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水洋村基本概况
西水洋村地处浊漳河北岸,207国道穿村北而过,位于县城南9公里。东至东水洋村1.5公里,南、西于潞城市辛安泉镇相望。黎城县漳北水电站、黎城水泥厂均在村西。全村总户516户,全村总人口1346余人,人均纯收入5849元,村两委干部9人,党员53人。耕地面积3000余亩,已经退耕换林的耕地40余亩。西水洋村水利条件好,家家通自来水,街道硬化。正在新农村建设的康庄大道上奋勇争先。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426200 | 046000 | -- | 查看 西水洋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东旺村 |
东旺村基本概况 东旺是黎城县西仵乡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县城之南、东河之东,距县城五华里。全村总面积三千余亩。全村共有耕地1800亩,总户数380户,人口1100人,党员43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91元。主要以种植粮食为主,村民多以在外务工的较多。在新农建设的引领下,现东旺村新修党支部活动中心一处、农民建设广场两处,硬化环村及户户通水泥路约5.3公里,并进行了道路及村庄绿化。 |
隔道村 |
隔道村基本情况 隔道村地处浊漳河北岸。位于县城南7公里,东至赵店1公里,南滨浊漳河,西与东水洋隔沟相望,北至射战沟2.5公里。清光绪《黎城县续志载》:“隔道村“。古属赵店镇,与赵店镇相隔一条道(路马道),故名。系独村。以农业为主。盛产红枣、花生等。全村135户,总人口421人,党员18人,耕地57公顷,粮食总产298吨,收入2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13元。2009年,隔道村被评为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全村支村两委积极致力于新农村建设,全年共投资20余万元,硬化街巷、广场,垒花墙,新农村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
西水洋村 |
西水洋村基本概况 西水洋村地处浊漳河北岸,207国道穿村北而过,位于县城南9公里。东至东水洋村1.5公里,南、西于潞城市辛安泉镇相望。黎城县漳北水电站、黎城水泥厂均在村西。全村总户516户,全村总人口1346余人,人均纯收入5849元,村两委干部9人,党员53人。耕地面积3000余亩,已经退耕换林的耕地40余亩。西水洋村水利条件好,家家通自来水,街道硬化。正在新农村建设的康庄大道上奋勇争先。 |
东水洋村 |
东水洋村基本情况 东水洋村地处浊漳河北岸,207国道从村北穿过。位于县城南7公里,东与隔道隔沟相望,南于浊漳河与潞城市续村衔接,西与西水洋1.5公里,北至坑南4公里,全村共有人口1180人,户数420户,总面积2235亩。耕地面积1679亩(水浇地1100余亩)。支村两委干部6人,人均纯收入5856元,村党支部辖有党员45名。 1、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近几年来,东水洋村在集体积累并不丰厚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改善基础设施,兴办公益事业,硬化西沟进村路1000平方米。街巷硬化2000平方米。翻修渠道300米。维修浆砌渠道600米,河滩造地200余亩,为进一步搞好种植业结构调整夯实了基础;进行园林村建设,栽植各种风景苗木,对街道景点进行绿化。 2、文化活动建设 新建活动场所一处,安装健身器材12件。翻修文化遗产三处。硬化戏院,积极响应县老体协号召,组织东水洋村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新安装健身器材9套,建成健身广场一处,我们逐步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先后为其更换更新课桌,学校冬季取暖也由过去的煤羔换成了炭块,改善了取暖质量,新建农村书屋一处,新增各类图书3000余册;开办了村农民夜校,定期邀请有关人员讲述农村政策、法律,传授农业技术知识,进行职业培训。 3、为民办实事 发展沼气100户,投入使用率达98%,其中今年完成20户,完成任务的200%。对全村环境卫生进行整治,成立环卫队,定制度,落实责任,村容村貌有明显改观。新建便民超市一所。加强对村级卫生所管理,全村合作医疗参加率100%。 4、龙头企业发展情况 以申普良等为主的蓬达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全村生猪养殖业又好又快发展。 5、村容村貌建设情况 村容村貌是一个村富裕文明的象征。几年来,我们在硬化街巷的同时,白化墙壁,垒花池、种花草,进行四旁植树,大搞绿化,并对全村主街道安装路灯。在新村规划上我们放眼长远,高起点规划,进行了水、电、排污等配套设施建设。 6、村级组织建设情况 农村税费改革后,为了提高效率,减轻农民负担,我们采取支村委交叉任职的方法,将两委人员由原来的精减为7人。东水洋村党支部共有支部委员4人,下辖4个党小组,42名党员,东水洋村委有主任1人,副主任1人,下设民事调解、治安保卫、环境卫生管理三个委员会及4个村民小组。妇联民兵、青年团组织也相应得到了加强。 |
赵店村 |
赵店村基本情况 赵店村位于黎城县南部5公里处,浊漳河北岸,309国道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325户,总人口1011人,耕地面积1575亩,粮田面积1072亩,退耕还林面积503亩,人均纯收入5757元,支村两委干部6人,经济收入以农业种植为主,农闲外出务工。全村共有党员52名,其中女党员7名,最高年龄党员86岁,最低年龄党员20岁,其结构平均年龄44岁。村支两委人员6名,其中妇女一名。全村共有宗教信徒28户41人。 |
东仵村 |
东仵村基本情况 东仵村地处丘陵区,依山面河,位于县城南4公里。东南至范家庄2.5公里,南至岭东沟3公里,西至西仵1公里,北至东旺1公里。相传,古为仵村,因仵姓居此而得名,后因水患分为两处,东仵村居东,故名东仵。系独村。以农业为主,东仵村盛产红枣,素有黎城枣乡之称。黎城落子发源地,黎城落子,亦称上党落子。在清道光初年,东仵村艺人李锁柱根据武安落子唱腔、板眼,吸收了黎城的民间曲调,创造出一种具有黎城地方特色的新剧种,并创建了本县第一个戏班,演出后颇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喜爱,此即黎城落子的雏形。全村110户,总人口335人,耕地1035亩,粮食总产264吨,农民人均纯收入5734元。东仵村支村两委干部5人,党支部辖有党员23人,东仵村还有一家养羊场、一家蘑菇场和一家砖厂,并且是全县肉羊繁殖基地。 全村农民收入以农业和外出务工为主,是纯农业村。东仵村是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在各项惠农惠民政策的引导下,目前,全村主要路段已全部实现硬化,投资20余万元的村口填沟造田、防洪渠、护村大坝、文化活动广场四项惠民工程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参加新农村合作医疗有298人,参合率达到95%,切实解决了农民就医难的问题。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民婚育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少生优生,少生快富,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等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正在群众中逐步形成”。东仵村五保、低保对象,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全部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基本生活保障金,按季度足额发放到困难人员手中,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 |
西仵村 |
西仵村基本概况 西仵村位于黎县城南四公里处,是黎城的南大门,是乡政府和黎城县新材料工业园区所在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邯长铁路、公路、207、309国道夹村而过,交通十分方便。地势上游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修的漳北灌溉渠,水利条件便利,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一个人居环境非常优越的好地方,有大农业时代西仵川“小江南”“米粮川”之称。 西仵村村子古老,村中有古城堡,据传为御儿干殿下的封地、非寻常人等不得入内,立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碑,街中有“大官道”“小官道”之名称,实为古驿道,有誉满潞安府的晋商黎秀“西仵花家半条街”。街中有四阁五堂(观音堂),故有“西仵街五里长一走一个观音堂”之美称。西仵村十九世纪时享誉潞洲大地,名传百年。 西仵村现有土地950亩,其中农耕地600亩,林果地350亩,农业人口560户1960口,非农业人口120户480口,劳力1080人,支部辖党员68人,支村两委干部8人,在园区企业上班人数480人,从事其它行业人数180人,其余劳力除一部分年龄较大常年有病的中年男女劳力外均从事农业生产和家务,现人均实际收入约4500元左右。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