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庄村简介
申庄村地处潞城市最西端,全村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14亩,全村364户,总人口1409人,村上总劳力数600余人,现有400多人外出务工。全村共有党员47名。申庄村为继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立足全局,以-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一是实行党员干部分工和包挂制度。为使各项工作开展有序,责任到人,措施到位,杜绝推诿扯皮现象发生,提高工作效率,经村支委会研究决定,村委成员实行分工负责制,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次抓好政策理论学习、班子团结、转变作风三个环节。坚持每月一次党员学习。二是要求各党员按照自己分管片区,负责好自己所包片区的卫生等方面的工作。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增强村支部的凝聚力。
二、加强队伍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生力军。
现在农村生活富裕了,农忙之余,村民也开始进行一些文艺表演和学习,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村民的业余生活需求,一是村里设立了5名专兼职文艺辅导员体育辅导员。二是加强了村里的广大文艺骨干队伍建设,并成功举办了“元宵节秧歌表演”、“三八妇女节活动”“消夏晚会”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激发了大家的热情。三是每天晚上组织广大妇女在广场进行健身舞锻炼,在这个火热的夏季村民不再谈三道四,不再聚会-,而是每天晚上积极参加健身舞锻炼,既锻炼了身体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
三、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总投资200余万元,完成户通6365率达到100%。全村安装“居家卫士网”,成立了中心户长制,建立巡逻队和领导干部值班制度,实现了“居家保平安,人人成卫士”的局面。
安装路灯60盏,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通过开展评比“十星文明户”、“五好”、道德模范以及举办消夏晚会、三八妇女节趣味赛、“乒乓球比赛”等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村级文明建设。
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
申庄村紧紧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创建精神文明模范村为目标,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春节期间组织广大妇女进行闹元宵汇演比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种文艺形式,既丰富了群众节目生活,又为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开了好头;在三八节期间我们举行趣味体育比赛,有拔河、乒乓球、羽毛球、老年迪斯科等比赛,同时表彰奖励了“好婆婆、好媳妇、好女婿”等,促进了群众观念转变;五月份,我们举办庙会,邀请说书队、戏曲队来表演。五四节期间,成功举办了乒乓球比赛。七月到九月期间每晚举行消夏晚会,几百名村民参加了健身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全村人民文体生活,激发了群众健身意识。
通过以上工作的扎实开展,申庄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有力推动了全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无论是在产业发展上,还是在享受环境、生活上,村民都得到了极大的实惠。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481100 | 046000 | -- | 查看 申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柳江沟村 |
柳江沟村位于店上镇东北部,人口930人,村支委5人,党员29人,占地4.2平方公里。 近年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带领下,本着为民谋福利的原则,实事求是地解决村民的各种问题。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带领柳江沟村村民种植核桃经济林,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去年,柳江沟村投资十几万元,新修建农村文化活动广场,安装篮球架,举办各种文艺体育活动,满足农民文化需求,推进农村文化建设。2010年,柳江沟村曾获“平安和谐村”光荣称号。 今后,在镇党委、镇政府的关怀下,在支村两委的带领下,柳江沟村初步计划更新吃水管道、新修通村主干道、植树造林改善村民居住环境,为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不懈努力! |
温村村 |
温村新农村简介 温村位于店上镇西北部,和襄垣县相临。全村共295户,耕地面积1500亩,紧靠榆黄公路、太焦铁路。浊漳河依村而过,交通及其便利,周边煤炭重工业发达,为温村村营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温村是温村村镇新农村建设试点之一,根据全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结合温村村实际,近年来,我们做了以下工作:2006年下达力气多方筹资70余万元修建古庙以及庙前广场、文化活动中心的改造,给老百姓创造了一个集文化娱乐体育运动的休闲场所;2007年投资30余万元修建跃进门,在榆黄公路沿线植树一万余株,绿化工作逐步实施,水管改造、卫生整治等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开展,有效的改善了温村村老百姓的居住环境;2008年在原有的基础上总投资50余万元开通了进村路,拆迁7户开通了多年不能不能进车的主街道、十字街道和西路主干道;2009年温村村积极响应潞城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大力开展六村联创竞赛活动,本着以人为本、为民服务、为百姓谋福利的原则,在不收老百姓一分钱的情况下,两委干部知难而上想方设法筹集资金150余万元,完成户户通水泥路8500余米,户通率达到97%,后又追加投资10余万元对户通主干道沿线进行了绿化,对曹庄自然村墙体刷白,真正实现了硬化、美化、绿化;2010年为进一步推进温村村的新农村建设,新增小区20余户,投资40余万元修建小游园文化景点,并投资2万余元为村民各户门前栽植3株红叶梨,使得温村村的环境优美、景色怡人。现已顺利摘得“户户通水泥路先进村”“推进产业化先进村”“村级管理先进村”“平安创建先进村”“文明和谐先进村”五颗星。 |
新建庄村 |
新建庄村位于店上镇东南1.5公里处,西邻太焦铁路和榆黄公路,辖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全村有91户,324口人,民营企业衫源焦化有限公司,始建于2003年,现有49万吨捣鼓焦炉一座。 全村总户数为94户,总人口为324人,耕地面积为460亩,人均耕地1.4亩,人均年收入约4600元。党支部成立于1972年,现有党员17名,其中妇女党员5名,大专文化程度党员2名,高中文化程度党员3名,35岁一下年轻党员3名,张保周任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在党支部书记张保周的带领下,党支部紧紧围绕党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以“六村联创”活动为契机,认真学习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并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支部全体党员干部带领全村群众大力发展经济建设和村级建设,充分发挥了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六村联创”活动中,2009年摘取户户通水泥路先进村、园林村先进村、平安创建先进村,2010年摘取村级管理先进村和推进产业先进村,总计五颗星。 |
邱壁村 |
邱壁村简介 邱壁村位于店上镇东部丘陵地区,全村286户,总人口1070人,农村人均收入3274三千余元元,现有支委干部3人,0员28人,耕地面积2030亩。多年以来,邱壁村的干部群众克服重重困难,在上级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在92年修建了小学,97年为家家户户安上了自来水;98年修建了办公室、幼儿园;2000年搞了低压整改线路,2002年又投资60多万元修通了水泥路,2005年硬化村中主街道。改善了村容村貌。以徐国斌为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的一班人,正带领全村党员群众,逐步迈向全面的小康社会!2009年至2010年六月。以六村联创活动为契机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邱壁村村民提供了整洁、卫生的生活环境。 |
上栗村 |
上栗村位与店上镇东南部丘陵地区,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全村现有耕地(承包田)1643.9亩,人均耕地约2.98亩。全村总人口551人,总户数114户,现有农村劳动力34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农业总产值149万,村集体资产100多万,班子建设健全。 |
马江沟村 |
马江沟村隶属潞城市店上镇,全村总户数204户,总人口765人,党员19名,其中女党员1名,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468余亩。 马江沟村在支部书记吕长杰的带领下,两委班子的大力配合下大刀阔斧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村委2010年投资3余万元把全村的饮用水进行改造,现已把引水管道从赤头村养猪无场接到马江沟村村口,计划明年全村老百姓重新吃上自来水。为了改善村容村貎,计划投资7000元种树3000棵;为了增加农户收入,发展养牛户3户,养羊户8户,为马江沟村新农村建设锦上添花 |
枣臻村 |
枣臻村新农村简介 店上镇枣臻村位于店上镇东北2.5公里处,距潞城20公里,全村辖6个村民小组,698户,2438人,党员69名。枣臻村的“三通”已经实现,村内户户普及了自来水,电视,电话,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村党支部也曾多次被市、镇评为先进党支部,红旗党支部。 近几年,枣臻村在潞城市提出“六村联创”的活动中,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相继获得了六星村。其投资220余万元硬化水泥路15000米;在园林绿化方面共栽国槐、松树、刺柏、柳树、矮化核桃树、梨树、李树、枣树等各种树苗共计1万余株;在其他方面新增健身器材一套,并投资8万余元修建老年活动中心,新安装路灯60多盏,并在逢年过节增加了农民的福利待遇;同时枣臻村在中小学危房改造中,在各级政府、党委以及潞宝集团的大力支持下投资350余万元,新建一所框架式小学。并投资160余万元对学校前面的街道进行扩建、绿化,对村中危桥进行重建,河槽两边进行加固。-后,村民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参与之人即空前广泛,参与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老年活动中心常年欢声笑语,志有所乐,支村委年年组织消夏文艺晚会,并被市电视台多次录播。年年举办元宵灯展,家家户户全都尽力而为。赢得广大群众赞誉和好评的还有,代表市省参加全国农民体育运动会,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并获得“全国道德风尚奖”。为党的-建成小康目标奠定下一定的良好基础。 今后,我们深入学习努力落实党的-精神,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念自信;坚决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紧跟党中央五位一体的战略部署,变惠农、富民、强农为惠民、富村、强村并坚持科学发展观。发扬实干精神,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发扬贤惠、勤劳的优秀文化传统,以文化构建和谐以和谐促进稳定,以稳定为基础,以民意民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经济建设为抓手,依托潞宝优势,扩大闲散劳力和年青妇女的就业率,支持扩大个体运输业,改善年长者打零工的方式和环境,多渠道扩大村民收入,并对村中舞台院进行规划建设,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中梦”、“美丽中国”的实现,为实现“小康枣臻”、“美丽枣臻”而艰苦不懈的奋斗。 |
曹家沟村 |
曹家沟村情况简介 曹家沟村位于潞城市西北端,与襄垣接壤,全村212户,913人,耕地面积1000余亩。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精神,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稳妥的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抢抓机遇,超前发展,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精神文明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多次被潞城市评为“精神文明单位”“推进产业先进村”“户通水泥路先进村”“先进基层党支部”等荣誉称号,治安稳定,环境优美,生活富裕,全村的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店上乃至潞城的前列。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工作的开展。 一、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 我们村党支部、村委会一贯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始终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视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村党支部书记亚晋集团董事长曹晋国同志,为了丰富农村的文化、体育生活投资建起了农民文化体育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元旦晚会等活动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 二、全方位开展工作,构建强村富民道路 早在几年前,我们就投资安装了闭路电视,每年定期对全村的妇女、儿童、老人进行体检,每年“六一”儿童节,村里免费为学校师生制作衣服,牵头组织捐资助学活动,老年节设宴款待并发放养老金和纪念品,每年年末要向全村群众发放大米、白面、食油等生活用品。巨大的投入,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村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工作在全镇名列前茅。 三、改善化境,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曹家沟村早在2003年就做出了开发文王山旅游区的总体规划,投资150余万元,完成了文王庙的重建。随着“六村联创”工作的深入我们有陆续建设完成了庙前广场、小区广场、文化大院。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相信曹家沟村一定能够变得更加美好。 |
牛村村 |
牛村村情概况简介 一、基本情况 牛村位于店上镇东南面,现有农户145户,647人,党员27名,预备党员1名,耕地面积1400余亩,全村以农业为主要产业,2008年发展“四位一体”日光温室蔬菜大棚。2012年全村人均收入3120元。 二、近几年实事基本情况 牛村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牛村以任晚红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以规划为指导,以生产发展、村容整治为重点,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共建新农村美好家园。 全村以传统农业为基础,其中玉米、大棚菜、大葱为主要收入来源。现有大棚13架、计39亩。其中以蔬菜大棚市场前景最好。 2009年户户通水泥路以来共计投资50余万元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村级活动场所投资30余万元大大改善了阵地建设。 为继续深入和巩固牛村村的“园林绿化”建设,2010年后牛村村加大了生态绿化工作。投资12余万元对进村路、景点、街巷、庭院绿化。 环境卫生大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共计投资4万元,动用人工200人次,出动车辆20余台次,对主街道两旁的垃圾和杂物的乱堆乱放现象进行了彻底整治,整修和重设垃圾点共2个,清理垃圾15吨,动用大型铲车对垃圾填埋场清理,覆土填埋2次,白化墙体3千平方,向村民发放5万余砖铺设路两旁,对环境卫生整治合格的家庭户发放环境卫生整治合格证,为创建生态牛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努力还清历史欠账 2、继续搞好产业调整,增强蔬菜大棚效益。 3、加强文体活动,丰富村民文化活动。 |
申庄村 |
申庄村简介 申庄村地处潞城市最西端,全村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14亩,全村364户,总人口1409人,村上总劳力数600余人,现有400多人外出务工。全村共有党员47名。申庄村为继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立足全局,以-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组织保证。 一是实行党员干部分工和包挂制度。为使各项工作开展有序,责任到人,措施到位,杜绝推诿扯皮现象发生,提高工作效率,经村支委会研究决定,村委成员实行分工负责制,按照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次抓好政策理论学习、班子团结、转变作风三个环节。坚持每月一次党员学习。二是要求各党员按照自己分管片区,负责好自己所包片区的卫生等方面的工作。三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不断增强村支部的凝聚力。 二、加强队伍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生力军。 现在农村生活富裕了,农忙之余,村民也开始进行一些文艺表演和学习,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村民的业余生活需求,一是村里设立了5名专兼职文艺辅导员体育辅导员。二是加强了村里的广大文艺骨干队伍建设,并成功举办了“元宵节秧歌表演”、“三八妇女节活动”“消夏晚会”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激发了大家的热情。三是每天晚上组织广大妇女在广场进行健身舞锻炼,在这个火热的夏季村民不再谈三道四,不再聚会-,而是每天晚上积极参加健身舞锻炼,既锻炼了身体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 三、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总投资200余万元,完成户通6365率达到100%。全村安装“居家卫士网”,成立了中心户长制,建立巡逻队和领导干部值班制度,实现了“居家保平安,人人成卫士”的局面。 安装路灯60盏,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通过开展评比“十星文明户”、“五好”、道德模范以及举办消夏晚会、三八妇女节趣味赛、“乒乓球比赛”等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村级文明建设。 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 申庄村紧紧围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创建精神文明模范村为目标,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春节期间组织广大妇女进行闹元宵汇演比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种文艺形式,既丰富了群众节目生活,又为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开了好头;在三八节期间我们举行趣味体育比赛,有拔河、乒乓球、羽毛球、老年迪斯科等比赛,同时表彰奖励了“好婆婆、好媳妇、好女婿”等,促进了群众观念转变;五月份,我们举办庙会,邀请说书队、戏曲队来表演。五四节期间,成功举办了乒乓球比赛。七月到九月期间每晚举行消夏晚会,几百名村民参加了健身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全村人民文体生活,激发了群众健身意识。 通过以上工作的扎实开展,申庄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有力推动了全村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无论是在产业发展上,还是在享受环境、生活上,村民都得到了极大的实惠。 |
赤头村 |
赤头村村委概况 赤头村隶属于潞城市店上镇,其距潞城市委22公里的路程,距镇政府驻地4公里。全村人口1614余人,452户,党员41名,总耕地2776.5亩,年人均收入为4000元,全村总收入为680万元。村民大部分在附近的焦化厂工作,种植业以玉米为主。 近一年来,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郭银旗为首的支、村两委一班人带领全体村民抢抓机遇、谋求发展、执政为民,模范践行“-”,积极践诺,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六村联创”竞赛活动,创先争优,不断摸索和创新,推动了赤头村养殖业的规模化生产,大棚种植业的特色化经营,坚持以为村民群众服务为出发点,硬化水泥路工程9160米,实现了户户通,并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加大绿化工作力度,净化绿化了赤头村环境,同时结合实际,迎难而上,修建了村委综合办公楼和新小学,为百姓接通了自来水管道,使得赤头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好地推进了赤头村的新农村建设进程。 |
李家庄村 |
李家庄村简介 李家庄村位于潞城市西北部,全村231户,712人,党员34人,耕地总面积为718.48亩,年人均收入为7500元,村集体年收入约为10万元。李家庄村西有榆长公路和太焦铁路,交通十分便利,是店上镇小城镇建设的中心地带。 近年来,在上级领导及全村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李家庄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容村貌等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全村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投资10万元安装路灯40盏,建设文化活动广场和老年活动中心,铺设了引水管道,解决了村民吃水困难的问题,基本实现了“五个全覆盖”工程。 在精神文明创建中,组织广大妇女进行元宵节表演,“三八节”期间举行趣味体育比赛,“五四节”期间,举办了店上镇友谊篮球赛。“七一”举办了中国0建党文艺晚会,“十一”举行农-动会,“九九重阳节”组织老人参观毛泽东纪念馆。这些活动丰富了全村人民文体生活,激发了群众健身意识。 同时,重视文化教育,总投资150万元,建设教学楼2栋,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主体工程已全部完工,现已投入使用。 我们积极坚持科学发展观,响应上级的号召,坚定信心、振奋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奋力推进李家庄平稳较快的发展。 |
黄沙岭村 |
黄沙岭村位于潞城市店上镇西南部,与郊区接壤,和潞安矿务局石圪节矿相邻,全村共分11个村民小组,109户,319人,耕地面积182.3亩。支村委干部6人,党员30人,其中女党员3人,预备党员1人。近年来,黄沙岭村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响应潞城市委“六村联创”竞赛活动要求,在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更是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一举摘得“五星”(户户通水泥路先进村、平安创建先进村、推进产业先进村、文明和谐先进村、村级管理先进村),为村民生产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相信在支村委的带领下,在村民的一道努力下,再创黄沙岭新辉煌。 |
洪岭村 |
洪岭村简介 一基本情况: 洪岭村位于潞城市店上镇西南处,全村139户,共计542人。耕地面积906余亩,主导产业是农业。支村两委共5人,党员19名,村民代表20余人,设有1个村民小组。 二村建设情况: 1、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洪岭村支村委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目标,自行筹资10万对村上的街道进行硬化,户户通率达到96%;投资13万对广场进行修缮,安装健身器材;为使村民晚上出行方便,投资5万余元安装50余盏路灯。 2、环境卫生整治方面:为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洪岭村投资4万元用于洪岭村环境卫生的治理,使村容村貌达到有效改变。 3、文化活动方面:为丰富村民的生活,满足村民的文化需求,村委在每年的正月十五、七-庆等节日期间组织村民编排节目,并进行表演。 三未来发展规划: 1、想方设法拓宽村民增收渠道,进一步加强力度和幅度,增加村民收入。 2、对村级活动场所进行改造。 3、对广场和进村路进行绿化改造。 4、继续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 |
宋村村 |
一、基本情况 店上镇宋村位于潞城市西部,与郊区为邻,全村840户,3112口人,耕地面积4036亩。宋村支村两委7人,党员84人,村民代表49人,党小组9个。宋村主导产业是煤业,现宋村辖区内有潞安民爆公司及去年投资建设的高分子材料公司、潞矿二中、洗煤厂。宋村工业发展面临瓶颈,现支村两委积极想办法招商引资,同时利用村工矿废弃地发展种植业。 二、村建设情况 1、基础建设方面:宋村支村委在根据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为全面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自行筹集资金,对村上的小巷进行硬化。全村硬化总长12000米,约5万平方米并购置100余万块红砖,发放到村民家中,由村民自行硬化大门到道路之间,硬化面积达23600米,约8万平方米,户通率达到100%;安装更换了170余盏路灯,大大方便了群众出行;新增建2个庙前广场,并安装健身器材;投资40万元新建村南、村西两个仿古五彩门楼;投资建成了高标准的小学教学楼;投资30万元对广场周边的小学、幼儿园、村委进行了亮化。 2、卫生整治方面:为了彻底改善宋村村卫生差的状况,宋村村实行了领导责任制,制定了卫生整治各项制度,并创新性的与农户签订卫生整治协议,促使全民参与。使村中做到垃圾不落地,垃圾能当天清除,有效改善了村中的卫生状况和了人居环境。 3、文化活动方面:为了充分满足村民的文化生活,村委在每年的正月十五、三八妇女节、六一儿童节、七-庆、教师节等时间组织村民自编自导的节目进行表演。为了搞好宋村文化活动,村委出资为宋村活跃的两支文艺队伍购买衣服。 4、为民谋福强宋村 宋村村委每年中秋节和年终为村民发放大米、面、油等福利。在六一儿童节上对优秀的儿童和教师进行奖励,并在教师节对考上大学的学生发放奖金。 三、未来发展规划 宋村主导产业是煤业,但随着近年煤矿的重组兼并,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现宋村辖区内有潞安民爆公司及去年投资建设的高分子材料公司、潞矿二中、洗煤厂。宋村工业发展面临瓶颈,现支村两委积极想办法招商引资,同时利用村工矿废弃地发展种植业。今年村委计划利用上级发放核桃苗,发展核桃林种植同时发展林下种植。在村建设和为民办实事方面,宋村村委积极解决村民文化娱乐场所、积极与关停企业协商占地赔偿事宜。 |
韩村村 |
店上镇韩村位于潞城市西北部20公里处,浊漳河西岸,东临榆黄路,南接位于榆黄路沿线的东白兔村,北接位于榆黄路沿线的河拜村、店上村;西临安曹路,南接位于安曹路沿线的西白兔村、宋村,北接位于安曹路沿线的小河堡村、漳村;西北处与洪岭村毗邻。 全村总户数为176户,总人口为726人,耕地面积为1017亩,人均耕地1.1亩,人均年收入约4600元。韩村党支部现有30名党员,其中预备党员2名,现支部年轻党员、中年党员和老年党员比例各占三分之一,是一支结构合理、凝聚力强的支部。韩村原是个地上无资源,地下无矿藏的穷村。党支部书记韩俊龙同志上任后,在他的带领下,党支部班子团结一致,想办法利用韩村交通便利的优势,许以优惠的政策条件,引资招厂。现韩村有4个洗煤厂,1个铸管厂。现在集体经济年收入达60万元,这些收入都用来建设新农村基础设施,如修建现代小学,修户通水泥路等。 |
石窟村 |
石窟村简介 石窟村位于潞城市西二十公里的文王山下,浊漳河畔,东临河湃村,西接北村,南与漳村接壤,北靠文王山,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全村共有368户,1300余人,村民主要在临边各企业工作。全村共有党员62名,总耕地面积1800余亩,人均年收入7200元。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强管理、创和谐、谋发展、惠民生”的总体规划,石窟村投资56万元硬化村内水泥路1300千米、投资5万元为村里道路两旁安装路灯36盏、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进行打扫卫生、除草工作,保障环境卫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每年投资116万元为增加村民发放福利。 |
河湃村 |
河湃村基本情况 河湃村位于潞城市西北部,北有榆黄公路、太焦铁路穿越,南有浊漳河依村而过,地平水浅,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潜力无限。全村共526户,1740人,耕地面积1807亩,年人均收入9545元。全村共有党员87名,村民代表30人。村党支部成员共3名,其中党支部书记一名,副书记一名,委员一名;村委会成员共5名,书记、主任由苗海青同志一肩挑,副村长2名,委员2名。河湃村拥有煤焦、化工、煤气、石油、金属镁、商贸运输为主要产业等各类企业10余家;2012年,河湃村又发展了种植业,把河滩荒地变废为宝,种植核桃林200余亩。 |
常庄村 |
常庄村位于店上镇北,全村691户,2289人,现有耕地1430亩,2012年人均收入8500元,著名民营企业潞宝集团位于常庄村。常庄村新农村建设工作始于2007年,由清华大学设计全村规划,省第二建筑设计院做施工设计,目前已前期投入2000余万元,拆迁200余户,建成魅力园、南苑小区、府东小区、古建小区、单元楼共五个小区,全部统一配套给排水、供暖、电力、道路、绿化。建成标准体育场、村民文化广场、休闲广场、八仙湖等,村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民生活档次不断提高。2009年被山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组评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并连续两届被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省级文明村”。 2013年新年伊始,支村委确定工作目标,继续完善拆迁工程30余户,新建标准三规制幼儿园一所,新建民俗馆一座,预计投资1000余万元,由潞宝集团出资投入,现拆迁工作正在进行,已达成拆迁协议16户,拆迁款357万元。 蓝图已绘就,万马齐奔腾。永不满足的常庄人,在领头人韩长安的带领下,以-精神为指引,以党中央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为目标,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
店上村 |
店上村是店上镇政府驻地所在村,位于潞城市西北部20公里处,太焦铁路和榆黄公路跨越其境,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252户,928人,拥有耕地650.49亩。共有党员43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 近年来,店上村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始终以“-”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围绕“六村联创”,有力地推动全村各项工作的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经济建设稳步发展,村民的收入、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具体情况如下: (一)先后投入70多万元,硬化村中的大街小巷,在店上镇率先完成了“户户通水泥路”工程,解决了村民以往出行难的问题。 (二)投资30多万元,改建了旧舞台院,内设图书室、阅览室、篮球场,为村民的休闲娱乐提供了场所。 (三)今年5月份,投资三万余元安装了路灯,改变了村民“晚上出门一摸黑”的状况。 (四)店上村今年继续推进园林村建设,投入10多万元,对死树进行补植补种,建景点7个,并配套安装了健身器材,为村民健身提供了便利。 (五)村两委按照“村容整洁、村风文明”的要求,切实改善村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努力做好环境卫生及环境建设,制定了卫生制度,落实人员负责检查督促,确保卫生整洁。并于今年三月份,投资二万余元,进行卫生大整治。 (六)为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陶冶村民的情操,店上村在各个节假日节假日精心举办一些村民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比如,店上村今年举办了“店上村庆七一文艺晚会”、参加了镇里组织的“百人舞”表演等。村党支部书记崔红彪同志还自筹资金2000元,邀请河南省“法制宣传文艺队”为村民们献上了一台令人深醒的禁毒宣传文艺晚会。所有的这些活动,不仅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还大大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文明村建设的积极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店上村将抓住创先争优活动的契机,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主动争取上级支持,认真实施好每一项工程,努力推动店上村朝着更高的奋斗目标迈进。 |
北村村 |
北村简介 店上镇北村位于潞城西郊,浊漳河畔,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主导产业以焦化为主,是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开辟华北抗日根据地,总部机关第一次长期驻扎的地方。全村面积11.8平方公里,耕地2479亩,624户,2586口人。全村现有党员104人。2010年北村党支部、村委会以开展争先创优为契机,带领全体村民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有力地开创了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一、投资93万元修建风景墙1300米,主街道铺砖100万块。 二、投资75万元修建小学大门,完善小学校园二期工程。 三、投资18万元修缮文化活动场所、舞台院房舍。 四、投资12万元修建了供水站。 五、投资8万元硬化南头庄小区院内及周边道路1100平方米。 北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班子将继续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开创北村工作向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
周武村 |
周武村概况 乡村名称:店上镇周武村 地理位置:周武村位于店上镇东4公里处,属丘陵山区。 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降雨量298mm。 人口状况:全村413户,总人口1510人,其中男性763人,女性747人,劳动力916人。村里没有企业,大部分村民以种植为生。 农林牧副渔资源:全村有耕地2740亩.其中种植大葱70余亩。 所办实事: 1、村西机井的打造,解了全村100多户吃水问题。 2、2009年在四个月时间内,投资1235000元。全村共硬化7000余米,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户通率达到了100%,全村街巷都实现了水泥硬化,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3、在2010年3月底4月初发动群众全体参与了植树造林活动,共栽植杨树1000余棵,北京刺柏2000余棵,使村容村貌有了极大的改善。 4、投资4000多元修缮烈士亭。 5、投资粉刷村舞台,硬化舞台院,修复学校围墙栏杆。 今年计划: 1、想法设法偿还户通水泥路所余欠款。 2、结合周武村实际,投资安装路灯。 3、结合周武村实际,投资修建体育广场。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