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长治 >> 武乡县 >> 涌泉乡 >> 祁村村

祁村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祁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祁村村简介

  祁村基本情况
  祁村村位于涌泉乡东南角,东部与本县丰州镇接壤,南面与沁县为邻,距南沁公路2公里,全村146户,552口人,全村土地总面积5371.3亩,计税土地面积1677亩,林地789.9亩,村庄占地269.5亩,交通道路占地102.4亩,水域、沟渠392.9亩,未利用土地2139.6亩。地势平垣,土壤肥沃,水源充足。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50万元,人均纯收入2330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429207 046000 -- 查看 祁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祁村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祁村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西里庄村

  西里庄村位于武乡县涌泉乡的东南部,距乡政府4公里,全村122户,人口共计313口,是一个山区的小村,全村土地总面积4451.5亩,计税土地面积979亩,林地684.5亩,村庄占地151.8亩,交通道路占地39.5亩,水域、沟渠29.3亩,未利用土地2567.4亩。农村经济靠农业生产为主。近年来,围绕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生态林果业发展较快,全村退耕还林150多亩,是全乡最大的退耕还林区之一。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5万元,人均纯收入2150元。全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经济来源与收入主要靠种植业为主,主产玉米,稻谷、高粱等,还种有少量薯类和蔬菜。  

洞则村

  洞则村概况   洞则村涌泉乡西北角,西与故城镇接壤,距乡政府所在地6公里。农业生产一单一的粮食为主,人均土地较多。全村21户,1个村民小组,70口人,男38口,女32口,土地面积1412.2亩,耕地面积301亩,农村经济总收入3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71元。   

峰沟村

  峰沟村基本情况   一、(一)、地理位置和交通情况   峰沟村位于武乡县城西侧,权马公路沿线,靠北与乡政府所在地南坪相邻,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二)、人口状况和土地结构   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全村106户,415口人,其中劳动力236人,耕地面积856亩,农村经济总收入111万元,集体收入4万元,人均收入2237元,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村里大部分青年外出经商或打工。少部分在外上学。村里只剩下中老年人,因此劳动力严重缺乏。全村又以农业为主,是典型的农业村,大部分群众仍以种植业为支柱产业,主要农作物玉米、小麦等,经济作物有梅杏、核桃。养殖业以羊、牛、猪等几个传统养殖种类占相当大的比重,但由于结构、布局不合理等因素的制约,发展速度较为迟缓,不能很好的为人民群众增收所利用。   (三)经济发展情况   1、经济结构:经济结构较为单一,还是以传统的第一产业为主,没有工业。在第一产业中又以种植业为主,有部分的养殖业。   2、农民收入主要来源:种植业和养殖业。   二、发展现状   1、峰沟村处于权马公路沿线,交通十分便利,为峰沟村的产业发展提供条件,峰沟村三面环山,山上全部栽满杏树,目前有杏树200多亩,退耕还林后又补种200多亩,是我乡有名的杏树村,峰沟村栽种杏树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至今仍以零散的家庭生产为主,没有向产业化经营转变。近年来在乡政府的积极扶持下,梅杏的种植规模在逐渐扩大,并且引进新的优良品种,为扩大品种改良提供保证,同时也推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生态环境的建设。   2、近年来,峰沟村实施了较有地区特色的“养殖兴农、畜牧增收”的战略举措,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至目前,全村共发展养猪355头,羊280只,牛115头,大幅度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了村级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峰沟村去年又兴建蔬菜大棚种植6座,沼气池7个,大大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峰沟村党支部、村委会狠抓党组织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班子组织健全,作风过硬,上下齐心,团结奋进,连续多年被评为县乡级“先进党支部”和“经济建设先进村”。   

祁村村

  祁村基本情况   祁村村位于涌泉乡东南角,东部与本县丰州镇接壤,南面与沁县为邻,距南沁公路2公里,全村146户,552口人,全村土地总面积5371.3亩,计税土地面积1677亩,林地789.9亩,村庄占地269.5亩,交通道路占地102.4亩,水域、沟渠392.9亩,未利用土地2139.6亩。地势平垣,土壤肥沃,水源充足。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50万元,人均纯收入2330元。   

凹里村

  凹里村基本情况   位于涌泉乡东南不五公里处。距县城12公里,全村205户710口人,427个劳动力,耕地面积2400亩。是一个典型的盆地山区,全村以种植也为主,畜牧业为辅。2010年人均收入达2500余元。   

大良村

  大良村概况   大良村位于涌泉乡北部山区,北与榆社县接壤,距乡政府所在地8公里,农村经济以农、林、牧业为主。全村146户,分5个村民小组,512口人,男305口,女257口,土地面积11679.5亩,耕地面积1310亩,农村经济总收入191万元,人均3359元。中心小学1所,卫生所1所,商店2家,剧场一座,广场一处,图书室一间。   

窑上坡村

  窑上坡村位于武乡县城西部,乡政府西1公里处。全村总面积3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70余亩,耕地面积752亩,其中粮田面积660亩,经济作物面积40亩,荒山荒坡152亩,宜林地210亩。全村有88户,312人,劳动力188人,转移劳动力66人,现有党员14人。2009年,全村粮食总产量40万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00元。  

庄头村

  庄头村位于武乡县西侧涌泉乡南部,全村114户,453口人,耕地面积1280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全县典型的纯农业生产基地。全村主导产业以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业为主。   近几年来,庄头村在新一届支村两委班子带领下,积极响应上级发展“一村一品”的号召,结合当地实际,发挥庄头村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舍饲圈养科学养猪业和温室大棚蔬菜种植业,五年间共建成年存栏8000余头,年出栏15000头以上规模的养猪小区,建成蔬菜温室大棚和生贵式大棚150余座,并配套建设沼气池145座,初步形成了养殖—沼气—大棚“三位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2010年全村养猪生产总值达到1500万元以上,大棚蔬菜总产值达到150万元以上,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000余元增加到5100余元。科学养猪业和大棚蔬菜种植业真正成为全村农民的主导支柱型产业和致富产业。庄头村发展“一村一品”循环经济模式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几年来,以庄头村为中心,辐射周边10多个行政村,以庄头村为榜样,积极发展科学养猪业与大棚蔬菜种植业,共带动农户500多户,建成养猪小区15个,建成蔬菜大棚140座,进一步扩大了区域经济规模,其生猪产品和蔬菜占据全县主要市场,庄头村成为全县农村发展“一村一品”经济的榜样,他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合作社带动、科技引航、循环发展。   合作社带动。庄头村在发展科学养猪业和大棚蔬菜种植业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发挥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专业合作社组织使农民从过去“单枪匹马”走向今日“抱团作战”闯市场的良好局面。前些年,村里有不少村民想发展规模科学种养殖业,苦于无技术指导和资金保障,形不成规模,闯不开市场。专业合作社成立后,统一购买种子、农药、子猪、饲料等生产资料,统一挂靠防疫技术部门进行服务指导,统一联系产品销售,降低了生产成本,解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短短几年,全村种养专业合作社由最初的几个迅速发展到十几个,社员总数达到80多户,占到全出农户的75%以上。   科技引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庄头村干部群众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村党支部不失时机地组织农户到外地考察学习种养殖业技术,多次聘请省、市农科院专家技术人员进村讲授技术,主动联系县直有关部门技术人员定期到村指导。每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确定一名人员学习生猪养殖、防疫或蔬菜管理防病技术,负责合作社农户的技术服务,增强了种养殖户抵御自然灾害、疫情风险的能力。   循环发展。庄头村在大力发展科学养猪业和大棚蔬菜种植业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条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即传统的玉米产品用作养猪业粗饲料,实现玉米产品转化增值。养猪业产生的有机肥料又用于玉米种植和大棚蔬菜种植业。剩余的猪粪在沼气池发酵用于村民的照明、做饭,新剩沼渣沼液再用于大棚蔬菜种植。不仅节省了肥料开支,又提高了蔬菜的品质和经济效益,逐渐形成了养猪—沼气—大棚“三位一体”的循环经济格局,走出一条生态绿色循环发展的路子。   如今,庄头村富裕起来了,但他们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而把目光放在更远大的发展前景上:计划建立一个生猪屠宰加工场所,一个蔬菜保鲜储藏库和包装加工车间,一个以沼渣沼液为主要原料的花肥生产厂,完善产品营销中介组织和市场营销网络。力争把产品做的更大更强,打出更有名气的品牌,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发挥出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坡底村

  坡底村位于武乡县城西部,乡政府东南1公里处。全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村庄占地面积90余亩,耕地面积1842亩,其中粮田面积1260亩,经济作物面积40亩,荒山荒坡560亩,宜林地410亩。全村有147户,515人,劳动力256人,转移劳动力186人,现有党员20人。2009年,全村粮食总产量60万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15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00元。   近年来,坡底村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和乡党委、政府提出的养殖、沼气、大棚“三位一体”战略目标,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村党支部、村委会带领全体村民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结合坡底村实际,大胆创新,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使坡底村人民生活环境逐步改善,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观,精神面貌得到很大提高,呈现出了尊老爱幼、邻里和睦、扶贫帮困、和谐平安的良好社会氛围。   

蚂蚁站村

  蚂蚁站村概况   蚂蚁站村位于涌泉乡最北端丘陵山区,北与榆社县毗陵,是涌泉乡最边远的村庄,距乡政府所在地9公里。农村经济以农、林、果业和养牛业为主。人均养牛达1.5头以上。全村44户,2个村民小组,145口人,男85口,女65口,土地面积9897.5亩,耕地面积428亩,农村经济总收入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52元。村内有商店1家。   

寨上村

  寨上村基本情况   寨上村为全涌泉乡第二大村,位于本乡东南部,权马公路旁,全村261户,803人,全村土地总面积8939.3亩,计税土地面积1868亩,林地1649.7亩,村庄占地268.1亩,交通道路占地82亩,水域、沟渠92.6亩,未利用土地4978.9亩。农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生产玉米、小杂粮,部分剩余劳动力在外经商打工。抗战时期,朱总司令曾率部在此驻扎四十余天。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211元,全村经济总收入210万元。   

黑营村

  黑营村位于西河村以北,全村14户,56口人,是全乡最小的村。全村土地总面积3110.1亩,计税土地面积158亩,林地715.3亩,村庄占地39.4亩,交通道路占地9亩,水域、沟渠22.9亩,未利用土地2165.5亩。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5万元,人均纯收入2162元。  

神前村

  神前村位于本乡东北角,全村80户,317口人。全村土地总面积5957.2亩,计税土地面积641亩,林地983.4亩,村庄占地135.2亩,交通道路占地34亩,水域、沟渠48.4亩,未利用土地4115.2亩。村级经济主要靠农业生产,其次是林果业生产。神前村地处本乡边远丘陵山区,林果业生产基础较好。早在一九八七年本乡曾被省绿化委员会表彰为绿化先进单位。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林业绿化进一步发展。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8万元,人均纯收入2228元。   

涌泉村

  涌泉村概况   涌泉村位于县城西侧,涌泉乡政府所在地北部,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全村295户,1205口人。耕地面积3156亩。涌泉村主要以种养殖为主,其中种植业由原来的单一的玉米等农作物种植发展到现在的温室蔬菜种植和反季节蔬菜的种植为主,养殖业以猪、牛、羊为主。涌泉村在近两年发展建成了不少村级企业,如新世纪太行乳业、面粉厂、鹅厂等等,为全村的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了很好的保障。涌泉村将在今后的几年中不断从扩大种养殖规模着手,改变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并进一步发展加工业,不断增加群众的收入,更好的改善和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真正把涌泉村打造成县城西部的种养大村。   

蒲池村

  蒲池村   位于本乡西北部,南距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全村124户,453口人,全村土地总面积5994.4亩,计税土地面积1035亩,林地1007.9亩,村庄占地131.2亩,交通道路占地45.5亩,水域、沟渠26.8亩,未利用土地3748亩。村级经济主要靠农、林、牧业生产。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实施,干水果经济林发展较快,是全乡优质核桃、枣种植基地,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29万元,人均纯收入2250元,村东蓬莱山主峰有一座小寺庙,周围松柏葱郁,野花芬芳,景色秀丽,每年庙会期间,四方游人络绎不绝。   

大沿沟村

  大沿沟村基本情况   大沿沟村位于涌泉乡西部,县级权马路北侧,距县城十五公里,属涌泉乡管辖,全村121户,481人,240个劳动力,耕地面积1032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   

中南沟村

  中南沟基本情况   中南沟村位于本乡东南角,东于本县丰州镇接壤。全村66户,233口人,全村土地总面积2237.4亩,计税土地面积803亩,林地354.9亩,村庄占地98.5亩,交通道路占地17.4亩,水域、沟渠12亩,未利用土地951.6亩。农村经济主要靠农业生产为主。其次,蚕桑业生产也占一定比重。现全村有桑园100余亩。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8万元,人均纯收入2044元。   

西河村

  位于本乡东北部,全村36户,105人。全村土地总面积3398.9亩,计税土地面积475亩,林地289.2亩,村庄占地88.5亩,交通道路占地18.5亩,水域、沟渠19.5亩,未利用土地2508.2亩。产业以农业为主。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6万元,人均纯收入2298元。  

石槽沟村

  石槽沟   位于本乡北中部丘陵山区,全村44户,又是个自然村组成,居住分散,132口人,全村土地总面积12108.7亩,计税土地面积326亩,林地758.1亩,村庄占地132.4亩,交通道路占地46亩,水域、沟渠17亩,未利用土地10829.2亩。该部地广人稀,荒山荒坡面积广布,宜林面积大,是全乡最大的荒山分布区,多为干石山区,较为贫困。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7万元,人均纯收入1988元。   

辉楼沟村

  涌泉乡辉楼沟村位于涌泉乡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2公里,全村56户,180口人,95个劳动力,计税耕地面积437亩,2011年经济总收入33万元,人均出收入2000元。   

常家垴村

  常家垴村   位于涌泉乡西部丘陵山区,距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全村154户,554口人。全村土地总面积3833.6亩,计税土地面积1358亩,林地323.2亩,村庄占地223.1亩,交通道路占地48.2亩,水域、沟渠95.8亩,未利用土地1785.3亩。农业生产主要以玉米、谷子等小杂粮为主。近年来随着退耕还林的实施。生态养殖和林果业也得到了发展。200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36万元,人均纯收入2266元。   


祁村村特产大全




祁村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