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家河村位于平城镇西南5公里处。该村座落在黄沙山山脚下。东靠杨寨村,南连崇文镇东坡村,西北与秦家庄乡侯家庄为邻,北越黄沙山与秦家庄乡赵家背接壤。有64户,245口人,土地282亩。 村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村上有一巨大的石头,高2.5米,围7米,置于村西南二层山上。石上有“二仙奶奶”踩过的脚印,坐过的0印。传说二仙奶奶建庙时,曾亲自来这里寻过庙址。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524104 | 048000 | -- | 查看 秦家河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窑上村 |
窑上村位于平城镇东南4公里处。东与六泉乡西井头接壤,南与崇文镇赵漳水毗邻,本村周围有许多大山,700亩的白岭山,200亩黄沙山,500亩大垴山,全部覆盖。全村142户,530口人,土地731亩。 农户以农为主,种养结合。村主要道路硬化,2007年修建了学校村委办公楼。村中圈上建一关圣阁,阁后连着古庙,浑然一体,殿宇舞台,楼阁面貌依旧,有些破败。 |
南街村 |
南街村在集镇所在地,位于平城镇南部偏西,除南部外,基本属平川,南街村气候温暖,适合种植,水资源丰富。南街村有640户。2220口人,耕地1345亩。 该村有全县一流的明德小学,老年活动中心、卫生所、健身器材、商贸设施齐全,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多次受市县表彰。 |
北街村 |
北街村在集镇所在地,位于古镇北偏西,是平城发祥地。西川河从村西和村南流过。全村共有649户,2586口人,土地1733亩, 住进新居的村民占农户的80%。资源较丰富,家家安有自来水。北街村有老商贸街一条 。有篮球场、文体活动广场,幼儿园、小学、卫生所等基础设施齐全,主要街巷硬化,主街安装路灯。北街原有庙宇很多,现在元阳观、土地庙、祖师庙尚存。 |
西四庄村 |
西四庄村位于平城镇1.5公里处。西有松凤山,和秦家庄乡的金家岭赵家背毗邻。北边是平城镇海拔最底的寺河沟。西四庄村是根据镇政府2002年村镇合并方案,将窑河、庄上、西山底、神后底四个村合并建成的,村委会设在窑河村。全村共有236户,857口人,耕地1131亩。 森林覆盖面积400余亩,占荒山总面积的55%。该村西山底黄土坡煤埋藏丰富。有石料厂一个。文物有:窑河村东的关圣阁,三圣庙,庄上的魁星阁;神后底的玉皇庙;西山底的“三途一贯”庙。 |
寺背村 |
寺背村位于平城西北2.5公里处,较偏僻。西邻秦家庄乡的蒲水村,北接壶关县的马鞍村,村西有圣宫山,全部由松树覆盖,山脚建有圣宫寺一座,为陵川四大寺之一。1974年拆掉。寺背村就建在“圣宫寺”背后,因以得名。可以说:“先修庙,后建村”。全村居民80户,357口人,耕地435亩。 1995年被县政府名命为“小康村”。全村街道硬化、绿化,100%农户修建了新房。村有煤矿一座,千头养猪厂一个,投资310万元修建了2个大型沼气储气罐,可供全村用气,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
北路河村 |
北路河村位于平城西北1.5公里处。全村居民132户,494口人,耕地490亩,人均收入3390元。 村主要街道硬化,有养猪厂一个。该村民间艺术“十不闲”,历史久远,为广大人民喜闻乐见,省市歌舞团多次来采风。 |
杨寨村 |
杨寨村,位于平城镇南2.5公里处,座落在黄沙山山脚下,与崇文镇小召搭界。全村568户,2329口人,有耕地1774亩。 95%的农户乔迁新居。农户以农为主,兼顾种养工商运输业。全村安装自来水,接通了磨河水,所有街巷硬化,建有活动广场、连锁店、卫生所等公共设施,一所高标准寄宿制小学。投资3000万元的太行饲料有限公司,有村办煤矿一座,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该村新农村建设居平城镇首列,2003年授予省级文明村 |
南炉河村 |
南炉河村,位于平城西南1.5公里处,西面上黄沙山与秦家庄乡赵家背为邻,村中有一条季节性干河——老河——是西川河的源头。该村共有居民70户,278口人,耕地312亩。 全村农户迁进新居,主街安装路灯,引资建立千头猪厂一个,是市级新农村建设达标村。该村文物有三圣堂和观音庙两座庙。 |
秦家河村 |
秦家河村位于平城镇西南5公里处。该村座落在黄沙山山脚下。东靠杨寨村,南连崇文镇东坡村,西北与秦家庄乡侯家庄为邻,北越黄沙山与秦家庄乡赵家背接壤。有64户,245口人,土地282亩。 村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村上有一巨大的石头,高2.5米,围7米,置于村西南二层山上。石上有“二仙奶奶”踩过的脚印,坐过的0印。传说二仙奶奶建庙时,曾亲自来这里寻过庙址。 |
侍郎岗村 |
侍郎岗村位于平城镇南1.5公里处。抗日战争时日本的炮楼就修在这里。著名的黄沙战役曾在这里展开过激烈的战斗。全村175户,665口人,土地628亩, 大街小巷硬化,主街安装路灯,村级小学、卫生所、连锁店齐全。引资入股建立了侍鑫化工有限公司。 |
南坡村 |
南坡村位于平城南部偏东,距镇1.5公里,交通方便。有居民237户,841口人,耕地1120亩。 水资源较丰富,有5眼活水井,可满足全村人畜用水。村民以农为主。1940年3月和6月间,-总司令南渡时,曾率一个连。在南坡村“七裹三”民房内住过20余日,南渡返回时,又在此住过三、四日。村中这座“七裹三”的民房,成为陵川县最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2002年,村民自发捐资,对村中残垣颓墙的“三教堂”进行修茸,三教堂整修一新。 |
东街村 |
东街村在集镇所在地,位于平城小盆地腹部,平消、平树、平行等公路的交汇点。长陵公路穿街而过,交通便利。全村有640户,2280口人,其中回族49户,137口人,耕地1310亩 。80年代至今有500余户,修建了钢筋水泥结构的二层小楼,建立了小康区,安装了路灯,村有商贸街可入住商户80多户,文体娱乐齐全,全村街巷硬化,为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多次受市县表彰。1986年由回民主办化斋大队出地盘、出料修“清真寺”一座,寺里有社头,设阿訇,初具规模。村东庙河的“三皇阁”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张寸村 |
张寸村位于平城镇东南4公里处。四周环山跨动垴山和六泉乡高垴村接界。有180户,672口人,耕地面积1318亩。 地下储藏铁矿石比较丰富,农户以农为主,种养结合。 张寸村与窑上村、南街村、北街村、西四庄村、寺背村、北路河村、杨寨村、南炉河村、秦家河村、侍郎岗村、南坡村、东街村、义汉村、南营村、南河庄村、下川村、北召村、后河村、草坡村、和村村、司家岭村、魏庄村、林峦岭村、石门村、南召村相邻。 |
义汉村 |
义汉村位于平城镇东3华里处,建在北岭脑与东山上。原名秦寨,1945年为纪念任义汉烈士,县人民政府更名为“义汉村”。全村共有350户,1417口人,耕地2349亩。 自然资源有陶土和零星铁矿,村民以农为主。有一所高标准小学。 |
南营村 |
南营村位于平城镇东南2公里处。全村有居民105户,352口人,耕地529亩。 南营水资源较缺乏,投资修建了畜水池,解决了人畜吃水。全村大街小巷硬化,新修了学校、村支部办公楼。农户以农为主,种养结合,有百亩中药材基地,一个机砖厂。 |
南河庄村 |
南河庄村位于平城东部偏南5公里处。与六泉乡刘家庄相连,座落在两山夹一沟里。该村有居民33户,92口人,耕地215亩 。整修村东南水口阁一座。该村土地肥沃,富藏铁矿,农户以采矿为主,运输业也很发达。村中街巷全部硬化,水泥公路经张寸与平树公路接通。 南河庄村与窑上村、南街村、北街村、西四庄村、寺背村、北路河村、杨寨村、南炉河村、秦家河村、侍郎岗村、南坡村、东街村、张寸村、义汉村、南营村、下川村、北召村、后河村、草坡村、和村村、司家岭村、魏庄村、林峦岭村、石门村、南召村相邻。 |
下川村 |
下川村位于平城镇东1.5公里处,后川河、南路河、杨寨河在这里汇合,流入北召河。相传,古时候祖辈们就原想在北山丈丈洼立村,后因离水远,地形不平,便从山上下到平地,故名下川。下川地势平坦,长平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231户,786口人,有耕地963亩 。全村大街小巷硬化,幼儿园、小学、卫生所俱全。该村的企业有机砖厂、石料厂各一座。该村有养殖户十余户,猪存栏300多头,大型养鸡厂一个,存鸡3000只。引资8000万元建立古陵山淀粉有限公司 。 |
北召村 |
北召村位于平城镇东5公里处,长平公路从村边经过,与壶关县接壤,由北召、窑圪囵、苏家湾3个自然村组成,共有313户,1132口人,1300亩耕地;有32名党员,两委干部7名,其中支部委员5名,村委委员5名,交叉任职3名,本村有1个机砖厂和3个石料厂。2006年我县最大民营企业孟电水泥落户本村,带动300余名农民就业和增收。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04元,集体可支配收入达到18万元。 长期以来,受宗族、派性斗争的影响,村班子内部矛盾多、意见分歧大、思想难统一,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尤其是孟电落户以来,村企之间经常发生摩擦,影响企业发展,成为我镇突出的重点村、难点村。 针对这种状况,为强化班子建设,镇党委向该村下派了工作队,并选派了农村工作经验较为丰富的镇工会主席王谦同志到该村担任第一支书兼工作队队长。去年5月工作队进驻北召后,首先从加强阵地建设入手,投资20余万元新建了村级组织阵地,为支、村两委正常开展活动提供了场所;其次从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入手,以北召为主导,联合临近的张寸、南河庄2村与孟电组建了联合党总支,通过党总支的推动,较好地处理好了孟电与周边村的关系,实现了“企地共建、合作共赢”;三是从发展党员入手,去年以来推荐优秀村民5名,推荐拟发展对象3名,接收预备党员2名,使党员队伍年龄、文化结构得到了一定优化;四是从加强学习教育入手,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以远程教育为载体,提高了党员干部素质,敲定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发展方向;五是从加强村级民主建设入手,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对年内实施的重点工程、宅基地审批等村级重大事项,全部依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程序进行决策,扩大了基层民主,落实了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推动了工作,促进了和谐;六是从改善民生入手,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对主村街道进行了拓宽改造,为苏家湾自然村硬化了街巷道、安装了加密电视、维修改造了饮水池。目前,全村街巷道硬化率达到90%以上。 |
后河村 |
后河村位于平城北部偏西2.5公里处,长陵公路穿村而过,北与壶关东马鞍村交界,是平城镇的北大门,村西北老山海拔1445米,为本境最高峰。后河村国有林坡地800亩,已全部绿化,由第一山林场经营管理,县二轻局后河煤矿设在该村西南,村西北有煤管站。后河村有五个自然村:底河、南沟、魏家垴、李家岭、马鞍壑。共有438户,1254口人,耕地1007亩。 投资3000万元建立了万佳节能灯有限公司,引资入股建立了鸿宇-有限公司。新修了高标准的文化广场,是市级新农村建设达标村,多次受到市县表彰。 |
草坡村 |
草坡村位于平城镇北1.5公里处。有居民338户,1374口人,耕地1430亩。 草坡村水资源丰富,煤铁藏量较多。有预制厂一个。新建了一所寄宿制小学,蓝球场,主要街道进行硬化。 |
和村村 |
和村位于平城镇东北4公里处,北与壶关县为邻,四面环山。全村151户,643口人,耕地697亩。 东庄村位于和村东部,离和村1.5公里。村中有“二郎神庙”一座,一进两院,北是正殿,南有舞台,东西配房,面貌依然,只是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农户以农为主,种养结合,有传统的养牛业,主街硬化。 |
司家岭村 |
司家岭村位于平城镇北2.5公里处,北有九泉山,海拔1480米。该村有居民53户,200口人,耕地256亩。 全村道路全部硬化。有建材厂一个,主要生产水泥砖、预制板、出檐板等建材。 |
魏庄村 |
魏庄村位于平城北7公里处。东有莲花山,与壶关焦掌搭界,西面与壶关罗掌为邻,魏庄村有两个自然村:魏庄、田家脑。共有居民105户,368口人,耕地386亩。 魏庄自然资源较缺乏,人畜吃水比较困难。林业和养殖业是魏庄经济发展的强项。新修建了学校村委办公楼,通了水泥路。 |
林峦岭村 |
林峦岭村位于平城东北4公里处,环村有高垴山、东掌山、鱼山。林峦岭行政村包括林峦岭(东沟、林岭南村)和消火(西坡上、东洼、金家背、草池上、西岭后)两个自然村,是根据镇政府2002年村镇合并方案,将消火合并到了林峦岭村。全村有居民156户,有491口人,耕地927亩。 林峦岭村,原名牛来岭,于1956年县地名办公室定名为“林峦岭”。意即这里山峦起伏且被森林覆盖,故得此名。该村的水资源较缺乏。村民以农事为主,兼顾副业。 |
石门村 |
石门村位于平城东北3公里处,全村依寨垴山而建。麻地河从村中流过。该村共有居民130户,453口人,耕地695亩。 石门村水资源贫乏,全村以农业为主,兼顾副业。抗日战争时期,石门村民对敌斗争中建树过丰功伟绩。在革命战争史册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
南召村 |
南召村位于平城东南8华里处,与崇文镇赵漳水东坪上相邻,北有神坡垴山,“太行第一文庙”就建在神垴山山脚,背靠神垴山,面向南召村。南有牛王山。主要河流有东河,全长3公里,由南向北流入北召河。全村298户,1149口人,土地1500亩。 村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南召村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名村,村中文庙,结构完整、建筑齐全、庙貌依然、碑石林立,为平城镇之珍贵文物,更有武氏家谱、武氏三状元事迹等,实属源远流长,古迹辉煌。南召将成为太行山巅闻名的避暑旅游名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