎城县黄崖洞镇西头村,原是南陌村的一个小队,由于逐渐人口的增多,后建立村级组织,由于位于南陌的西方,故改名为西头村。西头村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人民兵工第一校”中北大学的旧址位于西头村。位于黎城西北部,紧邻国家级森林公园,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黄崖洞风景区,紧邻207国道,村有700口人,主要依靠铁矿和农业为主,人均收入3500元,西头村地广,水资源丰富。西头村现有卫生所一座,农家书屋一座。便民超市两座。经年来,在支村委的领导下。西头村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下赤峪村

  下赤峪村简介   黄崖洞镇下赤峪村位于县城以北38公里,东临207国,西与武乡县接壤,南邻西井镇,黄崖洞风景区属于下赤峪村辖区。举世闻名的黄崖洞保卫战曾经在这里打响,这里的黄崖洞兵工厂为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当年的烽火岁月,让这里的军民共同创建了伟大的“黄崖洞精神”,激励着一代代黄崖洞人。全村420户,1296口人,现有耕地550亩,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30万元,人均纯收入3500余元,全村以矿业、旅游服务业、运输业、农牧业·建筑业为主导产业。   如今下赤峪村的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多次受到省·市·县各级单位的表彰。   

上赤峪村

  革命老区上赤峪村,地处县城北部40公里处,举世闻名的黄崖洞保卫战就是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打响的。全村130户,400余口人,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50万元,人均纯收入3800元。主要产业是:劳务输出、旅游服务、农副业。   新农村建设以来,上赤峪村党支部、村委会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以“生产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村容整洁、改善环境”为突破口,积极带领广大村民投身到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经过近几年的奋力拼搏,努力工作,上赤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变得让人们惊叹,也更让人们羡慕。   建设新农村,重点抓发展,主要看增收。村党支部首先从发展主导产业入手,积极利用和发挥上赤峪村地处景区,矿产丰富的独特条件作文章。想方设法扶持村民搞劳务输出,开创旅游服务项目,促进村民增收。目前,全村共有家庭旅社、饭店、小摊店18户,发展汽车、农用运输4户,剩余70个劳力全部在矿上务工。产业确定了,项目上去了,村民增收了。村党支部集中精力进行“村容整治,环境改善”工作。近几年,共引资、投资300万元,重点完成了九项工程,第十项工程正在施工建设。   1、投资70万元新垫地150亩,打护地护村坝1500米;   2、投资60万元新建1600平方米文化广场;   3、投资10万元新打水泥路500米;   4、投资20万元新建进村牌楼、“八路军”雕塑;   5、投资10万元进行村边、路边、街道绿化;   6、投资15万元高标准进行了准白化、亮化、文化;   7、投资3万元进行支部活动室建设;   8、投资2万元进行了便民店、卫生所建设;   9、投资60万元新建仿古剧场和体育活动场;   10、投资100万元河道人工湖工程正在施工。   上赤峪村的新农村建设,是本着:“小干大困难,大干小困难,不干最困难”的理念去实践的。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受到了市、县领导的高度的赞评,但是离新农村建设的标准要求差距甚远。上赤峪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建设新农村的决心已定,他们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崭新的工作态度,高昂的工作志气,正奋力耕耘在新农村建设的希望田野上。   

南山村

  南山村离县城北40公里,居黄崖洞政府所在地的西南山区。东北至上庄1.5公里,东南至岭头1.5公里,南至沙岭1.5公里,西北与何家峪毗连。原名榆树圪老,因此地榆树丛生得名。1962年与下赤峪公设时,因村坐落下赤峪以南之山脚下,故改名南山。全村共有70户,人口220人,耕地500亩。以农业为主,盛产核桃、柿子、玉米等,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   

水峧村

  水峧村村情简介   水峧村位于黎北44公里处,置于山沟。东临红崖上,东南毗赵姑,西南连南庄,西北至北庄1公里,因此处有股泉流,故名水峧。山之谷。水峧村辖水峧、北庄、南庄、红崖上、华之坪、桃花寨6个自然庄。村委会驻水峧,以农业为主。全村共有党员20余名,女党员5名。全村共有130余户,500多人口,耕地550余亩。水峧村村民主要在矿山上务工为主。   近年来水峧村将紧紧围绕中央建设新农村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根据“二十四”字方针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县委县政府,镇党委政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为工作总抓手。立足实际,做好本职,强化服务,狠抓落实。切实将计划生育、社会稳定、村务政务、精神文明等各项工作做好。相信有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有村两委一班人的同努力,有全体村民的鼎力支持,方向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加美好。   

方向村

  方向村地处黎城北部,交通便利,是长治和晋中的交界村,有“黎城北大门”之称。方向村有85户,全村306人,黄崖洞镇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所以方向村主要以在矿山务工为主。由于方向村位置优越,村东紧邻207国道,村后紧靠晋中市,独特的区位优势,为村庄规划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村支部一班人,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审时度势,积极探索新农村规划建设的新方法,新路子,规划建设战略。目前,方向村党支部共有党员15名。   方向村将紧紧围绕中央建设新农村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根据“二十四”字方针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县委县政府,镇党委政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为工作总抓手。立足实际,做好本职,强化服务,狠抓落实。切实将计划生育、社会稳定、村务政务、精神文明等各项工作做好。相信有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有村两委一班人的同努力,有全体村民的鼎力支持,方向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加美好。   

上河村

  上河村概况   一、基本情况   上河村位于黎城县北部山区37公里,距黄崖洞镇政府西南角2.5公里,黄崖洞红色旅游区4公里处,全村总户数175户,638口人,非农户29人,劳动力240人,耕地面积428亩。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   二、新农村建设情况   2007年省规划设计院对我上河村进行了规划设计,上河村2008年被列为新农村建设省级推进村。近年内,共计投资80万元进行新农村建设。   1、投资20万元完成文化广场一期工程;   2、投资10万元建村外护堤坝2000米;   3、投资18万元改造小学校舍硬件环境;   4、投资10万元新建村委办公楼与幼儿园;   5、投资2.4万元进行环境卫生整治;   6、投资1.6万元改善安全饮水工程;   7、2008年,再投资18万元文化广场完工,可望年底安装照明设施及体育器材。   8、2008年6月在原焦化厂旧址新建百合苑居民小区一处,占地约16亩,可建商用二层楼房9套、独院住宅24户、三层四单元24套(140平米/套)居民楼一幢,现已完成总工程建设的50%。   

赵姑村

  赵姑村简介   赵姑村位于黄崖洞镇西南方,交通方便,环境优美,人口208人,耕地面积296.8亩,全村党员15名。近年来,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实践“-”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带领全村人民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赵姑而奋斗。   

寺峪郊村

  寺峪郊村地处黄崖洞镇西北方向,全村共56户,人口186人,耕地136亩。   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寺峪郊村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改善村容村貌。除硬化街道、植树造林外,还按村民要求新建了占地2600平方米的群众文化广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广大群众看到了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   


寺峪郊村特产大全




寺峪郊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