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池村基本情况
黄池村位于潞城市东南11千米,全村有5个居民组316户,1124口人,其中党员53人,2700亩耕地,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劳务输出、外出经商是全村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为了积极开展农廉活动,修建了农廉活动室、办公室及党风廉政;设立了民情接待室和便民服务室。同时,实行了三务公开,极大的规范了干部的从政行为和工作作风。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481002 | 046000 | -- | 查看 黄池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山后村 |
山后村简介 山后村地处潞城市东南十五公里处,与平顺县北社村相毗邻。全村耕地面积684亩,现有村级卫生室1个,共有人口87户315人,党员24名(预备党员1名),外出务工人员达到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人均纯收入3000-4000元。近年来,山后村两委班子始终坚持“-”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山后村的实际出发,村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社会事业长足进步。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把这20字方针作为山后村建设新农村的奋斗目标和必由之路,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主要包括发展新农业、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山后村在去年的“六村联创”活动中,取得了“户户通水泥路先进村”、“平安创建先进村”两颗星。村里发展新农业,就是发展新型农业,鼓励农户种植旱地西红柿,形成规模化养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还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构筑新设施,就是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明年要重新铺设自来水管道,解决村民吃水问题,还要培育新农民,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培训,推进农村科技推广和医疗卫生体系等,村里要多组织农户进行科技学习,提高农户的知识面,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纪、讲文明”的新型农民。树立新风尚,就是要加强和完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倡导新风尚。作为基层组织必须全面理解和把握国家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新”的内涵,切实做好“新”的文章。从而为村民增加收入,带领大家走上富裕之路。 |
李家村 |
李家村简介 潞城市成家川办事处李家村位于潞城市南部五公里,卢医山南边,四面环山,狭长盆地,是个一无矿藏二无资源三无企业的山村,总面积1050亩,全村共138户,540口人,党员22名,农户分三个自然庄而居,比较分散,耕种分布于山坡沟凹,主导产业主要以种植业、劳务输出为主。近年来,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改变村容村貌,力争达到“六村连创”核心内容所要求的目标,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为了改变村容村貌,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改善交通条件,重新铺设了米家至李家至西山段水泥路,户通水泥路工程达98%;为解决人畜吃水问题,实施引水工程,改善民生;为增加农民收入,努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旱地西红柿种植40亩,甜糯玉米种植450亩,优质大豆种植30亩;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四旁绿化种植树木两万余株;为丰富村民业余文化生活,设图书室、文化活动室各一个,安装健身器材四台。同时,深入开展精神文明户创建活动,党风正、民风纯,全村呈现出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 |
成家村 |
成家村简介 成家村位于潞城市东南部四公里处,全村32户,132口人。村党支部党员13名,支村两委班子5人。今年以来,成家村紧紧围绕潞城市委、市政府提出“六村联创”竞赛目标,结合成家村实际,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推进产业发展切实为民服务为重点,以环境整治为抓手,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使得成家村成为今年的六村联创二星村。在今年的六村联创工作中,我们申报了三颗星,有户户通水泥路先进村、平安创建先进村、村级管理先进村。成家村近两年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完善户户通工程,建立健全道路管护制度。今年修建进村路200米,使成家村的户户通达标率达到90%,最终摘取了09年后半年的户户通水泥路先进村的称号,不仅改善了成家村村民的出行问题也极大的改善了成家村的村容村貌。 |
米家村 |
米家村 村情概况 米家村地处潞城市东南3公里处,全村48户,161人;村党支部共有党员16名,包括大学生村干部1人。支部书记、村长实行一肩挑,支村两委干部共4人,其中有两名女干部。米家村共有耕地面积490亩,其中林地73亩、粮田365亩、经济田52亩。适龄劳动力54人,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仅3人,在外主要从事房屋装修行业。无集体企业,村民以种植业和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 近年来,支村两委认真党的相关政策,立足米家村实际,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千方百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由于米家村气候较适宜种植传统粮食,一年四季分明,大部分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使大部分农民在非播种与收获的季节,可以出去打工,因此村主导产业以种植业和劳务运输为主。劳力54人,常年在外打工人45人,主要从事的是房屋装修行业;旱地西红柿和大葱种植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项目,旱地西红柿30亩、大葱15亩;村集体收入很少,农民人均收入一般。 米家村地处山西省晋东南地区,芦医山侧麓东南,山地众多,地势起伏,不适宜大面积机械化耕作。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春夏季节干旱少雨,常年缺水,大部分村民靠井水维持生活;由于山上石头比较多,水资源匮乏,因此种树存活率比较低,对开展多种农产品的开发种植也有很大的不利影响。农林牧副渔资源中,农业、林业基础比较薄弱;畜牧业、养殖业零散、规模小,发展前景不容乐观;由于发展缓慢,副产品加工业及渔业在米家村完全没有。2012年米家村总人口161人,适龄劳动力54人,大专及其以上文化程度的仅3人,无集体企业,以种植业和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综合各项因素米家村总体呈现出以下特点:村民老龄化程度深,劳动力不足,农技人员匮乏,缺乏集体经济。 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路通、水通、电通”三通建设。截止到2011年1月米家村户通水泥路通达率100%,总长1600米。2011年12月完成水网改造工程,共更换安装老化水管1200多米,保障了全村百姓的日常饮水安全。2012年以来,米家村以成家川办事处党工委提出的建设“人文宜居的成家川”为主题,修建了农家书屋和村民体育健身活动场所,同时利用远程教育平台等集合多种资源,努力开展丰富多彩村民的文化活动,所使米家村逐步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 |
西山村 |
西山村简介 潞城市成家川办事处西山村位于潞城市东南部六公里,卢医山角下,是一个无矿藏无资源的小山村,耕地面积720亩,全村共110户,430口人,未成年110人,党员18名,劳力180人,支村委干部共四人。全村十星级文明户70户。主导产业主要以种植业、劳务输出为主。近年来,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改变村容村貌的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2009年,为改变村容村貌,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改善交通条件,铺设了水泥路1600米,完成户通水泥路95%,退耕还林95亩,农村绿化初见成效。为进一步改善工作环境和办公条件,在村大队院对办公室进行了重新布置,建立了图书馆,启用了远程教育,在潞城市及成家川办事处的领导下深入开展精神文明户创建活动,党风正、民风纯,全村呈现出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 |
神泉村 |
神泉村简介 神泉村位于潞城市东南边界,行政区域面积7.85平方公里,属成家川办事处。全村总人口1800人,486户,耕地面积4800亩,其中粮田面积4000亩,地形类属:丘陵干石山区。村支部党员83名,预备党员3名,支村两委成员8名,村民代表57名。 |
大桥村 |
大桥村村情简介 大桥村位于潞城市东南部,与平顺县接壤,全村共53户,208人,605亩耕地。 近年来,大桥村支村两委精诚团结,带领全村群众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倡导文明新风,各方面均取得了优异成绩,成为东部贫困乡镇新农村建设的典范。近年来连续被潞城市委、市政府评为“红旗村”、“新农村建设样板村”和“红旗党支部”,被长治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
台东村 |
台东村简介 成家川办事处台东村位于潞城市东南方向9公里处,紧邻天脊集团,全村280户,950口人,耕地面积2300亩,以种植业和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村集体无企业,没有经济收入,全村人均收入4300余元,共有党员36名。 |
成家川村 |
成家川村村情简介 我们成家川村位于潞城市东南四公里处,距邯长公路、铁路一公里,毗邻天脊煤化工集团公司厂区,交通便利、地理条件独特、投资环境优越,是成家川办事处较大的行政村之一。 全村共有农户505户,人口1832人,下设四个村民组,第一村民组共140户,545人,第二村民组110户,372人,第三村民组105户,361人,第四村民组150户,554人。 成家川村党总支的前身是成家川村党支部,成立于1995年,下设南片、北片、企业三个党支部,现共有党总支委员中-员82名,其中南片党支部31名,北片党支部30名,企业党支部21名。 成家川村人口众多,耕地较少,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发展第二、三产业、招商引资、发展工业园区、劳务输出来实现,主要企业包括入驻工业园区的恒力化工、大成化纤和村办企业建筑队、装卸队、运输队等,二○一○年共完成工农业生产总值2081万元。村民从事二、三产业人员758人,占总人口数的41%,占总劳动力人口的69%,其中,外出务工人员428人,工业园区75人,村办企业260人,二○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038元。 村内设有村民健身娱乐场所一处,篮球场一处,图书阅览室一个,老年活动是一个,党员活动室一个,户户通水泥路达95%以上,主街道全部实现了硬化、白化、亮化、绿化、美化,福升苑居民住宅小区正在筹建,村内其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正在进行。 |
窑上村 |
窑上村概况 成家川办事处窑上村位于潞城市东南方向七华里处,毗邻天脊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自然条件便利,经济较为发达。全村共有住户165户,村民625人,党员24人,劳动力总数330人,粮田面积1092亩。近年来,在潞城市委、市政府和成家川办事处党委的领导下,支村两委干部带领全村扎实推进“双五”战略实施、积极投身“六村联创”竞赛活动,科学规划,严格标准,加大投入,全力实施,使窑上村包括农廉工作在内的各项事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
驮坡村 |
成家川办事处驮坡村处于卢医山北,距市区1.5千米,全村260口人,其中农业人口246,耕地面积322亩,党员13人,其中女党员2人。 |
王家村 |
王家村概况 王家村位于潞城市东南3公里处,总人口445人,耕地面积889亩,其中退耕还林37亩,主导产业以农业和劳务输出为主,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00人,占劳动力的一半。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213元。村党支部下设一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7人,平均年龄45岁。 近年来,支村两委班子成员以“-”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突出产业结构调整,狠抓村容村貌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深入推进民主管理,全村呈现出文明和谐,安居乐业的喜人局面。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完成荒山造林80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化新农村,完成村中绿地500平方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新建图书室一个,藏书达到500册。 |
三井村 |
三井村位于潞城市东南方向,全村设四个村民小组,共有310户、1060人口,其中党员47名。-召开以来,三井村认真落实会议精神,围绕办事处党委的总体工作安排和部署,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履行向村民作出的各项承诺。 一、完善设施功能,村容村貌大改变。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三井村投入近二十万元对村民的居住环境进行了改善,在三井村主街道上修建了街心花园及风景大照壁,给村民的日常生活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今年三井村还投入十五余万,修建了健身场所,购置了健身器材,大大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与此同时,三井村继续抓紧户通水泥路工程的进度,全村95%的路面已完成硬化工程。投入七十万元改造了自来水管道,极大便利了村民的生产生活。 二、优化产业结构,农民生产得实惠。 三井村今年加大了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发展优质矮化核桃400余亩,涉及全村1/3的农户,通过各种扶持政策鼓励农民扩大种植规模,极大的调动了村民们的种植积极性。 三、加快园林建设,人与环境共和谐。 几年来三井村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前后投入近百万余元种植了桧柏、国槐龙爪槐、冬青、美人梅等,全面提升了绿化水平,改善了村民的人居环境,促进了自然环境的日益和谐。今年三井村也获得了省级园林村的荣誉称号。 乘着党的惠农政策东风,在办事处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三井村将锐意进取,努力拼搏,沿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向幸福美好的明天而奋进! |
东邑村 |
东邑村简介 潞城市成家川办事处东邑村位于潞城市东南部七公里,是办事处所在地。耕地面积6千余亩,全村共683户,2768口人,党员75名,八个村民小组,劳力1050人,支村委干部共九人。全村十星级文明户590户。主导产业主要以种植业、劳务输出为主。近年来,围绕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改变村容村貌的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2009年,为改变村容村貌,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改善交通条件,铺设了水泥路3700米,户通率达到98%,退耕还林400余亩,农村绿化初见成效。为进一步改善工作环境和办公条件,在村大队院建立了图书馆,2010年学校危房改造工程正在进行中,明年六月完工。现党支部启用了远程教育,在带动群众致富方面起到了良好效果。在潞城市及成家川办事处的领导下深入开展精神文明户创建活动,大力开展平安创建工作,现东邑村党风正、民风纯,全村呈现出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 |
鼎留村 |
鼎留村概况 成家川办事处鼎留村位于潞城市东南方向约15公里处,全村现在村民120户523人,耕地总面积1280亩,其中粮田面积940亩,退耕还林面积340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有柿子、花椒和苹果等,现在新增了150亩核桃树;养殖业以羊、鸡为主,全村现有养羊户8家、羊300余只,养鸡户1家,鸡500余只。 |
沟东村 |
沟东村简介 沟东村位于潞城市东南部四公里处,全村62户,220口人。村党支部党员16名,支村两委班子5人。今年以来,沟东村紧紧围绕潞城市委、市政府提出“六村联创”竞赛目标,结合沟东村实际,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推进产业发展切实为民服务为重点,以环境整治为抓手,加强领导,加大投入,使得沟东村成为今年的六村联创三星村。在今年的六村联创工作中,我们申报了三颗星,有园林绿化先进村、推进产业先进村、村级管理先进村,已通过村级管理先进村。沟东村近两年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完善户户通工程,建立健全道路管护制度。今年修建进村路500米,使成家村的户户通达标率达到100%,摘取了09年前半年的户户通水泥路先进村的称号,不仅改善了沟东村村民的出行问题也极大的改善了沟东村的村容村貌。 |
苗家村 |
苗家村简介: 成家川办事处苗家村位于潞城市东南14公里处,南与平顺县北社村搭界,北与双黄公路(黄池至黄牛蹄)毗邻,成南公路(成家川村至平顺南社村)自北向南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现有91户,总人口338人。土地总面积1300亩,其中村庄占地110亩,粮田面积635亩,党员26名,以劳务输出为主。2007年被列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推进村以来,支、村两委干部精诚团结,带领全村群众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科学发展,在发展主导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倡导文明新风等方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9年苗家村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六村联创”活动精神为工作目标,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勇夺“五星”;2010年在产业调整方面加大力度,预计在2011年达到“产业推进先进村”标准;使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
申家村 |
申家村村情简介 申家村位于潞城市成家川办事处东南13公里处,南与平顺县北社乡北社村搭界,并紧邻成南公路(潞城市成家川至平顺县南社村)。全村共有58户,人口158人,党员16名,耕地面积368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余元。 近年来,申家村党支部一班人带领村民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 一、抓党建促增收,带动经济快发展。支村两委干部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西红柿5亩,猪存栏数达到200头。外出务工人员达90人,户均1.5人。 二、修建户户通水泥路,群众生活有改善。一是投资3万余元修建户户通水泥路。 三、抓卫生重整治,村容村貌大改观。大力整治环境卫生,对全村街道墙面全部进行了白化。建垃圾填埋场一个,设垃圾箱3个,制定了环境卫生长效工作制度,并设立了一名保洁员负责全村日常卫生工作。 四、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工作。申家村积极宣传新型医疗合作政策,动员广大村民积极参与,参合率达到93%; 五、财务公开制度化,村务监督民主化。大力推行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村内村务、财务实行“四议两公开”,每年3月15日、7月15日公开两次。村内重大事务的决策由村民代表会审议表决,做到了干部清白、村民明白,增进了干群关系。 六、修建村级活动场所,改善基层办公条件,2010年3月份,申家村党支部、村委会筹资11万余元动工修建村级场所,新建活动场所面积118.54㎡历时3个月,于2010年六月底修建完工。 |
下社村 |
下社村简介 下社村位于潞城市东南约16公里处,紧邻平顺县。全村共有324户,1116人,其中主要劳力470人,分为四个村民小组。耕地总面积2574亩,包括耕地面积1967亩,退耕还林面积607亩,农业作物以种植玉米为主。全村有线电视安装率达到98%,程控电话入户率达95%,自来水普及率100%,生活饮用水合格率达到100%,生态环境良好。 下社村积极响应上级部门号召,大力开展民生工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了对卫生管理队伍建设,配备了专门的保洁人员,组织检查小组定期进行考核检查,多次高标准通过了上级领导的考核检查,为村民创造了一个舒适整洁的人居环境,也为政府赢得了荣誉。在潞城市开展的“六村联创”竞赛活动中,村两委班子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坚持完善并且保持创建“户户通水泥路先进村”和“平安创建先进村”的先进荣誉称号,积极努力创建“村级管理先进村”。 |
南村村 |
南村概况 南村位于潞城市东南13公里处,全村47户,170口人,全村共有党员10名,总耕地300余亩,退耕还林100多亩,近几年,南村村在办事处党工委及办事处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潞城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村联创”工作,在支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南村村已取得三颗星分别是:平安创建先进村、文明和谐先进村、户通水泥路先进村。 |
祥井村 |
祥井村 简介 成家川办事处祥井村位于潞城市东南16公里,全村192户,652人,其中劳力330人,总耕地面积1710亩,粮田总面积1260亩,果园50亩,退耕还林246亩。历史遗迹有北魏时期摩崖石刻。村主导产业主要以种植业和劳务输出为主,村党支部共有党员32名,支村委成员7名。 近年来,在办事处党工委和办事处的领导下,祥井村党支部、村委会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通过调结构,建设施,变环境,村中各项工作迈出了新的步伐。拓宽增收渠道,发展甜糯玉米特色种植500亩,户户通水泥路入户率达到100%,户户吃上了自来水,看上了闭路电视,村上建起文体活动中心和图书室,开通了农村信息文化网站和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建立起卫生长效机制,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改变了生态环境。基本实现了街道硬化、亮化、绿化、净化,一举改变基础设施落后和脏乱差的状况,旧貌换新颜,让人赏心悦目。 在今后的工作中,祥井村将紧紧围绕办事处工作安排,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强化责任,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逢星必争的进取精神,再上台阶再创佳绩,不断实现祥井村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
峪北村 |
峪北村坐落于潞城市东南部,距离潞城市区17公里,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村风文明的和谐之村。 古老文明的峪北村有着珍贵的文物古迹,最具有代表性的有清代“三教庙”,至今完好无损,庙中的雕梁画柱、青砖灰瓦见证着村庄的沧桑巨变,象征着村庄的辉煌。 在这片古老文明而又十分神奇的土地上,孕育着一代代英杰成长。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在这里辛勤耕耘,繁衍生息,创造了许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解放后,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峪北村村民逐步过上了好日子,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峪北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先是接通自来水,解决人畜吃水问题,重建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修建了文体活动广场,安装了数字电视,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硬化了水泥路,实现了户户通。 新一届支村两委班子成员,有决心、有信心带领全村村民,团结一致,无私奉献,奋力拼搏,努力把峪北村建设成富裕文明的小康村。 |
后峧村 |
后峧村概况 成家川办事处后峧村位于潞城市东南17公里处,全村共有33户,90口人,共有耕地面积200多亩,其中退耕还林面积70余亩,后峧村背靠荒山,资源匮乏,是典型的山庄窝铺型村庄。党支部下设1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名,支村两委成员4人。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后峧村在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善和提高。特别是2010年以来,后峧村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在办事处党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切实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继续开展了“六村联创”竞赛活动。努力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使后峧村的村容村貌、经济发展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后峧村也先后荣获潞城市“户户通水泥路先进村”、“平安创建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
郭家庄村 |
郭家庄村简介 郭家庄村位于山西省潞城市成家川办事处东南部13公里处,与平顺县交界,民风纯朴,全村共165户,576口人,总耕地面积1200亩,退耕还林270亩(生态林70亩,经济林200亩)。主导产业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玉米、谷子、小麦、果树,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9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243元。 2009年以来,以潞城市“六村联创”工作为契机,郭家庄村积极贯彻落实办事处工作要求,把“六村联创”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机地融为一体,以构建和谐郭家庄为抓手,在广大村民的积极配合下,经过近两年的艰辛努力,郭家庄村“六村联创”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户户通水泥路争先进 为实现巷巷硬化,户户通达,村容整洁的目标。在2008年已完成户户通水泥路91%的基础上,2009年郭家庄村完成户户通水泥路500米,截止目前户通水泥路达94%,同时我们建立了长效的公路养护管理制度。由党员分段看护,确保路面完好率达到98%以上。 (二)、平安创建出实效 2009年郭家庄村投资3000元配备安装了“居家卫士”新型网络技防设施,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落实各项综治工作,及时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真正把平安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三)、园林绿化打基础 2010年开春以来,在成家川办事处的具体安排指导下,郭家庄村开展了植树造林工作,村党支部带领广大的村民一起,规划、打坑、找树苗、栽树、浇水,在村主要街道栽植国槐300余棵,并做好了后期管护工作,为以后创建“园林绿化先进村”打下坚实基础。 (四)、文明和谐出实效 2010年,郭家庄村在办事处党委的领导下,为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带领全村群众奔小康。认真贯彻“-”重要思想,着重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逐步搞好农村基础建设和村环境卫生建设,大力弘扬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经济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 首先,狠抓自身建设,争当人民公仆。大事与群众商量,切实为群众谋利益; 其次,搞好综合治理,社会秩序良好; 再次,完善健身娱乐器材及场所等基础设施建设; 最后,建立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努力做到村容村貌整洁,自然环境优美。 在今后的工作中,郭家庄村将紧紧围绕办事处“六村联创”工作目标,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强化责任,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逢星必争的进取精神,再上台阶再创佳绩,努力创建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郭家庄。 |
会山底村 |
会山底村介绍 成家川办事处会山底村位于潞城市东南二十七华里处,与平顺县北社乡相毗邻,全村共160户,520口人,共有耕地面积1191亩,其中退耕还林地350余亩。会山底背靠荒山,资源匮乏,是典型的山庄窝铺型村庄。党支部下设3个党小组,共有党员30名,其中女党员10名,大学学历1名,高中学历3名,支村两委成员5人。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会山底村在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改善和提高。特别是2010年以来,会山底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在办事处党委、办事处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切实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继续开展了“六村联创”竞赛活动。努力发展新产业、改造新村庄、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使会山底村的村容村貌、经济发展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会山底村也先后荣获潞城市“户户通水泥路先进村”、“平安创建先进村”、“村级管理先进村”等荣誉称号。 一、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2010年,会山底村积极响应潞城市委、市政府号召,多方融资,迎难而上,继续深入开展了“六村联创”竞赛活动:共完成户通水泥路6.04公里,户通率将实现100%,彻底改变了群众的行路难问题;在改善人居环境,大力开展园林绿化创建工作中,共栽植红叶李、松柏树、国槐、柳树等20000余株;建成了图书阅览室1个,丰富了村民业余文化生活;建成高标准篮球场地一个,休闲健身广场一个;安装路灯31盏,方便了群众出行;投资1万元维修了村中灌溉蓄水池;加强治安防范措施,安装了技防设施“居家卫士”了,提高了村民安全指数;投资4万元,整修了村委大院;完成了进村路大坡石岸修葺工程。 二、抓党建促经济发展 “要想富、抓支部”,是会山底村支部多年的座右铭,会山底村积极发挥“一村一品”产业及村石料厂优势,推动了会山底村村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快速发展,全村人均纯收入上升到2010年的4500元,现会山底村通过招商引资500万元,引进企业,建成了日产石料1000方,年产值可达2000万元的丰益恒石料厂1个,投资500万元的祥福熔剂厂现也正在筹建之中。安置会山底村劳动力就业18人。劳务输出人员近300余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会山底村以发展旱地西红柿种植突破口,共发展种植户15户30余亩;在经济林核桃种植中,共栽植优质核桃苗1000余株,其中500余株已挂果。在壮大集体经济中,会山底村通过农民发展二、三产业,发展养兔专业户5户,养羊专业户4户,养猪专业户7户。二三产业年收入达到70万元。 如今的会山底村,道路平坦,环境整洁,房前屋后花草树木交相辉映,处处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景象。 |
河西村 |
河西村简介 成家川办事处河西村位于潞城市东南17公里,全村101户,305人,其中劳力120人,粮田总面积680亩,果园20亩。历史遗迹有明朝的三教庙。村主导产业主要以种植业和劳务输出为主,村党支部共有党员23名,支村委成员3名。 近年来,在办事处党委和办事处的领导下,河西村党支部、村委会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通过调结构,建设施,变环境,村中各项工作迈出了新的步伐。拓宽增收渠道,发展特色种植80亩,户户通水泥路入户率达到100%,户户吃上了自来水,看上了闭路电视,开通了农村信息文化网站和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建立起卫生长效机制,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改变了生态环境。自开展“六村联创”活动以来,河西村实现了街道硬化、绿化、净化,一举改变基础设施落后和脏乱差的状况,旧貌换新颜,让人赏心悦目。 一、立足实事工程,创户户通水泥路先进村 为实现巷巷硬化,户户通达,村容整洁的目标。在去年已完成户户通水泥路85%的基础上,今年河西村完成户户通水泥路780米,截止目前户通水泥路达100%,同时我们建立了长效的公路养护管理制度。由党员分段看护,确保路面完好率达到90%以上。 二、紧抓综合治理,创建平安先进村 今年我们村把落实综治工作,创建和谐河西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头戏来抓,由村干部带头,上下联动,积极倡导无暴力,无犯罪,无违法的“三无”文明户宣传,努力做到“四防”即:防拐卖、防-、防抢劫、防隐患。确保全村社会治安秩序良好,村风民风和谐稳定。 三、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创推进产业化发展先进村。 在推进工农产业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劳务输出的力度。强力实施适用技术培训,拓宽农民工的就业渠道;加强对外沟通联系,及时提供务工信息、维权、帮困等服务,积极开展为留守家庭排忧活动。全村劳务输出150余人。户均外出务工人员达1.5人。 在今后的工作中,河西村将紧紧围绕办事处“六村联创”工作目标,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强化责任,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逢星必争的进取精神,再上台阶,再创佳绩,不断实现河西村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如今的河西村,道路平坦,环境整洁,房前屋后花草树木浓妆淡抹、交相辉映,处处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景象。 |
沟北村 |
沟北村简介 沟北村位于潞城市东南15公里处,进村路与双黄线连接,交通便利。全村共有40户,146人,村党支部党员14人,支村委班子4人,耕地面积402亩,其中粮田面积337亩。 (一)调整产业结构打造优质干果经济林基地 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打造优质干果经济林基地。沟北村地处丘陵山区,沟多、坡多、旱垣地多,发展干果经济林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种植业方面,大力发展优质干果经济林种植,以循环路周围发展枣树5000株,柿树5000株,核桃2000株,苹果、桃等5000株。计划到外地引进优良品种的枣树苗,规模种植,打造干果经济林种植基地,增加农民收入。 (二)建设农家书屋丰富群众文体活动 建设农家书屋,科技兴农。沟北村建设高标准农家书屋,并配套电脑、投影仪、点唱机等设备,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沟北村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保证了村民正常的文体活动。建成了高标准600平方米文化活动广场,并安装健身器材10套,并制定了各种制度和实施细则,并且利用农闲时节,举行下象棋、羽毛球、乒乓球等活动。 (三)安装监控设备建设平安村庄 抓好技防建设,弥补人防不足。为了防止人防出现漏洞,形成无缝隙,全方位的治安防范体制,沟北村投资完善了技防建设。在全村各个主要出入口安装了35台摄像监控设施,监控视频的图像清晰顺畅的显示到村综治办的终端电视上。同时将会在村各项管理工作中当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
木瓜村 |
木瓜村简介 成家川办事处木瓜村位于办事处东部,距潞城市18公里。全村总人口105户,共378人,耕地面积800亩,其中退耕还林500亩。主导产业以劳务输出、玉米种植、旱地西红柿为主,人均纯收入3927元。村党支部下设两个党小组,共有党员25名,支村委成员4名。在潞城市委、办事处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和大力支持下木瓜村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多成绩,尤其是在关系民生的基础设施方面受到了百姓们的赞扬。同时全面落实粮食直补、家电下乡、农村低保、农村居民养老金等各项惠农政策。 |
黄池村 |
黄池村基本情况 黄池村位于潞城市东南11千米,全村有5个居民组316户,1124口人,其中党员53人,2700亩耕地,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劳务输出、外出经商是全村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为了积极开展农廉活动,修建了农廉活动室、办公室及党风廉政;设立了民情接待室和便民服务室。同时,实行了三务公开,极大的规范了干部的从政行为和工作作风。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