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黄石村简介
位于北义城镇东北部,距镇政府8公里,村西距晋长高速公路2公里,距207国道2.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该村有耕地1331亩,161户,人口603人,4个村民小组,主要种植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谷子。村里现有铸造厂1个,村内有古城隍庙一座,被评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另有古祠堂一座保存完好。村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硬化了街道,供水、供电、通讯设施基本完成。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140525113 | 048000 | -- | 查看 东黄石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王沟村 |
王沟村位于北义城镇西部,全村现有人口344人,土地683亩,主要农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农民的收入除农业收入内,主要以外出务工和兼营运输业。 |
楼岭村 |
楼岭村位于北义城镇东北部,距镇区4公里;全村共有256户,1003口人,2010亩耕地,人均耕地面积2亩;共有党员38人,村民代表16人;2012年农村人均收入9350元。该村以传统的种植业为主,另外近年来还积极发展养殖业。全村500头以上的养殖户2户,200头以上的4户,50头以上的6户,另外散养户30余户,10000只以上养鸡户1户,5000只以上3户,养羊2户,养土鸡1户。 |
尹西村 |
尹西村位于泽州县北义城镇东,全村耕地面积1115亩、共202户、724口人、党员14人、村民代表20人。2013年我村党支部、村委会充分发挥组织领导作用、组织带领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近年来,首先充分利用我村的工地宽裕的现状,积极争取资金、把我村的1115亩耕地全部成水浇地,共铺设管道20000余米,建供水站一处,修建机耕路6000平米。使我村的良田耕地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人均收入也大大提高,为我村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
尹东村 |
尹东村位于北义城镇东南4公里处,东南两边有任庄水库相围,西与尹西村相邻,北和楼岭、北尹寨两村搭界,全村共有142户,558口人,耕地610亩,设一个党支部、一个村委会、支部共有党员24人。没有地下资源和地上企业,村集体没有任何经济收入,属我镇的贫困村。 |
坛岭头村 |
坛岭头村位于北义城镇北部,长晋207线从村中穿过,交通便利,该村北接高平市,是我县的北大门。总土地面积1185亩。全村有156户,640口人。支部委员有3人组成,共有党员32名,其中女党员2名。村委有3人组成,下设有3个村民小组,1人交叉任职。职共有村民代表20名,下设组织机构健全。村中有“四景”,东有万年塔、西有千年井、南有观音堂。因年代久远,村里现保存有古佛阁,古庙两座。 |
西村村 |
西村位于北义城镇西北方向,距乡政府所在地4公里,全村共有184户,735口人,其中男360人,女375人。男女劳动力450人,耕地面积1251亩,设一个党支部、一个村委会、四个村民小组,支部共有党员30人(其中女党员3人)平均年龄55岁左右,村团、武、妇、民调组织健全。人均纯收入3500元,2007年被省政府列为地质灾害治理村,全村整体搬迁。 西村党支部、村委会在县委、县政府的积极支持下,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指导下,2013年的工作思路如下:一、完成新农村建设规划,用今明两年完成18户村民建房安置要求。二、完成新村文化广场道路绿化和全村绿化工作。三、继续巩固村办企业发展、使村办企业砂场、路沿石厂有新的发展,村委经济有新的壮大。 西村党支部、村委会,认真学习党的-精神,满怀信心,展望未来,制定十二五期间工作思路如下:一、继续完善新农村建设,使全村在十二五期间全部搬进新村入住。二、新建村委办公楼和老年公寓。三、搞好村内基础设施建设。 |
北义城村 |
北义城村地处镇政府所在地,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心,村西二级路,村东高速路南北通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321户,1328口人,耕地面积1803亩,党员41名,村民代表21人。近年来,村里建起了高标准的“党员活动室”、电教播放室、远程教育播放室、农民书屋等。在村西还建起了一座文化体育活动广场,有主席台、篮球架、娱乐设施等,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
南义城村 |
南义城位于北义城以南1公里处,全村共有380户,分为六个村民小组,1480余人,耕地2300亩,党员54民,南义城有着便捷的交通和区位优势,长晋高速和二级公路分别从高村东、西两侧南北通过,由于我村交通便利,地平水足,近年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现成为全县乃至全市最大的优质红薯和大葱产业基地。 南义城村与王沟村、楼岭村、尹西村、尹东村、坛岭头村、西村村、北义城村、城公村、蔡河村、沟东村、东莒村、张庄村、尹庄村、程沟村、郝庄村、东黄石村、下城公村、河底村、北尹寨村、黄六坡村、东张后村、黍米山村、东张村、鲁村村、小河西村、西黄石村、崔庄村、上城公村、刘轩窑村、西张村、岸则村、河东村相邻。 |
城公村 |
城公村位于泽州县西北部,距北义城镇政府约3公里处,全村共有168户,670余口人,耕地134亩,党员24名,下设3个村民小组。近年来村里维修了古庙,进行了街巷硬化,建起了活动广场。 |
蔡河村 |
蔡河村位于泽州县北义城镇西北部,长晋二级路西侧,莒山脚下。全村200户,800余口人,耕地面积1011亩,村民主要靠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我村发展了200亩果园,全部绿化了出村路、田间路和大街小巷。村中建起了图书室、阅览室等。 |
沟东村 |
沟东村位于北义城镇西北,长晋二级路25公里处。全村耕地面积1042亩,人口540,共143户,党员24人,村民代表21人,村两委交叉任职1人。 |
东莒村 |
东莒村位于北义城镇北约2公里处,全村共有204户,800余口人,人均耕地1.5亩,全村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来源,同时小规模养殖、外出务工辅之;近年来,在村委班子领导下,广大群众团结一心,群策群力,着力改善民生,大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张庄村 |
张庄村位于北义城镇北部,西邻长晋二级路,东邻长晋高速公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总面积约1.01平方公里,经过几次高速公路占用耕地后,现共有耕地570亩。全村共有100余户,428口人,234名劳动力,3个村民小组,党员23民。该村主要地形为低丘陵,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村中道路街巷已实现全面化。 |
尹庄村 |
尹庄村位于北义城镇东北部,丹河岸边,距离镇政府余额2公里,全村共有88户,325口人,2个村民小组,731亩耕地。我村主产小麦、玉米、大豆等,又以种植水果闻名,村里东有杏树,西有枣树,南有红果树,北有核桃树。近年来村中相继维修了水坝,铺上了水泥路,修建了蓄水池,重修了古庙院,建起了卫生所。 |
程沟村 |
程沟村位于北义城镇东部,距镇1.5公里,全村共有110户,人口435人,两委干部6人,党员20人,村民代表20人。共有耕地835亩,蔬菜大棚占地面积100亩,共有20栋日光温室大棚。养猪场一个,每年出栏300-500头,牛厂一个,年出栏60头,5000只鸡场一个。 |
郝庄村 |
郝庄村位于泽州县东北部,北义城镇的东南部,东距任庄水库1.5公里,西距长晋高速0.5公里,207国道1公里,南距高都镇2.5公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村212户,767人,设有3个村民小组,有党员23人,全村耕地1513亩。我村进行了街巷硬化,还修建了文体广场,是全村人民群众的休闲娱乐好去处。 |
东黄石村 |
东黄石村简介 位于北义城镇东北部,距镇政府8公里,村西距晋长高速公路2公里,距207国道2.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该村有耕地1331亩,161户,人口603人,4个村民小组,主要种植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谷子。村里现有铸造厂1个,村内有古城隍庙一座,被评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另有古祠堂一座保存完好。村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硬化了街道,供水、供电、通讯设施基本完成。 |
下城公村 |
下城公村简介 我村位于北义城镇东北部,北靠固山脚下,与上城公村相临;南临丹河边,与楼岭村相接;东与鲁村相临;西与东莒村相接壤。 全村共356户,人口总计1280人。分为六个村民小组,有党员47名,其中女党员6名,支村两委成员8人。村总面积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占2850亩,均为旱地,土壤以红黏土为主,自然肥力较强。主要作物为小麦、玉米、大豆和谷子。 村主农业产业化已初具规模,现有优质红粟基地600亩,谷子地400亩,劳动力80%从事种植业。 |
河底村 |
河底村位于泽州县东北部,北邻高平,东接陵川,为泽州县北义城镇所辖,全村共240户,880余人,耕地面积1390亩。该村地处丘陵地带,属温带大陆气候,年降水量628.4mm,村民世代以农耕为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露天种植业成为村民的主要产业,并在方圆近邻享有盛誉。在河底村领导班子的积极引导下,养殖业也有了长促的发展。河底村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在国家惠民政策的照映下,河底村正向小康富裕生活迈进。 |
北尹寨村 |
北尹寨村位于北义城东,丹河岸边,总土地面积3358亩。全村有180户,620口人,耕地967亩。村委下设组织机构健全。北尹寨村有近400年历史,村里现保存有千佛碑一通,古庙两座,古城墙一处,古代石坡两处,还存有清代名臣曾国藩所体的“恩泽普济”匾额一块,见证了北尹寨村曾经的辉煌。 北尹寨村与王沟村、楼岭村、尹西村、尹东村、坛岭头村、西村村、北义城村、南义城村、城公村、蔡河村、沟东村、东莒村、张庄村、尹庄村、程沟村、郝庄村、东黄石村、下城公村、河底村、黄六坡村、东张后村、黍米山村、东张村、鲁村村、小河西村、西黄石村、崔庄村、上城公村、刘轩窑村、西张村、岸则村、河东村相邻。 |
黄六坡村 |
黄六坡村简介 黄六坡村位于北义城镇东部,距镇政府所在地约8公里,东接陵川县西河底镇西坡村,北接我镇河东村,南与高都镇岑西村接壤。全村947人,耕地面积2315亩。 该村属丘陵地区,东高西低,空气新鲜,景色宜人,是夏季避暑胜地。近年来,该村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村内街巷已全部硬化。该村投资40万元,建成了一所功能齐全,教学齐全的高标准小学。校内还保存了一棵距今近千年历史的古槐树,树径约2.5m。此外,该村现保存有三座古庙宇(村中有玉皇庙、观音堂、秦王庙)。村特产黄麓坡小米远近闻名。 |
东张后村 |
东张后村概况 东张后村位于北义城镇的东北角,北面与高平市河西镇翁庄村相邻,东面与陵川县张仰村接壤,南与陵川县大玉铺村毗邻,出村路途径高平市的永宁和南庄两个村,距北义城镇政府15公里。 村村通水泥路。使交通条件越来越好,全村245户971人,现有耕地1573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谷子等,全村参加新农合达到90%。 东张后村属山区,东高西低,空气新鲜,环保良好,近年来,全村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村内街巷基本硬化,村内新建支部阵地、小学综合楼,共投资60多万元,此外,该村现保存两座古庙(关帝庙、玉皇庙),本村鞭炮、小米远近闻名。 |
黍米山村 |
黍米山村位于泽州县北义城镇东北端,距离镇政府13公里,距离207国道10公里,与高平市,陵川县交接,全村180余户,650口人,耕地面积1240.5亩。是典型的农业种养植业村庄。村民有种植红薯的优良传统,每年红薯种植面积200余亩,由于土质好,产的红薯品质好,黍米山烤红薯在晋城市很有名气,黍米山人杰地灵,有珍稀白皮松百余棵。在北义城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村两委先后解决村民饮水安全,新建村卫生所,街道亮化等实际生活问题,改善村民生活条件。以后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经济,为让村民生活的更好而努力。 |
东张村 |
东张村位于北义城镇西北部,全村共有168户,710余口人,党员32名,村民代表17名,耕地1100余亩。本村修建了一所老年公寓。 |
鲁村村 |
鲁村村简介 鲁村村位于北义城镇东北部,距离北义城约十公里,全村2245人,其中党员63人,耕地3100余亩。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 全村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谷子。同时为了保障粮食生产,村里响应国家号召,铺设管道17000多米用于农田灌溉。我村大部分人民群众仍以第一产业既农业为主,养殖业也有一定的发展。 村里有乡镇卫生院一所,能够及时有效的方便群众就医。村民积极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不方便的问题。本村有鲁村中学和鲁村小学两所学校,教育文化氛围浓厚。 村两委成员共10人。两委班子健全团结,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村两委班子带领全村人民群众共同发家致富,为尽快形成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环境优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奋斗。 |
小河西村 |
小河西村位于北义城镇西约三公里处,南邻环城高速路。全村共有162户,600余口人,耕地1048亩,人均1.5亩。全村经济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养殖、外出打工为辅。近年来又完善了公共活动设施。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
西黄石村 |
西黄石村 西黄石村概况 1、区位 西黄石村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北义城镇,丹河流域中段,距晋城市区36公里,距镇政府8公里,村西距长晋高速公路2公里,距207国道2.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 2、人口经济资源 全村共有520户,1960口人。有可耕地3200亩,主要种植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谷子。铸造厂6个,铸造业发达。村内基础设施完善,人均收入5000余元。 3、历史沿革 村内街巷纵横,古房连片。原来西黄石村古名叫金玉村,始建于唐代。现村内的成姓家族祖上,是金玉村最早的建庄者。由此可以推算,成家祖先早于1000多年前就在此开荒垦田,世代繁衍。到后采,又有赵、张和杜姓等家族陆续从外地迁来,人口渐多,山庄渐大,至明末才形成了规模较大的村落。在村内的四大家族中,成姓由于资格最老,发迹也最早,其家族和亲属不仅在村种田做买卖,而且还有读书步入官场者。但清初以来,发迹最快,竞争最强的是最后迁入金玉村的杜氏家族。 据村内现存的史料记载,杜家先祖原籍为河南辉县人氏,明末迁至山西,最初居住在高平的永宁寨(当地俗称“寨上”),后又迁到金玉村。由于杜家先祖掌握一手磨制豆腐的传统工艺,所做的豆腐质鲜味美,在村周小有名气。几年之间,杜家的豆腐坊就由小变大,并在附近的村子开设分铺,还办了数处杂货店。传说杜家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家,主要是由于永宁寨的张百万家有一年失了大火,房屋被毁,损失惨重。张家迫于生计,误把废墟中烧得变形变黑的白银当作废铁卖给了杜家,从而使杜家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把买卖越做越大。到杜霞英时,杜家的店铺由山西一直开到河南的周口,而且沿途每60里就设一个客栈,既做买卖,又可留宿。杜家发展鼎盛时,在当地、晋城黄华街及豫北共有72家字号,成为名噪一时的大财主。 杜家像所有的晋商一样,发家致富后的头等大事,就是修建宅院、祠堂或寺庙,以图光宗耀祖。为此,杜家不惜花费巨资,请来能工巧匠们精心施工,雕梁画栋。从清康熙初年始,先后建造大院宅房、亭台楼阁共48处,几乎使金玉村变成了人间天堂。但杜家的日盛,却引起了成家人的忌妒和不服,于是凭借亲朋官势,上告杜家想谋位,为此成家还编了四句顺口溜写在状纸上:“龙顶山雾气腾腾,金玉村胜过北京,杜霞英真龙天子,冯氏女朝阳正宫。”皇上闻听龙颜大怒,传旨令官府派兵抄了杜家,还烧毁了多处院落和建筑。并于此后,又将金玉村更名为黄石村,取“金”为黄,“玉”为石之意。后来又因村中的昌沟河经常夏季发洪水,河床变宽,将黄石村逐渐分成两个村落,故河东侧叫东黄石,河西侧叫西黄石。 4、遗产资源 西黄石村内的古建筑绝大部分保存完好。现存古院落达250余幢,占地面积达4公顷,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 主要居住院落有: (1) 有九字院; (2) 后人宅; (3) 秀远凝; (4) 过车楼; (5) 成家侍郎院; (6) 成家大院; (7) 杜家大院等; 宗教建筑有: (1) 玉皇庙 (2) 三官庙; (3) 祖师殿; (4) 普觉寺。 西黄石是清代民居保存十分完好的古村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古建筑,集中反映了明、清两代布局严谨、气势雄伟、层楼迭阁、错落有致、工艺精湛、功能齐全的建筑风格与工艺水平。西黄石村落建筑群雄伟中见质朴,质朴中求精工,对称中有变化,变化中求实用。既具北方民居高大雄浑之气势,又有南国园林玲珑秀雅之风韵,堪称北方汉民族城堡式建筑群中的一枝绚丽的奇葩。 西黄石村现存的清代民居,规模最大的是杜家大院。这些建筑基本集中在村中的东、西两条胡同中,其中西胡同保存下来的民居院落最多。其次是成家大院群。成家在村内是第一主要人口,遗留下来的建筑宅院也最多,但大多分散,规模较大的是村东南部成发荣、成发茂兄弟两人的宅院。 西黄石民居建筑群,其全局的统一规范,结构讲究,选材精良,石刻砖雕彩,彩绘金装,历经数个世纪的洗礼,表现了一种传统文化的巨大的超时空性,穿透性,凝聚性,并体现了传统建筑工艺技术以及雕刻艺术的精细性。以成家大院、杜家大院为杰出代表,院内建筑布局合理,形制规整,院落宽敞,楼房高大。斗拱和楼面木构件做工细腻,雕刻精美,令人叹为观止。 |
崔庄村 |
崔庄村概况 崔庄村位于北义城镇北部,和高平市河西镇的杜村相隔一公里,总面积约1.3平方公里,有921亩耕地,545口人,137户,3个村民小组。该村于金代皇统九年由崔姓建庄。1953年创建中国0基层支部。该村在历史上是个吃水也要到二里外丹河的偏远村落,1990年后才吃上了深井自来水,并在2003年硬化了主街道和出村水泥路。 |
上城公村 |
上城公村基本情况 上城公村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北义城镇,这里历史悠久、经济有一定基础、文化教育事业也比较受重视。 上城公村农业为主,兼有化工、采矿、建筑等产业。现有土地3196亩,519户, 2053口人。种植结构上粮食种植为主,主要有小麦、玉米、高粱、谷子、黄豆等。 不讳言农村的落后,这只是很多中国农村的一个典型代表。农村需要的是思想改造、教育重塑,需要的是有志青年克服困难、创造条件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来建设他。我们村正在村两委的带领下迈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一步一步向前迈进。 |
刘轩窑村 |
刘轩窑村位于北义城镇西北部,地处莒山脚下。全村102户,417口人,31民党员,支村两委成员共有5人。有1070亩耕地,其中核桃园占地500亩。全村形成了完善的供、排水网络,村里大街小巷实现了硬化、绿化、美化、香化、净化和亮化,假设了闭路电视、网络专用线路,并建设了老年公寓、体育广场、农民文化广场、农民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村里先后荣获“省级文明村”、“省级村务公开先进村”、“省级卫生村”、“全国民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
西张村 |
西张村位于泽州县北义城镇西北部,距北义城镇政府3.5公里,全村共有146户,623口人,耕地面积940亩,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8250万元,人均收入12500元。2013年具体抓好以下工作:1、做好年度村财务预算,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确保村两委各项日常工作正常运转。2、抓好危房扫尾工程及基础设施建设(排水道、硬化道路)3、做好村卫生所后期工作。4、加强金工企业管理,优化产业结构,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十二五后三年规划:一、经济发展预期目标,经济总产值到2015年全村生产总产值由2012年1.5亿元,达到2.5亿元。1、结构调整:村企业达到充分发展,就业人数占劳动人数的比重达到80%。2、农村综合服务,农机装备水平和农机化水平有较大提高,农业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1、物质生活水平,农民生活较为宽裕,农民人均纯收入有2012年的12500元到2015年达到14500元。养老医疗等方面建立起较完善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精神文化水平,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0五以下。 三、产业规划,十二五期间后三年,大力推进规模经营,以提高经济增长或效益为中心,做大做强金工企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具体抓好:1、种养业:以小麦玉米为龙头,抓好小杂粮生产,扩大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2、养殖业:生猪饲料存栏由3000头达到5000头,肉牛由目前100头增至300头,毛兔存栏由1500只增至3000只,养羊由200只增至500只,实现养殖业的标准化饲养,集约化经营,特色化发展。3、金工企业,全面优化,拓展市场,到2015年生产值力争实现2亿元,新型建材企业,不断扩大,安排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
岸则村 |
岸则村位于北义城镇东部丘陵山区地带,任庄水库上游,横跨单河两岸。全村182户, 720余人,耕地面积1150亩。村内修建了文体广场、图书馆、阅览室、卫生所。集群众活动浏览,就医为一体的服务中心,几处古庙宇,蕴藏着该村雕刻、壁画、人文内涵。沼气工程主体工程已经完工。 |
河东村 |
河东村大约150年前建村,古称寨沟,解放后更名为河东。位于北义城镇东北部十公里处。全村人口436人,110户。两委五人 、党员26人、 村民代表20人。近年来投资200余万元,建成办公楼一座,完成人畜、吃水工程和户户通工程。村特产苹果、以红富士为主、有200余亩果园,户均2亩。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