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长治 >> 长子县 >> 常张乡 >> 李家峪村

李家峪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李家峪村谷歌卫星地图)


李家峪村简介

  李家峪村位于常张乡西部5公里处,全村75户,192人,耕地面积530亩,村西邻山,与国营林场相邻,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人均收入5000元,集体林地已实行林改,下放到户,退耕还林面积365亩,正在实施小流域治理1800亩。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428202 046000 -- 查看 李家峪村谷歌卫星地图

李家峪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李家峪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小中汉村

  小中汉村简介   小中汉村位于长子县常张乡政府南2公里处,全村共156户,576人,全村共有四个村民小组,共有党员29名,其中女党员4名。耕地面积1188亩,村民主要以种植业为生。近年来,小中汉村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增加了广大农户的收入。   

常张村

  常张乡常张村位于长子县城西五公里,是常张乡政府所在地,其东接丹朱镇西寺头村,南临小营村,西界陈西沟村,北接丹朱镇马咽村,坝碾线横贯全村,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农户240户,村民900口人,村党支部下设2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6名,耕地1600亩。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帮助下,常张村利用自身优势,村容村貌得到改善,连续三年荣获“新农村建设模范村。两委干部一班人,努力发展经济实体,大力推进产业调整,利用村北山岭,南平川的地理优势,形成了以北种植“优质苹果”,南发展露天、设施蔬菜的产业,使全村人均收入达5100元。   

杜家庄村

  常张乡杜家庄村位于县城西11公里处,属丘陵地带,山地较多,南北约1.5公里,东西长2.7公里,东南与丹朱镇压的小张、安冢洼接壤,西、北与本乡北庄村、岚水乡杨岭村毗邻。全村现有人口327人,外出务工人员40人。耕地总面积590亩,其中粮田面积550亩,贫脊岭地达百分之八十。杜家庄村村风淳朴,人们勤劳,干群关系和谐,社会环境良好。相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杜家庄村一定会成为一个文明、和谐、富裕的新农村。  

宜丰村

  宜丰村概况   宜丰村位于常张乡北部,全村居住83户,总人口340人,有党员19人,总面积602亩,耕地面积560亩,林业用地42亩,人均年收入2500元,主要以种植为主,大多数的青年在外打工。交通便利,村民生活安康和谐。当前,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和关怀下,我们以-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和谐为目的,以经济为龙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宜丰村共同努力。   

圪坨村

  圪坨村简介   圪坨村位于常张乡政府北3公里处,全村600余人,党员31名,耕地800余亩,种有大面积的芦苇,春夏之季,碧波荡漾,给俏丽的村庄平添了几分妩媚。   近年来,圪坨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支、村两委以改善基础设施为重点,以群众增收致富为目标,村容村貌发生了极大变化。   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对村主巷路500多米进行高标准硬化,安装路灯20余盏,建成了农民健身活动广场,配备了各类健身器材,修建健身广场一处。高标准完成了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这些民生工程的实施,大大改善了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给群众真正感受到了方便和实惠。   下大力气调整产业结构。支村两委积极响应乡党委、政府号召,克服丘陵山区的种种不利因素,多次帮助种植户调地,发展日光大棚10余座,20余亩;结合圪坨村实际,多方考察,种植脱毒马铃薯100余亩,极大地提高了群众收入。   新的征程任重道远,支村两委将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永创一流,继续争创和谐、富裕新农村。   

段西沟村

  段西沟村简介   段西沟村位于长子县常张乡乡政府北2.5公里处,全村共202户,738人,全村共有三个村民小组,共有党员26名,耕地面积1300余亩,村民主要以种植业为生,近年来,段西沟村新建双孢菇种植大棚16座,果园40余亩,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入。   

西庄村

  西庄村位于常张乡北部,现有43户,130余人,近300亩地,共有党员13人。全体村民在支村两委的带领下,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西庄村主要以种植玉米为经济来源,四分之一的青年在外务工,为村里人的生活提供着基本的保障。  

裴家庄村

  裴家庄村简介   常张乡裴家庄村位于县城西两公里处,地势平坦,绿树环绕,人民生活安定。辖区内2个村民小组,共297户人家,总人口800余人;裴家庄村有一个村级卫生所,方便群众求医问药;有三个小型超市;人均耕地面积2亩。主要产业以玉米、蔬菜和养殖为主,现有日光大棚15个,2011年计划新建200亩的农业园区;全村有养猪户14户,生猪存栏量达600多头,养鸡户达到8户,数量达26000多只,农民的腰包渐渐地鼓起来了。   近年来,裴家庄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2010年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4900元,在全乡35个村中处于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   全村共有0员40名,一个党支部,现任支部书记温宇卿。2009年以来,支、村两委一班人,想方设法募集资金,投入150多万元新建柏油路2000多米;投资8万元修建2000多米下水道;栽种国槐等绿化树木200多株;新建垃圾池2个……一系列的举措大大改善了村民生存环境,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2010年,在温玉卿书记和村委会一班人的努力下,一座新建的200多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成,设立了便民服务大厅,及时、有效、便捷地为老百姓办理各种事务,解决各种矛盾,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李家村

  李家村位于常张乡北部,全村总户数53户,总人口172人,有党员19人,其中女党员2名,耕地面积303亩,人均年收入2000元。   

南韩村

  南韩村位于县城西南3.5公里处、乡政府所在地常张村南3公里处,紧邻“长——临”路,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全村共有160户,627人,耕地1100余亩。村民勤劳、朴实以种植玉米和养殖蛋鸡为主要经济来源,年人均收入4500元左右。  

崔家庄村

  崔家庄村概况   崔家庄村位于常张乡西南方向,全村居住76户,总人口295人,有党员15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581亩,人均年收入2500元,主要以种植为主,大多数的青年在外打工。交通便利,村民生活安康和谐。崔家庄村在村支书崔三友的带领下,把崔家庄村建设成安定、和谐、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大中汉村

  大中汉村地处长子县常张乡,位于长子县城正西方向5公里处,与石哲镇接壤,地域独特,植被茂盛。全村共有180余户,900余人,地域面积1800余亩。   今年以来,大中汉村在乡党委、乡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狠抓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工作,并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党员自身素质。   一是“学廉”,以党员活动室为阵地,对支部党员通过学习会、座谈会、讲课等多种形式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活动。二是“看廉”,7月中旬组织全体党员外出参加考察。通过组织支部党员参观,增强“艰苦奋斗观念和为人民服务思想”,提高拒腐抗变能力。三是“倡廉”,以廉政文化作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重要手段,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进农村、进家庭的活动,实现廉政文化与邻里文化、家庭文化等建设的互动结合,营造廉洁氛围和廉政环境,让廉洁文化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使廉洁教育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二、继续完善制度,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管理监督。   一是村两委班子成员在村务公开栏中作出廉洁承诺,增强了预防职务犯罪的预警能力。二是制订村务公开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做到令行禁止、违者必究。三是深入贯彻“党内监督条例”,严格执行述职述廉,民主评议、民主生活会等制度。   三、立足防范制约,创新村民民主监督机制。   大中汉村坚持把强化监督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着力点,通过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使群众真正参与到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中来,对村干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大中汉村在开展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廉政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改进不足,突出特点,开拓思路,积极探索,治理-,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新成效,为大中汉村的发展、稳定、富裕、和谐、清洁做出新的贡献。   

南洼村

  南洼村基本情况   南洼村位于常张乡政府西南3公里处,全村97户,共345人,耕地总面积706亩,村民以种植玉米为主要经济来源。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支村两委干部锐意进取,积极工作,带领村民发展日光温室大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千方百计促进村民增收。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3600元。去年,在村中心兴建了面积约1000平米的休闲文化娱乐广场一座,各种体育设施配备齐全。   

东洼村

  东洼村位于长子县城西南7公里处,距离常张乡政府2公里,全村87户,共340人,耕地总面积723亩,村民以种植业为主,村后建有规模化养猪场一座,存栏500头。村东建有500平米的健身广场一座,娱乐设施齐全,欢迎有意者来投资开发。  

小营村

  小营村简介   长子县常张乡小营村位于县城西两公里处,辖区内2个村民小组,共97户人家,总人口346人,人均耕地面积1.7亩。主要产业以玉米和蔬菜为主的种植业。   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县、乡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小营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当地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农业生产情况:小营村现有耕地680亩,人均耕地面积1.7亩,全村主要是种植产业为主,产业发展比较滞后。2008年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约为4700元,在全乡35个村中处于中等水平,是典型的山区农业村。   1、从业人同分布情况。现全村共有346人,其中:男性199人,女性147人,18岁以下人数为43人,18—60岁之间人数为197人,60岁以上人数为106人,劳动力人口数为143人。   2、产业结构情况。在农为产业结构中主要以“玉米、蔬菜”生产为主,近年来,大力发展日光大棚蔬菜和香菇种植,现有日光大棚30座。以2010年为例,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00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00亩,总产量60万公斤,在粮食作物中以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是以香菇、北瓜为主,畜牧业以养猪场和分散喂养猪、牛、羊为主。   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现建设有乡村公路3条,约2公里,田间道路6条,约4公里,全部道路均为土路;水利设施建设上,综合泵房一座,水井8口,埋压管道6公里,沼气池10口。   (二)有关农村政策的落实情况。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村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全村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水、通电视、通电话。现小营村委会建设有一所卫生所,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全村享受农村低保10户20人,困难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343人,参合率99%;农村税费综合改革以及相关惠农政策、措施,也逐步得到落实。   (三)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村“两委”班子共5人,其中:村党支部委员3人,村民委员会委员3人;全村共有党员15人,其中:男性党员15人,女性党员0人;每年召开党员大会2—3次;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党务公开,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调动村民的参与政务、事务的积极性。   

陈西沟村

  陈西沟村情况简介   陈西沟村地处长子县城西5公里,隶属于常张乡人民政府。为典型的丘陵农业村庄。坝碾公路从村南通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97户,共409人,耕地614亩,其中包括22亩果树地,全村以种植玉米、蔬菜为主导产业。村民人均收入5300元。现有农村经济合作社一处,日光大棚2座。全村正式党员21名,村两委干部5人,班子团结,基层组织健全,党员的凝聚力、战斗力强。2010年、2011年连续争得新农村建设整治村、推进村.   自2009年领导的多方支持。2010年、2011年连续争得新农村建设整治村、推进村,两年来,共投资60余万元对村主街道、巷街道进行硬化,修砌排水沟村委换届以来,支村两委班子团结协作共同奋斗,获得乡党委及上级600米,并对村内的环境卫生进行了彻底整治。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韩村村

  常张乡韩村位于乡政府西约六公里处,位临坝碾路北,全村共192户,780人,耕地总面积1114亩,村民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大部分青年村民在外打工,靠打工收入弥补家庭开支。2012年人均纯收入约5300元。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和关怀下,我们以-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和谐为目的,以经济为龙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共同努力。   

李家峪村

  李家峪村位于常张乡西部5公里处,全村75户,192人,耕地面积530亩,村西邻山,与国营林场相邻,主要以种植、养殖为主,人均收入5000元,集体林地已实行林改,下放到户,退耕还林面积365亩,正在实施小流域治理1800亩。  

胡家峪村

  胡家峪村概况   胡家峪村位于常张乡西部,全村居住86户,总人口290人,有党员15人,主要以种植为主,大多数的青年在外打工,村民生活安康和谐。当前,在乡党委、政府的引导和关怀下,我们以-精神为指导,以和谐为目的,以经济为龙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胡家峪村共同努力。   

九台峪村

  九台峪村地处常张乡西部山区,全村人口210人,农户64户,有0员11名,由于地形为丘陵地带,村民大多以种植玉米为主。  

松木厂村

  松木厂村位于常张乡西6公里处,龙泉山东山脚下,属于半山区村庄。松木厂村全村共计40户120人,大牲畜40头,家禽350余只。全村总面积714.6亩,耕地429.5亩,林地285.1亩。全村党员9人,其中妇女党员2人。   松木厂村土地以山区丘陵地为主,种植传统农作物是松木厂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其次是建筑、服务业等,人均纯收入2600元,属纯农业型村庄。松木厂村住房类型中,砖混、砖木结构占90%以上,其余均为土坯房。   

罗卜头村

  罗卜头村基本情况简介   罗卜头村位于常张乡西8公里处,白龙泉山脚下,坐北朝南。全村共有48户180余人。全村总面积948.6亩,耕地面积419亩,林地面积529.6亩。全村党员12人,其中妇女党员1人。   全村以种植核桃为主,是常张乡核桃种植重点村,其次是建筑、服务业等,年人均纯收入3000元。   

北庄村

  北庄村概况   常张乡北庄村,位于常张乡北部地区,属丘陵地区,交通相对便利。现有耕地面积640亩,果树40亩,村民经济收入来源以从事农业种植为主,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人均年收入2000元。全村共有住户102户,358人,党员14人,党支部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推动了全村经济发展和群众安居乐业。   北庄村村支两委作为党和国家最基层的一级村民自治机构,其根本职责就是团结和带领全村的党员和群众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全村人民一道共建和谐社会。在当前,要以党的-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政府在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把北庄村建设成安定、和谐、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东壁村

  东壁村简介   东壁村位于常张乡政府西5公里处,全村230余户800余人,耕地1021亩。支委、村委各5人,村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9人,预备党员1人。   东壁村是原壁村乡政府所在地,是周边村的交通、经济、文化中心。东壁村交通便利,作为周边几村的交通枢纽,通向县城的公交从这里始发。东壁村作为本区的商业中心,有日杂、粮油、饭店等多家店铺,基本满足了本区的服务需求。作为全乡的文化教育中心,乡寄宿制中学在这里设置,还有一所寄宿制小学,两所学校为乡中小学生提供了相对集中良好的义务教育环境。作为本区特色的经济文化活动——风婆山庙会,每年农历七月二十八在东壁村举行。   多年来,村党支部坚持以-理论、“-”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党的-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构想新时期的党建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原则,树立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工作作风。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团结一致搞发展、齐心协力搞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创先进支部为目标,广开门路,集思广益,树立良好的党建工作氛围,为促进东壁村的各项事业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作出努力和贡献。   

余家峪村

  余家峪村位于常张乡西北处,坐落在山凹中,四周环山,属于丘陵地区,全村耕地为梯田式,耕作不便,不能进行浇灌,只能以种植玉米为主要产业。全村有209户,680人,耕地1500亩。   近年来,全村种植核桃800亩,优质小米300亩,积极与康宝合作,在支村两委干部的努力下,村容、村貌有了极大变化,村民收入不断提高。   

八善村

  八善村简介   八善村位于常张乡政府西4公里处,韩村北1公里处,属丘陵山区,“八善”因自然庄多而得名。八善村352人,87户,占地868亩,淳朴善良的八善人以种植玉米、谷子,大豆为生,党的政策号召下,在外打工人员达80人。   

南岭村

  常张乡南岭村位于乡政府西南五公里处,全村总人口182人,耕地总面积501亩,全村经济总收入96.4万元,村民人均收入5300元。目前,村“两会一队”共有成员14名,直接参与村综治组织的成员20名,全村共有平安家庭示范户11户,平安家庭户54户。   近年来,南岭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经济发展力度,其它工作也稳步推进。综治、矛调、信访、计生、党建各方面工作情况良好。   

鸦儿沟村

  鸦儿沟村位于常张乡东南部,是一个民风淳朴、团结和谐的小山村。全村共有村民556人,耕地1200亩。鸦儿沟村土地以山区丘陵地为主,全村村民大多外出务工,种植传统农作物是鸦儿沟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其次是建筑、服务业等,人均纯收入2300元,属纯农业型村庄。   

陈家峪村

  陈家峪村村情概况   一、村情简介:   常张乡陈家峪村位于乡政府西南2公里处,全村126户,504人,耕地面积916亩,以传统农业种植玉米为主。党员18名,其中女党员2名,60岁以上党员7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党员2名。支部班子健全,吴红先担任党支部书记,张旭清、吴庆民任党支部委员。   二、发展状况:   近年来,在县、乡推广种植设施蔬菜大棚相关政策的鼓励下,陈家峪支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陈家峪村地平水浅的优势,积极发动村民种植设施蔬菜大棚,新建日光蔬菜大棚36个,面积达到100亩,种植户数达到26户,现在陈家峪村南一排排整齐的蔬菜日光大棚,正在为全县人民提供着新鲜的蔬菜。   平安创建成效显著。陈家峪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开展义务治安巡逻。开展以来一直坚持至今,确保了村中三十六年来无治安刑事案件的发生,民心安定、百姓富裕。并在2007年被评为市级平安村。   三、存在问题:   1、集体经济薄弱,资金严重缺乏,实事兴办难。村集体经济薄弱,干部工作有心办事,苦于资金问题,实事兴办艰难。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破旧,院落需要进一步硬化。   2、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发展不明晰。虽然近年来发展了一些设施蔬菜大棚,但规模效应没有凸显,主导产业发展不明晰,群众增收存在瓶颈。   

岭上村

  一、基本情况   常张乡岭上村,位于长子县常张乡西2.5公里处。全村125户,451口人,耕地面积800余亩,退耕还林290亩(果树90亩、核桃树200亩),在外务工人员110名。党员28名,其中女党员3名,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8名,60岁以上党员9名。   二、发展状况   目前,村民以种植业为主,养殖小区三个。2008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果树100亩,目前长势喜人。成立的常张乡妇女手工制作合作社,该社以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方式,为全乡20多名妇女姐妹,找到一条致富道路,制出手工品种,样式多样,远销各地。种植核桃树200余亩,人均收入4700元。连续多年无重大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先后荣获年度“乡平安村”,“县级平安村”,“市级平安村“等称号。   

莫村村

  莫村简介   莫村位于长子县城西北5公里乡政府1公里处,岚洞路东西横穿,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227户,878人,党员39名,耕地面积1475亩,现有蔬菜日光大棚100余座,中型机制砖厂一个,200余头猪厂两个,果园300余亩,主导产业为日光蔬菜大棚和优质红富士良香苹果。   

西壁村

  西壁村简介   西壁村位于常张乡政府西6公里处,黄龙泉山脚下,全村有耕地900多亩,林地(含宜林地)1700余亩,共240余户800余人,支委、村委共7人,党员17人。   西壁村是一个山区村,地不平,水资源短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产发展相对落后。近年来,西壁村支村两委同心协力搞建设,投资7万元对村庄主街道进行了硬化,投资6万元打百米深井解决了村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在促进农业生产方面,西壁村努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核桃种植业,积极谋划引进工业用辣椒种植,在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村民收入的道路上努力探索。   西壁村舞龙是我乡重要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每年正月十五代表全乡参加县闹元宵活动。金龙追逐宝珠,飞腾跳跃,时而飞向云端,时而入海破浪,赢得了观众一片好评。   


李家峪村特产大全




李家峪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