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长治 >> 潞城市 >> 翟店镇 >> 小天贡村

小天贡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小天贡村谷歌卫星地图)


小天贡村简介

  小天贡村位于山西省潞城市翟店镇中部,全村112户,424人,有耕地面积800余亩。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南接长治市区,北通潞城市区,西到长治北。东有207国道贯穿南北,西有长太铁路干线,是连接省内外各大城市的重要交通要道。
  区域产业:小天贡四季温差不大,气候宜人,土地广袤,土壤肥沃,风调雨顺,适合农作物及蔬菜生长。2008年,小天贡村成功引进山东寿光小拱棚韭菜种植技术,发展反季节韭菜200余亩,2011年计划发展300亩生贵式日光大棚,打造规模化蔬菜种植园区。
  人文概况:小天贡地域平坦,山川秀美,人文历史悠久,相传牛家祖先弟兄三人,当年为了逃难,在-大槐树下分手,并将一口铁锅打破分为三份,作为日后相认信物,俗称打锅牛,小天贡村就是当年的老大流落到此,世代繁衍,成为现在的牛姓村。如今,这里的百姓热情好客,诚挚待人,人文风貌和谐安定。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481103 046000 -- 查看 小天贡村谷歌卫星地图

小天贡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小天贡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翟店村

  一、乡村名称   潞城市翟店镇翟店村   二、历史渊源   传说翟店村旧址位于邯长公路西铁锅底,连年遭受水灾。大禹治水路经翟店村时,为了治理全村河道,将翟店村整村迁到现在的邯长公路东侧,并取名翟店村。   三、地理位置   翟店村位于潞城市南5公里处,距长治市8公里,是翟店镇政府所在地。邯长公路穿村而过,南有乡村靶场路,北有翟张路,交通便利,东依山、西为川、属城郊地带。   四、气候特点   翟店属暖温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均气温9.5℃。年均降雨量500毫米,年均日照时数2480小时,年无霜期178天。发展高效设施农业条件优越。   五、基础设施   新建办公楼2层共计32间,总面积为3000平方米。村级组织经常召开支部大会、支委会、村两委会、村两委会,村名代表会议,共青团会议,妇代会,治保会,民争调节会以及专业技术培训班,远程教育播放等活动。   历年村两委班子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规划,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全村的道路全部硬化,人民精神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家家有电视,数字电视覆盖率达到93%,10%的农户已安装了空调,部分农户用上了电脑,并入了互联网,正在向电气化、数字化、信息化迈进。   六、人口状况   翟店村现有农户764户,总人口2794人。村内有小学一所,在校学生达到300人;幼儿园一个,在校生120人,解决了村里适龄儿童的上学问题,农村义务教育覆盖率达到了100%。支村两委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着力解决百姓们看病困难的问题,新建卫生所2个,村委会代缴医疗保险费用,实现了全村合作医疗免费全覆盖。翟店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也到了96%   七、组织架构   翟店村村支两委“一肩挑”,由8人组成,支部5人,村委5人,两人交叉任职。支部共有党员101人,其中青年党员40人,中老年党员60人,下设4个党小组。全村共4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40人。   建立健全了红白理事会、民兵连、妇代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组织制度及设施完善,使得翟店村的工作得以顺利有序的开展。村民自治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流程,实行村财镇管,成立了村民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做到了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八、经济收入   全村耕地4794亩,人均耕地1.48亩,主要种植玉米。翟店村地平水浅,温度适宜,有多年的蔬菜种植经验。目前已经实现农村土地流转100余亩,发展“生贵式蔬菜大棚”50架。全村总收入1400余万,其中,种植业收入500余万元,其他收入900余万(包括务工收入、经商、运输等收入),农民年纯收入5600元。   九、名胜古迹   村内现有千年大禹庙一座,是村民为了纪念大禹而修建,距今已有一千年的历史。   

郭村村

  郭村、村情简介   郭村位于潞城市西南部偏南,和长治市郊区相连接,全村占地面积430亩,土地面积1756亩,人口1458人,党员33名,其中35岁以下党员3名。   郭村村主要产业以种粮食为主,其中有一户搞种植业的,随着党和国家的政策越来越惠民,郭村村正鼓足劲头谋划各方面的发展。结合郭村村的地理情况,因地制宜,大力争取项目,使村民的生活不断改善。   

南天贡村

  南天贡村位于长治市北10公里、潞城市西南8公里处,全村共有耕地2800余亩,农民人均纯收入6242元;共有村民约2180人,其中信教群众1550人,占村民总数的75.7%,是一个典型的宗教大村。南天贡支部共有党员31名,其中有4名女党员。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其中低保对象182人,五保对象4人。   南天贡村设有一个天主教活动堂点,堂点占地700余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0余名教徒同时活动,始建于1906年,由荷兰人出资,河南林县人具体承建,共耗资400万两白银,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南天贡教堂共有神职人员2名,其中主教一名(靳道元),神父一名(韩伟琴),修女三名。全村有一个天主教会,设会长一人、副会长7人,其中有两名妇女会长。南天贡村天主教堂每个周日的上午和下午组织教徒举行宗教活动,参加活动教徒均为南天贡村教友。除此之外,每年有四个大的赞礼日,分布于一年四个季度,分别是复活节(春季)、圣神降临节(夏季)、圣母升天节(8月15日)、圣诞节(12月25日),参加这四次赞礼的教徒也为南天贡村群众。   

西天贡村

  西天贡村概况   西天贡村位于翟店镇西南方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382户,1562人,耕地面积2880亩,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多元。2011年成为全镇首个“六星村”,并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和谐村、省级卫生村、省级文明和谐村、长治市级平安村、新农村建设红旗村等30多项荣誉。   西天贡村采取以规模化种植推动为主导,大力发展“一村一品”,走以蔬菜大棚为龙头的特色种植之路。目前,西天贡村蔬菜基地面积已发展到700余亩,总数达到225架,每架大棚投入约4万元、年产量约1.5万公斤、年纯收入3万元左右。蔬菜种植由原来的黄瓜、西葫芦两个品种发展为包括西红柿、茄子、辣椒、芹菜等多个种类,年产鲜菜总量337.5万公斤,总产值达675万元。仅大棚蔬菜一项,农民人均纯收入就可增加4000元左右。西天贡支村两委认识到必须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和专业合作社桥梁纽带作用,先后成立了天宫蔬菜专业合作社,注册“振丰”特色种植蔬菜公司,逐步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和农业合作社搭桥,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积极打造标准化农业和生态农业。   近年来,支村两委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十分热心公益事业大发展。   1、公共设施日益完善。村集体投资300余万元,建成了全市首家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农民公园,在村中心修建农民休闲小广场3个,安装健身器材40多套,建起了农民图书室、老年活动室,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每年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培养了一大批掌握先进技术的新型农民,西天贡村的农民素质得到新的提高,如今村里的种植能手、养殖能手不断增多。   2、民生工程惠村民。在实施免水费、机耕费、闭路电视费的基础上,每年村集体拿出15260元为全体村民办理新型合作医疗,每月定期为60岁以上的群众发放50-60元的生活补贴,每年对考上大学的学生给予2000—2500元的补贴奖励。现如今,西天贡村集体为每户村民都接通了煤气,有的农户已开始尝试运用煤气锅炉取暖;村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到742人;这一系列惠民措施,不仅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而且还在全村倡导了一种尊老孝老、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3、村容村貌明显改善。近年来,西天贡党支部提出了绿化、美化、亮化、净化、香化的高标准“五化”目标,绿化面积5000多平方米,植树4万株,2005年在全市率先实现100%户户通和全面亮化工程,大街小巷共安装路灯107盏,环境卫生实行全天保洁,荣获“卫生红旗村”称号。   风鼓云帆航道阔,科学发展正当时。如今的西天贡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百姓生活更加富裕,村容村貌更加靓丽,社会环境更加和谐。我们相信,西天贡人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积极的姿态创造更美好的明天,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征途上实现新的更大的跨越!   

东天贡村

  潞城市翟店镇东天贡村位于207国道西,距离翟店镇2公里,紧邻长潞城际连接线。全村307户,人口1167人,耕地面积2500余亩,现有企业3家,在建1家。   东天贡村人杰地灵,气候适宜,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工业的开发。特别是还有东天贡村建于宋代的玉皇庙、明代的春秋阁、还有生长500多年的大槐树。这些都说明东天贡村民风淳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实施三三战略”,推进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村两委班子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报告精神,在翟店镇党委、翟店镇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指引下,根据东天贡村实际情况2012年做了以下工作:   一、招商引资上项目。在潞城市全市上下都在大搞招商引资的热潮下,东天贡村顺势而为,先后吸引四家高标准、大规模的企业落户东天贡村,分别是鑫垚科技种植园、鑫垚煤矿机械设备制造厂、九鼎汽车配件制造公司和永达仓储物流。这四家企业的落户为东天贡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东天贡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招商引资初见成效,群众生活也得到根本改善。   二、公共事业翻新篇。新班子上任以来,非常重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2012年春,投资20余万元翻新了村委办公楼和舞台,在村中心兴建了村民文化广场,健身器材一应俱全,群众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同年7月,开办了东天贡幼儿园,使东天贡村学龄前儿童不出村就可以享受高素质的幼儿教育。2012年度东天贡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稳步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参保率达到97%。   三、群众生活大改善。为响应省委、省政府“五个全覆盖”的号召,东天贡村在2011年的六月中旬,进行了户户通水泥路工程,基本上实现了家家户户门外通水泥路的目标,经上级部门验收合格,街巷硬化率达到100%。农村水网改造工程也顺利完工,并在2012年夏天,配合上级部门完成了数字电视的升级改造,老百姓的生活更加方便,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小天贡村

  小天贡村位于山西省潞城市翟店镇中部,全村112户,424人,有耕地面积800余亩。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南接长治市区,北通潞城市区,西到长治北。东有207国道贯穿南北,西有长太铁路干线,是连接省内外各大城市的重要交通要道。   区域产业:小天贡四季温差不大,气候宜人,土地广袤,土壤肥沃,风调雨顺,适合农作物及蔬菜生长。2008年,小天贡村成功引进山东寿光小拱棚韭菜种植技术,发展反季节韭菜200余亩,2011年计划发展300亩生贵式日光大棚,打造规模化蔬菜种植园区。   人文概况:小天贡地域平坦,山川秀美,人文历史悠久,相传牛家祖先弟兄三人,当年为了逃难,在-大槐树下分手,并将一口铁锅打破分为三份,作为日后相认信物,俗称打锅牛,小天贡村就是当年的老大流落到此,世代繁衍,成为现在的牛姓村。如今,这里的百姓热情好客,诚挚待人,人文风貌和谐安定。   

寨上村

  寨上村位于潞城市最南端,紧邻长邯公路207国道,距潞城9公里,距镇政府2公里,交通便利,人杰地灵。全村527人,劳力200.耕地1276亩,党员25人,其中女党员3人。寨上村主导产业为农业种植和出外务工.   一、以创先争优为契机,争创文明和谐   今年经上级批准新的村级活动场所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为寨上村村民的文化活动提供了文化活动场所,并且安装健身器材,周围种植名贵树木,进行景点布置,为群众休闲娱乐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解决户户通水泥路,方便群众出行   寨上村两委班子立足自身实际,积极解决村民出行难这一问题,筹资,找工程队,进料,平整道路,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施工,整洁平整的水泥路摆在了村民的家门口,户户通达到100%,同时还建立了长效道路养护管理制度,做到了专人管护,措施得力,确保路面的完好无损。   三、开展平安创建,构建和谐新农村   在平安村创建中,一是进一步引深“六合五联四统一”工作机制,积极推进治安中心户长制度,对各类矛盾纠纷做到及时有效的化解和处置,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上交”;二是安装了居家卫士,成立了巡逻队‘治保会,进一步增强了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形成了有效的社会治安防范网络。三是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和村委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形成人人参与,共创平安的农村面貌。截止目前,全村无一起刑事治安案件,没有发生一起矛盾纠纷及安全事故,没有一件-告状。   推动产业先进村上也不含糊,村领导到处奔波去找资金,引企业,让寨上村的蔬菜大棚红红火火的办理起来,当年就见到了成效,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羌城村

  羌城村简介   羌城村位于潞城市与长治市交界处,紧邻309国道和长治至潞城快速通道,土地面积8825亩,其中:居民区占地面积1500亩、耕地面积7237亩,其中园区企业及道路占地3800亩,现有耕地3437亩。全村共875户,3458人。村党支部共有99名党员,其中女党员17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22名,35岁以下的24名。   近年来,羌城村充分发挥支村两委干部特长和才能,立足农村,因地制宜,发展羌城村经济,大搞“户户通”工程建设,美化环境,创建和谐文明新村。   发挥地理优势,利用交通便利,依托309国道及城际路大力引进企业,积极主动创环境,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引进了多家科技型、环保型企业,有凯丰物流商贸有限公司、山西鑫宏诚集团交通设备制造、际安电器、东风4S店、长治市永安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山西昂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潞城市航空航天高科技产业园、潞宝集团高科技化工新材料纺织园、山西中盛汽车大世界、山西永达家电大世界以及全国最大纳米碳材料生产基地的山西华农纳米碳有限公司,这些企业的入驻,不仅能解决羌城村的剩余劳动力,同时还带动了全村运输业、服务业的发展。   全面展开水泥路“户户通”工程。羌城村村大,人口众多,集体经济薄弱,“户户通”工程是村上的一大难题,但这也是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支部书记带领着支村两委干部力排困难,全面完成了“户户通”工程。   落实措施,促进平安创建。羌城村近年来一直坚守问责制,将各种问题矛盾排查在萌芽状态,严格杜绝集体-,越级-事件的发生,出现问题时及时排查、及时汇报、及时解决。为建设平安羌城而努力。   认真抓好村民团结工作,羌城有五分之一的群众信仰天主教,团结市搞好村上工作的根本保证。羌城党支部十分重视与天主教群众之间的团结工作。他们在党员尤其是在支部成员中牢固树立“宗教无小事”的思想,加强团结,和谐发展,共同致富,共同前进。   

贾村村

  贾村位于潞城市西南方向,紧邻长邯公路207国道,距潞城9公里,距镇政府4公里,西邻长北干线公路,北靠晋水集团,交通便利。全村辖11个村民小组,有750户2804余人,有党员70名,全村总土地面积4950亩。贾村主导产业为农业种植和出外务工。   贾村文化底蕴深厚,是上党地区赛社文化、乐户文化、傩戏文化的发祥地,2006年贾村民间社火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曲六乙认为,赛社与乐户文化是黄河流域流传久远、没有断流的传统文化,它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它的艺术震撼人心,它与农民的精神生活结合的是那么紧密,它是祭祀礼仪的“活化石”,它的“复活”对研究宗教、音乐、戏剧、民俗、人类文化等多种学科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它是一个巨大的学术资源库。贾村迎神赛社是长治上党地区乃至黄河中游的山西省,赛社遗存的一个特殊典型,至今还保留着源自商周时期的社祀,云祭和傩文化的影响,由祭祀产生的乐、歌、舞、戏、剧等内容,蕴藏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戏曲文化的积淀。   

崇道村

  崇道村位于城际路西,全村共有475户,1650余人,耕地2800亩,党员65人,其中女党员12名。   过去的一年,崇道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克服资金短缺的难题,在完善基础设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项目建设、稳定几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一、基础设施方面。   1、对全村所有未铺设水泥的道路进行了硬化,全长6公里,投资10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全村户户通,保证了村民的出行畅通。   2、重新铺设排水渠2000多米,解决了村上群众雨季排水难的问题。   3、对全村的电网进行了改造,安装了路灯,亮化了街道。   4、投资50余万元,修建村委办公楼,文化活动场所。   二、改善民生方面。   为减轻农民缴费负担,村委在农村合作医疗方面为全村1650余人每人补贴50元,投资约8万余元。在农村养老保险方面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约200余人,在国家每月补贴55元的前提下,每月补贴10元,投资约2万余元。   三、服务项目建设方面。   1、华润路的建设做了大量的服务和协调,现在路基已经平整完毕。   2、华润皮带走廊建设经过史回、翟店2个乡镇,10余村,崇道村经过做大量的群众工作后,首先开工。   3、配合市园林局,高标准完成城际路通道绿化任务   四、稳定方面。崇道村在过去的一年里实现了零-。   2013年崇道村将在过去的基础上,做好以下工作:   1、对华润路和华润皮带走廊建设继续跟进,搞好协调和服务工作。   2、继续完善村上文化活动场所和村上的基础设施建设。   3、引进项目,宏昇建材公司投资农业生态观光项目,预计投资1000余万元。   4、搞好民生,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   5、继续做好稳定工作。   

南舍村

  南舍村位于潞城市西南方向翟店镇西北,于长北极壤。共有420户、1520人、8个村民小组、77名党员、4个党小组。全村总耕地面积3752亩,粮田面积3330亩。   南舍村企业情况:   华大环保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潞城市玉升养殖专业合作社   潞城市利丰生态养殖有限公司   潞城市贝贝养殖有限公司   

北舍村

  北舍村概况   北舍村位于潞城市西5公里,村内有标准等级的矿山公路连接208国道,长郸铁路的第一站,北舍火车站建在北舍村,客运、货运二便利,其交通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耕地面积3351亩,人口2185人,村内街道全部水泥硬化,村东有70余亩水塘二处碧波荡漾,鸟语花香,环境十分优美。   北舍村地平水浅,人来地灵,文化古建筑有7座。   北舍村主要单产以大田玉米为主,其次以大田旱地蔬菜为主要种植品种,全村劳力主要在驻村企业兴宝钢厂潞宝战略装车站和北舍铁路车站务工,其余劳力在周边工厂打工,村集体收入主要以驻地企业租赁为主。   内村有二个卫生所服务全村农户,新农合参保率为100%,下设5个村民小组,支部党员70名,下设四个党小组,全年人均收入为4800余元。近年来,两委班子在村基础建设下大力气,村内的硬化、亮化、白化全镇一流。   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及村内园林景点建设,努力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断推进村内的各项事业发展。   

河移村

  [河移村民委员会]heyicunminweiyuanhui   河移村地处上党盆地,位于市区西南8公里,为独立村,设1个村民小组。河移村民原属屯留县东止河村,1960年,兴修漳泽水库征用了河移村土地,全村分批迁往外地。其中:40户迁到长治市马厂公社富村,后于1967年农历二月二十五日,转迁到崇道公社北舍村西2公里处。同年4月4日正式建村时,因正处于文化革命运动-热潮时期,故定名红卫村。1988年5月18日,为彻底否定文革清除文革遗风,正时更名为河移村。地理坐标,北纬36°19′43″,东经113°07′40″,土地面积0.245(368亩)平方公里,海拔高度914.7米。现有耕地286亩,户数84户,人口287人。1967年,属崇道人民公社生产大队。1984年废人民公社,属崇道乡人民政府行政村。2000年底撤并乡镇后,属翟店镇村民委员会。   河移村,总人口315人,耕地276亩,支村两委5人,由1969年兴建漳泽水库整体移至现居住地,由于村耕地少、没企业,无集体收入,村民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   2013年,经支村两委研究做好以下几件实事:   一、河移村由于变压器容量小造成村上一直停电,现在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用电量也逐渐增大,今年计划更换大容量的变压器,为村上解决用电难的根本问题,让老百姓再也不用担心停电的问题。   二、我们村户户通实现了全覆盖,但是路的两侧卫生不整洁,河移村计划在今年要整理街道,把路的两侧铺路沿砖,然后再把两边的墙壁用涂料白化,补植补种进行绿化。   三、河移村是个移民村,在集体经济有富余的情况下,计划建东西两个跃进门,进村一个,出村一个。   另外,河移村村小道路整齐,具备争创卫生红旗村条件,但村西口紧临马厂地界,马厂在交界处囤积大量垃圾,经多次协调无果,影响创建工作,望上级领导帮助解决。   


小天贡村特产大全




小天贡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