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良村位于石北乡西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5华里,交通条件不是太好,但是通村公路已经全部硬化,行走方便。全村有5个自然村,分别是小良、赵卜峪、南沟、元则沟、苏家沟,共有5个村民小组,有178户,总人口565人,其中80岁以上,100岁以下的有11个,党员有14个,其中女党员1个。全村总面积31000多亩,其中耕地面积2900亩,山地面积1900亩,林地面积1500亩。村里主导产业是种植业,养殖业,主要种植玉米、小麦、谷子、高粱、豆类等农作物,养殖主要是养猪、鸡、牛等禽畜。村里外出务工人员有133人,大多从事建筑、服务行业,主要分布于县城、太原、太谷、石家庄等地。小良村2009年底经济总收入58万元,人均收入1151元。村里有商店3个,经营范围是日用品,吃喝东西等,是村里人自己开的,有卫生所1个,有村民郝树芳担任村卫生所医生,另外村里建有图书室,有图书300余册。村里有古树2棵,一颗是国槐,位于南垴山上,另一颗是杏树,位于元则沟村。
小良村虽然处在深山之中,但是山大坡广,水源丰富,气候适宜,是发展种养殖业的理想之地。目前,小良村建有两个养殖基地,山西盛达康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石北乡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区。山西盛达康是一个集种植、养殖为一体的生态种养殖园区,目前已经投资达170余万元,总资产已达250余万元,园区占地30多亩,养猪800余头,鸡30000余只,建有沼气池11个,有效使能源循环利用,达到生态养殖的目的,另外,园区还种植有榛子200余亩,计划种植优质核桃2000余亩。现在,园区正在积极扩建中,扩建完毕后,将达到养猪5000余头,养鸡50000余只的养殖能力。石北乡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区主要养殖肉鸡,占地20亩,总投资30余万元,园区建成后,将达到一期养鸡30000余只,年出栏120000只的养殖能力。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429206 | 046000 | -- | 查看 小良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小良村 |
小良村位于石北乡西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5华里,交通条件不是太好,但是通村公路已经全部硬化,行走方便。全村有5个自然村,分别是小良、赵卜峪、南沟、元则沟、苏家沟,共有5个村民小组,有178户,总人口565人,其中80岁以上,100岁以下的有11个,党员有14个,其中女党员1个。全村总面积31000多亩,其中耕地面积2900亩,山地面积1900亩,林地面积1500亩。村里主导产业是种植业,养殖业,主要种植玉米、小麦、谷子、高粱、豆类等农作物,养殖主要是养猪、鸡、牛等禽畜。村里外出务工人员有133人,大多从事建筑、服务行业,主要分布于县城、太原、太谷、石家庄等地。小良村2009年底经济总收入58万元,人均收入1151元。村里有商店3个,经营范围是日用品,吃喝东西等,是村里人自己开的,有卫生所1个,有村民郝树芳担任村卫生所医生,另外村里建有图书室,有图书300余册。村里有古树2棵,一颗是国槐,位于南垴山上,另一颗是杏树,位于元则沟村。 小良村虽然处在深山之中,但是山大坡广,水源丰富,气候适宜,是发展种养殖业的理想之地。目前,小良村建有两个养殖基地,山西盛达康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石北乡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区。山西盛达康是一个集种植、养殖为一体的生态种养殖园区,目前已经投资达170余万元,总资产已达250余万元,园区占地30多亩,养猪800余头,鸡30000余只,建有沼气池11个,有效使能源循环利用,达到生态养殖的目的,另外,园区还种植有榛子200余亩,计划种植优质核桃2000余亩。现在,园区正在积极扩建中,扩建完毕后,将达到养猪5000余头,养鸡50000余只的养殖能力。石北乡大学生村官创业园区主要养殖肉鸡,占地20亩,总投资30余万元,园区建成后,将达到一期养鸡30000余只,年出栏120000只的养殖能力。 |
岭南村 |
岭南村基本情况 岭南村地处武乡县石北乡西部,全村总面积3794亩,其中耕地面积530亩。共49户,164口人,党员12人。村支两委3名。 |
张村沟村 |
张村沟村位于石北乡政府西部,距乡政府所在地东河村6公里。全村68户,208口人,总面积4417亩,耕地面积564亩,人均年收入2000元,村共有党员9名。五保5人,低保19人,贫困户40户,村内已通电话,电话用户20户,村中主干道为红砖路,全长约1.5公里,自来水覆盖面积达百分之九十,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经商或务工,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劳务和种植玉米、小麦、蔬菜等。是石北乡贫困村之一。 |
西黄岩村 |
西黄岩村简介 石北乡西黄岩村位于武乡县北部,乡政府所在地西南1公里处,地处太焦铁路沿线,榆黄公路贯村而过,交通便利。 全村总面积5252亩,耕地面积670多亩,主要种植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部分农户养有牛、羊等牲畜,截止2012年5月全村牛羊存栏数分别为14头和80只,其中牛均为分散养殖,主要用于农耕作业。全村共75户,222人(其中男125人,女97人),60岁以上老人35人(其中男18人、女17人)。党员11名,其中女党员1名,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4名。 2011年新一届班子组建以来,在支部书记卢长辉,村委主任郝国清的带领下,全村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积极开展修堤筑坝、重修机井等工作,使村民生活和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楼则峪村 |
楼则峪村简介 楼则峪村位于乡西北部7公里处,总面积10838亩,耕地面积1566亩,全村199户,602人。党员24名,其中女党员4名。60岁以上老党员9名;60至30岁党员11名;30岁以下党员3名,高中学历2名,高中以下学历22名。2009年人均纯收入1814元。 新一届班子组建以来,在支部书记武海兵的带领下,团结进取,勇于创新,先后筹资80余万元,实现了村级道路水泥硬化户户通,村道两侧全部绿化、美化、亮化,投资16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并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大力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大大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今年以来,党支部积极带领群众大力发展旱地西红柿栽植,现已发展了60亩。一个村容整洁美观、产业蓬勃发展的和谐新农村正在形成。 |
石北村 |
石北村地处武乡县石北乡西南部,距乡政府约公里。全村总面积4300亩,其中耕地面积960余亩。全村101户,302口人,其中党员17人。2009年人均收入1954.7元左右。 |
长庆凹村 |
长庆凹村简介 长庆凹村地处石北乡南部,距乡政府65公里;位于武乡县西北部,距县城7公里。长庆凹村有2个村民小组,79户,260口人,其中男144人,女116人,80岁以上老人5人(陈菊红、女、83岁;韩三则、男、81岁;任兰香、女、84岁;郝林书、男、87;郝三保、男、85),村总面积4300亩,其中耕地面积670亩,山地2630亩,林地1000亩。村民人均收入2000元,有一所商店,一所卫生所,文化室一间图书600多册,无代表性建筑, 长庆凹村是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以玉米、大豆、谷子为主,农作物一年一熟。 |
圪咀头村 |
石北乡圪咀头村地处武乡县西北部,距县城15公里,乡政府以北2公里,榆黄路西,交通比较便利。全村共有119户,394口人,男163人,女131人。党员17名,村民小组6个,辖区内包括一个自然村——马家凹,全村有便利店2个,卫生所1个,健身休闲活动场所和文化图书室各1个。 全村总面积7333亩,耕地面积1290亩,山地1500多亩,林地700亩。全村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主要农作物以高粱、玉米、谷物为主,全村年人均收入2538元。 |
神西村 |
神西村基本情况 神西村地处武乡县石北乡西北部,距乡政府2.5公里。全村总面积9959亩,其中耕地面积1200亩。共151户,446口人,党员16人。2009年人均收入2100元。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党支部以巩固“五个好”党组织建设为重点,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在新一届班子的带领下,针对神西村山大坡广的优势,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工作,种植经济林300余亩,新开发土地200亩,砸坝110米,修田间路18000米。新建了村办小学,改善了办学条件。积极引导村民外出打工。程控电话、有线电视、自来水实现了户户通。 |
长蔚村 |
石北乡长蔚村位于武乡县城西北6公里处,西与丰州镇的马牧村接壤,北与本乡长庆凹村相邻,榆长公路从村中穿过,交通十分便利。长蔚村总面积3014亩,整个村庄地形相对平缓,其中耕地面积760亩,林地1000余亩,以种植玉米、高粱等农作物为主,一年一熟。长蔚村是由长兴、蔚家渠两个自然村组成,共有113户,408口人,160个劳力,是个比较传统的农业村,以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 近年来,在县乡两级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支村两委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出发,积极发展长蔚村经济,主抓了经济林种植、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形成了以种植业为主的新型产业。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形成。 |
张村村 |
张村基本情况 张村位于县城西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约4公里,全村总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1529亩,其中粮田面积1200亩,经济作物面积329亩。全村有177户623口人,18-60岁劳动力320人,转移劳动力100人,有党小组4个,党员28名,2009年全村粮食总产量48万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350万元,主导产业为种植业和养殖业,集体经济年收入为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2500元,曾连续五年获得县委、县政府表彰,2010年获“市级平安村”。 |
东河村 |
石北乡东河村地处武乡县西北部,距县城13公里,是乡政府所在地,总面积3346亩,耕地面积1125亩,全村121户,437口人,党员26名。榆黄路、太焦铁路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近年来,在县乡两级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支村两委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出发,积极发展东河村经济,主抓了养殖业和经济林种植、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形成了以种养殖业为主的新型产业。村民人均收入增加了一千多元。多次受到市、县级表彰,多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形成。 |
型庄村 |
型庄村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型庄村地处石北乡南部,距乡政府5公里;位于武乡县西北部,距县城7公里,榆黄路、太焦铁路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型庄村有4个村民小组,169户,569口人,80岁以上老人8个,村总面积12000亩,其中耕地面积1227亩,山地2020亩,林地1223亩,型庄村有7个大口井供村民使用,还有一条河流流经型庄村,水利条件便利,型庄村主导产业是蔬菜大棚,目前已发展到150座,外出务工人员50多人,一般从事建筑服务业,型庄村经济总收入150多万元,人均收入2700元,有一所小学,三所商店,一所卫生所及一个戏台,文化室一间图书600多册,无代表性建筑,清代期民居两座。型庄村连年被评为县红旗单位,曾获得省级卫生村等荣誉称号。 二、主导产业 近年来,在县乡两级的大力领导和支持下,支村两委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出发,积极发展型庄村经济,主抓了日光温室大棚草莓、蔬菜种植产业和干果经济林种植,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多次受到省、市、县表彰,连年被评为红旗支部。 (一)日光温室大棚种植初具成效。2008年村里共调整土地200余亩,引进武乡县百利合种植有限公司,投资400余万元,采取支部加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在村边新建日光温室大棚100座,春秋大棚50座,以承包方式下放到农户,由农户自行管理,主要种植草莓、西红柿、食用菌等作物,草莓、西红柿产品现已上市,每棚每年毛收入在5万元,可使当地人均增收2000余元,确实是带动当地百姓致富的民心工程。 (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项目。该项目是百利合种植有限公司在型庄村新开发的项目,到目前已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建起两个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车间,每个1050㎡,共2100㎡,现已投入使用。 (三)干果经济林。从1991年开始发展,至今有干果经济林2000亩,主要种植核桃、仁用杏、枣树等,现已全部挂果,部分已进入丰产期,同时结合今年园林村建设,在各户庭院栽植枣树500余株。 三、新农村建设情况 (一)新建了村级卫生所,彻底解决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2010年度全村有584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3%。 (二)为了打造农村科学文化阵地,传播先进的生产意识和文化意识,更新群众观念,新建了农村文化综合服务站和农民书屋,共存图书600余册。 (三)解决了村民建房难问题。经多方努力,批准了26户村民建房。为弥补宅基地占用土地的损失,村委投资5万元新造地12亩。另外,投资15000元为建房户拉了光缆线。 (四)村容村貌方面,投资50余万元,硬化主街道2000米,巷道硬化近1万平米,并在街道两侧修砌排水渠4200米,安装路灯19盏。村庄墙壁全部白化,村主要街道全部绿化,使型庄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五)投资20余万元,新打深井一眼,铺设管道万余米,自来水实现了户户通;全村98%的农户安装了电话,接通了闭路电视,接通了网络。 (六)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去年,型庄村被确定为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在乡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村委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推行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现已把型庄村价值100余万元的林地1300亩、四旁树木16000株和2600多亩荒山全部下放到个人,真正做到了“还利于民,还权于民,还山于民”。 (七)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今年,在县乡两级的大力支持下,投资18万元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面积200平米并配备基础设施。 目前一个布局合理、规划有序、和谐安定的新农村已初具雏形,但型庄村并不满足于当前的现状,正积极谋划下一步的发展计划,为全力打造一个环境优雅、民风淳朴的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