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长治 >> 黎城县 >> 洪井乡 >> 横岭村

横岭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横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横岭村简介

  横岭村基本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洪井乡横岭村位于黎城县县城北12公里处,距乡政府所在地1公里,207国道从村西穿过,交通比较便利。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小村。全村共有118户,284口人,党员13名,耕地面积为810亩。
  二、经济收入情况
  横岭村主要的经济收入以种植和劳务输出为主。2012年人均纯收入3780元,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小米为主,,经济树木有核桃、花椒;常年在外劳务约50人。村集体无任何收入,正常办公靠上级转移支付。
  三、基层设施建设情况
  横岭村通过几年的努力,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全部完成主街道和巷道的硬化工作、户通自来水工程、休闲文化广场的修建工程、体育设施配套等工程。有支部活动室和村级活动场所、村级卫生所。群众住房为砖木结构房屋和窑洞为主,窑洞占25%。
  四、存在问题
  横岭村是一个纯农业的小村,村集体无任何经济收入,转移支付仅能解决保洁员、防火员和一些公共事业的开支,其它村级社会事业无法开展。在经济发展上由于地理条件较差,加上受缺水的制约,发展缺乏后力。
  五、2013年工作思路
  由于横岭村的实际情况,基本不具备项目落地,所以群众致富只有在农业上下功夫。
  1、计划种植核桃树1000棵、完成核桃树集中连片种植、管护301亩。
  2、进一步加大小米种植,争取达到200亩。
  3、多方联系争取劳务输出再突破。
  4、多方筹资5万元完成70方水池修缮任务;
  5、计划新造地50亩、改造地100亩工作任务。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426203 046000 -- 查看 横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横岭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横岭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李堡村

  地处平川。位于县城北5公里处。东北至西庄头1.5公里,东南至靳家街1公里,南至下赵家山1.5公里,西至古县1公里,西北邻南社。因姓氏而得名。李堡村辖李堡、土地坡两个自然村,以农业为主。  

吴家峧村

  吴家峧村基本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洪井乡吴家峧村位于洪井乡北部207国道边,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小村。全村119户,269人,150余劳动力,党员13人,支村委干部5人。全村耕地1020亩(其中退耕地75.4亩),有小学一所,但目前无适龄学生读书,在外读书学生10人。有村级卫生所一处。   二、经济收入情况   吴家峧村主要的经济收入以种植、养殖和劳务输出为主。2012年人均纯收入3000元以上,种植上主要以玉米种植为主,经济树木有核桃和柿树;养殖以养羊为主,全村有羊140余头,鸡230余只,其它大牲畜4头;常年在外劳务约35人。村集体无任何收入,正常办公靠上级转移支付。   三、基层设施建设情况   吴家峧村通过几年的努力,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全部完成主街道和巷道的硬化工作,有支部活动室和村级活动场所。自来水接通到户,但由于供水路线较长,加上管道老化等原因,不能正常供水,群众饮用水靠家庭小型蓄水井,水源为雨水。村里有三个蓄水池,主要供大牲畜饮水。群众住房为砖木结构房屋和窑洞为主,窑洞占40%。   四、存在问题   吴家峧村是一个纯农业的小村,村集体无任何经济收入,转移支付仅能解决保洁员、防火员和一些公共事业的开支,其它村级社会事业无法开展。在经济发展上由于地理条件较差,加上受缺水的制约,发展缺乏后力。   五、2013年工作思路   由于吴家峧村的实际情况和缺水等因素制约,基本不具备项目落地,所以群众致富只有在农业上下功夫。   1、在涉县、武安一带设立土豆销售点;在长治设立小米销售点。   2、多方联系争取劳务输出再突破。   3、争取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解决群众的吃水难题,在村里修建一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   4.在石窑修一条3.5---4米宽的出村小路。   5.计划种植核桃树1000棵。   6.进一步加大养殖力度。   

横岭村

  横岭村基本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洪井乡横岭村位于黎城县县城北12公里处,距乡政府所在地1公里,207国道从村西穿过,交通比较便利。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小村。全村共有118户,284口人,党员13名,耕地面积为810亩。   二、经济收入情况   横岭村主要的经济收入以种植和劳务输出为主。2012年人均纯收入3780元,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小米为主,,经济树木有核桃、花椒;常年在外劳务约50人。村集体无任何收入,正常办公靠上级转移支付。   三、基层设施建设情况   横岭村通过几年的努力,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全部完成主街道和巷道的硬化工作、户通自来水工程、休闲文化广场的修建工程、体育设施配套等工程。有支部活动室和村级活动场所、村级卫生所。群众住房为砖木结构房屋和窑洞为主,窑洞占25%。   四、存在问题   横岭村是一个纯农业的小村,村集体无任何经济收入,转移支付仅能解决保洁员、防火员和一些公共事业的开支,其它村级社会事业无法开展。在经济发展上由于地理条件较差,加上受缺水的制约,发展缺乏后力。   五、2013年工作思路   由于横岭村的实际情况,基本不具备项目落地,所以群众致富只有在农业上下功夫。   1、计划种植核桃树1000棵、完成核桃树集中连片种植、管护301亩。   2、进一步加大小米种植,争取达到200亩。   3、多方联系争取劳务输出再突破。   4、多方筹资5万元完成70方水池修缮任务;   5、计划新造地50亩、改造地100亩工作任务。   

刘家村

  地处丘陵。207国道贯境而过。位于县城北。沿207国道经古县、洪井等地至此,距县城15公里。东毗程家,南至石桥背2公里,西北至长畛背1.5公里,北至程家1公里。因姓氏而得名。刘家村辖刘家、阍家两个自然村,以农业为主。  

洪河村

  地处丘陵区。位于县城北10公里。东北至洪井1.5公里,东南至马家占2公里,西南至井上1公里,西北至山窑头1.5公里。因地处西山东巅数谷之并合处,为雨季数谷洪水东出必经河道,故名洪河。洪河村辖洪河、井上两个自然村,以农业为主。  

山遥头村

  山遥头村基本情况简介   山遥头村地处半山区,位于县城北12公里,东依山,东南至洪河1.5公里,西至南信1公里,全村118户,共257人,其中外出务工约45人,就近厂矿务工10人,临时务工20人。有低收入家庭8户,17人,低保户共有13户,五保户3户,2012年人均纯收入3600元。   山遥头村农田面积约734.77亩,退耕地约43.1亩,包租地57亩(一次0清49000元)。山遥头村主导产业为种植。村容村貌相对整洁,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相对健全。   发展方向:以种核桃树,种药材为指导方向。   

南信村

  地处丘陵区。位于县城北12.5公里。东至山遥头1公里,南至前白云2.5公里,西南至后白云2公里,北接北信。村依信山。居于山北,为北信,南信村居南,故名南信,以农业为主。  

烟子村

  地处丘陵区。位于县城北9公里。东毗新庄,南连南庄,西接西角,北邻前白云。村居山谷开阔处,为群山所望。古时村民望炊烟而午,积俗而名烟子。烟子村辖烟子、新庄、南庄、西角、烟子沟5个自然村,以农业为主。  

白云村

  白云村基本概况   白云村包括前白云、后白云两个自然村。地处丘陵区。位于县城北10公里,东至井上2公里,东南至新庄1公里,南连烟子,西北接后白云,北至南信2.5公里。始为白氏所居。山高而揽云,故名白云。居山后者,为后白云。以农业为主。全村共有62户,175人,耕地面积700亩,党员12名,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农业产出。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2010年经济纯收入总额70万元,人均纯收入3200元。   

北社村

  地处平川。勇进渠水流经村北。位于县城北6公里处。东毗港东,南连南社,西北至土地坡1公里。古地方区域名,“二十五家为社”,“方六里,名之曰社”。此处有南、北二社。北社村居北,故名“北社”。以农业为主。  

洪井村

  洪井村基本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洪井乡洪井村位于黎城县县城北10公里处,207国道从村穿过,交通比较便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全村共有276户,788口人,党员22名,耕地面积为1750亩。   二、经济收入情况   洪井村主要的经济收入以种植和劳务输出为主。2012年人均纯收入4700元,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小米为主,经济树木有核桃树;常年在外劳务约75人。村集体无任何收入,正常办公靠上级转移支付。   三、基层设施建设情况   洪井村通过几年的努力,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全部完成主街道和巷道的硬化工作、户通自来水工程、休闲文化广场的修建工程、体育设施配套等工程。有支部活动室和村级活动场所、村级卫生所。群众住房为砖木结构房屋和窑洞为主,窑洞占15%。   四、存在问题   洪井村是一个农业村,村集体无任何经济收入,转移支付仅能解决保洁员、防火员和一些公共事业的开支,其它村级社会事业无法开展。在经济发展上由于地理条件较差,加上受缺水的制约,发展缺乏后力。   五、2013年工作思路   由于洪井村的实际情况,基本不具备项目落地,所以群众致富只有在农业上下功夫。   1、进一步加大小米种植,争取达到260亩。   2、多方联系争取劳务输出再突破。   3、计划修四垙路4500米的工作任务。   

庄头村

  洪井乡庄头村情况简介   庄头村位于黎城县城北7.5公里的三皇垴南麓半山川处,隶属洪井乡。南距靳家街2公里,东与元村相邻,西与港东隔沟相望,北至三皇垴脚下2公里。东西长4公里,南北宽3公里。   全村总面积45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2000余亩,园地580余亩,林地700余亩,居民用地400余亩。   全村以农业为支柱产业,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以油料作物、蔬菜为主。   全村共有人口216户,576人。其中18岁以下140人,约占总人口的24.3%;18-35岁100人,约占总人口的17.3%;35-60岁240人,约占总人口的41.6%;60岁以上老人96人,约占总人口的16.8%。   全村共有农村低保户17户,25人。   全村在外打工人员约60人,约占总人口的10.4%。   全村实现了自来水户户通,水泥路基本实现街巷全覆盖。   

石桥背村

  石桥背村基本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洪井乡石桥背村位于黎城县县城北14公里处,距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交通便利。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小村。全村共有74户,174口人,党员8名,耕地面积为520亩。   二、经济收入情况   石桥背村主要的经济收入以种植和劳务输出为主。2012年人均纯收入3810元,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小米为主,,经济树木有核桃、花椒;常年在外劳务约40人。村集体无任何收入,正常办公靠上级转移支付。   三、基层设施建设情况   石桥背村通过几年的努力,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全部完成主街道和巷道的硬化工作、户通自来水工程、体育设施配套等工程。有支部活动室和村级活动场所、村级卫生所。群众住房为砖木结构房屋和窑洞为主,窑洞占35%。   四、存在问题   石桥背村是一个纯农业的小村,村集体无任何经济收入,转移支付仅能解决保洁员、防火员和一些公共事业的开支,其它村级社会事业无法开展。在经济发展上由于地理条件较差,加上受缺水的制约,发展缺乏后力。   五、2013年工作思路   由于石桥背村的实际情况,基本不具备项目落地,所以群众致富只有在农业上下功夫。   1、计划种植核桃树500棵、完成核桃树集中连片种植、管护150亩。   2、进一步加大小米种植,争取达到100亩。   3、多方筹资5万元完成田间道路硬化任务。   

南社村

  南社村基本情况简介   南社村位于洪井乡5公里处,毗邻207国道南面。全村75户,共231人,其中外出务工约78人。有低收入家庭7户,18人,低保户共有20户,21人,参加养老保险224人,参加合作医疗231人,2012年人均纯收入2500元。   南社村农田面积约561亩,退耕地约23亩。南社村主导产业为种植。无村集体收入。村容村貌相对整洁,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相对健全。2009年被评为“省级重点新农村建设村。”   

柏官庄村

  地处老顶山南麓之谷地。依山面河。位于县城北20公里处。东至长畛背1.5公里,东南至横岭75公里,西南至住道沟2公里,西至王家庄2公里,北至孔家交1.5公里。村后山坡有天然柏林,古时官民争执,故名“柏官庄”。  

王家庄村

  王家庄村基本概况   王家庄村位于县城北22公里。东北至南交2.5公里,东至柏官庄2公里,东南至住道沟2.5公里,西南至鸽子交1公里,西至水窑2.5公里,西北至下滩1.5公里。清康熙《黎城县志》载“王家庄”。原名“王社村”,因北王帽山下有杜(涧)水而得名。宋朝时,因王姓迁居于此,故又以姓氏宜名为“王家庄”。全村共有172户,596人,耕地面积1300亩,党员34名,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农业产出。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盛产核桃、花椒等。2010年经济纯收入总额120万元,人均纯收入3800元。   

鸽子交村

  地处谷地。位于县城北。从县城经古县、洪河、山遥头、北信至此16公里,从县城经古县、洪井、长畛背等地至此23公里。东北至王家庄1公里,东南至北信3公里,西北至下滩1.5公里。传说,古时山上有石,宛如双鸽,村居其下,故名鸽子交。以农业为主。盛产核桃、柿子、花椒。  

黄草涧村

  黄草涧村基本概况   黄草涧村位于县城北24.5公里,东北依圪流岭,东南至下滩1公里,南至上板门1公里,西北至贾家3公里,北靠北王帽山。村东有古寨,故名黄草寨。后谐间为黄草涧。全村共有63户,203口人,党员16名,耕地面积710亩,村民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农业产出。农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为主,2010年经济纯收入总额82万元,人均纯收入2360元。   

孔家交村

  地处尖山南麓之谷地。位于县城北20公里处。东北至曹庄2。5公里,东南至长畛背2公里,南至柏官庄1.5公里,西毗南交,北依尖山。因居于柏官庄村北之山谷而得名。孔家交村辖孔家交、南交两个自然村。以农业为主,盛产核桃、花椒、柿子等。  

长畛背村

  长畛背村基本概况   地处山谷。依山傍河。207国道贯境而过。位于县城北。由县城沿207国道经古县、洪井等城至此17.5公里。东北于曹庄2.公里,东南至程家山1.5公里,西至柏官庄1.5公里,西北至孔家交2公城。清光绪《黎城县续志》载:“长畛背”。些村耕田独处山谷中,畛域最长,故名长畛背。以农业为主。盛产核桃、花椒、柿子等。1946年土改时阶级构成情况:全村40户,138人,贫下中农23户,中农5户15人,富农2户8人。耕地549亩,人均4亩,粮食总产量14.8万斤。1955年全村2个互助组转为1个农业生产合作社。1980年,全村60户,226人,耕地30.7公顷,粮令播种面积34.6公顷,总产量106吨,油料播种7公顷,总产1.05吨。2002年,69户,242人,耕地23公顷,粮食总产139吨,收入79万元,纯收入54万元,农村居民纯收入总额5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13元。200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128元。   

程家村

  程家村基本情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洪井乡程家村位于洪井乡北部207国道边,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小村。全村62户,162人,70余劳动力,党员12人,支村委干部5人。全村耕地330亩(其中退耕地30.9亩),有小学一所,为程家村程和旺之妻港商张记彦女士出资修建,但目前无适龄学生读书,在外读书学生20人。有村级卫生所一处。   二、经济收入情况   程家村主要的经济收入以种植、养殖和劳务输出为主。2012年人均纯收入3300元(统计数据为5220元),种植上主要以玉米种植为主,经济树木有核桃、花椒和柿树;养殖以养牛为主,全村有牛23头,其它大牲畜4头;常年在外劳务约40人。村集体无任何收入,正常办公靠上级转移支付。   三、基层设施建设情况   程家村通过几年的努力,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全部完成主街道和巷道的硬化工作,有支部活动室和村级活动场所。自来水接通到户,但由于供水路线较长,加上管道老化等原因,不能正常供水,群众饮用水靠家庭小型蓄水井,水源为雨水。村里有一蓄水池,主要供大牲畜饮水,2012年损坏后在县水利局帮助下修好。群众住房为砖木结构房屋和窑洞为主,窑洞占25%。   四、存在问题   程家村是一个纯农业的小村,村集体无任何经济收入,转移支付仅能解决保洁员、防火员和一些公共事业的开支,其它村级社会事业无法开展。在经济发展上由于地理条件较差,加上受缺水的制约,发展缺乏后力。   五、2013年工作思路   由于程家村的实际情况和缺水等因素制约,基本不具备项目落地,所以群众致富只有在农业上下功夫。   1、计划种植核桃树1000棵。   2、进一步加大养殖力度,争取户均一头牛。   3、进一步引导群众加大花椒树、药材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4、多方联系争取劳务输出再突破。   5、争取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解决群众的吃水难题,修建一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完成村集体房屋修缮。   

曹庄村

  曹庄村概况   洪井乡曹庄村位于洪井乡北部,距县城19公里,207国道贯境而过,东北至枯井地1公里,东南至黄家沟1.5公里,西南至长畛北村2.5公里,西依山,北邻池头。曹庄村辖曹庄、枯井地、池头、黄家沟、东庄5个自然村,村民委员会驻曹庄,盖有新教学楼。全村共有223户,786口人,耕地288亩,农村人均纯收入4500元,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近年来,曹庄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在支村两委一班人的领导下,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三十亩村

  地处山谷。207国道贯境而过。位于县城北。由县城沿207国道经古县、洪井等地至此22.5公里,东、西两面依山,南临石板坡,北至沟滩1.5公里。以农业为主,盛产核桃、花椒等。  

港东村

  港东村基本情况简介   港东村,地处三皇垴南麓之半平川。勇进渠水流经村北。位于县城北6.5公里。东临西庄头,西接北社,北依三皇垴。因村东地处三沟并合处而得名。港,地方读音jiang,一作大水分流,北方惯指沟壑之分合处。系独村。以农业为主。过去港东村武术队闻名全县。,2010年港东村共有87户,293人。党员9名,其中女党员1名。农村经济总收入130万元,人均纯收入3800元。   


横岭村特产大全




横岭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