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长治 >> 沁县 >> 松村乡 >> 新庄村

新庄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新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庄村简介

  新庄村简介
  新庄村位于松村乡政府的西北方向,距乡政府大约4-5公里。新庄村北接玉皇山,东面是里峪村、康公村,南面与东倪村、青修村接壤,西面与朝仁村相邻。
  新庄村共有0员22人,人口334人。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约占5%。村中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外出务工人员约占总人口的30%-40%.新庄村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是沁州黄小米的主要产地。畜牧业以养鸡、羊、牛等传统牲畜为主,但是养殖业的规模不大,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很小。从98年开始,经过三年的建设,新庄在村西北角开辟了400亩的核桃经济林,这一收入成为增加村民收入的又一重要途径。2010年又发展尖椒50亩,多方面多举措增加农民收入。
  今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新庄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铺设了从东倪村到新庄的长1900多米的、宽3米的道路,解决了村民出行的不方便的困难,大大有利于村民的生产生活。村里接通了自来水,为村民生活、农业灌溉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为响应“中国沁州北方水城”的号召,又对村容村貌进行了改造,采取绿化、白化、亮化等措施使村里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2010年,新庄村积极响应乡党委政府号召,以乡政府总体规划为依托,在原有核桃经济林的基础上,种植优质品种核桃亩,与朝仁、康公、郜家渠、后庄、松村一起发展核桃产业带,为打造全县核桃示范乡而努力奋斗。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430201 046000 -- 查看 新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新庄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新庄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河泉村

  河泉村简介   河泉村,位于松村乡政府的西南方向,北接青修村、倪村、东南方与北头村相邻,西南方与南王村接壤。由2个自然村内河泉与外河泉组成。   全村共有68户人家,总计243口人,党员15名,其中发党员一名。总耕地面积50公项,人均纯收入1947元,以种植玉米,养殖黄牛等大型牲畜,在外打工为主要经营收入,全村有25%的在外务工员。房屋以土坯房,砖房为主。河泉村自然条件较差,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小山村。   

羌营村

  羌营村是我乡南沁线上主要行政村之一。全村111户,382口人,党员20人,耕地面积65公顷,劳力170人。党小组3个,支委成员4人,村委成员3人,属典型的丘陵山区,因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而出名。今年以来,村两委积极致力于发展特色产业,积极引导村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葆源蔬菜种植合作社牵头,在村前优势地段200多亩发展日光温室,采取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实施,使村民生活水平和生活环境不断提高。   

新庄村

  新庄村简介   新庄村位于松村乡政府的西北方向,距乡政府大约4-5公里。新庄村北接玉皇山,东面是里峪村、康公村,南面与东倪村、青修村接壤,西面与朝仁村相邻。   新庄村共有0员22人,人口334人。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约占5%。村中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外出务工人员约占总人口的30%-40%.新庄村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是沁州黄小米的主要产地。畜牧业以养鸡、羊、牛等传统牲畜为主,但是养殖业的规模不大,占家庭收入的比重很小。从98年开始,经过三年的建设,新庄在村西北角开辟了400亩的核桃经济林,这一收入成为增加村民收入的又一重要途径。2010年又发展尖椒50亩,多方面多举措增加农民收入。   今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新庄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铺设了从东倪村到新庄的长1900多米的、宽3米的道路,解决了村民出行的不方便的困难,大大有利于村民的生产生活。村里接通了自来水,为村民生活、农业灌溉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为响应“中国沁州北方水城”的号召,又对村容村貌进行了改造,采取绿化、白化、亮化等措施使村里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2010年,新庄村积极响应乡党委政府号召,以乡政府总体规划为依托,在原有核桃经济林的基础上,种植优质品种核桃亩,与朝仁、康公、郜家渠、后庄、松村一起发展核桃产业带,为打造全县核桃示范乡而努力奋斗。  

郜家渠村

  郜家渠是乡人口最少的行政村,全村56户,189口人,耕地面积31公顷。   近年来,支村委一班人以兴乡富民为己任,大力实施招商引资工程。在政策的感召下,在外打工十多年的有志青年赵永刚应邀回村办了彩砖厂。该厂刚开业就引来了不少客户,现生产的彩砖系列产品供不应求,不仅为村里转化了剩余劳动力,增加了财源,而且也成为全乡项目建设的一大亮点。   

康公村

  康公村基本情况简介   康公村位于松村乡北1公里处,全村总面积6380亩,其中,耕地面积3380亩,总人口817人,267户,党员31名,党小组5个,村民小组5个。   近年来,康公村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政府建设“北方水城、中国沁州”的号召,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于2008年积极引资上项,引进山西康禾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总投资4.5千万元,目前办公楼已竣工,酒庄大楼正在紧张建设。去年以来,支部、村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同康禾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土地流转1200余亩,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不仅有效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而且促进了农民增收,实现了公司与农户的双赢。   2009年康公村被市委、市政府列为新农村示范村,支部村委一班人在支部书记李俊峰的带领下,在乡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发挥0员先锋模范作用,塑造了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带领全村村民发家致富。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上级有关部门,康禾企业的大力支持下,认真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通过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理财,村干部筹资,党员村民监督,村民义务投工,共投资45万余元,铺修水泥路2.5公里,修建了123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600平米的文化广场。村内进行了白化、亮化、绿化,85%的村民吃上了安全自来水,用上了沼气。   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康公村党支部、村委对全村环境卫生制定了长效机制,实行公共场所和主要道路专人负责,村内道路和各户房前屋后,进行属地管理,3天一小扫,7天一大扫,半个月一检查,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   2009年度,康公支、村两委团结一致,大力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的要求,使康公村一年内有了大的改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红白理事会、妇禁会、民调会,治保会,巡逻队,实行群防群治,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使矛盾纠纷得到了及时排查调处,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一个现代文明的和谐新康公正逐步建成。   

里峪村

  里峪全村110户,379口人,耕地面积70公顷,粮食产量681吨,人均纯收入2570元,   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去年以来,支村委一班人就地改变村容村貌等基础性工作,今年更是把修通村中街道作为“重头戏”。   

硖石村

  硖石村简介   硖石村地处松牛线交通要道上,松牛线主干道贯村而过,村内交通便利,为硖石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硖石村共有0员25人,人口439人。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约占5%。村中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外出务工人员约占总人口的40%。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1925元。硖石村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全村可耕地77公顷。畜牧业以养鸡、羊、牛等传统的养殖业种类占相当大比例。去年又发展芦笋产业70多亩,并鼓励村民大搞运输业。今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硖石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村里接通了自来水,为村民生活、农业灌溉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为响应“中国沁州北方水城”的号召,又对村容村貌进行了改造,采取绿化、白化、亮化等措施使村里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硖石村两委班子共有5人,在王建良支书、主任的带领下。在松村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两委班子充分发挥0员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努力塑造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带领全村人民走向致富之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突出贡献。   

古台村

  古台村简介   松村乡古台村地处沁县松村乡北部的涅河西畔,距乡政府约10公里,东与武乡县交界,辖内山多坡广,耕地肥沃,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共一百六十多户,六百多口人。党员二十五人,耕地面积1600余亩,村两委共五人,妇女委员一人。   古台村多次被县委命名为红旗支部、先进支部,近年来,支村委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引导下,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依托地理优势,发展养殖业,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现养殖黄牛280多头,猪160多头,带动村民参与合作社,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积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种植优质核桃500亩,在08年引进优质沁州黄种植800亩,产业的发展壮大了村级经济,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8万多元对村中旧街道进行油路铺装,墙壁水泥抹面、白化,安装路灯,修缮了学校和村级组织活动室。今年又积极完善自来水入户工程,这些都为村民生活生产提供了便利。今年在县乡两级政府发展设施农业的号召下,古台村准备积极发展大棚蔬菜,力争带领村民走上特色蔬菜产业之路。   

青修村

  青修村全村157户,566口人,耕地面积113公顷,粮食产量533吨。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71元,是个古老娥村落。现存有王若飞烈士亭。青修村土地肥沃,有着产粮大村的优秀历史。近年来,在县委政府调整产业结构的指引下,全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发展农业,支村委成员更是带头致富,又成为全乡产业致富的模范农村之一。  

松村村

  松村乡松村村地处沁县东部,省道南沁线穿村而过,是进入沁县的东大门,东与武乡隔涅河相望,是松村乡政府所在地,也是全乡经济、文化的中心,同时还是县绿色科技农业园区的进驻地,全村共有542户、1789口人,党员57人,耕地面积3200亩,去年人均收入3007元。   今年以来,松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省级示范村,在县委政府“建设北方水城、打造中国沁州”战略的号召下,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支村两委干部带领全村人民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村共投资100多万元,硬化文化广场4500平方米,并安装了健身器材,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积极实施自来水入户工程,解决村民饮水问题,现正在铺设自来水管道,力争年内供水率达到95%以上。对村里主街道进行改造,方便村民出行。继续加大力度建设“东湖”公园,为村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好环境。   村里的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高粱等,此外,运输业和加工业也发展迅速,尤其是县绿色科技农业园区和潞宝集团沁州黄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入驻,给松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松村村围绕农业园区建设,创环境,搞服务,努力通过园区的发展,推动全村的的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一村一品,增加村民收入。   

南王村

  南王村辖68户,243口人,耕地50公顷。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88元。   南王村曾是县里的先进村,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支村委认清形势,团结奋进,以兴村富民为己任,想法设法帮民致富。先是修通了水泥路,随后壮大村级支柱产业,主要发展了牛、鸡、猪,实现了家家户搞养殖,人人都是带头人的梦想。   

南西沟村

  南西沟村简介   南西沟村位于松村乡南7.5公里处,自然条件较差,全村65户,192口人,党员10人,耕地面积650亩,2009年人均纯收入1500元,南西沟村自然条件较差,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小山村。   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支村委一班人没有放弃改变这一面貌,经过努力争取,修通出村公路   

王家峪村

  王家峪辖86户,302口人,耕地67公顷,去年人均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464元。   为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支村委依托村里依山的独特优势,顺应市场经济潮流和县乡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了黄牛养殖业,发展种植了高粱、苦参等产业。全村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合理改善,极大地带动了村民产业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朝仁村

  朝仁村基本情况简介   松村乡朝仁村位于距县城东北约23公里处的丘陵山区,由朝仁、东坡两个自然村组成,距松村乡政府所在地约7.5公里,东邻新庄村、西邻北西沟、南邻岭南沟、北邻后庄,羌后线穿村而过。全村180户,477口人,土地面积7000亩,其中耕地面积约1300亩,基本上全部属于旱地,人均纯收入2500元,是一个典型的贫困小山村。   全村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大豆、谷子,高粱、小杂粮等,玉米种植约占耕地总面积的80%。近几年来,朝仁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致力于调整产业结构。两委班子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整合有限的土地资源,利用村东的山坡地,发展核桃经济林1200亩,每年能为村民带来50多万元的收入,今年更是在省扶贫办的大力帮助下,投资万元,实施引水上山工程,对山上的千亩核桃进行灌溉,实现增产千克。明年,两委班子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省委袁书记的讲话精神,坚持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在省委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继续加大核桃种植面积,对核桃进行高稼接换优,提高朝仁村核桃的品质,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朝仁村核桃的知名度,力争在五年内形成万亩核桃规模,有可能的话,延伸核桃的产业链,实行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   

后庄村

  后庄村简介   后庄村位于沁县城东北20公里的松村乡境内,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小山村。   它坐落于沁县旅游景区夫子山脚下,西傍近于清嘉庆年间的佛教圣地法华寺。村庄四面山林环绕,青松四季长青,山坡山杏飘香;村边水库清水涟漪,池塘鲤鱼跳跃;村中千年古槐三株,明清建筑多处。   全村共165户,626人,其中,45%的人都在外打工。耕地面积108公顷。人民勤劳,民风淳朴,以农为主,人均年收入2086元,经济欠发达。主要种植物为玉米、高粱、谷子等,养殖以养牛、养猪等大牲畜为主。   

北西沟村

  北西沟全村110户,377口人,耕地面积95公顷,人均纯收入达2212元,。   近年来,北西沟村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带领村民寻找致富途径,办起了全县为数不多的肉牛育肥基地并把产业做大做强,大力鼓励村民发展核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岭南沟村

  岭南沟基本情况简介   岭南沟村位于松村乡西部,与北西沟村、王家峪村接壤,由岭南沟、和尚沟、邱家沟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105户,337口人,耕地面积62公顷,全村公路覆盖7.5公里,并克服重重困难,修通了与漳源交界的路段,加强了与周围兄弟乡镇的沟通。自然条件较差,长期以传统种植业为主,近的来,为改变村里的经济条件,支村委班子群策群力,利用当地自然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蔬菜大棚标准化种植,在2008年,村干部解放思想,外出学习大棚技术,回村后果断实施,在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现已发展大棚蔬菜20余座,年产量20万公斤,全村人均收入增加3000元,并带动了周围行政村的产业结构调整。   2010年,在经济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投资11万余元新建村级活动场所,巩固了基础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长街村

  长街村位于太长高速连接线路西,距离乡政府约2公里,是我县的新农村示范村,长街村由3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有中-员24名,全村共有546人,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约占6%。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经商或务工,外出务工人员约占总人口的30%。2008年人均纯收入3090元。   长街村的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全村可耕种土地932亩。部分村民种植有大棚蔬菜,其他群众另有核桃经济林作为第二产业,畜牧业以养猪、鸡等传统的养殖种类占相当大的比重,另有部分村民以养鱼等为主要经济来源。近两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以及全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下,长街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飞锰进的发展。去年,村里对河道进行了治理,为村民的灌溉提供了便利;今年,响应“中国沁州,北方水城”的号召,又对进村路段进行了拓宽改造,并装上了路灯,采取了绿化,使村容村貌得到了改观。同时,今年被乡里推荐为十佳红旗支部。   长街村“两委”班子共5人。在任保卫支书、主任的带领下,在松村乡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两委”班子充分发挥0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塑造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带领全村人民群众发家致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目前,长街村的各家各户除了有了基本的家用电器外,电脑及各类高档电器也逐步进入了农户,展现了乡村现代生活气息,特别是电脑进入农户,为广大农民享受现代文明提供了基础载体条件,为现代文明、先进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增添了乡村健康文化氛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统一规划和支持下,长街村党支部开通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为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培训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北头村

  松村乡北头村地处南沁线交通要道,由北头、侯家庄、圪垯上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218户,人口632人,总劳力210人,党员25名,党小组3个,支委成员3名,村委成员4名。总面积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00亩。境内交通便利。2012年全村总收益为33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072元。   

五科村

  五科村坐落在松村北部4公里处,全村人口526人,210户,党员24名,村委5人,支委13人,全村总土地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60亩,人均纯收入3450元。全村主要以种植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玉米、小米为主要经济作物,土地面积8116亩,耕地面积1600亩,发展沁州黄160亩。全村硬化道路15公里,街巷硬化12公里,森林绿化面积1300余亩,松柏树、刺槐林、核桃林覆盖全景。五科村是一个历史悠久,民俗淳朴、青山绿水、风景优美的小乡村。   

倪村村

  倪村属松村乡羌后线交通要道上的一个较大行政村。全村145户,545口人,耕地面积94公顷。   近年来,在支村委的带领下,倪村村修通了油路,建起了标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并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粮经比例达到了4:6   


新庄村特产大全




新庄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