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兑川村基本情况简介
北兑川村位于县城南20公里处,东与店上镇桥头村相接,西与本乡油坊河村接壤,南与本乡杜家掌村相连,北与本乡神东村相邻,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
一、自然条件
全村总面积为2.1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全村境内沟壑纵横,耕地多以沟坡地为主,交通比较便利。
二、经济社会条件
全村191户,483口人,有耕地453亩。近几年来,北兑川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各项事业建设,北兑川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从西堡引水入村,解决了北兑川村5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集体经济薄弱。截止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3926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427201 | 046000 | -- | 查看 北兑川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西底村 |
西底村基本情况简介 西底村位于县城南8公里处,东依沙窟脑,西临“四赵”线,南与本乡黄山村相连,北与本乡黄家川、长井头村相邻,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 一、自然条件 全村总面积为2.6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全村境内沟壑纵横,耕地多以沟坡地为主,交通比较便利。 二、经济社会条件 全村108户,376口人,有耕地366亩。近几年来,西底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各项事业建设,西底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从黄山引水入村,解决了西底村3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集体经济薄弱。截止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2370元。 |
油坊河村 |
油坊河村基本情况简介 油坊河村位于县城南21公里处,东与本乡北兑川村相接,西与本乡沙窟村接壤,南与本乡杜家掌村相连,北与本乡神东村相邻,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 一、自然条件 全村总面积为2.3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全村境内沟壑纵横,耕地多以沟坡地为主,交通比较便利。 二、经济社会条件 全村181户,471口人,有耕地659亩。近几年来,油坊河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各项事业建设,油坊河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从西堡引水入村,解决了油坊河村5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集体经济薄弱。截止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2386元。 |
北兑川村 |
北兑川村基本情况简介 北兑川村位于县城南20公里处,东与店上镇桥头村相接,西与本乡油坊河村接壤,南与本乡杜家掌村相连,北与本乡神东村相邻,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 一、自然条件 全村总面积为2.1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全村境内沟壑纵横,耕地多以沟坡地为主,交通比较便利。 二、经济社会条件 全村191户,483口人,有耕地453亩。近几年来,北兑川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各项事业建设,北兑川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从西堡引水入村,解决了北兑川村5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集体经济薄弱。截止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3926元。 |
神东村 |
神东村基本情况简介 神东村位于县城南18公里处,东与店上镇桥头村相接,西与本乡沙窟村接壤,南与本乡北兑川村相连,北与本乡神后村相邻,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 一、自然条件 全村总面积为2.4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全村境内沟壑纵横,耕地多以沟坡地为主,交通比较便利。 二、经济社会条件 全村178户,508口人,有耕地626亩。近几年来,神东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各项事业建设,神东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从西堡引水入村,解决了神东村5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集体经济薄弱。截止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3790元。 |
斛市村 |
斛市村基本情况简介 斛市村位于县城南20公里处,东与龙泉镇西堡村相接,西与本乡申家岭村接壤,南与本乡神后村相连,北与龙泉镇寨上村相邻,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 一、自然条件 全村总面积为2.1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全村境内沟壑纵横,耕地多以沟坡地为主,交通比较便利。 二、经济社会条件 全村95户,248口人,有耕地475亩。近几年来,斛市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各项事业建设,斛市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从西堡引水入村,解决了斛市村2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集体经济薄弱。截止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2358元。 |
神后村 |
神后村基本情况简介 神后村位于县城南18公里处,东与本乡神东村相接,西与本乡长井头村接壤,南与本乡沙窟村相连,北与本乡申家岭、斛市村相邻,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 一、自然条件 全村总面积为2.6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全村境内沟壑纵横,耕地多以沟坡地为主,交通比较便利。 二、经济社会条件 全村160户,420口人,有耕地683亩。近几年来,神后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各项事业建设,神后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从西堡引水入村,解决了神后村4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集体经济薄弱。截止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2398元。 |
上好牢村 |
上好牢村基本情况简介 上好牢村位于县城南16公里处,东与本乡薛家园村相接,西与长治县庄头村相依,南与长治县风山掌村相连,北与本乡牛盆村相邻,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 一、自然条件 全村总面积为4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全村沟壑纵横,耕地多以沟坡地为主,交通比较便利。 二、经济社会条件 全村331户,1234口人,有耕地776亩。近几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各项事业建设,全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从黄山引水到村,解决了上好牢村12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集体经济薄弱。至2012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3895元。 |
长井头村 |
长井头村基本情况简介 长井头村位于县城南12公里处,东与本乡神后村相接,西与本乡黄家川村接壤,南与本乡西底、沙窟村相连,北与本乡黄家川、长井头村相邻,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 一、自然条件 全村总面积为2.8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全村境内沟壑纵横,耕地多以沟坡地为主,交通比较便利。 二、经济社会条件 全村177户,458口人,有耕地721亩。近几年来,长井头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各项事业建设,长井头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从西堡引水入村,解决了长井头村4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集体经济薄弱。截止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2381元。 |
郑家掌村 |
郑家掌村基本情况简介 郑家掌村位于县城南23公里处,东与店上镇相接,西与本乡南河村接壤,南与百尺镇高崖头村相连,北与本乡王家掌村相邻,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 一、自然条件 全村总面积为2.3平方公里,辖2个村民小组,全村境内沟壑纵横,耕地多以沟坡地为主,交通比较便利。 二、经济社会条件 全村136户,356口人,有耕地401亩。近几年来,郑家掌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各项事业建设,郑家掌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从西堡引水入村,解决了郑家掌村3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集体经济薄弱。截止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2385元。 |
牛王岭村 |
牛王岭村基本情况简介 牛王岭村位于县城南9公里处,东临“四赵”线,西与本乡辛寨村相依,南与楼峰山相连,北与本乡南阳护村相邻,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 一、自然条件 全村总面积为2.1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全村由3个自然村组成,境内沟壑纵横,耕地多以沟坡地为主,交通比较便利。 二、经济社会条件 全村133户,367口人,有耕地443亩。近几年来,牛王岭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各项事业建设,牛王岭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从黄山引水入村,解决了牛王岭村2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集体经济薄弱。截止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2369元。 |
黄山村 |
黄山村基本情况简介 黄山村地处“四赵”公路,黄山乡政府所在地,因楼峰山有黄崖绝壁而得名,境内楼峰巍峨秀美,民风纯朴直爽。全村有党小组6个,党员56名。共有6个村民小组,730户,1923人,有耕地1700亩,山林面积840余亩。 近年来,黄山村党支部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工作部署,始终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强全村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强化廉洁自律意识,加强班子建设,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村支部紧紧围绕“清廉、为民、务实”的工作目标,坚持从干部教育、制度建设和公开监督上寻求突破,把廉政建设与党的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按照“一个基层组织就是一个坚强战斗堡垒,一个党员干部就是一面旗帜”的要求,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建主题活动,全面提升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
冯坡村 |
冯坡村基本情况简介 冯坡村位于县城南11公里处,东临“四赵”线,西与楼峰山相依,南与本乡南河村相连,北与本乡黄山村相邻,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 一、自然条件 全村总面积为3.2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全村依山而建,沟壑纵横,耕地多以沟坡地为主,交通比较便利。 二、经济社会条件 全村600户,1752口人,有耕地1921亩。近几年来,冯坡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各项事业建设,冯坡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从西柏林引水入村,解决了冯坡村18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集体经济薄弱。截止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4010元。 |
南河村 |
南河村基本情况简介 南河村位于县城南12公里处,东临“四赵”线,西依楼峰山,南与百尺镇西柏林村相连,北与本乡冯坡村相邻,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 一、自然条件 全村总面积为4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全村依山而建,沟壑纵横,耕地多以沟坡地为主,交通比较便利。 二、经济社会条件 全村448户,1368口人,有耕地1060亩。近几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各项事业建设,全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从西柏林村引水到村,解决了南河村10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集体经济薄弱。截止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3860元。 |
牛盆村 |
牛盆村基本情况简介 牛盆村位于县城南12公里处,东依楼峰山,西与本乡下好牢村相依,南与本乡薛家园村相连,北与本乡河南庄村相邻,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 一、自然条件 全村总面积为5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全村由5个自然村组成,依山而建,沟壑纵横,耕地多以沟坡地为主,交通比较便利。 二、经济社会条件 全村303户,894口人,有耕地586亩。近几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各项事业建设,全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村中主要道路硬化;从黄山引水到村,解决了牛盆村8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以煤矿务工为主,壶关县黄山煤业在其境内。截止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4121元。 |
薛家园村 |
薛家园村基本情况简介 薛家园村位于县城南12公里处,东依楼峰山,西与本乡上好牢村相依,南与长治县风山掌村相连,北与本乡牛盆村相邻,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 一、自然条件 全村总面积为3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全村依山而建,沟壑纵横,耕地多以沟坡地为主,交通比较便利。 二、经济社会条件 全村120户,381口人,有耕地346亩。近几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各项事业建设,全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村中主要道路硬化;从黄山引水,解决了薛家园村3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集体经济薄弱。至2012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2286元。 |
沙窟村 |
沙窟村基本情况简介 沙窟村位于县城南15公里处,东与本乡神东村相接,西与本乡黄山村接壤,南与本乡小山沟、黄山村相连,北与本乡神后、长井头村相邻,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 一、自然条件 全村总面积为4.1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全村境内沟壑纵横,耕地多以沟坡地为主,交通比较便利。 二、经济社会条件 全村504户,1472口人,有耕地1807亩。近几年来,沙窟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各项事业建设,沙窟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从西堡引水入村,解决了沙窟村14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集体经济薄弱。截止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3970元。 |
沟洞村 |
沟洞村基本情况简介 沟洞村位于县城南7.5公里处,东与本乡向掌村相接,西与本乡北阳护村接壤,南与本乡黄家川村相连,北与本乡山则后村相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型村。 一、自然条件 全村总面积为1.1平方公里,辖1个村民小组,全村境内本沟壑纵横,耕地多以沟壑地为主,县四赵公路贯串南北交通比较便利。 二、经济社会条件 全村103户,380口人,有耕地164.7亩。近几年来,沟洞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各项事业建设,沟洞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从西堡引水入村,解决了沟洞村3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集体经济薄弱。截止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2385元。 |
辛庄村 |
辛庄村基本情况简介 辛庄村位于县城南8公里处,东与龙泉镇宋堡村相接,西与长治县小河村接壤,南与本乡南阳护村相连,北与本乡靳庄村相邻,地势较为平坦。 一、自然条件 全村总面积为1.1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全村境内耕地较平多以连片地为主,交通比较便利。 二、经济社会条件 全村151户,443口人,有耕地622亩。近几年来,辛庄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各项事业建设,辛庄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集体经济薄弱。截止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2396元。 |
河南庄村 |
河南庄村基本情况简介 河南庄村位于县城南15公里处,东与本乡牛盆村相接,西与本乡下好牢村接壤,南与本乡牛盆村相连,北与本乡辛寨村相邻,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 一、自然条件 全村总面积为1.3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全村境内沟壑纵横,耕地多以沟坡地为主,交通比较便利。 二、经济社会条件 全村160户,405口人,有耕地342亩。近几年来,河南庄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各项事业建设,河南庄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集体经济薄弱。截止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2398元。 |
辛寨村 |
辛寨村基本情况简介 辛寨村位于县城南15公里处,东与本乡牛王岭村相接,西与本乡南宋壁村接壤,南与本乡河南庄村相连,北与本乡南阳护相邻,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 一、自然条件 全村总面积为2.1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小组,全村境内沟壑纵横,耕地多以沟坡地为主,交通比较便利。 二、经济社会条件 全村446户,1184口人,有耕地1354亩。近几年来,辛寨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各项事业建设,辛寨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有酿醋传统,知名品牌为辛世芳、峰波牌老陈醋,农民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集体经济薄弱。截止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3651元。 |
东脚村 |
东脚村基本情况简介 东脚村位于县城南13公里处,东与本乡申家岭村相接,西与本乡向掌村接壤,南与本乡长井头村相连,北与龙泉镇相邻,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 一、自然条件 全村总面积为1.3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全村境内沟壑纵横,耕地多以沟坡地为主,交通比较便利。 二、经济社会条件 全村163户,429口人,有耕地461亩。近几年来,东脚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各项事业建设,东脚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从西堡引水入村,解决了东脚村4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集体经济薄弱。截止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3933元。 |
南头村 |
南头村基本情况简介 南头村位于县城南12公里处,东与本乡申家岭村相接,西与本乡黄家川村接壤,南与本乡长井头村相连,北与本乡向掌相邻,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 一、自然条件 全村总面积为1.5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全村境内沟壑纵横,耕地多以沟坡地为主,交通比较便利。 二、经济社会条件 全村123户,343口人,有耕地352亩。近几年来,南头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各项事业建设,南头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从西堡引水入村,解决了南头村3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集体经济薄弱。截止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2395元。 |
向掌村 |
向掌村基本情况简介 向掌村位于县城南12公里处,东与本乡东脚村相接,西与本乡簸萁掌、沟洞村接壤,南与本乡南头村相连,北与龙泉镇相邻,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 一、自然条件 全村总面积为1.6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全村境内沟壑纵横,耕地多以沟坡地为主,交通比较便利。 二、经济社会条件 全村130户,350口人,有耕地391亩。近几年来,向掌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各项事业建设,向掌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从西堡引水入村,解决了向掌村3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集体经济薄弱。截止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2388元。 |
杜家掌村 |
杜家掌村基本情况简介 杜家掌村位于县城南21公里处,东与本乡北兑川村相接,西与本乡沙窟村接壤,南与本乡杜家掌村相连,北与本乡神东村相邻,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 一、自然条件 全村总面积为2.1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全村境内沟壑纵横,耕地多以沟坡地为主,交通比较便利。 二、经济社会条件 全村146户,446口人,有耕地364亩。近几年来,杜家掌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各项事业建设,杜家掌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从西堡引水入村,解决了杜家掌村3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集体经济薄弱。截止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2378元。 |
山则后村 |
山则后村基本情况简介 山则后村位于县城南7公里处,东与龙泉镇河南村相接,西与本乡辛庄村接壤,南与本乡沟洞村相连,北与龙泉镇的宋堡村相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型村。 一、自然条件 全村总面积为1.4平方公里,辖2个村民小组,全村境内基本平坦,耕地多以山坡地为主,县四赵公路从村边通过交通比较便利。 二、经济社会条件 全村154户,407口人,有耕地331.17亩。近几年来,山则后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各项事业建设,山则后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从西堡引水入村,解决了山则后村36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集体经济薄弱。截止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2375元。 |
王家掌村 |
王家掌村基本情况简介 王家掌村位于县城南20公里处,东与店上镇相接,西与本乡南河村接壤,南与本乡郑家掌村相连,北与本乡杜家掌村相邻,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 一、自然条件 全村总面积为2.6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全村境内沟壑纵横,耕地多以沟坡地为主,交通比较便利。 二、经济社会条件 全村136户,446口人,有耕地648亩。近几年来,王家掌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各项事业建设,王家掌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从西堡引水入村,解决了王家掌村4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集体经济薄弱。截止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2390元。 |
黄家川村 |
黄家川村基本情况简介 黄家川村位于县城南9公里处,东与本乡南头村相接,西与本乡南阳护村接壤,南与本乡黄山村相连,北与本乡沟洞村相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型村。 一、自然条件 全村总面积为2平方公里,辖5个村民小组,全村境内基本平坦,耕地多以平地地为主,县四赵公路贯串南北交通比较便利。 二、经济社会条件 全村332户,947口人,有耕地653.2亩。近几年来,黄家川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各项事业建设,黄家川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从西堡引水入村,解决了黄家川村8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集体经济薄弱。截止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3861元。 |
北阳护村 |
北阳护村基本情况简介 北阳护村位于县城南8公里处,东与本乡沟洞村相接,西与本乡辛庄村接壤,南与本乡南阳护村相连,北与龙泉镇宋堡村相邻,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 一、自然条件 全村总面积为2.5平方公里,辖2个村民小组,全村境内沟壑纵横,耕地多以沟坡地为主,交通比较便利。 二、经济社会条件 全村455户,1105口人,有耕地1207.28亩。近几年来,北阳护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各项事业建设,北阳护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从西堡引水入村,解决了北阳护村10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集体经济薄弱。截止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3733元。 |
南阳护村 |
南阳护村基本情况简介 南阳护村位于县城南10公里处,东与本乡黄家川村相接,西与长治县河头村相依,南与本乡辛寨、牛王岭村相连,北与本乡北阳护村相邻,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 一、自然条件 全村总面积为6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全村依山而建,沟壑纵横,耕地多以沟坡地为主,交通比较便利。 二、经济社会条件 全村680户,1971口人,有耕地2678亩。近几年来,南阳护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各项事业建设,南阳护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打一眼800米深井,解决了南阳护村及周边村50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集体经济薄弱。截止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3749元。 |
申家岭村 |
申家岭村基本情况简介 申家岭村位于县城南20公里处,东与本乡斛市相接,西与本乡东脚村接壤,南与本乡沙窟村相连,北与龙泉镇相邻,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 一、自然条件 全村总面积为2.5平方公里,辖2个村民小组,全村境内沟壑纵横,耕地多以沟坡地为主,交通比较便利。 二、经济社会条件 全村70户,229口人,有耕地217亩。近几年来,申家岭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各项事业建设,申家岭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从西堡引水入村,解决了申家岭村1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集体经济薄弱。截止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2363元。 |
小山沟村 |
小山沟村基本情况简介 小山沟村位于县城南19公里处,东与本乡杜家掌相接,西与本乡黄山村接壤,南与本乡冯坡村相连,北与本乡沙窟村相邻,是一个典型的丘陵山区。 一、自然条件 全村总面积为2.1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全村境内沟壑纵横,耕地多以沟坡地为主,交通比较便利。 二、经济社会条件 全村176户,467口人,有耕地399亩。近几年来,小山沟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各项事业建设,小山沟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从西堡引水入村,解决了小山沟村3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集体经济薄弱。截止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2398元。 |
靳庄村 |
靳庄村基本情况简介 靳庄村位于县城南6公里处,东与龙泉镇宋堡村相接,西与长治县彭家村接壤,南与本乡辛庄村相连,北与龙泉镇三家村相邻,地势较为平坦。 一、自然条件 全村总面积为0.9平方公里,辖3个村民小组,全村境内耕地较平多以连片地为主,交通比较便利。 二、经济社会条件 全村135户,412口人,有耕地475亩。近几年来,靳庄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各项事业建设,靳庄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集体经济薄弱。截止210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2395元。 |
簸萁掌村 |
簸萁掌村基本情况 簸萁掌村位于县城南8.1公里处,东与本乡向掌村相接,西与本乡北阳护村接壤,南与本乡黄家川村相连,北与本乡山则后村相邻,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型村。 一、自然条件 全村总面积为1.4平方公里,辖1个村民小组,全村境内基本平坦,耕地多以平地为主,县四赵公路从村边通过交通比较便利。 二、经济社会条件 全村69户,197口人,有耕地250.33亩。近几年来,簸萁掌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各项事业建设,簸萁掌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的改善;从西堡引水入村,解决了簸萁掌村16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村主要以农业为主,农民经济收入以外出务工为主,集体经济薄弱。截止2014年底,全村人均纯收入2338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