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树掌村概况
梨树掌村位于潞城东4公里外。地处山洼,相传立村前,此地长有一棵老梨树,故名梨树掌。包括梨树掌,红花掌,双炉火,小井沟4个自然村。村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兼营运输,建筑和输出劳务。全村有110户,467人,耕地969亩,人均收入3680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524106 | 048000 | -- | 查看 梨树掌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圪塔村 |
圪塔村概况 圪塔村位于陵川县潞城镇西南8公里处,因村址坐落在一土山圪塔上得名。包括圪塔、河东、报国3个自然村,2003年三自然村合为一村—圪塔村。圪塔村摩崖造像古迹在村边峭壁上,距地面约20米,唐代遗作,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村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兼营运输、建筑和输出劳务。全村4个村民小组,88户,261人,耕地1270亩,其中良田面积850亩,林地面积3354亩,其中有林地1410亩,荒山1944亩,全村共有党员17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妇女党员3名,支村两委干部5人。全村现有规模养羊户4户,共存栏500只,规模养猪户2户,存栏母猪15头,仔猪200头,可出栏膘猪150头,全村粮食总产量100万斤,人均纯收入3150元。 圪塔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期间村民积极支援抗战,并自发奋力抵抗日本侵略者。期间,国民革命军27军一个连曾在此与日军有过一次遭遇战,终因寡不敌众,全-士全部牺牲于此。 |
潞城村 |
潞城村位于陵川县东南部,距县城15公里,镇政府所在地,全村辖4个自然村(丈掌、盆掌、小潞城、南掌沟),现有农户507户,1880口人,拥有耕地2370亩,林地6597亩。 全村共有党员42名,支村两委9名。我村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下,紧紧围绕镇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和村情实际,充分发挥土地、生态、区位等自然优势,支村两委精诚团结,全体党员通力协作,农民群众齐心思进,村容村貌有了很大变化,群众得到了实惠,建设了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种养产业项目。 |
四义庄村 |
四义庄村概况 四义庄村位于潞城东北4公里处。村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兼营运输、建筑和输出劳务。全村共有110户,360口人,耕地面积655.4亩,劳动力170人,全村人均收入3830元。 |
上背村 |
上背村概况 上背村位于潞城西南5公里处。原是一无人居住的地方,俗称少背。后有人迁此居住,遂成为村名。村民以农业为主,种养结合,兼营运输、建筑和输出劳务。全村有2个村民小组,37户,146口人,其中党员11名,女党员1名,耕地面积307亩,其中退耕还林地97.3亩,荒山面积800亩,其中有林地15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 |
秋子掌村 |
秋子掌村概况 秋子掌村位于潞城镇东北22公里处。相传古时此地楸树很多,故名楸子掌,后改为秋子掌。俗名叫秋掌。包括寺沟、庙背、秋子掌三个自然村,该村3个村民小组。村民以农为主,兼营运输、建筑和输出劳务。2011年,全村90户,244口人。耕地面积912亩,其中粮食作物600亩,经济作物200亩,全村共有党员18人,其中女党员2人,公益林面积898亩,宜林荒山面积2248亩,粮食总产量870吨,人均纯收入3430元。 |
杨家岭村 |
杨家岭村概况 杨家岭村位于潞城西南8公里处。因地处山岭,居民多为杨姓,故名杨家岭。包括杨家岭、西山沟、西岭沟、西山上4个自然村,(西山沟、西岭沟现已无人居住)。该村发展养殖业条件优越。村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兼输出劳务。2010年,全村56户,176口人。耕地面积700亩,粮食总产量72吨。经济总收入98万元,人均纯收入3480元。 |
梨树掌村 |
梨树掌村概况 梨树掌村位于潞城东4公里外。地处山洼,相传立村前,此地长有一棵老梨树,故名梨树掌。包括梨树掌,红花掌,双炉火,小井沟4个自然村。村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兼营运输,建筑和输出劳务。全村有110户,467人,耕地969亩,人均收入3680元。 |
洪河头村 |
洪河头村概况 洪河头村位于潞城西南3.5公里处。地处廖东河北岸,岸南因山垛阻拦,东大河由东向西的流水至此忽然变为南北横流,故名横河头,因方言“横”和“洪”谐音,后改为洪河头。该村辖洪河头、河东山、猪尾、井沟四个自然村。村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兼营运输、建筑和输出劳务。村里有饲养1000只羊的养殖园区一个。全村有8个村民小组,120户,450口人。耕地1279亩,农村经济总收入23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15元。 |
脚头村 |
脚头村概况 脚头村位于潞城北10.5公里处。因地处秋脚山山顶,故名脚头。3个村民小组。村民以农为主,兼营运输、建筑和输出劳务。全村61户,189口人。其中党员10人,村民代表10人。全村总面积2562.8亩,耕地面积580亩,宜林荒山1084.2亩,有林地292.9亩,经济总收入87万元,人均纯收入3430元。 |
苇水村 |
苇水村概况 苇水村位于潞城镇东23公里处棋子山下,在棋子山旅游区内。相传古时此村原在现在的村西,为就近吃水而迁居至此,故名偎水,因此地生长芦苇,便更名为苇水。该村包括苇水、三马爽两个自然村。三马爽相传古时这里的岭上有三通石碑,原名叫三通碑马爽,后简化为三马爽。全村分6个村民小组。村民以农为主,兼营运输、建筑和输出劳务。2011年,共有146户,506口人。耕地面积935亩,公益林面积990亩,宜林荒山1452亩,有林地1620亩,粮食总产量750吨。经济总收入228万元,人均收入3430元。 |
白山掌村 |
白山掌村概况 白山掌村位于潞城镇东北2.5公里。陵修公路南北贯穿全村。原名白三掌。相传历史上由西岸上、南岸上、北斗沟居民点组成,故名白三掌,现为白山掌。包括白山掌(西岸上)南岸上、侯家掌、北头、行街上、石景山等12个自然村。村民居住分散。全村有310户,1070口人,耕地1830亩,人均收入3600元。 |
郊底村 |
郊底村概况 郊底村位于潞城西南7.5公里处。因古时村址坐落在郊野之下,故名郊底。村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兼营运输、建筑和输出劳务。全村5个村民小组,127户,423口人,耕地892亩,农村经济总收入19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84元。 郊底村人杰地灵,土壤肥沃,人们历来生活的比较富裕。村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代文人较多,出过好多秀才。文化教育业比较兴盛,村中庙宇较多,香火旺盛,其中让村民自豪的是白玉宫,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庄头村 |
庄头村概况 庄头村位于潞城北13.5公里处。因地处在一个山头,原名叫庄二头,后演变为庄头。有3个村民小组。村民以农为主,兼营运输、建筑和输出劳务。2011年,全村48户,171口人。耕地面积333亩,粮食总产量53吨。经济总收入88万元,人均纯收入3530元。 |
岭北村 |
岭北村概况 岭北村位于潞城东南3公里处。因村庄位于蚕岭山北得名。该村2个村民小组。村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兼营运输、建筑和输出劳务。2010年,全村49户,141口人。耕地面积462亩,粮食总产量79吨。经济总收入98万元,人均收入3580元。 |
西村村 |
西村村概况 西村村位于潞城镇东北25.5公里处。该村2个村民小组,共有党员6名。村民以农为主,兼营运输、建筑和输出劳务。2011年,全村26户,90口人。耕地面积278亩,粮食总产量245吨。经济总收入47万元,人均纯收入3350元。 |
社葡萄村 |
社葡萄村共有耕地面积460亩,有林荒山面积1847亩,退耕还林158亩,全村58户,187人,0党员10名,村委、非党干部2名,支村两委共5名组成。 |
洼窑村 |
洼窑村概况 洼窑村位于潞城北13.5公里处。地处山洼,居民多姓杨,杨与羊同音,按人们的说法羊须有窑,故名洼窑。该村3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59户,233口人。耕地555亩。 |
后西沟村 |
后西沟村概况 后西沟村位于潞城南2公里处。因村背后有一条沟得名。村民以农为主,兼营养殖和输出劳务。全村现有40户,98口人,耕地501亩。 |
东村村 |
东村村概况 我村位于潞城镇东北25公里处。俗称东大佛掌,因村西佛庙内过去有个大佛像,村在庙东山洼而得名。我村有东村、石鼓河两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村民以农为主,兼营运输、建筑和输出劳务。行政村驻地东村村,全村现有86户,254口人,耕地819亩,其中粮食作物520亩,经济作物230亩,全村共有党员19名,其中女党员1名。2010年人均收入3430元,是一个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的小山村。村中有古迹福兴寺,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西要寨村 |
西要寨村位于潞城镇西部10公里处,全村69户,223口人,总耕地面积460亩;宜林荒山205亩,全村0员14名,其中女党员1名,此地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属潞城镇粮食主产区之一。 一年来在镇党委的领导下 ,我村支部村委齐心协力,完成了退耕还林任务,荒山栽连翘等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
佛堂掌村 |
佛堂掌村概况 我村位于潞城北12.5公里处。因村西有一佛寺,俗称佛堂,故村名叫佛堂掌。有4个村民小组。村民以农为主,兼营运输、建筑和输出劳务。全村现有47户,141口人,耕地492亩,支部共有党员14名,2010年人均收入3430元,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村。 |
侯家岭村 |
侯家岭村概况 侯家岭村位于潞城南7.5公里处。因地处山岭之间,相传古为一家姓侯的在此立村,故名侯家岭。包括侯家岭、西圪堆、里荒地沟、豆荚沟4个自然村,(里荒地沟、豆荚沟2个自然村现已无人居住)。分3个村民小组。村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兼营运输、建筑和输出劳务。2010年,全村75户,207口人。耕地面积713亩,粮食总产量80吨。经济总收入206万元,人均纯收入3880元。 |
余家沟村 |
余家沟村概况 余家沟在潞城南5公里处。包括余家沟、刘家岭2个自然村。分2个村民小组。村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兼营运输、建筑和输出劳务。行政村驻地余家沟村,全村现有48户,148口人,耕地面积590亩,林地78亩,桑园100亩,牧草100亩,宜林荒山1750亩。全村共有党员8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人均收入3400元。 |
冶南村 |
冶南村概况 冶南村在潞城北15公里处。因位于冶水之南而得名。原侯庄乡最大的村庄。分7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8000平方米,全村总耕地面积1400亩,退耕还林341.7亩,全村总荒山面积2000余亩,宜林荒山1550亩。全村180户,530口人,其中党员23人,村名代表27人,全村现有157户,532口人。 |
西八渠村 |
西八渠村位于潞城镇东10公里处,全村108户,410口人。总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865亩,林地面积2420亩,农民靠农业收入为主,主要以种植大田蔬菜为主,2010年人均收入3135元,2010年全面完成荒山种植连翘工程。 |
东要寨村 |
东要寨村位于潞城镇西部10公里处,全村75户,225人,总耕地面积500.78亩,宜林荒山面积1738.3亩,全村0员9名,其中女党员2名,此地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属潞城镇粮食主产区之一。 一年来在镇政府的领导下,我村支部村委齐心协力完成了退耕还林任务,荒山栽连翘以及核桃林过冬管工作,自来水入户、村村通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
郑家岭村 |
郑家岭村位于潞城镇东北15公里处,山高坡陡,石多土少,属典型的干石山区,最高海拔1470米,全村总面积530.8公顷,有森林2250亩,宜林荒山2300余亩。全村102户,350口人,耕种着900余亩土地。全村共有党员18名,其中女党员3名,预备党员2名。 2010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村完成了荒山种植连翘270亩,栽植核桃314亩。 |
娄头村 |
娄头村位于潞城镇东北角15公里处,全村58户,217口人,总耕地面积530亩,宜林荒山面积216余亩,全村党员10名,其中妇女党员1名,该地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属潞城镇的粮食主产地之一。 一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我村支部村委齐心协力完成了荒山栽连翘任务,以及核桃树越冬管理等工作,秋前在重点工程方面,动用挖掘机在南闫河滩进行新造耕地20余亩。 |
东八渠村 |
东八渠村位于潞城镇东10公里处,全村109户,349口人。总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97亩,林地面积2225亩,农民靠农业收入为主,主要以种植大田蔬菜为主,2010年人均收入3135元,2010年荒山种植连翘1000亩。 |
义门村 |
义门村概况 义门村位于潞城西南2.5公里处, 古名礼义门,陵川八景之一“锦屏(山名)朝霞”就在此村。村中有古迹碧霞庙,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宋代转运吏都贶墓古墓葬一处。包括义门、西掌沟、北掌沟、张家坡4个自然村。村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兼营运输、建筑和输出劳务。行政村驻地义门村,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216户,815口人,耕地2421亩。 |
石掌村 |
石掌村位于陵川县南10公里处,全村共有土地1117亩,1250口人,党员36名,其中女党员3名,预备党员1名,两委干部10名,交叉任职1名。 |
槐树岭村 |
槐树岭村概况 槐树岭村位于潞城南5公里处。相传古时村中有棵老槐树,村址在山岭之上,故名老槐树岭。后简名为槐树岭。该村东侧为陵川通往修武驮运大道必经之地,故将此村往南的一条山岭也称为老槐树岭,此岭在全县颇为弛名。该村包括槐树岭、老黑沟、荒地沟、郎洼掌4个自然村,现在仅存槐树岭一个村,老黑沟、荒地沟、郎洼掌于上世纪80-90年代迁出。该村位于县境东南部陵修公路与夺火乡交界地。森林面积广,山上有很多野生中药材。全村3个村民小组。村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兼营运输和输出劳务。1997年被授予小康村称号。2010年共有80户,251口人。耕地面积570亩,粮食总产量76吨。经济总收入143万元,人均收入3630元。 |
侯庄村 |
侯庄村概况 侯庄村位于潞城镇东北15公里处。因姓侯的立村得名。以前曾为原侯庄公社驻地。分3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70户,236口人,耕地490亩,其中粮食作物300亩,经济作物150亩。全村共有党员10名,其中女党员2名,是一个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企业的小山村。 |
九光村 |
九光村概况 九光村位于潞城东北4公里。相传古时村中有一酒馆,因遭盗贼抢光而停业。故名酒光,后雅名为九光。该村临近陵马公路和上郊水库,交通便利,农业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庭院经济。全村共有158户,人口518,耕地710亩,林地面积2800亩。全村共有党员23名,其中女党员3名。 |
东井郊村 |
东井郊村概况 东井郊位于潞城东7.5公里。因村东山沟里有一活水井得名。村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兼营运输、建筑和输出劳务。全村有60户,190人,耕地470亩。 |
大河西村村 |
大河西村村概况 大河西村位于潞城北7.5公里处。该村土地肥沃,气侯独特,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地处陵辉、陵修公路之间,交通方便。有3个村民小组。村民以农为主,兼营运输、建筑和输出劳务。2011年,种植茴子白500亩,是潞城镇的蔬菜种植示范区。全村现有53户,145口人。耕地640亩。 |
东掌村 |
东掌村概况 东掌村位于潞城镇东14公里处。该村原由石井村几户姓秦的迁居而来,因他们的祖坟叫东掌坟,故原名东掌坟村。后改为东掌村。有3个村民小组。村民以农为主,兼营运输、建筑和输出劳务。2011年,全村75户,213口人。耕地面积466亩,粮食总产量495吨。经济总收入119万元,人均纯收入3450元。 |
沿沟村 |
沿沟村概况 沿沟村位于潞城南5公里处。相传古时有一家姓沿的先在此沟居住,故名沿沟。包括沿沟、张沟两个自然村,分为两个村民小组。村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兼营运输、建筑和输出劳务。2009年,全村45户,157口人。分两个自然村,耕地面积570亩,退耕还林地200亩,荒山面积1980亩,宜林地370亩,全村共有党员8名,其中女党员1名,村委干部2名,全村养殖户2户,规模种植户5户,面积50亩,粮食总产量410吨。经济总收入65万元,人均纯收入2657元。 |
石圪恋村 |
石圪恋村概况 石圪恋村位于潞城镇城东8公里。村周围多石山环抱,因居民修房起石形成一片低陷而平整的青石场地,土语叫圪恋,遂将村名定为石圪恋。村南1公里的南神头有古迹二仙庙为全国重点级文物保护单位。村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60户,147人,耕地584亩,人均3480元。 |
上郊村 |
上郊村概况 上郊村位于潞城东北4公里处。考之碑记,该村古时原叫大圣,后取其地处一片郊野之上,改名为上郊。也有与下郊村相对之意。据碑记古时曾有过下郊村。以前该村编筐打篓在全县享有盛名。村中有古迹玉皇庙,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兼营运输、建筑和输出劳务。2011年,全村有10个村民小组,318户,1093口人。两委成员6名(其中交叉任职4名),设3个村民小组,党员35名(其中女党员6名、预备党员1名),村民代表18名。耕地面积1100亩,粮食总产量249吨。经济总收入650万元,人均纯收入3830元。 |
苍掌村 |
苍掌村概况 苍掌村位于潞城镇东南14.5公里处。地处山沟,苍松茂盛,故名苍掌。有3个村民小组。村民以农为主,兼营运输、建筑和输出劳务。2011年,全村128户,378口人。耕地面积639亩,粮食总产量578吨。经济总收入151万元,人均纯收入3480元。 |
岭南村 |
岭南村概况 岭南村位于潞城东南4公里处。原名阁老村,传说因村0过阁老而得名。后因村址位于蚕岭山南改为岭南村。包括岭南、白贝掌、2个自然村。分2个村民小组。村民以农为主,种养结合,兼营运输、建筑和输出劳务。2010年,全村50户,150口人。耕地面积374亩,粮食总产量60吨。经济总收入96万元,人均纯收入3530元。全村共有党员9名。 |
天池村 |
天池村地处潞城镇东北8公里处,距陵川县城10.5公里,总面积6平方公里,是革命老区村,全村102户,378口人,其中劳力150人。共有党员15人,其中流动党员2人,预备党员1人,支村两委5人。耕地800亩,其中玉米500亩,蔬菜270亩,杂粮30亩,荒山2400亩,其中有林地1500亩,宜林地1400亩。2010年人均收入2900元。 |
岭后底村 |
岭后底村概况 岭后底位于潞城北12公里处。因地处八渠村的岭背后,故名岭后底。分两个村民小组。村民以农为主,兼营运输、建筑和输出劳务。全村现有29户,110口人,耕地204亩。 岭后底村与圪塔村、潞城村、四义庄村、上背村、秋子掌村、杨家岭村、梨树掌村、洪河头村、脚头村、苇水村、白山掌村、郊底村、庄头村、岭北村、西村村、社葡萄村、洼窑村、后西沟村、东村村、西要寨村、佛堂掌村、侯家岭村、余家沟村、冶南村、西八渠村、东要寨村、郑家岭村、娄头村、东八渠村、义门村、石掌村、槐树岭村、侯庄村、九光村、东井郊村、大河西村村、东掌村、沿沟村、石圪恋村、上郊村、苍掌村、岭南村、天池村相邻。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