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峪村位于南陈6公里处,全村60户,人口200人左右,拥有土地400亩,其中山地350亩,平地50亩,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农业村。
2002年,溪峪村修了第一条村级油路,2009年又翻新了一次油路,2007年改建了村级活动场所,溪峪村支村两委,以“创先争优”为挈机,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发展和村容村貌改造等工作,使溪峪村成为了团结稳定的新农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428203 | 046000 | -- | 查看 溪峪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万村村 |
万村位于长子县南陈乡东南4公里处,全村102户,人口400余人,耕地面积600亩。主导产业以种植为主,经济林以桃、梨树为主。 近年来,村里的中、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外出打工,经过多年的打拼,积累资金,经营防盗门窗,装潢等私营企业,带动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发家致富,经济逐年增长。 |
南陈村 |
南陈村是南陈乡最大的行政村之一,全村有两千余人,共有党员66人,耕地面积4460余亩。这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在外工作人员有教授,研究生,大学生,社会名人,国家干部,张宏斌、王力先、关消气、赵喜于都是南陈村的杰出代表。 南陈村位于长子县西南10公里处,全村560户,人口220人,耕地面积4460亩,南陈乡政府所在地。近年来,南陈村积极调结构,建园区,兴建主导产业服民心;抓整治,遍环境,改善村容村貌;重管理,强素质,风清气正促和谐。南陈村正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大踏步的向前进。 |
西尧村 |
西尧村位于长子县南陈乡东北方向处,全村260户,人口960人,耕地面积1700亩。近年来,全村在种植、养殖业反面涌现出一大批致富能手,发展日光大棚20个,生贵式大棚20余户,基本形成规模,发展前景客观。 |
西北陈村 |
西北陈村位于长子县南陈乡西北1公里处,全村280户,人口1035人,耕地面积1400亩,人均纯收入可达4000多元。近年来,在支村两委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曾获得“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克服困难,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解放初期,西北陈村张进国同志,在省政府担任会计工作,因劳累过度牺牲在工作岗位,年仅27岁,至今北高庙烈士陵园上还刻有张进国同志的名字。 |
东陈村 |
东陈村位于长子县南陈乡东北4公里处,全村240户,人口920人,耕地面积1300余亩,党员24名。 村民善良朴实,民风淳厚,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人均收入3000余元。近年来,在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村内经济、环境、社会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明显进步,东陈村正朝着新农村的方向勇敢迈步! |
东北陈村 |
东北陈村位于长子县南陈乡正北2公里处,全村175户,人口6750人,耕地面积919.8亩,主要产业为蔬菜大棚。全村共有大棚80多个,有6户养猪,1户养鸡专业户,每年经济收入可观。主要地方特产黄梨。 东北陈村2008年投资20多万元新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修建了休闲广场,绿化了村街主道和巷道,改善了村容村貌。 |
李家沟村 |
李家沟村位于长子县西南15公里处,要庙山脚下,全村111户,人口506人,耕地面积970亩。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2008年投资12万元修通进村油路1.5公里;投资5万元修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铺设中心广场230平方米,绿化了休闲广场,先后被授予“市级平安创建村”“县级模范党支部”“乡红旗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李家沟村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其中园区蔬菜大棚经济收入人均达2200元;养殖小区在村西500米以外,占地面积21亩,涉及养殖户14户,为李家沟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西沟村 |
西沟村位于长子县南陈乡西南,南邻高平,西邻沁水,四面环山,全村196户,人口680人,耕地面积1200亩,有四个自然庄,主要经济来源靠种植农作物,经济林主要有梨树、核桃树、红果树,现阶段发展养殖业带动了经济收入。 |
东峪村 |
东峪村位于长子县南陈乡最南端,全村240户,人口981人,耕地面积1482亩,是纯农业村,有一些经济林,但由于管理粗放,品质较差,村民收入不高。 东与慈林镇接址,南与高平市相邻,地处山区,十年九旱,典型的纯农业经济村。六十年代,响应国家知识青年下乡插队进行劳动锻炼,一批优秀的年轻人来到这里耕耘梦想,如今当年到这里下乡插队的年轻人已经过不惑之年,很多在国家重要岗位担任职务,2010年3月当年下乡插队的老知青回到东峪,感受当年如火的青春。 |
高家村 |
高家村位于长子县南陈乡西南4公里处,全村1106户,人口474人,耕地面积374.4亩,总面积5.4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以玉米为主,其中玉米面积300亩,谷子14亩,大豆和薯类60亩,养猪2户共养30头,养羊1户共养40只,养牛7户共18头。农业经济林有梨树10亩,核桃树2亩,红果树3亩,均以零售为主。 高家村有一座佛爷庙,据有关专家考证此佛爷庙为唐朝期间建造。还有一座古舞台,该舞台与佛爷庙是丰富的文化遗产,希望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得以好好保护。 |
张村村 |
张村位于长子县南陈乡东南2公里处,全村130户,人口470人,耕地面积800余亩。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特产是黄梨。 2009年投资9万元新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修建了休闲广场,绿化了村巷道,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
罗家沟村 |
罗家沟村位于长子县南陈乡西南20华里处,全村267户,人口1007人,耕地面积2255亩,党员37名。 近年来在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村民素质也大有提高,村干部带领村民种植大棚菜,大大提高了村民的收入,现在又开始为村民安装自来水,深受百姓称赞。 |
刘家山村 |
刘家山村位于长子县南陈乡西南,全村60户,人口270人,耕地面积658亩,近几年来再党的富民政策的引领下,全村涌现出一大批致富能手,中老年人以红薯为产业,在育苗、种植上下功夫,红薯种植在全县闻名;中青年外出务工,在充实自己物质财富的同时,为国家建设做出自己微薄的贡献。 张兴图是刘家山村人,在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心县委书记,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功德在县史志记载中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北高庙烈士陵园留下了他的英名。 |
关家山村 |
关家山村位于长子县南陈乡西南,全村65户,人口620人,耕地面积392.8亩。主用经济以农业为主,主用种植玉米和烟叶,其中玉米200多亩,烟叶面积40亩。全村几乎家家有经济林,主要是梨树和核桃树,梨树面积90余亩,核桃树面积30余亩。另外有养殖业,养猪20余头,羊70多只。 关家山村西的关帝庙,历史悠久,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庙中有关公神像,像身高一米,村东还有奶奶庙,折射出关家山村丰富的文化底蕴。 关家山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人才辈出,村民王先则在榆次某部队担任师长,成就卓著;村民贾小友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后壮烈牺牲。 |
团城村 |
团城村位于长子县南陈乡西南2公里处,全村265户,人口992人,耕地面积1000多亩,有历史悠久的花果经济林区。近几年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日光大棚,旱地蔬菜种植,养殖业初见规模,养鸡3万多只,羊400余只,牛猪30多头。 团城村历史悠久,村北有明朝时修建的雨王庙,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对象,仙翁山有二亿五千年的木化石群。 |
谢村村 |
谢村位于长子县南陈乡西南4.5公里,全村80户,人口278人,耕地面积325亩。主要经济来源靠种养殖业,经济林以梨树、苹果树为主。现阶段正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日光大棚,促进经济发展。 在村东北角坐落着一座兴建于唐代的天圣庙,西北角坐落着郭氏祠堂,见证了谢村村曾经的辉煌,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善良纯朴的村风养育了优秀的儿女,已逝我党高级-郭巩就是谢村村的杰出代表。 |
壑则村 |
壑则村位于长子县南陈乡东南5公里处,全村36户,人口136人,耕地面积266亩,梨树、红果树、核桃树漫山遍野,全村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人均收入3900元。 壑则村位于南陈乡东南处,是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南北松山有二亿五千年的木化石群,具有很高的考古和研究价值,现正配合上级有关部分开发木化石旅游。 |
申村村 |
申村位于长子县城西南10公里处,位于南陈乡西北边,三面环水,与石哲镇接壤,全村共有210户,总计780人,耕地面积600亩,全村以种植玉米为主,是传统农业村。 近年来,在新的村委班子带领下,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全村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开创和谐发展新局面。 (一)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申村村翻修了油路,维修了两座吊桥,新建了花墙,安置了路灯,村里基本实现了硬化、亮化、绿化、净化的“四化”要求,给群众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人居生活环境。 (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利用申村近邻水库的优势,大力发展渔业,村里现有有网箱养鱼30余个,给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了个好头。 |
溪峪村 |
溪峪村位于南陈6公里处,全村60户,人口200人左右,拥有土地400亩,其中山地350亩,平地50亩,是一个民风淳朴的农业村。 2002年,溪峪村修了第一条村级油路,2009年又翻新了一次油路,2007年改建了村级活动场所,溪峪村支村两委,以“创先争优”为挈机,进一步加强农业产业发展和村容村貌改造等工作,使溪峪村成为了团结稳定的新农村。 |
河西村 |
河西村位于南陈乡5公里处,全村110户,人口450人左右,拥有土地700亩,其中山地400亩,平地300亩,是一个地上无厂矿,地下无资源的纯农业村。但河西村依山傍水、山清水秀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 2009年,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同时,河西庄村修了第一条村级油路,新建了村级活动场所,2010年,在支村两委的带动下,新建了二十二座大棚,新打了两眼深水井。河西庄村支村两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和村容村貌改造等工作上力争创先争优,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突破口,仅两年时间就使河西庄村成为了团结稳定的新农村。 |
凤台村 |
凤台村位于长子县南陈乡西南8公里处,全村160户,人口550余人,耕地面积600亩。以种植玉米为主要经济收入,最近两年来调整种植结构,发展旱地尖椒,经济效益可观。 |
南庄村 |
南庄村位于长子县南陈乡西南6公里处,全村33户,人口126人,耕地面积196亩。近年来,全村在种植、养殖业方面精钻细研,发展生贵式大棚16个,特种养殖鹌鹑已初步形成产业规模,使全村经济效益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
庞庄村 |
庞庄村位于长子县南陈乡西南7公里处,全村105户,人口368人,耕地面积559亩。 庞庄村村民鲍连则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庞庄村妇女主任,在建国前就成为一名0员,为解放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阳鲁村 |
阳鲁村位于长子县南陈乡西南7公里处,全村215户,人口764人,耕地面积778亩,属半山区丘陵地带靠种植玉米、谷子为主。全村共有养鸡大户5户,此存栏达到2万多只。近年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中药材种植和旱地尖椒种植已形成产业,经济有了长足发展。 |
苏村村 |
苏村村位于长子县南陈乡东南,全村683户,人口1930人,耕地面积2025.66亩,主要靠种植玉米、谷子为主。随着赵庄矿风井的安家落户,苏村的明天将更加美丽。 苏村是南陈乡最大的行政村之一,全村有两千余人,共有党员60人,耕地面积2000余亩。苏村村历史文化悠久,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北有魁星阁,南有魁星楼,抗日战争时期有康卿廷等一批仁人志士为国捐躯,今有赵庄矿风井项目在苏村村落户建设。 |
城阳村 |
城阳村位于长子县南陈乡西南5公里处,全村190户,人口620人,耕地面积1200亩,属半山区丘陵地带靠种植玉米、谷子为主。近年来种植旱地尖椒“新红旗”200余亩,为旱地蔬菜种植积累下经验。特别是2009年克服丘陵地区缺水的严重困难,自筹资金钻打机井发展日光大棚20个。全村以黄梨为主的经济林每年总产量约20万斤,核桃100余株,人均纯收入可达4200多元。 城阳村素有“城阳西堡头赛过小苏州”的美称,因尧王故里而盛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说尧王就葬在城阳村的石棺岭,与尧王有连带的尧沟、小人桥、磨盘圪堆、公鸡沟、福寿山都因尧王途径此地而得名。保存较完整的明清古建筑村东金人寺,村西玉皇庙已被省级文物单位批为重点保护文物,极具考古价值。 |
西峪村 |
西峪村位于长子县南陈乡西南6公里处,全村271户,人口1023人,耕地面积1027亩。主导产业以种植为主,经济林有桃、梨树为主。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新建桥梁一座,铺设下水道,改建村级活动场所,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业余文化。 |
上沟村 |
上沟村位于长子县南陈乡西南8公里处,全村45户,人口264人,耕地面积890亩。主导产业以种植为主,经济林有桃、梨树为主。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新建桥梁一座,铺设下水道,改建村级活动场所,同时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业余文化。 |
小南石村 |
小南石村位于长子县南陈乡西部6公里,交通便利,环境宜人。全村人口550人,130户,耕地面积1300亩,村民勤俭节约,全村大部分青年外出经商或打工,大部分群众仍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和旱地尖椒。 近年来,在新的村委班子带领下,全村新发展冬季日光大棚18个、蛋鸡养殖2万只;翻修了通村油路,新建主街下水道;健全了环境卫生机制。经过全村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村容整洁初见成效,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善,群众素质逐步提升,全村形成了积极向上、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
大南石村 |
大南石村位于长子县南陈乡西部7公里,交通便利,环境宜人。全村人口447人,134户,耕地面积1125亩,全村仍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和旱地尖椒。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村新发展冬季日光大棚16个、蛋鸡养殖1.5万只;翻修了通村油路,新建主街下水道2000米;翻修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
姬家岭村 |
姬家岭村位于长子县南陈乡西部8公里,与石哲镇接壤,地理位置偏僻,环境宜人。全村人口109人,32户,耕地面积760亩,全村仍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和旱地尖椒。 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村翻修了通村油路,建设了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耕种和秸秆还田技术,全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
苗村村 |
苗村位于长子县南陈乡西南14公里处,全村226户,人口745人,耕地面积1500亩,靠种植玉米、谷子为主。全村养鸡户3家年收入达10万余元,发展旱地尖椒300余亩,人均收入达4200余元。 苗村投资20余万元对村排水沟工程进行了维修改造,建设了村级活动场所,投资一万余元进行了河滩改造工程,投资4万元解决人畜饮水工程,对村舞台进行了翻修,为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创造了条件。 |
西堡头村 |
西堡头村位于南陈乡西部,距南陈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全村240户,860人,耕地面积1200亩。其中平地较多,占总耕地面积的70%左右,坡地占30%左右。全村以农业为主,仅有部分青年外出经商或务工。 近年来,我们按照“产业支撑,规划先行”的总要求,一手抓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主导产业,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全村生产生活条件。(一)全村发展日光大棚31个,“生贵式”移动棚11个,规模养鸡发展到2万只以上,宏田养殖、海宏农具等一批农业合作社蓬勃发展。(二)全村重点抓了七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新建村南健身广场一座,配套安装了健身器材、休闲石凳等。(2)新建了村中休闲文化广场,重新维修改造了舞台。(3)新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4)新修主街下水道1500米。(5)硬化主要街道两条1200米。(6)主街主巷高标准白化面积1.1万平方米。(7)更新路灯56盏。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改造基础设施条件,目前全村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为全村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善村村 |
善村村位于长子县南陈乡西南4公里处,全村123户,人口466人,耕地面积700余亩。主导产业是种植业,新农村建设中新建活动场所,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积极调产增加农民收入。 善村民风淳朴,人杰地灵,有师贵珍曾出任晋东南副专员,县志有记载。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