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山村概况
苏庄乡辖村。董家山村位于沁水县苏庄乡西南部,距乡政府驻地5公里,紧靠张峰水库东岸,总面积约13平方公里。东邻郑庄镇,西与原王必乡接壤,南连当处庄村,北毗苏庄村。2002年撤并村组,原寨沟村并入董家山村。全村10个自然庄,3个村民小组,155户,347人,农村劳动力168人。下柏侯自然庄共有移民160人,均属于张峰水库移民搬迁户,除102人在县城移民区居住外其余58人全部迁至该村下柏侯移民新村居住。
该村境内群山连绵,地广人稀,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平均气温11.2℃,年降水量666.2毫米,无霜期196天。该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耕地面积2300亩,经济作物有核桃树、连翘等,2011年该村因地制宜建设1100亩连翘生态经济林。全村林地总面积5789.5亩。其中:自留山1049.5亩,退耕还林547亩,已流转的林地1410亩,2005年承包给各村民组农户2758亩,集体统一经营25亩。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474元。
该村2010年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绿化草地300平方米,安装路灯20盏,修建围墙260平方米,完成通道绿化,栽植柏树200棵;完成寨沟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修复下柏侯移民自然庄饮水工程部分设施;进行环境卫生整治,为广大村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2011年该村作为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新种植连翘生态经济林1100亩;实施园林村绿化工程,栽植树木5000株,绿化花池200平方米,义务植树2000株,村庄通道绿化500米;对寨沟和董家山主村进行了环境卫生治理,新建垃圾池和垃圾桶,为广大村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新建农家书屋一处,配备15000书、投影仪、书柜、桌椅,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建篮球场一个,街巷硬化600平方米。近年来,该村先后两年荣获县“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521203 | 048000 | -- | 查看 董家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当处庄村 |
当处庄村隶属沁水县,位于苏庄乡东南部,紧邻张峰水库,下辖5个村民小组,110户,331口人,有党员26名,劳动力230人,现有耕地面积2270亩,由于地处山区,我村耕地以旱地居多,村里主导产业以玉米种植和养羊为主,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900元。 近年来,本村以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大力发展养羊业,2010年随着苏庄乡“三只羊”工程在本村的试点实施,目前全村养羊大户7户,普通养羊户38户,羊群存栏量1800余只,村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 |
董家山村 |
董家山村概况 苏庄乡辖村。董家山村位于沁水县苏庄乡西南部,距乡政府驻地5公里,紧靠张峰水库东岸,总面积约13平方公里。东邻郑庄镇,西与原王必乡接壤,南连当处庄村,北毗苏庄村。2002年撤并村组,原寨沟村并入董家山村。全村10个自然庄,3个村民小组,155户,347人,农村劳动力168人。下柏侯自然庄共有移民160人,均属于张峰水库移民搬迁户,除102人在县城移民区居住外其余58人全部迁至该村下柏侯移民新村居住。 该村境内群山连绵,地广人稀,土地肥沃,水源充足,平均气温11.2℃,年降水量666.2毫米,无霜期196天。该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耕地面积2300亩,经济作物有核桃树、连翘等,2011年该村因地制宜建设1100亩连翘生态经济林。全村林地总面积5789.5亩。其中:自留山1049.5亩,退耕还林547亩,已流转的林地1410亩,2005年承包给各村民组农户2758亩,集体统一经营25亩。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5474元。 该村2010年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绿化草地300平方米,安装路灯20盏,修建围墙260平方米,完成通道绿化,栽植柏树200棵;完成寨沟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修复下柏侯移民自然庄饮水工程部分设施;进行环境卫生整治,为广大村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2011年该村作为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新种植连翘生态经济林1100亩;实施园林村绿化工程,栽植树木5000株,绿化花池200平方米,义务植树2000株,村庄通道绿化500米;对寨沟和董家山主村进行了环境卫生治理,新建垃圾池和垃圾桶,为广大村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新建农家书屋一处,配备15000书、投影仪、书柜、桌椅,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建篮球场一个,街巷硬化600平方米。近年来,该村先后两年荣获县“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
官停村 |
官停村 苏庄乡辖村,位于苏庄乡西南部,距乡政府驻地5公里。东邻苏庄村,西和原王必乡接壤,南连董家山村,北毗封岳村。2007年前全村有7个自然庄,3个村民小组,以种粮、养羊、养蚕为主导产业。2007年,官停村涉及张峰水库二期移民工程,整村迁移至县城西南2公里处的沁水移民安置区和龙港镇里必村移民安置区,其中沁水移民安置区安置95户,261人,里必移民安置区安置15户,29人,共有110户,29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90人,耕地面积保留有1940亩。该村整体移民后,以种粮、养蚕和务农为主导产业,2011年,该村经济总收入197余万元,人均纯收入6810元。 |
西古堆村 |
西古堆村 苏庄乡辖村,位于沁水县城东北部佛庙岭山脚,距乡政府所在地10公里,东邻十里乡沙庄村,南邻端氏镇必底村,西邻郑庄镇土门上村,北与安泽县石槽乡搭界。该村原名古堆村,因沁水县境内有三个古堆村,因此更名为西古堆村。 全村辖委员庄、新瑶上、后湾、前湾、东十亩地、杜里平、古堆、水兑沟、南山地、马房、庙湾、上高崖、八亩地、下高崖、瑶上、南沟、洪庄沟、西沟18个自然庄, 7个村民小组,225户,515口人,占地面积4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54亩,以种植业和养羊业为主,是典型的纯农业村。 全村牧坡广阔,沟壑纵横,水源充足,是理想的养羊基地。近年来,该村连续多年被评为县级“文明村”、县级“红旗党支部”、县级“五好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
苏庄村 |
苏庄村 苏庄村位于沁水县东北部,距县城45公里,坐标东经112°21′一112°28′与北纬35°48′一35°58′之间,平均气温11.2℃,年降水量663.2毫米,无霜期196天,海拔720米—930米,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油料等作物,是乡政府所在地。苏庄村地形呈方形,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长约5公里,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中心村四面环山,苏庄小河流经村中央,村周边与安泽县、郑庄镇、西古堆村、董家山村、官亭村相连。苏庄村属偏远山区,辖7个村民组,266户,567口人,390个劳动力,耕地面积2954亩。村支柱产业为种植、养殖。 1945年,著名的上党战役结束地就在现苏庄村桃川自然庄。 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山西军阀阎锡山部5个师共1.7万余人由临汾、浮山、翼城等地侵入解放区的长治地区。解放区集中太行、太岳、冀南三地解放军主力及地方武装共计3.1万余人于9月10日发起上党战役。10月6日,太岳部队在陈赓司令员指挥下,结束了老爷山战斗,阎锡山援军2万多人大部分被歼。固守长治的阎军第19军军长史泽波见势不妙,于8日夜弃城向西南逃跑,太行部队于10日追至沁水香沟,激战1小时,歼敌后部队700余人。太岳部队于11日夜占领佛庙岭,堵住敌军。12日下午3时,阎军被围堵在现苏庄村桃川一带的山谷中。6时,太行、太岳部队发起总攻,剩余逃军被歼,活捉军长史泽波,上党战役胜利告捷。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