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长治 >> 长子县 >> 碾张乡 >> 东里村

东里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东里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里村简介

  东里村位于碾张乡政府东北处,共有203户,人口810人,有着悠久的历史。东里村历史上以农业为主,近几年,形成了大规模的蔬菜种植,村民积极响应党的惠民政策号召,村中成立了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东里村人才辈出,先后有近百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村民素质不断提高。东里村村民勤劳善良,艰苦奋斗,具有创新精神,大胆挺进太原服装城和天津等地闯出了一片天地。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带领下,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东里村不仅经济发展迅速,精神文明也得到全面发展,村风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人均收入与日俱增,村民生活水平逐年攀升,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428201 046000 -- 查看 东里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里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东里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卫家岭村

  卫家岭村位于碾张乡北部,民风淳朴,交通便利。全村共有耕地500多亩,243人,1个村民小组,13名党员。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带领下,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卫家岭村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提升地方形象,增加综合竞争力;同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村民收入,引进新的项目和新的技术,村民生活水平逐年攀升,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金村村

  金村简介   金村位于碾张乡西部,山青水秀,民风淳朴,共145户,545人,总耕地面积898亩。   金村秉承“便民、利民、为民”的服务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精神文化需求、生活起居服务、健康生活理念方面满足村民的各类需求。   虽然这里地处偏僻,但正是大山文化才孕育了这里人们勤劳善良和朴实的性格。在全村人们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村里改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成了篮球场1个,全村共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全村以种植玉米为主。全村依山而建,四面环山,正是由于这种自然条件,漫步于村中能感受到最贴近大自然的原生态环境。这里的人们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每一天都在这片热土上耕耘着自己的希望。夕阳西下,听着牛羊从村中穿过发出的叮当声,看到远处冒出的袅袅炊烟,好一派和谐的景象。   

安西村

  安西村,位于碾张乡西北方5公里处,全村2个村民小组,52户,202人。村庄整洁,交叉路之间多为水泥硬化路面,交通方便。安西村历来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豆类、红薯等,是典型的农业村。2010年村民积极响应党的惠民政策号召,村中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带领下,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居德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养殖业,村民人均收入与日俱增,村民生活水平逐年攀升,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后掌村

  后掌村,位于碾张乡西北方5公里处,全村2个村民小组,35户,147人。村庄整洁,交叉路之间多为水泥硬化路面,交通方便。后掌村历来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农作物是玉米、豆类、红薯等,是典型的农业村。2010年村民积极响应党的惠民政策号召,村中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带领下,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后掌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养殖业,村民人均收入与日俱增,村民生活水平逐年攀升,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居德村

  居德村,位于碾张乡西北方3公里处,全村2个村民小组,100户,388人。村庄整洁,交叉路之间多为水泥硬化路面,交通方便。居德村历来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豆类、红薯等,是典型的农业村。2010年村民积极响应党的惠民政策号召,村中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带领下,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居德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养殖业,村民人均收入与日俱增,村民生活水平逐年攀升,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南沟村

  南沟村,位于碾张乡西北方3公里处,全村1个村民小组,35户,135人。村庄整洁,交通便利,碾丰线横穿而过。南沟村是典型的农业村,以种植为主,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豆类、红薯等。2010年村民积极响应党的惠民政策号召,村中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带领下,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南沟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养殖业,村民人均收入与日俱增,村民生活水平逐年攀升,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郑家沟村

  郑家沟村位于碾张乡的西北部,距离乡政府约10公里,全村约397人,农户数97户,耕地面积约700多亩。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村党支部、村委会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带领全村人民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郑家沟而奋斗。  

朝阳村

  朝阳村位于碾张乡的西部,距离乡政府约7公里,全村约380人,农户数83户,耕地面积约650多亩。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广大村民群众的一致好评。支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人民,共同致富。首先,建起了属于自己村里的机砖厂,解决了村里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让他们在自己家门口挣钱。其次,为了解决村里人畜饮水问题,村委积极争取,向上级部门反映,于2010年建起了蓄水池,大大改善了村民饮水困难的问题。在支村两委的带领下,全体村民齐心协力,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朝阳而奋斗。  

五里村

  五里村简介   碾张乡五里村位于碾张乡政府西2公里,全村207户,800人,党员21人,支村两委7人,劳动力520人,在外工作人员400人,主要从事建筑、服务业,耕地面积1200亩,以种植玉米主,蔬菜大棚80亩,小规模养殖16户,养殖牛30头,羊400只,猪30头。   近年来,五里村不断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街巷硬化水泥路300米,铺设砖路13000平米,修缮下水道600米,改善了村容村貌,方便了群众出行。投资3万元改建了村级活动场所,投资5000元修建了健身场所。   今年计划继续完善村内基础设施,修缮排水渠400米,安装路灯90盏。继续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发展日光大棚20亩,增加群众收入。   

碾北村

  碾北村为碾张乡政府所在地,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碾丰线、岚洞线从村中交汇而过,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民风淳朴。   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共有230户,920口人;共有党员38名,其中女性党员2名;共有耕地面积1033亩,劳务输出人数120人。碾北村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近两年来,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先后建成了日光大棚70余座,种植面积达200余亩,农民群众实现增收2000余元,去年人均纯收入达5532元。   碾北村自2007年被县政府确定为新农村建设推进村以来,村级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组织建设落实,奠定工作基础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村规民约、组规民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支村两委以身作则,百姓遵纪守法,办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地保障。   二、产业结构调整,百姓增收致富   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扶持百姓发展种养、殖业,发展日光大棚面积达200余亩,促使了市场繁荣,活跃了城乡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村容村貌整治,亮化生活环境   积极筹措资金,切实为民办事,三年来共改造、硬化村内道路5公里,修砌排水沟2000余米,亮化了村级面貌,方便了百姓出行。先后建成了高标准化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敬老院和文体广场,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同时积极发动广大群众,开展创卫活动,村容村貌、环境卫生得到了很大改善。积极发展沼气池建设,共有三十余户新建了沼气池,既优化了环境,又节约了能源,通过改造和建设,大大改善了农村面貌,净化了生活环境。   

赵村村

  赵村简介   赵村位于碾张乡政府西北方约一公里处,全村总人口1100人,285户,耕地1670亩,党员38名,支村两委干部7名,村民代表21人,劳动力550人,在外工作人员200人,主要从事服装、建筑,下煤矿工作,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   种植业以玉米种植为主,种植面积1500亩,蔬菜大棚300亩。养殖业以鑫利源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主,养殖肉牛2000头。街巷硬化亮化全部完成,统一接通了自来水,今年高标准改建了村级活动场所,使用正常。   近几年,赵村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是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先后硬化了主干道路、建设了文化广场、修建了文化照壁,接通了自来水,安装了太阳能路灯60余盏,修建了澡堂,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二是以农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发展经济,在全村推广了大棚种植300多亩,基本达到户均一个大棚,硬化了大棚园区的道路,成立了蔬菜种植合作社2个,发展核桃经济林300亩,增加了农村收入。三是由党支部书记马连金牵头,支村委干部共同成立了鑫利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占地100亩,投资5000万元,现已养殖肉牛2000多头。种植养殖的同步发展,将为村里带来更大的效益。   赵村各项工作成绩显著,先后被评为市级平安村、市级文明村、长子县新农村建设模范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红旗村党支部。   

丰村村

  丰村,位于碾张乡最西部,全村共118户,485人。碾丰线穿村而过,人们安居乐业。虽然这里地处偏僻,但正是大山文化才孕育了这里人们勤劳善良和朴实的性格。在全村人们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村里改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成了篮球场1个,全村共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全村以种植玉米、烟叶为主。全村依山而建,四面环山,正是由于这种自然条件,漫步于村中能感受到最贴近大自然的原生态环境。这里的人们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每一天都在这片热土上耕耘着自己的希望。夕阳西下,听着牛羊从村中穿过发出的叮当声,看到远处冒出的袅袅炊烟,好一派和谐的景象。  

石门沟村

  石门沟村位于碾张乡南部,全村共有农户65户,147人,共有耕地面积200亩,人均收入5537元。有2个村民小组,8名党员,香甜的石门沟贡皇小米闻名天下。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带领下,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利用石门沟村山林资源,大力发展野生养殖,如山鸡、野兔等;对现有山林进行补种和改造,适当种植花卉苗木;逐年对部分山林改良品种,种植小杂粮,增加收入;村民人均收入与日俱增,村民生活水平逐年攀升,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豹子沟村

  豹子沟村位于碾张乡东南部,这里属于丘陵山区,民风淳朴,村容整洁。   共有住户25户,人口95人,其中党员7人。近年来,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把村主干道路进行硬化,人民群众积极搞调产,切实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关村村

  碾张乡关村位于碾张乡北部,鲍家河水库库边,现有人口1300人,390户,耕地面积1200亩,党员45名,支村两委干部6名。全村包括5个自然庄,村情稳定,民风淳朴。村内耕地较少,人均不足一亩,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村民陆续结伴到太原从事个体服装生意,目前已有600多人在太原服装城经营服装,成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今年,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支村两委和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村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是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万多元修砌了主要街道排水沟800余米,方便了群众出行。   二是着手皇明湖景区开发前期准备工作,对景区局部开发进行了规划设计。投资3万多元完成了皇明湖半岛围栏保护,投资15万元修建景区进口牌楼一座。   三是调整产业结构,注册了皇明湖绿钦生态园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开发应用美国阔码技术——生物优生菌无公害绿色蔬菜为主导,建成示范园区大棚10座,蔬菜现已上市。   

鲍家河村

  鲍家河村位于碾张乡北部,距乡政府约3.5公里,是一个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的小村庄。全村共有108户465人,有2个村民小组,党员19人,支村两委6人,19名党员。村民代表6人,现有耕地450亩左右。鲍家河村现无村办集体企业,主要收入靠大田种植、养猪等。鲍家河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是太多,主要在太原、北京从事服装批发以及建筑行业,2012年人均纯收入5500元左右。   村民居住集中,村民居所大多为新建楼房。村街巷都已硬化,道路整洁、房屋错落有致,是碾张乡新农村建设比较好的村之一。村民活动场所、村图书室等公益设施较为齐全,群众活动丰富。村民精神状态积极健康向上,村风和畅,干群关系、邻里关系和谐。   美丽的鲍家河水库就坐落于此,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2013年村民积极响应党的惠民政策号召,村中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带领下,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鲍家河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水产养殖业,村民人均收入与日俱增,村民生活水平逐年攀升,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西里村

  西里村位于碾张乡西北部,这里地势平坦,地肥水美,民风淳朴,村容整洁。   共有住户130户,人口490人,其中党员20人。近年来,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人民群众积极搞调产,切实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营里村

  营里村位于碾张乡北部,民风淳朴,交通便利,地理优势明显。全村共有耕地895亩,718人,3个村民小组,28名党员。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带领下,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营里村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提升地方形象,增加综合竞争力;同时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村民收入,引进新的项目和新的技术,村民生活水平逐年攀升,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东里村

  东里村位于碾张乡政府东北处,共有203户,人口810人,有着悠久的历史。东里村历史上以农业为主,近几年,形成了大规模的蔬菜种植,村民积极响应党的惠民政策号召,村中成立了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东里村人才辈出,先后有近百名学生考入大中专院校,村民素质不断提高。东里村村民勤劳善良,艰苦奋斗,具有创新精神,大胆挺进太原服装城和天津等地闯出了一片天地。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带领下,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东里村不仅经济发展迅速,精神文明也得到全面发展,村风村貌焕然一新,村民人均收入与日俱增,村民生活水平逐年攀升,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西田甫村

  西田甫村简介   碾张乡西田甫村位于碾张乡政府东北3.5公里,全村150户,520人,党员26人,支村两委7人付红生(主任),启山(支书),副主任(刘杰智、付东斌),村委委员(马增梅、何霞),副支书(马增梅),支委(宋安青)。劳动力220人,在外工作人员120人,主要从事服装、服务业,耕地面积1001亩,其中种植玉米900亩,蔬菜100亩,小规模养殖19户,养殖牛7头,猪400头。   近年来,西田甫村在支村两委的带领下不断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街巷硬化全部完成,去年在水利局的帮助下,筹资筹劳完成饮水工程,发展大地蔬菜250亩。   今年计划继续完善村内基础设施,修缮排水渠1400米;安装路灯,实施亮化工程;活动场所安装健身器材;开发旧村,建设蔬菜育苗基地。目前存在困难,缺少资金和上级部门支持。   

苗家新村

  苗家新村位于碾张乡东北部,这里地势平坦,地肥水美,民风淳朴,村容整洁。   共有住户38户,人口146人,其中党员8人。近年来,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人民群众积极搞调产,目前种植大棚的有20余户,沼气覆盖率达到了90%,切实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付庄村

  付庄村,位于碾张乡的最南边,全村6个村民小组,425户,1427人。村庄整洁,交叉路之间多为水泥硬化路面,交通方便、岚洞线穿村而过。付庄村历来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豆类、红薯等,是典型的农业村。2010年村民积极响应党的惠民政策号召,村中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带领下,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付庄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核桃产业,村民人均收入与日俱增,村民生活水平逐年攀升,村容村貌日新月异。  

碾南村

  碾南村基本情况简介   碾南村全村共有185户居民,总人口756人,耕地面积1135亩,上年人均纯收入6120元,共有31名党员,现职村干部8名。   地处乡镇所在地的碾南村,人杰地灵,交通便利。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碾南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共建有日光温室大棚四十余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目前,碾南村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用科学的发展观为构建和谐社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村人们正以饱满的热情,奋发有为的精神,为建设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参韩村

  参韩村基本情况   参韩村,位于乡政府东部,距乡政府约2公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全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165户,总人口671人,其中党员28名,全村耕地面积,1022亩。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参韩村实际,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村、支两委班子紧紧团结在乡党委、政府周围,为创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关街村

  关街村基本情况   关街村位于碾张乡东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距县城18公里,属山区行政村。   关街村交通便利,景色秀美,全村共有285户,1062口人,耕地1500余亩,党员35名。关街村党支部核心作用突出,班子团结,战斗力较强,村内社会稳定。村民经济来源主要是种植日光大棚蔬菜、外出务工等为主要收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关街村将在发展调整的基础上,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蔬菜产业化项目,村级发展前景广阔。   

罗辛庄村

  罗辛庄简介   碾张乡罗辛庄村位于碾张乡政府西南方2公里,全村260户,980人,耕地面积1447亩,党员44人,支村两委8人,村民代表25人,劳动力450人,在外工作人员200人,主要从事服务业,2012年农民人均收入5000元。   种植业以种植玉米主,种植面积1400亩,小规模养殖1户,养殖羊200只,街巷硬化完成,计划今年安装路灯。全村接通了自来水,今年高标准改建了村级活动场所,使用正常。   2011年底,第九届村委换届选出了新一届两委班子,增强了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支村两委干部上任以来,致力于解决事关民生的饮水、行路问题。一是在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村委会发动广大村民集资投劳,全村铺设自来水管道1万米,打机井1眼,建蓄水池1个,彻底解决了群众的用水问题。二是支村两委抓住街巷硬化全覆盖的有利契机进行街巷硬化,村委主任温新红请专家为村里进行了总体规划设计,并多方筹资,自己垫付20多万元为全村硬化街道1650米,硬化面积6700平方米,修缮下水道2000多米,一年之内完成了硬化、饮水工作,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受到了市、县领导的好评。现正在进行村级活动场所改建,修建健身广场、图书室,为党员和群众开展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阵地。   


东里村特产大全




东里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