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山西省 >>晋城 >> 泽州县 >> 大阳镇 >> 东山村

东山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东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山村简介

  东山村简介
   东山村位于大阳镇东部,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全村耕地面积1360亩,有3个村民小组,260户,880余口人,村党支部有党员20名。该村地上无企业,地下无资源,村民全靠种地为生,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属于大阳镇的贫困村。
   该村村风文明、管理民主,村两委班子团结向上、村民和谐相处。近几年在新农村建设的征程中,在上级相关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村级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喜人成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0%,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2%。2004年经过多方筹资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帮扶单位和在外工作人员的支持帮助下,完成了村村通工程。2006年在县教育局和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修建了东山联校。2009年在县水利局的帮扶下完成了自来水入户工程,2010年又在县交通局的帮助下修通了至巴公镇来村的4.7公里水泥路国债工程,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修建了村中心文化广场。但该村至今无办公场所,原来是在村旧小学维持办公但因年久失修,严重危房,今年该村两委根据实际研究决定,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同意修建办公楼,所需资金约18万元,经村干部共同努力筹集资金3万元,但修建资金缺口很大,相信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帮扶下该工程一定能够顺利完工。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140525109 048000 -- 查看 东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东山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东山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金汤寨村

  金汤寨村基本情况   一、农村基本情况   大阳镇金汤寨村位于大阳西0.5公里处,西临王家庄村,东与东街相连,北高南低,北靠东周村。全村共有73户,265口人,耕地面积225亩。   二、农村建设情况   ①2008年8月份硬化广场3800米进行;②打水泥街道1200米,解决了230亩浇地难问题,同时又整修了2公里机耕路;③2009年建大型沼气池2个,基本解决了农民吃饭用气问题;④投资8.5万元建一座村卫生保健室,基本解决了村民一般看病不出村问题;金汤寨村民风朴实勤劳,团结向上,和谐相处,相信在两委班子的带领下,会在这片热土上描绘出更加辉煌的一页。  

李家庄村

  李 家 庄 村 简 介   李家庄村是泽州县大阳镇所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大阳镇南面。李家庄村距离大阳镇约3公里。李家庄村总面积1.8平方公里。属丘陵地带。李家庄村的地势西高东低,土厚质肥,宜于农耕。   现村党支部,有党员36人,预备党员1名,平均年龄47岁。村两委班子干部7人,平均年龄40岁,均为0党员。   地处镇南面,。北与岭东毗邻,东南社相接,南与都家山相连 西与赵庄相邻大陈公路从村东通过。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气温11.5℃左右,年无霜期18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549.8毫米。   李家庄没有什么工矿企业,所以现状主要产业以农业、、养殖业为主,目前尚无支柱产业,多年来一直无村集体收入。一部分村民从事第一产业,另一部分村民在外务工。  

河底村

  河 底 村 简 介   河底村是泽州县大阳镇所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大阳镇西南面。距离大阳镇政府约4.5公里。河底村土地面积2.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6亩。   村党支部,有党员35人,平均年龄49岁。村两委班子干部9人,平均年龄48岁。   地处镇西南,地形山地为主,地势东高西低。北与小南沟毗邻,东与岭东相接,南与赵庄相接,西与下村镇相邻,距大陈路公路3.7公里。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气温11.5℃左右,年无霜期18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549.8毫米。   村现有元盛建材厂一个,主要生产粘土砖,年产量500万块;两个合作社即泽州县鑫森源养殖专业合作社、泽州县鑫浓养殖专业合作社所以养殖业为主。多年来一直无村集体收入。一部分村民从事第一产业,另一部分村民在外务工。   

赵庄村

  赵 庄 村 简 介   赵庄村是泽州县大阳镇所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大阳镇南面。距离大阳镇约4公里。全村人口235户,人口835口,耕地面积828亩。属于革命老区。   现村党支部,有党员22人,村两委班子干部8人。本村交通便利,距大成路约1.5公里,与周边邻村较近,村住有赵庄中学和《坤达磁材煤化有限公司》,村有小学学校及村卫生所,地形山地为主,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常年平均气温11.5℃左右。   赵庄村没有什么工矿企业,所以现状主要产业以农业、养殖业为主,目前尚无支柱产业,多年来一直无村集体收入。一部分村民从事第一产业,另一部分村民在外务工。   

都家山村

  都家山村简介   都家山村是泽州县大阳镇所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大阳镇南4公里处,都家山村幅员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中丘陵面积0.20平方公里,山地面积0.70平方公里。都家山村地势西高东低,土厚质肥,宜于农耕。全村共有2个居民组,142户,504口人,耕地面积637亩(包括荒坡地),人均收入达到2000元。   现村党支部,有党员16人,平均年龄49岁。村两委班子干部3人,平均年龄43岁,均为0党员。   地处镇南,地形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西临下村镇,东临马头山村,北面与坤达磁材有限公司、赵庄、李家庄相连。距大陈路公路1.5公里。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气温11.5℃左右,年无霜期18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549.8毫米。   都家山村没有什么工矿企业,所以现状主要产业以农业、农林、养殖业为主,目前尚无支柱产业,多年来一直无村集体收入。一部分村民从事第一产业,另一部分村民在外务工。  

香峪村

  香峪村基本情况   一、农村基本情况   香峪村位于大阳镇南8公里处,西临下村镇朱家窑村,东与马头山村相连,南至宋家掌,北至赵庄。全村共有2个居民组,140户,550口人,耕地面积824亩,荒坡地1000亩,林地300亩,2010年人均年收入达到3500元。   二、农村建设情况   ①2000年8月份对一、三、五组居民区巷道3800米进行硬化;②2009年对村主干循环路及二、四组居民区巷道1480米进行硬化;③打水泥渠道1200米,解决了230亩浇地难问题,同时又整修了2公里机耕路;④2009年投资16万余元建蓄水池、建机井房、铺设自来水管道5600米(包括支管道),把自来水送到各家各户,解决了群众多年来人畜饮水问题;⑤建两委活动室50平方米,解决支村委学习办公无场所问题;⑥投资8.5万元建一座村卫生保健室,基本解决了村民一般看病不出村问题;⑦2010年3月份投资18万元建文化大院一座,购置文化活动体育器材12件,配置图书阅览室、投影文化学习室、电脑宽网上网室,解决了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   香峪村村民风朴实勤劳,团结向上,和谐相处,相信在两委班子的带领下,会在这片热土上描绘出更加辉煌的一页。  

一分街村

  一 分 街 简 介   大阳镇一分街位于政府所在地的中心地段,全街620户,2361口人,分为7个村民小组,有汉、回两个民族,耕地面积1500余亩,总面积约2.34平方公里,2006年人均收入4720元,分街设党总支、共有党员83名,(其中:女党员2名)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7个党小组。本街有省级示范幼儿园一所,高标准功能完备的示范小学一所。自新农村建设以来,村先后成立5个合作社,村现有固定资产为1156万元。  

小南沟村

  泽州县大阳镇小南沟村位于大阳西南部,于大陈路西接近,交通便利,总人口413人,户数108户,分2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95亩、2006年人均收入3881元。   本村人均耕地面积1.2亩,2006年,全村粮食种植面积495亩,亩产330公斤,总产量163350,全村农业总收入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元。   解放以来特别是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经各级部门和广大群众艰苦努力,小南沟村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变化,该村实施农网改造,通电率在100%,广播电视用户己达85户,占全村农户的79%,解决了人畜饮水,己通电话80户,人均居住面积25平方米。   本村支部有党员13人,村里各种组织机构健全,工作开展顺利。   计划生育率达100%,筹建设垃圾池5个,全村有文明户,70余户。  

岭东村

  岭 东 村 简 介   岭东村距离大阳镇约1.5公里。全村共有67户,227口人,是一个大阳镇最小的村。耕地面积327亩。现村党支部有党员11人,预备党员1名。村两委班子干部5人。北与二分街毗邻,南与李家庄相接,距大陈路公路200米。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气温11.5℃左右,年平均降雨量549.8毫米。   岭东村现有一个私营企业,解决村劳力30余人。但村民主要以种、养殖业为主,目前尚无支柱产业,大部分村民在外打工。  

东山村

  东山村简介    东山村位于大阳镇东部,距镇政府所在地2.5公里。全村耕地面积1360亩,有3个村民小组,260户,880余口人,村党支部有党员20名。该村地上无企业,地下无资源,村民全靠种地为生,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属于大阳镇的贫困村。    该村村风文明、管理民主,村两委班子团结向上、村民和谐相处。近几年在新农村建设的征程中,在上级相关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村级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喜人成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0%,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2%。2004年经过多方筹资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帮扶单位和在外工作人员的支持帮助下,完成了村村通工程。2006年在县教育局和镇党委、政府的帮助下修建了东山联校。2009年在县水利局的帮扶下完成了自来水入户工程,2010年又在县交通局的帮助下修通了至巴公镇来村的4.7公里水泥路国债工程,通过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修建了村中心文化广场。但该村至今无办公场所,原来是在村旧小学维持办公但因年久失修,严重危房,今年该村两委根据实际研究决定,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同意修建办公楼,所需资金约18万元,经村干部共同努力筹集资金3万元,但修建资金缺口很大,相信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帮扶下该工程一定能够顺利完工。   

四分街村

  四分街简介   一、自然环境及历史沿革   (一)地理位置   四分街是泽州县大阳镇所辖的一个行政村,为大阳镇镇区的组成部分之一。村庄西与二、三分街相连,南接南社村,北与东周村、西崛山村相接,交通便利,区位条件良好。   (二)自然条件   村庄所在大阳镇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72℃,历年最大冻土深度43厘米,相对湿度64%,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93小时,无霜期为190天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2456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1460mm。夏季多见南风,秋季多见北风,年平均风速为2.4m/s。   (三)历史沿革   大阳镇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大阳之名始于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为上党郡高都分设的阳阿侯国。建安十八年(公元203年)上党郡分设乐平郡阳阿即为今大阳。东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3年)西燕慕容永称帝于今长治市长子县,从上党郡又分置兴郡(今大阳),至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废阳阿之名。在此期间,大阳多为县建制。1983年晋城改县为市,大阳设镇至今。   四分街位于大阳镇镇区,其建村时间已无从考究,从现状村内建筑风貌以及历史遗迹来看,村庄历史较为久远。目前村内有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群,以及天柱塔等古建筑遗迹。   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2010年,四分街农业总人口617户、2121人,村庄现有劳动力1053人。近年来村庄人口增长基本保持稳定。   四分街地势起伏相对较小,用地较平整,现有耕地1433亩,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豆类等,其中主要以小麦的种植为主.现状有10亩的果园,主要种植山楂,位于大阳水库东面。   2010年,四分街村庄经济总收入为12135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67万元,牧业收入85万元,工业收入8495万元,建筑业收入为48万元,运输业收入1538万元,餐饮业收入为1429万元,服务业收入为296万元,其他经济收入为77万元。2010年,四分街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865元。   村庄现状养殖以农户散养为主,现有大牲畜70头,猪存栏70头。在村庄南部山区进行集中的养羊,现状村庄羊存栏450只。   村庄现有七家小型的工业企业,共有职工120人。在村庄东南部有一家加油站,占地约0.12公顷。由于位于镇区,而且接近大阳煤矿、东街煤矿等矿区,四分街的交通运输业也比较发达。   现状公共设施比较齐全,主要有四分街小学、四分街幼儿园、四分街村委会等公共设施。四分街小学位于村庄中部,占地约0.3公顷,现有学生138人,教师14人;四分街幼儿园位于村庄中部、小学东部,现有学生120人,教师10人,占地约0.2公顷。村委会位于村庄中部、幼儿园的东部,占地约0.29公顷,现状村委会设施较为齐全,为村民培训、村委活动的主要场所。   三、建设现状与人居环境   四分街现状建成区地势较为平整,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建设用地面积25.44公顷。   现状村庄建成区中部为传统住宅区。村庄北部和南部住宅布局较规整,建筑大多为近年新建,以二层为主,质量较好。公共设施主要布局于中部,建筑质量较好。   现状道路网已基本成型,但存在断头路,主要道路基本已经实现硬化,其他均为利用房屋间隙形成的小巷道。  

三分街村

  三分街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三分街村位于大阳镇东大阳村中心地段。巴马路、东大路从村域通过,新、老街与村级道路丛横交错,交通便利。   二、行政区域:三分街是大阳镇的一个行政村。全村8小村民小组,农户634户,总人口2436口,耕地1664亩(均为旱地)。   三、公共设施:村委会下设团、武、妇等各组织健全,有小学一所,幼儿园一所。   四、经济发展概况:主要以农业为主,养殖、商业、运输、铸造等行业为辅。   五、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党员65名,其中女党员4名。  

刘家庄村

  刘家庄村基本情况   一、农村基本情况   刘家庄村位于大阳镇东南角,全村共有3个村民小组,205户,802口人,耕地面积1170亩(包括荒坡地),人均收入达到5300元。   二、农村建设情况   1、主街道3.5米以上的道路硬化1.5公里,厚度为16厘米;入户便道0.8公里,巷道2米以上的道路硬化1.3公里,厚度为12厘米,已基本达到户户通。   2、村庄种植核桃80亩,植树3000余棵。   3、村内有污水排放管道300米,垃圾车两辆,环卫工人3人,垃圾池4个,垃圾处理率达60%以上。   4、主干道以基本实现亮化,街灯数量30个,亮化长度2.5公里。   5、生活用水达到饮用不标准,并投资56万余元,为村民打了机井并安装自来水管道。   6、文化设施齐全。村内已建成阅览室、活动室、棋牌室等场所,图书数量有一万余册,为村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7、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通过不断改造、建设,卫生所面积已达70平方米,共有执业医师1名,常用中、西药品、基本医疗器械齐全。  

大南沟村

  大南沟村是泽州县大阳镇所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大阳镇西北面。大南沟村距离大阳镇约3公里。大南沟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交通不便。迫切需要通过新农村建设规划使之旧貌换新颜。   大南沟村幅员面积1.30平方公里。其中丘陵面积0.20平方公里,山地面积0.70平方公里。大南沟村的地势西高而东低,土厚质肥,宜于农耕。村党总支部现下设1个党支部,有党员20人,预备党员1名,平均年龄47岁。村两委班子干部7人,平均年龄45岁,均为0党员,初中文化程度3个,高中文化程度4个。   (二)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地形与气候   地处镇西南,地形山地为主,地势西高而东低。北与一分街毗邻,东与二分街相接,距大陈路公路1.7公里。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气温11.5℃左右,年无霜期18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549.8毫米。   2、自然资源   大南沟村拥有土地总量1.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74亩,绿化林地271亩,耕地均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谷子等农作物。   (三)社会经济状况   大南沟没有什么工矿企业,所以现状主要产业以农业、农林、养殖业为主,目前尚无支柱产业,多年来一直无村集体收入。一部分村民从事第一产业,另一部分村民在外务工。2006年,人均收入为3780元。  

翟沟村

  翟 沟 村 简 介   翟沟村是泽州县大阳镇所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大阳镇南面。翟沟村距离大阳镇约4公里。翟沟村的地势西高而东低,土厚质肥,宜于农耕。   现村党支部,有党员17人,预备党员1名,平均年龄47岁。村两委班子干部4人,平均年龄20岁,均为0党员。   地处镇东南,地形山地为主,地势西高而东低。北与刘家庄毗邻,东与巴公镇甘润村相接。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气温11.5℃左右,年无霜期18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549.8毫米。   翟沟没有什么工矿企业,所以现状主要产业以农业、农林、养殖业为主,目前尚无支柱产业,多年来一直无村集体收入。一部分村民从事第一产业,另一部分村民在外务工。  

西街村

  西街基本情况   一、农村基本情况   西街村位于大阳镇规划中的中心城镇区,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现有村民434户,1492人。行政区域总面积3634亩,其中农业用地2136.4亩,林业用地50亩,牧业用地109.6亩,城镇建设用地17.3亩,独立工矿用地184.2亩,其它用地1136.5亩。   西街村的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耕地面积850亩;人均耕地0.4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4279元。党支部现有党员43人,平均年龄47岁。村两委班子干部7人,平均年龄42岁,均为0党员,初中文化程度3人,高中文化程度4人。   二、农村建设情况   ①2006年投资30万余元对西大阳进行修缮;②2007年6月份对大阳铁厂至西门楼街道进行水泥硬化1.37公里;③2008年对村主街道和新建街水泥硬化800余米,硬化巷道500余米,投资10万余元进行环境整治,安装了路灯,建造文化大院,改善群众娱乐场所; ④2009年投资30万余元对学校、幼儿园进行了维修改造,投资5万余元维修改造村委大院,,购置文化活动体育器材12件,配置图书阅览室,解决了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投资10万余元对吴神庙进行维修;⑤2010年投资40余万元新建2个蓄水池、建机井房、铺设自来水管道3000米(包括支管道),把自来水送到各家各户,解决了群众多年来人畜饮水问题;⑥2011年上半年投资5万余元维修改造村卫生所,改善群众就医环境,投资16万余元对村委大院舞台、楼顶进行铺设,投资10万余元对村老街和西街巷道700米进行硬化。  

东街村

  东街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东街村位于大阳镇西大阳村中心地段。东大路从村域通过,新、老街与村级道路丛横交错,交通便利。   二、行政区域:东街是大阳镇的一个行政村。全村7小村民小组,农户512户,总人口1745口,耕地1115亩(均为旱地)。   三、公共设施:村委会下设团、武、妇等各组织健全,有小学一所,幼儿园一所。   四、经济发展概况:主要以农业为主,养殖、商业、运输、铸造等行业为辅。   五、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党员67名,其中女党员8名。  

庙南沟村

  庙南沟村基本情况   一、农村基本情况   大阳镇庙南沟村位于镇东北6公里处,西临西山村,东与巴公镇相连,北与高平下崖底村相临,两村中间有一河床相隔。全村共有3个居民组,136户,446人,耕地面积865亩,人均收入达到2000元。   二、农村建设情况   ①2004年对到西山村的2.2公里道路进行了硬化;②2007年至2009年新建户用沼气池30余个;③ 2010年投资16万余元建100立方米蓄水池一个、建机井房、铺设自来水管道4000余米(包括支管道),把自来水送到各家各户,解决了群众多年来人畜饮水问题.  

西山村

  西 山 村 简 介    西山村位于大阳镇的东北部,全村有2个村民小组,现有村民140户,670 人。本村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耕地面积670余亩;人均耕地1亩,2006年人均纯收入3800元。党支部现有党员26人,平均年龄47岁。村两委班子干部6人,平均年龄42岁,均为0党员,初中文化程度3个,高中文化程度4个。   地处镇东北部,交通不太便利。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气温11.5℃,年无霜期18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549.8毫米   交通不太发达,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全村人均纯收入达3801元,村集体资产累计达300余万元。全村80%以上的农户通了加密电视,50%的农户安装了有线电话,户户通了自来水,村级主   公路硬化率达70%。  

南社村

  南社村基本情况   一、土地基本情况    土地面积2660亩,其中耕地面积2330亩,林地面积330亩。   二、人口情况   全村450户,1695人。   三、商贸场所1个,新农欣商店。   四、食品企业1个,泽州县太行荣盛农业专业合作社,工厂化栽培, 2008年10月成立,法人代表孟桂连,占地面积15亩,一期员工人数60人。   五、养殖业   1、董勇养鸡合作社,2008年11月成立,负责人:韩花瓶,养鸡25000只,年收入220万元。   2、养猪场3家,存栏1000头,负责人:赵长青,赵永青,杨 建方,年出栏2000头,年收入240万元。   3、养牛2家,存栏50头,负责人:韩戌孩,韩麦根,年出栏12头,年收入6万元。   4、养羊3家,存栏300只,负责人:张居才,冯天瑞,杜建军,年出栏200只,年收入14万元。   六、交通运输   大货车2辆,使用时间2003年,从业4人,有从业资质2人;   客运中巴车8辆,使用时间2006年,从业16人,有从业资质8人。   七、学校基本情况   成立时间1950年,负责人韩卫明,教员13人,有从业资格13人,学生总数190人。   八、卫生所基本情况   成立时间1958年,占地50平方米,负责人韩喜根,医生1人,有从业资格1人。   九、沼气占地面积660平方米,供应户100户。   十、本村社会总产值5000多万元,其中农业收入500万元,养殖业收入700万元,第三产业(包括运输,劳务收入)3800万元,人均纯收入5500元。  

向东村

  向东村位于大阳镇的西北部,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现有村民235户,770人。行政区域总面积2.00平方公里,其中丘陵面积0.4平方公里,山地面积1.60平方公里。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4939元。村党支部共有党员32人,平均年龄45岁。村两委班子干部7人,平均年龄43岁。   (一)、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地形与气候   地处镇西北部,交通较为便利,距东大公路500米,距泽州县下村镇2.5公里。向东村的地势东北高而西南低,年平均气温摄氏11.5度,年降雨量549.8毫米,无霜期180天左右。   2、自然资源   向东村现有耕地592亩,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谷子,亩产平均在360公斤以上,总产21.3万公斤以上,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耕种。   (二)、社会经济状况   向东村的交通较为便利,因此发展村域经济、信息、交通,都比较方便。全村人均纯收入4012元,村集体资产累计达800余万元。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5%,78%的农户安装了有线电话,村级主公路硬化率达70 %。   (三)、村庄基础设施现状   1、生态环境状况   村里铺有雨水、污水排水管道,因此环境卫生方面比较乐观。   2、村庄布局现状   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居住较为集中。   3、村庄交通现状   村有主干道5条,巷道4条,距东大公路500米,距泽州县下村镇2.5公里,便利的交通给村民投资创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4、村庄建筑质量   村里70年代80年代修建的房屋占60% ,90年代修建的房屋占40%。   5、村庄基础设施现状   向东村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8万元建设“村村通”工程,全村硬化街道4公里,电力、通讯设施齐全,水资源便利。  

香山村

  香山村基本情况   一、农村基本情况   大阳镇香山村位于镇西北5公里处,西临下村镇,北与高平金章背相连。全村共有2个村民小组,93户,310口人,耕地面积136亩,人均收入达到3433元。村内是晋城市兰花集团大阳煤矿所在地。   二、农村建设情况   ①2008年,对村一组进行街道硬化800米,解决了村内通行方便。②2009年煤矿与村内协调,共同出资修建了香山小学。前期投资2000万;③2009年对村二组进行铺设下水管道,新建1200平米广场。④2010年与煤矿协商,陆续集资200万元,用于香山旅游建设。⑤2010年,与煤矿协商,改扩建村内3千米道路。⑥2010年上半年,村内投资15万,新建村卫生所。   香山村民风朴实勤劳,团结向上,和谐相处,相信在两委班子的带领下,会在这片热土上描绘出更加辉煌的一页。  

陡坡村

  陡坡村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陡坡村位于大阳镇西部,香山脚下,与大阳煤矿相邻。东大路从村域通过,新、老街与村级道路丛横交错,交通便利。   二、行政区域:陡坡村是大阳镇的一个行政村。全村3个村民小组,农户220户,总人口671口,耕地239亩(均为旱地)。   三、公共设施:村委会下设团、武、妇等各组织健全。   四、经济发展概况:主要以农业为主,养殖、商业、为辅。   五、党支部下设二个党小组,党员29名,其中女党员1名。  

王家庄村

  王 家 庄 村 简 介   王家庄村是泽州县大阳镇所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大阳镇西北面。王家庄村距离大阳镇约3公里。王家庄村幅员面积1.30平方公里。其中丘陵面积0.20平方公里,山地面积0.70平方公里。王家庄村的地势西高而东低,土厚质肥,宜于农耕。   现村党支部,有党员19人,平均年龄47岁。村两委班子干部3人,平均年龄52岁,均为0党员。   地处镇西北,地势西高而东低。东与金汤寨毗邻,距大陈路公路0.7公里。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常年平均气温11.5℃左右,年无霜期18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549.8毫米。   王家庄没有什么工矿企业,所以现状主要产业以农业、农林、养殖业为主,目前尚无支柱产业,多年来一直无村集体收入。一部分村民从事第一产业,另一部分村民在外务工。  

宋家掌村

  宋家掌村基本情况   大阳镇宋家掌村位于镇南5公里处,西临下村镇翁山村,东与靳沟村相连,北高南低,主要以山地为主。全村共有5个居民组,89户,289口人,耕地面积400亩(包括荒坡地),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   我村现有党员8名,其中贫困党员2名,60岁以上的1名,本科文化的2名。村两委干部5名,其中村支委3名,村委会3名,2人兼任。平均年龄40岁,大专文化以上1人,高中文化3人,初中文化1人。村支部的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明显,村委会在村支部领导下开展自治工作,群众对村两委有较强的信赖。   我村共有山地面积2500亩,耕地400亩,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大豆为主。   宋家掌村民风朴实勤劳,团结向上,和谐相处,相信在两委班子的带领下,会在这片热土上描绘出更加辉煌的一页。  

靳沟村

  靳沟村基本情况   一、农村基本情况   靳沟村位于大阳镇西南角,西临宋家掌村,北与马头山村相连,南靠翟沟村。全村共有2个村民小组,187户,720口人,耕地面积560亩(包括荒坡地),人均收入达到5500元。   二、农村建设情况   1、主街道3.5米以上的道路硬化5000米,厚度为16厘米;入户便道1000米,巷道2米以上的道路硬化500米,厚度为12厘米,已基本达到户户通。   2、村庄绿化建成区面积达285亩,植树一万余棵,绿化面积110亩,绿化率达35﹪,主要集中于村内,陈大路也均以绿化。   3、村内有污水排放管道300米,垃圾车两辆,环卫工人2人,垃圾池4个,垃圾处理率达60%以上。已形成垃圾“定点运、定人管、定期运、集中埋”的运行机制。   4、主干道以基本实现亮化,街灯数量50个,亮化长度1000米。   5、生活用水达到饮用不标准,并投资10万余元,为村民打了机井。   6、文化设施齐全。村内已建成阅览室、活动室、棋牌室等场所,图书数量有一万余册,为村民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7、健身设施齐全。村内有公共健身场所400平方米,室内活动室70平方米,健身器材15余种。   9、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通过不断改造、建设,卫生所面积已达60平方米,共有执业医师1名,常用中、西药品、基本医疗器械齐全。   10、2005年汇海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晁国智投资50余万元修建了小学教学楼、篮球场,并购买了计算机、电视等现代化教育设备,完善了教育设施,建起了别具特别色、功能完备的高标准学校。   靳沟村民风朴实勤劳,团结向上,和谐相处,相信在两委班子的带领下,会在这片热土上描绘出更加辉煌的一页。  

马头山村

  马头山村基本情况   一、农村基本情况   大阳镇镇马头山村位于镇南部6公里处,西临刘家庄村,东与靳沟相连,与陈大路相接。全村共有3个居民组,87户,314口人,耕地面积419亩(包括荒坡地),人均收入达到2000元。   二、农村建设情况   近年来,根据中央、省、市、县的文件精神,我村按镇党委、镇政府及县委、县政府建设新农村的要求,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在各级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基础设施条件明显得到加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文体阵地建设稳步推进,农民收入增加明显,打造宜居生态家园初步形成   投资60余万元硬化了全长2100米,宽4米的马头山至李家庄的主干道,打通了村的西大门;投资7万元新修150立方米水塔,投资2万元更换部分自来水管道,解决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投资13万元修建卫生所及村组织阵地建设,解决了群众就医难及党员无活动场所的问题;投资20余万元完成了集文化、体育、休闲于一体的村民活动广场;投资2万元,安装24盏路灯;投资20余万元,完成林权制度改革后,670亩荒山绿化工程,村里生态环境更一步得到改善;投资3万元,完成90%的田间道路拓宽工程,使大型农机能够进入田间。购置文化活动体育器材12件,配置图书阅览室、投影文化学习室、电脑宽网上网室,解决了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   马头山村民风朴实勤劳,团结向上,和谐相处,相信在两委班子的带领下,会在这片热土上描绘出更加辉煌的一页。  

二分街村

  (一)地理位置   二分街村位于大阳镇的中心城镇区北部。东有三分街,东南与南社和岭东相接,南和西南与一分街相邻,北接陈大路和南环路,距大阳政府所在地500米。   (一)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   1、地形与气候   二分街村的地势东北高而西南低,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摄氏11.5度左右,年降雨量549.8毫米,无霜期180天左右,夏秋两季多为东南风,冬春季多为西北风,风力一般为3—5级,年平均风速2.4米/秒   2、自然资源   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豆类、谷子为主。现有永兴冶金有限公司一个,是本村唯一的工业。现有耕地1023亩,主要农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谷子,亩产平均在320公斤以上,总产35.8万公斤以上, 农业总产值达40.9万元。二分街村的耕地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区域总面积1.48平方公里,其中丘陵面积0.63平方公里,山地面积0.85平方公里,农业基础设施较差,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二)社会经济状况   全村总人口512户、171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0人,无流动暂住人口。近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左右,迁出人口大于迁入人口,现有劳力 1200 人,其中男 630 劳力人;小学占 10%,初中占 60 %,高中和中专占 25 %,大专及大专以上占5%。全村人均纯收入达3850元,村集体资产累计达700余万元。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和大豆。   (三)村庄基础设施现状   1、生态环境状况   村街主要道路在镇的中心,各工业区、养殖户都在村外,因此生态环境还算良好,但排污沟尚不健全,有待改善。   2、村庄布局现状?   现有5个村民小组,各组都较集中。   3、村庄交通现状   二分街村的交通较为便利,主要有新街和镇所在地的主街相接以及村偏北大陈路(大阳至陈沟),及南环路与巴马路(巴公镇——高平市马村镇)村、组、户路相通,为村民发展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基础。   4、村庄建筑质量   现有农户的房屋,70年代80年代建修的占 40%,90年代建修的占 60 %。   5、村庄基础设施现状   村庄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小学、幼儿园、村委会、老年活动室、卫生所、商业设施、文化场所等设施齐全。   现有老街基础设施较落后,坍塌较多,无电信、无下水管道,新街电力、电信、加密已覆盖新街每个农户。   6、历史文物、古建筑、风俗传统   村内有清真寺一座、基督教教堂一座。   (四)科技生产力水平   改革开放以后,二分街村的冶炼业发展迅速,兴盛时期拥有小高炉3座,粘土砖厂1个,经济总量也因此而一度飞跃式扩张。但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对冶炼业规模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对粘土制砖厂的取缔,二分街村的工业发展遇到了重大阻碍,上规模的工业企业几近空白,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达50%,灾害防治一般。   (五)居民生活水平   村民居住条件整体良好,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劳力除工、农、商占50%外,20%靠种养,有30%无业,农民生活水平增长不快。  


东山村特产大全




东山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