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家河村概况
杜家河村地处壶关县北部,距长治市10公里,距县城3公里,靠壶化集团,东与常平集团相连,由于杜家河村地势平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壶关职业中学、常平中学、常平供水站、常平洗煤厂、明德小学均设在杜家河村。该原属龙泉镇管辖,2000年12月划入常平经济开发区。全村现有人口1080人,耕地503亩,人均0.5亩,山地30亩。全村现有党员39名,群众代表14名,村支两委干部7名,劳动力540人,低保户12户(22人),五保户1人,人均收入3500余元。杜家河村现有砖厂2个,预制厂一个,建红彩瓦厂一个,养殖个体户6家,解决劳动力200余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427400 | 046000 | -- | 查看 杜家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坛上村 |
壶关县常平经济开发区坛上村地处长壶一级路与壶关县新建北路交汇处,有壶关北大门和通往长治的咽喉形象比喻。全村居民125户,480口人,现有耕地364亩,支村两委干部7名,党员19名,村民代表25名。 |
黄角头村 |
黄角头村基本概况 壶关县常平经济开发区黄角头村,位于壶关县城东北15公里常平经济开发区境内。黄角头村只有74户人家,总人口为267人。村党支部有党员10名,支委成员3名,村委成员2名。 黄角头村是常平经济开发区最为偏僻、闭塞的村庄之一,黄角头村四面环山,凭借一条山间峡谷与外界交通,这也是黄角头村唯一的交通干道。2005年以来,壶关县政府及常平经济开发区党委将这条路立为“以工代赈”扶贫项目,使得这条峡谷要道全程水泥硬化,极大的方便了黄角头村的村民出行和经济发展。 |
王章村 |
王章村简介 常平办事处王章村,总面积4590亩,现共有382户,在籍1207人,常住1231 人,全村共分五个网格,第一网格长申雪刚,共有96户,七名党员,五名村民代 表。第二网格长平聚孝,共有85户,八名党员,四名村民代表。第三网格长牛连 生,共有68户,十四名党员,四名村民代表。第四网格长牛玉红,共有64户,六 名党员,四名村民代表,第五风格长平红林,共有六名党员,四名村民代表。 王章村是一个三面环山的山村,境内以青石山坡为主,沟壑纵错,上世纪七十年 代开始植树,现在凡耕地和人居住地外的面积树林覆盖率达到了99.9%,生态环 境良好。 村内群众经济收入现多以外出打工为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就近的在常平 集团上班,外出的多以北京、太原两地为主。在家搞养殖业的多以年龄偏大的半 劳力为主,现村内有一称得上规模的养鸡户,另有多家土鸡散养户,一家养殖鹌 鹑的,一家养猪户。村口还有一所占王章村土地的长平驾校。 |
河口村 |
河口村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河口村地处壶关县北部,距县城5公里,西邻集店,东邻王家河,南邻南园,北挨李掌。面积1.5平方公里。 2、人口概况 全村由西岸,沟底,主村三个自然村落组成,4个生产组,共243户,945人,是常平经济开发区人口第五大村,民族结构以汉族为主,全村18—45岁之间人群平均教育水平在初中以上。 3、土地利用 全村有耕地656.25亩,主要农作物有玉米;经济作物主要是旱地西红柿。 4、基层组织 全村有0员35人,支委3人,分别是张鲜明、宋志平、李东方。村委2人,分别是原海廷、宋志平。村官1人,岳蓉蓉,于2007年9月来到河口村任职。 5、经济状况 河口村主导产业为旱作农业,今年种植玉米面积650亩,河口村村劳动力农闲时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目前村里有环保砖窑厂1家,煤球厂1家,养鸡场3家,大酒店1家。 |
王家河村 |
王家河村位于常平经济开发区中西部,全村总面积约780亩,总人口400人,103户。支村两委干部7名,3个村民小组,共有党员28名。 |
闫家河村 |
闫家河村基本情况 闫家河村位于壶关县城北三华里处,西与常新路接壤,南与225省道毗邻, 交通便利。东与杜家河村为邻,西与河口、王家河村接壤,南与坛上村相连,北 同李掌村隔界,处于常平经济开发区西南。总面积0.54平方公里,属壶关县常平 经济开发区管辖。闫家河村人口为723人,户数224户。 闫家河村党支部一个,村委会一个。村两委成员7人,其中党支部3人,村委会4 人。共有党员31人,预备党员2人,村民代表12人。组织机构完善,闫家河村党 支部多次被上级党委评为“先进党组织”。村内卫生由专人保洁,并建立了长效 卫生管护机制;村内安装了节能路灯,绿化了村中道路;村内有文化大院,幼儿 园,村卫生所。农户实现了集中供水、供暖。 |
杜家河村 |
杜家河村概况 杜家河村地处壶关县北部,距长治市10公里,距县城3公里,靠壶化集团,东与常平集团相连,由于杜家河村地势平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壶关职业中学、常平中学、常平供水站、常平洗煤厂、明德小学均设在杜家河村。该原属龙泉镇管辖,2000年12月划入常平经济开发区。全村现有人口1080人,耕地503亩,人均0.5亩,山地30亩。全村现有党员39名,群众代表14名,村支两委干部7名,劳动力540人,低保户12户(22人),五保户1人,人均收入3500余元。杜家河村现有砖厂2个,预制厂一个,建红彩瓦厂一个,养殖个体户6家,解决劳动力200余人。 |
李掌村 |
李掌村基本情况 李掌村坐落于壶关城北,常平开发区西北部,全村共有人口1842人,全村共分4个网格,第一网格,共163户,18名党员,9个村民代表,格长李玉书;第二网格,共152户,24名党员,9个村民代表,网格长吴海斌;第三网格,共121户,24名党员,6个村民代表,网格长王孟则;第四网格,共114户,12名党员,8个村民代表,网格长吴孝忠。耕地面积1423.3亩,版图面积为4.3平方公里。 |
常平村 |
常平村概况 常平村位于壶关县东北部,距长治市13公里,全村2180口人,面积4平方公里,紧依两条跨省公路,自备铁路专用线同太焦线相连,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常平村改革开放前是壶关县有名的穷村,村民们一年粮食半年完、逢年过节挨饥荒,全村十年没盖一间房,到1978年,人均收入仅57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92年-同志南巡讲话之后,党支部村委会为改变全村贫穷落后的面貌,白手起家,艰苦创业,由土打土闹的小机砖厂起步,大胆运用股份合作制,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冶金、建材、化工、煤气发电、农业综合开发等多种经营于一体的大型股份制企业,资产总额40亿元,职工5500余人,下属大小企业30余个。2009年常平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0亿元,上缴国家税金突破1.05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9000元,在长治市农村经济行列遥遥领先。 常平村在经济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社会各业也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常平村村民每人每天供应一斤白面,逢年过节按时分发福利,村里建起了敬老院、广场、水上公园、六轨制完全中学,全村60岁以上老人均可免费居住,并享受养老金待遇;村里每年为村民办理家庭财产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还为60岁以下村民办了社会养老保险;村民全部都住进了统一规划的水电暖、闭路电视、程控电话齐全,集中供热、供煤气的小别墅。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