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贵村简介
郭道镇伏贵村位于沁源县中部,郭道镇西北部,有一个行政村、两个自然村,耕地面积0.18万亩,食粮作物面积0.16万亩,经济作物面积0.02万亩,全村304户,1256口人,其中男劳力302人,女劳力203人。村有一座煤矿企业,是村办控股企业。企业因民经济收入达到10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
近年来,伏贵村党支部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2001年完成了3.1公里的油路村村通工程;2002年修筑护村护路大坝1500米,河道清障800米;2003年扩建硬化街道1公里,新建街心公园喷泉一处,砌圈加盖街道水渠200米,新建卫生垃圾池17处;2004年荒滩垫地250亩,加固护地大坝100米,对自来水工程进行了改造,确保了人畜饮水安全;2005年,改造中低产田83亩,新建学校操场一处。
由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绩显著,近年来,多次荣获省政“卫生单位”奖励,长治市“文明村”和“一事一议先进单位”表彰,多年荣获沁源县委“先进基层组织”奖励,荣获县委、县政府“千万元单位”和“模范村”奖励。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431101 | 046000 | -- | 查看 伏贵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郭道村 |
郭道村基本情况 一、总体情况 郭道村位于沁源县中部地区,国土面积25平方公里。农户1281户,3584口人。耕地面积3780亩,森林面积4870亩,丘陵8544亩,滩涂1216亩。2011年GDP收入为2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7000元。 二、产业基本情况 1、郭道村特色产业仍以玉米、谷子、豆类为主。玉米播种面积2000亩,年产为1500公斤;谷子播种面积500亩,年产可达200公斤;豆类作物种植面积300亩,年产达200公斤。不少农民还在责任田里规划一定数量的菜地,除自己消费外,拿到集市上去销售,借此补充市场需求,增加农民收入。这些都属郭道村的第一产业,同时也是郭道村的主导产业。2012年开始尝试种植甜玉米40余亩,开辟农业经济特色产业,打造郭道村新的特色产业, 郭道村第二产业发展也初具规模,1995年引进了山西明源焦化公司,该厂占地面积约600余亩,该厂集煤焦、余热发电、煤矸石造砖、日光集能蔬菜大棚为一体,是一项新型的工业发展链条。除此之外,还有二个水泥预制板厂,二个机砖厂。它化规模较小,但市场运营情况基本正常。 郭道村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主要借助集镇的优势,开辟了餐馆、住宿、食品加工销售、百货文化、农村产品等门市摊点,不少村民也融入第三产业大军,郭道村村民经营第三产业者,占到劳力的30%左右,第三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成为村民增长收入的主要来源。 2、郭道村基础设施近年来也不能夯实和加强。郭道村有一座规模小学和幼儿园,可容纳2000名适龄儿童和幼儿就读。自来水设施也覆盖全村,公共交通便利,有一条横贯南北的汾屯公路,同时开通了郭道村东外环和南外环公路。文化事业也兴旺发达,全村建成一个文化娱乐中心,建成四个娱乐场所,供村民休闲娱乐,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2010年还建起了关帝庙旅游场所,为弘扬古代文化,发展旅游事业辟出新径。 3、集镇化建设是十二五期间的一项主要任务,郭道村计划逐步对旧街实施改造,对前街的一些闲置的集体房屋拆倒、重建,使郭道二院、郭道村委、郭道供销社、怡锦沣大厦、光明小区单元楼连成一个整体,通过几年的努力,把郭道村的集镇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展示郭道村的新村风彩。 4、郭道村资源比较匮乏,但地理位置优越,近年来由于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劳动力的转移,从事第二产业的劳力占到劳力的30%,第三产业的占到30%。实践证明,这是增加村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今后的发展也应以产业带动人劳转移为重点。 5、郭道村城镇化率在不断的提升,就目前情况看,郭道村常住人口在8000余人,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非农业人口占到总人口的50%,省、市、县级驻村机构20余个。郭道村非农性建筑面积迅猛增长,占到建筑总面积的60%,郭道村城镇化率也达到80%。 |
伏贵村 |
伏贵村简介 郭道镇伏贵村位于沁源县中部,郭道镇西北部,有一个行政村、两个自然村,耕地面积0.18万亩,食粮作物面积0.16万亩,经济作物面积0.02万亩,全村304户,1256口人,其中男劳力302人,女劳力203人。村有一座煤矿企业,是村办控股企业。企业因民经济收入达到100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 近年来,伏贵村党支部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2001年完成了3.1公里的油路村村通工程;2002年修筑护村护路大坝1500米,河道清障800米;2003年扩建硬化街道1公里,新建街心公园喷泉一处,砌圈加盖街道水渠200米,新建卫生垃圾池17处;2004年荒滩垫地250亩,加固护地大坝100米,对自来水工程进行了改造,确保了人畜饮水安全;2005年,改造中低产田83亩,新建学校操场一处。 由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绩显著,近年来,多次荣获省政“卫生单位”奖励,长治市“文明村”和“一事一议先进单位”表彰,多年荣获沁源县委“先进基层组织”奖励,荣获县委、县政府“千万元单位”和“模范村”奖励。 |
棉上村 |
棉上村简介 郭道镇棉上村位于沁源县中部,郭道镇北部,辖三个自然村(绵上、新庄则、桥龙沟),耕地面积0.195万亩,粮食作物面积0.19万亩,经济作物0.005万亩。全村418户,1663口人,总劳力910人。近年引进通洲公司焦化分厂和煤矿各一座,集体经济总收入每年都在15万元左右,农民人均经收入达成到6800元。 近年来,棉上村支村两委成员,积极创造优良环境,引进资金项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01年至2003年完成了4公里的油路(水泥路),村村通、户户通工程。2004年河道清障1000米。荒滩的垫地100亩,加固新修大坝700米,2005年扎护村坝1200米。 由于在各项工作中都成绩显著,历年来受县镇两级“先进集体”“红旗党支部”等奖励。 |
西村村 |
西村位于沁源县郭道镇西北部,交通便利,相邻省道汾屯路。 全村总人口384人,总户数108户,党员9人。劳动力数130人,已转移劳动力85人;总耕地面积479亩;森林面积3000亩。集体年收入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00元,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劳务输出为主。 今年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审时度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美好家园建设新举措。西村村立足实际,确定了新农村建设方案:切实提高两委班子的透明度,提高农民素质。以推进调产增加收入,实现了广播电视户户通、程控电视户户通。投资8.4万多元新修一座220平米的教学楼;村内主街道硬化500米,投资4万余元;对卫生所进行了维修,投资1万余元;硬化标准化操场400平米,投资.0.8万余元。 今后,我们一定要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新、更亮的起点,给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
兴盛村 |
兴盛村简介 兴盛村位于沁源县郭道镇北部,北接东村、西村,南邻秦家庄,交通便利,相邻省道汾屯路,土地资源、自然资源十分优越。 总户数131户,全村总人口452人,党员19人。劳动力数154人;总耕地面积380亩,其中:粮食面积300亩。退耕还林1129亩;森林面积66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1800元,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依靠。 兴盛村与郭道村、伏贵村、棉上村、西村村、秦家庄村、朱鹤沟村、前兴稍村相邻。 |
秦家庄村 |
秦家庄村简介 秦家庄村座落在沁源县郭道镇北面,汾屯公路沿村而过,秦家庄村交通方便,人杰地灵,土地肥沃,是个信息灵通的好地方。 全村面积150000平方米,总人口540人。劳动力210人,转移劳动力46人,总户数142户,其中大中专以上学历的30余人,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近年来,在县镇两级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进行了烈士碑迁移,同年完成普九攻坚任务;在全县首家农网改造工程全部完工,解决了131户用电难问题;耗资50余万元完成了小流域治理工程,打造谷坊坝78米,创挖鱼鳞坑25万个,雨季造林598.9亩,封山育林1000亩,种树13万株;争取了省退耕还林工程,当年完成退耕417.9亩和还林598亩;投资30万元进行旧村改造,搬掉乱石山3万立方,解决了10户村民的建设地基;设计和实施了改河扎坝工程,总投资87.5万元,缺口资金70余万元。扎坝800米,护地坝660米,动用机械50余部,动用土石方162561立方;新造地200余亩;2005年完成了131户的城控电话和广播电视“户户通”;维修改造了142户的自来水工程,投资6万余元;改善办学条件,投资67万元新修11间二层标准化小学一所,锅炉房现已安装完毕;解决村民行路难,完成3.5公里户户通工程,安装路灯36盏。街巷硬化3500米,共投资70余万元;投资10万元修建了党建阵地;村级卫生所、老年活动中心,已进入尾声,总投资5万余元,村民参加医疗合作人数达到了100%。 |
朱鹤沟村 |
朱鹤沟村概况 一、地理位置 朱鹤沟村位于郭道镇西南方向,东与郭道村相邻,西与韩洪乡程壁村相邻,南与李元镇崔庄村相邻,北与沁河旁太岳林局、前兴稍村相邻,总面积4.7公里,距离郭道镇政府2.5公里。下设两个自然村,吴家庄与雨原村。 二、历史沿革 距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白鹤飞落在朱鹤沟村此地生存,因有石猪、石人在风神庙底喝水,晚上到河南去吃柿子,小麦走一回,在朱鹤沟村(猪圈圪洞)居住,并且村西山长着神秘古老的龙头树,有腰、有尾巴,称为龙山,东称虎山,此树是弟兄两个,朱鹤沟村为老大,程壁村山头树是0。在日本侵略时,想砍掉此树,可砍一下,总有不测,后来日本人把树上钉了不少钉子,此古树于1997年自然死亡。山坡根底下有座龙王庙,有矿泉水井,口感特别甜,无水碱,长年不断,不怕天旱,养育着朱鹤沟村人畜吃水。 朱鹤岭上有老爷庙,人们在此每年赶庙会,此路是必经之路,往县城、柏子走的老路,原是石板铺路,此路有两个好汉,因争扎石猪、石人互不相让,发生打架在此死亡。所以,路过此地,必须搬两块石头往墓上放下,不拿石头过往行人后就肚疼,不能行走。后世人而吉利象征,很有思义,得名“朱鹤沟村”。 在50—60年代,部队曾在朱鹤沟村居住,不在别村居住,里南、里北从朱鹤岭以山为界而划分。 在文革时,曾在朱鹤沟村两派发生激烈交战,号称“九.五事件”,三巷路口,此路至今仍保存四座桥。 1949年建国后,属郭道区管辖,吴家庄(自然村)至今仍存在,雨原村于1991年11月村民居住方便,重新增加自然村庄,腰子章(自然村)居住方便,都已迁居回村,现已无人畜居住。从1952—1955年朱鹤沟为联宜乡,管辖新集、前兴稍、后兴稍、朱鹤沟四村。 |
前兴稍村 |
郭道镇前兴稍村位于镇区东面,全村178户,798口人,是郭道镇在新农村建设中成绩突出的村,2007年以来被县列为重点整治村.2006年以来前兴稍村响应上级号召,积极掀起新农村建设的新热潮,新修建硬化街道3.5公里;白化亮化25361平方米,新型教学楼正在修建中,这几项总投资120余万元.前兴稍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前一片空地正在按园林化的目标治理. 因此,支部`村委经过多次研究,决定在村前修建游圆一处.占地750平方米,其中回添土5000方,75000元;绿化面积560平方米,投资12万元;硬化人行道150米.投资2万元,共计投资21.5万元.这个项目以征的镇领导的支持,我们在积极筹备.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