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上海市 >>崇明区 >> 港沿镇

港沿镇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港沿镇谷歌卫星地图)


港沿镇简介

  【概 况】港沿镇位于崇明岛中部偏东,距县城30公里。东部与向化镇相邻,南接堡镇,西靠竖新镇,北部与上海警备区富民农场和海军农场连在一起。另有北沿垦区两块,面积共6000亩。著名的上海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大公所天主堂均在镇域之内。
  港沿镇行政区域面积为75.11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4528公顷。全镇居民21602户共5329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124人),有21个行政村,471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委员会。
  【经济规模】200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增加值3.63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工农业总产值7.76亿元,比上年增长3.8%。
  工业经济是港沿经济的主体,在工业持续发展的同时,港沿镇利用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抓住发展机遇,积极推进第三产业发展,近年来在旅游、房地产、建筑、交通运输、商业、金融保险、信息及邮电通讯等方面异军突起。
  【工 业】目前,全镇在册统计工业企业125家,工业门类主要是轻纺化工、玩具、服装加工、机械、精密铸造等。港沿镇将充分挖掘各种潜力,用足“大上海经济圈”这一基本优势和崇明县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配套企业及无污染的大城市转移性企业,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开拓产品市场,建立基本的产品销售网络,以科技为龙头,制定有效的人才政策,吸收高科技人才,初步形成创造性、竞争力强的产品开发生产基础。
  【农 业】港沿镇总耕地面积60000多亩。粮经比例4.5:5.5。本镇特色农业:大棚蔬菜种植、崇明水仙、鲜切花种植、蚕桑种养和畜禽养殖等。全镇蔬菜大棚2500只,其中:钢质管棚2000只。建有市级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合兴蔬菜公司,已创市级绿色蔬菜品牌——“白狗”牌芦笋。全镇鲜切花种植品种主要有:菖兰、康乃馨、扶郎、马蹄莲、菊花等等,种植面积3000多亩。本地农民在上海经营花店13家。种桑面积600多亩。崇明水仙100多亩。肉鸡、肉鸭出栏200万羽,上海“老杜鸭鸭公司”就是本镇农副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
  【投资环境】港沿镇镇区现有农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港沿镇境内水陆交通便捷,堡镇港大河南北贯通,堡镇港南码头与吴淞,宝杨路码头对渡,堡镇港北码头与启东港码头对渡;陈海公路、北沿公路、草港公路、港沿公路、合五公路贯穿全镇。.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5.4万人 75.11平方公里 310230113 202150 021 查看 港沿镇谷歌卫星地图

港沿镇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沿中社区 0 0

----

查看 沿中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鲁东村 0 0

----

查看 鲁东村谷歌卫星地图
惠中村 0 0

----

查看 惠中村谷歌卫星地图
建中村 0 0

----

查看 建中村谷歌卫星地图
富国村 0 0

----

查看 富国村谷歌卫星地图
跃马村 0 0

----

查看 跃马村谷歌卫星地图
齐成村 0 0

----

查看 齐成村谷歌卫星地图
骏马村 0 0

----

查看 骏马村谷歌卫星地图
港沿村 0 0

----

查看 港沿村谷歌卫星地图
惠军村 0 0

----

查看 惠军村谷歌卫星地图
建华村 0 0

----

查看 建华村谷歌卫星地图
梅园村 0 0

----

查看 梅园村谷歌卫星地图
园艺村 0 0

----

查看 园艺村谷歌卫星地图
合兴村 0 0

----

查看 合兴村谷歌卫星地图
同效村 0 0

----

查看 同效村谷歌卫星地图
富强村 0 0

----

查看 富强村谷歌卫星地图
富军村 0 0

----

查看 富军村谷歌卫星地图
鲁玙村 0 0

----

查看 鲁玙村谷歌卫星地图
合东村 0 0

----

查看 合东村谷歌卫星地图
齐力村 0 0

----

查看 齐力村谷歌卫星地图
漾滨村 0 0

----

查看 漾滨村谷歌卫星地图

港沿镇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城桥镇

  【概 况】 城桥镇位于崇明岛中部南沿,南濒长江南泓道,东与新河镇相望,西与庙镇为邻,北与建设镇、港西镇接壤。城桥镇是崇明第一大镇,也是县政府的所在地,是崇明县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城桥镇行政区域面积为58平方公里,总人口为91319人,其中农业人口28095人、非农业人口63224人。耕地面积2139.6公顷,人均耕地1.14亩。现有16个行政村(其中一个是渔业村),364个村民小组,23个居民委员会,685个居民小组。另外,在崇明岛北沿的黄瓜沙垦区还有二个水产养殖场,养殖面积为2100亩。
  【经济规模】 2005年,城桥镇国民生产总值5.03亿元(增加值),其中:第一产业5253万元,第二产业22151万元,第三产业22907万元。
  【工 业】 城桥镇历来是崇明县工业重镇,工业经济历经多年的调整发展,仍然是城桥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全镇范围内市、县、镇三级工业企业及民营企业有800余家。工业门类主要有仪器仪表、轻纺化工、服装加工、机械加工、家电产品、建筑材料、环保设备、橡胶制品、锻造业、医药业等。近年来,城桥镇积极推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充分利用县城的地域和人才优势,用足用好崇明县的优惠政策,制订有效的人才招聘政策,吸纳一大批高科技人才服务于企业,努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工业经济稳中有增。与此同时,城桥镇利用地域优势,抓住发展机遇,积极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着力于招商引资,并在房地产、建筑业、市政工程、交通运输、商业金融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
  【农 业】 城桥镇总耕地面积2139.6公顷,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增林、保菜、减粮”为重点,“寒优湘晴”优质水稻的种植面积达1.75万亩,占全镇水稻面积的80%。特色种养业的规模化生产进一步提高,大棚蔬菜、西甜瓜、鱼蟹混养等特色经济效益明显,特别是岛外养蟹面积已有3万多亩。近年来,“三高”农田项目和低洼田改造项目的建设,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提高了土地产出,丰产方建设起到明显示范推广和幅射作用。肉猪、禽、蛋生产基本稳定。大力发展白山羊、奶牛、皮毛兔等食草畜禽的生产。淡水养殖、近海和长江捕捞总产量和产值基本稳定。香菇、平姑等食用菌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经济效益明显上升。已建成一个200亩蔬菜基地。林业生产超额完成县下达的绿化任务。.
  

堡镇

  【概 况】堡镇位于崇明岛中东部南沿,南濒长江南泓道,东临渡港与向化镇相望,西至小竖河涨涨港与竖新镇为邻,北与港沿镇接壤,距县城23公里。是崇明县第二大镇,也是东部地区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堡镇行政区域面积为61.30平方公里,总人口为66145人,其中非农人口为25562人,人均占地面积为2.3亩/人(农业人口)。堡镇现有18个行政村,393个村民小组,14个居委会,226个居民小组。
  【经济情况】2005年,堡镇实现增加值4.12亿元,同比增12.3%,完成农业总产值2.42亿元,比上年增3.4%,工业总产值11.8亿元,比上年增34%,第三产业营销收入1.89亿元。
  工业经济是堡镇经济的主体,在工业持续发展的同时,堡镇镇区利用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抓住发展机遇,积极推进第三产业发展,近年来,堡镇镇区在旅游、房地产、建筑业、交通、运输、商业、保险金融、信息及邮电通讯等方面异军凸起。
  【工 业】堡镇历来是崇明县工业重镇,在全镇范围内,市、县、镇三级工业企业及民营企业有300余家,工业门类主要是特种橡胶业、轻纺化工、服装加工、家电产品、机械加工、建筑材料等。堡镇将充分挖掘各种条件,用足“大上海经济圈”这一基本优势和崇明县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配套企业及无污染的大城市转移性企业,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开拓产品市场,建立基本的产品销售网络。以科技为龙头,制定有效的人才政策,吸引高科技人才,初步形成创造性、竞争力强的产品开发生产基础。
  【农 业】2005年,堡镇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寒优湘睛和嘉花一号为主的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23084亩,全年粮食总产为17568吨,亩产比去年增2.7%,建立了2370亩镇村两级单季稻丰产方。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9500亩,其中茭白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全年新增林地面积1690亩,新增苗木基地1100亩。
  【投资环境】堡镇镇区现有工行、建行、农行、信用社、财政证券等金融机构。水陆交通便捷,已建有至上海(吴淞、宝杨路)的车运、客运码头,每日共18个航班,36个航次。大众汽车公司座落于堡镇码头北侧,目前辟有至县城及县东半部地区乡、镇、场的公交线路20多条。.
  

新河镇

  【概 况】 新河镇位于崇明岛中部,东西宽6.9公里,南北长8.3公里,南与宝钢隔江相望,西与建设镇及城桥镇相接,东邻竖新镇,北与长江农场接址。全镇总面积57.25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43400多亩,总人口近5万,其中非农人口7000人、农业人口42000多人,下辖17个行政村(445个村民小组)、5个居委会(41个居民小组)
  【投资环境】 新河镇是崇明岛上的老镇,也是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之一。1988年以来,镇区陆续开发建设商品房总面积13万平方米。占地400多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的上海船厂住宅区(申舟苑)即将启动。镇区白色道路四纵四横,构成了便捷的交通网络。新河镇镇区有常住人口1.1万人,全镇有二个卫生院、三所中学(其中一所完中)、二所中心小学、二所幼儿园。有华联、金叶等超市3家。文化体育中心设施完备,2003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占地13亩的新中路广场,各种健身器材齐全,是居民娱乐休闲的理想场所。
  新河镇交通便捷。岛内水陆交通枢纽——陈海公路、北沿公路及南横引河横贯全镇。新河港是岛域三大港口之一,新河车客渡码头是通往上海的主要水上通道,每天往返申崇线的车客渡及高速客轮有26个航班。
  新河港码头西侧,有5000吨级的集装箱运输码头一座。
  新河镇地域有-10米以上的深水岸线5公里,适合发展港区建设。新华钢铁公司利用岸线优势进行拆船加工,已颇具规模。上海船厂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已规划向新河岸线延伸500米,与新华钢铁公司连成一体,将形成修造船和拆船加工产业带。
  新河镇北部有整块成片、基本上没有农民住房的土地资源,适宜于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其中1.6万亩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已正式启动。整个工程投资1000万元,实现道路、排灌、防护林全面配套,农田网格成方,达到农业现代化的标准。在岛域的北部,本镇有1.3万亩八十年代围垦的水产养殖场二个。这二个养殖场位于崇明“北湖”风景区南沿,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洁净的水质与空气,交通十分便捷,投资环境得天独厚,适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休闲度假等综合性项目。.
  

庙镇

  【概 况】庙镇位于崇明岛西部,东边与港西镇相邻,由小竖河为界;南临长江;西与三星镇隔庙港大河相望;北与红星、长征两农场接壤,由北沿公路区分。镇政府所在地庙镇镇距县城11公里,是崇明西部的大镇。
  庙镇行政区域面积为95.6平方公里,耕地5353公顷,其中农田4467公顷,林地886公顷。全镇常住人口 6.0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1万人,非农业人口0.8万人,两个居民委员会,7个居民小组。农民人均耕地1.5亩,庙镇有28个行政村,703个村民小组,2.16万个农业家庭户。
  【经济规模】2005年庙镇实现社会增加值7.1亿元,与2004年同比增1.1亿元。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1.185亿元,其中农业3.185亿元,工业18亿元。财政收入4540万元。
  【工 业】工业经济是庙镇经济的主体,在全镇范围内,县、镇两级工业企业及民营企业有223家。其中集体股份制企业59家,固定资产原值5.18亿元,从业人员92万元。工业门类主要是不锈钢厨房用具、内燃机配件、棉纺织造、钢铁产品、机械加工制造等。庙镇充分挖掘和创造各种条件,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开拓产品市场,建立产品销售网络。以科技为龙头,制定有效的人才政策,吸收高科技人才,不断开发和拓展“红外线碳硫分析仪”、电磁涡流刹车等科技含量较高的新产品。
  【农 业】庙镇总耕地面积5353公顷。以发展林业经济为抓手,实施减粮调油,优化品种,发展特色的转型战略,跨出了由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调整的较大步子。目前全镇拥有林地35702亩,其中,生态林10523亩,甘橘、翠梨、桑椹等果林14726亩,苗木面积2453亩,四旁林木8000亩,全镇的森林覆盖率达 27.2% 。.
  

竖新镇

  崇明县竖新镇位于崇明岛中部,由原大新镇、竖新镇于2000年合并而成,距县城19.7公里。南濒长江,拥有深水岸线3.6公里,现上海船厂落户本镇;东邻堡镇及港沿镇;西连新河镇;北与前进农场毗邻。全镇总面积58.85平方公里,总人口44580人,其中农业人口38378人,非农居民6202人;总户数18145 户。现有行政村21个,其中垦区3个村(前卫村、前哨村、新征村),村民小组429个;居委会2个,居民小组13个。镇党委所辖党(总支)支部66个,0党员2590名。镇属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30多家,民营企业200多家。本镇曾先后荣获全国体育明星乡镇、上海市双拥模范镇、上海市二级卫生集镇、上海市六好党委和上海市文明镇等荣誉称号。.
  

向化镇

  【概 况】 向化镇位于崇明岛东部,东与中兴镇为邻,西与港沿镇、堡镇接壤,南北都与长江相临。总面积46.8平方公里,耕地2676公顷。镇辖1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30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万人。镇政府位于向化镇向中路62号。距拟建中的沪崇越江通道不足10公里,距县城35公里。
  【经济规模】 近年来,向化镇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全镇共有企业60多家,2003年实现产值4.3亿元。
  工业经济是向化经济的主体,在工业持续发展的同时,向化镇利用行业优势,抓住发展机遇,做强做大金属制品业和服装服饰业,两大行业占工业总量的60%以上,利税占80%以上。第三产业积极推进,房地产和生态农业等方面迅速发展。
  【工 业】 向化镇工业经济行业优势明显,金属制品业已初具规模,上海永冠企业生产的超市货架及超市设备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该企业已被市政府确定为一业特强企业,金属制品带钢、钢丝产品系列化。服装服饰企业全镇共有6家,产品全部出口。
  【农 业】 向化镇重点以绿色经济为主线,坚持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目前已形成了五个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五个农业经济示范区,二个市级蔬菜基地。如丕林村花菜、早茄子、早毛豆蔬菜生产基地,阜南村白扁豆生产基地,齐北村卷心菜生产基地,全镇优质水稻“寒优湘晴”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水产资源丰富,淡水养殖、海洋捕捞全年总产量为3511吨。崇明白山羊年出栏数达1.6万头,河蟹苗种产量为153吨,扣蟹数4500万只,全镇苗木基地1000多亩,柑桔种植面积7000亩。
  【投资环境】 向化镇区现有人口8000多人,地理环境优越,距东滩湿地15公里,待越江通道建成后,到市中心只需半个小时车程,到崇明第二大镇堡镇只需10多分钟。贯穿向化东西向的公路有陈海公路、北沿公路、草港公路,南北向有向化公路、六效公路。水陆交通发达,东西向有南横运河和北横运河,南北向有六效大河和渡港大河,河道内可通行200吨以内船只。六效港码头可停靠500吨船舶。水陆交通便捷。行业优势明显,已设立“一业特强”工业园区,规划占地4平方公里,金属制品和服装服饰业已成为向化镇两大优势产业。永冠经济开发区,以其优质的服务、优美的环境、优惠的条件,吸引岛内外企业注册落户,并在上海市区设有驻沪办事处。.
  

三星镇

  【概 况】 三星镇位于崇明西部,东与庙镇为界,南濒长江,西与绿华镇接壤,北与跃进农场、新海农场相邻,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20公里。全镇总面积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89公顷,有21个行政村,51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1202人,总户数16180户。
  【经济情况】 全镇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工业已形成印刷包装、金属制品、化工、纺织等支柱产业。
  近几年三星镇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积极围绕“努力扩展经作、快速发展林果、大力抓好养羊、巩固稳定鱼蟹、抓好粮油调优”等五个方面做文章,促进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特色农业产业带的形成,初步形成了崇明白山羊、柑桔经济林、出口盐渍蔬菜、西甜瓜、中药材、河蟹等六大农业特色产品基地。通过扶持典型抓示范、主攻强项打品牌,大力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健康、有序发展。目前,全镇白山羊饲养总量4.2万头,柑桔等果树面积近万亩,其它特色经济作物和猪、禽、蛋、鱼、蟹、虾等生产也有较大幅度增长。
  【投资环境】 全镇水陆交通便捷,新陈海公路、宏海公路穿越境内,镇村公路纵横交叉,通往各行政村。三星镇现有农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可为投资者提供方便的服务。通信设施完善,建有邮政、电信分局,已形成国际、国内通讯网络,1999年进入电话镇行列,并加速发展现代化通信设施建设,形成光纤传输、程控交换等先进技术为主体的功能齐全、通信便捷、安全可靠的全方位立体通讯网。
  三星镇文化、教育、卫生和体育事业比较发达。现有中学2所、小学2所、幼儿园2所、成人学校1所、卫生院2所、村卫生室21个。功能齐全的三星镇文化中心拥有影剧院、老年俱乐部、图书室、阅览室、书场、乒乓室、桌球室、棋牌室等活动阵地,还建有一定规模的绿色广场,场内有休闲、健身等活动设施。所有这些为三星镇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港沿镇

  【概 况】港沿镇位于崇明岛中部偏东,距县城30公里。东部与向化镇相邻,南接堡镇,西靠竖新镇,北部与上海警备区富民农场和海军农场连在一起。另有北沿垦区两块,面积共6000亩。著名的上海市第二社会福利院、大公所天主堂均在镇域之内。
  港沿镇行政区域面积为75.11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4528公顷。全镇居民21602户共5329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124人),有21个行政村,471个村民小组,1个居民委员会。
  【经济规模】200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增加值3.63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工农业总产值7.76亿元,比上年增长3.8%。
  工业经济是港沿经济的主体,在工业持续发展的同时,港沿镇利用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抓住发展机遇,积极推进第三产业发展,近年来在旅游、房地产、建筑、交通运输、商业、金融保险、信息及邮电通讯等方面异军突起。
  【工 业】目前,全镇在册统计工业企业125家,工业门类主要是轻纺化工、玩具、服装加工、机械、精密铸造等。港沿镇将充分挖掘各种潜力,用足“大上海经济圈”这一基本优势和崇明县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配套企业及无污染的大城市转移性企业,大力发展私营经济,开拓产品市场,建立基本的产品销售网络,以科技为龙头,制定有效的人才政策,吸收高科技人才,初步形成创造性、竞争力强的产品开发生产基础。
  【农 业】港沿镇总耕地面积60000多亩。粮经比例4.5:5.5。本镇特色农业:大棚蔬菜种植、崇明水仙、鲜切花种植、蚕桑种养和畜禽养殖等。全镇蔬菜大棚2500只,其中:钢质管棚2000只。建有市级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合兴蔬菜公司,已创市级绿色蔬菜品牌——“白狗”牌芦笋。全镇鲜切花种植品种主要有:菖兰、康乃馨、扶郎、马蹄莲、菊花等等,种植面积3000多亩。本地农民在上海经营花店13家。种桑面积600多亩。崇明水仙100多亩。肉鸡、肉鸭出栏200万羽,上海“老杜鸭鸭公司”就是本镇农副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
  【投资环境】港沿镇镇区现有农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港沿镇境内水陆交通便捷,堡镇港大河南北贯通,堡镇港南码头与吴淞,宝杨路码头对渡,堡镇港北码头与启东港码头对渡;陈海公路、北沿公路、草港公路、港沿公路、合五公路贯穿全镇。.
  

中兴镇

  【概 况】 中兴镇位于崇明岛东部,东邻陈家镇,西接向化镇,南北沿均濒长江,距县城36.6公里,距规划中沪崇越江通道出口处1.5公里。
  全镇行政区域面积45.54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0819人,其中农业人口27149人,人均占地面积为1.2亩。现有12个行政村,294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5个居民小组。
  【经济规模】 2005年,中兴镇社会增加值实现2141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实现8.3亿元(其中农业产值3.65亿元,工业产值4.65亿元)。
  近年来,中兴镇经济呈现持续、稳步、协调发展的好势头,农业经济通过调整结构稳中有升;工业经济通过扶优、扶强持续发展。同时第三产业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广福寺作为我县的旅游景点之一,为我镇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另外中兴镇广福商城、北七效蟹市场、中兴镇建材市场初具规模,对推动我镇经济繁荣,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农 业】 中兴镇可耕地面积为2329.6公顷,围绕市、县农业发展总体目标,以“三农”为根本,积极探索兴农之路。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形成种植面积1.8万亩,集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于一体的花菜生产体系,养蟹面积镇内3000亩。坚持以生态岛建设为抓手,推进林业、水系建设。2005年新增林地面积2775亩,林地覆盖面积达14303.1亩,森林覆盖率实现26%。水系建设以“水净、岸清、坡绿”为目标,积极推进。坚持以综合服务为宗旨,提高农业科技含量。2004年相继成立花菜生产合作社、花菜研发中心,提高产业化、组织化程度。2006年我们继续生态镇建设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抓主线,努力实现农业总产值3.79亿元。
  【工 业】 全镇现有工业企业100多家。工业门类主要有泵阀、棉纺、绣衣、铸造、建筑等,其中10万纱绽的棉纺企业规模为全县之首。中兴镇将通过狠抓重点企业,用足用好各种优惠政策,利用紧靠沪崇越江通道出口处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工业,积极推动工业结构升级,与此同时以科技创新为抓手,推进产品开发,增强企业后劲,形成市场竞争力,生命力强的优势产品开发、生产基地。.
  

陈家镇

  【概 况】 陈家镇位于崇明岛的最东部,距县城41.6公里,东与上海实业集团公司现代农业园区相接壤,南临长江入海口,西与中兴镇隔河相望,北与东旺实业总公司毗邻。陈家镇总面积94.9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64100亩,行政覆盖水域面积1009.6平方公里,是崇明岛最大的一个镇。全镇共有2个居委会, 21个行政村,2个水产养殖场,2个市级奶牛健康场。全镇有58200人,24628户。
  陈家镇是一个具有320多年历史的老镇,人才济济,人勤地沃,滩涂资源极为丰富,成为历代商贸重镇。陈家镇是市政府批准的试点城镇,是上海长江隧桥越江通道的登陆处,上海长江隧桥越江通道工程和陈家镇试点城镇建设已于2004年12月28日正式宣布启动,标志着陈家镇已进入了实质性的开发阶段。由于特定的规划定位、区域位置和地理优势,对相关“土地、住宅、融资、人口”等政策将予以倾斜,成为整个崇明开发的重中之重,使之很快成为国内一流的现代化集镇。
  陈家镇也是一个水洁土净空气清新的新型集镇。目前,拥有国家级文明单位1个,县级以上文明村5个,文明单位12个。镇党委曾连续二次被评为市“六好”乡镇党委。2004年镇党委被评为县“五好”乡镇。
  【经济规模】 200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6757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9429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4492万元。
  【工 业】 陈家镇拥有较为雄厚的工业基础,通过20多年的拼搏,初步形成了电磁电线、电工器材、制药机械、冶金合金、纸盒印刷、钢材编织、棉纺等行业,主要生产漆包线、系列橡塑线、编织线、接插件线、铁铬铝丝、纺织电机、药机系列、棉纺系列等产品。全镇有9家企业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工作,有3家企业通过了美国UL安全认证。上海裕生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裕生牌”电线电缆已连续五次获得市“名牌”产品称号,上海天和制药机械厂生产的“天和牌”系列制药机械产品获得市著名商标。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3%左右。.
  

绿华镇

  【概 况】 绿华镇地处崇明岛西南端, 70年代初围垦于长江滩涂,全镇辖区面积3745公顷,耕地面积1858公顷;总人口9267人,现有7个行政村,17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703户。绿华以柑桔为主的林果面积共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5%;绿华水系发达,河网纵横,全镇共有县级大河3条段,全长13公里;镇级横河23条,全长51公里;泯沟514条,全长260公里;西部建有上海规模最大的崇西水闸,东南部拥有崇明岛上最大的天然湖明珠湖。绿华经济发展迅速,2005年全镇实现社会增加值1557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8217元。
  【农 业】 近年来,绿华从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结构调整的路子,将原来发展“万亩粮田、万亩果树、万亩蔬菜”基地的思路,调整为重点发展“果树生产、蔬菜生产、蟹鱼养殖、中药材生产”四大板块;在绿化结构上实施调绿增效益,从发展常规绿化调整为重点发展特色果树经济林;从农产品结构上实施扬长扩规模,从多种经营、全面发展,调整为着力发展“果、蔬、蟹、药、畜禽”五大特色产品。通过示范基地建设、绿化带建设、田园连片区域经济建设、农产品营销经纪人队伍建设以及早冬瓜为抓手的蔬菜工程,柑桔高位嫁接为抓手的调优工程,稻田养蟹、鱼蟹混养为抓手的养殖工程,桔园养禽为抓手的畜禽工程等启动实施,农业结构调整调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农业总产值实现2个多亿元。
  【投资环境】 绿华是规划中崇海大桥的桥头堡,除区位优势比较突出外,还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是休闲旅游资源开发优势。绿华既有万亩果林园,又有瀛洲西湖“明珠湖”,更有17公里的长江观光岸线。辖区内鸟语花香、树木葱笼、桔海婆娑、风景如画,充分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都市人休闲度假的理想胜地。目前,绿华农家游(西沙风情游)已实施启动。
  二是绿色食品资源开发优势。绿华农业结构调整起步较早,已形成了果、蔬、蟹、药“四大板块”,果、蔬、蟹、药、畜禽“五大产品”的生产格局,农副产品比较丰富,可发展绿色食品加工。
  三是深水港岸线资源开发优势。绿华辖区长江岸线有17公里,其中5.7公里岸线平均水深—15米以上,据论证可兴建20万吨级的深水码头,是得天独厚的储备港。
   四是土地资源开发优势。绿华土地最大特点是属镇集体所有,便于流转,且成块成片,利用率高,开发前期费用省。.
  

港西镇

  【概 况】 港西镇位于崇明岛中部偏西,东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毗邻,南距崇明对外主要口岸——南门港3公里,西与庙镇一衣带水,北与长征、东风等国营农场接壤。陈海公路(国家一级公路)和北沿公路横贯东西,集观光、旅游、休闲一体的绿色通道——港东公路纵贯南北,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为港西镇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港西镇行政区域面积为49.39平方公里,总耕地40.26平方公里。总人口29657人。下辖行政村12个,村民小组390个。镇政府所在地:南盘效镇。
  【经济规模】200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2.85亿元,其中一产6782万元,二产13701万元,三产8240万元; 2005年财政收入4395.1万元,职工人均年收入8955元,农民人均年收入4355元。
  【工 业】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全镇共有各类企业241多家,其中民营企业207家、股份制企业28家、“三资”企业4家、国集联营企业2家。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95亿元,创利1481万元,上交税金1325万元。主要工业门类有轻纺、建材、日用五金、医药保健、机械制造、电子等行业。重点骨干企业有嘉仕久制造有限公司、阳刚电子有限公司、鸣皋五金工具有限公司、峰信纺织制品有限公司、信泰纺织制品有限公司、申港工业用布厂、金全织造厂、港东织布厂、新诚色织厂、裕丰浴保制品有限公司等。主要工业产品有:茶巾、手帕、工业用布、服装、尿布、涤棉纱线、电子元件、轻型卡车转向节、轿车后轿、旋具、丝瓜络保健用品、塑料制品等。
  【农 业】港西镇总耕地可安排面积35986亩。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特色农业得到发展。2005年全镇的粮经比例已调整为47:53。优质稻种植面积已扩展到了1.6万亩;果树种植面积1063亩,生态苗木基地和生态林建设已发展到9561亩。已引进建成了崇明苗木引试种基地、银杏、雷竹经济林示范基地、上海东平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永业花卉苗木基地、上海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仕南休闲度假基地等主体项目。
  【投资环境】港西镇南盘效集镇现有农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建有邮政、电信等分局,已形成国际国内通讯网络。.
  

建设镇

  【概况】 建设镇位于崇明县中部偏西,东邻新河镇,南连城桥镇,西靠港西镇,北与东风、长江农场及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交界,总面积 40.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855亩,2004年底总人口32483人,人均占地1.22亩,下辖行政村13个,村民小组384个,农户数13108户,农业人口28368人,劳动力17622个,全镇集体工业企业32个,其中:镇办企业17个,村办企业15个,中外合资企业3个,独资企业1个,民营企业159个,职工人数4378人,镇政府所在地下三星镇南首建星路108号。
  【经济规模】 2005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5.43亿元,财政收入4143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5088元。
  【工业】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全镇共有各类企业 294家,其中民营企业159家,股份制企业23家,“三资”企业4家,国集联营企业1家,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1.52亿元。创利1.3亿元,主要工业门类有轻纺、日用五金、医药保健、机械制造、船舶修理等行业。重点骨干企业有:上海华润大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明珠手套有限公司、上海斯米克威尔柯焊材有限公司、上海三进纺织品有限公司、上海长顺纺织有限公司、上海三生锻造有限公司、上海永泉制衣厂、上海同大染整厂、上海大东方园化纤有限公司、上海逸骁钢材预处理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针织制衣、手套、电焊条、汽车配件、丙纶丝、钢材预处理、船舶修理、手帕、塑料制品、阀门等。
  【农业】 建设镇总耕地面积 33187亩,水稻种植面积2.28万亩,其中寒优湘晴种植面积1.5万亩,是崇明县优质米生产主要区域之一。2005年全镇共实现农业产值2.07亿元,比2004年增长3%,按照“三个集中”的要求和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全镇共流转土地7000亩,以种植生态林、经济林、蔬菜为主,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针对本镇的实际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积极发展生态林业,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强常规农业的指导,稳定优质米生产基地,扩大以金瓜为主的特色经济种植,是2005年构建我镇富有特色的农业发展框架。.
  

新海镇

   新海镇于2008年8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新海镇地处崇明西北门户,是崇明西北地区的传统重镇。镇区所辖范围包括原跃进、新海、红星、长征4个市属国营农场,地域总面积105.04平方公里;全镇总户数6043户,城镇居民常住人口1.13万人,流动人口约1万人;全镇目前共设立5个居委会,分别是跃进居委会、新海一村居委会、新海二村居委会、红星居委会和长征居委会。
   新海镇的前身是新海地区社区,隶属于光明食品集团,其性质和管理模式是企业化社区准政府运行格局。多年来,新海社区以“-”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进学习型、服务性、健康型的三型社区建设,在社区全体干部职工、驻地单位和广大居民的共同努力下,逐步把新海地区打造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健康文明、和谐稳定的新型社区。
   新镇的建立,又为新海地区迎来了新一轮发展契机,根据崇明生态岛建设的总体战略规划,新海镇继续巩固三型社区创建成果,紧紧围绕生态主题,着眼于长远规划,努力打造自然生态、人文生态、社会生态高度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新镇。
  

东平镇

  东平镇区中心位置地处崇明北沿中部,与著名的崇明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根宝足球基地、北湖生态观光旅游度假区相毗邻。东平得名于东平林场,东平林场则是现在的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点。镇区所辖范围包括原市属崇明4个国营农场,即东风、长江、前进、前哨4个农场区域,地域总面积119.7平方公里。实有户籍人口一万八千多人,全部为居民,来沪人员流动人口七千多人,全镇共计人口二万五千多人。镇下辖长江新村、桂林新村、前进新村、前哨新村、东风新村、风伟新村六个居委会。镇下辖事业单位有5所,企业有2家。县驻镇事业单位共计12个,驻镇市属国营企业有光明食品集团上海长江总公司、光明米业长江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上海牛奶(集团)有限公司牛奶生产管理一部、飞乐股份上海德科电子仪表有限公司及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全镇工业企业、新经济组织100多家。
  新镇成立后,东平镇由原来的农场社区管理模式向政府一体化管理模式转变,给新镇党委政府带来一系列发展新课题。如何走出一条新镇科学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探索一套符合东平镇发展实际且具有东平发展特色的发展模式,镇党委政府经过调研和思考,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综合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崇明县生态岛建设总体战略部署,结合农场社区的特点,根据镇域现代农业产业定位对生态环境的要求,顺应居民提出的营造一个整洁、优美、安全环境的民意需求,确定了生态立镇的总思路。在这基础上,党委、政府提出了“服务、管理、发展”的工作理念。生态立镇在第一届第一次-会和人代会上得到了确定,在第一届第二次-会和人代会上,党委政府制定了《东平镇生态建设第一轮三年(2009—2011年)行动纲要》,推出了 “一个目标,五大创建”为载体的城镇发展的新举措,积极打造区域环境优美,经济布局合理,生态设施配套,文明和谐安定的新东平,全面提高区域百姓的幸福指数。
  建镇以来,通过全镇人民共同努力,先后荣获全国卫生镇、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镇、上海市文明镇、上海市健康先进社区、上海市平安示范社区、上海市安全街镇、上海市和谐建设示范街道、上海市食品安全示范街镇、上海市学习型乡镇等荣誉称号。
  

长兴镇

  【概 况】 长兴岛属江口沙洲,是上海所辖三岛中近岸岛屿之一,位于吴淞口外长江南水道。东邻横沙岛,北伴崇明岛,三岛血脉相承;西望宝钢,南眺浦东。岛呈带状,东西26.8公里,南北2~4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20°34′,北纬31°19′~26′。道光年间成陆始垦已有160年历史。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经自然淤积和人工修堤,连成一体。总人口35932人(不包括前卫农场)。下设24个自然村,其中一个为渔业村。岛属海洋性气候,日照充足,雨水调匀,受四周水体的调湿作用,夏季凉爽,冬季温和。岛上极端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比较市区降低和提升2~3度,有长江口暖舌之称。岛上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及各种作物的生长,也给人民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尤其是经国家权威部门监测,岛上土地没有受到工业和其他污染,大气和水质都保持国家一级标准,并且没有城市噪音,被专家赏为“水净”、“土净”、“气净”、“声净”的一块“宝地”,适合作为高品位的人居环境开发建设。
  长兴岛岸线总长60公里,境内面积79.79平方公里,可耕地42439亩(不含前卫农场),水域面积4.1平方公里,环岛滩涂8.5平方公里。
  经过建设和发展,二快二慢4车道的潘圆公路横贯东西,凤凰公路纵穿南北。全岛共有区级道路11条,乡村两级道路89条,环岛白色道路全线竣工,交通十分便利。长兴岛至吴淞的陆岛交通每天有23个班次轮渡航班往返,另有可容载40余辆汽车的车客渡有航班3班次。岛的南岸有深水岸线近20公里,水深域宽,水情稳定,甚少泥沙淤积,具有发展港口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南岸还建有7座水闸,闸内河道宽阔,水系完整,既可灌溉排涝,又利水上货运。
  【经济规模】 2004年,全乡实现增加值16.4亿元,比上年增长54.2%;实现工业销售产值26.5亿元,增长67.1%;实现财政收入2.3亿元,增长54.7%;固定资产投入1.4亿元;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
  【投资环境】 按照《长兴岛岛域发展规划》长兴被定位为上海重要的水资源地之一、上海六大产业基地之一国际一流的现代船舶制造业基地、上海社会和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示范地区。2003年11月,具有139年历史的江南船厂首先移址长兴岛,建厂筹备工作已开始。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总公司长兴岛造船基地开工,将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基地,长兴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性良机。.
  

新村乡

  【概 况】 新村乡位于崇明岛的西北角,距县城34公里。东与海门永隆沙、合作副业场接壤,南与长征、红星、新海三农场毗邻,西与跃进农场、江口良种场相连,北临长江北泓道,与江苏省海门市、启东市隔江相望,两岸鸡犬相闻。国家立项的重点工程,连接崇明与江苏省海门市的崇海大桥将在此建造。
  新村乡如建于一九七三年五月,这里原来是“潮来一片白茫茫,潮退一片水草荡”的盐碱荒滩,经过全乡人民30年的艰苦创业,奋力拼搏,如今水陆交通便捷,土地网格成方,绿树成荫,稻谷飘香、鱼虾满塘,是崇明岛上小有名气的鱼米之乡。全乡行政区域面积38平方公里,东西长13公里,南北宽2~3公里,耕地总面积28170亩,总人口为1174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852人,农业人口为10897人,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为2.6亩。新村乡现有6个行政村,113个村民小组。
  【经济规模】 2003年,新村乡国内生产总值9239万元,工农业总产值3.33亿元,第三产业完成250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320元,粮食总产9258吨。
  【工 业】 工业经济是本乡经济的主体,近年来坚持按照扩大总量,优化存量和提高质量的总体思路,推进结构调整,利用“一业特强”政策 优势,着力于做专做强不锈钢产业,以环洲不锈钢集团为龙头,打造新村乡经济发展的“航空母舰”,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通过结构的优化、调整,目前生产各种不锈钢器皿达800多种,远销美、欧、日本与东南亚各国。在全乡范围内有各类企业52家(其中实体型企业20家)。工业门类主要有不锈钢器皿制造、铸造、印刷、磁钢、矿烛、不锈钢冶炼,服装加工、装饰装璜等行业。
  【农 业】 新村乡土地资源十分丰富,含外圩万亩水产基地在内,人均土地有3.7亩,地处长江边,具有水洁、土净、空气清新的独特优势,有利于特色种养业的发展。全乡已形成三个“万亩”基地:1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其中30%是“寒优湘晴”品种);1万亩特色经济作物基地(其中3000亩优质西瓜,5000亩优质绿皮青毛豆);1.5万亩水产养殖基地。近几年来,全乡每年向市场提供南美洲白对虾400吨,中华绒螯蟹120吨,淡水鱼1万吨,繁荣了市场。.
  

横沙乡

  【地理位置】横沙岛是长江入海口最东端的一个岛屿,三面临江,一面临海。背靠长兴,北与崇明岛遥相呼应,南与浦东隔江相望。岛中心地理座标为东径121.5度,北纬31.4度,岛呈海螺形,总面积51.74平方公里,周围岸线总长度30.6公里,0米以上的滩涂资源20万亩,-5米以上滩涂资源67万亩,随着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的不断深入,滩涂资源将进一步扩大。横沙岛由长江泥沙冲积而成,成陆历史约200年,围垦迁居约120年。
   【自然气候】横沙岛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征,四季分明,温和湿润,空气清新,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5.4度,极端高气温33—36摄氏度,极端低气温零下2—5摄氏度,比上海市区的气温冬天高2度左右,夏天低2度左右,年平均日照2200小时左右,年总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无霜期240天左右,最0位5.9米,最低潮位-0.27米,常年风向以东北风、东南风为主。
  由于横沙岛是由长江泥沙冲积而成的河口岛屿,所以大部分土壤为沙粘质夹沙泥,结构疏松,透气性好,并富含天然矿物质养份,PH值6.5。整个岛域地质结构稳定,平均海拔2.8米,地下淡水资源丰富,水质纯净。
  全岛自然环境几乎未受污染,属上海市范围内少有的无污染区,据环保部门检测,大气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地面水一般均为1—2级,地下水质优良,素有“天净、水净、气净、声净”之誉。1992年被国务院列为我国首批13个国家旅游度假区之一。
   【交通及基础设施现状】岛内现有区级公路12条,总长43公里;乡级公路22条,总长48公里。主干交通呈田字型格局,初步形成了岛内便捷的交通网络。对外交通主要依靠吴淞至横沙码头轮渡,每天来回16个航次,航程38.9公里,单程航行一般2小时左右,高速轮1小时左右。2005年7月12日,横沙至堡镇客运航线投入试营运,航程约25公里,营运船舶为110客位高速客轮,正常航时约35分钟,目前航线暂定每天运行4个航班。
  全岛公建配套功能比较齐全,有文化服务中心一所、完全中学一所、中心小学一所、中心幼儿园一所、卫生院一所、液化气供应站三个、区水厂一座、乡水厂两座、10000门程控电话的电讯支局和邮电支局各一所。此外还有农行、信用社等金融单位,华联超市、联华超市、供销社为主的商业网点遍布全乡。.
  


港沿镇特产大全




港沿镇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