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庄社区简介
晓庄社区位于晋城市区北侧,辖6个小区,11个居民小组,农居总户1800余户,总人口6400余人。其中:本社区户口人数和非本社区户口人数(含暂住人口)各约占百分之五十。辖区面积2.75平方公里,耕地1600亩。社区组建前,是省级小康村、文明村,市级宽裕型小康示范村。
在经济建设上,晓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集体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道路,实施了三步走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后,以煤炭资源为依托,一业带多业,滚动发展集体企业,率先跨入全市小康村行列。九十年代后,着眼市区发展第三产业。投资4000多万元,在晋城市中心地域建起了晓光大厦,经济建设进入新阶段。九十年代后期,结合晓庄靠近市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开发生态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新建了专门从事食用菌生产的柏基菌业公司。收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在社会发展上,社区两委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狠抓了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政治民主建设。在文化建设上,投资建设了文化广场、文化活动中心,配套了图书室、展厅、文娱活动室、文体健身多功能厅,老年门球场,普及了加密电视。从1984年起,连续二十七年举办农民艺术节,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被中国文联誉为农村文化的样板。成为全省首批特色文化村。在教育事业上,新修了学校、幼儿园,全部更新了教学设备,成为市级文明示范学校。在医疗卫生方面,建起了标准化专科医院,新建了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居民发放了优惠卡,每年为妇女、老人等居民进行免费体检,提高了群众防病就医水平。在人居环境上,新建了居民住宅楼,铺设了水泥公路,硬化了社区街道,实施了绿化、亮化、净化工程,社区街道常年保洁,整村绿化率达40%以上。在社会公益事业上,新建了老年公寓,为6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了养老金,为考入二本以上大学的学生发放了奖学金,为亡故居民家庭发放了抚恤金,为社区农户居民每年发放年终福利,为农户居民办理了医保,居民参合率达98%。为生活困难家庭开办了低保业务。在政治民主建设上,实行了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完善了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了民主管理体制。社会稳定和谐,居民安居乐业,连年受到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表彰。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502006 | 048000 | -- | 查看 晓庄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河东社区 |
河东社区概况 河东社区成立于2003年11月,辖区面积 0.9平方公里,现有4个居民小区,居民住宅楼16栋,住户 470 户,常住人口 2000 人,流动人口 100 人,辖区单位 1个,学校1个,有志愿者队伍2 支 20人。 社区工作人员9名,其中专职党务工者2名,社区党支部书记靳完联 男 现年51岁,于1978年参军 1981年入党, 2007年11月经过选举担任河东社区党支部书记。在任期间获《小康路上的好村官》《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社区先后被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党组织”“社区三有一化建设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河东社区现有党员17名,其中妇女党员2名、生活困难党员3名,占河东党员队伍的百分之二十。五十岁以上中老年占党员的百分之四十、学历在初中以下百分之十七,初中学历百分之五十,高中以上百分二十九。 社区在2009年自筹资金100万元左右,修建了400平方米社区办公用房,内设图书室、党员活动室,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在室外的48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内设有篮球场和乒乓球案。 河东社区地理优越,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欢迎各界人士到我社区投资、考察。 |
回军社区 |
回军社区地处晋城市区东南一公里处,占地面积5平方公里,全社区共有315户,1260人,其中农户220户,789人。有7个居民小区,居民住宅楼7栋,住户1250户。我社区现有中学、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各一所,辖区单位6个,医院1个,个体商业网点10个,中原街、东南通道,围绕着社区四周,是晋城火车站所在地。 社区工作人员队伍情况:社区工作人员14名,其中专职党务工作者5名,选聘到社区工作的大学生村官1名,社区工作者2名,居民自治小组3个,社区警务室1个。 党员队伍情况:党员总数27名,其中妇女党员3名,占党员总数的33%,重点培养对象2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 活动场地情况:社区现有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场所等场所。 我社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投资、经商的好地方。欢迎有识之士与社区共同发展。 |
圪塔社区 |
圪塔社区基本情况 圪塔社区成立于2007年元月,在撤村建居改革中成立了社区居委会。社区位于市泽州路南段、中原街以南1公里处,辖区面积约1.1平方公里。社区共有172户、657口人(其中农业人口565人,非农人口92人)。辖区内现有铭基凤凰城在建居民小区1个,现有住宅楼19栋,住户278余户,常住人口1012人,流动人口共计50余人,驻地单位2个,分别是市镇源污水处理厂及长晋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晋城收费站。现有驻地育新职业培训学校分校1个,个体商业网点4家。 |
白水社区 |
白水社区是由二00四年改制而成的,它是在原白水村村民小组、泽州县煤运公司、晋焦煤站、长晋路、市回收公司、华夏小区、泽州县林产品公司、食品公司、绿电小区、协和医院组建而成。它北至中原街,南至疙瘩社区,东至白水河,西至金时路,总占地1.3平方公里,总人口31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720人。辖区共有居民小组15个,民营企业5个。目前社区经济纯收入260万元。在社区党支部、居委会的直接领导下,积极开展“争先创优”,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同时,积极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社区经济,增加居民的收入,保持社区的安全稳定,提升居民的生活品位,狠下功夫,下大工夫,为早日达到文明社区、环境优美社区、经济发达社区标准而努力。 |
下辇社区 |
下辇社区简介 下辇社区地处晋城市腹地,距市委、市政府仅200米,东至平坦笔直的太行路,西至绿树成荫、美丽宽阔的泽州路,南至通往祖国各地火车站的迎宾街,北至美丽壮观的凤台街,面积0.8平方公里,于2003年12月改制后成立的,社区共有驻地单位36个,常住居民2200余户,6061口人,下辇村是我社区其中的一个单位,下辇村现有居民260余户,1086口人。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具有优越的发展环境。 社区自2003年改制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办事处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以-理论、“-”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构建文明和谐社区为目标,为社区协调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组织建设方面 抓好党组织建设,是一个重要环节,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组织的“一课三会”制度,坚持远程教育的学习和培训,建立建全党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党的节日“七一”之际,社区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认真学习党的知识,并进行党课和传统教育,进一步加强学习,强化学习,形成了学习型党支部,提高了党员干部学习的自觉性,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增强了党性观念,增强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建立了一个团结战斗的领导班子。 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治保、民调、民兵、团、妇会等各职能组织作用,认真做好社区的管理、服务、教育等项工作。坚持以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做到想居民所想,帮居民所需,济居民之贫,为社区发展,经济繁荣,使社区各项工作走向现代化管理模式,取信于民,成为居民满意的工程。 二、经济建设方面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跟市场发展的新形势,把握经济导向,发展壮大社区经济,先后兴建了金辇大酒店、金辇休闲楼、金辇超市、金辇预制厂、金辇时代广场,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 三、社区文化方面 发展先进文化,实施文化进社区的战略,我们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投资40万元修建了文化活动广场,创办了文明市民学校、健康教育学校、法制夜校等,兴建了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组建了一支女子管乐队、文艺业余宣传队,以文明市民学校为载体,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对居民进行法制、道德和环保教育,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提高居民的整体素质,极大的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环境卫生方面 成立了社区环境卫生领导组,建立健全环境卫生各项管理制度,组建了一支清扫队伍,每天对社区的大街小巷进行清扫,全天保洁。分工包片,责任明确,责任到人。 五、社会保障方面 完善社救助体系,是民政福利事业的具体要求,我们严格把握低保政策,按政策办事,为社区符合低保的家庭做到了应保尽保,为社区居民办理了医疗保险,对社区下辇村老居民户发放了粮油、副食、洗理等补贴,并办理了养老保险补贴,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了养老金。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自社区成立以来,我们努力工作,以创建文明和谐社区为目标,多年来被区、办事处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居委会、晋城市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文明和谐社区等光荣称号。并多次接待了市、区有关领导和部门的检查、指导和调研。 |
钟家庄社区 |
钟家庄社区简介 晋城市城区钟家庄办事处钟家庄社区居民委员会,于2003年12月成立,位于市中心泽州南路,东至泽州路,西至风翔南区,南至中原街,北至文昌街,占地面积0.6平方公里,现有22个居民小区,27栋居民住宅楼,辖区单位19个,其中机关单位4个,学校3个,社区卫生所1所,个体商业网点20个;有志愿队伍5支400人。总人口6432人,其中常住人口2984人,流动人口3448人;在常住人口中原村民人口1129人,其中旧村:234户668人,海天酒店背后9户49人,连川新村85户265人,汇仟49户149人。 一、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情况:社区工作人员22名,其中专职党务工作者1名、选聘到社区工作的大学毕业生1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街道选派到社区的5名;社区工作人员工资中17人为自筹,民政拔款5人; 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党员总数为33人,其中妇女党员4人,生活困难党员1人,占党员比例分别为12.12%和3.03%。在党员队伍中:男党员29人,女党员4人;高中毕业19人,中专毕业2人,初中毕业5人,小学毕业7人;40岁以下15人,50岁以下8人,60岁以下4人,60岁以上6人。 三、活动阵地建设情况:我社区办公用房活动场所为1500平方米,自己修建,属于集体产权,配套设施有:老年活动中心、电教室、图书阅览室、健身房,党员活动中心,文明市民学校等。 目前,我们钟家庄社区已经显示出了蓬勃发展的无限生机,不断焕发着新的活力,全社区上下正在高举城市化改造的旗帜,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努力为打造魅力、和谐、宜居的钟家庄社区新面貌而奋斗! |
凤鸣社区 |
凤鸣社区位于市区东南部,辖区东至文博路,西至太行路,南至文昌街,北至凤台东街,总面积1.16平方公里,驻地单位17个,中学、小学、幼儿园各一所,居民小区20个,居民住宅楼114栋,平房104院,办公楼13栋,临街门店118个,总户数4877户,其中空挂户1011户,总人口12572人,其中空挂人口2702人。社区设有便民服务一条街、一站式服务大厅、活动中心、医疗服务中心、离退休老干部服务中心和爱心超市。 多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该社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优化社区管理,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为宗旨,以“服务居民”为抓手,以“文明和谐”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全力构建服务平台,取得了城市非农社区建设的新突破。 1.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工作创新为目标,切实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2.以创建文明城市为动力,进一步引深资源共享,促进社区文化繁荣。 3.以健康教育为主线,逐步增强居民环卫意识。 4.创新方式方法,狠抓共驻共建。 5.联系社区实际,创建特色,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6.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社区民主自治功能,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7.推行居务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让群众做社区事务的明白人。 8.以“四就近”建设为目标,推进离退休老干部管理工作。 |
西谢匠社区 |
西谢匠社区成立于2002年10月,辖区面积0.5平方公里,现有26个居民小区,居民住宅楼 35栋,住户1340户,常住人口3897人,流动人口2561人,辖区单位17 个,其中企事业单位5个,学校一个,医院一个,个体商业网点42个,有志愿者队伍2支47人。 |
晓庄社区 |
晓庄社区简介 晓庄社区位于晋城市区北侧,辖6个小区,11个居民小组,农居总户1800余户,总人口6400余人。其中:本社区户口人数和非本社区户口人数(含暂住人口)各约占百分之五十。辖区面积2.75平方公里,耕地1600亩。社区组建前,是省级小康村、文明村,市级宽裕型小康示范村。 在经济建设上,晓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集体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道路,实施了三步走发展战略。改革开放后,以煤炭资源为依托,一业带多业,滚动发展集体企业,率先跨入全市小康村行列。九十年代后,着眼市区发展第三产业。投资4000多万元,在晋城市中心地域建起了晓光大厦,经济建设进入新阶段。九十年代后期,结合晓庄靠近市区的区位优势,大力开发生态农业,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发展,新建了专门从事食用菌生产的柏基菌业公司。收到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在社会发展上,社区两委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狠抓了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政治民主建设。在文化建设上,投资建设了文化广场、文化活动中心,配套了图书室、展厅、文娱活动室、文体健身多功能厅,老年门球场,普及了加密电视。从1984年起,连续二十七年举办农民艺术节,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被中国文联誉为农村文化的样板。成为全省首批特色文化村。在教育事业上,新修了学校、幼儿园,全部更新了教学设备,成为市级文明示范学校。在医疗卫生方面,建起了标准化专科医院,新建了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居民发放了优惠卡,每年为妇女、老人等居民进行免费体检,提高了群众防病就医水平。在人居环境上,新建了居民住宅楼,铺设了水泥公路,硬化了社区街道,实施了绿化、亮化、净化工程,社区街道常年保洁,整村绿化率达40%以上。在社会公益事业上,新建了老年公寓,为6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了养老金,为考入二本以上大学的学生发放了奖学金,为亡故居民家庭发放了抚恤金,为社区农户居民每年发放年终福利,为农户居民办理了医保,居民参合率达98%。为生活困难家庭开办了低保业务。在政治民主建设上,实行了居务公开、民主管理,完善了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健全了民主管理体制。社会稳定和谐,居民安居乐业,连年受到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表彰。 |
花园头社区 |
花园头社区基本情况 花园头社区成立于2003年,位于市区太行路北段以东,新市东街以南、红星东街以北、开发区东谢匠社区、郝匠社区以西。面积约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026人、2863户,暂住人口2000余人600余户,35个居民小区,69栋居民楼。 驻地单位12个:市发改委、市人防办、城区消防中队、晋城十中、城区检察院、东街派出所、泽州县教师进修校、市果品冷库、市军干所、泽州县回收公司、省运货站、泽州县国土局。 |
汇仟社区 |
汇仟社区辖区范围:东至黄花街,西至尧头村到西田石小路,南至时家岭社区和西田石村自然界,北至白水街。社区工作者5名。 辖区内有居民住宅楼29栋(其中:汇仟B区17栋、金丰小区4栋、水利家园3栋、两河治理小区2栋、泽州县安监局家属楼3栋)。驻地单位2个(即:晋城市福利院、市政菅养基地)。 |
连川社区 |
连川社区简介 连川社区于2003年12月成立,位于市区东南的城郊结合处,东有山西有川,故名连川。 连川社区东与文峰社区接址,西临白水社区,南与河东社区相连,北与望川楼社区相邻,总面积0.3平方公里,总248户,总人口823人,有三个居民小组,社区居民主要从事种菜业。 社区南临市区新建白水街,东临直达市区生态农业示范村——洞头村的川东路,交通十分便利。 由于交通便利,民生设施齐全,促进了我社区汽车贸易市场的发展,晋城市最大的宏达、利民两家商贸有限公司就坐落在我社区。近年来,在社区两委的领导下,进行体制改革,推进了商业反哺农业,为我市的“菜篮子”工程作出了贡献,社区人均纯收入达5400元,居民生活迈进了宽裕型小康。 目前,为了推进城镇化建设,我社区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钟家庄办事处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新一任社区支部书记的带领下,城中村改选工程正在积极有序的开展,争取在近年内把我社区建设成为晋城市一流的高档社区,让居民安居乐业过上和谐、文明、幸福的生活。 |
望川楼社区 |
望川楼社区基本情况 望川楼社区位于钟家庄街道中部,东界文博路连中原街,南界迎宾街,西界太行南路,北界文昌东街。全社区共计612户,总人口2210人,包括暂住人口约1万余人。 社区党支部共有支部委员5人,设支部书记1人、副书记2人、委员 2人,共计40名正式党员、设3个党小组。居委会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委员4人,全社区共有居民代表54人,其中望川楼社区籍代表29人。 社区年GDP总值 3410万元,人均收入10778元。全社区经济净收入260万元左右,固定资产原值约3000万元。主要收入来源为威尼斯水城、零号楼、英拜耳等项目租金,没有支柱性企业。 全社区去年以前属于-较严重的社区,现有一起涉法-案件未化解,但在可控制范围,集体-一年未发生,应该说-情况比较稳定。 |
文峰社区 |
文峰社区简介 文峰社区位于市区东南部,东与晋城火车站为邻,南与长晋高速公路为伴,西和川东公路、怡泽园小区相接,北和迎宾街、邮政小区相连。回军、苇匠、陈岭、连川、望川楼是她的近邻村。她是块发展经济的风水宝地。 文峰社区是在2004年初原钟家庄村委解体后成立的,现有农户193户,非农户40户,人口720人,耕地510亩。富有创新精神的居委领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制定了“兴工富村,兴工哺农”的发展战略,创建了峰源鑫商贸有限公司等七个企业,引进了“太行铸件厂”等四个企业。 在企业的大力支撑下,公益事业得以空前发展,不仅建起了文化广场、卫生服务站、便民店、老年活动中心,加大了教育投入,而且新置了大型变压器、750型拖拉机、吊车、等20多部机械。四栋居民住宅楼业已建成。 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集体经济由过去的年“0”产值,增加到现在的上百万元;固定资产由过去的一百余万元,增加到现在的二千余万元;人均收入由过去的2100元,增加到现在的4100元。居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有了大大的改善,群众的思想觉悟有了明显提高,大家安居乐业,和谐相处。 |
上辇社区 |
上辇社区地名志简介 上辇社区隶属晋城市城区钟家庄街道办事处管辖,地处晋城市政府东北1公里处,东临太行路、南临凤台街、西临泽州路、北临红星街,面积约1.5平方公里。 上辇社区有常驻人口6000余人,中等以上企事业单位15个、社区内交通便利,设施齐全、经济发展、治安良好、文化教育水平先进、全社区展现出一片文明和谐的繁荣景象。 《上辇村》地铭志来历 唐朝末年,中国进入五代交替、十国纷争的战乱年代,关于巴公原之战《五代史》有详细记载。 五代后、周显德元年《公元前954年》正月,周太祖郭威去世,他养子紫荣继位称帝,史称周世宗,建都太原,北汉主刘崇闻讯十分高兴,他认为周有丧事、天子新立、无力征战,正是兴兵灭周的好时机。他遣使与契丹通好、自称“侄皇帝”乞求契丹派兵合攻后周。 一切准备停当后,周世宗率军进入晋城,受到将士们的热烈欢迎,以至他乘坐的车辇被围住,许多士兵要一睹皇帝的风采,他只好走下辇来和士兵见面,尔后又上辇,因而这这会见之地被后人称为“上辇”。 上辇《关帝庙》 上辇《关帝庙》建始何年、年代久远无从考证。庙存碑记、顺子年间重修大殿,康熙三年大庙重修。(泽州府衡、陕西平凉知府资助赞银、村民及各界捐粮献银兴修大庙)历代子民无不信奉。公元2003年5月因红星街开通有碍,需南移14米。社区为了继承传统文代,保护历史遗产,顺从民意,又原样重建。村民与各友邻闻言,大力捐助。于同年阴历6月29破土动工,历精心施工,于公元2004年阴历4月十八日顺利竣工,刻记碑铭、百世流芳。 上辇街地名志 上辇街原是解放前晋城通往河南省的一条东大路,解放后改为晋张公路,改革开放后,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又改为上辇街,上辇段全长600余米,人流繁忙,车辆串流不息。 金银巷地铭志 在1985年上辇村人口不断增多,住房需求直线上升,村委在此划拔土地建住宅,形成了住宅区,原名叫“钟表厂后”,于2005年又更名为“金银巷”,全长350余米。 钟府巷地铭志 钟府巷原是通往下辇村的一条老路,由于相邻的金银巷内形成住宅区,又在90年代初,钟家庄办事处的前身钟家庄乡政府迁到金银巷对面,已及大千美食城、泽州县商业局与馨通园住宅小区等的相继建成,形成了上辇村南出口的主要通道,于2005年铭名为钟府巷,全长380米。 大千美食娯乐广场地铭志 大千美食娱乐广场始建于1992年,隶属上辇村所有,原名叫“黄河大厦”面积约15000平米,共七层,高度达28米。是一个集修闲娱乐与餐饮住宿为一体多功能场所,年营业额达千万元,是历届体育赛事的明星们光顾的好去处。 晋城市公路分局地铭志 于1989年县改市后,组建晋城公路分局,占地面积6.4亩,担负着全市的公路交通建设,技术力量雄厚,机械设备齐全先进,为全市的公路交通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晋城市高级技术学院地铭志 晋城市高级技术学院的前身是晋城师范、晋城二中,创建于本世纪60年初,占地面积约200余亩,在校生达2000余人,它的桃李满天下,为我市和社会培养出了大量人才。 |
时家岭社区 |
时家岭社区概况 我社区位于市区的南部,北至白水街,西至中原街,南至东田石,东至圪搭,随着城市的发展,驻地单位现有10家,荣康医院,泽州县妇幼院,五交化,冶金公司,畅鑫公司泽州县畜牧局,市农行,市政公司,市热力公司,康进幼儿园,辖区总面积有 1平方公里,总户数约450户,总人口约2200余人,其中,本社区农户203户,约560余人。现有耕地460余亩,已全部绿化。 社区办公楼设在学校西侧,有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共有党员19人,两委班子9人,居民代表29人,其中党员兼代表的有7人。在社区全体班子的努力下,持续保持稳定,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服务居民群众“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构建和谐社区”为工作理念,全面提升社区工作整体服务水平,促进社区稳步发展。 |
中原街社区 |
中原街社区 中原街社区是2007年2月26日在撤消尧头村建制的基础上成立的、隶属城区钟家庄办事处管辖。 本社区位于市区西南、北靠中原街西段,东邻黄华街南段,西与凤城路接壤,南与规划中的外环路相连。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是市区扩建占地的重要区域,内辖汇仟小区、尧头小区以及市福利院,处办陶瓷厂家属小区,沿街36个门店,4个私营企业,是一个非农户与农户并存的新型社区。 全社区共占地面积500亩,常住710余户,2150余人,流动180余户,流动人口370余人,设有49个居民小组,独特的区位优势加之干群团结拼搏,中原街社区必将成为一个管理有序,环境优美,经济繁荣,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一流文明小区。 |
凤庆社区 |
凤庆社区建于一九九七年六月,位于晋城市的东南部,由东环路、中原街、南环路相围呈三角状。社区总占地231亩,建筑总面积16万平方米;绿化总面积2.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6%,绿地率达30%;现有住宅楼32幢,可容纳住户1194户,4600余人;现实有住户1100户,3600余人。 凤庆社区居委会,是在凤安,凤庆居委的基础上通过改制于二00二年十一月八日正式挂牌成立的。我们在广泛走访住户及驻区单位,深入调查研究及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基本摸清了社区的资源、设施、住户、入口、治安、卫生、计生、文化等情况,并建立健全了较完整的社区资料档案和台帐。 区内资源丰富,设施齐全,建有学校、超市、洗浴、美容、文化站、供热站、煤气站、供电站、通信站、维修站、储蓄所、医辽所、菜市场,健身场、停车场、老年活动中心,物业管理中心等服务网络。 为搞好社区服务,我们组建了青年志愿者队伍、低保中心、残疾人协会、关工委等机构;为丰富和活跃社区文化,我们建立了老年活动中心,并设有图书室、健身室和文化娱乐室;为搞好社区的综合治理,我们建立了“一室两会一队”组织,即警务室、民调会、治保会和治安巡逻队;为搞好社区卫生和绿化环保工作,我们建立了由驻区单位和居民代表组成的“卫生绿化环保管理工作委员会”。 社区成立后着重围绕一个中心,强化两个建设,突出三个重点,发挥四大职能,全面加强了社区的整体建设,即:紧紧围绕社区服务这个中心工作,强化社区党支部建设,强化社区居委会建设,突出狠抓了社区综合治理、卫生绿化、便民服务三个重点工作,大力发挥了社区“管理、服务、教育、监督”的四大职能,不断开创了凤庆社区建设的新局面。 |
东街社区 |
东街社区简介 我社区居委会位于市区东南部,始建于1999年10月,改建于2002年7月,辖区面积约20万平方米,共有居民住宅楼30栋,独院30户,住户980户,常住人口2320人,暂住和流动人口920人,驻地单位6个,车站广场和商业门店20个。社区共有工作人员4名,配有公益性岗位人员5名,办公场所15平方米,社区绿化面积达辖区面积的25%。 社区本着以人为本共驻共建的原则,积极创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学习型社区,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建成基层五好党组织,和驻地单位共同建有治安巡逻队,青年志愿者,老年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等队伍。齐心协力共驻共建和谐平安社区,共同营造更加宜人的社区环境。 |
山门村 |
山门村基本情况 人口:1060人 320户 耕地面积: 925亩 辖区面积: 2.8平方公里 村组织: 党员25人 两委班子10人 村民代表13人 村卫生所:一个 六年制学校:一所,教师九人,学生108人 四邻:村东是泽州县北桑坪村,村南为办事处苇匠村 村西为办事处文峰社区,村北为办事处二圣头村 征地单位:5个 泽州县土产仓库 市世晨烟花爆竹仓库 晋城市盛泽机械厂 城区恒兴建材厂 市公路局二处机械场地 租赁单位:3个 晋城市中等专业学校(市职中汽校) 市满意食品厂 晋城市卫永堂新型建材厂 村集体经济来源:5万元,人均收入3500元 |
苇匠村 |
苇匠村基本概况 苇匠村位于晋城市区东南部,距火车站南一公里处。半丘陵地带。 全村有335户,现有人口1065人,其中农业人口1010人,非农业人口约55人。现有耕地面积914亩,有劳动力700余人,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村庄。 该村地理条件优越,环境优美,交通方便,西边靠连南公路贯穿南北1000米,南边为长晋高速公路贯穿东西2000米,北面距白水街1000米。 |
小白水村 |
钟家庄办事处小白水村位于市区东南部,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空气清晰,环境优美,总占地面积约0.8平方公里。现有村名49户,146人,基本农田279亩,山林地约150亩。2007年根据我区的总体规划和农村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村连片建设工作。首先从村容整治入手,清理了村内“死角积存”的垃圾,建立了专用存放的垃圾池,对路边的煤池,厕所进行了同意的规划,硬化了村内村外的道路,并进行了绿化和亮化。我买还要为村名修建体育场,安装健身器材,修建老年活动中心。积极促进本村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把我村建成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新农村。 |
寺底村 |
我村是由南寺底,北寺底两个自然村组成的行政村,属钟家庄办事处管辖。地处城区东南部山区、位于城乡结合部。交通便利,东有太焦铁路线,西临晋济高速公路,南与泽州县岗河村接壤,北靠长晋高速公路;风景优美,四面环山,白水河从两村中间穿过。地域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大耕地800 余亩,林地270余亩。现有农户178人,人口588人,有党员14人。主要产业以种植大田菜为主。 2009年,与名人居房地产公司签约了开发仕帝农业观光园项目,此项目总占地140余亩,投资1500万,是一个以农业观光、垂钓、休闲、娱乐、洽谈为一体的综合旅游项目。此项目的开发,成为我村发展史上的一个亮点。 2009年,与晋城市民和生物有限公司签约了玫瑰花种植,占地约200亩。目前已开发研制出玫瑰露、玫瑰油、玫瑰茶 .我村现有学校、农村书屋、村民活动场所、村级卫生所、村委办公室基本建全,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100%。人们群众安居乐业,村风文明,积极向上,村容村貌整洁,和谐健康。 |
东武匠村 |
东武匠村基本概况 东武匠村位于钟家庄办事处东南部山区,全村现有95户,237人,耕地面积345亩,总面积3平方公里。是一个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的农业村,在以洞头为龙头连片发展生态游泳的大形势下,我村2009年与沁和能源签定了50年的生态绿化合同,现在发展初显规模,解决了村民的劳动就业,增加了人民收入。 |
西武匠村 |
西武匠村简介 西武匠村位于市区东南3公里处,川东路沿村直下连接金时路,太焦铁路从村西而过,交通便利,管辖面积约2平方公里。全村124户,421口人,耕地面积467亩。14个党员。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两委班子以科学发展领导全局,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 近两年来,村里修建了健身广场,丰富了村民的生活。村里投资200万元,硬化了大街小巷,更换了自来水管道,治理了下水管道。2013年前半年投资80万元,新建了一个500立方平米的水池,改善了村民的吃水问题。 我村将进一步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发展,全面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村域经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把我村建设成一个生态环境优美,人居环境良好,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陈岭村 |
陈岭村位于晋城市城区钟家庄办事处东南部,东至苇匠,西至河东,北至文峰社区,村占地面积0.19平方公里,现有耕地190余亩,居民80户,人口256人,党员11人。主要经济来源为出租库房,年收入7.5万元。1997年我村投资11万余元完成了自来水入户工程,彻底解决了村民吃水困难的问题。2002年开始,我村为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先后投资72万余元,将全村的大街小巷全部进行了硬化;投资6万余元修建下水沟,改善了卫生环境;投资20万余元兴建文体活动广场,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投资20万余元修建了村卫生所,提高了村民的健康保障;投资41万余元修建了村委办公楼,方便了党员群众开展各项活动,加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我村面貌日新月异,努力为村民创造一个整洁优美的生活环境。 |
东上庄村 |
东上庄村位于晋城市区白水街东侧、凤凰岭脚下,晋焦高速公路横贯村北,地理优越,交通便利。全境面积1.6平方公里,约有居民户250余户,1000余人,辖区内有市久远混凝土有限公司、市信源锅炉有限公司、市植保厂、区煤运公司等多家单位。 步入新世纪,沐浴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春风,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东上庄村党支部、村委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村人民,求真务实、拼搏进取,按照上级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从本村的实际情况出发,科学谋划求发展,改善民生构和谐,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改善民生、共建和谐的中心理念,立足区位优势发展集体经济,不断改善群众生活,提升人居环境,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突出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逐步实现了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健康稳定、持续协调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基础。 |
西田石村 |
我村系山西省晋城市城区钟家庄党工委街道办事处西田石村;位于市中原街南部一公里,东与金时路、西与凤城金鼎路、北与晋城市凤城中学建校施工基地、南与高速公路相临接壤。1988年成立党支部、村委会,其中党员人数10人。60岁以上老党员3人,50岁以上党员1人,40岁以上党员6人。 历史以来,现村中心地段有远近文明的龙王古庙,庙内北面有正殿、东西厢房拾间、东西看楼陆间、南面宽大高楼戏台在过去属于四合全院。古时候称龙王庙是拜神求雨的圣地、到初一、十五香火连年不断。村中有活动休闲广场、东西两旁有四十多米葡萄架、以东有陆角厅。广场南面影壁有四大伟人像、五星红旗在广场中心迎风招展高高飘荡。 发展阶段、为增加村里经济收入、引进凤都职业高中、木制加工厂、驾校练车场、重型停车场。2012年硬化街面路2000余米、街面路沿石1600米、下水道1800米,石头护墙3000多米。在2012年以旧村通路为中心、拆旧改造工程、回迁楼两栋、完成回迁户20余户。在党建工作阶段、首先从安全、治安保卫、计划生育、低保、森林防火、防汛、精神文明、养老保险、新农村医疗保险、四议两公开、全面实施进入存档资料、进入农联网。 西田石村委会 |
洞头村 |
洞头村村情介绍 钟家庄办事处洞头村位于市区东南半山区,距市区6公里,历史上因山中有洞,藏在深闺,冠以村名,是一个土地宽、林地多、森林覆盖率高欠发达的山区小村。全村48户人家、182口人,党员6名,现有耕地156亩,林地3200亩,辖区面积3.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8%。是钟家庄办事处人少村小、林地和地域最大的村。因为它三面环山、一面临河、村落幽静,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是避暑消夏的好地方。 洞头村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从泽州府志及石碑记载,远追踪到唐玄宗,天宝五年,北宋政和元年,已是唐宋盛游之地,近到清代,古迹遗址,撒落其间,留下了唐代人杨谟所写的琵琶泓一诗、金代人赵忱、清代人陈观等写的游山空洞观琵琶泓等诗篇,是探幽访古的好地方。 村里修建有一个500立方米的全封闭水池,并铺设管道引水入户,从根本上解决了村民饮水难; 1.1公里挂壁公路,与山外公路连接,又让洞头村告别了“冬走河滩夏攀崖”的行路难。另外,村内民风淳朴,治安良好,政治稳定,这些为转型生态文化旅游奠定了基础。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