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洽村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1、横河镇水洽村位于县城南部地区的分水岭上,距镇政府13公里,全村2个自然庄,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大沟深是最显著的特点,村两委4人,8名党员,其中女党员1人,外出党员5人,全村2个自然庄,总面积6平方公里,17户,28口人,男18人,女10人,现有劳力11人,低保户为5户7人,贫困户5户,危房户2户,村老龄化态势严重,60岁以上老人有9人,现有耕地60亩,林地180亩,牧坡800亩,是一个纯农业村。全村农民经济总收入2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429元。
二、2012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党支部建设,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大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确保村农业总产值逐年提高,保持了村安全稳定、经济连续增长。并依靠全体村干部和党员以及村民的共同努力,积极开展工作,全力推进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3年村两委计划对350亩刺槐进行补植补种;栽植200亩黄花树;生态养殖规模扩大并多样化,计划猪厂扩大到1000头,并发展山羊100只、土鸡500只。
三、存在问题
1、吃水问题:虽多年来一直在不断解决吃水难问题,但水的来源困难,由于资金不足,还未从根本上解决。
2、通迅移动信号闭塞,无闭路电视、无手机信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水洽村将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带领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以“关注民生、了解民情、为民办事”为出发点,紧紧依靠全体党员和村民,克服种种困难,加倍努力工作,顽强拼搏,开拓进取,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的精神风貌,继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着力转型,全力打造特色名村,同心构筑和谐家园,不久的将来,一个风景如画,民富村强,面貌崭新的水洽村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522106 | 048000 | -- | 查看 水洽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牛心温村 |
牛心温村位于横河东8公里,东与王甲村相连,南与河北镇接壤,西连南门、紫院两村,北和水头村相衔。全村9.5平方公里,25口人。境内山恋叠嶂,风景秀丽。著名的析城山风景区即位于牛心温村境内。 |
沙腰村 |
沙腰村坐落在一条黑沙岭的山腰处,故名沙腰。辖黑甲庄、燕甲庄、小圈圪梁、上庄、前庄、后庄、前西坡、后西坡、后沟、张甲庄、李甲庄,11个自然庄。有耕地877亩,居民24户,53口人,经济比较落后,村民靠种田和外出打工为生。2010年沙腰村经济总收入8万元,人均收入4697元 |
水洽村 |
水洽村基本情况 一、基本情况 1、横河镇水洽村位于县城南部地区的分水岭上,距镇政府13公里,全村2个自然庄,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大沟深是最显著的特点,村两委4人,8名党员,其中女党员1人,外出党员5人,全村2个自然庄,总面积6平方公里,17户,28口人,男18人,女10人,现有劳力11人,低保户为5户7人,贫困户5户,危房户2户,村老龄化态势严重,60岁以上老人有9人,现有耕地60亩,林地180亩,牧坡800亩,是一个纯农业村。全村农民经济总收入2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5429元。 二、2012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党支部建设,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大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确保村农业总产值逐年提高,保持了村安全稳定、经济连续增长。并依靠全体村干部和党员以及村民的共同努力,积极开展工作,全力推进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3年村两委计划对350亩刺槐进行补植补种;栽植200亩黄花树;生态养殖规模扩大并多样化,计划猪厂扩大到1000头,并发展山羊100只、土鸡500只。 三、存在问题 1、吃水问题:虽多年来一直在不断解决吃水难问题,但水的来源困难,由于资金不足,还未从根本上解决。 2、通迅移动信号闭塞,无闭路电视、无手机信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水洽村将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带领下,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以“关注民生、了解民情、为民办事”为出发点,紧紧依靠全体党员和村民,克服种种困难,加倍努力工作,顽强拼搏,开拓进取,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的精神风貌,继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着力转型,全力打造特色名村,同心构筑和谐家园,不久的将来,一个风景如画,民富村强,面貌崭新的水洽村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
孤圪垛村 |
孤圪垛村位于阳城县西南鳌背山脚下,距横河镇15公里,全村16户,29口人,有党员4人。辖区面积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0亩,林地面积1089亩。村民主要以养蚕、畜牧业为主,2010年全村羊存栏300只,牛存栏10头,全村经济收入达到9.6万元。现建有千头羊养殖基地,2011年全村人均收入4100元,是市级“十二五”扶贫攻坚村。“十二五”期间,孤圪垛村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工作部署,围绕镇党委政府提出的一业、两园、五基地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孤圪垛村实际,大力发展养殖业和核桃经济林,力争到十二五末,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5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7200元。 |
三面场村 |
三面场村以驻地村命名,为三面场村民委员会驻地。相传因从前三面场村有三面打谷场而名。位于阳城县西南65公里处,与河南省邵原镇相接,2005年与三面场合并为桑园党支部。辖8个自然庄,全村总面积16平方公里,23户,42口人,7个劳动力,耕地130亩,林地4310亩。全村共养羊400只,养蜂120箱,养牛13头,通村水泥路6公里。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60元。2011年通过招商引资在少角沟建成千头猪生态养殖园区,大力推进了养殖业的发展。 |
杜甲村 |
杜甲村以驻地命名,为杜甲村民委员会驻地,相传居民由洪桐老槐树底迁来姓杜,故名杜甲。位于阳城县西南70公里处,与河南省邵原镇相接,2005年与三面场合并为桑园党支部。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辖杜甲、羊圈底、苇园后、后沟、上工上、酸枣圪塔、桑园河、索树庄、前凹、南背、沟里8个自然庄,51户,65口人,15个劳动力,耕地150亩,林地11215亩。全村共养羊520只,养蜂180箱,养猪20头,养牛33头,通村水泥路11公里。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40元。根据有利的地理条件,我镇于1990年建杜甲水电站,投资70万元装机两台,总容量325千瓦,1979年建石峡水电站,投资36万元,装机两台,总容量270千瓦,两站于2004年并入山西电网。 |
银河村 |
银河村位于横河东南32公里的鳌背、大落岭二山脚下,北倚析城山,南与济源市的小沟背生态旅游区接壤,全村16.5平方公里,101口人。境内山恋叠嶂,沟壑纵横,一条银河自北向南四季奔腾,为构建和谐社会,改变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我们这一任村委的发展思路是:“趋利避害、奋力开拓,抢抓机遇迅速崛起。摒弃一切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的旧观念,牢固树立人家发财、我发展的新思维,以虚怀若谷的气度,海纳百川的胸怀,改革开放的魄力,引进外地的资金、技术和经验,促进银河村经济迅速发展”。 |
中寺村 |
横河镇中寺村位于我县西南大山之中,在横河镇西南四五公里处,距离县城45公里,包括前寺、中寺、后寺三个自然庄,全村现有214户,462口人,204个劳力,耕种着1270亩土地。 中寺村具有光辉的历史,是晋城市革命老区重点村落之一。早在1938年,0中央北方局军委书记、组织部长朱瑞以及唐天际、聂真等八路军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联络处领导人,率领机关干部、华北干部学校学员连同阳城县牺盟抗日政府、阳城县人民武装自卫队一行600多人进驻中寺村,开辟了以阳城为中心的晋豫边抗日根据地。 从此,中寺村千峰寺成为晋豫边抗日游击队的成立地和指挥部,逐步成为领辖周边17各县区,400多万人口开展抗日战争的指挥中枢,创建了同蒲路以东、曲高公路以南、白圭晋城以西的晋豫边区革命红色区域,晋豫边抗日根据地则成为扎向日寇心脏的一把尖刀。 |
南门村 |
南门村位于横河镇东南30公里的大山深处,全村现有农户24户,人口51人,耕种土地120亩,全村总面积10平分公里,是横河镇的一个边远行政村,东邻杨柏大峡谷,南接待落岭,西靠鳌背山,北靠析城山。境内山大沟深,森林茂密,风景宜人,棋盘岭,黄堂栈、圪栏桥、扭羊鼻,天门龛、腰拴龛。石窖洞,焦家铺等天然景观,构成了南门村的一幅不墨画卷。 |
横河村 |
横河村位于阳城县西南,距县城约49公里,是横河镇政府所在地,横邵穿村而过,交通便利,依山傍水,总面积约6.77平方公里。东邻水头,南连劝头,西依十八罗汉山,北接受益。辖横河、南坪、南岭后、东炉坡、西炉坡、庙边、王二沟、乌头、外郎庄等九个自然庄,8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农户379户,人口786人。横河村下设1个党支部,共有党员36名。辖区内耕地面积1155亩,林地面积1600亩。横河村自然资源丰富,盛产核桃、山萸、木耳、青翘以及花椒等农副产品。 近年来,村两委积极寻求适合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出路,积极开展党员教育、参观学习、领岗定责、争优创先等活动,进一步强化了班子,完善了制度,凝聚了民心,促进了全村的和谐与发展。在村两委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先后筹资建立了晋豫边抗日纪念馆、檀香山野生菌生产基地、农村客运中心和高标准山里人家接待处,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更好的实现了农民的增收,促进了村级经济的快速发展。 |
麻地村 |
麻地村麻地村位于阳城县东南35公里,横河镇东北7.5公里处,北与驾岭乡相连,东与析城山相连,是析城山景区的北大门。麻地村群山中窊,相传从前村民以种植大麻为业,故名麻地。解放初为麻地行政村;合作化时为向阳农业合作社;1961年成立麻地村党支部、麻地大队,1984年改为麻地村民委员会,2006年烟熏铺与麻地村支部合并,成为麻地党支。辖麻地、圪坨、后凹里、回龙庙、向阳、东杨岭、西杨岭、炉上8个自然庄,75户,170口人,耕地560亩,林地1800亩,全村总面积4.82平方公里,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420元。2011年阳泰集团进驻麻地村,成立筹备处,开发析城山景区。 |
索泉岭村 |
索泉岭村位于阳城县西南高地,誉名晋豫的尖山脚下,距县城40公里,是阳城西南通往垣曲、河南的交通要道。同时这里还是阳城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成立所在,有着光辉的历史。全村现有120户,262口人,耕种着510亩土地。近年来,在横河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村民的不懈努力,索泉岭村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成果。 产业呈现多足发展态势。蚕桑方面,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实桑换优桑,扩大锯桩牙接株树。做大做强核桃产业,在栽植145亩优质核桃的基础上,加快核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运作,为果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宣传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村民养羊。引进优良品种,提供市场资讯。目前,已养殖300头;依托小尖山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引导村民建设高标准“山里人家”旅游接待点。产业的发展给全村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今年人均增收200元。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近年来,村里相继完成了农网改造、村村通,人畜吃水工程。新建了门球场,健身休闲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硬化村内的一条主要街道,路边栽植刺柏,美化了环境,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今年又投资17.8万元对原有的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改扩建。完成土建230平方米,硬化地面720平方米,外墙处理300平方米,房顶防水230平方米。划分了各功能室,购置了崭新的办公设施设备,硬化了休闲健身广场。完善了村级卫生所建设,配备完整的医疗设备。新建成农民书屋一所,拥有1500余册图书。 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投资15000元新建标准垃圾池三个,建立完善了长效卫生保洁机制。门前实行“三包”,卫生责任人上墙,垃圾点设专人定期进行清理,路边杂草定期进行清除,并进行考核,保证长期清洁卫生。广泛动员村民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组织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清除残墙破壁150米,柴草乱放,农家肥乱堆,垃圾乱倒的现象基本消失,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和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
日跃村 |
日跃村位于横河镇西南7.5公里处,村落于阳城-云蒙山公路南侧,辖日跃、上窊、前庄、老岭、东岭、北沟窊、龙双铺、黑沙背、小北沟、东沟庄10个自然庄,总面积8平方公里。全村86户,198口人,75个劳动力,有耕地661.5亩,无企业,无矿山是一个农业村。长期以来,农业种植、养殖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全村养牛800头,养蜂500箱,养鸡7000只,山猪特种养殖700头,通村水泥路5公里。2010年全村粮食总产量34万斤,平均亩产400公斤,经济总收入9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 |
劝头村 |
劝头村基本情况 山西省阳城县横河镇劝头村位于阳城县西南57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大沟深居住分散是最显著的特点,支部公四个党小组,26名党员,全村24个自然庄,198户,481口人,现有耕地920余亩,是2010年县级新农村建设递进村。两委依靠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和全体党员干部的创造力,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经济,最大限度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党支部曾多次受到了县委和镇党委的表彰奖励。获得了‘先进党组织’、‘红旗党组织’、‘五好基层党支部’、‘为名和谐村’等先进模范荣誉。 近年来,劝头村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努力解决名生问题。以改善村民生存环境为突破口,抓住党的惠农政策,几年来多方筹资10余万元,打蓄水池2个,铺设自来水管道3600余米,是我们村的人畜饮水达到安全标准。连续三年投资80余万元,硬化村组道路2.5公里,硬化小街小巷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有力的保障了村民的生产生活便利。在整治环境卫生方面,拆除旧厕所13个,并重新规划了垃圾点,成立里村保洁队伍,制定了定期清扫制度,从而是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在文化、教育建设发面,村里新建了农家书屋,购置了大量图书,对村民群众进行了多次实用技术培训,开阔了农民视野,是农民能方便的学到实用的科学技术,极大的提高了村民的综合文化素质。 在民主建设方面,村里成立了村务公开领导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职责明确、程序规范、民主管理工作扎实细致,全村正呈现出农民安居乐业,生活逐步提高,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劝头村老百姓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的精神风貌,继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着力转型,全力打造特色名村,同心构筑和谐家园,不久的将来,一个风景如画,民富村强,面貌一新的劝头村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
受益村 |
受益村基本情况 山西省阳城县横河镇受益村位于阳城县西南48公里,距镇政府所在地一公里,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大沟深是最显著的特点,支部共五个党小组,54名党员,全村五个自然庄,242户,568口人,现有耕地920余亩,是2010年省级新农村建设推进村。两委依靠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和全体党员干部的创造力,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经济,最大限度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党支部曾多次受到了县委和镇党委的表彰奖励。获得了“先进党组织”、“红旗党组织”、“五好基层党组织”、“文明和谐村”、等先进模范荣誉。 近年来,受益村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努力解决民生问题。以改善村民生存环境为突破口,抓住党的惠农政策,几年来多方筹资10余万元,打蓄水池两个,加固蓄水池三个,铺设自来水管道3000余米,使我们村的人畜饮水达到安全标准。连续三年投资80余万元,硬化村组道路2.5公里,硬化小街小巷面积达6000多平方米,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有利的保障了村民的生产生活便利。在整治环境卫生方面,拆除旧厕所43个,新建5个公厕,并重新规划了垃圾点,成立了村保洁队伍,制定了定期清扫制度,从而使村民的生活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在文化、教育建设方面,村里新建了农家书屋,购置了大量图书,开通了远程教育,对农民群众进行了多次实用技术培训,开阔了农民视野,使农民能方便的学到实用的科学技术,极大的提高了村民的综合文化素质。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6万元,翻修了舞台,新建了三座健身场所,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在民主建设方面,村里成立了村务公开领导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职责明确、程序规范、民主管理工作扎实细致,全村正呈现出农民安居乐业,生活逐步提高,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受益村老百姓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良好的精神风貌,继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着力转型,全力打造特色名村,同心构筑和谐家园,不久的将来,一个风景如画,民富村强,面貌崭新的受益村将呈现在世人面前。 |
水头村 |
水头村概况 水头村位于阳城县西南,横河镇东侧,距镇区2.5公里处,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背靠析城山,南接十八罗汉山,溪源河自水头村而出。全村共299户,719口人,分别居住在15个自然庄上,耕种者1600亩土地。设支部1个,共有党员34名,支、村委共6人,2009年水头村被列为省级新农村建设推进村。 这是一方神奇的土地,因溪源河发源于此而得名。源头盛水期泉眼汹涌,胜于趵突泉,三九天不寒,久旱年不断。境内老洞挂在山腰,洞口神秘莫测,内洞宽敞如宫殿,石笋、石钟乳千姿百态。勤劳朴实的村民编织的柳编,精巧细致,远近闻名。新建的村民住宅小区焕然一新,新修的水泥路,蜿蜒平坦。 这里是一片希望的田野,立足建设“旅游重镇,商贸集镇”。这里的支村委班子具有远见卓识,他们求真务实,同心同德,扎实工作。 让我们共同在水头的热土上,播种希望,放飞未来,创造美好的明天! |
紫院村 |
紫院村地处横河镇南部风景秀丽的鳌背山脚下,距镇区30公里。全村共有农户42户,人口94人,6个自然庄,225耕地。长期以来农业种植、畜牧生产、核桃、蚕茧等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全村畜牧养殖主要是养羊,共1200只,经济比较落后,农民主要靠种田和外出打工、采摘林产品为生,2010年全村粮食总产量74吨、平均亩产321公斤,经济总收入5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705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