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庄村位于镇政府所在地町店村东北5公里处,东与张沟村交界,南与北庄村、义城村接壤,西与町店村为邻,北与增村村、苏家岭村毗连,辖区总面积2.11平方公里。全村现有3个自然庄,3个村民小组,142户,农业人口362人。焦庄村党支部下设2个党小组,现有正式党员19名。
焦庄村山地面积1350亩,共有耕地面积1200亩,耕地全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3.14亩,林地面积8亩。农业生产以传统的小麦、玉米、谷子、油料、棉花和蚕桑生产为主。2008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700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700亩,全年总产量46.2万公斤。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522103 | 048000 | -- | 查看 焦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八里湾村 |
八里湾村基本情况 八里湾村位于镇政府所在地町店村西北1公里处的芦苇河畔,东与凌沟村接壤,南与町店村为邻,西与老山沟村交界,北与大宁村毗连,辖区总面积1.13平方公里,是镇政府规划的镇区四村之一,八芹公路从境内通过,交通便利。全村现有2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154户、465口人,620亩耕地。八里湾村设立党支部,现有党员22名,支村委干部7名。全村的主导产业是育苗、运输、养殖为主,农民收入以劳务输出、养殖、育苗、粮食种植为主,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4700余元。近年来,八里湾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为目标,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发挥优势、科学发展、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
中峪村 |
中峪村位于八芹公路以北五华里处,牛头山脚下,全村200户,529口人,耕种着1726亩土地,11个村民组,共有27名0党员。 近年来,支村两委班子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社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整体要求,坚持主导产业强村,科技人才新村的发展思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因地质宜发展产业链条,现拥有桑园721亩,香茹大棚6座,红著淀粉加工厂1个,3个百头养猪厂,1个养鸡厂等产业支柱。2010年全村产质377万元,人均纯收入5036元。 |
大宁村 |
阳城县町店镇大宁村概况 大宁村位于阳城县城北13公里处的崦山脚下,芦河北岸,是町店镇所辖行政村。现全村共有7个自然庄,834户,1788口人,耕地面积2665亩。境内有山西亚美大宁有限公司、兰花大宁发电有限公司、花卉苗木基地阳城县国营苗圃和村办及民营企业10个。 近年来,大宁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托自身发展优势,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逐步形成了以工矿服务型为龙头,农、工、商、种、养、运为一体的经济发展格局,2011年全村经济社会总收入5005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6990元。 为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增强全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大宁村本届目标新建大型停车场、煤矸石洗选厂和加气站,新建项目正处于攻坚期。为拓宽发展思路,引进和建设规模型养殖项目,该村有得天独厚的发展前景。 大宁村地域广阔,东西长约4公里,南北约5公里,全村面积6.8平方公里,村东老岭闲置土地近600亩,是规模型养殖的最佳选择地;交通便利,该村晋韩公路八芹线沿境内穿越,距晋侯高速、晋阳高速9公里,还有侯月铁路大宁亚美能源有限公司运煤专线跨越其间;水源充足,芦苇河自境内由西向东流径,境内有3000至5000立方蓄水池3个,饮用水井2冶,东西沟河两道,泉水终年不竭;其水质绵甜;环境优越,该村民风古朴,和谐向上,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是晋豫边抗日根据地之一,是阳北秘密县委、阳北县政府的中枢之地和活动中心,和平年代半个多世纪,先后被上级多次授予“先进党支部”、“红旗党组织”、“文明村”、“和谐村”等荣誉称号。有着良好发展空间和创优环境。 2012年,大宁村两委班子决心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贯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同心同德、开拓创新,率先走出转型跨越发展的新路,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
老山沟村 |
老山沟村简介 老山沟村位于町店镇西南两公里处,与八里湾村相邻,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全村有3个自然庄,89户233口人,其中党员10人,支村委3人,现有耕地650亩,林地1951亩。于1980年4月4日与町店公社大村大队分割为町店公社老山沟大队,随着时代的发展,体制的改革,后来又改为町店镇老山沟村,是一个纯农业村,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85元。全村主要依托种植、养殖、劳务,村内道路硬化、绿化,村容村貌整洁优美,水电等基础设施完善,自来水入户率100%,住宅电话安装率90%,合作医疗参保率100%,养老保险参保率90%以上。给老年人按年龄段发放养老金,为困难家庭发放救济款,为村民婚丧大事实行救助,组建了女子乐队,成立了3人组成的治安巡逻队,被评为县、镇安全示范村。 |
刘腰村 |
刘腰村简介 刘腰村位于县城北部,地处阳城、沁水县界,距县城20公里。著名的崦山生态自然保护区坐落在境内。风景区内古建筑众多,有关帝庙、修德龙池、八卦神池、望雨楼、乌龟石刻、石缝齐鸣等,尤以绿树掩映、翠柏环抱的白龙庙最为壮观。群蛇聚集尤为一绝,优美动听的传说更是不胜枚举。这里的柏树起源古老,树心皆为紫赤,且形态各异。“迎宾礼柏”挺立山头,枝叶舒展,宛如深开双臂迎接客人;“石缝仙柏”寄身于两块巨石之间,挺拔秀美,显示了不屈不挠顽强生命力,给游人以心灵的震撼、生命的启迪;“桃园义柏”本是同根,主杆为三,显示了同甘共苦的兄弟情谊;“鸳鸯情柏”并肩携手,似一对热恋中的情人,窃窃私语,在订立白头偕老、海枯石烂的生死之盟;更有那腾空而起的“龙柏”;展翅欲飞的“凤柏”;最奇的是“神葡戏桧 ”,三人合抱不住的古桧上长出的葡萄枝叶缠绕其上,蜜蜂、蝴蝶上下飞舞,成为一景。境内环境幽雅,风光旖旎,是理想的观光、避暑胜地。全村总面积5平方公里,辖5个自然村,246户,7个村民小组,668口人,耕地160公顷,党员32人。 我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丰富的土地资源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先天保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整体要求,坚持“主导产业强村、科技人才兴村”的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因地制宜延伸产业链,形成了农产品深加工业、养殖业、旅游业三大产业支柱。2010年,我村成立了石碾小米专业合作社和罗罗顺小杂粮专业合作社,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粮食增产。村民自主创业,办起了养殖场,其中养猪户2户,养猪600余头;养鸡户3户,养鸡30000多只;养羊户4户,养羊700 多只。开发崦山旅游资源,积极招商引资实施旅游开发战略,促进经济发展。2010年末,全村经济总收入480万元,人均纯收入5037元。 近年来,支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目标,先后投资400多万元,完成了农民休闲广场和街巷道路绿化、亮化、硬化,改建了1060平方米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配置了健身器材,修建了一所标准化的村级卫生所,改造了自来水网240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 |
花园条村 |
花园条村位于町店镇北面,白崦山东南麓,距町店政府所在地5公里,东靠阳城沁水县界。全村共有95户,240口人,117个劳力,三个村民小组,16名0正式党员,境域面积1.18平方公里,耕地41.7公顷,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3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85元。 全村主要依托种植、养殖、劳务,截止2011年村内现有千只养羊厂一个,5万只蛋鸡养殖厂一个,5000只土鸡养殖厂一个,小规模养猪户12户,年出栏生猪1500头。村内道路硬化、绿化、主街实现了亮化,村容村貌整洁优美,水电等基础设施完善,自来水入户率100%,住宅电话安装率90%,合作医疗参保率100%,养老保险参保率90%以上。 先后投资50余万元,完成文化活动广场及街巷道路绿化、亮化工程,给老年人按年龄段发放养老金,采取逐年评选的办法对年收入低于政府规定标准的困难家庭实行救助,为困难家庭发放救济款,为村民婚丧大事实行救助,组建了女子乐队,成立了3人组成的治安巡逻队,被评为县、镇安全示范村。 |
增村村 |
增村村位于崦山脚下,距镇政府所在地町店村3.5公里,东与苏家岭村、沁水县嘉峰镇为邻,南与焦庄村、町店村毗连,西与凌沟村接壤,北与花园条村、孔家沟村交界,辖区总面积2.16平方公里,町店至崦山旅游公路从村内通过,交通便利。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全村现有2个自然村庄,3个村民小组,300户、641口人,39个0党员, 1513亩耕地。养鸡专业合作社1个,养猪专业合作社1个。 |
孔家沟村 |
町店镇孔家沟村地处阳城县町店镇北,离镇所在地大约5公里,村总面积1166亩,92户,249口人,2个村民小组,耕种着520亩土地,村党支部共有党员13人。 近年来,支村两委班子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明主的整体要求,坚持“主导产业强村,科技人才兴村”的发展思路,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发展规模。2010年全村产值209万元,人均纯收入5163元。 |
上黄村 |
町店镇上黄村简介 我们上黄村位于町店镇八芹路以西五公里处,芦河北岸,全村共有324户,695口人,耕种着1403亩土地,2012年流转土地395亩。共有9个村民小组,4个自然村庄。现有27名0正式党员,2名预备党员。 近年来,支村两委班子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整体要求,坚持主导产业强村,科技人才新村的发展思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链条,现拥有桑园310亩,9个百头养猪场,2个养鸡场,成立了农民蚕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社员达到103户。2012年全村总产值593万元,人均纯收入8097元。 2013年1月3日 |
町店村 |
町店村位于县城北10公里芦苇河畔,町店镇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镇区所在地,全村1460口人,0党员78名,耕地1441亩土地,土地总面积537.6公顷,人均纯收入达7840元。町店村人杰地灵,山川秀美,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町店村在町店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全体党员群众,立足镇区优势,以建设历史文化名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宏伟目标,奋力拼搏。近年来,町店村着力民生工程,落实民生政策,改造镇区面貌,分期完成户户通、污水管及自来水管网改造、太阳能洗浴中心、后庄搬迁及土地垦复等工程。2013年,町店村着力对金店东街进行拆旧建新,继续完善村内街巷硬化,彻底解决村民住房困难,配合镇政府完成镇区改造等各项工程,实现转型跨越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町店村正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挑战,町店村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
苏家岭村 |
苏家岭村2013年简介 苏家岭村原村位于町店镇东北面,毗邻沁水县嘉峰镇。我村由于受周边煤矿的开采,造成土地塌陷、房屋裂缝、吃水固竭,村民生产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于2011年元月整村搬迁至町店村西崖小区北上方。全村共有118户,265口人,耕地27.2公顷,林地12公顷,201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00元。 本村1978年前属焦庄大队,1978年成立苏家岭大队,设立党支部,1984年设村党支部、村委会。目前有支部成员3名,村委成员3名,其中交叉任职1名,下设2个村民组,10名党员,20名村民代表。近些年,村支部一班人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脚踏实地,扎实苦干,团结拼搏,求是创新,干群关系显著改善,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容村貌涣然一新,彻底改变了以往落后的工作局面。 我村搬迁新村建设有村委办公楼、老年活动室、卫生所、休闲广场、篮球场、舞台、新村周边进行了绿化,街道进行了硬化,光缆、网线、煤层气实行了户户通,总投资达1800余万元。 2012年年终村委为我村农户村民发放了粉条、食用油,猪肉。对大病患者进行了慰问,为困难家庭发放了救济款,每年春节村委组织乐队、歌舞、歌咏队参加镇政府的文艺汇演,群众生活丰富多彩。我村党支部多次被县、镇评为先进党支部。 1、完成整体搬迁土地使用手续,完成70套二层板居民住宅,39套老年房; 2、投资21万元,修建完成3个公厕; 3、完成煤层气,高、低压线,闭路电视入户工程; 4、投资 105万元,完成移民新村道路的硬化、亮化; 5、投资110万元,修建完成村民文化广场和休闲广场; 6、投资 40余万元,修建完成村委会和党员活动场所; 7、投资28万元完成环村绿化; 8、投资18万元完成新村门楼工程; 9、投资50余万元完成整村的墙体美化工程; 10、投资30万元完成整村搬迁其他附属工程; 最近刚刚完成了土地复垦工程。 2013年我村将谋求转型机遇,狠抓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实事工程为着力点,在支部、村委的共同努力下0完成一村一品以及村民就业等工作。 |
北庄村 |
町店镇北庄村位于镇政府所在地町店村东部的芦苇河畔,东邻义城村,南接凤城镇,西连町店村,北与焦庄村交界,辖区总面积1.89平方公里,是镇政府规划的镇区四村之一,八芹公路、阳端公路(重合)从村边通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现在有5个村民小组,287户、798口人、470个劳力、667亩耕地。北庄村设立党支部,现有党员29名,支村两委干部5名。村两委班子健全团结。町店镇经济联合社、安监站、集运站和阳城县供电公司35KV变电站设立在我村。 我村现有个体企业3个.交通运输35个.个体工商户16个,境内有镇办芦河煤炭有限公司北庄井口,大宁煤矿铁路专运线町店物质集运站,经济条件优越.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34173万元。 在镇党、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在我村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和大的发展和进步, 北庄村2003年以来,结合“村村通”工程建设,硬化了村内主要街道,改善美化了人居环境历年扩宽修通农用路、田间路6条约10公里,先后建起农民文化活动广场,党员活动站点,卫生所,篮球场、门球场,人畜饮水工程等各项惠民工程。近年来,由于煤矿的关停整合,支、村两委积极疏导闲置劳动力就业创业,重点发展养殖园区建设,实现一村一品,推动全村新农村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
义城村 |
义城村简介 义城村位于阳城县町店镇东部2.5公里处,芦苇河畔,八芹路边。全村共有379户,916口人,三个村民小组,党员56人,耕种着1000亩土地。2011年经济总收入达6077万元,人均纯收入达7190元。近年来,义城村坚持产业发展优先、助农增收第一,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入手,探索出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结合的新农村建设路子,呈现出农村发展、基础改善、村容整洁的新气象。 培育农民增收产业。我们义城村人多地少,村党支部出台了一系列帮扶政策,调动村民创业的积极性,实行自主创业,涉及项目主要有:养猪、养鸡、网套加工、玻璃加工、水磨石加工、食品加工等,保证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稳步推进。同时积极发展集体经济,投资650余万元,在村后腰20亩的土地上,新建一所十万只自动化养鸡厂,逐步形成种苗、饲料、养殖,到加工、运输、配送一条龙的养鸡产业链;和江苏大尖服饰有限公司合资兴办飞宇手套制品有限公司,共投资1780余万元,其中村投资680余万元,引进1100万资金在我村村东建起了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的手套厂。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村里共修建休闲广场四个,其中投资30万元完成东广场修建,面积约600平方米,安置健身器材20套;投资80万元完成西广场的修建工程,面积约1100平方米的建设,安置健身器材10余个;投资10万元完成西苑小区广场的修建,面积约200余平方米,安置健身器材13个;投资330万元完成村中心广场的修建,面积约9500平方米,是一所集篮球场、门球场、老年娱乐中心、医疗保健中心、青年活动室、农家书屋等为一体的休闲广场。投资11万元安装节能环保太阳能洗浴工程。 建设农民宜居村庄。以建设优美环境为切入点,重点围绕村庄、道路、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的清理整顿,实行垃圾不落地工程、硬化入户路6.8㎞,全村绿化面积6000㎡。投资225万元建起了秸秆气化站,使得全村每户都可以用上清洁干净的新能源。做好安居工程,投资1000万元,对我村的旧街进行拆旧建新,投资700余万元修建居民小区住宅楼,投资100余万元,在村东修建住宅11套,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展示了农村整体新貌。“新农合”参合率100%,“新农保”参保率达到90%以上。积极组织村民群众开展乒乓球、羽毛球、篮球、门球比赛、太极拳、健身舞、文艺演出等文艺活动,使得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新型农民的风采得以彰显。 塑造和谐新风正气。发展农村民主。深入开展以“强堡垒促转型跨越,当先锋建和谐义城”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和以“保持纯洁性,迎接-”为主题的纯洁性学习教育活动,增强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深入推进村民自治,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制度,建立环境卫生等长效管理机制,促进新农村建设民投、民建、民管、民受益。开辟农民法制宣传栏12块,长期开展农民法制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全民共建平安村、民主法制示范村的浓厚氛围。凝聚农村新风。制发宣传资料3000多份,广泛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逐步形成“相信科学、移风易俗、诚信包容、克己礼让、勤俭自强、团结互助”农村文明新风。 |
焦庄村 |
焦庄村位于镇政府所在地町店村东北5公里处,东与张沟村交界,南与北庄村、义城村接壤,西与町店村为邻,北与增村村、苏家岭村毗连,辖区总面积2.11平方公里。全村现有3个自然庄,3个村民小组,142户,农业人口362人。焦庄村党支部下设2个党小组,现有正式党员19名。 焦庄村山地面积1350亩,共有耕地面积1200亩,耕地全为旱地,人均耕地面积3.14亩,林地面积8亩。农业生产以传统的小麦、玉米、谷子、油料、棉花和蚕桑生产为主。2008年全村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700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700亩,全年总产量46.2万公斤。 |
尹家村 |
尹家村简介 一、基本情况 尹家村位于阳城县北部12公里处,东与杨腰村交界,南与尹家沟村接壤,西与东进村为邻,北与义城村毗连,辖区总面积1.82平方公里,全村共有2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279户,611口人,910亩耕地。村党支部下辖3个党小组,33名党员,支村两委干部7名。 2012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269.6万元,人均纯收入4412元。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种植业、养殖业、劳务输出等。 二、重点工程建设和民生方面 一是预计投资23万元,配合阳城县科技局完成村太阳能集中洗浴中心的建设工程,进一步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不断增强村民的幸福感、满意度。 二是抓好村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预计投资30万元,不断加强村委会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将通过修建村篮球场、侯庄老年活动室以及对村委办公大院实施硬化工程,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不断完善村图书室、综合文化广场、娱乐活动室、会议室等场所的功能,充分发挥其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另一方面,将进一步完善“户户通”工程,实现全村水泥路全覆盖。 三、经济发展及产业规划方面 支村两委班子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整体要求,坚持主导产业强村、科技人才兴村的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发展养殖业,现拥有1个养猪场、2个养鸡场、7个养羊户和2个养蜂户。2013年,支村两委班子广泛收集信息,充分利用本村的区位优势,挖掘潜在资源,创造条件,预计投资50万元,力争在本村新上马一个养殖园区建设项目,并占地面积40余亩,投资26万元,用于积极发展沟南坡育苗种植项目,努力探索适合本村的产业发展道路,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不断促进村民持续增收。 四、存在的突出难点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阳泰集团尹家沟煤矿地下煤层开采,致使尹家村地面表层出现了不容乐观的现象:一是95%以上的民房裂缝严重,有的甚至倒塌,并且此种现象仍在继续发展;二是地表水位急剧下降,人畜饮水受到严重影响;三是耕地山场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日趋严重致使土地无法耕种,村民生产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宜居条件逐渐消失,现已不宜居住。近年来,虽然县人民政府及采矿损害事故委员会协调煤矿企业,采取了一定的补救措施,但最终还是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在新的一年里,尹家村党支部、村委会决心带领全体党员和全体村民,以-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建设和谐美好新尹家。 |
杨腰村 |
杨腰村简介 杨腰村位于芦苇河南岸,据阳城县10公里,隶属町店镇。全村共有810口人,7个村民组,耕种着950亩耕地,党支部有党员39名,5个党小组。 本村文化底蕴丰厚,交通十分便利,村风淳朴。清康熙年间的古建筑群现保存完好,-委员长的家属在本村的居住地仍有遗存。五六十年代兴盛晋南各地杨腰秧歌传承至今。村民积极向上,邻里和睦,尊老敬幼,互帮互助,尽显和谐景象。村内基础设施建设齐全,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图书室、老年活动室、文化活动室、文体广场、老年门球场等一应俱全。侯月铁路、晋侯高速、大宁铁路运煤专线穿境而过,交通极为便利。 进入21世纪随着煤矿资源整合,村办煤矿随之关闭。村民种养殖项目蓬勃兴起,现有规模化养鸡场三个、养羊四个、养猪三个、个体私营业日益壮大,特种养殖业“万里芳蜂业合作社”填补阳城空白,村民积极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新农村合作医疗均已超过95%以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受到市级有关部门的奖励,文教卫生、计划生育工作达到上级部门的肯定,党支部各项建设连续十年受到党委的表彰。 |
柴凹村 |
柴凹村基本情况简介 柴凹村位于县城北15公里处的芦苇河北岸,东与桃坪村、东城办事处交界,南与杨腰村接壤,西与义城村为邻,北与张沟村毗连, 辖区总面积1.61平方公里,八芹公路、阳端公路、大宁铁路从境内交汇通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辖2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311户、681口人,385个劳力,1050亩耕地。柴凹村下设党支部,现有党员33名,支村两委干部7名。 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3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968元。柴凹村农业以传统的小麦、玉米、谷子、油料、棉花和蚕桑生产为主。近年来在退耕还林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干果经济林,先后共栽植核桃树450余亩,成为山西省首批“一村一品”示范村。 近年来,我村积极响应各级党委政府的号召,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村人民同舟共济、艰苦创业,致力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等,凭借丰富的资源、独特的区位、便利的交通、宜人的气候和勤劳智慧的人力优势,我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村两委班子精诚团结,奋发向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民营经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竭诚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共商发展大计。与我们一道携手把柴凹村建设成为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013年,落户我村的市、县重点工程项目晋陶陶瓷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现已投入试生产。预计近期将正式投入生产。 |
张沟村 |
町店镇张沟村简介 张沟村位于町店镇东北、阳沁交界处,东与桃坪村相连,西与义城、焦庄两村接壤,北邻沁水县永安村,南接柴凹村五龙沟。全村共有四个自然村,七个村民组,总户数403户,人口891人,耕地1656亩。 全村设一个党支部,村党支部下设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47名,其中女党员5名。村现有支委五人,村委五人,村官一名,其中:交任职一人,共十人。2013年全村社会总总值1580万元,人均年收入为8183元。 近年来,村里工作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先后获得多项荣誉称号:晋城市委、市政府授予“和谐村”称号、“验收老龄工作达标单位”等,阳城县“新农村建设推进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和谐村”、“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城乡清洁工程先进集体”、“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爱国卫生先进单位”等,多次被町店镇党委、政府授予“红旗单位”、“先进集体”、“红旗党组织”、“模范党支部”、 “创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先进支部”、“尊师重教先进单位”2012年被县政府授予“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3年被阳城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
桃坪村 |
桃坪村简介 一、 基本情况 阳城县町店镇桃坪村位于阳城县城东北二十公里芦苇河畔山沟里,地处阳沁交界,东邻润城镇西冯街村,南是东城办事处蒿峪村,西邻本镇柴凹村、张沟村,北邻润城镇大夫街村,由一个自然村庄形成行政村,下设三个村民小组。全村268户、703口人,现有劳动力375人,辖域面积2、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65亩。 二、 农村基层组织 桃坪村党支部建于1956年,现有党员43人,下设三个党小组。党支部村委会经二00八年十二月换届选举,现有支部委员5 人,村委委员5人,两委班子交叉任职共有成员7人。村委下设的团、妇、武以及民调治保、文化卫生等系统组织一应俱全,在支村两委正确指导下开展各项工作。随着近年来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加快,村级民主法制建设日益健全,村选举产生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组,代表村民参与村务决策和管理监督,村民代表会议定时召开,讨论村务大事,全村安定团结、社会稳定。 三、 经济概况 桃坪村地理条件恶劣,山高沟深、土地瘠薄、农业条件差,极不适宜机械化种植和集约化种植。改革开放之前,农业产量不足维持日常生活需要,解放前为养家糊口,各家户自制焚香,自有“香城岭”之称,后因破除迷信休了业,仅靠农业生产经济极度匮乏,随着改革开放,七九年村里首办耐火材料厂,补充村集体收入,后相继办起南岭山煤矿和复兴铁厂、金属镁厂、铸造厂等地面企业。九十年代初,曾一度达到经济辉煌时期,后因市场经济的冲击,加之管理体制上不相适应,地面企业相继萧条,然后通过拍卖和租赁转为私营民营企业。近年来,村内民营经济大力发展,社会收入和人均收入显著提高。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5100万元,人均收入达6100元。农业方面:享受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农民种植积极性高,农业收入不断提高。农民自主创业方面创建规模养殖场七个,粮食加工坊两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个,促进了我村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企业方面:村有直源高精磷铸业有限公司和大富运实业有限公司两个民营企业和一个集体办水泥制品企业,企业经济效益逐年增长。 四、 基础设施建设 桃坪村地处芦苇河畔的丘陵地带,地理条件差,原村庄建设在一个半山腰曾经桃花盛开的坪台上,村周被三道深沟环绕,村庄有路难走是本地有名的,多年的发展,居民区域已扩散到村四周的几面山坡上,村里原有明清时代的砖瓦房已基本无人居住,入村路原在沟里蜿蜒崎岖,几代人一直在不停的拓宽道路,九八年至今村集体投资近三百万元,终于建成了宽8米、长4.1公里水泥大道,为桃坪村经济发展走向外面架起了桥梁。为方便农业生产,村近年来投资近20万元,拓宽了上山农用路5公里;自九八年起桃坪村靠集体经济收入,展开了新农村规划建设工作,投资30万元,分两次完成村庄建设规划,几年间投资800万元共拆迁旧居民房18227平方米,开通主街道、环村路共计2000余米,建成一座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的村委综合服务办公大楼、2400平方米标准化小学幼儿园,700多平方米的农民文化活动中心;2400平方米体育健身活动广场,一座山体休闲公园。为满足人畜饮水,投资160万元打钻一眼580米的深井,完成配套供水设施;近年来投资2000余万元建成三处共70户的别墅式居民小区、3幢70套五层居民住宅楼,并配套完成集中供暖工程;投资200万元建成太阳能洗浴中心,供全村群众免费洗浴;投资500万元建成新型能源秸秆气化站,通过管网免费输送到全村各户,满足群众日常生活需要。目前新农村建设已初具规模,桃坪已是一个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 |
凌沟村 |
凌沟村基本情况 凌沟村位于镇政府所在地町店村以北3公里处,东与孔家沟村接壤,南与町店村为邻,西与中裕村交界,北与花园条村毗连,辖区总面积1.13平方公里,是镇政府规划的镇区四村之一,交通便利。全村现有4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264户、674口人,2200亩耕地。凌沟村设立党支部,现有党员32名,支村委干部10名。全村的主导产业是粮食种植、养殖业为主,农民收入以劳务输出、养殖、粮食种植为主,2010年人均纯收入达4300余元。近年来,凌沟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为目标,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发挥优势、科学发展、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