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村位于太岳伏牛山脚下,北与元王村为邻,南与仁胜村相靠。全村总面积6700亩,其中耕地1999亩。原有4个自然村,经搬迁移民后,现在合并为端村、曹牛沟两个自然村,总人口670人。近年来,支村领导班子依据端村村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广大村民发家致富。目前,在村中成立了一个经济林合作社,种植了120亩的高产优质核桃,发展了5个养殖专业户,圈存了200多头生猪,新发展12个温室大棚,设施蔬菜专业合作社正在积极的筹备之中。玉米是端村村的重要农产品,为了更好的进行玉米种植,村里增加了农业机械化的投资,购买了4台拖拉机、6辆农用三轮车。由于端村离县城较远,为了方便村民生产生活需要,目前建立了6个商店,购买了6辆面包车。在村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端村的村民生活将更加富裕。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430101 | 046000 | -- | 查看 端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圪垯村 |
圪垯村基本情况 圪垯村位于沁县西10公里处,二沁路旁,全村538口人,共192户。现有耕地1300余亩,人均占有土地2.4亩。以种植蔬菜大棚为主,现有大棚温室80余座,拥有建材厂一个。 |
冀家凹村 |
沁县郭村镇冀家凹村位于县城西10公里处,,辖4个自然村,面积7800亩,距镇政府5公里。全村总户数185户,576人;全村共有劳动力380人,常年外出务工160人,男性主要从事建筑业,女性主要从事服务业。目前全村有185户,79户居住在土坯房内,居住人口240人。全村共有水泥路6公里,土路4.5公里。安全引水深井1眼,自来水管道1公里。全村有耕地面积1745亩,蔬菜15亩,林地100亩,草地30亩,其它面积540亩,其它农作物1060亩。2010年冀家凹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40.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68.5万元,畜牧业收入20万元,外出务工收入52万元。2010年人均纯收入2769元。全村有卫生站点1个,村内有小学校所,学生人(含幼儿园学生0人),村党员活动室及村两委办公室使用面积120平方米,计划生育服务室1个。党员远程教育设备1套,农家书屋存书150册。全村共有党员31名,其中女性党员3名;初中文化程度以上党员31名(高中、中专文化1名)。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由6人组成。共青团员27人。村委会成立了民事调解委员会、治安巡逻队、计生协会、村民代表大会、民主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 |
南沟村 |
沁县郭村镇南沟村位于县城西12公里处,南靠九连山,西临千女湖,北临南沁线。土肥水美,民风淳朴、绿色生态,是省定贫困村,沁县著名的红色革命纪念地,也是县、镇创先争优活动“示范支部”、“示范村”。全村149户500多口人,1297亩耕地,现有党小组3个,32名党员,3个村民小组,7个村民代表,人均收入1560元。 近年来,南沟村党支部心系群众、为民务实,充分调动全村党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3名党员选择了“卫生整治岗”,3名党员选择了“综合治理岗”,8名党员选择了“扶贫帮困岗”,18名党员选择了“带头致富岗”。在支部、党员的带领下,新建了50亩春秋棚,拓宽了村民致富渠道。新建一所占地2001m2、建筑面积122m2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成为全县的标准示范场所,迎接了市、县组织部领导的观摩指导。为了改善交通条件、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修筑进村公路2公里,对村内巷道、涵洞、排水沟进行了硬化。村党支部连续五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党支部”,多次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先进村”。 2011年,南沟村认真贯彻省市县关于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的精神,巩固扩大设施蔬菜产业,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计划新建蔬菜产业园区,发展暖棚20个,春秋棚50个。目前,南沟村蔬菜产业园区发展已完成平地、打井、通电等各项基础工作,大棚正在建设中。 |
大沟村 |
沁县郭村镇大沟村位于镇东南2.5公里处,全村共有67户229口人,耕地面积580亩,干部7人,党小组2个,党员15人,村民小组4个,村民代表4个。贫困户24户95人。 |
郭家庄村 |
郭家庄位于郭村镇西2公里处,三面环山,环境优美。全村208户774口人,34名党员。耕地面积2929亩,林地面积6194.4亩。近年来,郭家庄支部、村委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勤廉为民百村示范村标准,千方百计引资金、上项目、抓党建,为村民办实好事,全村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村党支部2009年至2011年被县委表彰为“先进党支部”、“红旗村”“十佳红旗党支部”,2010年2月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平安村”。 |
巨良沟村 |
巨良沟位于郭村镇北部,伏牛山脚下,全村65户195口人,现有中-员10人。2010年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一座。年底被评为镇先进村。现有支村两委干部3人。 |
瓦窑沟村 |
瓦窑沟村位于郭村镇北部山区,坐落于伏牛山脚下,全村55户170口人。产业主要以种植业玉米和谷子为主,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进年来勤劳善良的瓦窑沟人民在支村两委的带领下,抓产业,调结构,瓦窑沟村的发展出现了前所谓有的大发展时期,并在2010年被评为镇先进村,多次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好评,特别在新一届支村委的带领下,瓦窑沟村修路,打深井,发展一村一品更使整个村发展出现了前所唯有的新发展。 |
池堡村 |
池堡村基本情况 池堡村位于郭村镇往北2公里处,漳开线贯穿南北,是牛郎织女神话传说的发源地,赤龙池温泉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全村157户587口人,1586亩耕地,现有36名党员,7个村民小组,7个村民代表。有4个自然村,贫困户104户371人。2010年,池堡党支部以建设全县一流园林村为目标,着力改善基础设施,环境卫生提档升级,壮大养殖产业,力足打造全县最大的养鸡基地,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池堡活动场所是郭村镇党建亮点工程之一。工程建筑面积122平方米,占地面积2189平方米程,总投资19万元。活动场所选址合理,布局科学,活动场所进行了绿化配套,体育器材齐全,成为村民休闲娱乐健身的景点。“七一”受到了县委的表彰奖励,在创先争优现场会上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环境卫生方面,对村内道路两侧房屋进行了白化、亮化,刷新标语。投资30万元对村内道路进行了重新硬化,池堡村赤龙池畔投资40多万元,垫土填坑,打造了近1000平米的园林景点,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池堡村代表全县接受环境卫生检查验收,受到了广泛好评今年计划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北新建50个蔬菜大棚,其中暖棚20个,冷棚30个。挖占地40亩的鱼塘5个,每亩投资7000元计28万元,现自筹10万元缺口18万元。养鸡5万只,建成长治市北四县最大的养鸡基地。移民28户130人。 |
上湾村 |
上湾村位于县城西北部12公里,郭村镇政府东北3公里处,依山傍水、山川秀美、环境优雅、土地辽阔,名人辈出,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全村共计92户,322口人。现有耕地1011亩,退耕还林163亩。干部3人,党小组1个,党员19人,村民小组3个,村民代表9个。贫困户56户170人。 |
东坡村 |
东坡村基本概况 东坡村位于郭村镇东北部4公里处,距县城10公里,紧邻迎春水库和漳开线,三面环山,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全村114户348口人,全村总面积5162亩,其中耕地1178亩,林地面积2500亩,河流面积655亩,交通设施面积28亩,居民生活面积(宅基地)154亩。全村现有大型养猪厂1个,大杏经济林200亩,核桃经济林250亩,鱼池2个。 现有27名党员,2个党小组,3个村民小组。其中贫困党员3员,60岁党员12名,高中以上文化党员4名,女党员3名,建国前老党员1名。贫困户96户270人。 2010年,东坡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村民进行巷道硬化改造达98%,村内用电、自来水、闭路电视电话等安装达96%,通往村外的主要3条干道100%水泥化,受到了上级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2010年度,被评为市级文明村,2011年度,被被评为“省级文明建设村”、“和谐文明村”。“七一”受到了县委的表彰奖励,在创先争优现场会上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 今年计划在东坡村西面改造下湿地200亩,开挖河道800米,新建鱼塘2个,积极利用扶贫资金新建蓄水池2个,建田间桥1座,经济林改造100亩,户户通水泥路1200亩,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目前河道开挖已经顺利完工,受到村民的广泛好评。 |
端村村 |
端村位于太岳伏牛山脚下,北与元王村为邻,南与仁胜村相靠。全村总面积6700亩,其中耕地1999亩。原有4个自然村,经搬迁移民后,现在合并为端村、曹牛沟两个自然村,总人口670人。近年来,支村领导班子依据端村村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广大村民发家致富。目前,在村中成立了一个经济林合作社,种植了120亩的高产优质核桃,发展了5个养殖专业户,圈存了200多头生猪,新发展12个温室大棚,设施蔬菜专业合作社正在积极的筹备之中。玉米是端村村的重要农产品,为了更好的进行玉米种植,村里增加了农业机械化的投资,购买了4台拖拉机、6辆农用三轮车。由于端村离县城较远,为了方便村民生产生活需要,目前建立了6个商店,购买了6辆面包车。在村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端村的村民生活将更加富裕。 |
仁胜村 |
仁胜村基本概况 仁胜村位于伏牛山脚下,距离县城12公里,距离郭村镇政府3公里,具有极高的文化色彩。现全村耕地面积为2242.64亩,国土面积约为5000亩。 全村358户950口人,其中劳动力560人,共分为4个村民小组,现有党员48个,其中妇女8人。五保户7户,占总人口6.8%,低保户75户,109人,占总人口11.4%。 仁胜党支部以建设全县一流文明村为目标,着力改善基础设施,环境卫生提档升级,发展旅游产业,力足打造全县最大的旅游文化圣地,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仁胜活动场所是郭村镇党建亮点工程之一,活动场所选址合理,布局科学,活动场所进行了绿化配套,体育器材齐全,成为村民休闲娱乐健身的景点。 多次受到了郭村镇政府的表彰奖励,在2010年度,被评为“环境整治红旗村”“创先争优先进村”。 今年在仁胜村新余一代新建核桃林面积321亩,其中每亩栽核桃树33棵。现已全部完工,受到县委县政府以及广大村名的一致好评。 今年一季度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进行河道治理5400米,河道两旁栽种1200株白杨,给仁胜村环境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元王村 |
元王村基本情况 元王村位于郭村镇往北6公里处,由漳开线线贯穿南北,全村378户1470口人,2952亩耕地,现有38名党员,6个村民小组,元王村党支部以建设全县一流园林村为目标,着力改善基础设施,环境卫生提档升级,壮大种植产业,力足打造全县最大的小杂粮基地,蔬菜种植基地,在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元王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选址位于元王村东沿路,交通便利,近年来活动场所进行了绿化配套,体育器材齐全,成为村民休闲娱乐健身的景点。在创先争优现场会上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环境卫生方面,对村内道路两侧房屋进行了白化、亮化,刷新标语。加上2011年对村内道路进行了硬化,村庄面貌更是焕然一新。特别是2012年元王村新建蔬菜大棚,鱼塘,自来水的开发,元王村的发展在平稳较快的向前发展。。 |
开村村 |
沁县郭村镇开村位于县城西10公里处,紧沿省道南沁线,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全村481户1777口人,3798亩耕地。 今年以来,开村村按照省市县要求,结合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大棚,全村规划发展大棚面积2100亩,分三期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后,在解决一般农田浇灌的同时,可为大棚蔬菜解决水、电等实际问题,是贫困村发展大棚的重要依托,也是开村村实施蔬菜大棚建设的基础。必将对开村村土地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此,特申请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项目。 |
郭村村 |
郭村位于沁县城往西12公里处,镇政府所在地,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村515户,1780口人,有5个村民小组,10个党小组,61名党员。耕地面积5300亩,林地面积700亩。两委班子健全。近年来,郭村党支部、村委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十七届四中、五中会会精神,千方百计引资金、上项目、抓党建,为村民办实好事,全村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郭村支部、村委近年来,在村容村貌基础建设方面,先后投资80万元,硬化、绿化村主街道3.5公里,整治残墙断壁2000米,白花墙壁5000平方米,安装路灯35盏,植树20000株,建设了文化广场1500平方米,占地50亩的商住小区,翻修了街面油路,户户吃上自来水。购置了活动场所一所,300亩喷灌设施一套。在种植调产方面,种植优质核桃600亩,蔬菜大棚50个,每年定单种植沁州黄500亩,红高梁300亩。两委”班子为解决村民增收难、致富难问题,不断构建共富机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10年总收入5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3000元。投资万元的农田水利和南河修路两大工程正在紧张施工。近年来的工作业绩,增强了支部村委在干事创业中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为郭村的美好明天奠定了基础。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